2009建湖县高作中学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与平方根单元试卷
(word完整版)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单元测考试试题

《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 4 , 5, 6 B: 1, 1 , -2 C: 6, 8, 11 D : 5 , 12 ,232、在Rt △ABC 中,/C = 90 ° ,a= 12 , b = 16,贝卩c 的长为…. ()A : 26B : 18 C: 20 D : 213、将直角三角形的各边都缩小或扩大同样的倍数后,得到的三角形 ............................................................................ ........ ……()A.可能是锐角三角形B.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C.仍然是直角三角形D.可能是钝角三角形4> △ABC 中,/A、/B、/C 的对边分别是a、b、c, AB = 8 ,BC = 15 ,CA = 17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 △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C为斜边B: A ABC是直角三角形,且/ ABC = 90 °C:A ABC的面积是60 °D : △ABC是直角三角形,且/ A = 60 °5、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 ,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 . ()C : 2 3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如果满足(a 6)2c 10D :直角三角形艘轮船以16海里/小时的速度从港口 A 出发向东北方向航 行,同时另一轮船以12海里/小时从港口 A 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 3小时后,则两船相距6、已知,则三角形的形状是A :底与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 A : 36海里 B : 48 海里 C :60海里 D : 84海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比一直角边长大则斜边长为C 、109、如图中A 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0、将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同时扩大同一倍数,得到的三角形是 .................................................................................... •()A 、钝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 11、一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是 7cm ,另一条直角边与斜边C 、16D 、64长 的 和 是 49cm , 则 斜 边 的 长 .......................... ••( )A 、18cmB > 20cmC 、24cmD 、25cm12、在A ABC 中,AB=12cm , BC=16cm , AC=20cm , 则厶.()ABC 的面 积A 、96cC 、160cm 2D 、200cm13、直角三角形有一条直角边的长为 11,另外两边的长也是正整A 、120B 、121C 、132 14、适合下列条件的厶ABC 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③ Z A=320 , ⑤ a 2,b2,c1; 5;②aZB=580 ;4.6,; ④ a 7, b 24,c25;C 、4个15、如图:有一圆柱,它的高等于8cm ,底面直径等于4cm (在圆柱下底面的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A 相对的B 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大约 ..()D 、123数,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A、10cmB、12cmC、19mD、20cm16、若ABC 中,AB13cm,AC 15cm,高AD=12,则BC 的长为…. ()A : 14 B: 4 C: 14或4 D :以上都不对二、填空题17、木工师傅要做一个长方形桌面,做好后量得长为80cm ,宽为60cm,对角线为100cm,则这个桌面 ____________ (填“合格”或“不合格”);18、如图所示,以RtVABC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 l, S2, S3 且S1 4, S2 8,则S3 .19、将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若梯子的上端到墙的底端的距离为6米,则梯子的底端到墙的底端的距离为___________ .20题12,则A D=___________ ;4, BC 3, BD21、等腰A ABC的底边BC为16,底边上的高AD为6,则腰长AB的长为_______________22、若正方形的面积为18cm 2 ,则正方形对角线长为cm。
【八年级】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单元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单元试题(带答案)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检测题【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每小题3分,共30分)1.以下陈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已知是三角形的三边,则b、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c.在rt△中,∠°,所以d、在RT Delta,∠ 是的,所以2.如图,在rt△中,∠°,c,c,则其斜边上的高为()a、 6cb。
8.5摄氏度。
光盘C3.如图,在△中,∠°,,,点在上,且,,则的长为()a、 6b。
7c。
8d。
九4.在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有(),,,3,,(两个相邻的之间有10个),(小数部分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a、 3 b.4 C.5 d.6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b。
c.d.6.如果已知平方根为,而64的立方根为,则的值为()a.3b.7c.3或7d.1或77.以下陈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无理数的和还是无理数b、两个不同的有理数之间肯定有无数个无理数c.在1和2之间的有理数有无数个,但无理数却没有d、如果是,它是一个有理数8.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27的立方根是Bc.的立方根是d.的立方根是9.以下陈述是正确的()a.一个数的立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b、一个数字的立方根与这个数字有相同的符号c.如果一个数有立方根,那么它一定有平方根d、数字的立方根是一个非负数10.若,且,则的值为()a、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二、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已知两条线段的长度分别为5C和12C。
当第三条线段的长度为_________;时,这三条线段可以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12.有一组勾股数,知道其中的两个数分别是17和8,则第三个数是.13.以下四组:① 5, 12, 13; ②7,24,25;③;④. 其中,可以形成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是__________________14.36的平方根是;的算术平方根是.15.8的立方根是=16.比较大小:0.34____;____.17.如果正数的平方根分别为和,则正数为18.若、互为相反数,、互为负倒数,则=_______.三、回答问题(共46分)19.若△三边满足下列条件,判断△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并说明哪个角是直角:(1);(2).20.(12点)计算以下公式的值:(1);(2);(3);(4); (5); (6).21.(6分)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和;(2)及22.(4分)已知,求的值.23.(6分)如图所示,台风过后,一所希望小学的旗杆在离地某处断裂,旗杆顶端距离旗杆底部8米。
初二数学测试卷(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初二数学测试卷(勾股定理与平方根)初二数学测试卷(勾股定理与平方根)一、选择题1.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角形面积为12B、三角形的周长为25C、斜边长为25D、斜边长为52.以下列各数为边长,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3,4,5B、4,5,6C、5,12,13D、6,8,103.2(6)-的平方根是().A.6-B.36 C.±6D.6±4.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ABC中,若∠B=∠C-∠A,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B、△ABC中,若a2=b2-c2,则△ABC是直角2三角形C、△ABC中,若∠A︰∠B︰∠C=3︰4︰5,则△ABC是直角三角形D、△ABC中,若a︰b︰c=5︰4︰3,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5.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有:(1)33a a=,(2)2a a=,(3)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4)有限小数都是有理数,(5)实数分为正实数和负实数两类().A.1个B.2个C.3个D.4个6.若两条线段的长为8cm和15cm,则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条线段的长为().A、12cmB、13cmC、17cmD、17cm或161cm7.如图,在由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标有AB CD EF GH,,,四条线段,其中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线段是().34A 、CD EF GH ,,B 、AB EF GH ,,C 、AB CD GH ,,D 、AB CD EF ,, 8.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 =6cm ,BC =8cm ,现将直角边AC 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则BD =( ).A 、2cmB 、3cmC 、4cmD 、5cm(第7题图) (第8题图)9.在△ABC 中,AB =15,AC =13,高AD =12,则△ABC 的周长为( ).A 、42B 、32C 、42或32D 、不能确定A BE D C C E BH D F AG5 二、填空题1.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________,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________.2.在Rt △ABC 中,∠C =90°,∠A ,∠B ,∠C的对边分别是a ,b ,c .①若b =2a ,c =5,则a =________;②若a ︰b=3︰4,c =10,则S △ABC =________.3.从电线杆高底面24m 处向地面拉一条长25m 的缆绳,则固定点B 到电线杆底部A 的距离为________m .4.如果0)6(42=++-y x ,则=+y x ________.5.如果21a -和5a -是一个数m 的平方根,则.__________,==m a6.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a ,则图中四个小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之和是 .A B C D a6 (第6题图)7.如图,将一根25cm 长的细木棒放入长、宽、高分别为8cm 、6cm 、和3的长方体无盖盒子中,则细木棒露在盒外面的最短长度是________cm .8.一青蛙在如图8×8的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网格的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跳跃,5,青蛙从点A 开始连续跳六次正好跳回到点A ,则所构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第7题图) (第8题图)三、解答题1.如图,滑杆在机械槽内运动,ACB ∠为直角,A EA已知滑杆AB长2.5米,顶端A在AC上运动,量得滑杆下端B距C点的距离为1.5米,当端点B向右移动0.5米时,求滑杆顶端A下滑多少米?2.△ABC中,D是BC上的一点,若AB=10,BD=6,AD=8,AC=17,求△ABC的面积.73.先观察下列表格:请你结合该表格及相关知识,求出b、c的值.列举猜想3、4、5 32=4+55、12、13 52=12+137、24、25 72=24+25…………35、b、c352=b+c894.如图(1)所示为一上面无盖的正方体纸盒,现将其剪开展成平面图,如图(2)所示.已知展开图中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1)求在该展开图中可画出最长线段的长度?这样的线段可画几条?(2)试比较立体图中BAC ∠与平面展开图中B A C '''∠的大小关系?5.在数轴上画出8-的点.CA BA 'C 'B '106.如图,△ABC 中,∠C =90°,D 是BC 上一点,AB =17,AD =10,BD =9,求CD 的长.7.已知:如图,︒=∠90C ,CM AM =,AB MP ⊥于P . 求证:222BC AP BP +=.AB CD8.已知:在ABC Rt ∆中,︒=∠90C ,D 、E 分别为BC 、AC 的中点,5=AD ,102=BE .求AB 的长.测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D .2.B .3.C .4.C .5.B .6.D .7.B .8.D . 9.C .二、填空题1.0、1;0、1、-1. 2.①5;②24. 3.7.4.-2.5.-4,81. 6.2a . 7.5. 8.12. 三、解答题1.梯子下滑0.5米.2.84.3.612,613.4.(1)在平面展开图中可画出最长的线段长为104条;(2)连结线段B C '',有∠BAC =∠B ,A ,C ,=450. 5.略.6.6.7.∵在BMP Rt ∆中,AB MP ⊥,∴222PM BM BP-=. 同理:在AMP Rt ∆中,222PMAM AP =-. 在BCM Rt ∆中,222BMCM BC =+,又∵CM AM =,∴()()22222BP CM BC AM AP =+--.∴222AP BC BP +=.8.设c AB a BC b AC ===,,,∵AD 、BE 是中线,∴2b CE =,2a CD =. ∵∠C =90°,∴222222,CD AC AD BC CE BE +=+=. ∴2222225,2(210).2a b b a ⎧⎛⎫+=⎪ ⎪⎪⎝⎭⎨⎛⎫⎪+= ⎪⎪⎝⎭⎩∴2252a b +=.∵在△ABC 中,︒=∠90C ∴2222252AB AC BC a b =+=+=.∴132=AB 52.。
八年级数学(上)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检测卷(含答案)

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检测卷(附答案)(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各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A.9,12,15 B.7,24,25 C.6,8,10 D.3,5,7 2.(-6)2的平方根是( )A.-6 B.36 C.±6 D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是4的一个平方根B8的立方根C.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1和0 D.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0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限小数是无理数B.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C.无理数是无限小数D.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的数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0的平方根是0;②1的平方根是1;③-1是1的平方根;④-1是-1的平方根;⑤8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一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 cm,BC=8 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CD等于( )A.2 cm B.3 cmC.4 cm D.5 cm7.把32. 982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3.92×10 B.3.2982×10 C.33.0 D.3.30×108.数轴上的任何一点表示( )A.有理数B.无理数C.实数D.正数和负数9.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5米,13米长的梯子可以达到该建筑物的高度是( ) A.12米B.13米C.14米D.15米10.要从电杆离地面4m处向地面拉—条长为5m的电缆,则地面电缆固定点与电线杆底部的距离应为( )A.5 m B.4 m C.3 m D.2 m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1.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12,则斜边上的高为______.y+=,12_______()260则x+y=______.13.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D⊥BC,AD=12,AC=13,BC=14.则AB=______.14.如图是一个育苗棚,棚宽a=6 m,棚高b=2.5 m,棚长d=10 m,则覆盖在棚斜面上的塑料薄膜的面积为______m2.15.如图所示,15只空油桶(每只油桶底面直径均为60 cm)堆在一起,要给它盖一个遮雨棚,遮雨棚起码要_______cm 高.16.若一正数的两个平方根是2a -l 与-a +2,则a =______.17.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 、B 、C 、D 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 的面积是______.18.如图,已知Rt △ABC 是直角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Rt △ABC 的斜边AC 为直角边,画第二个等腰Rt △ACD ,再以Rt △ACD 的斜边AD 为直角边,画第三个等腰Rt △ADE ,…,依此类推,第n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______. 三、解答题(19题8分,20题6分,其余每题各10分,共54分) 19.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1)5x 2-10=0; (2)25(m +2)2-49=0;20.把下列实数填在相应的集合中2273,0.1,-0.010010001…,-5. 正整数集合{ }. 正有理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2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市街道上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千米/时.一辆“小汽车”在一条城市街道上直道行驶,如图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路对面“车速检测仪A ”正前方50米C 处,过了6秒后,测得“小汽车”位置B 与“车速检测仪A ”之间的距离为130米,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请说明理由.22.如图,一张长方形纸片宽AB =8 cm ,长BC =10 cm .现将纸片折叠,使顶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折痕为AE),求EC 的长.23.先观察下列等式,再回答问题:111111112=+-=+111112216=+-=+1111133112=+-=+…(1) (2)请按照上面各等式反映的规律,试写出用n(n 为正整数)表示的等式.24.在图中.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等腰直角三角形FAE的斜边AE=2b,且边AD和AE在同一直线上.操作示例当2b<a时,如图①,在BA上选取点G,使BG=b,连接FG和CG,裁掉△FAG 和△CGB并分别拼接到△FEH和△CHD的位置构成四边形FGCH.思考发现小明在操作后发现:该剪拼方法就是先将△FAG绕点F逆时针旋转90°到△FEH 的位置,易知EH与AD在同一直线上,连接CH,由剪拼方法可得DH=BG,故△CHD≌△CGB,从而又可将△CGB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到△CHD的位置.这样,对于剪拼得到的四边形FGCH(如图①),过点F作FM⊥AE于点M(图略),利用“SAS”可判断△HFM≌△CHD,易得FH=HC=GC=FG,∠FHC=90°.进而根据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可以判断出四边形FGCH是正方形.实践探究(1)正方形FGCH的面积是______ ;(用含a,b的式子表示)(2)类比①的剪拼方法,请你就②~④的三种情形分别画出剪拼成一个新正方形的示意图.联想拓展小明通过探究后发现:当b≤a时,此类图形都能剪拼成正方形,且所选取的点G 的位置在BA方向上随着b的增大不断上移.当b>a时,如⑤的图形能否剪拼成一个正方形?若能,请你在图中画出剪拼的示意图;若不能,简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D 2.C 3.C 4.C 5.B 6.B 7.D 8.C 9.A 10.C 11.601312.±2,±1,0 -213.15 14.65 15.60) 16.-1 17.47 1819.(1)x (2)m =-35或-17520.正整数集合{.正有理数集合{227,0.1}.无理数集合3π,-0.010010001…}. 21.小汽车超速了. 22.EC 长3cm23.(1)1111144120+-=- (2) 11(1)n n =++ 24.(1)22a b +(2)剪拼方法如图联想拓展 能; 剪拼方法如图④。
八年级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测试题(通用)

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周末家作姓名一、选择题1、以下式子中无心义的是()A: 3 B : 3 C:( 3)2 D :( 3) 22、假如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的算术平方根,则这个数是()A: 1 B :- 1 C:± 1 D :03、81 的算术平方根是()A: 9 B :± 9 C :± 3 D : 34、- 8 的立方根与 4 的平方根之和是()A: 0 B :4 C : 0 或 4 D :0 或- 45、若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a,则比这个数大 3 的正数的平方根是()A. a2 3 B. a2 3 C. a2 3 D. a 36、已知:a =5,b2=7,,且 a b a b ,则a b 的值为()A:2 或 12 B :2 或- 12 C :- 2 或 12 D :- 2 或-127、以下命题中:①有理数是有限小数;②有限小数是有理数;③无理数都是无穷小数;④无穷小数都是无理数。
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有以下命题:①负数没有立方根;②一个实数的立方根不是正数就是负数;③一个正数或负数的立方根与这个数同号;④假如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这个数自己,那么这个数是 1 或 0。
此中错误的选项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二. 填空 :1、在 Rt 0ABC中 , ∠ C=90.① 若a=12,c=15 , 则b=_______; ② 若a:b=3:4,c=10, 则a=_______,b=_______;2、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 12,则斜边长为 ______,斜边上的高为____ 。
3、直角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分别为 5、 12,则第三边长是4 、 4 个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① a=5,b=12,c=13; ② a=2,b=3,c=4; ③a=2.5,b=6,c=6.5; ④ a=21,b=20,c=29. 其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填序号)5、9 的平方根是, ( 3)2的平方根是。
八上数学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测试卷

八(上)数学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在3237,3π,,0.2020020002…中,无理数的个数有() A.6个B.5个C.4个D.3个2.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一组是()A.-2B.-2与C.-2与12−D.2−与-23.0.2479保留3位有效数字所得的近似数是() A.0.24B.0.247C.0.248D.0.2479 4.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是() A.有理数B.无理数C.实数D.正数与负数5.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分别是3、4、5,则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是()A.4B.103C.52D.1256.下列各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A.1、2、3B.7、24、25C.6、8、10D.9、12、15 7.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2=c2+2ab,则这个三角形是() A.等边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8.一架25m的梯子靠在一座建筑物上,梯子的底部离建筑物7m,如果梯子顶部下滑4m,那么梯子底部滑动的距离是() A.2m B.4m C.6m D.8m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9_________.10.=_________;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3)2;1211.比较大小:12.__________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相等;________的倒数和立方根相等.13.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2和4,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14.下图中所示的线段的长度或正方形的面积为多少?(注:下列各图中的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答:A=_______,y=_________,B=________.15.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0cm 2,则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165.367=0.5376=,那么x 的值等于_________.17.如图,圆柱高8cm ,底面半径2cm ,一只蚂蚁从点A 爬到点B 处吃食,要爬行最短路程(π取3)是_______cm .18.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为3cm 的正方体体积的8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_______cm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题,共46分)19.(6分)810a +=,求100b +的值.320.(6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AD=90°,∠DBC=90°,AD=3,AB=4,BC=1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1.(8分)如图,△ABC 中,CD ⊥AB 于点D .(1)图中直角三角形有()A .0个B .1个C .2个D .3个(2)若AD=12,AC=13则CD=________.(3)若CD 2=AD ·DB ,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22.(6分)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17的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个单位面积)423.(10分)如图,已知CD=6m ,AD=8m ,∠ADC=90°,BC=24m ,AB=26m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4.(10分)如图,一直立的标杆的上部被风从B 处吹折,杆顶C 着地处距杆底2m ,修好后又被风吹折了,因新折断处比前一次低0.5m ,故杆顶E 着地处比前一次远1m ,求原标杆的高度.25.(2009·牡丹江)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绿地,量得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m 和8m .现在要将绿地扩充成等腰三角形,且扩充部分是以8m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求扩充后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周长.参考答案51.B 2.A 3.C 4.C 5.D 6.A 7.C 8.B 9310.(1)5(2)2−11.>12.0土113.或14.A=225y=39B=22515.10cm 216.0.28917.1018.619.b=-1,18a =−,原式=1220.3621.(1)C (2)5(3)∵CD 2=BC 2-BD 2=CA 2-AD 2,∴AC 2-BD 2=AD ·DB ,BC 2=AD ·DB+BD 2=BD(AD+BD)=BD ·AB ,同理AC 2=AD ·AB ,∴BC 2+AC 2=AD ·AB+BD ·AB=(AD+BD)·AB=AB 2,∴△ABC 为直角三角形.22.略23.在Rt △ADC 中,AC 2=AD 2+CD 2=62+82=100.∴AC=10,∵AC 2+BC 2=102+242=676=AB 2,∴△ACB 为直角三角形,∴S 阴影=S △ACB -S △ACD =10×24×12-6×8×12=96(cm 2)24.略25.32m或(20+m 或803m。
八年级初二数学第二学期勾股定理单元达标同步练习试卷

八年级初二数学第二学期勾股定理单元达标同步练习试卷一、选择题1.在ABC 中,AB 边上的中线3,6,8CD AB BC AC ==+=,则ABC 的面积为( )A .6B .7C .8D .9 2.如图,在ABC 中,,904C AC ︒∠==cm ,3BC =cm ,点D 、E 分别在AC 、BC上,现将DCE 沿DE 翻折,使点C 落在点'C 处,连接AC ',则AC '长度的最小值 ( )A .不存在B .等于 1cmC .等于 2 cmD .等于 2.5 cm 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a+b=10,ab=18,c=8,则该三角形的形状是(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点A (0,﹣2)、点B (3m ,4m +1)(m ≠﹣1),点C (6,2),则对角线BD 的最小值是( )A .32B .213C .5D .65.如图,△ABC 中,AB=10,BC=12,AC=213,则△ABC 的面积是( ).A .36B .1013C .60D .12136.如图,分别以直角ABC ∆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用123,,S S S 表示,若27S =,32S =,那么1S =( )A .9B .5C .53D .457.《九章算术》中的“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六尺,问折高者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丈=10尺)一阵风将竹子折断,某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6尺远,则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 )A .5.3尺B .6.8尺C .4.7尺D .3.2尺8.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C=6,BC=8,AD 是∠BAC 的平分线.若P ,Q 分别是AD 和AC 上的动点,则PC+PQ 的最小值是( )A .245B .5C .6D .89.小明学了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无理数的点的方法后,进行练习:首先画数轴,原点为O ,在数轴上找到表示数2的点A ,然后过点A 作AB ⊥OA ,使AB=3(如图).以O 为圆心,OB 的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正半轴于点P ,则点P 所表示的数介于( )A .1和2之间B .2和3之间C .3和4之间D .4和5之间10.在ABC ∆中,::1:1:2BC AC AB =,则△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 二、填空题11.如图,Rt △ABC 中,∠ACB =90o ,AC =12,BC =5,D 是AB 边上的动点,E 是AC 边上的动点,则BE +ED 的最小值为 .12.如图,现有一长方体的实心木块,有一蚂蚁从A 处出发沿长方体表面爬行到C '处,若长方体的长4cm AB =,宽2cm BC =,高1cm BB '=,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是___________.13.如图,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 CB =,CE CD =,ABC 的顶点A 在ECD 的斜边上.若3AE =,7AD =,则AC 的长为_________14.若ABC ∆为直角三角形,90B ∠=︒,6AB =,8BC =,点D 在斜边AC 上,且2AC BD =,则AD 的长为__________.15.已知Rt △ABC 中,AC =4,BC =3,∠ACB =90°,以AC 为一边在Rt △ABC 外部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D ,则线段BD 的长为_____.16.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120°,AC 的垂直平分线交 BC 于 F ,交 AC 于 E ,交 BA 的延长线于 G ,若 EG =3,则 BF 的长是______.17.如图,30AOB ∠=︒,点,M N 分别在,OA OB 上,且6,8OM ON ==,点,P Q 分别在,OB OA 上运动,则PM PQ QN ++的最小值为______.18.如图,在△ABC 中,AB =AC =10,BC =12,BD 是高,则点BD 的长为_____.19.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2AC BC ==,D 为BC 边上一动点,作如图所示的AED ∆使得AE AD =,且45EAD ∠=,连接EC ,则EC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20.如图,由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三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已知25AB = ,24AC = 其中阴影部分面积是_____________平方单位.三、解答题21.如图,△ABC 和EDC ∆都是等边三角形,7,3,2AD BD CD ===求:(1)AE长;(2)∠BDC 的度数:(3)AC 的长.22.如图,,90,8,6,,ABC B AB cm BC cm P Q ︒∆∠===是边上的两点,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 ,点Q 从点B 沿B C A →→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 ,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 秒.(1)出发2秒后,求线段PQ 的长;(2)求点Q 在BC 上运动时,出发几秒后,PQB 是等腰三角形;(3)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求能使B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23.如图,在ABC 中,90BAC ∠=︒,AB AC =,点D 是BC 上一动点、连接AD ,过点A 作AE AD ⊥,并且始终保持AE AD =,连接CE ,(1)求证:ABD ACE ≅;(2)若AF 平分DAE ∠交BC 于F ,①探究线段BD ,DF ,F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②若3BD =,4CF =,求AD 的长,24.如图,将一长方形纸片OABC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0,0)O ,(6,0)A ,(0,3)C ,动点F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C 向终点C 运动,运动23秒时,动点E 从点A 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AO 向终点O 运动,当点E 、F 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点E 的运动时间为t :(秒)(1)OE =_________,OF =___________(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当1t =时,将OEF ∆沿EF 翻折,点O 恰好落在CB 边上的点D 处,求点D 的坐标及直线DE 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点M 是射线DB 上的任意一点,过点M 作直线DE 的平行线,与x 轴交于N 点,设直线MN 的解析式为y kx b =+,当点M 与点B 不重合时,设MBN ∆的面积为S ,求S 与b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5.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曾用图1证明了勾股定理,这个图形被称为“弦图”.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 2002)的会标(图2),其图案正是由“弦图”演变而来.“弦图”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组成,恰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请你根据图1解答下列问题:(1)叙述勾股定理(用文字及符号语言叙述);(2)证明勾股定理;(3)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求()2a b +的值.2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C DC ,=60A ∠︒,点E 为AD 边上一点,连接CE ,BD . CE 与BD 交于点F ,且CE ∥AB .(1)求证:CED ADB ∠=∠;(2)若=8AB ,=6CE . 求BC 的长 .27.如图1, △ABC 和△CDE 均为等腰三角形,AC=BC, CD=CE, AC>CD, ∠ACB=∠DCE=a ,且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连结BE.(1)求证: AD=BE.(2)如图2,若a=90°,CM ⊥AE 于E.若CM=7, BE=10, 试求AB 的长.(3)如图3,若a=120°, CM ⊥AE 于E, BN ⊥AE 于N, BN=a, CM=b,直接写出AE 的值(用a, b 的代数式表示).28.(1)如图1,在Rt △ABC 和Rt △ADE 中,AB =AC ,AD =AE ,且点D 在BC 边上滑动(点D不与点B,C重合),连接EC,①则线段BC,DC,EC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式为;②求证:BD2+CD2=2AD2;(2)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C=∠ACB=∠ADC=45°.若BD=9,CD=3,求AD 的长.29.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AB=4,∠ABC=60°,有一足够大的含60°角的直角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与菱形ABCD的顶点A重合,两边分别射线CB、DC相交于点E、F,且∠EAP=60°.(1)如图1,当点E是线段CB的中点时,请直接判断△AEF的形状是.(2)如图2,当点E是线段CB上任意一点时(点E不与B、C重合),求证:BE=CF;(3)如图3,当点E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且∠EAB=15°时,求点F到BC的距离.30.阅读下列材料,并解答其后的问题:我国古代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其所著书《数学九章》中,利用“三斜求积术”十分巧妙的解决了已知三角形三边求其面积的问题,这与西方著名的“海伦公式”是完全等价的.我们也称这个公式为“海伦•秦九韶公式”,该公式是:设△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BC的面积为S=()()()()a b c a b c a c b b c a+++-+-+-.(1)(举例应用)已知△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4,b =5,c=7,则△ABC的面积为;(2)(实际应用)有一块四边形的草地如图所示,现测得AB=(26+42)m,BC=5m,CD=7m,AD=46m,∠A=60°,求该块草地的面积.【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线定义,根据条件先确定ABC 为直角三角形,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得228AC BC = ,最后根据12ABC AC BC ∆=⋅求解即可. 【详解】 解:如图,在ABC 中,AB 边上的中线,∵CD=3,AB= 6,∴CD=3,AB= 6,∴CD= AD= DB ,12∠∠∴=,34∠=∠ ,∵1234180∠+∠+∠+∠=︒,∴1390∠+∠=︒,∴ABC 是直角三角形,∴22236AC BC AB +==,又∵8AC BC +=,∴22264AC AC BC BC +⋅+=,∴22264()643628AC BC AC BC ⋅=-+=-=,又∵12ABC AC BC ∆=⋅, ∴128722ABC S ∆=⨯=,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中位线的应用,熟练运用三角形的中线定义以及综合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关键要懂得: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获知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一边的一半,那么就可考虑它是一个直角三角形,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内角和定理来证明一个三是直角三角形.2.C解析:C【分析】当C ′落在AB 上,点B 与E 重合时,AC'长度的值最小,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5cm ,由折叠的性质知,BC ′=BC=3cm ,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解:当C ′落在AB 上,点B 与E 重合时,AC'长度的值最小,∵∠C=90°,AC=4cm ,BC=3cm ,∴AB=5cm ,由折叠的性质知,BC ′=BC=3cm ,∴AC ′=AB-BC ′=2cm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利用a+b=10,ab=18求出22a b +,即可得到三角形的形状.【详解】∵a+b=10,ab=18,∴22a b +=(a+b )2-2ab=100-36=64,∵,c=8,∴2c =64,∴22a b +=2c ,∴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完全平方公式,能够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由已知条件求出22a b +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D【分析】先根据B(3m,4m+1),可知B在直线y=43x+1上,所以当BD⊥直线y=43x+1时,BD最小,找一等量关系列关于m的方程,作辅助线:过B作BH⊥x轴于H,则BH=4m+1,利用三角形相似得BH2=EH•FH,列等式求m的值,得BD的长即可.【详解】解:如图,∵点B(3m,4m+1),∴令341m xm y=⎧⎨+=⎩,∴y=43x+1,∴B在直线y=43x+1上,∴当BD⊥直线y=43x+1时,BD最小,过B作BH⊥x轴于H,则BH=4m+1,∵BE在直线y=43x+1上,且点E在x轴上,∴E(−34,0),G(0,1)∵F是AC的中点∵A(0,−2),点C(6,2),∴F(3,0)在Rt△BEF中,∵BH2=EH⋅FH,∴(4m+1)2=(3m+34)(3−3m)解得:m1=−14(舍),m2=15,∴B(35,95), ∴BD=2BF=2×2239(3)55⎛⎫-+ ⎪⎝⎭=6, 则对角线BD 的最小值是6;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圆形与坐标特点,勾股定理等知识点.本题利用点B 的坐标确定其所在的直线的解析式是关键.5.A解析:A【分析】作AD BC ⊥于点D ,设BD x =,得222AB BD AD -=,222AC CD AD -=,结合题意,经解方程计算得BD ,再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得AD ,即可完成求解.【详解】如图,作AD BC ⊥于点D设BD x =,则12CD BC x x =-=- ∴222AB BD AD -=,222AC CD AD -=∴2222AB BD AC CD -=-∵AB=10,AC=213∴(()22221021312x x -=-- ∴8x =∴22221086AD AB BD =-=-=∴△ABC 的面积111263622BC AD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察了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6.A解析:A【分析】根据勾股定理与正方形的性质解答.【详解】解:在Rt△ABC中,AB2=BC2+AC2,∵S1=AB2,S2=BC2,S3=AC2,∴S1=S2+S3.∵S2=7,S3=2,∴S1=7+2=9.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7.D解析:D【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勾股定理得出折断处离地面的长度即可.【详解】解: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OA是x尺,根据题意可得:x2+62=(10-x)2,解得:x=3.2,答: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OA是3.2尺.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题意正确应用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8.A解析:A【分析】过C作CM⊥AB于M,交AD于P,过P作PQ⊥AC于Q,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PQ=PM,这时PC+PQ有最小值,为CM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和等面积法求得CM的长即可解答.【详解】过C作CM⊥AB于M,交AD于P,过P作PQ⊥AC于Q,∵AD是∠BAC的平分线,∴PQ=PM,则PC+PQ=PC+PM=CM,即PC+PQ有最小值,为CM的长,∵在Rt△ABC中,∠ACB=90°,AC=6,BC=8,∴由勾股定理得:AB=10,又1122ABCS AB CM AC BC==△,∴6824105 CM⨯==,∴PC+PQ的最小值为24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最短路径问题、勾股定理、三角形等面积法求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线段和最短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一般是运用轴对称变换将直线同侧的点转化为异侧的点,从而把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转换,再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垂线段最短,使两条线段之和转化为一条直线来解决.9.C解析:C【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再根据无理数的估算即可求得答案.【详解】由作法过程可知,OA=2,AB=3,∵∠OAB=90°,∴22222313OA AB+=+=,∴P13∵91316<∴3134<<,即点P所表示的数介于3和4之间,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无理数的估算,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以及无理数估算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0.D解析:D【分析】根据题意设出三边分别为k、k、2k,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又有BC、AC边相等,所以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详解】设BC、AC、AB分别为k,k,2k,∵k2+k2=(2k)2,∴BC2+A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又BC=AC,∴△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利用设k法与勾股定理证明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难点,也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解析】试题分析:作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过B′点作B′D⊥AB于D,交AC于E,连接AB′、BE,则BE+ED=B′E+ED=B′D的值最小.∵点B关于AC的对称点是B′,BC=5,∴B′C=5,BB′=10.∵Rt△ABC中,∠ACB=90°,AC=12,BC=5,∴22AC BC+,∵S△ABB′=12•AB•B′D=12•BB′•AC,∴B′D=B10121201313B ACAB'⋅⨯==,∴BE+ED= B′D=12013.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12.5cm【分析】连接AC',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画出图形,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长,再比较大小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如图展开成平面图,连接AC',分三种情况讨论:如图1,AB=4,BC'=1+2=3,∴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2+=5(cm),43如图2,AC=4+2=6,CC'=1∴在Rt△AC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2+=37(cm),61如图3,AD =2,DC'=1+4=5,∴在Rt△AD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225+=29(cm)∵5<29<37,∴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是5cm,故答案为:5cm.【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展开-最短路线问题和勾股定理,本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道好题,注意要分类讨论.13.5【分析】由题意可知,AC=BC,DC=EC,∠DCE=∠ACB=90°,∠D=∠E=45°,求出∠ACE=∠BCD可证△ACE≌△BCD,可得AE=BD=3,∠ADB=90°,由勾股定理求出AB即可得到AC的长.【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BD,∵△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 =BC ,DC =EC ,∠DCE =∠ACB =90°,∠D =∠E =45°,且∠ACE =∠BCD =90°-∠ACD , 在ACE 和BCD 中,AC=BC ACE=BCD CE=CD ⎧⎪∠∠⎨⎪⎩∴△ACE ≌△BCD (SAS ),∴AE =BD =3,∠E =∠BDC =45°,∴∠ADB =∠ADC+∠BDC =45°+45°=90°,∴AB =22AD +BD =7+3=10,∵AB=2BC ,∴BC =2×AB=5, 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添加恰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4.5【分析】在直角ABC 中,依据勾股定理求出AC 的长度,再算出BD ,过点B 作BE AC ⊥于点E ,通过等面积法求出BE ,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分别运用勾股定理算出AE ED 、,两者相加即为AD 的长.【详解】解:如图,过点B 作BE AC ⊥于点E ,则90BEA ∠=︒,90BED ∠=︒,∵直角ABC 中,90B ∠=︒,6AB =,8BC =,∴22=10AC AB BC +=,又∵2ABC S AB BC AC BE =⋅=⋅,2AC BD =∴6810BE ⨯=,5BD =,∴=4.8BE ,∵90BEA ∠=︒,90BED ∠=︒∴22= 3.6AE AB BE -=,22= 1.4ED BD BE -=,∴5AD AE ED =+=.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通过作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既构造了两个直角三角形求位置线段,又通过等面积法求出了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运用勾股定理求线段创造了条件;故在求线段长时,可以考虑构造直角三角形.15.7或29或65【分析】分三种情形讨论:(1)如图1中,以点C 所在顶点为直角时;(2)如图2中,以点D 所在顶点为直角时;(3)如图3中,以点A 所在顶点为直角时.【详解】(1)如图1中,以点C 所在顶点为直角时.∵AC =CD =4,BC =3,∴BD =CD +BC =7;(2)如图2中,以点D 所在顶点为直角时,作DE ⊥BC 与E ,连接BD .在Rt △BDE 中DE =2,BE =5,∴BD 2229DE BE =+=;(3)如图3中,以点A 所在顶点为直角时,作DE ⊥BC 于E ,在Rt △BDE 中,DE =4.BE =7,∴BD 2265DE BE =+=.故答案为:7或29或6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16.4【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得出AE=EC,∠AEG=∠AEF=90°,求出∠B=∠C=∠G=30°,根据勾股定理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AE和EF,即可求出FG,再求出BF=FG即可【详解】∵AC的垂直平分线FG,∴AE=EC,∠AEG=∠AEF=90°,∵∠BAC=120°,∴∠G=∠BAC-∠AEG=120°-90°=30°,∵∠BAC=120°,AB=AC,∴∠B=∠C=12(180°-∠BAC)=30°,∴∠B=∠G,∴BF=FG,∵在Rt△AEG中,∠G=30°,EG=3,∴AG=2AE,即(2AE)2=AE2+32,∴即同理在Rt△CEF中,∠C=30°,CF=2EF,(2EF)2=EF2+2,∴EF=1(负值舍去),∴BF=GF=EF+CE=1+3=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能综合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17.10【分析】首先作M关于OB的对称点M′,作N关于OA的对称点N′,连接M′N′,即为MP+PQ+QN 的最小值,易得△ONN′为等边三角形,△OMM′为等边三角形,∠N′OM′=90°,继而可以求得答案.【详解】作M关于OB的对称点M′,作N关于OA的对称点N′,连接M′N′,即为MP+PQ+QN的最小值.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可知:∠N′OQ=∠M′OB=30°,∠ONN′=60°,OM′=OM=6,ON′=ON=8,∴△ONN′为等边三角形,△OMM′为等边三角形,∴∠N′OM′=90°.在Rt△M′ON′中,M′N.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短路径问题,根据轴对称的定义,找到相等的线段,得到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8.485【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知BC 边上的高为8,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法可得111012822BD ⨯⨯=⨯⨯,解得BD=485. 19.22-【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添加辅助线可得△EAC ≌△DAM (SAS ),进而得出当MD ⊥BC 时,CE 的值最小,转化成求DM 的最小值,通过已知值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在AB 上取AM=AC=2,∵90ACB ∠=,2AC BC ==,∴∠CAB=45°,又∵45EAD ∠=,∴∠EAC+∠CAD=∠DAB+∠CAD=45°,∴∠EAC =∠DAB ,∴在△EAC 与△DAB 中AE=AD ,∠EAF =∠DAB ,AC =AM ,∴△EAC ≌△DAM (SAS )∴CE=MD ,∴当MD ⊥BC 时,CE 的值最小,∵AC=BC=2, 由勾股定理可得2222AB AC BC =+= ∴222=BM ,∵∠B=45°,∴△BD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M=BD ,由勾股定理可得222+BD DM =BM∴DM=BD=22- ∴CE=DM=22-故答案为:22-【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及全等三角形的构造,解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得出全等三角形,找到CE 最小时的状态,化动为静.20.49【分析】先计算出BC 的长,再由勾股定理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可.【详解】∵∠ACB=90︒,25AB = ,24AC =,∴22222252449BC AB AC =-=-=,∴阴影部分的面积=249BC =,故答案为:49.【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能利用根据直角三角形计算得到所需的边长,题中根据勾股定理的图形得到阴影部分面积等于BC 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32)150°;(313【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利用SAS 证明△BCD ≌△ACE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得结果;(2)在△ADE 中,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AED =90°,进而可求出∠AEC 的度数,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得答案;(3)过C 作CP ⊥DE 于点P ,设AC 与DE 交于G ,如图,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得PE 与CP 的长,进而可得AE =CP ,然后即可根据AAS 证明△AEG ≌△CPG ,于是可得AG =CG ,PG =EG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AG 的长,进一步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1)∵△ABC 和△EDC 都是等边三角形,∴BC =AC ,CD =CE =DE =2,∠ACB =∠DCE =60°,∴∠BCD =∠ACE ,在△BCD 与△ACE 中,∵BC =AC ,∠BCD =∠ACE ,CD =CE ,∴△BCD ≌△ACE ,∴AE =BD =3; (2)在△ADE 中,∵7,3,2AD AE DE ===, ∴DE 2+AE 2=()()222237+==AD 2, ∴∠AED =90°,∵∠DEC =60°,∴∠AEC =150°,∵△BCD ≌△ACE ,∴∠BDC =∠AEC =150°;(3)过C 作CP ⊥DE 于点P ,设AC 与DE 交于G ,如图,∵△CDE 是等边三角形,∴PE =12DE =1,CP 22213-=,∴AE =CP ,在△AEG 与△CPG 中,∵∠AEG =∠CPG =90°,∠AGE =∠CGP ,AE =CP ,∴△AEG ≌△CPG ,∴AG =CG ,PG =EG =12, ∴AG ()222211332AE EG ⎛⎫+=+= ⎪⎝⎭, ∴AC =2AG 13【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上述知识、灵活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1)出发2秒后,线段PQ 的长为2132)当点Q 在边BC 上运动时,出发83秒后,△PQB 是等腰三角形;(3)当t 为5.5秒或6秒或6.6秒时,△BCQ 为等腰三角形.【分析】(1)由题意可以求出出发2秒后,BQ 和PB 的长度,再由勾股定理可以求得PQ 的长度; (2)设所求时间为t ,则可由题意得到关于t 的方程,解方程可以得到解答;(3)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ΔBCQ 为等腰三角形有三种情况存在,对每种情况进行讨论可以得到解答.【详解】(1)BQ=2×2=4cm ,BP=AB−AP=8−2×1=6cm ,∵∠B=90°,由勾股定理得:PQ=22224652213BQ BP +=+==∴出发2秒后,线段PQ 的长为213;(2)BQ=2t ,BP=8−t由题意得:2t=8−t解得:t=83∴当点Q 在边BC 上运动时,出发83秒后,△PQB 是等腰三角形; (3) ∵∠ABC=90°,BC=6,AB=8,∴AC=2268+=10.①当CQ=BQ 时(图1),则∠C=∠CBQ ,∵∠ABC=90°,∴∠CBQ+∠ABQ=90°,∠A+∠C=90°,∴∠A=∠ABQ ,∴BQ=AQ ,∴CQ=AQ=5,∴BC+CQ=11,∴t=11÷2=5.5秒;②当CQ=BC 时(如图2),则BC+CQ=12∴t=12÷2=6秒③当BC=BQ 时(如图3),过B 点作BE ⊥AC 于点E ,∴BE=6824 105AB BCAC⋅⨯==,所以CE=22BC BE-=185=3.6,故CQ=2CE=7.2,所以BC+CQ=13.2,∴t=13.2÷2=6.6秒.由上可知,当t为5.5秒或6秒或6.6秒时,△BCQ为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动点问题,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和方程方法、综合力学的运动知识和三角形边角的有关知识求解是解题关键.23.(1)见详解(2)①结论:222BD FC DF+=,证明见详解②35【分析】(1)根据SAS,只要证明BAD CAE∠=∠即可解决问题;(2)①结论:222BD FC DF+=.连接EF,进一步证明90ECF∠=︒,DF EF=,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证;②过点A作AG BC⊥于点G,在Rt ADG中求出AG、DG 即可求解.【详解】解:(1)∵AE AD⊥∴90DAC CAE∠+∠=︒∵90BAC∠=︒∴90DAC BAD∠+∠=︒∴BAD CAE∠=∠∴在ABD△和ACE△中AB ACBAD CAEAD AE=⎧⎪∠=∠⎨⎪=⎩∴ABD△≌ACE△()SAS(2)①结论:222BD FC DF+=证明:连接EF,如图:∵ABD △≌ACE △∴B ACE ∠=∠,BD CE =∴90ECF BCA ACE BCA B ∠=∠+∠=∠+∠=︒∴222FC CE EF +=∴222FC BD EF +=∵AF 平分DAE ∠∴DAF EAF ∠=∠∴在DAF △和EAF △中AD AE DAF EAF AF AF =⎧⎪∠=∠⎨⎪=⎩∴DAF △≌EAF △()SAS∴DF EF =∴222FC BD DF +=即222BD FC DF +=②过点A 作AG BC ⊥于点G ,如图:∵由①可知222223425DF BD FC =+=+=∴5DF =∴35412BC BD DF FC =++=++=∵AB AC =,AG BC ⊥ ∴1112622BG AG BC ===⨯= ∴633DG BG BD =-=-=∴在Rt ADG中,AD ===故答案是:(1)见详解(2)①结论:222BD FC DF +=,证明见详解②【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综合性较强,属中档题,学会灵活应用相关知识点进行推理证明.24.(1)6-t ,t+23;(2)D(1,3),y=34-x+154;(3)1515215()4215215()2b b S b b ⎧-+≤<⎪⎪=⎨⎪->⎪⎩【分析】(1)根据点E ,F 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即可得到答案;(2)由题意得:DF=OF=53,DE=OE=5,过点E 作EG ⊥BC 于点G ,根据勾股定理得DG=4,进而得D(1,3),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到答案; (3)根据题意得直线直线MN 的解析式为:34y x b =-+,从而得M(443b -,3),分2种情况:①当点M 在线段DB 上时, ②当点M 在DB 的延长线上时,分别求出S 与b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即可.【详解】∵(0,0)O ,(6,0)A ,(0,3)C ,∴OA=6,OC=3,∵AE=t×1= t , ∴OE =6-t ,OF =(t+23)×1=t+23, 故答案是:6-t ,t+23; (2)当1t =时,OE =6-t=5,OF =t+23=53, ∵将OEF ∆沿EF 翻折,点O 恰好落在CB 边上的点D 处,∴DF=OF=53,DE=OE=5, 过点E 作EG ⊥BC 于点G ,则EG=OC=3,CG=OE=5,∴4=,∴CD=CG-DG=5-4=1,∴D(1,3),设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kx+b ,把D(1,3),E(5,0)代入y=kx+b,得350k bk b+=⎧⎨+=⎩,解得:34154kb⎧=-⎪⎪⎨⎪=⎪⎩,∴直线DE的解析式为:y=34-x+154;(3)∵MN∥DE,∴直线直线MN的解析式为:34y x b=-+,令y=3,代入34y x b=-+,解得:x=443b-,∴M(443b-,3).①当点M在线段DB上时,BM=6-(443b-)=4103b-+,∴1143(10)223S BM AB b=⋅=⨯⨯-+=215b-+,②当点M在DB的延长线上时,BM=443b--6=4103b-,∴1143(10)223S BM AB b=⋅=⨯⨯-=215b-,综上所述:1515215()4215215()2b bSb 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掌握勾股定理与一次函数的待定系数法,是解题的关键.25.(1)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25.【分析】(1)直接叙述勾股定理的内容,并用字母表明三边关系;(2)利用大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和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之间的关系列式整理即可证明;(3)将原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由勾股定理的内容可得出()2a b +为大正方形面积和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根据已知条件即可求得.【详解】解:(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a 、b ,斜边为 c ,a 2+b 2= c 2.(2)∵ S 大正方形=c 2,S 小正方形=(b-a)2,4 S Rt △=4×12ab=2ab , ∴ c 2=2ab+(b-a)2=2ab+b 2-2ab+a 2=a 2+b 2,即 a 2+b 2= c 2.(3)∵ 4 S Rt △= S 大正方形- S 小正方形=13-1=12,∴ 2ab=12.∴ (a+b)2= a 2+b 2+2ab=c 2+2ab=13+12=25.【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勾股定理的几何验证,利用等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及运用勾股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6.(1)见解析;(2)BC =.【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ABD 为等边三角形,又由平行进行角度间的转化可得出结论.(2)连接AC 交BD 于点O ,由题意可证AC 垂直平分BD ,△ABD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BAO=∠DAO=30°,AB=AD=BD=8,BO=OD=4,通过证明△EDF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DE=EF=DF=2,由勾股定理可求OC ,BC 的长.【详解】(1)证明:∵AB AD =,=60A ∠︒,∴△ABD 是等边三角形.∴60ADB ∠=︒.∵CE ∥AB ,∴60CED A ∠=∠=︒.∴CED ADB ∠=∠.(2)解:连接AC 交BD 于点O ,∵AB AD =,BC DC =,∴AC 垂直平分BD .∴30BAO DAO ∠=∠=︒.∵△ABD 是等边三角形,8AB =∴8AD BD AB ===,∴4BO OD ==.∵CE ∥AB ,∴ACE BAO ∠=∠.∴6AE CE ==, 2DE AD AE =-=.∵60CED ADB ∠=∠=︒.∴60EFD ∠=︒.∴△EDF 是等边三角形.∴2EF DF DE ===,∴4CF CE EF =-=,2OF OD DF =-=.在Rt △COF 中, ∴2223OC CF OF =-=.在Rt △BOC 中, ∴22224(23)27BC BO OC =+=+=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熟练运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是本题的关键.27.(1)见解析;(2)26;(3)33a +3 【分析】(1)由∠ACB=∠DCE 可得出∠ACD=∠BCE ,再利用SAS 判定△ACD ≌△BCE ,即可得到AD=BE ;(2)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M=12DE ,同(1)可证△ACD ≌△BCE ,得到AD=BE ,然后可求AE 的长,再判断∠AEB=90°,即可用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3)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易得∠CAB=∠CBA=∠CDE=∠CED=30°,根据30度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可求出,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推出∠BEN=60°,在Rt △BEN 中即可求出BE ,由于BE=AD ,所以利用AE=AD+DE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证明:(1)∵∠ACB=∠DCE∴∠ACB-∠BCD=∠DCE-∠BCD ,即∠ACD=∠BCE在△ACD 和△BCE 中,AC=BC ACD=BCE CD=CE ⎧⎪∠∠⎨⎪⎩∴△ACD ≌△BCE (SAS )∴AD=BE(2)∵∠DCE=90°,CD=CE ,∴△DC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M ⊥DE ,∴CM 平分DE ,即M 为DE 的中点∴CM=12DE , ∴DE=2CM=14,∵∠ACB=∠DCE∴∠ACB-∠BCD=∠DCE-∠BCD ,即∠ACD=∠BCE在△ACD 和△BCE 中,AC=BC ACD=BCE CD=CE ⎧⎪∠∠⎨⎪⎩∴△ACD ≌△BCE (SAS )∴AD=BE=10,∠CAD=∠CBE∴AE=AD+DE=24如图,设AE ,BC 交于点H ,在△ACH和△BEH中,∠CAH+∠ACH=∠EBH+∠BEH,而∠CAH=∠EBH,∴∠BEH=∠ACH=90°,∴△ABE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2222AB=AE BE=2410=26++(3)由(1)(2)可得△ACD≌△BCE,∴∠DAC=∠EBC,∵△ACB,△DCE都是等腰三角形,∠ACB=∠DCE=120°∴∠CAB=∠CBA=∠CDE=∠CED=30°,∵CM⊥DE,∴∠CMD=90°,DM=EM,∴CD=CE=2CM,3CM∴33∵∠BEN=∠BAE+∠ABE=∠BAE+∠EBC+∠CBA=∠BAE+∠DAC+∠CBA=30°+30°=60°,∴∠NBE=30°,∴BE=2EN,3EN∵BN=a∴23=AD∴2323+b【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旋转模型,掌握此模型的特点得到全等三角形是关键,其中还需要用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与30度所对的直角边的性质,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点是关键. 28.(1)①BC=DC+EC,理由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2)6.【解析】【分析】(1)证明△BAD≌△CA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CE,∠ACE=∠B,得到∠DCE=90°,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3)作AE⊥AD,使AE=AD,连接CE,DE,证明△BAD≌△CAE,得到BD=CE=9,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详解】(1)①解:BC=DC+EC,理由如下:∵∠BAC=∠DAE=90°,∴∠BAC﹣∠DAC=∠DAE﹣∠DAC,即∠BAD=∠CAE,在△BAD和△CAE中,,∴△BAD≌△CAE(SAS),∴BD=EC,∴BC=DC+BD=DC+EC,;故答案为:BC=DC+EC;②证明:∵Rt△ABC中,AB=AC,∴∠B=∠ACB=45°,由(1)得,△BAD≌△CAE,∴BD=CE,∠ACE=∠B=45°,∴∠DCE=∠ACB+∠ACE=90°,∴CE2+CD2=ED2,在Rt△ADE中,AD2+AE2=ED2,又AD=AE,∴BD2+CD2=2AD2;(2)解:作AE⊥AD,使AE=AD,连接CE,DE,如图2所示:∵∠BAC+∠CAD=∠DAE+∠CAD,即∠BAD=∠CAE,在△BAD与△CAE中,,∴△BAD≌△CAE(SAS),∴BD=CE=9,∵∠ADC=45°,∠EDA=45°,∴∠EDC=90°,∴DE===6,∵∠DAE=90°,∴AD=AE=DE=6.【点睛】本題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29.(1)△AEF是等边三角形,理由见解析;(2)见解析;(3)点F到BC的距离为3﹣.【解析】【分析】(1)连接AC,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C=AB,再证明△BAE≌△DAF,得出AE =AF,即可得出结论;(2)连接AC,同(1)得:△AB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BAC=∠ACB=60°,AB=AC,再证明△BAE≌△CAF,即可得出结论;(3)同(1)得:△ABC和△ACD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B=AC,∠BAC=∠ACB=∠ACD=60°,证明△BAE≌△CAF,得出BE=CF,AE=AF,证出△AEF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EF =60°,证出∠AEB=45°,得出∠CEF=∠AEF﹣∠AEB=15°,作FH⊥BC于H,在△CEF 内部作∠EFG=∠CEF=15°,则GE=GF,∠FGH=3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FG=2FH,GH=FH,CF=2CH,FH=CH,设CH=x,则BE=CF=2x,FH=x,GE=GF=2FH=2x,GH=FH=3x,得出EH=4+x=2x+3x,解得:x=﹣1,求出FH=x =3﹣即可.【详解】(1)解:△AEF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连接AC,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AD,∠B=∠D,∵∠ABC=60°,∴∠BAD=120°,△ABC是等边三角形,∴AC=AB,∵点E是线段CB的中点,∴AE⊥BC,∴∠BAE=30°,∵∠EAF=60°,∴∠DAF=120°﹣30°﹣60°=30°=∠BAE,在△BAE和△DAF中,,∴△BAE≌△DAF(ASA),∴AE=AF,又∵∠EAF=60°,∴△AEF是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边三角形;(2)证明:连接AC,如图2所示:同(1)得:△ABC是等边三角形,∴∠BAC=∠ACB=60°,AB=AC,∵∠EAF=60°,∴∠BAE=∠CAF,∵∠BCD=∠BAD=120°,∴∠ACF=60°=∠B,在△BAE和△CAF中,,∴△BAE≌△CAF(ASA),∴BE=CF;(3)解:同(1)得:△ABC和△ACD是等边三角形,∴AB=AC,∠BAC=∠ACB=∠ACD=60°,∴∠ACF=120°,∵∠ABC=60°,∴∠ABE=120°=∠ACF,∵∠EAF=60°,∴∠BAE=∠CAF,在△BAE和△CAF中,,∴△BAE≌△CAF(ASA),∴BE=CF,AE=AF,∵∠EAF=60°,∴△AEF是等边三角形,∴∠AEF=60°,∵∠EAB=15°,∠ABC=∠AEB+∠EAB=60°,∴∠AEB=45°,∴∠CEF=∠AEF﹣∠AEB=15°,作FH⊥BC于H,在△CEF内部作∠EFG=∠CEF=15°,如图3所示:则GE=GF,∠FGH=30°,∴FG=2FH,GH=FH,∵∠FCH=∠ACF﹣∠ACB=60°,∴∠CFH=30°,∴CF =2CH,FH=CH,设CH=x,则BE=CF=2x,FH=x,GE=GF=2FH=2x,GH=FH=3x,∵BC=AB=4,∴CE=BC+BE=4+2x,∴EH=4+x=2x+3x,解得:x=﹣1,∴FH=x=3﹣,即点F到BC的距离为3﹣.【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30.(1)46(2)(123+24+510)m2【分析】(1)由已知△ABC的三边a=4,b=5,c=7,可知这是一个一般的三角形,故选用海伦-奏九韶公式求解即可;(2)过点D作DE⊥AB,垂足为E,连接BD.将所求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为三个三角形的面积的和进行计算.【详解】(1)解:△ABC的面积为S=()()()()a b c a b c a c b b c a+++-+-+-=(457)(457)(475)(574)+++-+-+-=46故答案是:46;(2)解:如图:过点D作DE⊥AB,垂足为E,连接BD(如图所示)在Rt△ADE中,∵∠A=60°,∴∠ADE=30°,。
初二数学_勾股定理_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2

初二数学_勾股定理_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2(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二数学_勾股定理_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二数学_勾股定理_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勾股定理》单元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选对得3分.1.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 和9cm ,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 )A .13cmB .6cmC .5cmD .4cm2.能将三角形面积平分的是三角形的( )A 、 角平分线B 、 高C 、 中线D 、外角平分线3.三角形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 )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属于哪一类不能确定4.如图所示,已知△ABE ≌△ACD ,∠1=∠2,∠B =∠C ,下列不正确的等式是( )A 。
AB =AC B 。
∠BAE =∠CAD C.BE =DC D 。
AD =DE5.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 ,则∠AOC+∠DOB=( )A 、900B 、1200C 、1600D 、18006.如图所示,点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与△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ACE ≌△BCDB.△BGC ≌△AFCC.△DCG ≌△ECF D 。
△ADB ≌△CEA7.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的距离,先在的垂线上取两点,使,第4题图第5题图第6第7题图再作出的垂线,使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说明△≌△,得,因此测得的长就是的长,判定△≌△最恰当的理由是第12题题图第16题图,他以同样的方法继续走下去,当他第一次回到点AE,∠BAC=∠DAE,∠1=25°本题满分6小颖要制作一个三角形木架20.(本题满分8分)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 的点C,连结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结BC并延长到E,使EC=CB,连结DE,量出DE 的长,就是A、B的距离.写出你的证明.21.(本题满分10分)如图, ∠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过角尺顶点C的射线OC便是∠AOB的平分线,为什么?22.(本题满分10分)如图所示,已知AE⊥AB,AF⊥AC,AE=AB,AF=A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单元试卷
一、判断题:
1、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 )
2、当a<0时,|-a 3|=-a 3 ( )
3、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一定小于这个数。
( )
4、一切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都是非负数。
( )
5、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只有零。
( )
6、任何一个数都有立方根,且是唯一的。
( )
7、如果a 的立方根与b 的立方根相等,那么a =b 。
( )
8、正实数和负实数统称为实数 。
( )
二、填空题
9、25
121的平方根是______; (-9)2的平方根是____ ;13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64的立方根是_____; 16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4)3的立方根是______.
10、若a 2=16,则a =________;若a =-3,则a 2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_;若a =1.3,则
a =________,-a =________.
11、正数m 的两个平方根的和为________;若正数n 的两个平方根的积为-0.49,则n =_________.
1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适当的集合内 55.2,2,202
.1,1000,3,9.0,196,2.023------ π
… 有理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 负数集合 { …}
13、比较大小:(1)2
3__2-
- ;(2)10__23+ 14、若|x +y -3|与532-+y x 互为相反数,则x = ,y = 。
15、已知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
化简22)(c b a c b a a -+-+--= 。
16、按要求取近似数:
(1)68.5(精确到10) ; (2)0.43万(精确到千位) ;
(3)0.05047(保留2个有效数字) ; (4)3.670×1010(保留5个有效数字) 。
17、在RT △ABC 中, BC =5,AC =12,则AB= ,AB 边上的高是。
18、在△ABC 中,AB =3,AC =4,BC
=5,现将它折叠,使B 点与C 点重合,则折痕的长是 .
三、画图题
19、在网格表示数
13,10,5。
三、解答题
20、计算:
(1)25
936.0+
(2)8119125111⨯- (3)33332734312512581---+--
21、如图,是4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适当拼接后形成的图形,这些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斜边为c 。
你能利用这个图形验证勾股定理吗?
22、如图,在△ABC 中,AB=41cm,BC=18cm,BC 边上的中线AD=40cm 。
△ABC 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23、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支红莲,高出水面1米,一阵风吹来,红莲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m ,求这里的水深是多少米?
24、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C=600,AD=CD ,E 、F 分别在AD 、CD 上,DE=CF ,AF 、BE 交于点P .求∠BPF 的大小.
25、如图,已知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60B ∠=,
AD .
26、在△ABC 中,AB=10,AC=17,BC 边上的高AD=8,求BC 长。
27、如图,已知M 是Rt △ABC 斜边AB 的中点,CD=BM ,DM 与CB 的延长线交于点E ,求证:∠
E=1∠A .
28、如图,一只蜘蛛在一块长方体木块的一个顶点A 问蜘蛛要沿着怎样的路线爬行,才能最快抓到苍蝇?这时蜘蛛走过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29、如图,在Rt △ABC 中,∠ACB=90°,∠BAC=30°,△ADC 和△是等边三角形,DE 交AB 于点F ,求证:F 是DE 的中点.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