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古诗词鉴赏规律及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

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

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诗歌鉴赏要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诗歌鉴赏题◆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套路及答题技巧

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套路及答题技巧

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套路及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是难度极大文学色彩浓郁的常见题型,下面小编为大家集锦一些关于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套路及答题技巧。

 【一】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题型1.句意型题
 设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幺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幺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幺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

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2.意境型题
 设问方式:
 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幺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③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答提示:意境是指诗人主观情意和观事物的形、神水◇◇融后所产生的。

借我翅膀 展翅飞翔——小谈高考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

借我翅膀 展翅飞翔——小谈高考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

高考试 题中 , 文学鉴赏题材有利于考察学 生的分析 判断能力 , 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起 到积 极的作用 。要
做好这类题 , 首先要 了解它 的形式 。高考试题 中出现 的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 和 , 面无风镜未磨 。 潭 遥望洞庭 山水色 , 白银盘里一青螺 。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 沉沉 , 碧色全无翠色深。
诗都没有一个 “ 字 , 月” 也没有提到 “ 月光” 。即使 “ 烟波不
D全诗用语平易 , . 没有刻意求工 , 却做 含意隽永 , 富
艺术感染力。
[ 分析 ]这道题A、 两项是考查对诗句 内容 的理解 , B

动影沉 沉” 这一 句 , 只是写 薄雾笼罩 下湖水 风平 浪静 也
般的同学都不会选错 , 项考表现手法 , D 这首诗 内容浅
面去考虑 , 就能轻而易举地知道答案 。 二、 善于捕捉信息 , 比阅读 对 高考试题 中有时为 了显示试题 的“ 能力与创造性 ” , 会把两首题材有点相似 、 内容表现 手法有所不 同的诗 但
的意境 美 ,理解作 品的生活图景和作 家的思想感情 , 如 讲授《 归园 田居》 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作 品描绘出 的清 ,
山映在 湖 中的倒影 , 以给人感觉 的颜 色没有君 山倒影 所 的颜色浓重 。
D雍 诗中“ . 水仙 ” 指水 中仙女 , 即娥 皇和女英。她们 是 古代传说 中尧的女儿 , 舜的妃子 , 死后代作 湘水神 , 遨
游 于洞庭之上 。
A 第一名 写丛 丛秋菊 围着房舍 ,仿 佛是 陶渊明的 .
古诗词 鉴赏题 都是要 求从 A、 、 、 B C D四项 中选 出错 误 的

项, 考察对 内容 的理解包括诗词 的主题 、 辞 、 修 个别词

届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归类

届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归类

高考古诗词鉴赏11类题型答题技巧归类一、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具体分析思路: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套路模板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套路模板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套路模板(一)把握思想内容的一般方法( 写什么内容,抒什么感情)1 、审标题,搜取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

幽:深远,僻静,隐蔽的,不公开的。

这些都能帮助考生答题。

2 、看作者,知人论世高考大都选名家作品,这些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或豪放,或沉郁,或清丽,或哀婉。

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

读苏轼的“大江东去”,自然要理解其“豪放语”,读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自然不会说它“直抒胸臆”,因为作者属婉约派,特点是曲折委婉、含蓄隐约而又寓意隽永、细腻缠绵。

3 、品局部,抓住关键高考题往往从关键词语(诗眼)出发,提摄全篇,这其实正好是读诗的一个突破口。

上文已谈及,此不赘述。

4、看注释,破解难点高考试卷为了降低试题难度,命题者往往有意识的在诗歌后面给出一些注释。

一方面是对文中的难点进行解释,一方面对诗歌所涉及的历史环境进行必要的说明。

对这些内容,学生们在做题时,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因为这往往是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

5 、抓整体,全面参照一抓全文意象情感(上文已谈)。

二抓尾联末句。

在前文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最后抒情议论,画龙点睛,这是中国诗歌的一大特色。

尾句(联 )通常担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最后一联,明显地透露出了作者对贾生的同情和对孝文帝的讽刺。

三抓诗后及题干中的补注和交代,往往可以了解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某些词语的含义。

(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一般方法(怎样写的 )第一,了解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精选7篇)

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精选7篇)

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精选7篇)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篇1】【设问方式】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分析思路】古代诗词中往往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或者是人,或者是物,或者是景,或者是情。

线索往往体现在诗词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诗句。

叙事诗中的线索,往往把显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各个事件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在情景交融的抒情诗中,线索往往把意境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着眼于对诗歌线索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情感变化层次和一篇之纲的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和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诗歌关键位置上的抒情议论句。

【答题示例】【例题1】(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例题2】(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案】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颔联写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写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写希望微风吹进帐幔,拂去琴上尘埃。

以“微风”为线索,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诗人的孤寂落寞和对故人的思念。

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篇2】【设问方式】(1)诗中某字词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方法大全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方法大全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方法大全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所以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

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方法,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方法一.古诗文鉴赏题的答题技巧1 知人论世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作品常常会渗透作者的经历以及思想感情。

所以欣赏诗歌之前,首先要对作者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就拿赏读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来说,一个是经历盛唐的辉煌,一个是目睹了唐朝由盛而衰。

这两种不同的经历,造就了富有不同情感气质的诗人:豪放飘逸、浪漫不羁的李白,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杜甫。

2 了解诗歌的各种题材古典诗词的题材,往往能或隐或现的揭示诗歌的内容,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从题材上诗歌主要可以分为:2.1 写景抒情的田园诗歌。

代表人物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还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维。

这类诗歌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2.2 怀古咏史诗歌。

这类诗歌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如杜牧的《泊秦淮》,又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3 托物言志诗歌。

刘熙载在《艺概》中曾说过“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这类诗歌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2.4 羁旅行役诗。

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

张继的《枫桥夜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都是此类诗歌。

2.5 闺怨诗歌。

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

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如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就属于此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考古诗词鉴赏规律及解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试题是语文高考中的难点和重点,分值共11分。

答不好这两道题,固然与
阅读古诗文能力的高低有关,更与读不懂诗歌、不能理解其意有关。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的“必修课程”部分中指出: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笔者近观这几年的辽宁高考题,“万变不离其宗”,可以说理解品
鉴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情感是高考古诗词出题的主旋律。

所以总结一下古诗词鉴赏的规律和
解题技巧还是有必要的。

要答好古诗词鉴赏题首先要“读懂”诗歌,而读懂诗歌也有一定的规
律和技巧。

一、看题目,分析题目含义,确定诗歌类型
诗歌类型不同,表现内容不同,赏析方向就不同。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
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等等。

写景诗借景抒情,记事诗叙事抒情,怀古诗借古讽今,咏物诗托物言志。

就近几年辽宁
高考真题看,2009—2013年考察的都是宋诗,09年《晚泊岳阳》、10年《雨》、12年《初
见嵩山》、13年《竹轩诗兴》,都属于写景抒情诗,题目一般交代了时间、地点并交待了诗
中的主要景物,11年的《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看题目属事物形象,却是“画夹”,其中都
不乏景物描写。

二、看作者
看作者所在时代,知人论世,看作家创作风格、写作特点。

宋诗一般好议论,体现一定
的理趣,阐发人生情感和哲理。

生活于易代之际的作家一般更是表现出政治际遇的难求和忧
国忧民的情怀。

初唐、中唐诗歌则多有凌云之志,渴求建功立业。

创作的风格和特点更是不
同作家各不相同。

李白狂放浪漫,杜甫沉郁现实,王维恬淡宁静,范仲淹词苍凉悲壮,苏轼
词雄健豪放,柳永词缠绵悱恻,李清照词婉约凄切,辛弃疾词气势雄壮……
三、看内容
把握基本内容,体会思想情感,这一部分最是鉴赏的核心部分。

读懂诗歌是必要和必须
的步骤,作者的意趣、情感、主张、观点、看法,无论是含蓄还是直白,都只能从诗作的文
本义(字面意思)去理解、去思考。

而诗歌的语言有字数、句式或格律的限制,表达情感含
蓄凝练、言简意深,要在反复阅读全诗的基础上力图把言简意赅的文字变成符合现代汉语规
范的散文式的语言。

这个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要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如《初见嵩山》中“赖有青山豁我怀”中“豁”的使动用法“使……舒展”;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是名词用作动词。

2.要注意诗中的词语省略现象,补出省略的部分。

陈与义的《雨》中“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句,指诗人看到雨后燕子将要南飞,一别又是一年,以后只能在梦中见到,而梧桐树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已面目而非。

3.要注意找出时间(季节)、地点、人物、事件、意象、关键词句(指含义隽永、意味
深长或表现力强的词或议论性、抒情性句子),在脑海中形成对诗歌内容细节上的把握。

如《初见嵩山》“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时间:日暮。

地点:路上。

人物:我。

事件:路遇雨去山来。

意象:日、风、雨、峰、云。


键词:困、豁、清瘦。

这样就形成了对诗歌整体又集中的印象。

四、看注释
注释是对诗歌内容必要的补充和重要提示,而且答案通常与之相关。

只停留在表面意思
读懂的基础上还不能理解、体悟诗歌,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要“深入”诗歌。

“读懂”只是
解决了诗歌的内容,要想“深入”诗歌,就得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决“怎样表现的”、“有什么效果”,即体会鉴赏诗歌的手法、效果和情感。

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
1.要总结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通常包括常见的修
辞方法(如比喻、比拟、夸张、设问、对偶等)、描写方法(如白描、联想、想象、多角度、按顺序等)、抒情方法(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和其
它一些表达技巧(如对比、衬托、虚实、用典、象征、抑扬,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该手法是
如何应用的,说明应用的效果。

2.要理解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情感。

评价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观点态度是设计高考古
典诗歌鉴赏题的主要出发点。

诗中的思想情感,有建功立业的豪迈,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
山河沦丧的痛苦,有寄情山水的悠闲;有思乡思友的愁苦,有送别之时的留恋;有年华易逝
的伤感,有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09年辽宁高考题《晚泊岳阳》,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
么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这两问,第一问是问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问是“怎样表现的”,问的是表达技巧及效果。

作者的情感可以从诗的题目“晚泊岳阳”看到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背景——在外漂泊;再从“失江路”、“月下归”等词语中可以理解出作者思归的无奈凄凉的情绪,从而概括出作者凄凉无奈的思乡之情是诗歌的主题。

需要注意的是对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考察,一般不单独设题,而是与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等联系起来进行。

当然,很多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
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古代诗歌鉴赏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鉴赏、语言表达诸方面的综合能力。

能力的提升不
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多体悟、多理解、抓规律、找技巧。

除了上述的一些鉴赏规律和解
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方法和相关知识点也需要掌握,要多积累专业术语,多参照高考答案的
文字表述模式,有所积累,必有感悟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