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仔猪采食量及其提高途径

合集下载

提高仔猪增重的措施

提高仔猪增重的措施

提高仔猪增重的技术措施施增斌江苏省宿迁市黄运南路12号宿迁大北农公司1、提高仔猪的初生重一般要求仔猪初生重达到1.3千克以上,俗话说“初生大一两,断奶大一斤”,因此要特别注意母猪围产期喂料,产前一个月左右妊娠母猪的喂料量应达到2.8-3.5千克,哺乳期间母猪日平均喂料量达到5千克以上。

2、提高仔猪的断奶重1)提高哺乳母猪日粮的营养浓度。

哺乳母猪日粮一般要求玉米65%,豆粕20%,鱼粉3%,麸皮8%,预混料4%。

一般养殖户往往对哺乳母猪舍不得用好料,从而导致母猪泌乳量不足,仔猪生长慢,断奶后母猪不发情的比例增高。

2)尽量采取措施保持产房温度适宜。

母猪最适宜的温度是18度-20度,这样的温度条件下母猪的食欲旺盛,而且料型以湿拌料为宜,尽量让母猪达到自由采食的程度。

3)加强补饲,选用大北农“乳猪乐”膨化乳猪料,可以部分解决母猪奶水不足和提前断奶。

4)注意仔猪的保温,尤其是秋冬季节。

仔猪出生后第一周的环境温度要求32-34度,以后每周下降2度为宜,温度过低容易导致仔猪腹泻,影响采食量从而影响仔猪增重。

5)预防母猪“三联症”的发生。

具体措施是在母猪产前产后两周时间内在哺乳母猪料中添加呼肠舒1.5千克/吨,母猪产后及时注射德利先20毫升。

6)预防仔猪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和水肿病。

每头仔猪出生时口服1毫升的10%呼诺玢口服液,断奶后仔猪在料中加呼肠舒(每吨料加1.5千克)和速补康连用10天。

3、加强仔猪阶段的保健1)仔猪出生后3天内注射大北农血康补充铁和硒;2)猪场可采用德力先做三针保健,在出生后第三天、第七天、第二十一天分别注射德利先0.5ml、1ml、1.5ml,可最大程度预防仔猪细菌性感染;3)仔猪在转群、接种疫苗、天气骤然变化时在饮水加速补康抗应激;4)仔猪在用帝诺玢驱虫前先用促胃健散拌料进行开胃,然后再驱虫,效果更为显著。

4、加强母猪的保健1)母猪转入产仔房前,将母猪身上洗净并用卫康消毒,母猪料中拌帝诺玢驱虫;2)母猪临产前用1‰高锰酸钾水清洗乳房及外阴,并挤掉乳头中的最初的几滴奶。

论述提高采食量的技术

论述提高采食量的技术

论述提高采食量的技术
提高采食量是养殖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下是一些提高采食量的技术:
1. 提供优质饲料:确保饲料的质量良好,口感适宜,营养丰富,以提高动物的食欲。

可以选择新鲜、高质量的饲料原料,并根据动物的需求和口味进行合理搭配。

2.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可以提高采食量。

确保饲料的新鲜度,避免饲料受潮、变质或受到污染。

定期清理饲料储存设施,防止虫害和霉菌滋生。

根据动物的年龄、体重和生长阶段,提供适当的饲料量和饲喂次数,避免过度饲喂或饲喂不足。

3. 环境控制:舒适的环境有助于提高动物的采食量。

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确保饮水充足、清洁,并定期对饮水设备进行维护和消毒。

4. 饲喂方式:采用适当的饲喂方式可以增加采食量。

例如,对于禽类,可以采用自由采食或定时饲喂的方式,以满足其采食需求。

对于反刍动物,可以提供足够的粗饲料和精饲料,以维持其正常的反刍和消化功能。

5. 添加剂的使用:在饲料中添加一些适当的添加剂,如诱食剂、酶制剂等,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从而增加采食量。

但需要注意合理使用添加剂,遵循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6. 疾病预防和治疗:预防和及时治疗动物的疾病,保持其健康状态,有助于提高采食量。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预防药物的使用,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减少疾病对采食量的影响。

不同动物种类和养殖环境可能需要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采食量。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饲料适口性可提高幼龄仔猪的采食量

饲料适口性可提高幼龄仔猪的采食量

饲料适口性可提高幼龄仔猪的采食量陈琳【期刊名称】《国外畜牧学-猪与禽》【年(卷),期】2012(032)007【总页数】3页(P14-16)【作者】陈琳【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断奶(前)仔猪采食量下降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其生长放缓,进一步引发整个饲养期经济损失。

众所周知,推迟断奶后首次采食的时间将会显著提高断奶后厌食对肠道发育和维护进而对仔猪生产性能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仔猪生长的最早时期优化采食量是仔猪营养师最重要的挑战之一。

除了仔猪的健康状况,采食量也受日粮的适口性影响,猪的味觉在很大的程度上与人的不同,因为其具有较多数量的味蕾(图1)。

由于味蕾的数量与品味的能力呈正相关,可以得出结论,猪的味觉优于人类。

因此,极为重要的是猪营养师要极其正确地掌握有关各种会影响幼龄仔猪开食料适口性的日粮因子的知识。

1 谷类饲料精心选择饲料原料和以最首选的添加比例添加是能够提高仔猪开食料适口性的营养策略之一。

多年来已完成的多项无选择偏好性研究,评估了仔猪饲料中谷物的适口性。

根据这些研究的结果,人们不但能推断出仔猪对某些谷物有明显的偏好性,而且还断定谷物的加工手段对日粮的适口性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加工技术可显著提高饲料的口感,进而提高动物对某些谷物的偏好性。

2 蛋白质饲料富含蛋白质的饲料可能含有抗营养化合物(如鞣酸类、硫代葡萄糖苷、糖生物碱和凝集素),这些化合物可能会导致饲料的适口性显著下降,下降程度其取决于它们的含量。

因此,仔猪营养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以选择那些抗营养成分含量极低的蛋白质饲料。

例如烘烘烤或挤压工艺将大大减少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即胰蛋白抑制因子、外源凝集素、抗原)。

通过发酵或溶剂萃取工艺进一步去除或灭活残留的抗营养因子,可显著提高日粮的适口性。

因此,所产生的产品更适用于幼龄仔猪日粮(表1)。

鉴于含有有苦味的配糖生物碱化合物,马铃薯蛋白的适口性可能非常差。

然而,应用加工技术可减少这些苦味化合物的含量。

夏季如何提高生猪的采食量

夏季如何提高生猪的采食量

夏季如何提高生猪的采食量
如何进一步提高夏季大猪大幅提高的采食量?猪群采食量受多种因
素影响,其中猪群的健康水平、猪群舒适度、饲料适口性及合格的饮
用水质是主要多半影响环节。

笔者从以下几点分析影响猪群采食量因
素及提高夏季大猪采食量方法:
1、提高猪群健康水平。

适当的时候可用西药、中药保健,减少中
大猪阶段咳嗽、咳嗽猪群;个别发病猪只妥善及时注射治疗,防止严重
掉膘;经常调栏,提高猪群均匀度;适时驱虫,减少寄生虫造成的损耗;
严格按计划对猪继续执行群疫苗甲状腺,提高猪群整体抗体水平,以
提高猪群健康比率。

2、提高饲料适口性。

饲料适口性主要受饲料营养配方、饲料颗粒度、饲料颗粒大小等影响。

同时做好饲料的保存,做好“三防”工作。

3、提高猪群舒适度。

采取系列防暑降温措施,如喷雾降温、滴水
降温、房屋喷水、开启风扇等,通过风、水结合降低环境温度,控制
湿度,降低日间高温有利于提高猪群便利性舒适度,从而提高大猪阶
段采食量。

4、减少对中、小猪阶段的控料。

自由采食,以提高大猪猪群体较重,有利于提高大猪期采食量。

5、投喂青绿饲料。

在适当时间收割光萼期的青绿饲料,其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较高,粗纤维较少,易消化。

青饲料要喂新鲜的,不要煮熟喂,煮料中的会破坏青饲料之中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等,而且食物中毒若调制不当还会发生亚硝酸盐中毒。

6、保证合格的水质。

定期对水塔、水桶、水管清洗消毒,定期对
水源开展采样检测。

最新整理养猪饲养管理- 采食量的调节.docx

最新整理养猪饲养管理- 采食量的调节.docx

最新整理养猪饲养管理- 采食量的调节整理动物的采食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包括觅食、识别、定位感知、食入和咀嚼吞咽等一系列过程。

采食的饲料在消化道得以消化,其中的养分被吸收并参与体内代谢。

所有这些活动和过程均会影响动物的采食量。

然而, 大多数成年家畜即使在自由采食条件下,也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体重;某一品种的幼畜也趋向于以一定的速度生长。

显然成年家畜和幼畜能根据自己的能量需要来调节采食量。

可见,动物的采食量存在短期控制和长期控制。

采食量的短期调节主要是控制每次采食的开始和终止(即摄食的开始和停止)。

因为短期调节方式的存在,动物不会出现完全禁食,也不会出现无休止的摄食。

采食量的长期控制即在较长时间内对采食量的调节。

由于采食量长期调节机制的存在,动物能够长期的维持能量平衡。

动物采食量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主要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而其他器官如感觉器官、胃肠道、肝、血液和脂肪组织也通过神经-体液的反馈作用参与采食量的调节。

实际上,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指令是来自动物机体各部位的反馈信号的综合。

一、调节采食量的中枢神经系统(一)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缩写为 CNS)是调节采食量的关键,其作用是使动物产生饥饿感和饱感,调节食欲的大小,从而引起采食的开始和停止,控制采食量。

饥饱是动物所处的消化生理的两种状态。

饥饿(hunger)指动物在一段时间内未采食而消化道内食物已排空时的生理状态。

动物采食饲料后,饥饿状态便会消失。

饱(satiety)则指动物采食后,消化道已充满食物时的生理状态。

食欲(appetite)是指动物想吃食的愿望,通常由一些内在因素(生理或心理因素)刺激或抑制动物的食欲。

食欲、饥饱状态均与采食行为和采食量有关。

当动物出现饿感,且食欲强时,动物能够采食大量的饲料。

若出现饿感,但缺乏食欲时,动物可能采食,不过采食量较少。

动物出现饱感时,便停止采食;但此时,不一定满足了食欲的需求。

浅谈影响猪采食量的因素及改善方法

浅谈影响猪采食量的因素及改善方法

2021年(第42卷)第6期下半月产生X U M US H E N G C H AN浅谈影响猪采食量的因素及改善方法张巧霞(河南省光山县农业农村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光山465450)采食是猪维持自身生长的最基本方式。

猪采食在满足自身的营养需求后,剩余部分才能用于发挥生产性能,所以说,采食量决定了猪的生长速度,是影响猪生长性能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为提高猪的采食量,养殖场户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甜味剂、合理搭配日粮营养成分、使用好消化的饲料等方式,增加饲料的适口性。

只有给猪提供充分的高质量饲料,它的采食才会达到最大量。

在畜牧业生产实践中,要想达到我们的期望值,不仅要保证饲料中有满足猪生长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还要保证其适口性,从而让猪的采食量达到最佳状态,保证猪对饲料养分的需要。

1采食量在猪繁殖和泌乳中发挥重要作用1.1猪采食量对繁殖的调节作用过去的大多数育种工作显示,处于繁殖期的猪群,若摄入的饲料中营养成分不足,发情期将会推迟,它的繁殖性能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盲目追求生猪繁殖性能性状会使猪的采食量受到很大影响,终将导致母猪怀孕机率下降,使得窝产仔数减少,甚至可能造成母猪的种用期限变短。

有研究表明,母猪配种后4~7d饲喂100mg核黄素,可提高产仔率。

在妊娠母猪饲料中添加适当的叶酸,可显著提高窝产仔数。

1.2猪采食量对泌乳的影响母猪分娩后,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来分泌乳汁,如果采食量不足,则无法满足泌乳需求。

对处于泌乳期前4周的母猪进行限饲,其血浆中胰岛素和IGF-1含量均低于泌乳期28d自由采食的母猪。

而高含量的胰岛素和IGF-1可促进卵泡的发育,泌乳期采食量不足会使胰岛素和IGF-1的含量降低。

因此处于泌乳期的母猪采食量低下将无法为仔猪生长提供足够乳汁,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繁殖性能障碍。

2影响猪采食量的因素2.1不同猪个体间的采食量存在差异由于不同猪品种间的采食习性各有特点,所以采食量上存在较大差异。

仔猪采食量与饲料

仔猪采食量与饲料
豆粕
提供蛋白质,是主要的蛋白质 来源。
鱼粉
高蛋白质、高矿物质和维生素 ,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
麦麸
提供能量和膳食纤维,有助于 消化。
饲料添加剂功能与作用
维生素添加剂
补充饲料中缺乏的维生素,维持猪只正常生 理功能。
氨基酸添加剂
平衡饲料中的氨基酸组成,提高蛋白质利用 率。
矿物质添加剂
补充饲料中缺乏的矿物质,如钙、磷等,促 进骨骼发育。
3
饲养管理
确保实验期间仔猪的饲养环境、温度、湿度等条 件一致,以减少外部因素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验结果的影响。
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
采食量记录
详细记录每组仔猪每日的饲料消耗量,计算平均 采食量和采食速度等指标。
生长性能测定
定期测量仔猪的体重、体长等生长指标,计算增 重速度、料肉比等。
健康状况观察
密切关注仔猪的健康状况,记录异常行为、疾病 发生情况及其与饲料的关系。
酶制剂
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营养成分分析与比较
水分
不同饲料原料水分含量不同,影响饲 料的干物质含量和能量浓度。
粗蛋白质
反映饲料的蛋白质水平,影响猪只的 生长速度和瘦肉率。
粗脂肪
提供能量,但过高的脂肪含量可能导 致猪只肥胖和肉质下降。
粗纤维
有助于猪只消化,但过高的纤维含量 会降低饲料的能量浓度和蛋白质利用 率。
结果分析与讨论
数据统计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采食量、生长性 能等方面的差异显著性。
结果解释与讨论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饲料配方对仔猪采食量和生长性能的影响,探 讨可能的原因和机制。
结论与展望
总结实验结果,得出关于仔猪采食量与饲料关系的结论,并提出进一 步研究的建议和方向。

提高断奶仔猪采食量的7种方法

提高断奶仔猪采食量的7种方法

使 断奶仔猪 食 用固体 饲料一 直是项艰 巨的任务 。传统 上 ,这 也具 有促进生长的优势。
个 棘 手 的 问 题 是 由 于 仔 猪在 2~ 3周 内 提 前 断 奶 ,而 不 是 在
4)保持 饲料 预算平衡。尽管高 质量的仟 猪 日粮对断奶 后
8周 龄 时 自然 断 奶 ,但 在 断 奶 3~ 4周 的 情 况 下 , 仍 然 观 察 的生长性 能有很火 的帮助 ,但 如果饲喂 时 太长 (吃高乳 糖
数据 的丰富 度 ,来估计 妊娠期 间发育早期和晚 期 与终 止发育 以 及 对 家 畜 繁 殖 力 和福 利 的 严 重 影 响 。 我 们 发 现 ,除 了
何关的遗 传基因座。
会 降 低 母猪 的 繁 殖 能 力之 外 ,这 些 单 俯 也 导 致 f_:}猪 产
我 们根据 80K SNP心o-片基因型检 测了 3个商品猪群群体 大 量 的 死 胎 。 此 外 ,随 着 越 来越 多的 肚 因分 型 动 物 可 用
求看看如何实现这 一点 :
3~ 4 d可以 很容 易提 高其 于物 质的摄入量。然而 , 仃任液
1)购 买顷量最好的教槽料 。即使 在一 个农场最糟糕 的财 态 饮食中 饲养的猪才 可能不 会涉 及列 同体 问 't-,除非 代乳
务状 况 F,在 仃 饲 料 中 偷 1二减 料 也 不 足 明 智 之 举 。营 养 均 衡 、 与高 质 量 的 起 始 食物 相 结 合 。 由 于 成 本 的 限 制 , 代乳 . 最 适
G I O ljA 1 N EW S
文摘 。
BMC Genom ics猪群 中隐性 致死变异的系统调查
隐性 致死 变 会导致 纯合后 代的产前 死亡。虽然通 常在 象的潜在候选基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仔猪采食量及其提高途径∙日期:2008-08-08 15:23∙编辑:梁雨红浅析仔猪采食量及其提高途径采食量是保证动物生产性能充分发挥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前提。

生产实践中,动物采食量的重要性与作用常被过低估计,不同养殖场猪采食量的变异至少达到25%,这将不可避免地对猪的生长和养殖场的效益产生巨大影响。

猪的采食量低下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哺乳母猪、小猪和仔猪上,本文现就仔猪的采食量话题作一阐述。

1 提高仔猪采食量的重要性仔猪是一生中最难饲养的时期。

仔猪腹泻发生率高、生长缓慢、易患断奶应激综合症、换料慢,其中,普遍认为腹泻是最重要也最难解决的问题,并且多数情况下,腹泻与采食量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采食量增加,腹泻发生频率随之加大。

实际上,首先关注的应该是采食量,只有采食得更多了,仔猪的消化功能、营养机能和免疫力才能得到有效加强,才可以顺利实现仔猪的生产力。

因此,可以说采食量是猪生产中的第一因素。

1.1 仔猪的采食与生长潜力仔猪的采食量决定其生产性能。

仅以25日龄断奶的仔猪为例,自7日龄补料,哺乳期平均采食教槽料200g/d、500g/d和800g/d,断奶体重可分别达7.5千克、8.1千克和8.8千克,可见增重潜力与采食量呈很强的线形相关性。

那么,仔猪的采食量究竟有多大,目前仔猪摄入的饲料量和生长潜势是否达到了极限值?有试验记录了如下惊人成绩:10~50日龄哺乳仔猪自由采食含20%干物质的牛奶时的生长率最高,仔猪30日龄体重达到15千克,生长率几乎为平均每天600克,仔猪50日龄时体重达32千克,总平均生长率超过700g/d;而大多数现代仔猪由于很难适应断奶后日粮,30日龄体重未必能高于9~10千克,50日龄体重未必能超过18~20千克。

康奈尔大学最近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无限制的条件下,3周龄仔猪很容易达到10千克体重,远比现代商品猪场3周龄达到较为理想的7千克体重还要高。

康奈尔大学进行了另一项研究,比较两组试验,对照组仔猪出生后以母乳喂养至3周龄,试验组出生时即人工喂饲液体代乳品至3周龄,此后两组仔猪都喂以同样的干饲料,结果显示试验组仔猪断奶体重9.8千克,较对照组6.4千克提高53%,试验组仔猪75日龄体重46千克,较对照组37千克提高24%(Pig international, 2001)。

由此可见,仔猪的采食与生长尚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1.2 采食量不足带来的影响与后果哺乳仔猪是否补料以及补料多少对断奶体重乃至一生的生长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哺乳期体重每多增加0.1千克,育肥猪上市体重可提前1天。

哺乳期采食不足则不利于仔猪快速适应固体饲料、顺利度过断奶期、减少断奶应激和增加断奶后的采食量及生产性能。

断奶仔猪采食量不足会严重影响以后的生长。

断奶仔猪若不及时采食,小肠绒毛高度降低与萎缩,开始降低25%,至第5天时下降到原来的50%,并伴随隐窝深度增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由断奶前的4:1下降到约1:1,使小肠吸收面积降低;同时,减少了杯状细胞的产生、迁移和粘膜分泌,使肠粘膜变薄,减弱了对小肠的机械性保护作用,增加炎症发生率,延缓了损伤修补;另外,酶活力大为降低,胰淀粉酶酶活性28日龄断奶时为65051IU/g,35日龄降低到24370IU/g;胰蛋白酶由55.6IU/g下降到42.1IU/g(Jensen等,1997);断奶后2天内的低采食量使胰腺蛋白质和胰蛋白酶分泌降低(Huguet等,2006)。

由此造成仔猪对环境变化更敏感、断奶应激明显、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降低、内分泌状态改变、胃内分泌受影响、酸碱平衡被打破以及生长和生产性能不同程度下降。

2 仔猪适宜的采食量2.1哺乳仔猪的采食量哺乳仔猪的体增重受母猪泌乳性能、窝哺乳仔猪数、哺乳时间和补料(教槽)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地,21日龄6.5千克体重断奶仔猪在哺乳期体增重的管理目标是:常规和改良基因型品种的日增重分别为200克和300克;若按平均断奶前的250克日增重的目标计,不考虑母乳喂养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哺乳仔猪需要采食110克饲料以供维持需要,采食230克饲料以供满足250g/d的生长需要,即哺乳仔猪断奶前的适宜采食量应为340g/d(Pig international, 2001)。

通常也将不低于350克/天的摄食量基准作为仔猪断奶标准之一。

2.2 断奶仔猪的采食量断奶仔猪的采食量以断奶第一周的变化为大。

断奶第一周的采食量很少能达到200g/d,尤其在断奶后的前2天,常常低于100g/d,有些仔猪甚至拒食达5-7天之久,维持饥饿状态。

仔猪断奶第一周的增长速率反映了体况的变化,若体增重为200g/d,体增重的组成值是:体内沉积了约50g的蛋白质、150g的水分和0g的脂肪,即要保证至少200g/d的增重速率,仔猪的膘情才不至于明显下滑,才能维持断奶后的体况,此期料肉比以1:1计,则断奶仔猪第一周的适宜采食量为200g/d;若因断奶拒食,体增重为0g/d,则体组成的变化是机体积留了约55克的水分,同时动用了55克脂肪,体内蛋白质既无增长又无耗用,此时尽管没有减重,猪呈现出瘦骨嶙峋的体况特征。

仔猪21日龄断奶后的2周内的目标平均采食量为250g/d,增重可达250g/d;仔猪断奶后的3-5周和5-7周的目标平均采食量分别为575g/d和900g/d,增重可分别达到450g/d和600g/d。

28日龄断奶仔猪断奶后第二周、第三周和第四周的适宜采食量推荐为350-400g/d、600g/d和800g/d。

3 影响仔猪采食量的因素影响仔猪随意采食量的因素有很多,如:环境、管理、饲料、仔猪本身等,这些因素通常交互作用,养殖户首先必须要清楚影响自身养殖场采食量的主要因素,这是进行日粮设计和创造养殖效益的必要前提条件。

3.1 遗传因素采食量在不同基因型品种间差异较大。

大量资料报道生长速度快的杜洛克等品种猪的采食量要比其它品种高,皮特兰猪的采食量低,但同一品种不同品系、同一品系不同个体间采食量的差异往往更大,甚至有时超过品种间形成的差异。

资料显示,现代商品猪日采食量的遗传变异范围为2.48-2.68kg/d(Ellis等,2000)。

采食量和猪的瘦肉生长速度、瘦肉沉积量和饲料效率的遗传选择密切相关。

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的品种,采食量相对较低,因为沉积脂肪所需的能量要比沉积瘦肉高3-4倍,在乳仔猪沉积脂肪和蛋白质分别所需大约每千克代谢体重52兆焦和44兆焦。

3.2 环境条件温度与采食量有强的相关性。

超过或低于等热范围1℃,采食量就会有较大变化,热应激对生长肥育猪的影响要大于仔猪,报道每超过等热温度1℃,仔猪采食量下降40克;相反,冷应激对仔猪采食量的影响较肥育猪大,冷应激条件下,仔猪基础代谢率增加,导致采食量的提高和生产性能、重料比的下降。

另外,湿度和通风条件影响饲料的摄入。

高湿和通风不良可导致圈舍有害气体浓度增加和微生物超标,对采食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3.3 圈养与健康状况断奶仔猪体重和性别与群体圈养状态下的采食量有关。

192头27日龄断奶的仔猪,按照性别、来源和体重(6.7千克、7.9千克、9.3千克)分组,同窝和异窝来源仔猪断奶后最初采食饲料的早晚、起始采食量(接触饲料后24小时内的采食量)和正常采食量(起始采食之后的摄食量)无明显差异,但断奶后0-34天,重料比以同窝来源组高;断奶后0-13天,小母猪的起始采食量、平均采食量和日增重较小公猪高;轻体重猪(6.7千克)断奶后较早地采食饲料,起始采食量比另外两组高,但平均采食量无差异(Bruininx等,2001)。

饲养密度对采食量和生长的影响是显著的。

由饲养密度过大造成的应激可能是长期的,这是由于行为学上的变化导致了仔猪生化机制的改变,所以依靠后天饲养空间的增加和营养浓度的提高,难以恢复到正常的采食量和生长水平。

仔猪的重新分群造成的应激是短期的,可在以后进行补偿性调节,因此对采食量的影响也是短期效应。

机体的健康状况无疑对生产性能有很大影响。

在免疫应激时,机体动员体储肌肉蛋白,加速合成与免疫应答有关的蛋白,造成体组织增重缓慢,采食量不同程度下降,生长和采食的降低幅度可达5-24%。

3.4 日粮因素日粮组成和日粮营养素的组成是影响采食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日粮能量浓度的影响最明显。

仔猪能依据日粮营养浓度进行采食量的补偿性调节,这甚至在此后的一生中体现出,尽管甜菜碱纤维等粗纤维有利于提高摄食,但低营养浓度日粮的采食量易受到胃肠道的容量和排空情况的限制。

另外,日粮中缺乏一种或几种营养素,如过度缺乏某种氨基酸,也会使采食有所提高。

4 提高采食量的综合途径4.1 选用优质和易于消化的原料提高仔猪适口性和采食量的最根本的途径是构成日粮的原料本身。

当饲料消化率为0.75、0.80、0.85和0.90时,10千克体重自由采食的仔猪,采食量分别为0.52千克、0.65千克、0.87千克和1.30千克,采食量随消化率提高呈线形增加。

4.2 确定日粮合适营养水平提高日粮赖氨酸水平可增加采食量和提高增重。

55头21日龄断奶的雄性仔猪分别饲喂0.6%、0.8%、1.0%、1.2%和1.4%5种赖氨酸水平的日粮21天,显示早期断奶仔猪体增重与赖氨酸采食量为强正相关,根椐体增重指标,21-42日龄阶段,仔猪的赖氨酸采食量不应低于3.16g/d,日粮赖氨酸含量不应低于1.4%;3种低赖氨酸水平下,仔猪断奶后21天的采食量较低,平均为177g/d,后2种高赖氨酸水平下,采食量提高到平均222g/d;并且赖氨酸严重缺乏(采食量小于1.45g/d)时,胰岛素的分泌量下降,对高血糖应激的反应能力降低(黄苇等,2005)。

Coma等(1996)在生长肥育猪也报道类似结果,100%和80%自由采食量两种情况下,生长猪日粮赖氨酸水平自0.75%按0.15%梯度递增到1.35%、肥育猪日粮赖氨酸水平自0.45%按0.15%梯度递增到1.05%时,日增重随赖氨酸水平的提高而提高(P<0.05),血浆尿素氮水平随之降低(P<0.1)。

在一项设置2个日粮低赖氨酸水平(0.55%和0.65%)和3个蛋白质水平(13%、15.6%和15.2%)的生长肥育猪因子试验中(42千克-101千克体重),猪采食量未随蛋白质增加而有变化,而在相同蛋白质水平条件下,猪的增重随日粮赖氨酸水平提高而提高(Henry 等,1992)。

4.3 哺乳期补料哺乳期补料刺激早期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和断奶后的生产性能。

试验分3组:哺乳期不补料组、未采食补料、采食补料组(以18、22、27日龄3次测定的粪样均呈氧化铬的固有颜色绿色为准),28天断奶,断奶后8天内,哺乳期采食补料组仔猪虽然开始摄食量(Initial FI)没有明显提高(P>0.1),但接触饲料次数更频繁,采食量和日增重较另两组显著提高(P<0.05)(Bruininx等,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