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1种子的成分重点: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难点:1.明确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
2.通过对种子成分的分析,了解种子内贮存着大量有机物,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手段:以学生探究实验并分析结果的方式为主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从生活实际入手,对种子所含的成分进行分析,制定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及结果分析。
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些食品包装袋,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展示其关于成分的说明。
介绍在我们生活中所吃的食物含有很多成分,引导学生思考在植物的种子中是否也含有同样的成分。
二.讲授新课:(一)实验:探究种子的成分1.组织学生分析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食物中有可能存在的成分,这些成分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定出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3.强调实验注意事项:鉴定种子中含有水分的实验中:(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服力;(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麦的区域内,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均匀。
(4)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这样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才不会流向管底,不会引起试管爆裂;(5)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洗掉。
鉴定种子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中:(1)要将小麦事先泡软,便于铁丝穿扎。
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2)燃烧后,铁丝很烫,要避免烫伤手和烫坏桌面,应及时放一解剖盘中或晾凉了再放到桌面;(3)小麦种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较长的时间鉴定淀粉和蛋白质的实验中:(1)面团不要过大。
(2)一直要到纱布中没有乳白色物质渗出,才可停止。
4.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组织学生填写实验报告(二)总结种子的成分:1.讲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及特征。
2.根据实验的结果,总结:3.明确提出问题:(1)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是否都含有脂肪?(2)如果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都含有脂肪,为什么用芝麻种子做为实验对象,而没有用小麦种子呢?"组织学生发言总结:(出示不同种子成分的结构图或表格)植物的种类不同,因此各种成分的含量也不相同。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备课时间:2013-04-07上课时间:2013-4-15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通过测量胸围差,阐述膈肌的运动,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有变化。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
通过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外界气体如何进出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准备 教师:新鲜的猪肺、多媒体课件、模拟隔肌运动的模型。
澄清的石灰水,干净的玻璃管,烧杯,香水,广口瓶。
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ngsint 课堂练习:大练习册板书设计: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课后反思:第四章人体类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备课时间:2013-04-08上课时间:2013-4-17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能力目标:(1)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2)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功能及其病理表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3)分组实验及讨论,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程,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3、难点突破:学生课前搜索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研究自身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自己寻求血细胞的功能来解惑,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课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课下册教案5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课下册教案1一.说教材分析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安排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
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这一精神。
本节教学内容并不难,时间也较充裕,应该适当安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身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
关于男女染色体的差别,教材编入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教师可以明确提出问题后安排学生仔细观察,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能力目标: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情感目标: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教学难点: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用新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即培养普通公民必备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不是培养生物科学家的素养,以此来指导教学行为。
《性别和性别决定》属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范畴,本节课的重点是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
我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本节课重在从人类性染色体的水平分析人类性别遗传的规律,另外基于社会上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倾向,把生男生女的责任推于女性,导致了很多悲剧的产生。
这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必要通过教学了解科学真相,这是我确立重点的依据。
生男生女的原理,在知识联系上属于断层,突如其来,而且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确立为难点,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游戏活动来突破这个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5篇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5篇积极探索生物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生物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②能够认识分辨一些常见的致癌因子③理解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运用癌细胞的特征解释癌症的相关症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②通过引导学生对癌症相关资料进行查询、整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懂得如何预防癌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对待癌症。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癌细胞的特征②致癌因子2.教学难点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教学过程癌细胞特征(1)研究材料要研究了解新事物,我们必须有研究材料,而我们研究癌症的机理,了解癌细胞的特点,科学家经过探索,找到了海拉细胞。
海拉细胞来自名叫海拉的女性宫颈癌症患者,这位患者已死去58年,但从她身上取下的癌细胞却在实验室一代代地传了下来。
说到癌细胞了,根据大家的预习,之前介绍癌症形成时我也提到了癌细胞的相关知识,大家已了解癌细胞的概念了吧我们一起再看一下:机体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2)特点知道了什么是癌细胞,为什么它就能夺走人的生命呢这就与它的特点有关。
对比一下这两幅图片: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增殖的模式图,大家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思考、讨论)谁能告诉我…………对!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这就是癌细胞的第一个特征。
(板书)我们继续观察两张细胞图片----正常成纤维细胞和癌变的成纤维细胞,大家觉得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相对比,癌细胞什么发生了变化呢(学生讨论)这是模式图,再来看一张真实的癌变后的成纤维细胞显微图,很明显,我们看到圆球型的细胞,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癌细胞的第二个主要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教案1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请问:绿色植物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
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提问:很好。
请同学们阅读书123页第二自然段,并分组讨论:有机物是怎样构成细胞和植物体的?(板书)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从细胞水平看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类细胞核的主要成分--DNA这几种物质都是有机物。
2.从器官水平看:通过前面有关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种子中含有有机物。
另外,我们吃萝卜吃的是“根”;吃甘蔗吃的是“茎”;吃白菜吃的是“叶”;吃苹果吃的是“果实”。
这说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讲述:实际上,包括“花”在内,植物的所有器官都含有“有机物”,以上我们讨论了有机物是怎样构建植物体的。
那么,为什么又说“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呢?二、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放热,四人小组认真观察。
提问:1.甲暖水瓶的温度为什么高出很多?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
)学生思考。
讲述:种子萌发时,它所含有的有机物发生了分解,释放出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能量变化的实验,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健康度过青春期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引言:青春期寄语
出示图片资料分析青春期生理方面的变化
根据讨论总结并强调卫生保健
提出问题,引出小品,引导讨论,明确方向。
强调正确对待青春期及调试方法。
有疑惑要及时与好朋友交流或与家长老师沟通。
请同学们观察与思考图5
出示挂图:女性生殖系统挂图对照图5仔细观察
仔细读图确认各器官的位置
正确填写图6的各部分名称。
对于重要器官的功能,结合男性和女性成人的第二性征,有助于学生理解睾丸和卵巢的功能。听讲后结合身边的成年人进行思考,理解掌握睾丸和卵巢的功能。
生殖
过程
边示多媒体课件边讲解:
1.精子的特点;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健康度过青春期
课堂小结
引言:
投影展示并真情地朗诵:
青春期是人生关键时期,是人生过渡时期,走好青春期,是未来成功的基石。在座的同学们有的已经步入了青春期,有的即将步入青春期。有人说,青春期是花季、是雨季。所有关心你的人们会说,你们不要被鲜花陶醉,不要被暴雨打湿,你们要用理智迎接这花季雨季。理智思考之时是你长大之时。人来到世界上,要走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把握好每个时期是你一生的成功。
重点、难点分析
1.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中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
2.如何理解生殖的过程和胚胎的营养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①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的动态多媒体课件。
②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多媒体课件示意图。
③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侧面剖图挂图。
④印制好的《青春期心理、生理现状调查》若干份。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精品资料 精心整理
重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育 难点:胚胎的发育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挂图、写好内容的纸条、胶条、录象
学生:课前预习、分出男女生代表组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二节 人的生殖
由作为物种的人的由来引出个体 学生回答
一、生殖系统的结构与 的人是怎样生殖发育的。
同 学 指 图 说 出 与 人 类 的 相 似 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的程度不
处、根本区别(教师适时补充 同。
更正)
总结、记笔记
根据比较得出人和现代类人猿 根据图展开想象并描述(森林古猿
有近的亲源关系,研究初步表 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上生
明:人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 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
学习学科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4、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其本质和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打好基础、培养能力。通过
生物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素质的养成。
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好条件和学习氛围。
5、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知道青春期的卫常识。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观察、思考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展示表演的能力
情感态度:
1.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习惯。
2.形成正确的性观念。
3.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青春期身体变化及青春期心理卫生
课前准备:
教师:
1.实物投影仪
2.投影片
3.年级学生情况
4.指导学生排练小品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人体的营养1.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目标:了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1.2 合理膳食教学内容: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宝塔、合理膳食的实践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第二章:人体的呼吸2.1 呼吸系统的基本组成教学目标: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呼吸道、肺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方法:图示法、实物演示法。
2.2 气体交换教学目标: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内容: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的气体交换。
教学方法:模型演示法、实验法。
第三章:人体的排泄3.1 排泄系统的基本组成教学目标:了解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方法:图示法、实物演示法。
3.2 排泄的过程教学目标:理解排泄的过程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尿液的形成、排泄的意义。
教学方法:模型演示法、案例分析法。
第四章: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4.1 反射与反射弧教学目标:了解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及作用。
教学内容: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反射弧的结构。
教学方法:图示法、实验法。
4.2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教学目标: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脑、脊髓、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方法:图示法、实物演示法。
第六章:人体生长与发育6.1 人体发育的基本过程教学目标:了解人体发育的基本过程和阶段。
教学内容:胚胎发育、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期的特点。
教学方法:图示法、案例分析法。
6.2 青春期发育特点教学目标: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心理发展。
教学内容:第二性征、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性成熟。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第七章:人的性别决定与遗传7.1 性别决定教学目标:了解性别决定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教学内容:性染色体、性腺发育、激素作用与性别特征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平初中七年级下期生物教学工作计划(2005—2006学年度年春季)第四单元、生物圈中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能力目标: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课前准备: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人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人类的起源2.达尔文的进化论3.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比较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4.森林古猿的生活们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
在这大家圆中作为“物种的人”是怎么来的?作为“个体的人又是怎样来的?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进入新课:关于人类的起源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现在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观点是:进化论。
请小组交流课前找到的信息资料投影展示四种现代类人猿,请同学指图说出与人类的相似处、根本区别(教师适时补充更正)根据比较得出人和现代类人猿有近的亲源关系,研究初步表明:人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下地生活进化成人类?同学们课下可继续找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再探讨。
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共同努力,知道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知道现代类人猿和人有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为什么同一祖先会朝着两支发展呢?下节课讨论。
有的说:人是进化来的;有的说:人是猴子变来的;有的说:人是从海里来的;有的说:人是自己生出来的;有的说:西方人认为上帝造人,东方人认为女娲造人等。
神创论、进化论类人猿的定义、现代类人猿的分布、种类、数量、生活方式(略)观察图片、思考相似处:可直立(主要是臂行),无尾,手能握物,有喜怒哀乐的表情等。
根本区别:运动方式的不同,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总结、记笔记根据图展开想象并描述(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上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
教学后记:第二节人的生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能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能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能力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通过观察图片、看录象提高观察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增强孝敬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育难点:胚胎的发育过程课前准备:教师:挂图、写好内容的纸条、胶条、录象学生:课前预习、分出男女生代表组课时安排:1课时第三节青春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青春期的特点。
2.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3.知道青春期的卫常识。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观察、思考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展示表演的能力情感态度:1.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习惯。
2.形成正确的性观念。
3.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青春期身体变化及青春期心理卫生课前准备:教师:1.实物投影仪2.投影片3.年级学生情况4.指导学生排练小品学生:预习,排练小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P)肺功能明显增强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健康度过青春期课堂小结们有的已经步入了青春期,有的即将步入青春期。
有人说,青春期是花季、是雨季。
所有关心你的人们会说,你们不要被鲜花陶醉,不要被暴雨打湿,你们要用理智迎接这花季雨季。
理智思考之时是你长大之时。
人来到世界上,要走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把握好每个时期是你一生的成功。
怎样才知道自己到了青春期呢?投影展示图片资料并出示讨论题(见课本P14)身体其它方面的变化(学生不好意思讲)由老师讲(略)在青春期会有那些疑惑?应该怎么办?演小品;每个小品演后适时请同学讨论解答,教师补充(过程略)这节课我们知道了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心理变化。
同学们的观察、思考、讨论都很好,尤其是表演小品的同学更为出色。
青春期会有很多疑惑或诱惑,你怎样把握好青春期呢?我建议同学们要与家长、老师、好朋友及时沟通;我把这几句话送给你们:如果你想一年受益,你就种花;如果你想十年受益,你就种树;如果你想终生受益,你就种理想。
女孩早于男孩2. 图中数据只是某地区的男女平均值,因此会与自己有区别。
3. 通过观察卵巢睾丸发育趋势的曲线图可以发现,随着睾丸卵巢的发育,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依次明显增加,体重也增加,所以,体形也会放发生变化。
《小品一》请假(大意是女生向体育老师请假被批准,男生有意见)《小品二》上课走神(大意是男生第一次遗精,女生初潮不知如何应对,致使上课好朋友之间传纸条,影响上课)《小品三》赴约吗?(大意是一女生接到同班一帅气男生的纸条,约她晚上去看电影,去还是不去?)教学后记:第四节、计划生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人口剧增给地球造成的压力,说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有效措施,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调查、探究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教学重点和难点:初步学会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科学探究方法;认同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世界与人口”栏目的录象资料;准备一个人一生大约需要从环境交换多少物质的数据;实物投影仪学生:调查自己家族几十年来人口增长的情况并详细记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P18——20)板书设计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第四节计划生育一、一个家庭人口的数量变化二、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探究晚育的意义四、小结引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带给家庭的是喜悦,可带给社会、生物圈的全是喜悦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世界与人口”栏目的录象。
请同学们展示课前调查的结果:一个家庭尚且如此,那么一个国家呢?甚至全球呢?请看一个人一生要从外界获取多少物质才能生存?(资料)今天全世界人口已突破60亿,我国已超过13亿,这么多的人口需要从外界获取多少物质才能生存?更何况人类的生存还需要其它的条件,生物圈的范围是有限的,这就与人口的过快增长出现了矛盾,怎么解决?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是什么?请看书回答?观看录象并思考感受人口急剧膨胀,给社会、生物圈造成的压力。
实物投影展示一个家庭自四十年代至今人口的数量变化情况。
看资料:按60岁计算:蛋白质:克,糖类:克,脂类:克,水:克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标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从生理上分析(略)能四人一小组,参看书P19—20A夫妇及子孙都是20岁生孩子,100年后,A的后代有5代。
B夫妇及子孙都是25岁生孩子,100年后,B的后代有4请根据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分析:为什么提倡比法定结婚年龄晚2—3年结婚? 能用数学的方法探究晚育的意义吗? 指导探究,检查探究的结果。
请展示: 展示图片,请根据图片围绕本节课内容展开想象并表达? 代。
假设我国现在16岁、17岁、18岁、19岁、20岁的女性各有1千万人,第一种情况是没有晚育要求,这些妇女每人生一个孩子,5年后因她们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5千万;第二种情况是有晚育要求,她们要到25岁时才生孩子,也是每人生一个,那么5年后因她们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1千万。
少生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在阳光普照的大地上,美丽幸福的母亲怀抱着健康的孩子,和平鸽自由的飞翔,五彩斑斓的世界是多么的和谐、安详。
教学后记: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目标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3.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4.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识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营养物质类别;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2.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误差是本节的难点。
课前准备1.教师:(1)将学生分成4至5人的小组,选出组长,并分工负责操作、记录、处理数据和发言。
(2)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
2.学生:(1)调查当地人们都常吃哪些食物。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不模仿教材现成的装置,利用废弃物制作实验装置(其中,锥形瓶、温度计、试管夹、铁勺由教师提供)。
(3)预习与无机盐、维生素相关的知识;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丰富以上知识自编自演与之相关的小品在课堂上表演。
教学设计过程二、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和来源。
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且为生命活动来源广泛。
三、探究活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它:水与无机盐维生素的种类营养素缺乏时的病症和相应的食物治疗膳食纤维出两种常吃的食物,并查阅教科书第41-42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并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填写在教科书上。
思考:A.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B.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通过比较、归纳,得出结论。
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并与同学交流。
举出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写在图Ⅳ-18的旁边,再举出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写在图Ⅳ-20的旁边。
讨论: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
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体细胞所含的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看教材第23页中的插图,互相交流,各小且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关确定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在探究食物中的能量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不同,作出的假设也就不同,实验的方法步骤也会有区别。
各小组根据自己小组提出的问题,充分作出假设根据小组确定的探究课题,制定探究计划。
对制定的计划进行讨论、完善后,各小组用自装置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器具,按照课前的分工进行操作。
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得出结论: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有能量多少不同。
小组代表言,小组间进行交流对误差大的进行反思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是增生强烈的探求欲望积极、踊跃通过“医生看病”的角色扮演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