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脂肪肝相关因素分析
脂肪肝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

参照 中华医学会肝病 学分会 的诊 断标准 。采集 患者 的空腹 肘静脉 血 , 统一进行甘油三脂 ( C 、 T ) 总胆 固醇 ( C 、 T ) 高密度 脂蛋 白 一 固醇 ( D 胆 H L—
45岁以上中老年农民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P a t a Ciia dc e rc c l l c l i n Mei n i
o ! ! 9 1
・
19 ・
4 5岁 以 上 中 老 年 农 民 脂 肪 肝 的 患 病 情 况 及 相 关 因素 分 析
陈 光 姜 长友 张 明非 , 家峰 彭武 江。 , , 蓝 ,
症 和 低 HD — 血 症 有关 。 Lc
脂 肪 肝 的 发 病 可 能 与 性 别 、 酒 、 胖 、 血 压 病 、 尿 病 、 T 血 嗜 肥 高 糖 高 G
关 键词 : 民; 农 脂肪肝 ; 中老 年 ; 相关 因素 ; 珠海市 ; 金湾 区
中图分 类号 : 555 R 7.
文献 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 O9 1420)2 0 1-0 10—89 (090 - 09 3
The Pr v l nc n l t d Fa t r f Fa t v r i e a e e a d Re a e c o s o ty Li e n
Fa m e s o e 5 Ye r O l r r v r4 a d
( TG) h g e st io r t i ( , ih d n iy l p o en, HDL c ,o d n iy l o r ti L p — ) lw e st i p o en( DL c H Bs p — ), Ag,h e u t f t e rs l o s
ulr s ni c n n ft do n, l c r c r i gr m nd c s r y c c t a o c s a ni g o he ab me ee t o a d o a a he t X- a he k.The dif r nc s o fe e e f t os t e we n f r e swih a t outf t y lv r we e c h e da a b t e a m r t nd wih a t i e r ompa e . s ls The pr v l n e r d Re u t e ae c o a t i e i g s d by lr s i c n ng wa .35 , nd wo n Wih hi e e a e c f f t y lv r d a no e u t a on c s a ni s 1 6 a me t gh r pr v l n e
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收稿日期 ; 。 1 6 2 20—0—1 作者简介 : 平(96 , , 王秋 17 一)男 江苏姜堰人, 医师。
维普资讯
P
Me d,M a c 2 0 Vo 3 No. rh, o 2. I1 ,
( 4 i0 5 ( z 4 8 P< 0 0 ) 5 / 5 )z :4 . , . 1。
1 材料与方法
12 调查方法 .
脂肪肝诊断采用 S N S 2o O O - o 型
B超 。数据分析采用 E i f pi o软件。 n 2 结果 2 1 患病率 . 总患病率 为 9 6 , . 0 其中男性 患病 率 为 l. 3 ( 0/ 2 ) 女 性 患 病 率 为 26 25 138 2 , .1 (/4 ) 男性 明显高于女性 , 935 , 两者之间有 显著性 差
25 饮食行为调查 脂肪肝人群中, . 回答长期经常 性高脂饮食者 占 9. , 82 长期饮酒者占 9 . , 2O 缺 乏体育锻炼者占 9. %。 60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脂肪肝总体患病率较陈俊才[等的 结果为低 , 与杜冰嘲的结果较 为相近 , 可能与本 资料 未将肝内脂肪浸润计入脂肪肝有关 。 脂肪肝与性别、 血脂 、 血糖 、 肝功 能的关系与 陈俊才 、 ]董解菊[研 3 3 究结 果一致 , 中不论 单项 其 T c高或者两者均 高时, 脂肪肝的患病率均高于血脂正常人群 , T 且 G 的影响大于 T C的影响 , 当两者均高时影响最大。 有
王秩平
(扬 中市卫生 防疫 站 , 江 苏 扬中
C屯 懒 蒯
2 20 12 0)
码】 B 【 中圉分娄号 】 R143 【 9. 文章编号 】 10 —97 (020一O1 —0 06 0020 )1 03 2
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引言: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中脂肪的异常积聚。
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因素。
一、脂肪肝的患病率根据全球范围内的调查数据显示,脂肪肝的患病率在过去几十年里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以中国为例,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中国成年人脂肪肝的患病率已超过30%,其中男性高于女性。
此外,脂肪肝在发达国家也普遍存在,例如美国、日本等地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脂肪肝的危险因素1. 饮食习惯:高脂肪、高糖分的饮食习惯是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加工食品会导致脂肪在肝脏中堆积,从而引发脂肪肝的发生。
2.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肥胖是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腹部肥胖。
此外,代谢综合征的存在也增加了患脂肪肝的风险,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等。
3. 饮酒:过量饮酒是导致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原因之一。
酒精进入肝脏后会干扰脂肪代谢,导致脂肪在肝脏中堆积,最终引发脂肪肝的发生。
4. 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背景也与脂肪肝的发生风险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增加患脂肪肝的风险。
三、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特征1. 年龄和性别:脂肪肝的发病年龄呈现出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过去认为脂肪肝主要发生在中年和老年人群,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儿童也被诊断为脂肪肝。
此外,男性患脂肪肝的风险高于女性。
2. 地理分布:脂肪肝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但在不同地区的患病率存在差异。
发达国家的脂肪肝患病率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3. 其他相关疾病:脂肪肝与许多其他慢性疾病存在关联,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
脂肪肝的存在会增加这些疾病的发生风险,并加重其病情。
结论: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脂肪肝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7 — 4
曲 , 妮 德吉, 崔超英 : 脂肪肝相关 因素调 查分 析
年龄最小 2 岁, 0 最大 6 岁, 8 平均年龄 3 .9 .4 64 ±96 岁。 1 2 方法 . 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 立即分离血清, 日立 72 型全 自动生化分析仪 ( 用 00 日本) 检测血清转氨酶活性 单位 , 血清 A T L 活性≥4u 5 为异常 。同时指定专人用 Au o9 03 c sn4 4 型彩色 电脑超声诊断仪 ( 日本) 检查肝 胆脾肾等疾病, 诊断脂肪肝标准严格参照 《 超声医学》 脂肪肝诊断标准圆 。
2结 果
2 1脂 肪肝 与性 别 、 . 年龄 的关 系
调查结果显示 ( 见表 1,5 例受检者中脂肪肝患者有 3 例, 出率为 1.% 男性受检者 2 7 其 ) 39 8 检 06; 2 例, 中脂肪肝患者 3 例 , 2 检出率为 l.% 女性受检者 12 其中脂肪肝患者 6 检出率为 4 5 。男性脂 4 1; 3 例, 例, .% 肪肝检 出率明显高于女性 ( = .4 ,p OO ) x 80 5 <. 1 。
摘要 : 目的: 分析脂肪肝在不 同年龄 、 性别中的分布及脂肪肝与血 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L 的相关 A T) 性。方 法 : 0 8 在拉 萨市 曲水县 随机 抽取 39例机 关干部 进行 体检 ; 日立 72 型 全 自动 生化分 析仪 20 年 5 用 00 ( 本) 日 检测血清 A T活性单位 ; L 脂肪肝的检查采用彩 色电脑超声诊断仪( cs - 44 A uo 903型, 本 ) n 日 进行诊 断 。结果 : 脂肪 肝 总患病 率 为 1. ( 中 男性 为 1. 女 性 为 45 , <O0 )男女 脂肪肝 患病 率差 异 06 其 % 41 %, .% P .1 , 有统计学意义; 脂肪肝的患病率在 4 一 9岁年龄组中最高; O 4 脂肪肝 患者 A T水平显著高于非脂肪肝患者 L (<O 1 结论 : P .) 0。 多数患者在健康体检 时被确认 患有脂肪肝 , 因此每年健康体检 中的肝功能、 血脂及腹部 B 超等检查 , 对脂肪肝早发现、 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 脂肪肝 ;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防治 中图分类 号 : 5 55 文献 标识码 : 文章 编 号 :05 5 3(0 )2 0 40 R 7 . A 10 —7 82 1 0 —7 — 3 1 脂肪肝是指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 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其中最为常见的原因是肥胖、 酒精
健康体检者中206例脂肪肝相关因素分析

示肥胖 、 高脂血症 、 糖尿病与脂肪肝发病密切相关 , 这与 国
内外学者研究结果一致。 分析 原因: 1体重超重或肥胖者 , () 由于其脂肪组织增多 , 内合成三酰甘油增多 , 体 当三酰甘油 的合成速度 明显超过极低密度脂蛋 白的分泌速度时 ,过剩
好防治工作 , 现就 2 6 0 例脂肪肝相关 因素分析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脂肪将沉积在肝脏 , 发生脂肪肝。( ) 2 高脂血症脂肪代谢异 常【, 1 包括非脂化脂肪酸输送入肝脏增 多 , 1 肝合成非脂化脂 肪酸或 由糖类合 成三酰甘油增加 , 脂肪 酸在肝线粒体 B氧
化减少, 极低密度脂蛋 白合成分泌减少 , 三酰甘油转 运障碍 等 。( ) 糖 尿病 因非 脂 化 脂 肪 酸增 多 , 大 多伴 有胰 岛 3 2型 且
检 出率 为 1.%。 2 9 本组调查 4 0—6 0岁年 龄 组 脂 肪 肝 检 出率 平 均 为
B Z2 M > 8为肥胖 。【 M B Z=体重 ( )身高 2 k/ g ]
1 . 血脂 及 血 糖 异 常 标 准 : 酰 甘 油 ( G >1 mo .3 2 三 T ) 7n L儿 , i 总 胆 固 醇 ( C) 7 T >5 mmo L 空 腹 血 糖 ( L ) 1 mo L/ , G U >6 m L/
告叨浙江 医科大学学报 1 9 . ( ) 5 . 94 32. —7 2 7 7 [] 2 郭培 , 健康人群脂肪肝发病率调查[护理研究 20 . 1. J ] 01 () 3 5 2 [] 3 范建 高 , 曾民德 , 王均容等 , 上海 40 0 9名职员脂肪肝 流行 病学
点 差 叨牛 早 肝 病 杂 志 1 9 98
脂 肪 肝是 一 种 常 见 的脂 肪代 谢 性 疾 病 。近 年 来 随 着 生
脂肪肝患病率与相关因素分析

ntn ma n e l e id dit fu ru s( A e 0 A e 1~ 0,gd5 — 0ad>A e 1 rbe— a o , l adFma w r dv e o or op i e e e i n g gd4 , gd4 5 A e 1 6 n gd6 )e c
肥胖 、 过量 饮酒 、 脂 饮 食 、 动 、 性 肝 病 患者 及 中 高 少 慢
抽 取体 检表 中脂 肪肝 患病 患 者 J 。研 究 表 明 , 响脂 肪 肝 发 病 病诊 断标 准依 据 20 影 04年 版 《 最新 医 院 临床 疾病 诊 断 依据 与 治愈好 转标 准 手册 》4。 [ 的因素主要 是生 活方 式 , 饮 酒 、 烟 、 餐 速 度 快 、 如 吸 进
e h r ol g ,a d p o i et e b s o e i tr e t n te a y a d t e h at d c t n a e n te h at x mi u u eC l e e n r vd a i frt ne v n i r p n h e l e u ai .b s d o e h e a — h s h o h h o h l
第2 0卷 第 3期
2 0矩 01
信 阳农 业 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Ju a f n a gAgiutrlC l g o r l y n rc l a ol e n o Xi u e
Vo . 0 No 3 12 .
9月
S p 2 1 e .0 0
脂 肪 肝 患病 率 与 相 关 因素 分 析
A e 1~ 0gop teehv in c t ieec P< . 1 ; l ls m l i ≤A e5 ~6 gop P> gd4 5 r ,hr aes i a f r e( 0 0 ) ma i coet f ae n u g fn df n i es oe gd 1 0 ru ( 0 0 ) a i icnyl e ta e l .5 ;m l i s nf ad w r hnf ei es g i o ma n>A e 1 P< . 1 . gd6 ( OO )
健康体检人群中脂肪肝发病率及其易患因素调查分析

升高 1 4人 ( . 6 ) 糖 尿 病 1 52% , 4人 ( . 6 ) 胆 囊 52% , 结石 1 8人 ( . 7 ) 胆囊 炎 1 67% , 7人 ( . 9 ) 胆 囊 63% , 息 肉 1 人 ( . 4 ) 肝囊 肿 2 1 41% , 7人 ( 0 1 % ) 胆囊 1.5 ,
文献报 道 , 肪肝 的发 生与 嗜酒 、 脂 肥胖 , 尿病 、 糖 高血 脂 等关 系较 为密 切 … 。近 年 来 , 着 人 们 生 活 方式 随 的转变 , 老龄 化人 口的增加 , 脂肪 肝患 病率 呈上 升趋 势 , 中大部 分为 与 胰 岛 素抵 抗 密 切 相关 的 非酒 精 其 性 肝病 。现将 其 有关 资 料 进 行 分析 , 提 出相 应 健 并
收稿 日期 :07— 3一l 20 0 8 作 者简 介 : 改 臣 (9 6一) 男 , 南 省 安 阳 市 人 , 士 , 主任 医 师 , 事 以 高血 压为 主 的慢 性 非传 染 性 疾 病 防治 工 作 。 张 16 , 河 学 副 从
维普资讯
[ 键 词 ] 健 康 体 检 ;脂 肪 肝 ; 患 因素 关 易
[ 中图 分 类 号 ] R 5 55 7 .
[ 献标识码 ] B 文 源自[ 文章 编 号 ] 10 9 7 (0 7 0 0 3 0 0 8— 2 6 2 0 ) 5— 4 3— 2
脂 肪肝 是遗 传一 环境一 代谢 应激 相关 因素所致 的 以肝 细胞 脂肪 变 性 为 主 的临 床 病 理综 合 征 , 是仅 次于病 毒性 肝炎 的第 二大 肝病 , 大部 分预 后 良好 , 但
女之 比为 1 9 : ; 龄 1 7 .9 1年 8~ 8岁 , B超 检查 , 经 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型,94%为肌丝结合型,这两部分TnT 在肌细胞受损时释放入血,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2 4h 内血中TnT 开始上升,并与疾病进展有关〔6,7〕。
本实验对98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进行hs-TnT 和hs-CRP 的检测,结果显示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hs-TnT 和hs-CRP 的表达明显升高,且hs-TnT 和hs-CRP 在不同病变程度中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提示hs-TnT 和hs-CRP 在心肌梗死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也提示临床可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hs-TnT 和hs-CRP 的联合检测,可为判断老年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
hs-CRP 血清中含量的增高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标志,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时,其表达更强。
hs-CRP 影响冠心病的机制可能与hs-CRP 和hs-TnT 使血管内膜损伤,促进血栓形成有关。
本实验结果显示hs-TnT 和hs-CRP 在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对于其协同作用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需要更多相关的基础实验进一步验证明确。
总之,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参与的过程,本实验发现老年人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hs-TnT 和hs-CRP 高表达,且具有正相关性,可以为研究患者的病变提供理论支持。
4参考文献1张惠军,郭喜朝,高凌根,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 和血清脑钠肽水平及其意义〔J 〕.河北医学,2010;16(11):1342-3.2宁阳根,马琦琳,裴志芳,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脏肌钙蛋白I 的浓度与心肌梗死范围的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6):840-2.3叶晓云.血清中hs-CRP 、cTnI 、Myo 及CK-MB 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86-7.4蔡英,周晓茜,于萍,等.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危险分层及预后价值的探讨〔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7):507-10.5于晓丽.高敏肌钙蛋白T 检测在心肌梗死中应用价值的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1):119-20.6买力旦木.艾克拜尔,买买提.阿不都热依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尿酸与C-反应蛋白及肌钙蛋白-T 的相关性研究〔J 〕.新疆医学,2008;38(2):35-8.7林红,陈磊,杨梅,等.肌钙蛋白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2):64-5.〔2012-01-19收稿2012-05-14修回〕(编辑袁左鸣)中老年脂肪肝相关因素分析崔杏芳(宁夏师范学院医学院,宁夏固原756000)〔关键词〕中老年脂肪肝;相关因素;患病率〔中图分类号〕R1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3)03-0646-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3.03.066第一作者:崔杏芳(1966-),女,教授,主要从事健康老龄化及老年保健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中老年脂肪肝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中老年脂肪肝是发达国家第一位肝病,在中国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位肝病〔1 3〕。
本组资料通过对中老年脂肪肝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预防和控制中老年脂肪肝的发病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2一般资料选取2006 2010年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9648例;男5500例(57%),年龄40 88〔平均(50.18ʃ9.02)〕岁;女4148例(43%),年龄40 85〔平均(50.23ʃ8.27)〕岁。
1.2方法1.2.1体检项目受检人群分别检测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能,肝功能,腹部B 超,心电图等。
1.2.2检查方法使用Aloka SSD-1000型超声检查仪对每位受检者进行空腹B 超检查;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奥林帕斯2000U2700,日本)检测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 )、高密度脂蛋白(HDL-C )、低密度脂蛋白(LDL-C )、血尿酸(UA )、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丙氨酸转氨酶(ALT )等生化指标。
1.2.3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面对面的询问调查,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工龄、家庭收入情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②生活方式:饮酒情况、每周食鱼情况及锻炼情况;③疾病及用药史、家族史:包括心脑血管疾病、中老年脂肪肝、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及其他肝肾疾病史及用药情况、家族遗传史等。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x ʃ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2.1不同性别、年龄研究对象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男性TG 、TC 、LDL 水平普遍高于女性,在40 60年龄组该规律尤其明显。
见表1。
2.2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中老年脂肪肝的患病状况调查人群中老年脂肪肝现患率35.19%,其中男性和女性中老年脂肪肝现患率分别为45.88%、19.53%。
总标化中老年脂肪肝现患率率为26.68%,男性标化中老年脂肪肝现患率为32.04%,女性标化中老年脂肪肝现患率为19.36%。
男性中老年脂肪肝现患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10.754,P <0.01)。
见表2。
·646·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年2月第33卷表1研究人群按年龄、性别分组后TG、TC、HDL、LDL水平比较(xʃs,mmol/L)年龄组(岁)n TG TC HDL LDL40 男195 1.91ʃ1.45 4.31ʃ0.91 1.21ʃ0.36 2.31ʃ0.87女2591.02ʃ0.541)3.92ʃ0.721)1.42ʃ0.362)2.12ʃ0.652)50 男497 2.51ʃ2.05 4.63ʃ0.91 1.24ʃ0.47 2.51ʃ0.94女4321.23ʃ0.931)4.11ʃ0.731)1.42ʃ0.352)2.22ʃ0.751)60 男647 2.71ʃ2.02 4.93ʃ1.02 1.23ʃ0.36 2.65ʃ0.96女3881.62ʃ1.051) 4.62ʃ0.91 1.45ʃ0.382)2.53ʃ0.741)70 男377 2.31ʃ1.53 4.81ʃ0.82 1.22ʃ0.33 2.63ʃ0.73女1341.82ʃ0.941) 5.12ʃ0.91 1.51ʃ0.331) 2.94ʃ0.8580 男189 1.93ʃ0.93 4.61ʃ0.91 1.24ʃ0.37 2.71ʃ0.73女73 2.01ʃ1.02 5.12ʃ1.021)1.52ʃ0.352) 2.82ʃ0.94合计男19052.42ʃ1.84 4.71ʃ0.91 1.23ʃ0.33 2.61ʃ0.82女12861.41ʃ0.921) 4.43ʃ0.92 1.41ʃ0.321) 2.42ʃ0.841)与男性组相比:1)P<0.01,2)P<0.05;表2同表2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中老年脂肪肝的患病情况〔n(%)〕年龄(岁)男n患病率女n患病率合计(%)20 19546(23.59)25910(3.86)1)12.33 30 497175(35.21)43247(10.88)1)23.90 40 647314(48.53)38883(21.39)2)38.36 50 377222(58.59)13458(43.28)54.79 60 189117(61.90)7351(69.86)64.12合计1905874(45.88)1286249(19.53)1)35.192.3中老年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中老年脂肪肝为应变量,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每周锻炼情况、每周食鱼次数、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WHR)及其他生化检测指标为自变量做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肥胖、WC、LDL、血糖、UA、WBC、ALT为中老年脂肪肝的危险因素,高HDL为中老年脂肪肝的保护因素。
见表3。
表3中老年脂肪肝相关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βS.E P OR95%CI性别0.3180.1240.011 1.375 1.079 1.749民族-0.2210.1020.0320.8030.659 0.979年龄0.0140.0050.003 1.015 1.006 1.023WC0.0280.0090.003 1.029 1.011 1.047 HDL-0.4450.1380.0020.6420.491 0.839LDL0.6510.0580.001 1.917 1.707 2.154血糖0.2370.0480.001 1.268 1.156 1.389UA0.0070.0020.001 1.007 1.005 1.008 WBC0.0850.0280.003 1.089 1.032 1.148ALT0.0180.0040.001 1.018 1.012 1.0243讨论中老年脂肪肝是一种复杂病因引起的肝脏内脂肪蓄积过多的病理性状态,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检查指标,肝活检是确诊脂肪肝的金标准,但具有创伤性〔4,5〕。
目前,国内外都以B超检查作为无创性诊断手段,用于健康人群脂肪肝的普查及临床诊断。
由于所调查人群样本对象、年龄和性别不同,文献报道中老年脂肪肝的患病率差异很大,亦有中老年脂肪肝患病率高达50%的报道〔6,7〕。
近年来中老年脂肪肝发病率不断升高,本研究显示,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年龄、性别、肥胖、WC、LDL、血糖、UA、WBC、ALT为中老年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其原因可能是:①饮食结构发生变化,高脂、多糖、多酒饮食相对增多,饮食调控未得到重视;②生活、工作节奏快,体力活动及锻炼少;③对肥胖、血压增高、血脂增高认识不够,不重视自我预防〔8,9〕。
中老年脂肪肝的防治关键是去除病因及诱因,调整饮食结构及增加运动等非药物治疗措施对疾病康复至关重要〔10〕。
本文建议的措施是:①加强卫生宣教,提高对中老年脂肪肝防治的认识;②提高对中老年脂肪肝及其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③改变膳食结构,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少饮酒;④加强体育锻炼,防治肥胖、高脂血症、中老年脂肪肝和糖尿病的发生,超重和肥胖者更应主动减少热量摄入,并增加运动量;⑤寻找有效、廉价、不良反应少的治疗药物〔11〕。
4参考文献1蒋冬瑞.中老年人肥胖与脂肪肝、高脂血症的关系〔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24(2):79-81.2夏菁,孙涛,李欣,等.某部官兵脂肪肝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24(1):15-6.3夏菁,孙涛.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0;23(2):100-3.4臧贵明,张昭馥,王苏苏,等.中老年人脂肪肝与部分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的控制现状(附684例报告)〔J〕.北京医学,2002;24(4):262-4.5程蓉.修复肝细胞关注脂肪肝〔J〕.中国医药导刊,2006;8(3):170.6尤鹏,刘玉兰.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03;5(2):97-9.7潘爱群.胰岛素抵抗、瘦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3):400-1.8李建国,张雷,吴菁.部队在职干部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2):214-5,221.9刘香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1):92-5.10朱元民,黄宏星.要重视脂肪肝的危害〔J〕.中国医药导刊,2007;9(1):37-8.11石湘芸,臧贵明,朱智明.肥胖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1;14(3):149-53.〔2012-01-22收稿2012-03-24修回〕(编辑袁左鸣)·746·崔杏芳中老年脂肪肝相关因素分析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