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命题: 第 1 页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四、简答题(共45分)1、简述格里菲斯强度准则的基本思想并写出其一般表达式。

(8分)【答题要点】:(1)基本思想:无论材料的受力状态如何,其最终本质上都是由于拉伸应力引起的材料破坏形式,是由于材料内部裂纹尖端附近的拉应力大于其抗拉强度极限而造成的破坏。

(2)格里菲斯强度准则的基本表达式: 当0331>+σσ时:)(8)(31231σσσσ+-=t S ;当0331<+σσ时:3σ-=t S 。

【说明】:每个答题要点各4分,语言自行组织。

2、简述原岩应力场的概念及主要组成部分?(4分)【答题要点】:(1)天然存在于原岩内而与人为因素无关的应力场称为原岩应力场。

(2)主要组成部分: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

【说明】:每个答题要点各2分,语言自行组织。

3、简述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主要假说。

(5分)【答题要点】:(1)压力拱假说;(2)悬臂梁假说;(3)预成裂隙假说;(4)铰接岩块假说;(5)“砌体梁”理论。

【说明】:每个答题要点各1分,语言自行组织。

4、老顶初次来压时,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点及应采取的措施。

(8分)【答题要点】:(1)回采工作面顶板急剧下沉,支架载荷增大;(2)工作面内直接项破碎,甚至产生台阶状下沉现象;(3)煤壁中支承压力增大,表现为煤壁片帮严重,这是老顶初次来压的预兆之一;(4)老顶初次来压比较突然,易造成顶板垮落事故;(5)工作面内顶板出现裂缝,并有顶板掉碴现象,有时顶板有断裂声。

措施:(1)掌握该煤层老顶的初次来压规律和初次来压步距的大小,做好提前预报工作,以便事先做好防范准备。

(2)初次来压前注意工作面支架质量,加强工作面支架对顶板命题:第 2 页的支护能力。

如在靠采空区一侧增设密集支柱,适当扩大控顶距等。

(3)加强支架的稳定性。

在靠近采空区一侧增设一梁三柱的斜撑支架,在工作面内增设木垛等特种支架。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复习题及答案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复习题及答案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复习题及答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1、矿山压力: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道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道支护物上的力定义为矿山压力,(1)2、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道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1)3、矿山压力控制: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方法叫矿山压力控制。

(1)4、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称为原岩应力,也称为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地应力。

(40)5、支承压力: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部分称为支承压力。

(58)6、老顶: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之上(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对采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称为老顶。

(65)7、直接顶: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直接顶。

(65)8、直接顶初次垮落:煤层开采后,将首先引起直接顶的垮落,回采工作面从开切眼开始向前推进,直接顶悬露面积增大,当达到其极限垮距时开始垮落。

直接顶的第一次大面积垮落称为直接顶初次垮落。

(70)9、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98)10、老顶初次来压:当老顶悬露达到极限跨距时,老顶断裂形成三铰拱式的平衡,同时发生已破断的岩块回转失稳(变形失稳),有时可能伴随滑落失稳(顶板的台阶下沉),如图4—3所示,从而导致工作面顶板的急剧下沉。

此时,工作面支架呈现受力普遍加大现象,即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

(99)11、周期来压: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之为工作面顶板的周期来压。

(101)12、关键层:将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层。

(174)13、开采沉陷:煤层开采后,采空区周围原有的应力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应力的重新分布从而引起岩层的变形、破坏与移动,并由上向下发展至地表引起地表的移动,这一现象称为开采沉陷。

矿山压力与控制复习题及答案

矿山压力与控制复习题及答案

矿山压力与控制复习题铅直应力公式:δ=γh一填空1.按照岩石的力学强度和坚实性,常把矿山岩石分为__坚硬岩石_和 __松软岩石______。

2.根据成因不同,岩石的种类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3.原岩应力场的形成主要是由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等因素引起的。

4.岩石发生破坏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分为屈服、断裂。

5.通常把采场顶板分为三松软顶板,下硬上软顶板和下软上硬顶板三类。

6.对老顶来压预报一开始是根据观测老顶的三量来预报老顶来压的,所指的三量为工作面顶板移近量、支架载荷量和支柱下缩量。

7.常见的顶板事故可以分为局部冒顶事故和大面积切顶垮面事故两类。

8.通常情况下,老顶周期来压步距为初次来压步距的_三分之一__。

9.冲击地压成因机理的理论判据:能量理论刚度理论冲击倾向性理论10.常用的液压支架形式有:支撑式支架、支撑掩护式支架和掩护式支架三种。

11.根据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发展的程度,可以将上覆岩层划分为三个带,分别是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

12.工作面支柱插入底板的破坏形式有三种:整体剪切、局部剪切和其他剪切13.根据岩石试样含水状态不同,可分为:天然密度,饱和密度和干密度。

14.矿山充填分为:水力充填、干式充填、胶接充填15.支柱的工作特性类型:①急增阻式②微增阻式③恒阻式15.直接顶的完整程度取决于岩层本身的力学性质,直接顶岩层内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层理和裂隙的发育程度。

16.蠕变变形曲线可分为稳定蠕变和不稳定蠕变两类。

17.采区巷道的主要支护形式有基本支护,加强支护,巷旁支护和巷道围岩加固。

18.根据破断的程度,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可分为冒落带和裂隙带。

19.节理裂隙分为原生裂隙,构造裂隙,压裂裂隙。

20.动压现象的一般成因和机理,可归纳为三种形式,即冲击矿压,顶板大面积来压和煤与瓦斯突出。

21.顶板下沉量是指活柱下缩量、顶梁的压缩量及支柱插入顶、底板量的总和。

二、名词解释1、岩体:含结构面的原生地质体。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复习题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复习题
26解释支撑式,掩护式,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结构特征及适用范围?
答:支撑式,指在结构上没有掩护梁对顶板的作用是支撑,一般性的支撑式液压支架比较适应于顶板比较完整的工作面,若周期来压比较剧烈则更易于适应但对特别的坚硬的顶板却由于支柱承受不了强大的水平推力而不相适应,在破碎顶板条件下必须采取有效的护顶措施。掩护式,指在结构上有掩护梁单排立柱连接掩护梁或直接支撑顶梁对顶板起支撑作用的支架.,支撑掩护式,指具有双排或多排立柱及掩护梁的支架
7直接顶的初次垮落:回采工作面从开切眼开始向前推进直接顶悬露面积增大,当达到极限跨距时开始垮落。直接顶的第一次大面积垮落
8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漏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9:老顶初次来压:当老顶悬露达到极限跨距时老顶断裂形成三角拱式的平衡同时发生已破断的岩块回转失稳,有时可能发生滑落失稳,从而导致工作面顶板急剧下沉,此时工作面支架呈现受力普遍加大现象。
老顶的周期来压:老顶初次来压以后,裂隙带岩层形成的结构将始终经历稳定—失稳---再稳定的变化,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的顶板来压现象。
10关键层:在直接顶上方存在厚度不等,强度不同的多层岩层,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的岩层。
11沿空留巷:区段平巷不需预先掘出,随工作面推进在采空区留出。
27简述开采后引起的上覆岩层的破坏方式及其分区?
答:开采后引起上覆岩层破坏方式有三种1垮落2产生裂隙3弯曲下沉分为三个区1煤壁支撑影响区2离层区3重新压实区
36采煤工作面矿压预测的核心?
工作面支柱的工作特性共有几种?并给图说明试比较优缺点?
答:1急增阻式。随着活柱下缩,工作阻力呈直线型急剧增加,这种支柱可缩量较小2微增阻式,随着活柱下缩工作阻力先有一个急剧增长的过程,随着继续下缩工作阻力增长缓慢,最后达到最大可缩量,此支柱具有较大可缩量。3恒阻式,随着活柱下缩,工作阻力保持不变,适应顶板压力性能比较好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试卷与答案(共5套)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试卷与答案(共5套)

国家开放大学煤炭学院形考试卷考试科目: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试卷代号:9101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4 页,四种题型,满分100分。

2、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岩体结构特征的不同,岩体可以分为,,,,五种基本类型。

2.采动岩体破坏的基本形式包括:、、、、块体滚动、沿软弱层面滑动、岩爆和煤爆、底鼓和。

3.“三量”观测中的“三量”是指、和。

4.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基本顶来压的强度;则反映基本顶周期来压的频率。

5.液压支架有、、三种类型。

6.从生产的角度来看,顶板的稳定性是指采煤后顶板允许悬露的和。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矿山压力2. 矿山压力控制3.矿山压力显现4. 支承压力5. 顶板事故6.冲击地压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原岩应力分布规律。

2. 简述采场周期来压及来压的主要表现形式。

3. 简述压垮型冒顶的机理及冒顶征兆。

4.简述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

5. 简述影响采区巷道变形与破坏的因素。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1. 试述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的“横三区”和“竖三带”。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期末考试试卷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整体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松散结构2. 冒落离层层间错动剪切破坏和塑性变形片帮3.顶底板移近量活柱下缩量支柱载荷量4. 安全阀开启时间比率平均值安全阀循环开启比率平均值5.支撑式液压支架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6. 时间面积二、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 矿山压力:由于在地下煤岩中进行采掘活动,而在井巷、硐室及采煤工作面周围煤岩体中和支护物上所引起的力,就叫做矿山压力。

2. 矿山压力控制:人为地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措施,叫做矿山压力控制。

3.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道围岩、煤体和各种人工支护物产生的各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部分答案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部分答案

1-15 p16 岩石力学P522-15支承压力与矿山压力的区别。

3-3644-12. 试分析周期来压的形成原因及表现形式。

形成原因: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在基本顶初次来压以后,裂隙带形成的岩体结构将始终经历“稳定—失稳—再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呈现周而复始的过程。

由于岩体结构的失稳,导致工作面顶板的来压,这种来压将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周期性地出现。

因此,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之为工作面顶板的周期来压。

表现形式: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顶板的下沉量变大,支柱所受的载荷普遍增加;有时伴随煤壁片帮、支柱折损、顶板发生台阶下沉等现象。

755-1P128采煤工作面支柱的特性有几种?试比较其优缺点?答:目前所使用的支柱的工作特性有三种。

分别为:急增阻式、微增阻式、恒阻式。

从支柱工作阻力适应顶板压力的特点进行分析,显然,恒阻性能的支柱较为有利。

恒阻式:支柱安装后,很快达到工作阻力,随支柱的下缩,工作阻力保持不变。

急增阻式性能比较差,可缩量小,初期支撑力低。

微增阻式介于恒阻式和急增阻式之间10P1251012、简述采场支架与围岩关系特点?P149答:1、支架与围岩时相互作用的一对力;2、支架受力的大小及其在回采工作面分布的规律与支架性能有关;3、支架结构及尺寸对顶板压力的影响。

6-11 简述岩层移动引起的采动损害与煤岩绿色开采技术体系。

答:岩层移动引起的采动损害是:(1)形成矿山压力显现;(2)形成采动裂隙;(3)岩层移动发展到地表引起地表沉陷绿色开采技术研究主要针对煤矿中土地、地下水、瓦斯以及矸石排放等问题而开展。

绿色开采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资源保护—形成“保水开采”技术;(2)土地与建筑物保护—形成离层注浆、充填于条带开采技术;(3)瓦斯抽放—形成“煤与瓦斯共采”技术;(4)煤层巷道支护技术与减少矸石排放技术;(5)地下气化技术。

2关键层:将对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层。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复习题及标准答案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复习题及标准答案

1、矿山压力: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道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道支护物上的力定义为矿山压力,(1)2、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道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1)3、矿山压力控制: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方法叫矿山压力控制。

(1)4、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称为原岩应力,也称为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地应力。

(40)5、支承压力: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部分称为支承压力。

(58)6、老顶: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之上(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对采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称为老顶。

(65)7、直接顶: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直接顶。

(65) 8、直接顶初次垮落:煤层开采后,将首先引起直接顶的垮落,回采工作面从开切眼开始向前推进,直接顶悬露面积增大,当达到其极限垮距时开始垮落。

直接顶的第一次大面积垮落称为直接顶初次垮落。

(70)9、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98)10、老顶初次来压:当老顶悬露达到极限跨距时,老顶断裂形成三铰拱式的平衡,同时发生已破断的岩块回转失稳(变形失稳),有时可能伴随滑落失稳(顶板的台阶下沉),如图4—3所示,从而导致工作面顶板的急剧下沉。

此时,工作面支架呈现受力普遍加大现象,即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

(99)11、周期来压: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之为工作面顶板的周期来压。

(101)12、关键层:将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层。

(174)13、开采沉陷:煤层开采后,采空区周围原有的应力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应力的重新分布从而引起岩层的变形、破坏与移动,并由上向下发展至地表引起地表的移动,这一现象称为开采沉陷。

(p177)14、充分采动与非充分采动(177)当采空区尺寸(长度和宽度)相当大时,地表最大下沉值达到该地质条件下应有的最大值,此时的采动称为充分采动。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题库及答案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题库及答案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试卷一(时间:100分钟)部门:姓名:工号:成绩: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10题10空,合计30分)1.锚杆等支护系统提供给顶板短时间内不发生渐次垮冒或离层的约束力称为(顶板临界支护强度)。

1.(设计预紧力矩)是指拧紧螺母使锚杆达到设计预紧力时,施加到螺母上的力矩。

1.锚杆的锚固部分或杆体在拉拔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称为(锚杆锚固力)。

2.在掘进断面中,岩石或煤所占面积介于岩巷和煤巷之间(1/5~4/5)的巷道称为(半煤岩巷)。

2.在掘进断面中,煤层所占面积少于巷道断面(1/5)的巷道称为(岩石巷道)。

2.在掘进断面中,岩层所占面积少于巷道断面(1/5)的巷道称为(煤层巷道)。

3.以树脂锚固剂配以各种材料杆体及托盘(托板)、螺母等构件组成的锚杆称为(树脂锚杆)。

3.就锚杆与围岩的有效接触而言,管缝式锚杆属于(全长)锚固。

3.钢丝绳锚杆是指用水泥砂浆为锚固材料,(钢丝绳)为锚杆杆体的锚杆。

4.高强度锚杆是指锚杆杆体的屈服强度大于(335MPa)以上的锚杆。

4.等强锚杆是指锚杆杆体的屈服强度为(335MPa)的锚杆。

4.超高强氏是指锚杆杆体的屈服强度大于(600MPa)以上的锚杆。

5.锚杆支护的经典理论有(悬吊)理论、叠合梁理论和压缩拱理论等。

5.当前煤矿常用的锚杆为(左旋)无纵筋钢筋锚杆。

5.岩石的RQD值是指岩芯累计长度达到(10)cm及以上占取芯全长的比值。

6.兰德碎石带实验主要解释的是锚杆连续(成梁)原理。

6.通常而言,锚杆的临界预紧力矩应达到(250)N·m以上。

6.为提高锚杆的有效预紧力,应在螺母与托盘之间增加(减磨垫圈)。

7.无论是采用综掘还是炮掘,都应(减少)无效支护的迎头空顶距。

7.巷道底鼓的机理有(遇水膨胀型)、挠曲褶皱型、剪切错胀型等。

7.上一区段工作面运输平巷与下一区段工作面回风平巷同时掘进的巷道布置方案称为(双巷掘进)。

8.顶板非连续面控制的模型有三种,分别是(斜交结构面)、平行层理面和垂直结构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矿山压力: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道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道支护物上的力定义为矿山压力,(1)2、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道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1)3、矿山压力控制: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方法叫矿山压力控制。

(1)4、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称为原岩应力,也称为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地应力。

(40)5、支承压力: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部分称为支承压力。

(58)6、老顶: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之上(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对采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称为老顶。

(65)7、直接顶: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直接顶。

(65)8、直接顶初次垮落:煤层开采后,将首先引起直接顶的垮落,回采工作面从开切眼开始向前推进,直接顶悬露面积增大,当达到其极限垮距时开始垮落。

直接顶的第一次大面积垮落称为直接顶初次垮落。

(70)9、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98)10、老顶初次来压:当老顶悬露达到极限跨距时,老顶断裂形成三铰拱式的平衡,同时发生已破断的岩块回转失稳(变形失稳),有时可能伴随滑落失稳(顶板的台阶下沉),如图4—3所示,从而导致工作面顶板的急剧下沉。

此时,工作面支架呈现受力普遍加大现象,即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

(99)11、周期来压: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之为工作面顶板的周期来压。

(101)12、关键层:将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层。

(174)13、开采沉陷:煤层开采后,采空区周围原有的应力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应力的重新分布从而引起岩层的变形、破坏与移动,并由上向下发展至地表引起地表的移动,这一现象称为开采沉陷。

(p177)14、充分采动与非充分采动(177)当采空区尺寸(长度和宽度)相当大时,地表最大下沉值达到该地质条件下应有的最大值,此时的采动称为充分采动。

未达到充分采动的称为非充分采动。

.地表下沉边界和采空区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15、岩层移动角称为岩层移动角。

将相邻区段巷道保留下来,沿空留巷:如果通过加强支护或采用其他有效方法,17、)(供本区段工作面回采时使用的巷道,称为沿空保留煤体—无煤柱)巷道。

(203:巷道一侧为煤体,另一侧为采空区,如果采空区一侧采动影响已经、沿空掘巷18 )(煤体—无煤柱)巷道(203稳定后,沿采空区边缘掘进的巷道称为沿空掘进 19、锚固力:为锚杆对围岩的约束力。

(242)、软岩:分为地质软岩和工程软岩。

(256)20:顶板大面积来压主要是由于坚硬顶板被采空的面积超过一定21、顶板大面积来压的极限值,引起大面积冒落而成的剧烈动压现象。

:通常将具有浅埋深,基岩薄,上覆厚松散层赋存特征的煤层称为浅、浅埋煤层22 埋煤层。

放顶煤采煤法是在开采厚煤层时,沿煤层的底板或煤层某一厚度23、放顶煤开采:的采煤工作面,用综合机械化方式进行回采,3m范围内的底部布置一个采高为2~利用矿山压力的作用或辅以松动爆破等方法,使顶煤破碎成散体后,由支架后方或上方的“放煤窗口”放出,并由刮板运输机运出工作面。

24、顶板破碎度端面距范围内冒落高度超过10cm的顶板面积与其总面积之比。

25、冲击矿压:冲击矿压是聚积在矿井巷道和采场周围煤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在井巷发生爆炸性事故,产生的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强烈声响,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煤岩体破坏,支架和设备损坏,人员伤亡,部分巷道垮落破坏等灾难的一种现象。

简答1.采区巷道矿压控制的基本途径有哪些?试举例说明,指出其优缺点。

途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抵抗高压、避开高压、移走高压和释放高压。

现分别举例说明:1)抵抗高压。

巷道开在高压区,或巷道经受高压时用加强支护的手段来对付高压,防止巷道过大的变形或破坏。

如:加密巷道的棚子(缩短棚子间距);在棚子中打加强支柱;用锚杆支护以加固围岩等。

抵抗高压的优点在于巷道布臵地点和掘进时间不受限制,但是需要大幅度提高巷道的支架承载能力,因此浪费物力、人力,成本高。

有些情况下,仅靠抵抗高压并不能完全解决巷道安全维护问题。

.2)避开高压。

即在选择巷道位臵时,避开高压区,招巷道布臵在低压区,或在掘进时错过高压作用的时间,把巷道开在压力稳定的区域。

如采用无煤柱护巷,将巷通布臵在靠近来空区煤体边缘的卸载带内;在选择岩石平巷或上下山位臵时,将巷道布臵在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以外的采空区下等,这些都属于在地点上避开高压。

在掘进下区段沿空巷道时,待上区段工作面压实后再开掘,则同在时间上错开高压。

3)移走高压。

巷道仍开在高压区,但采取人为的卸压措施,使高压转移至离巷道较远的地方。

如在巷道煤帮采用钻孔卸压或切槽卸压。

这种为法的特点是不影响和改变开采设计规定的巷道位臵,但增加了卸载工作所得要的工程费用。

‘4)释放高压。

巷道仍开在高压区,但允许巷道围岩有较大变形以释放部分能量。

如采用大可缩量的支架等。

从?支架—围岩?相互作用的观点是优越的;能利用围岩本身的承载能力,但可缩支架结构较复杂。

2.简述综放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基本规律。

具有单一煤层的一般矿压显现规律,如初次来压、周期来压等;1、.综放面的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综放开采的支承压力分布范围大,峰值点前移。

支承压力集中系数没有显著变化。

2、工作支架载荷不大,不因采高增加而加大3、.放頂煤工作面的煤壁及端面顶板的维护显得特别重要。

4、放頂煤工作面的端头压力和两端平巷压力并不大。

5、支架前柱的工作阻力大于后柱工作阻力。

6、下分层综放开采矿压显现任然具有一般开采矿压规律,但矿山压力显现程度有所减弱。

什么叫煤矿动压现象,它有几种形式?这几种形式的主要特征有何区别。

3.煤矿动压现象:煤矿开采过程中,在高应力状态下积聚有大量弹性能的煤或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突然发生破坏、冒落或抛出,使能量突然释放,呈现声响、震动以及气浪等明显动力效应。

形式:冲击矿压、顶板大面积来压和煤及瓦斯突出。

区别:冲击矿压是煤或岩体在高应力作用下,聚集了大量弹性形变,其中部分岩体趋近于无线平衡状态,当采掘工程接近该处时由于爆破等诱发因素使力学平衡系统突然遭到破坏,煤、岩体瞬时发生脆性破坏,积聚的弹性变性能突然释放,其中相当一部分转化为动能,产生声响、冲击波,抛出大量煤或岩块等动压现象。

顶板大面积来压则是指坚硬顶板在其下部煤体采空区,暴露面积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自重作用,使弯曲应力超过极限应力而引起坚硬顶板原有裂隙扩展到贯穿该岩层时所发生的大面积顶板突然垮落。

垮落时由于其重量产生冲击力,也由于把已采空间气体瞬时排出形成“暴风”,还由于坚硬顶板在弯曲变形时积聚的一部分弹性变形能释放,造成煤与瓦斯突出。

可以看出,上述三种动压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积聚能量后而在采掘工作接近时发生的突然破坏现象,是由于能量释放造成的动压显现。

前两种是由于矿山压力作用;后一种不仅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也有承压气体作用。

4.研究孔周围应力对研究矿山压力有何实际意义?有那些重要结论可以借鉴?意义:由于地下巷道和回采空间具有复杂的几何形状,以及巷道和回采空间周围岩体也是属于非均质,非连续,非线性以及加载条件和边界条件复杂的一种特殊介质,到目前为止还无法用数学力学的方法精确地求解出巷道周围岩体内各处的应力分布状态。

根据采矿工程的特点,通过将巷道及回采空间简化为各种理想的单一形状的孔来近似的求出巷道和回采空间周围的应力状态,对了解巷道变形的机理是十分有益和非常必要的。

.重要结论: 1)孔周围形成了切向应力集中,最大切向应力发生在孔的周边。

2)应力集中系数的大小,对于单孔来说,圆形孔仅与测压系数有关,对于椭圆来说,则不仅与测压系数有关还与孔的轴长比有关。

3)不论何种形状的孔,它周围的应力重新分布,分布从理论上说影响是无限的,但从影响的剧烈程度来看大都有一定的影响半径。

4)孔的影响范围与孔的断面大小有关。

5.对原岩应力状态有哪几种假说?1)弹性假说:认为岩体处于弹性状态,其受力与变形的关系符合虎克定律,在垂直应力作用下将在岩体中引起水平应力的作用。

2)静水应力状态假说:认为地下深处的岩体由于长的地质作用和岩石的蠕变作用而使岩体中的侧向应力和垂直应力趋于相等。

6老顶的稳定性对工作面的支护原理有何影响老顶的稳定性对直接顶的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而且对支架的支护强度、支架的可缩量及采空区处理方法的选择都有决定性作用的影响。

坚硬的老顶其周围来压步距较大,来压强度较大,要求支架有较强的支护强度,才能保证工作面安全。

在采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的情况下,对于周期来压比较强烈的顶板,其下沉量将会增大,所以要求支架应有较大的可缩性7采区平道矿压显现沿走向要经历那几个阶段巷道掘进阶段、无采掘影响阶段、采动影响阶段、采动影响稳定阶段、二次采动影响阶段8简述采区巷道支护的主要形式基本支护:一般包括木支护和金属支护;加强支护:主要为了抵抗采动影响所造成的矿山压力;巷旁支护:在沿空巷道靠采空区一侧专门设置的人工建筑物;巷道围:包括锚杆加固和化学加固岩加固9.简述锚杆的支护原理?1.悬吊理论2.组合梁理论 3.组合拱理论 4.最大水平应力理论 5.围岩强度强化理论10分析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与改善顶板状况的关系答: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只是缩短落煤与放顶两个主要生产过程的时间间隔,能减少顶板下沉量,但同时也使顶板下沉速度加剧,只有在原先的工作面推进速度比较缓慢的条件下,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才会对工作面顶板状况有所改变,当工作面推进速度提高到一定积变以后,顶板下沉量的变化将逐渐减小,并不能甩掉顶板压力。

11.简述岩层移动引起的采动损害与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体系。

采动损害:(1) 形成矿山压力显现,引起采场和巷道的下沉、垮落、来压,甚至冲击矿压。

(2) 形成采动裂隙,会引起周围岩体中的水与瓦斯的运移,导致井下瓦斯及突水事故。

(3) 引起地表沉陷,导致农田、建筑设施的毁坏,造成沉陷盆地等。

煤矿绿色开采及绿色开采技术:从广义资源的角度上来认识和对待煤、瓦斯、水、土地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

基本出发点:从开采的角度防止或尽可能减轻开采煤炭对环境和其他资源的不良影响;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绿色开采体系以关键层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岩层控制解决煤矿开采带来的损害。

主要内容有:水资源保护—形成“保水开采”技术;①.土地与建筑物保护—形成离层注浆充填与条带开采技术;②瓦斯抽放一形成“煤与瓦斯共采”技术;③地下气化技术。

煤层巷道支护技术与减少矸石排放技术;⑤④8.6m老顶为厚4.2m的页岩,随采随冒,号煤层厚某矿32.6m,直接顶板为厚12.25m留该矿采区平巷布置方式曾有以下几种:1)的砂岩,其上有厚3m左右的页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