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称重仪的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某单片机称重仪的设计

基于某单片机称重仪的设计

湖南理工学院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称重仪的设计院部:机械学院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班级:机电二班学生姓名: 贾学号: 111摘要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称重仪,它的硬件电路设计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A/D转换器、称重传感器、语音电路、LED显示电路、±5V稳压电源电路等几部分设计内容。

其中压力传感器输出响应的模拟电压信号,经过模/数转换(A/D变换)后就得到数字量D。

但是,数字量D并不是重物的实际重量值W,W 需要由数字量D 在控制器内部经过一系列的运算——即数据处理才能得到。

整个设计系统由Atmel公司生产51系列89S51单片机进行控制;软件实现功能开机检测,主要是开机后自动逐个扫描LED数码管,以防止某段数码管损坏造成视觉误差;出于人性化考虑我们还可以增加语音电路,实现自动语音播报重量。

11目录一、课题设计要求二、总体设计方案三、硬件电路模块分析四、硬件电路设计五、软件设计六、总结1111一、题设计要求1、设计出硬件电路。

2、设计出软件程序2、采用A/D的转换器3、LED显示要显示的内容。

二、总体方案设计2.1 称重仪的基本工作原理电子秤的工作原理以电子元件:称重传感器,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单片机电路,显示电路,通讯接口电路,稳压电源电路等电路组成。

当物体放在秤盘上时,压力施给传感器,该传感器发生形变,从而使阻抗发生变化,同时使用激励电压发生变化,输出一个变化的模拟信号。

该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输出到模数转换器。

转换成便于处理的数字信号输出到CPU运算控制。

CPU 根据程序将这种结果输出到显示器,直至显示这种结果。

2.2称重仪的系统总体框图按照本设计功能的要求,系统由5个部分组成:控制器部分、信号采集部分、报警部分、数据显示部分、和电路电源部分,系统设计总体方案框图如图2.1所示。

11总系统体框图信号采集部分是利用称重传感器检测压力信号,得到微弱的电信号(本设计为电压信号),而后经处理电路(如滤波电路,差动放大电路,)处理后,送A/D转换器,将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输出。

基于单片机的实用电子秤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实用电子秤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实用电子秤设计一、硬件设计1、传感器选择电子秤的核心部件之一是称重传感器。

常见的称重传感器有电阻应变式、电容式等。

在本设计中,我们选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其原理是当物体的重量作用在传感器上时,传感器内部的电阻应变片会发生形变,从而导致电阻值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的重量。

2、信号放大与调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通常比较微弱,需要经过放大和调理才能被单片机处理。

我们使用高精度的仪表放大器对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并通过滤波电路去除噪声干扰,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3、单片机选型单片机是整个电子秤系统的控制核心。

考虑到性能、成本和开发难度等因素,我们选用 STM32 系列单片机。

STM32 系列单片机具有丰富的外设资源、较高的运算速度和良好的稳定性,能够满足电子秤的设计需求。

4、显示模块为了直观地显示测量结果,我们选用液晶显示屏(LCD)作为显示模块。

LCD 显示屏具有功耗低、显示清晰、视角广等优点。

通过单片机的控制,可以在 LCD 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物体的重量、单位等信息。

5、按键模块为了实现电子秤的功能设置,如单位切换、去皮、清零等,我们设计了按键模块。

按键模块通过与单片机的连接,将用户的操作指令传递给单片机进行处理。

6、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整个电子秤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

我们使用线性稳压器将输入的电源电压转换为适合各个模块工作的电压,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软件算法1、重量计算算法根据传感器的特性和放大调理电路的参数,我们可以建立重量与传感器输出信号之间的数学模型。

通过对传感器输出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物体的实际重量。

2、滤波算法为了消除测量过程中的噪声干扰,提高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我们采用数字滤波算法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

常见的数字滤波算法有中值滤波、均值滤波等。

在本设计中,我们选用中值滤波算法,其原理是对连续采集的若干个数据进行排序,取中间值作为滤波后的结果。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

简易电子计量秤摘要本设计给出了以MSP430混合信号单片机为核心的低功耗电子秤的设计方案.整个系统包括电阻应变片电桥模块,差模信号放大模块,A/D转换模块,段式LCD显示模块.应变片电桥将所称物体的重量转换为电压量,仪表运放和高精度运放分别完成电桥电压的双端到单端转换和后级放大,A/D转换器将放大后的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量传送给MSP430单片机,经软件控制计算后送LCD 显示。

关键词:电子秤应变片仪表运放 MSP430 低功耗.一、系统设计1.1任务要求根据下面框图设计一简易的电子计量秤通过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和软件控制,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基本要求:1、称重范围:最小称量:10g 最大称量:5Kg感量(单位):Kg 解析量:10g2、测量相对误差:≤±1%3、使用750mA(3.6V)的锂电池供电,持续工作时间大于一年;且具有自动待机功能;4、4位数码显示不能使用集成一体化压力传感器;5、成本控制在100元人民币以下;发挥部分:1尽量延长工作时间(大于一年);2、提高测量精度(≤±5%);3、采用交直流两种设计, 交流优先。

1.2 方案论证与设计方案设计1.2.1称重传感器方案方案一:采用分立式电阻应变片重物使电阻应变片产生弹性形变从而改变其阻值,通过阻值的变化即可得到重量的变化.分立式应变片的优点是价格较低廉,选择范围灵活.但是现有条件下难以得到能和应变片阻抗相匹配的桥臂电阻,并且温度系数也无法匹配,而且安装十分复杂.方案二:采用集成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实际上也是用分立应变片制成,但是厂商已经将其配成平衡电桥,作为使用者就免去了粘贴,安装,和电桥平衡的调整等极其复杂的过程.对于以上两种方案,考虑到方案一在现有条件下可实现性很低,故采用第二种方案,即集成称重传感器.1.2.2 电阻变换方案方案一:采用恒流源应变片的电阻变化并不能直接测量,必须转化为电压等可测量的量,此方案采用恒流源驱动应变片,由于电流恒定,因此电阻的变化将直接导致电阻上的压降的变化.缺点是恒流源的显著的温度漂移,成本高.方案二:采用不平衡电桥由图可知,电桥简单的将电阻的变化转化为电压的变化.并且通过匹配桥臂电阻,可以使温度漂移相互抵销.综合考虑两种方案,第二种方案更加简洁精确,容易制作成本低廉,故采用电桥变换方案.1.2.3 信号放大方案方案一:由高精度低漂移运算放大器构成差动放大器差动放大器具有高输入阻抗,增益高的特点,可以利用普通运放(如OP07)做成一个差动放大器。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控制系统的设计智能电子秤控制系统是一种集成数字电子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电子秤系统。

本文将介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实现方法。

一、系统设计原理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控制系统主要由称重传感器、AD转换模块、单片机、LCD显示模块和通信接口模块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 称重传感器智能电子秤的核心部件是称重传感器,用于将物体的重量转换为电信号。

常用的称重传感器有应变式、电阻式、电容式等。

它们能够根据物体的质量变化而改变输出电信号,作为下一步处理的输入信号。

2. AD转换模块AD转换模块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单片机进行处理。

通过AD转换模块,可以将称重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单片机可以理解的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处理提供基础。

3. 单片机单片机是整个智能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AD转换模块的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并通过LCD显示模块将结果实时显示出来。

同时,单片机还可以通过通信模块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4. LCD显示模块LCD显示模块用于将称重结果以数字形式显示出来,提供直观的测量结果给用户。

5. 通信接口模块通信接口模块允许智能电子秤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如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实现数据的上传和下载。

二、系统设计方法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控制系统的设计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硬件设计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选择适当的称重传感器和AD转换模块,并通过电路设计将其与单片机和LCD显示模块进行连接。

此外,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接口模块。

2. 软件设计编写单片机的控制程序,包括AD转换的初始化和读取、数据处理、LCD显示等功能。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功能,如单位选择、重量校准等。

3. 系统测试将硬件和软件进行组装后,进行系统测试。

通过放置不同重量的物体进行秤量,检查显示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同时,测试通信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单片机电子秤毕业设计

单片机电子秤毕业设计

单片机电子秤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与实现一、设计要求:1.设计并实现一款能够准确测量物体质量的电子秤,使用单片机进行控制与数据处理。

2.电子秤应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等特点。

3.电子秤的测量范围应足够大,能够适用于不同质量的物体。

4.电子秤的设计应尽可能简洁、实用、易于操控和维护。

二、设计方案:1.传感器选择:使用称重传感器作为负载传感器,可选用应变片式传感器或压阻式传感器。

2.信号放大与转换:将传感器测得的微小变化信号通过专用放大电路进行放大,并转换为0-5V或0-3.3V的直流电压信号。

3.单片机控制与显示:使用适当的单片机进行控制与数据处理,可选用常见的51单片机或STM32系列单片机,并通过数码管、液晶显示屏或LED显示屏等显示当前测量的质量值。

4.按键与操作:通过按键实现归零、单位选择、累计等基本操作实现。

5.通信接口:可选用串口或IIC总线等通信模式,将测量结果实时传输到上位机或其他设备。

6.电源系统:使用稳压电源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工作。

三、设计流程:1.硬件设计:a.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包括称重传感器、单片机、显示器、按键、通信模块等。

b.设计传感器接口电路,包括信号放大与转换电路。

c.设计按键与控制电路,将按键输入与单片机相连接,实现操作控制功能。

d.设计显示电路,将单片机输出与显示设备相连接,实现结果显示功能。

e.设计电源电路,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工作。

2.软件设计:a.编写初始化程序,对单片机进行初始化设置。

b.编写按键扫描程序,实现按键输入的检测和处理。

c.编写称重传感器读取程序,实时读取称重传感器输出的模拟电压信号。

d.编写质量计算程序,根据传感器输出的模拟电压信号进行质量计算,并实现单位选择功能。

e.编写显示程序,将计算得到的质量值进行显示。

f.编写通信程序,如果需要与上位机或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则需要编写相应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传输程序。

四、测试与调试:1.对硬件进行连接并进行通电测试,确保电子秤的各个部分能够正常工作。

基于单片机称重仪毕业设计

基于单片机称重仪毕业设计

第1章绪论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称重技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重视,作为一种计量手段,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科研、交通、内外贸易等各个领域,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

电子秤是电子衡器中的一种,衡器是国家法定计量器具,是国计民生、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内外贸易不可缺少的计量设备,衡器产品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各行各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称重装置不仅是提供重量数据的单体仪表,而且作为工业控制系统和商业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推进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管理的现代化,它起到了缩短作业时间、改善操作条件、降低能源和材料的消耗、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加强企业管理、改善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作用。

称重装置的应用已遍及到国民经济各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因此,称重技术的研究和衡器工业的发展各国都非常重视。

50年代中期电子技术的渗入推动了衡器制造业的发展。

60年代初期出现机电结合式电子衡器以来,经过40多年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我国电子衡器从最初的机电结合型发展到现在的全电子型和数字智能型。

现今电子衡器制造技术及应用得到了新发展。

电子称重技术从静态称重向动态称重发展:计量方法从模拟测量向数字测量发展;测量特点从单参数测量向多参数测量发展,特别是对快速称重和动态称重的研究与应用。

通过分析近年来电子衡器产品的发展情况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电子衡器总的发展趋势是小型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其技术性能趋向是速率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其功能趋向是称重计量的控制信息和非控制信息并重的“智能化”功能;其应用性能趋向于综合性和组合性。

电子秤是电子衡器中的一种,衡器是国家法定计量器具,是国计民生、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内外贸易不可缺少的计量设备,衡器产品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各行各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随着自动化测试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称重系统在功能、精度、性价比等方面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尤其在智能化、便捷式、对微小质量的测量方面更显得力不从心。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电子秤经常被用到,而它的操作系统已经不再是使用机械秤时的简单步骤了。

如今,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已经被广泛采用,可以获得更加准确和便于使用的结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的设计方案和优点。

一、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的定义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是一种电子装置,它可以利用一些重要的传感器技术和基本的运算功能来精确测量物品的质量或重量。

传感器通常由称重传感器、滤波器和增益控制器等主要部件组成,以达到最高的准确度。

该电子秤的设计使用单片机作为中心部件,并通过精确的数字处理过程来测量质量或重量。

二、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的原理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借助了传感器技术和电路的帮助测量物品的重量。

该电子秤的传感器将物品放在秤盘上时,会受到重量的力作用而发生形变。

称重传感器通过将该形变转化为电动势,然后传递给单片机以转换成数值。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电路,如校准电路、信号滤波器和放大器等,可提高精度和准确度。

校准电路用于定期校准称重传感器的敏感度和灵敏度,以确保准确测量。

信号滤波器旨在消除噪声和干扰,以提高测量的稳定性。

放大器可以在称重传感器和单片机之间提供放大的电流作为信号的传输介质,以获得更高的测量准确性。

三、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的优点1.高度可靠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具有基本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功能。

由于其数字化的设计,该秤可以与更多设备和计算机进行通信,并能实现实时数据传输和查看,因而有效地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2.高精度电子秤可获得比机械秤更高的精度,无论从测量的准确性或稳定性上来看,它都是一个更加优越的选择。

同时,它的设计可通过传感器和数字信号处理来获得更精确的数值。

因其数字化的特性,该秤还可以记录更多的数据,以便对测量结果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3.易于使用使用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只需将物品置于秤盘上并查看数字显示屏上的数值即可。

与传统的机械秤相比,这使得操作更加简单,不需要过多的技能或经验。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摘要1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2系统方案论证与选型42.1 操纵器部分52.2 数据采集部分52.2.1传感器的选择52.2.2放大电路选择82.2.3A/D转换器的选择102.2.4键盘处理部分方案论证112.3显示电路部分的选择122.4超量程报警部分选择123硬件电路设计133.1 AT89S52的最小系统电路133.1.1单片机芯片AT89S52介绍133.1.2.单片机管脚讲明143.1.3 AT89S52的最小系统电路构成163.2 电源电路设计173.3 数据采集部分电路设计 173.3.1 传感器和其外围以及放大电路设计173.3.2 A/D转换芯片与AT89S52单片机接口电路设计19 3.3.3 测量算法213.4显示电路与AT89S52单片机接口电路设计223.5键盘电路与AT89S52单片机接口电路设计233.6报警电路的设计244系统软件设计244.1主程序设计254.2 子程序设计254.2.1 A/D转换启动及数据读取程序设计25 4.2.2数制转换子程序设计264.2.3显示子程序设计264.2.4 键盘扫描子程序的设计264.2.5报警子程序的设计 27设计总结27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28附录29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摘要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市场上使用的传统称重工具差不多满足不了人们的要求。

为了改变传统称重工具在使用上存在的咨询题,在本设计中将智能化、自动化、人性化用在了电子秤重的操纵系统中。

本系统要紧由单片机来操纵,测量物体重量部分由称重传感器及A/D转换器组成,加上显示单元,此电子秤俱备了功能多、性能价格比高、功耗低、系统设计简单、使用方便直观、速度快、测量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本系统以AT89S52单片机为主控芯片,外围附以称重电路、显示电路、报警电路、键盘电路等构成智能称重系统电路板,从而实现自动称重系统的各种操纵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理工学院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称重仪的设计院部:机械学院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班级:机电二班学生姓名: 贾学号: 11摘要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称重仪,它的硬件电路设计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A/D转换器、称重传感器、语音电路、LED显示电路、±5V稳压电源电路等几部分设计内容。

其中压力传感器输出响应的模拟电压信号,经过模/数转换(A/D变换)后就得到数字量D。

但是,数字量D并不是重物的实际重量值W,W 需要由数字量D 在控制器内部经过一系列的运算——即数据处理才能得到。

整个设计系统由Atmel公司生产51系列89S51单片机进行控制;软件实现功能开机检测,主要是开机后自动逐个扫描LED数码管,以防止某段数码管损坏造成视觉误差;出于人性化考虑我们还可以增加语音电路,实现自动语音播报重量。

2目录一、课题设计要求二、总体设计方案三、硬件电路模块分析四、硬件电路设计五、软件设计六、总结3一、题设计要求1、设计出硬件电路。

2、设计出软件程序2、采用A/D的转换器3、LED显示要显示的内容。

二、总体方案设计2.1 称重仪的基本工作原理电子秤的工作原理以电子元件:称重传感器,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单片机电路,显示电路,通讯接口电路,稳压电源电路等电路组成。

当物体放在秤盘上时,压力施给传感器,该传感器发生形变,从而使阻抗发生变化,同时使用激励电压发生变化,输出一个变化的模拟信号。

该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输出到模数转换器。

转换成便于处理的数字信号输出到CPU运算控制。

CPU根据程序将这种结果输出到显示器,直至显示这种结果。

2.2称重仪的系统总体框图按照本设计功能的要求,系统由5个部分组成:控制器部分、信号采集部分、报警部分、数据显示部分、和电路电源部分,系统设计总体方案框图如图2.1所示。

4总系统体框图信号采集部分是利用称重传感器检测压力信号,得到微弱的电信号(本设计为电压信号),而后经处理电路(如滤波电路,差动放大电路,)处理后,送A/D转换器,将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输出。

控制器部分接受来自A/D转换器输出的数字信号,经过复杂的运算,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物体的实际重量信号,并将其存储到存储单元中。

控制器还可以通过对扩展I/O的控制,对键盘进行扫描,而后通过键盘散转程序,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

数据显示部分根据需要实现显示功能。

电路电源部分主要是为电路提供稳定方便的电源,将工频电压直接转换成所需的±5伏电压。

报警部分只要是在超重时对使用者发出警告声。

三、硬件电路模块分析3.1称重仪的主控制系统结构(一)主控制系统具备的功能56该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制系统,主要目的在于称重之后的数字化显示和实现精确的测量,故系统应该具有单片机工作所需的稳定的+5V 直流电源,又考虑到数字化显示所用到的数码管中会出现某段被损坏而不被点亮的情况,系统应该具有开机自检功能,就是开机后自动逐个扫描每一个晶体管,用来检查数码管各段是否完好,可以依靠软件编程实现。

除此之外还有超重报警功能,防止超重物对传感器件造成损坏。

(二)单片机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2所示:单片机控制系统结构框图3.2 电源模块方案选型为了使称重仪的供电方便,这里把电源设计成用220V 的交流电经过变压器后输出±9的电压,经整流滤波电路后, 通过LM7805和LM7905进行DC/DC 变换得到±5V 供压力传感器器和系统的其他芯片使用。

3.3 数据采集模块方案选型数据采集模块分为3个部分:称重传感器、前级放大器和A/D 转换器。

(一)称重传感器传感器选用型压力传感器,为双孔悬臂梁形式, (二)前级放大器采用专用仪表放大器,此类芯片内部采用差动输入,共模抑制比高,差模输入阻抗大,增益高,精度也非常好,且外部接口简单,且放大器的增益是可以改变的。

(三)A/D转换器。

选用12位逐次比较式ADC,此方案经小信号放大、调理电路,可直接连接单片机,也可以可满足精度要求,故采用此方案。

3.4数据显示模块方案选型本设计只需要显示出所称实物的实际重量,由于LED耗电省、使用寿命长、成本低、亮度高等优点,再加上驱动简单,容易利用单片机对其进行控制和编程等特点选用LED显示。

3.5 报警模块方案选型报警电路只在实物超出人为设定的值时,才被单片机驱动。

在这就是对使用者有个提醒作用,人为使用普通的声光报警就可以。

我们选用蜂鸣器与发光二极管来设计报警电路。

四、硬件电路设计4.1机的最小系统设计中央处理单元选用我们熟悉的单片机,即最后电路的核心采用最常用、好用和廉价的ATEMAL公司的AT89S51。

设计者必须仔细选择晶振频率,确保标准的通讯波特率(1200、 4800、9600、19.2K等)。

不妨先列出可供选择的晶振所能产生的波特率,然后根据需要的波特率和系统要求选择晶振。

有时也不必过分考虑晶振问题,因为78可以定制晶振。

当晶振频率超过20M 时,必须确保总线上的其它器件能够在这种频率下工作。

当工作频率增加时,功耗也会增加,这点在使用电池作为电源的系统中应充分考虑。

单片机采用89S51单片机,它有4K 的程序存储空间和256B 的数据存储空间,可以满足编程的要求。

P0口和P2口用于LED 数码管的显示。

用12Mhz 的晶振,时钟周期为1 us 。

采用按键复位。

其最小系统的外围电路图如图单片机最小系统4.2电源电路设计本时钟电源采用整流滤波电路和三端稳压电路LM7805和LM7905。

LM7805CT 芯片输入端电压约为9V,输出端电压为5V ,LM7905芯片输入端电压约为-9V,输出端电压为-5V ,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压差绝对值都应大于2.5V ,否则会失去稳压能力。

同时考虑到功耗问题,此压差又不易太大,太大则增加7805与7905本身的功率消耗,增加芯片的升温,不利于安全。

根据变压器副边电压与经过滤波后输出电压关系可知,副边电压约为±9V,据此确定变压器原副边匝数比这样即可得到系统所需要的±5V电源,电源设计图如图3-2所示。

图3-2 电源设计图4.3前级放大器电路设计所采用的专用仪表放大器我们选用 INA126,其接口如图3-3所示:4.4 A/D转换器电路设计910考虑到本系统中对物体重量的测量和使用的场合,精度要挺苛刻,转换速率要求不太,本设计采用MAXIM 推出的MAX18。

4.4.1A/D 转换器原理A/D 转换器的原理图如图3-4所示:图3-4 A/D 转换原理图在A/D 转换器中,因为输入的模拟信号在时间上是连续量,而输出的数字信号代码是离散量,所以进行转换时必须在一系列选定的瞬间(亦即时间坐标轴上的一些规定点上)对输入的模拟信号取样,然后再把这些取样值转换为输出的数字量。

A/D 转换器外围电路CP SSADC取样保持电路ADC的量化编码电路...D D D n-11I v (t )v I (t )输入模拟电压取样展宽信号数字量输出(n位)MAX187外围引脚接线图MAX187有两种工作方式:正常方式和暂停方式。

将SHDN引脚拉成低电平,器件处于暂停状态,电源电流减低至10uA属于低功耗状态;引脚悬空时,禁止内部参考电源,允许使用外部电源;接高电平时,允许使用内部的参考电源。

当CS 变为低电平时, 开始转换, 此时,DOUT输出为低电平。

包括T/ H 时间的转换时间为10μs , 转换结束, DOUT变为高电平, 当检测到DOU T 为高电平时, 即可读出转换数据。

在SCL K 输入一个脉冲, 最高位B11出现在DOUT上,经过11个时钟后,分别移位输出B10~B0数据,再进入一个时钟后,一个转换周期结束。

因此,每次数据读取需经过13个时钟周期,12MHz时钟下共13×0.1μs = 1.3μs ,因此完成一次转换需10+1.3μs ,约为11μs。

4.5 显示电路设计显示器是最常用的输出设备。

特别时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ED)和液晶显示器(LCD),LED是一类可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和辐射能的发光器件,具有工作电压低,耗电量小,发光效率高,发光响应时间极短,光色纯,结构牢固,抗冲击,耐振动,性能稳定可靠,重量轻,体积小,所以选用二极管。

4.5.1 动态显示 LED 显示器接口所谓的动态显示就是一位一位地轮流点亮各位显示器,对每一位显示器而言,每隔一段时间点亮一次。

显示器的亮度跟导通的电流有关,也和点亮的时间与间隔的比例有关。

11显示部分采用4个八段共阴数码管,采用动态显示,利用驱动器74LS244驱动数码管显示数据,达到控制八段码的目的。

可以用图3-14来形象说明动态显示原理。

段驱动器和位驱动器同时发出有效信号才能点亮对应段,否则就呈现不亮状态。

由单片机来控制点亮的时间,第一位点亮后依次点亮后面各位。

图3-15为设计选用的显示部分电路图驱动器74LS244控制4位数码管的段选,反向驱动器74LS04控制位选,最后由单片机发出采集到的信号指令来决定各个数码管的明灭状态和时间长短。

DS1-DS4四位LED分别显示的是称重结果的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单位为克,显示精度为1/5000,符合系统设计的要求。

图3-14 多位LED动态显示电路12图3-15 系统显示部分接线图硬件总图13五、软件设计4.1 主程序设计根据系统方案,特设计出本系统主程序流程,可以用框图4-1表示。

程序清单14A/D转换子程序:READ1: CLR P1.1 ;片选有效,启动转换JNB P1.2, $ ;等待转换结束MOV R7,#8 ;读取前八位数据循环计数READ2: CLR P1.0 ;时钟低电平MOV C,P1.2 ;读入的数据存储在位累加器CY中RLC A ;数据循环左移送ASETB P1.0 ;时钟高电平DJNZ R7,READ2 ;读数结束否MOV R1,A ;读入的八位数据储存在R1MOV R7,#4 ;读取后四位READ3: CLR P1.0 ;时钟低电平MOV C,P1.2 ;读入的数据存入CYRLC A ;送入A中SETB P1.0 ;时钟变高电平DJNZ R7,READ3 ;读数结束否MOV R2,A ;读入的4位数据送ASETB P1.1 ;片选无效CLR P1.0 ;时钟低电平MOV A,R1MOV R7,AMOV A,R2MOV R6,AACALL HTOBCD ;二—十进制转换子程序RETMOV 显示子程序:MOV P2,#7FH ;一直送数字8的代码段R0,#E0H ;左边第一位显示位控字LCALL DELAY ;延时1msMOV R0,#D0H ;左边第二位显示LCALL DELAY ;延时1msMOV R0,#C0H ;左边第三位显示15LCALL DELAY ;延时1msMOV R0,#B0H ;最后一位显示LCALL DELAY ;延时1msLED-BUF: EQU 40H ;显示数据首地址DISPLAY: MOV R0, #LED-BUF ;指向显示缓冲首址MOV R3, #77H ;从右边第一位显示MOV A, #FFH ;取全不亮位控字MOV R1, #BITPORT ;指向位控口MOVX @R1, A ;关显示LD1: MOV A, @R0 ;取显示数据MOV DPTR, #TABLE ;指向显示段码表首址MOV A,@A+DPTR ;查显示段码表MOV P0, A ;输出显示段码MOV A, R3 ;取位控制字MOV P2, A ;输出位控制字LCALL DELAY1 ;延时1msINC R0 ;取下一个数JNB ACC.3,LD2 ;已到最高位则返回RL A ;不到最高位,则向高位移动MOV R3, ASJMP LD1LD2: RETTABLE: DB 3FH ;对应字符0DB 06H ;对应字符1DB 5BH ;对应字符2DB 4FH ;对应字符3DB 66H ;对应字符4DB 6DH ;对应字符5DB 7DH ;对应字符6DB 07H ;对应字符7DB 7FH ;对应字符8DB 6FH ;对应字符916DB 0AH ;对应消隐零DELAY1:MOV R7,#64H ;延时1ms子程序LOOP: NOPNOPNOPDJNZ R7,LOOPRETHTOBCD: PUSH AMOV R5,#03HMOV R4,#0E8HACLL DIVZ ;先除以1000得千位POP R0 ;取出千位BCD码地址PUSH R0CJNE R6,#0,HB1 ;千位不是零就跳MOV @R0,#0AH ;千位是零就消隐SJMP HB2HB0: MOV A,R6MOV @R0,ACJNE A,#5,HB01 ;不超重就跳CLR P3,4 ;超重报警CLR P3,5RETHB01: MOV A,R2MOV R6,AMOV A,R3MOV R7,AMOV R5,#0 ;先除以100得百位BCD码 MOV R4,#100ACALL DIVZPOP R0 ;取出百位BCD码存放地址 PUSH R0CJNE R6,#0,HB3 ;百位不是零就跳MOV A,@R0 ;百位是零,查千位是否为零?17INC R0 ;存放地址指向百位JNZ HB4 ;千位不为零就跳MOV @R0,#0AH ;千位为零百位零消隐SJMP HB5HB1: MOV A,R6MOV @R0,A ;送千位BCD码到对应的显示区HB2: MOV A,R2MOV R6,AMOV A,R3MOV R7,AMOV R5,#0MOV R4,#10ACALL DIVZPOP R0 ;取百位BCD码存放地址CJNE R6,#0,HB3 ;十位不为零就跳MOV A,@R0 ;十位为零查百位是否为零?INC RO ;存放地址指向十位JNZ HB4MOV @R0,0AH ;百位为零十位零消隐SJMP HB5HB3: INC R0HB4: MOV A,R6MOV @R0,A ;存放BCD码到对应显示区HB5: INC R0MOV A,R2MOV @R0,A ;个位零不用消隐,不用判断是否为零RETDIVZ: MOV A,R7JNZ BEGINMOV A,R6JNZ BEGINRETBEGIN: MOV R2,#018MOV R3,#0MOV R1,#16DIVZ1: CLR CMOV A,R6RLC AMOV R6,AMOV A,R7RLC AMOV R7,AMOV A,R2RLC AMOV R2,AMOV A,R3RLC AMOV R3,AMOV A,R2SUBB A,R4MOV R0,AMOV A,R3SUBB A,R5JC NEXTINC R6MOV R3,AMOV A,R0MOV R2,ANEXT: DJNZ R1,DIVZ1七、总结本次实际过程相对比较顺畅,期间查阅筛选资料的时间缩短了很多,得益于以前设计的经验积累,对于设计的流程有清楚的把握,不足之处在于过分的依赖于资料,自己独创的部分比较少,在以后的的设计中应该更多地加入自己创新的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