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仪使用步骤
光谱仪使用步骤

光谱仪使用步骤光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用于分析和测量物质的光谱特性。
它可以通过分离和记录光的不同波长来研究样品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使用光谱仪的基本步骤。
步骤1:准备工作在开始使用光谱仪之前,需要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首先,检查光谱仪是否连接到电源,并确保电源插头已插好。
然后,检查仪器上的所有开关和按钮是否正常。
最后,检查仪器的光源和探测器是否安装正确并调整到适当的位置。
步骤2:样品准备准备好要测量的样品。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固体、液体或气体样品进行测量。
如果样品是固体,先将其研磨或切割成适当的尺寸。
如果样品是液体,将其转移到光学窗口或比色皿中。
如果样品是气体,则需要将其装入一个特殊的气室中。
步骤3:基准校准在进行实际测量之前,需要进行基准校准。
这一步骤旨在确保光谱仪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首先,将仪器调整到零点,即空白状态。
在没有任何样品的情况下,记录下零点光谱。
然后,将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放置在光谱仪中,并记录下其光谱。
根据标准样品的光谱和浓度,进行校准曲线的建立。
步骤4:样品测量在进行样品测量之前,需要确定测量的波长范围。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和其他特定波长范围的测量。
根据校准曲线和要测量的样品的吸光度,可以确定样品的浓度。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不同波长进行多次测量,以获取更多的数据。
步骤5:数据处理和分析完成样品测量后,需要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根据测量得到的吸光度数据和校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然后,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取有关样品的结构、组成或性质的信息。
步骤6:清洁和维护使用完光谱仪后,需要进行清洁和维护工作,以确保仪器的长期可靠运行。
首先,将样品或污染物从仪器上清除,避免对仪器造成损害。
然后,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仪器的日常维护,例如更换灯泡、清洁光学元件等。
定期进行仪器的校准和检查,以确保其工作性能。
总结:通过按照以上步骤正确使用光谱仪,可以准确测量和分析样品的光谱特性。
光谱仪的使用与校准指南

光谱仪的使用与校准指南光谱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光谱特性的仪器,广泛应用于物质分析、光学研究等领域。
为了保证光谱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校准。
本文将介绍光谱仪的使用步骤和校准方法,以帮助您正确高效地操作光谱仪。
一、光谱仪的使用步骤1. 准备工作在使用光谱仪之前,需要确保环境光线较为稳定,并消除外部因素的干扰。
同时,检查光谱仪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有足够的电源供应,并安装了正确的软件和驱动程序。
2. 连接与设置将光谱仪与计算机通过USB接口连接,并确保连接稳定可靠。
打开相应的软件,进行设备的初始化和设置,如选择测量模式、设置积分时间、选择波长范围等。
3. 样品准备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样品进行测量。
对于液体样品,通常使用石英比色皿或玻璃比色皿进行测量;对于固体样品,可以使用透明的石英舱或安装在光学平台上的样品进行测量。
4. 开始测量将样品放置在光谱仪的测量区域,并启动测量程序。
根据需要选择单次测量或连续测量模式,并进行相应的设置。
点击开始测量按钮,仪器将开始采集光谱数据。
5. 数据录入与分析测量完成后,将得到的光谱数据保存到计算机中,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进行数据曲线拟合、峰值识别、吸光度计算等操作,得到所需的结果。
二、光谱仪的校准方法1. 波长校准光谱仪的波长校准是确保仪器测量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通常使用已知波长的标准样品进行校准。
选择几个已知波长的样品,将其放置在光谱仪中,分别测量并记录其对应的波长值。
然后,根据实际测量值与已知波长值的差异,调整光谱仪的波长校准参数,使其准确无误。
2. 暗电流校准暗电流是指在没有光照射情况下,光谱仪本身仍会产生的电流。
暗电流的存在会对测量结果产生误差,因此需要进行校准。
校准前,将光谱仪暴露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并关闭光源。
记录此时的暗电流数值。
在测量过程中,将测量到的暗电流值减去校准前的数值,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3. 灵敏度校准灵敏度校准是光谱仪保证测量准确性的关键步骤之一。
光谱仪操作规程

光谱仪操作规程光谱仪是一种用于分析针对特定物质的光谱的精密仪器。
它可以分析光的颜色和强度分布,以检测物质的成分和环境中的条件。
光谱学是一门研究光化学过程的学科,包括研究物质吸收和发射光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光谱仪的操作规程。
1. 准备工作在操作光谱仪之前,必须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将光谱仪放置在稳定的平面上,并确保仪器水平放置。
其次,需要注意仪器上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特别是涉及光路系统的部件,如镜面和透镜。
最后,需要确保拥有一套适当的标准物质,以用于校准仪器和检查仪器的灵敏度。
2. 校准仪器在使用光谱仪之前,必须对仪器进行校准。
此操作能够确保仪器输出正确的光谱,并确定仪器在不同波长下的敏感性水平。
校准的主要步骤如下:(1)将仪器打开,并将所需的标准物质放置在仪器适当的位置上。
(2)针对不同波长,调整仪器中的光源和检测器,以便能够检测到正常的光强度值。
(3)根据标准物质提供的数据,对仪器执行波长校准和灵敏度校准。
在完成校准之后,仪器应该能够产生准确的光谱图形。
3. 基本操作在经过校准后,光谱仪可以开始进行正常的操作。
光谱仪的操作步骤如下:(1)打开仪器,并确认所需的标准物质已经放置到了仪器适当的位置上。
(2)在屏幕上选择所需的波长,以确保仪器准确地检测到光强度。
(3)定义所需的光谱数据范围。
这通常需要进行特定的设置,以选择感兴趣的波长,或者排除不需要的波长。
(4)放置所需的样本进入光路中,并调整其他参数,以确保任何透过样品的光产生正确的光谱图形。
(5)观察显示屏上的光谱图形,以检查样品中的特定组分。
(6)离开光谱仪之前,关闭仪器,并确保将任何数据保存到计算机或其他储存设备上,以在未来进行分析。
4. 操作维护为确保光谱仪能够持续发挥出最佳的性能,需要定期进行维护。
以下是建议的维护步骤:(1)按照设备的说明书清洁仪器。
对于涉及光路系统的部件,需要使用专业的清洁工具和化学物质进行清洁。
(2)定期校准按照所需的标准物质,以确保仪器显示正确的光谱。
光谱仪安全操作规程

光谱仪安全操作规程内容一、光谱仪的使用环境1. 确保工作区域清洁,无灰尘和腐蚀性物质。
2. 光谱仪应放置在稳定、无震动的工作台上,并阔别强磁场和高温源。
3. 使用前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设备要求,避开电压不稳定影响设备性能。
二、操作前的准备1. 检查光谱仪各部件是否完好,特别是光学元件,确保无损伤和污染。
2. 依据样本类型选择合适的光源和探测器。
3. 安装样本,确保其稳固并与光路对准。
三、操作步骤1. 开启电源,预热设备至稳定状态。
2. 设置参数,包含波长范围、积分时间等,依据试验需求调整。
3. 进行校准,使用标准样本进行光谱校正。
4. 收集样本光谱数据,记录结果。
四、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 避开直接察看强光源,防止眼睛受损。
2. 在运行过程中不要触碰设备运动部分,以防受伤。
3. 如设备异常,立刻停止操作,参照用户手册排查故障。
五、使用后的维护1. 关机后清理样本残留,保持仪器清洁。
2.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如更换滤光片、清洁光学元件等。
3. 存储设备时,确保其处于干燥、避光的环境中。
六、安全规定1. 操作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熟识设备操作和安全规程。
2. 使用过程中遵守试验室安全规定,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
3. 发生紧急情况,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如火警、漏电等。
标准1. 全部操作应遵从制造商供应的用户手册,确保正确使用和维护。
2. 操作人员需通过考核认证,证明其具备安全操作和处理问题的本领。
3. 定期进行设备性能评估,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遵守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试验过程的安全合规。
考试题及答案1. 光谱仪应放置在何种环境中使用?(答案:稳定、无震动、阔别强磁场和高温源)2. 操作前需要检查哪些部件的完好性?(答案:光学元件)3. 在收集样本光谱数据前,应进行哪一步骤?(答案:设置参数并进行校准)4. 如何防备眼睛受损?(答案:避开直接察看强光源,佩戴防护眼镜)5. 光谱仪使用后应如何存放?(答案:存放在干燥、避光的环境中)这些题目旨在测试对光谱仪安全操作规程的理解和记忆,答案应基于上述内容进行回答。
光谱仪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光谱仪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光谱仪是一种常见的实验设备,它用于测量光的波长和强度的分布情况。
光谱仪的基本原理是将光分散成不同波长的色彩,并通过检测器测量不同波长的光强度。
在进行光谱仪的操作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操作流程:1.安装光谱仪:首先,将光谱仪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并确保其与电源连接。
将光源固定在光谱仪的入口处,并将探头连接到检测器。
根据厂商提供的说明书,正确地连接和安装所有部件。
2.初始设置:打开光谱仪的电源,并根据说明书选择适当的工作模式和参数。
确保光谱仪的设置与实验的需求相匹配。
3.选择样品: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样品。
样品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取决于实验的目的和要测量的光谱范围。
4.设置仪器:根据样品的特性,调整光源和检测器的位置和设置。
确保光源和检测器对准,并调整入射光束的聚焦,以获得最佳的信号强度。
5.测量光谱:启动光谱仪并开始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可以记录不同波长处的光强度,以获得光谱图。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选择手动或自动记录数据。
6.数据分析:对测得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使用适当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例如绘制曲线、计算峰值位置、计算积分强度等。
注意事项:1.安全操作:在操作光谱仪时,必须遵循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确保工作台上没有杂物,以防止误碰破坏设备或样品。
2.避免污染:在操作光谱仪之前,确保样品和仪器的光学元件是干净的。
使用干净的纸巾或棉花棒轻轻擦拭透镜和棱镜等表面,以确保准确的测量。
3.校准仪器:定期校准光谱仪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根据仪器的说明书,进行定期的校准和调整。
此外,还应该校准检测器的灵敏度,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注意光源热效应:在检测过程中,光源可能会产生较高的热效应。
因此,如果实验需要较长时间的测量或高功率的光源,必须注意防止系统过热,并避免对样品产生任何热影响。
5.防止光干扰:在测量过程中,避免外部光线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
光谱仪使用方法说明书

光谱仪使用方法说明书一、简介光谱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光谱特性的仪器。
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帮助用户正确操作光谱仪,获取准确的测量结果。
二、安装与连接1. 安装:将光谱仪放置在稳定的横平面上,并确保周围环境无干扰。
2. 连接电源:使用附带的电源线连接光谱仪的电源接口,并插入可靠的电源插座。
3. 连接计算机:通过数据线将光谱仪与计算机连接,并确认连接稳定可靠。
三、仪器初始化1. 打开软件:启动光谱仪控制软件并登录系统。
2. 选择设备:在软件界面上选择光谱仪设备,并等待建立连接。
3. 设定参数:根据实际需求,在软件中设定光谱仪的测量参数,如波长范围、光程等。
四、样品准备1. 样品选择:根据所需测量的物质特性,选择适当的样品进行测试。
确保样品完整和无污染。
2. 样品处理:如有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稀释、过滤等操作。
3. 样品装置:将样品置于光谱仪的样品架上,确保样品与仪器接触良好。
五、测量操作1. 调整仪器:按照仪器说明书或软件界面提示,调整光谱仪的参数,使其适应当前测试样品的特性。
2. 开始测量:点击软件界面上的“开始测量”按钮,光谱仪开始对样品进行测量。
3. 测量记录:在测量过程中,软件会实时记录测量数据,并在测量完成后生成相应的结果报告。
六、数据分析与处理1. 数据导出:根据需要,将测量数据导出至Excel或其他数据处理软件,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2.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或其他相关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有关样品特性的结论。
七、维护与保养1. 仪器清洁:定期清洁光谱仪的外部表面及样品架等部件,保持仪器整洁。
2. 校准检验:定期进行光谱仪的校准检验,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3. 维护保养:遵循光谱仪制造商提供的维护保养指南,进行仪器的常规维护。
八、故障排除1. 故障诊断:当遇到光谱仪无法正常工作或测量结果异常时,首先使用自检功能进行故障诊断。
2. 系统恢复:按照说明书中提供的操作步骤,进行系统的复位或恢复,排除故障。
SPECTROTEST直读光谱仪操作手指南

SPECTROTEST直读光谱仪操作手指南
本操作手指南旨在帮助您熟悉和正确操作SPECTROTEST直读光谱仪。
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准备工作
1. 确保SPECTROTEST直读光谱仪已经连接到电源,并处于开启状态。
2. 确保正确安装了光谱测量所需的样品。
开始操作
1. 打开SPECTROTEST直读光谱仪的操作面板。
2. 使用操作面板上的菜单键选择所需的测试模式。
3. 根据测量需要,选择合适的光源。
4. 在样品槽中放入待测样品。
5. 调节光源的亮度和其他参数,以确保测量条件符合要求。
6. 点击操作面板上的“开始测量”按钮,启动测量过程。
7. 等待测量结果显示在操作面板上。
8. 如果需要保存测量结果,使用操作面板上的保存功能将结果存储到适当的位置。
结束操作
1. 测量完成后,关闭SPECTROTEST直读光谱仪的操作面板。
2. 将样品从样品槽中取出。
3. 关闭光谱仪的电源。
以上就是SPECTROTEST直读光谱仪的基本操作步骤。
希望本操作手指南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考相关的用户手册或咨询光谱仪供应商。
光谱仪操作流程

光谱仪操作流程光谱仪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成分和性质的仪器,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强度,从而获取物质的光谱信息。
正确的操作流程能够保证光谱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下面将介绍光谱仪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在操作光谱仪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光谱仪所处的环境相对稳定,排除影响测量的干扰因素,如强光源、振动等。
同时,检查光谱仪的电源是否正常,并确保所使用的样品具备测量要求。
2. 开机与校准将光谱仪接通电源,按照设备说明书上的步骤进行开机。
开机后,进行仪器的校准。
校准过程可能包括零点校准、波长校准等,校准的目的是使仪器能够准确测量样品的光谱信号。
3. 样品准备与装载根据需要测量的样品类型,选择合适的装载方式。
对于液体样品,通常将样品置于光学池中或使用透明的样品池进行测量;对于固体样品,通常将样品粉碎并放置于透明的石英研钵中。
保证样品的平整和均匀,避免出现测量误差。
4. 测量设置在进行测量之前,需要设置测量参数。
包括选择测量模式(如吸收、发射或散射测量)、选择波长范围、确定光谱分辨率等。
确保所设置的参数与测量要求相符合,并在实际测量中进行验证。
5. 开始测量确认测量设置后,点击启动按钮开始进行测量。
光谱仪会自动扫描所设定的波长范围,并记录每个波长下的光谱强度。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保持样品与光谱仪的稳定接触,避免外界干扰。
6. 数据分析与结果输出测量完成后,可以对所得到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光谱进行峰识别、峰面积计算、峰高度测量等处理。
根据实验目的,将各种数据处理结果进行整理,并按照所需格式输出。
7. 仪器关机测量结束后,及时关闭光谱仪并切断电源。
注意将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样品池进行清洗或处理,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光谱仪的操作流程非常重要,它保证了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进行准备工作、校准、样品准备与装载、测量设置、开始测量、数据分析与结果输出、仪器关机等步骤,能够顺利地完成光谱仪的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机器启动光谱仪启动时注意事项:(1)光谱仪两次开机之间至少应相隔20min ,以防频繁启动烧毁内部元器件(2)光谱仪背面有5个开关,开机时按照编号1~5依次按下,两开关按下之间应相隔20s 左右。
关机时,按照编号5~1依次按下。
图 光谱仪开关(3)打开氩气阀,使气压保持在0.2~0.4MPa 之间(4)维持瓶内气压在2~3MPa 以上,若气压低于该值,则应更换新的氩气二 登陆1、开机开机用户名:arlservice密码:3698521472、进入OXSAS 系统账号:(1)!SERVICE! 密码:ENGINEER(2)!MANAGER ! 密码:无(3)!USER ! 密码:无通常使用“MANAGER ”权限即可 3、检查仪器状态快捷键F7进入仪器状态检查界面:Electronic HUPS Mains Vacuum Water权限:由高到低VACUUM:真空度SPTEMP:真空室温度MAINS:电源电压NEG-LKV:-1000V电源POS.5V:+5V电源POS.12V:+12V电源NEG.12V:-12V电源POS.24V:+24V电源NEG.100V:-100V电压三数据备份及数据恢复数据备份及恢复分为软件内部操作、软件外部操作。
1、数据备份(1)软件内部备份:操作页面中选择“脱机模式”,待页面变灰后点击“备份数据”按钮,输入相应的文件名(例如:20101019OXSAS_DB.BAK)以防止将先前数据覆盖,然后点击备份即可。
(2)软件外部备份:退出OXSAS操作系统,进入其相应的数据备份及恢复程序“OXSAS Full Backup Restore”,然后选择“备份数据库”按钮下的“备份”选项即可(系统自动选择路径并生成相应文件名)。
2、数据恢复(1)软件内部恢复:操作页面中选择“脱机模式”,待页面变灰后点击“恢复数据库”按钮,选择之前备份的数据库,恢复即可。
(2)软件外部恢复:退出OXSAS操作系统,进入其相应的数据备份及恢复程序“OXSAS Full Backup Restore”,然后点击“恢复数据库”按钮,选择相应数据库,点击“RESTORE”即可。
四积分描迹1、操作步骤(1)找出RN19样块,中心点至于激发台上(2)用FELAST激发一次样品(即做一次定量分析)(3)打完样品后不换点(4)进行狭缝定位①找到“工具”下的“光学检查”然后点击“积分描迹”②在“文件”菜单下点击“打开”,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打开“PROFILE RN19”文件③按规定方法[2]调节旋钮至相应位置(从90°开始,每次增加2°,到110°)④点击“测量下一刻度”⑤重复③④步,直到旋钮调节至110°⑥完成后点击“峰值”下的“显示峰值位置”⑦按照所显示的“平均峰值”调整旋钮位置2、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样品始终不换点(2)在由大到小调节旋钮时,应多退10~15个刻度,然后再调至相应位置(例:将旋钮由110°调节至97°,应先将旋钮调至82°~87°之间,然后再调节到97°)(3)当机器运输、搬动后,或者标准化后分析数据不理想偏差较大时才进行该步骤五漂移校正漂移校正又称作标准化由于电器元件,光学元件及环境不稳定,会造成仪器漂移。
漂移校正使仪器能够提供精确可靠地结果。
1、操作步骤(1)“分析和数据”模式下选择“漂移校正”,其快捷键为F3(2)在“任务”栏中选择“SUS”(Setting Up Sample)(3)选择与样块相应的漂移校正样(4)“元素格式”与“结果格式”均选择“SUS OES”(5)点击“样品名OK+开始”(6)样品换点(换点时注意贴近样品边缘,以增加样品使用次数)(7)该样品校正完成后点击“完成”(8)同样方法对另一样块进行分析(9)两样块均校正完成后,确定数据无误,点击“漂移校正”下的“完成”,在随后弹出的对话框中均选择“Yes”2、注意事项(1)数据中标准偏差%一般不大于5%(除数值较大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判断)(2)一般情况下选取三个有效点作为计算标准(3)两样块均要进行校正(4)需要做漂移校正的情况:①仪器运输、搬运后②根据要求定期进行③积分描迹后④更换氩气后⑤分析数据不理想,偏差较大时⑥仪器维护维修后六分析生产样品1、操作步骤(1)在“分析和数据”模式下选择“定量分析”,其快捷键为F10(2)在“任务”栏中选择“Conc-Fe”(铁基体)(3)在“方法”栏中选择“FELAST”(铁基体低合金)(4)“结果格式”选择“ARL by RUNS”,“元素格式”选择“Matrix-Fe”(5)填入相应的样品名称(6)点击“样品名OK+开始”(7)激发后完成2、注意事项:生产样品通常激发两个有效点已经足够七利用“类型标准校正”程序对生产样品进行分析1、定义类型标样校正程序(1)在“操作设置”模式中选择“方法”(2)选择“FELAST”程序(3)点击“类型标准”窗口右下角的“从方法创建类型标准”,在弹出对话框后点击“确定”(4)在“类型标准”中修改相应的类型名(例如:6140)(5)“默认参数选项”中选择“完整更新”(6)“基本校正模式”中选择“类型校正”(7)“类型”中选择“固定的”(8)“固定[H]”中填入“0”(9)打开类型名前的“+”展开菜单(10)编辑所要校正的元素,在“初始值”中填入标准值(11)“校正类型”选择“旋转”(12)保存2、更新类型标样更新类型标样又称为类型标样标准化(1)在“分析和数据”中选择“测量类型标准化”,其快捷键为F4(2)选择“当前位置”标签(3)在“任务”栏中选择“TS”(Type Standard)(4)“元素格式”选择“Matrix-Fe”,“结果格式”选择“Type Standard”(5)选择相应的类型标准(例如:6140)(6)放入相应的类标样品进行分析(7)点击“样品名Ok+开始”(8)完成3、验证类型标样标准化(1)在“分析和数据”模式下选择“定量分析”,其快捷键为F10(2)“类型标准”选择与样品对应的类型(例如:6140)(3)按照第五章步骤对类标样品进行分析(4)分析完成后比对测定值与初始值(5)若判定仪器测试结果无误,状态良好则可结束类型标样校正4、利用“类型标样校正”程序对生产样品进行分析(1)在“分析和数据”模式下选择“定量分析”,其快捷键为F10(2)“类型标准”选择与样品对应的类型(例如:6140)(3)按照第五章步骤对类标样品进行分析5、注意事项(1)“平移”校正类型是指通过初始值与测量值计算出二者的差值,以此为基础进行标准化;“旋转”校正类型是指通过初始值与测量值计算出二者的比例关系,以此为基础进行标准化。
(2)只有在进行过类型标准化的验证后才可进行生产样品的分析。
(3)验证时需激发3个有效点。
八查询结果在“分析和数据”中选择“查看结果”,其快捷键为F8。
1、不同数据库当前页面右下角“载入数据库”中分为“近期结果”、“全部结果、”“MORE”。
(1)近期结果:是指在系统存储的所有数据中,可显示的近期1000个数据(2)全部结果:是指在当前月份,系统还未对其进行打包的当月数据(3)MORE:可查询到已被系统打包的所有数据包2、查看测量结果(1)选中某一文件时,右侧的“分析标题细节”栏下的“分析”选项卡会显示该文件是否被保存,若未进行保存可点击任务栏中的保存按钮。
(2)点击所要查看文件前的“+”,展开菜单后即可查询到该次测量结果,并可通过更改右上角的“选择结果格式”、“选择元素格式”选择合适的显示格式3、修改数据库封存条件点击工具栏中的“show archive database”(显示归档数据库)可对数据库的封存条件进行修改。
“存档日程设置”中包括禁止:不对数据进行打包封装月:以月为单位,对数据进行打包封装季:以季度为单位,对数据进行打包封装年:以年为单位,对数据进行打包封装n个分析结果之后:在分析结果达到n个之后就进行一次打包封装4、设置“样品标识”格式在“操作设置”中选择“任务和样式”在“样品标识提示”选项卡中,自定义一个新的标识提示名,在“默认值”一栏中填入想要显示的内容后点击确定。
在“样品标识”选项卡中选择相应的或自定义一个新的样品标识,点击该标识前的“+”展开菜单,在下拉框中选择想要使用的已经建好的“样品标识提示”,然后点击确定。
回到“任务”选项卡,在相应的任务下(如:分析生产样品时使用的“Conc_Fe”,或漂移校正时使用的“SUS”)修改其“样品标识”(在其下拉框中选择已建好的相应的样品标识)即可。
设置完成后,即可在下一次分析时显示出相应的样品标识格式。
九仪器的维护及保养1、电极的维护电极是用来激发样品的,每次激发后电极头上会残留未熔金属,对下次激发带来影响。
因此每次激发样品前或激发后应该用电极刷对电极进行旋转清理。
此时应小心不要使金属刷损伤激发台和分析孔边缘。
同时应清理激发台表面,以便去掉金属粉尘或可能由手指留下的指纹,清理激发台时用干净的面巾纸擦拭。
检查电极尖的角度是否为90°,如若不是90°,则应更换电极。
磨损的金属刷已不能很好的用于清理,此时应该更换。
2、燃烧室的清理电极和样品间的放电在燃烧室内发生。
因放电燃烧样品留下灰尘状的黑色沉积。
一部分沉积物随着氩气排放到废气收集瓶中,一部分留在燃烧室内,不及时清理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清理燃烧室的步骤:首先拿下激发台旁的金属挡板,然后旋转激发台一侧的黑色旋钮,待电极升起后将其拔出,此时应注意不要用手触摸电极头并小心不要将内部玻璃杯损坏。
将固定激发台的两个快速螺丝松开后取下激发台,待将激发台下的玻璃杯小心取出后用吸尘器清理燃烧室。
燃烧室内有4个密封圈,清理时应注意不要丢失。
清理完成后,再按照顺序将各部分装好。
安装电极时应使用量规,以确保电极位置和高度。
电极的作用是产生能量燃烧样品,如果电极间距过大,会导致能量不足,数据偏低;而间距过小,会导致能量过大,数据偏高,并使电极损耗过大。
3、换气扇的清理光谱仪背面有一个换气扇,应定期将挡板卸下取出内部海绵膜片用吸尘器进行清理。
4、过滤器的清理光谱仪的过滤器起到了吸附金属粉尘,减少空气中金属污染的作用。
所以应定期清理。
清理时将光谱仪后的过滤器桶扭下,将过滤器芯拿出用吸尘器清理。
清理完成后将过滤器芯装入桶内,注意卡住桶内的底座。
5、真空泵的维护检查真空泵油的液面高度,只有当真空泵的液面高度处于最高和中间液面高度之间时,真空泵才具有最佳的性能和最长的使用寿命。
建议至少每周检查一次泵油的液面高度,如果液面高度低于中间液面时,就应该添加少量油,但不能超过最高液面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