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点复习题库20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测试题(含答案)

1.(2018·广州五校联考)明朝《菽园杂记》有海水提取食盐的记载:“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俟晒结浮白,扫而复淋”。
该过程中“灰”的作用是() A.萃取B.吸附C.结晶D.蒸发解析:选B根据题意可知,将“灰”布在滩场,用来吸附食盐。
2.(2018·洛阳尖子生联考)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10B.用10 mL量筒量取0.50 mol·L-1 H2SO4溶液5.50 mLC.向铁钉上镀铜时,铁钉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D.盛装Na2CO3溶液的试剂瓶要使用橡胶塞解析:选D pH试纸测量溶液pH时,不可润湿,A项错误;10 mL量筒每小格表示0.2 mL,读数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B项错误;铁钉为镀件,应该作阴极,C项错误;因为Na2CO3溶液呈碱性,其中的NaOH会与SiO2反应生成Na2SiO3,故不可使用玻璃塞,应使用橡胶塞,D项正确。
3.(2018·山西八校联考)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KNO3,应将固体溶解后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B.将SnCl2固体溶解于盛有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再经转移、洗涤、定容和摇匀就可以在容量瓶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SnCl2溶液C.检验溶液中的SO2-4时,需要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并继续加热搅拌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解析:选A 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故除去NaCl 中少量KNO3的方法为:将固体溶解后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NaCl,而KNO3留在滤液中,A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SnCl2溶液时,为了抑制Sn2+的水解,应将SnCl2固体用少量浓盐酸溶解,B项错误;检验SO2-4时,应先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SO2-4存在,先加入稀盐酸是为了排除Ag+等离子的干扰,C项错误;制备Fe(OH)3胶体时,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不能搅拌,否则得到沉淀,D项错误。
新编高考化学一轮精选题库【第5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含答案)

新编高考化学备考资料第五章章末检测(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H、D、T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是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B.OH-与H3O+组成元素相同,所含质子数相同C.结构示意图为和两种粒子为同一种元素D.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是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2.(2011·杭州调研)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十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室温条件下,0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D.ⅥA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3.某电荷数小于18的元素X,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a,最外层电子数为(2a+1)。
下列有关元素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X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a2-1)B.元素X形成的单质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C.元素X形成的简单离子,各电子层的电子数均达到2n2个(n表示电子层数)D.由元素X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能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HSO4、Na2O2晶体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B.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共价键C.某主族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为H n RO m,则其气态氢化物一般是H2m-n RD.元素周期表中L层电子为奇数的元素所在族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5.下列有关物质结构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78 g Na2O2晶体中所含阴、阳离子个数均为2N AB.1.5 g C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 AC.3.4 g氨气中含有0.6N A个N—H键D.PCl3和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6.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为10;B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A、E同主族,B、C、D同周期相邻。
高考化学试题题库大全及答案

高考化学试题题库大全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 NaClB. H2OC. MgOD. CO22. 根据题目中的选项,可以判断出B和D选项中的H2O和CO2都是由共价键结合的化合物,因此它们属于共价化合物。
而A选项中的NaCl 和C选项中的MgO都是由离子键结合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
因此,正确答案为B和D。
3. 根据题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共价化合物是由共价键结合的化合物,而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键结合的化合物。
在本题中,H2O 和CO2都是由共价键结合的化合物,因此它们属于共价化合物。
二、填空题4. 请写出水的化学式:______。
5. 水的化学式为H2O,其中H代表氢元素,O代表氧元素,数字2表示氢元素的数量。
因此,正确答案是H2O。
三、简答题6. 请简述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7.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在这类反应中,一个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另一个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反应,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四、计算题8. 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c = 1.2 × 10^-3,反应物A的初始浓度为0.1 mol/L,求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B的浓度。
9. 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我们有:Kc = [B] / [A]设平衡时B的浓度为x mol/L,A的浓度为(0.1 - x) mol/L,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得:1.2 × 10^-3 = x / (0.1 - x)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x的值,即B的平衡浓度。
五、实验题10. 请描述如何通过实验确定一个化合物是酸性还是碱性。
11. 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法来确定化合物的酸碱性。
首先,取少量待测化合物溶液,然后滴加几滴酚酞指示剂。
如果溶液变红,说明该化合物是碱性的;如果溶液颜色不变或变蓝,说明该化合物是酸性的。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全套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全套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全套:关键词解析与学习方法一、明确复习目标在开始高中化学一轮复习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复习的目标。
具体来说,我们应当以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指导,对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复习。
同时,结合历年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二、优化复习策略1、把握复习重点: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复习的重点,将时间花在关键的地方。
例如,对于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重点、难点内容,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练习。
2、做好笔记:复习过程中,及时做好笔记对于巩固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可以将学习内容按照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成易于理解的笔记,方便随时查阅。
3、巧用记忆方法:化学学科有很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因此掌握一些记忆方法对于复习很有帮助。
例如,可以将知识点编成顺口溜或歌曲,或者使用形象记忆法,通过联想实际事物来加深记忆。
4、多练习题:练习是巩固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练习各类题型,尤其是历年高考化学试题,从中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可以获取丰富的化学学习资源,例如教学视频、题库、博客等。
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辅助复习,拓宽自己的视野。
三、强化实践操作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操作。
可以通过实验课、化学竞赛等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实践操作也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总结与反思复习过程中,要时刻进行总结和反思。
通过总结,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反思,找出自己的学习短板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和提高。
也要注意收集他人的学习经验和心得,借鉴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总之,高中化学一轮复习是一个全面梳理和复习的过程,对于提升化学成绩和掌握化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复习过程中,要明确目标、优化策略、强化实践操作并及时总结和反思。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题:化学反应与原理综合题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题:化学反应与原理综合题1.(2022·江苏·模拟预测)有效去除大气中的x NO 和水体中的氮是维持自然界氮循环的重要保证。
(1)已知:①()()()222CO g O g 2CO g += 11ΔH =566.0kJ mol --⋅ ①()()()222N g 2O g 2NO g += 12ΔH =64kJ mol -+⋅反应()()()()2222NO g 4CO g N g 4CO g +=+ ΔH=_______。
(2)磷酸铵镁(44MgNH PO )沉淀法可去除水体中的氨氮4NH +和3NH )。
实验室中模拟氨氮处理:将1L 模拟氨氮废水(主要含4NH +)置于搅拌器上,设定反应温度为25①,先后加入2MgCl 和24Na HPO 溶液。
将上述溶液分成两等分,用NaOH 调节溶液pH 分别为9和10,投加絮凝剂并搅拌。
反应30min 后,取清液测定氨氮质量浓度。
实验测得pH 为10时氨氮去除率较pH 为9时的氨氮去除率低,可能原因是_______。
(3)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可通过电解法将模拟氨氮废水全部转化为2N 。
电解时,阳极发生多个电极反应。
保持恒定电流电解相同时间,测得溶液初始pH 对氨氮去除率及溶液中()c OH ⋅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写出电解时阳极生成OH ⋅的电极方程式:_______。
①初始pH 从12增大到13时,溶液中()c OH ⋅减小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4)已知Ni 的金属活动性与Fe 相当,Pd 不与稀酸反应。
酸性条件下Al 、Al/Ni 、Al/Cu/Pd 等金属还原硝酸盐的反应机理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图中ads 表示活性吸附态)。
①甲中,每还原1 mol 3NO -理论上消耗Al 的质量为_______g 。
①描述乙中3NO -被还原的过程:_______。
①要提高3NO -转化为2N 的选择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
2019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七 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归纳学案 新人教版

七、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归纳(一)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常考点归纳1.短周期元素原子的特殊结构(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H。
(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
(3)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
(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
(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
(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
(9)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P。
(10)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
(11)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He、C、S。
(12)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元素:O。
2.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微粒分子(5种):Ne、HF、H2O、NH3、CH4阳离子(5种):Na+、Mg2+、Al3+、N、H3O+阴离子(5种):F-、O2-、N3-、OH-、N3.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微粒分子:Ar、HCl、H2S、PH3、SiH4、H2O2、N2H4、C2H6阳离子:K+、Ca2+阴离子:Cl-、S2-、HS-、4.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二)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常考点归纳1.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1)“两审”一审题干条件,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二审反应特点:①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是否发生变化;②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2)“两标志”①等:v正=v逆分析v正、v逆的关系。
主要分析在某一可逆反应中,正反应消耗掉某反应物的速率是否等于逆反应生成该物质的速率。
②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一定a.分析体系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是否保持不变。
b.对于有有色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的颜色是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4.1 碳、硅及其无机非金属材料(讲)(含解析)

专题4.1 碳、硅及其无机非金属材料1.了解C 、Si 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C 、Si 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一 碳及其重要化合物 1.碳单质(1)结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和用途存在形态 游离态和化合态 结构金刚石:空间网状结构;石墨:层状结构同素异形体 金刚石、石墨、C 60、C 70 物理性质金刚石:熔点高、硬度大; 石墨:硬度小、电的良导体、有滑腻感用途金刚石用作切割刀具,石墨用作电极、铅笔芯、高温润滑剂 (2)主要化学性质——还原性可燃性2C +O 2(不足)=====点燃2CO 、C +O 2(足量)=====点燃CO 2 与氧化 物反应CuO :2CuO +C=====△2Cu +CO 2↑(冶炼金属)SiO 2:SiO 2+2C=====高温Si +2CO↑(制取粗硅) H 2O :C +H 2O(g)=====高温CO +H 2(制取水煤气)与强氧化 性酸反应浓H 2SO 4: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浓HNO 3: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2.一氧化碳(CO) (1)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毒,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还原性①燃烧:2CO +O 2=====点燃2CO 2,淡蓝色火焰; ②还原CuO :CuO +CO=====△Cu +CO 2(冶炼金属)。
3.二氧化碳(CO 2)(1)物理性质:CO 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固态CO 2俗称干冰。
(2)化学性质:与H 2O 、Na 2O 、Ca(OH)2(足量、澄清)、Mg 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CO 2+H 2O H 2CO 3、Na 2O+CO 2===Na 2CO 3、CO 2+Ca(OH)2===CaCO 3↓+H 2O 2Mg +CO 2=====点燃2MgO +C 。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4.2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考试说明】1.了解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能通过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理论知识,认识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了解氟、氯、溴、碘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殊性。
4.能利用卤素阴离子性质的差别进行物质的鉴别。
5.卤族元素与化工生产相结合的资源综合利用。
【命题规律】氯及其化合物是历届各地高考的热点之一。
其考查形式为:(1)以实验题型考查氯气的制备、净化、性质探究等;(2)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和化学反应原理考查氯的化合物的性质及制备等。
以选择题型和实验题型结合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考查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等。
一、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1.氯气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溶解性1体积水溶解约黄绿色气体刺激性比空气大有毒2体积Cl2【特别提醒】实验室里闻有毒气体及未知气体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如图所示)2.从氯的原子结构认识氯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得1e-H 2,Fe ,I-(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①与铁反应:2Fe +3Cl 2=====点燃2FeCl 3。
②与铜反应:Cu +Cl 2=====点燃CuCl 2。
(2)与非金属反应 与H 2反应:H 2+Cl 2=====点燃或光照2HCl 。
现象—――→燃烧时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光照时剧烈反应,发生爆炸,瓶口有白雾(3)与还原性无机化合物反应:①与碘化钾溶液反应:Cl 2+2KI===2KCl +I 2。
②与SO 2水溶液反应:Cl 2+SO 2+2H 2O===H 2SO 4+2HCl 。
③与FeCl 2溶液反应:Cl 2+2FeCl 2===2FeCl 3。
3.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Cl 2的化学性质——歧化反应氯气与水或碱反应,氯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因而氯气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讲 化学反应速率一、选择题1.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 .v (W)=3v (Z)B .2v (X)=3v (Z)C .2v (X)=v (Y)D .3v (W)=2v (X)解析 由v (W )3=v (X )2=v (Y )4=v (Z )3可知C 正确。
答案 C2.对于可逆反应H 2(g)+I 2(g)2HI(g),在温度一定下由H 2(g)和I 2(g)开始反应,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双选)( )A .H 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B .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C .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D .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解析 在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H 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A 项错误;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B 项正确;正、逆反应速率随反应进行不断变化,平衡时相等,故C 项错误;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 项正确。
答案 BD3.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HI(g) H 2(g)+I 2(g)。
若c (HI)由0.1 mol·L -1降到0.07 mol·L -1时,需要15 s ,那么c (H I )由0.07 m o l ·L -1降到0.05 mol·L -1时,所需反应的时间为( )A .等于5 sB .等于10 sC .大于10 sD .小于10 s解析 c (HI)从0.1 mol·L -1降到0.07 mol·L -1过程中:v (HI)=Δc Δt =0.03 mol·L -115 s=0.002 mol·L -1·s -1,假设v (HI)不变,则c (HI)从0.07 mol·L -1降到0.05 mol·L -1时,Δt =Δc v =0.02 mol·L -10.002 mol·L -1·s -1=10 s 。
但反应速率受浓度变化的影响,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而0.07 mol·L -1比1 mol·L -1小,故所需时间长。
答案 C4.电镀废液中Cr 2O 2-7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 4):Cr 2O 2-7(aq)+2Pb 2+(aq)+H 2O(l)2PbCrO4(s)+2H +(aq) ΔH <0该反应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 由题意知该反应是一个放热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依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c 2 H +c Cr 2O 2-7 〃c 2 Pb 2+可知K 应该减小,A 正确;pH 增大溶液碱性增强,会中和溶液中H +,降低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r 2O 2-7的转化率会增大,B 不正确;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C 错误;增大反应物Pb 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r 2O 2-7的物质的量会减小,D 不正确。
答案 A5.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 2(g)+3H 3(g) 2NH 3(g)ΔH <0达到平衡,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加催化剂,v (正)、v (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B .加压,v (正)、v (逆)都增大,且v (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 (逆)增大的倍数C .降温,v (正)、v (逆)都减小,且v (正)减小的倍数小于v (逆)减小的倍数D.加入氩气,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解析A项,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改变v(正)和v(逆);B项,加压时,v(正)和v(逆)均增大,但v(正)增大的程度大于v(逆);C项,降温时,v(正)和v(逆)均减小,但吸热反应速率减小倍数大于放热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D项,加入Ar时,若保持恒温、恒容,v(正)和v(逆)不变。
答案 D6.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计算反应4~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A.2.5 μmol·L-1·min-1和2.0 μmol·L-1B.2.5 μmol·L-1·min-1和2.5 μmol·L-1C.3.0 μmol·L-1·min-1和3.0 μmol·L-1D.5.0 μmol·L-1·min-1和3.0 μmol·L-1解析据图可知,4 min时化合物Bilirubin的浓度为20 μmol·L-1,8 min时其浓度为10μm o l·L-1,因此4~8m i 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0 μmol·L-1-10 μmol·L-14 min=2.5 μmol·L-1·min-1。
进一步分析图像可知0~4 min间的平均分解速率为40 μmol·L-1-20 μmol·L-1-1·min-1,由以上分析数据4 min=5.0 μmol·L大致可确定平均分解速率基本呈等比递减变化,因此可估算8~12 min间平均分解速率为1.25μm o l·L-1·min-1,12~16 min间平均分解速率为0.625 μmol·L-1·min-1,因此16 min时反应物的浓度大致应为10 μmol·L-1-1.25 μmol·L-1·min-1×4 min-0.625 μmol·L-1·min-1×4 min=2.5 μmol·L-1,故B项正确。
答案 B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l)===Mg(l)+Cl2(g)的ΔH>0、ΔS>0B.水解反应NH+4+H2O NH3·H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阳极均发生还原反应D.对于反应2H2O2===2H2O+O2↑,加入MnO2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O2的生成速率解析B项水解为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移动;C项发生的均是氧化反应。
8.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 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右所示。
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Δt1=Δ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解析A项,反应在C点时v(正)达最大值,随后v(正)逐渐减小,并非保持不变,故C点时反应未达平衡状态;B项,由正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可知,A点的速率小于B点,但开始时通入SO2和NO2,反应由正反应方向开始,故A点反应物的浓度大于B点;C项,在C点之前,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容器的容积保持不变,v(正)逐渐增大说明反应的温度逐渐升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项,由v(正)变化曲线可知,A~B段的正反应速率小于B~C段的正反应速率,Δt1=Δt2时,A~B段消耗SO2的物质的量小于B~C段,故A~B段SO2的转化率小于B~C段。
二、非选择题9.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1)集气瓶中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__________;(2)黄铁矿煅烧时要粉碎成细小的矿粒__________;(3)KI晶体和HgCl2晶体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若一起投入水中,很快生成红色HgI2________;(4)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2很快产生气体________________;(5)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块,产生气体有快有慢______;(6)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在0.1 mol·L-1的盐酸和1 mol·L-1的盐酸中反应速率不同__________;(7)夏天的食品易变霉,冬天就不易发生该现象______。
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除了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以外,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答案(1)光(2)反应物的接触面积(3)在溶液中,水作溶剂,增大了接触面积(4)催、化剂(5)反应物本身的性质(6)反应物的浓度(7)反应温度10.在溶液中,反应A+2B 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 mol·L-1、c(B)=0.200 mol·L-1及c(C)=0 mol·L-1。
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
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________;(3)该反应的ΔH________0,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进行到4.0 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实验②:v(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③:v(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数形结合的反应原理试题,关键是找出图形中①②③三条曲线的转折点:达到平衡的时间①>③>②,但A 的平衡浓度关系是①=②>③,说明②是使用了催化 剂,③是升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