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2型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方案设计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方案设计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方案设计一、猪链球菌病的诊断1.临床症状观察:包括猪群中出现的发热、呼吸急促、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以及皮肤出现的红肿、溃烂和浆液性或化脓性分泌物等局部症状。

2.病理学改变:包括肺脏、淋巴结、皮肤等组织病变的观察。

3.实验室检测:病原学检测是猪链球菌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可通过分离病原菌、鉴定菌株、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进行确诊。

1.预防措施(1)健康管理:加强猪场的卫生保洁工作,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干燥,减少猪的应激因素,提高猪的抵抗力。

(2)疫苗接种:根据猪链球菌病的流行情况,选择适宜的疫苗接种,建立健全的免疫计划。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猪链球菌病疫苗,可选择单价疫苗或联合疫苗进行接种。

(3)交接检疫:引进新猪或购入猪源时,进行交接检疫,及时鉴别和隔离潜在的病原体,防止传染扩散。

2.控制措施(1)应对疫情:一旦发现链球菌病疫情,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如隔离患病猪只,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处理,加强猪舍的消毒工作。

(2)使用抗生素:在兽医指导下,可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控制链球菌菌群的感染。

但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或不规范使用导致抗药性的产生。

(3)营养调整:合理调整猪只的饲喂方式和饲料配方,增加猪只的营养摄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4)疫苗接种策略:有条件的猪场可根据病情和疫苗效力,选择定期或应急性接种疫苗,以预防或减轻链球菌病的发生和传播。

(5)加强兽医监管:加强兽医监管,定期对猪场进行健康检查和环境卫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纠正。

综上所述,针对猪链球菌病的诊断方案,可以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学改变和实验室检测等进行综合判断。

在防治措施方面,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健康管理、疫苗接种和交接检疫等;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应对疫情、使用抗生素、营养调整、疫苗接种策略和加强兽医监管等。

通过合理的诊断和防治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猪链球菌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养猪业的正常运营。

猪场管理中的猪链球菌感染防控措施

猪场管理中的猪链球菌感染防控措施

猪场管理中的猪链球菌感染防控措施猪链球菌感染是猪场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它会导致猪只生长受限、生产力下降,并且对人畜共患病也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防控猪链球菌感染,猪场管理者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1.定期进行卫生与消毒:维持良好的猪舍卫生是预防猪链球菌感染的基本措施之一。

定期清理猪舍,清除杂草和废弃物,确保猪舍通风良好。

另外,定期对饮水设备和饲料槽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2.猪只的健康管理:定期检查猪只的健康状况,包括体温、粪便、呼吸等。

如果发现猪只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隔离并寻求兽医的帮助。

此外,要确保猪只的免疫系统处于良好状态,按时接种必要的疫苗。

3.猪只的合理饲养:给予猪只充足的营养是防控猪链球菌感染的关键。

合理的饲料配方,提供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此外,要确保猪只饮水干净,并避免饮水器成为细菌滋生的场所。

4.避免交叉感染:将不同年龄段的猪只分开饲养是防止交叉感染的有效方法。

年龄相仿的猪只可能携带相似的细菌,将它们分开可以减少感染的传播。

同样地,要将新购入的猪只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它们没有携带细菌。

5.病死猪只的处理:病死猪只是潜在的感染源,正确处理病死猪只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一步。

及时将病死猪只焚烧或安全掩埋,并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6.实施生物安全措施:猪场管理者应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减少外界病原细菌的输入。

控制人员和工具的进出,定期检查和消毒运输车辆,以防止细菌的传播。

此外,也要注意鼠、鸟等野生动物的干扰,避免它们成为病原体的携带者。

7.疫苗预防:在兽医的指导下,可针对猪链球菌病使用相应的疫苗进行预防。

养殖者要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并且对新投入的猪群要注意进行群体免疫。

总结起来,猪链球菌感染的防控需要从卫生与消毒、猪只健康管理、合理饲养、避免交叉感染、病死猪只处理、生物安全措施和疫苗预防等多个方面入手。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帮助猪场管理者提高猪只的生产力,减少感染风险,并保证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猪链球菌2型的毒力因子及诊断方法

猪链球菌2型的毒力因子及诊断方法
氏染 色一 般 为 阳性 , p . 在 H 6 8时 溶 血 效 果 较 p . H 7 4较 好 。 本 菌有 一 种族 特异 性 的 多糖 类抗 原 , 称 为 “ ” 原 。 又 C抗 3 3 猪链 球 菌 快速 鉴定 试 条 ( ai I 2S E )将 疑 似 . R p D3 TR P : d
维普资讯

4 ・ 6
《 海 畜牧兽 医通讯》 2 0 上 0 6年 第 4期
猪链 球 菌 2型 的毒力 因子及诊 断方 法
谢 春 芳 严亚 贤
(1上海 市农业 科 学 院畜牧兽 医研 究所 2 10 2上海 交通 大学 农业 与生 物学 院 ) 0 16
球 菌 2型事 件 ,0 2 4例病 例 中 死 亡 3 8例 。 由 此 可 见 , 猪 链 对
球 菌 2型 的研 究 对 于 养 猪 业 、 公共 卫 生 和 食 品 安 全 均有 重 大 的意义。
1 流 行 病 学
猪链 球 菌 2型 感 染 引起 的疾 病 表 现 为 急 性 败 血 性 传 染 病 , 有 些 地 方 呈 地 方 流行 性 、 行 性 、 至暴 发 性 。病 猪 和 在 流 甚 病 愈带 菌 猪 是 本 病 自然 流 行 的 主 要 传 染 源 , 病 猪 的 鼻 液 、 在
种 种 迷 信 思 想 不 攻 自破 。
菌 株 接 种 于 R pdI 2S R P试 条 上 ,7 培 养 4 h 分 ai D 3 T E 3℃ 后
别加 人 V A、 P F P V B、 B和 NI N试 剂 , i 即 可 在 A B细 5r n后 a T
菌 鉴定 仪 上 读 取 结 果 。
唾液 、 液 、 尿 血液 、 内脏 内均 可 检 出病 原 体 。病 猪 表 现 为体 温

猪链球菌病与链球菌2型及其诊断防治上

猪链球菌病与链球菌2型及其诊断防治上

猪链球菌病与链球菌2型及其诊断防治上汇报人:日期:•猪链球菌病与链球菌2型概述•猪链球菌病与链球菌2型传播途径与症状目录•猪链球菌病与链球菌2型诊断方法•猪链球菌病与链球菌2型防治措施•猪链球菌病与链球菌2型对人类目录的影响及注意事项•相关案例分析01猪链球菌病与链球菌2型概述猪链球菌病的定义链球菌2型是一种具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其特点是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形成α溶血素。

这种菌株通常存在于健康猪的鼻咽部,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引起猪的严重感染,甚至导致死亡。

链球菌2型的特征疾病的历史与背景02猪链球菌病与链球菌2型传播途径与症状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饲料传播传播途径症状表现病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皮肤发红,淋巴结肿大,呕吐,腹泻,神经症状等。

急性败血症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病猪运动失调,转圈,磨牙,四肢划水样动作,最后昏迷不醒。

病猪心包积液,心包炎症状明显。

关节肿胀,疼痛,跛行。

疾病对猪的影响03020103猪链球菌病与链球菌2型诊断方法临床诊断急性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淋巴肿胀实验室诊断鉴别诊断与猪瘟的鉴别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与猪链球菌病在临床症状上相似,但病原不同,治疗方案不同,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与猪丹毒的鉴别猪丹毒是由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与猪链球菌病在临床症状上也有相似之处,但病原不同,治疗方案不同,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04猪链球菌病与链球菌2型防治措施人员管理饲养员在接触猪只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手套、口罩和防护服等。

预防措施定期清洁猪舍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卫生是预防猪链球菌病的关键。

定期清扫猪舍,清除粪便和污染物,并使用消毒剂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

饲养管理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和水,保持猪舍通风良好,减少应激因素,提高猪的免疫力。

隔离措施对疑似感染的猪只进行隔离,避免与其他健康的猪接触,以防止疾病传播。

治疗措施药物治疗针对病猪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解热、镇痛、防止继发感染等。

猪链球菌病的病原 猪链球菌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链球菌病的病原 猪链球菌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链球菌病的病原猪链球菌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养猪技术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

其中猪是主要传染源。

该病在人类中不常见,但普遍易感,主要表现为发热和严重的毒血症状。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但部分患者会留下后遗症。

猪链球菌病是养猪生产中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以败血症、脑膜炎、多发性关节炎等为主要临床特征。

猪链球菌病可由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猪链球菌、马链球菌马亚种等多种链球菌引起。

由于该病临床症状复杂,且危害严重,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链球菌病的病原猪链球菌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原猪链球菌外形呈圆形或椭形,略成橄榄状,直径0.6~1.Oum,没有芽孢和鞭毛,呈长、短链状排列。

长链由20~30个菌体组成,短链由4~8个菌体组成。

链球菌革兰染色阳性,多数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少部分为厌氧菌。

猪链球菌按照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日前可分35个血清型,其中致病性较强的血清型有1型、2型、7型、9型、1/2型和14型。

链球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对热敏感,60℃可致大部分链球菌灭活,煮沸可迅速将其杀死,低温条件下可存活1 50天以上,在干燥的环境下也可存活数天。

链球菌对一般消毒药均敏感。

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等抗菌素以及磺胺类药物均敏感。

2、流行特点猪链球菌病呈地方性流行,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以气候炎热且潮湿的7~10月发病率最高。

该病可引起猪、牛、羊、马、猫、犬等多种动物感染发病,以猪易感性最强,危害程度最大,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猪都可感染发病,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会有不同,以妊娠母猪和仔猪症状较为严重。

该病为人畜共患病,主要以从事养殖、生猪肉加工以及销售等活动的人群为感染对象。

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以消化道、呼吸道及伤口感染为主要传播途径,健康猪可通过直接接触病猪及带毒猪被感染,也可通过接触被病原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器具等被感染,新生仔猪可在患病母猪分娩过程中被感染。

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 猪链球菌病的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 猪链球菌病的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猪链球菌病的防治措施-养猪技术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

其中猪是主要传染源。

该病在人类中不常见,但普遍易感,主要表现为发热和严重的毒血症状。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但部分患者会留下后遗症。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猪链球菌病的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病原特性。

该病是由猪链球菌引起,该菌比较广泛的分布在自然界中,如水、尘埃中,还能够存在于动物的皮肤、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黏膜、乳汁内。

该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无法形成芽孢,菌体呈球形或者球杆状,直径在o.5-2μm,往往成对或者呈链状排列。

该菌能够在25 -45℃温度下生长,其中37℃为最适温度,7. 4-7.6为最适pH值。

该菌大部分都属于兼性厌氧菌,很少部分属于专性厌氧菌。

该菌具有较长的生活周期,特别是在粪便中。

该病可被多数消毒剂快速杀死,但如果发生有机质等污染会导致药物的杀菌作用受到影响。

流行特点。

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在气候炎热且潮湿的夏秋季节比较容易发生,往往呈地方性流行。

该病具有较短的潜伏期,一般呈急性经过,且任何年龄的猪都能够发生感染,但会具有不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带菌猪,其产生的分泌物、排泄物等中都存在病菌,能够通过损伤的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行传播感染。

另外,母猪分娩后的乳汁以及阴道分泌物中也含有病菌,这也是导致后代仔猪发生感染的直接原因。

如果猪群日常管理粗放,没有对病死猪采取恰当处理等,都是导致该病传播的主要原因。

2、临床症状败血症型。

通常在该病的流行初期出现该类型,急性发病,病程持续时间短,发病率通常能够达到大约30%,病死率能够达到80%左右。

最急性型,病猪会突然减少采食或者停止采食,精神沉郁,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1- 42℃,呼吸困难,发生便秘,卧地不起,有淡红色的泡沫样液体从口鼻流出,结膜发绀,通常在6-24 h内发生死亡。

猪链球菌病的预防措施

猪链球菌病的预防措施

猪链球菌病的预防措施
1、对于猪链球菌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2、开展宣传教育,广泛宣传疫病防控知识,使群众认识到接触病死猪的危害和进行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防止人感染上猪链球菌病。

3、加强生猪饲养管理,增强猪的抵抗力。

同时要加强环境卫生,对猪体外、圈舍、场地定期消毒,杀灭病原。

畜舍的消毒药品宜交替使用,以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目前,效果好的消毒药有:百毒杀、灭毒净、消毒威、新王消毒剂、烧碱(氢氧化钠)等。

4、免疫接种是预防猪链球菌的主要措施。

平时应定期对生猪用猪链球菌2型灭活疫苗或猪链球菌多价灭活苗(包括2型猪链球菌和C群链球菌)进行免疫,提高猪群对该病的免疫力。

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的所有猪用灭活菌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疫苗注射将按照非疫区、受疫情威胁区、疫区和疫点的顺序进行,也就是由外向内推进,这样能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病菌扩散。

5、有链球病猪病疫情的地区、与病猪有密切接触的同栏猪等,要给予预防服药,可以有效地减轻生猪疫情;没有疫情的地区,不提倡预防服药,以防耐药菌株产生。

6、严格疫情监测与生猪检疫,进一步建立、健全生猪疫情报告制度、生猪集中屠宰制度,统一检疫;同时加强上市猪肉的检疫与管理,防止病、死猪流入市场。

一旦发现患有本病或疑似本病的猪,应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并及时遵照农业部发布的
《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处理疫情。

猪链球菌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doc

猪链球菌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doc

猪链球菌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概述:预防猪链球菌病,一定要清除传染源,除去感染的因素。

做到全进全出的原则,减少应激因素。

此外,也需采用免疫接种疫苗,有必要应采取药物预防。

一、常规预防1、猪场应实行多点式饲养,坚持“全进全出”制度,防止各类猪只交叉感染,特别要注意母猪对仔猪的传染。

2、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内外的环境卫生,猪舍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猪群的饲养密度要适中,特别是仔猪的饲养密度不可过大;猪舍每周应坚持用百毒杀或菌毒敌等高效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

3、仔猪断脐、剪牙、断尾、打耳号等要严格用碘酊消毒,当发生外伤时要及时按外科方法进行处理,防止伤口感染病菌,引发本病。

4、猪场严禁饲养猫、犬和其它动物,彻底消灭鼠类和吸血昆虫(蚊、蝇等),控制传递媒介传播病原体,可有效的防止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5、免疫接种。

可选用下列菌苗进行免疫:1)猪链球菌多价灭活苗(包括2型猪链球菌和C群链球菌),妊娠母猪于产仔前20~30天每头肌注3毫升;仔猪于30日龄和45日龄各肌注2毫升;后备母猪于配种前1周每头肌注3毫升。

接种菌苗后,可同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共同控制本病的发生,不会影响菌苗的免疫应答。

2)猪败血性链球菌活菌苗适用于健康猪群的免疫接种,弱猪及初生仔猪不应使用。

使用时按瓶签说明的头份,每头份加入1毫升20%铝胶盐水稀释液,充分摇匀后,每头猪皮下注射1毫升。

注苗前后各1周内,均不可使用各种抗生素,否则影响免疫效果,造成免疫失败。

二、药物预防1、仔猪的预防仔猪断奶前后各7天,可在饲粮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

如在每吨饲粮中加复方敌菌净200克,或每吨饲粮中加强力霉素150克和阿莫西林200克,或每吨饲粮中加四环素125克,连续饲喂14天,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2、肥猪的预防保育猪转入育肥舍时,每吨水中加阿莫西林200克,饮水7天。

3、经产母猪的预防经产母猪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仔猪药物预防的方案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病理变化
1、败血型猪链球菌病
最急性型病例表现为口鼻流出红色泡沫液体,气管、 支气管呈树枝状充血,常充满泡沫液体,肺充血肿胀。
急性病例表现为耳、胸、腹下部和四肢内侧皮肤有 一定数量的出血点,皮下组织广泛出血。病死猪全身 淋巴结肿胀 、出血。心包内积有痰黄色液体,心内膜 出血。
脾、肾肿大、出血。胃和小肠黏膜充血、出血。关 节腔和浆膜腔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败血性
急性型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可达 43℃,出现稽留热,食欲不振,眼结膜潮红,流 泪,鼻腔中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呼吸急促, 间有咳嗽,颈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 紫红色,有出血点,出现跛行,病程稍长,多在 1~3天内死亡。
败血性
慢性型病例多由急性 转变而来。
病猪多表现为多发性 关节炎,表现一肢或 几肢关节肿胀,疼痛, 高度跛行,甚至不能 站立,严重的可瘫痪。 病程可达2~3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有关规定将 该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一、概述
猪链球菌病在世界上广泛分布。猪链球感染最早在荷 兰(1951)和英国(1954)等报道。此后,猪链球菌病 在大部分养猪业发达国家都有报道。在我国建国以来 大部分省份都曾经发生过。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业的 发展,猪链球恩斯特病已成为养猪生产中常见病和多 发病,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流行范围扩大,其发病率 不断升高,成为一些病毒性疾病的断发病,给我国养 猪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根据相关报道,近年来 在我国养猪业发达的地区和省份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过 猪的链球病。
三、流行特点
猪链球菌在自然感染部位是猪的上呼吸道(特别是扁 桃体和鼻腔)、消化道和生殖道。病猪和带菌猪是猪 链球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圴含有 病原菌。
病猪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死猪、内脏及废异物,以及 污染的饲料、饮水和运输工具等器物是猪链球病传播 的重要原因。
三、流行特点
猪链球病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以损伤 的皮肤、黏膜感染。
二、病原
猪链球菌2型在环境中的抵抗力较强。在经常性污染环 境中,可以在猪粪、灰尘及水中存活较长时间。100℃ 煮沸水可直接杀死,60℃水中该菌可存活10分钟, 50℃条件下可存活2小时;25℃时在灰尘和猪粪中分别 只能存活24小时和8天;0℃时分别可以存活1个月和3 个月;在4℃的动物尸体中能存活6周,在22~25℃可 存活12天。链球菌对一般消毒剂均敏感,常用的消毒 剂和清洁剂能在1分钟内杀死链球菌。
脑膜炎型
以脑膜炎为主要症状。多发生于哺乳仔猪和断 乳仔猪,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盲 目走动、转圈、空嚼、磨牙、仰卧于地、四肢呈 游泳状划动。病程短的几小时,长的1~5天,致 死率极高。病程长的表现呈多发性关节炎。
淋巴结脓肿型
该型是由猪链球菌经口、鼻及皮肤损伤感染而 引起。多见于断乳仔猪和育肥猪。主要表现为在 颌下、咽部、耳下、颈部等部位的淋巴结化脓和 形成脓肿。病程3~5周。
常见于断奶前后仔猪多发。但仔猪多发败血症 和脑膜炎,淋巴结脓肿型多发于育肥猪和成年猪。
四川曾发生猪链球菌的情况看,猪链球菌2型感 染发病的主要见于30~100公斤体重的育肥猪。
三、流行特点
猪链球菌病的流行虽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 均可发生,但以夏秋炎热、潮湿季节较为多发。 猪链球菌病流行大多呈散发和地方性流行,偶有 暴发。
三、流行特点
在养猪场,猪链球菌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 发病,经常成为一些病毒性疾病如猪瘟、猪蓝耳 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等的断发病。而且,常与 一些疾病如巴氏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传 染性胸膜肺炎等混合感染。
一些诱因如气候变化 、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 多雨和潮湿、长途运输等均可促使猪链球菌病的 发生。败血型的发病率一般为30%左右,有时在某 些特定诱因作用下死亡率可达80%以上。
一、概述
猪链球菌病是人畜共患的、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感染 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常见的有败血性链球菌病 和猪淋巴结肿胀两种类型。
其主要特征是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化脓性淋巴结炎、 脑膜炎以及关节炎。其中,以败血症的危害最大,在 某特定诱因作用下,发病猪群的死亡率可以达到80% 以上。猪链球恩斯特还可以感染特定人群发病,严重 的可导致死亡。
病猪或带菌猪与健康猪接触,病死猪处理不当, 或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和运输工具等均可引起猪 只大批发病而造成流行。
三、流行特点
猪链球菌病的潜伏期一般为7天,其长短受多种 因素影响,如菌株的毒力、猪群的抵抗力、猪只 日齡大小、营养状况、饲养管理情况、环境卫生 及应激于各种年龄的猪,与品种和 性别无关。
急性型耐过可转为慢性型,其病例表现为关节腔内 有黄色胶胨样、纤维素性以及脓性渗出物。
2、脑膜炎型猪链球菌病
病例表现为脑膜充血、出血、溢血,个别病例 出现脑膜下积液,脑组织切面有点状出血。
部分病程长,病猪呈多发性关节炎。
二、病原
链球菌种类很多,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猪链球菌属于 链球菌属中的一类,菌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小于 2.0微米,一般呈链状或成双排列,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菌体小,呈灰白色,透明。多数致病菌株具有溶血能 力。
猪链球菌有多种型(1 ~34、1/2)以及一些无法定型 的菌株。引起猪发病的链球恩斯特以2型为主。溶菌酶 释放蛋白(MRP)和细胞外蛋白因子(EF)是链球菌 2型的两种重要毒力因子。
四、临床症状
依据临床表现不同,猪链球菌病可分为猪败血 性链球菌病(败血型)、猪链球菌性脑膜炎(脑 膜炎型)、猪淋巴结脓肿(淋巴结脓肿型)三种 类型。
败血性
又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
其中最急性病例主要见于流行初期,发病急,病和短, 往往不见任何异常症状猪就突然死亡。
发病猪突然减食,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到41~42℃, 呼吸困难,便秘,结膜发绀,卧地不起,口、鼻流出 淡红色泡沫样液体,多在6~24小时内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