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民版2.1[1]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

高一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
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 影响
3.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答案提示: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 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 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 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 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 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 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 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莫艳艳没有看她,居然略显哽咽的回了句“知道了”,便关上了房门。
第二天一早,孤独晓寂便早早的起床熬了一大锅粥,等着莫艳艳起床喝粥。
2、精耕细作的体现
请您思考
结合图片与教 材完成下表:
时期
工具名称
特点
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造垄, 构造比较简单
战国 西 汉 隋唐
铁犁 耦犁 耧车 曲辕犁
二牛三人、一牛二人
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
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
(1)铁犁牛耕
(2)耕作技术的进步
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历史必修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季长征
安徽蚌埠五中
《 天 仙 配 》 欣 赏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阅 读 并 归 纳
①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 从原始农业到刀耕火种再到 铁犁牛耕的演变的? 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 本原因是什么?
汉代代田法
(3)灌溉水的提高
阅 读 并 归 纳
阅读课本第6页, 归纳出不同时期水 利工程或水利灌溉 工具。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教材梳理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教材梳理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刀耕火种(1)使用的主要工具:石斧、石锛。

(2)耕作方式:用石制工具砍伐草木,用火焚烧后播种。

(3)评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力,但土地使用有时间限制,一两年后地力下降,就要进行迁徙。

刀耕火种的出现是人类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一大突破和进步,但其原始落后性也体现得很明显。

刀耕火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联想发散目前考古发掘中仍未找到刀耕火种的典型遗址,但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以及海南岛五指山区的黎族,都曾长期采用火耕的方法进行耕作,可以作为旁证。

深化升华刀耕火种的出现是人类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一大突破和进步,但其原始落后性也体现得很明显。

2.石器锄耕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提升,七八千年前,人们开始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耒耜,我国农业生产进入“石器锄耕”阶段。

(1)使用的主要工具耒耜:木耒、木耜、骨耜、石耜。

(2)评价: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土壤熟化,收成提高,但土地使用时间仍然较短。

3.青铜农具(商周时期)(1)主要工具:小型铲(钱)和小型锄(镈)。

(2)评价:青铜农具出现于商周时期,由于它坚硬、锋利,所以提高了生产耕作的效率,从而使肥沃的土地可以连续耕作。

生产工具的改进始终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最活跃、最根本的动力。

这也反映出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

4.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与牛耕的推广使用,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成为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耕作方式。

(1)使用的主要工具:铁锄、铁斧、铁铲、铁犁。

(2)耕作方式:牛耕。

(3)评价:铁器的锋利及坚硬大大超过了青铜器;牛耕是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施肥与灌溉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地力,而且可以连续耕作。

从此,铁犁牛耕逐步成为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耕作方式。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1)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人们在劳动中的地位:集体耕作,地位平等。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知识导航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知识导航

第1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知识梳理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农业技术的演进1.原始社会时期,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进行耕作。

2.距今七八千年前,我国先民采用耒和耜进行耕作,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商周时期,开始少量使用青铜农具,并懂得采用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等农业新技术。

4.春秋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耕作方式和耕作技术的发展,标志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制度: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土地制度:土地制度为国有制,土地属于国王。

3.封建社会土地制度:春秋时期产生,战国时期确认,在不同时期还采用过屯田制和均田制。

明朝后期(时期)成为农业发展桎梏。

1.小农经济形成条件:铁农具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模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规模:小;地位: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历代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政策。

4.明清时期小农经济的变化:农业出现专业化;手工业与市场相联系。

四、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1.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开始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垄作法。

2.汉代: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赵过发明了铁铧犁,在精耕细作方面出现了代田法和区田法。

3.魏晋南北朝时期:贾思勰撰写了《齐民要术》一书。

4.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新的耕作工具曲辕犁。

5.宋元时期:农作物品种交流广泛,引进了越南的占城稻。

6.明清时期: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出现了新的著名的农学著作《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

知识导学1.通过对“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学习,要认识到生产技术的变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学习“土地制度的演变”这个知识点时,要分析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大部分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的土地或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部分土地。

3.小农经济是封建国家的支柱,它是封建国家的主要财源,同时小农经济下的农民还是负担封建国家徭役和兵役的主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筒车
高转筒车
明 清 风 力 水 车
三、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历史时 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
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奴隶社会 奴隶主贵族 井田制
(商周) 土地所有制
封建社会
(春秋战 国以来)
封建土地所 君主土地私有制
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
农民土地私有制(附庸)
翻车→风力水车
改良培育作物
芍陂、都江堰、坎井儿 引进高产作物
工具 革新
水利 灌溉
耕作 技术
作物 改良
骨器木器→铁器 耦犁→曲辕犁
代田法、耕耙耱 稻麦轮作、施肥
古代农民的状况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首》唐·李绅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 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 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 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论贵粟疏》汉·晁错
小农经济的评价
(1)积极性:①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推动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③是封建王朝主要财政来源,是古代中国文明成就的 基础。
(2)局限性:
①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差,易破产。 ②规模小,难以扩大生产,不利于技术的进步。 ③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温故知新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温故知新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温故知新新知预习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我国原始农业最初的耕作方式被称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距今七八千年前,我们的先民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农具____________,我国农业进入了或____________阶段。

商周时期,出现了____________农具,由于造价较贵,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春秋时期,开始有小件____________问世。

战国时期,____________使用范围扩大。

至迟到春秋末期,人们开始用____________耕地,____________时期初步推广。

____________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从此,____________就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在原始社会,土地属于____________所有,由____________集体耕种,____________劳动产品。

夏商周时期,土地归____________所有。

一切土地属于____________,周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进行分封,建立了____________的土地制度。

春秋时期,由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使用,出现了许多____________。

公元前594年,____________首先规定不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要____________,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____________。

土地逐步由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转变,逐渐形成了新的____________土地所有制。

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开展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最终在各国确立。

其中____________以法律形式确立____________。

三国时,曹操实行____________,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人教课标版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优秀ppt课件1 (1)

人教课标版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优秀ppt课件1 (1)

反映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的 社会特征
三 小农经济的艰难发展
1 形成: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而形成 2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 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 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 地位: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 的安危;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 占主要地位 4 影响: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 续的重要原因
1 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作、 平均分配 2 奴隶社会:井田制的特点和解体 (1)井田制的特点: a 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b 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榨取 其劳动 c耕地阡陌纵横,形成井字 (2)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铁犁农具的出现,大量荒地开 垦,私田增加 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 以鲁国为代表,进行税制改革
1、史书记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洲府“佃农所获,朝 登垅亩,夕贸市廛”。上述材料反映了①佃农对地主的 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②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③ 农副产品投入市场④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 ) A.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2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A.大量公田被抛荒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 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答案:C B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得快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名词解释:精耕细作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名词解释: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
一、“精耕细作”这个词,人们在谈论中国农业和农业史时经常使用,出现的频率很高。

但在古书中只有深耕疾耨、深耕熟耘等提法,这虽是精耕细作的内容之一,但并不等同于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一词出于晚清。

新中国成立前后,这一概念日益广泛地被人们使用。

所以,它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这一技术体系,以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业生物生存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并以“三才”理论为其指导思想。

二、“精耕细作”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1)自然环境以及人对自然环境的应对;
(2)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类型农业文化交流;
(3)地主制经济下的小农经济与精耕细作形成发展的关系;
(4)人口增减、分布、转移与精耕细作形成发展的关系。

1/ 1。

人教版 必修二历史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

人教版 必修二历史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

人教版必修二历史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西亚、中南美洲、东亚);神农氏是中国农业的始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在种植业方面,中国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

)3、意义: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含义: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曲辕犁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

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代田法是战国时期垄作法的发展,第一年种在沟里,第二年在垄上开沟,垄和沟轮换耕种。

耕耙耱技术:耕耙耱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精耕细作技术,在北方是耕耙耱,在南方是耕耙技术。

耕是指耕地;耙是指把土块弄碎;耱是用荆条等编成的一种农具平整土地。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

)探究一: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提示:从材质、制造工艺、牵引动力等方面概括)⑴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蚌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⑵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⑶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

探究二:原始农业产生后,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刀耕火种——耜耕(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进步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基本模式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农土地私有;(量少) 封建土地国有制 ——均田制
繁重的徭役和赋税及土地的高度集中,除影响农业经 济外,还会导致什么后果?(P7)
分析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有 何特点,该如何评价?
特点: ①生产规模小:家庭为单位; ②分工简单: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较少商贸交流; ④封闭性; ⑤脆弱性。 利: ①较稳定,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②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弊: ①比较脆弱,难以应付天灾、战乱及苛捐杂税; ② 自给自足:较少商品交流,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 的交流,特别到了近代成为社会发展的因素。
1、一家一户为主
——个体经营,精耕细作;
2、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土地私有制
三、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战国: 都江堰(成都平原)和郑国渠(关中);
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 汉代: 井渠,关中农民创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 工具的改进和施肥、灌溉技术 王景治理黄河; 的掌握和提高等。
唐代: 渠堰使负责管理水利工程; 宋代: 对水利官员有明确的赏罚制度; 明清: 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牛耕方式和铁制工具普及 (列举……)
结合此图说说中国古代农耕方式和生产工具变化特点?
提示:1.材质:2.农用动力: 3.工具种类不断增加,技术得以突破
一、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农耕方式和生产工具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2、水利建设(——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命脉)
1)传说英雄;2)水利文献;3)水利成就;4)灌溉工具
第一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农耕方式和生产工具;2、水利建设;3、农民辛勤劳动……
二、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繁重的赋役;2、土地兼并; 3、自然灾害……
三、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中国作为世界农业起源的三大中心之一,取得了辉煌的成 就。据此回答1~5题目。 1、古代农业的第一个阶段是 ( ) A、刀耕火种阶段 B、简单模仿阶段 C、石器锄耕 阶段 D、铁犁牛耕阶段 2、古代农业进入“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是 ( ) A、石斧、石锛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B、耒耜的出现和普 遍使用 C、放火焚烧杂草树木技术的发明 D、青铜工 具的出现 3、商周时期农业的进步主要在 ( ) ①青铜农具的出现 ②开沟排灌技术 ③除草培土技术 ④沤制绿肥技术 ⑤治虫灭害技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 ④⑤
7、春秋时期,直接促使土地逐步 由国有向私人转变 的因素是 ( )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推广 C、各国税制的 改革 D、战争的影响 8、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 ( ) 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B、西汉建立后 C、春秋 时期 D、战国时期 9、下列有关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它始于北魏 B、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是政府掌握 大量的土地 C、这一制度的实行从根本上阻止了土 地兼并现象,使农民的生活相对稳定 D、隋唐两代 不但继承了这一制度,而且有所发展
1、繁重 的赋役 徭役……
政府:税收减少; 导致 农民:破产、暴动
赋税:泰半之赋;
2、地主土地兼并
3、自然灾害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变化
1、原始社会:原始的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
3、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 私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质佳) 地主土地私有;(居多) 系三想 如者一 何关想 ? :
3、农民辛勤劳动
原始农业阶段
石镰 河 姆 渡 遗 址 出 土 的 骨 耜
石锄
石犁
下: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春秋时期的铁锄 战国时期凹形铁锄
战国时期铁锄
战国时期铁犁 头、铁镰刀
西汉中期 耦犁
唐代 曲 辕 犁
曲辕犁使用示意 图 东汉· 牛耕图画像石
二、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4、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 ( ) A、商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春秋末期 D、秦汉 时期 5、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 A、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 B、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C 、施肥与灌溉技术的进步 D、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据此回答 6~9题。 6、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B、春 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井田制被废除 C、受田 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D、它是奴隶社会 的经济基础
一、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找一找: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 1、农耕方式和生产工具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始,古代中国的农业一直都使用牛 刀耕火种;神农氏创制“耒耜”, 原始农业阶段: 耕,而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步呢?
距今七八千年前,(“石器锄耕”)
春秋战国时期: 汉唐时期:
开始采用牛耕方式和铁制工具 (即铁犁牛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