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凉州词》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2020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共4篇 (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

2020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共4篇 (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

2020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一)《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出塞》这首诗属于汉朝乐府诗题,是一首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经典之作。

诗人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

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国家安宁的忧国忧民之情,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凉州词》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后两句写的是戍卒的离愁。

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王之涣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士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同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

《夏日绝句》整首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 借助资料的阅读,反复品悟。

通过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

2. 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在上课前,我对“折柳赠别”这一环节中是否要用诗句有过犹豫,但最终还是保留了。

我引入“折柳赠别”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战士要吹奏《折杨柳》的曲子,因为《折杨柳》所表现的是离愁别绪,更表现了战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诵读折杨柳赠别的诗,也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那种离愁别绪,但周老师说没有必要,《折杨柳》只是“别解”,既是“别解”,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

但我觉得,因为战士用羌笛吹奏《折杨柳》,更能表现他们的思念之情,这对本课的主题有关,有助于学生理解战士戍边生活的痛苦和寂寞。

2. 每首诗都有自己的基本内涵,即使是像这样一首比较复杂的古诗,它所要表达的基本意思也是明确的。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反思(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古诗作为一种独特的体裁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魅力,它是特定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内涵,需要我们回溯到当时的情境中,才能准确地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创作时的情感。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除了着重于字词的分析与理解,还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意境,在意境中解读诗意,以诗注诗,让古诗课堂教学从一首走向多首,从理解一首走向理解一类,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不断挖掘古诗词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情感教育。

一、把握古诗词教学特点,深入浅出诵读经典古诗词教学的核心价值一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奠定传统文化的基石;二是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应定位在“读中积累,预留空间”,要避免走入“两个误区”,其一:把理解诗意当成教学的全部;其二:把讲深讲透作为有内涵的教学追求。

“预留空间”是教师讲解的原则,“不求甚解”’、“总体把握大意”是学生理解诗文的可行目标,也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我们应该有这样远视的心态看待古诗文的教学,相信“广积粮”教学肯定优于“深挖洞”的教学。

本节课教学,教师在此理念支撑下,做到了一下几点:1.补充必要的背景材料。

古诗教学只有教师深度备课,知之甚多,占有丰富的资料,才能在课堂上是恰当地补充信息,适时地创设情境,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领略诗词情韵。

譬如在开课之前,教师以闯关形式预热,接连用“凉州三月半,犹未脱寒衣”、地图以及《五凉全志》中的史料注解凉州,充满地域特色的背景介绍,既让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同时也为诗歌的理解做了很好的铺垫。

2.以人为本,以读为主,潜心读诗,提升学生读悟古诗的能力。

从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师生合作读、指名读等方式落实字音和节奏的问题,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理解古诗诗意后把感受送进古诗中反复读;学完全诗后当学生们体会到将士们保家卫国,视死如归,无所畏惧的豪迈气概后,老师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古诗韵味,内化对古诗的理解,感悟诗句中表达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2《凉州词》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2《凉州词》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2《凉州词》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诗歌描绘了边塞风光的雄浑壮丽,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首诗意境高远,语言优美,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接触古诗词的良好素材。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文学才华,感受到边疆将士的英勇无畏,同时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古文句子。

但对于这首诗的背景、意境和深层次的含义,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逐步领悟。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边疆生活的了解相对匮乏,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补充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凉州词》,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了解诗人王之涣及古代边疆生活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疆将士的英勇无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凉州词》,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难点:领悟诗歌的深层次含义,了解古代边疆生活的相关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歌全文、注释、图片、音乐等。

2.资料:收集关于诗人王之涣及古代边疆生活的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边塞风光的图片,配以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凉州词》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读悟诗情。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音画时尚导入:1、师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二、初读感知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3、检查学习情况:(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1、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2、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3、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4、面对此情景,你有什么感受?5、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6、配乐赛读、齐读。

7、背诵四、拓展延伸1、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边塞诗。

2、教师推介五、作业1、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毛笔写一写)2、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第【2】篇〗一、教学内容本学期学习《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事*、婚姻家庭、草木虫鱼等,既是一部生活小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儿童启蒙教材。

二、教学重难点。

经典诵读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幼学琼林》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经典诵读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凉州词》 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凉州词》 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凉州词》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凉州词》是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文诗,通过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感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品读古文诗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与启迪。

二、教学内容《凉州词》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凉州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情景。

通过讲解词的背景以及赏析其中的诗意,帮助学生了解词的类型特点和审美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凉州地图和介绍凉州的气候、地理情况,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课文朗读:老师或学生朗读《凉州词》,帮助学生感受诗意,并讲解关键词汇及句子。

3.赏析诗意:分段解读词中描绘的景色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诗意和意境。

4.情感体会: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或表达对词的理解和解读。

5.课堂讨论:讨论凉州的景色对人的心情有何影响,引导学生展开对诗意的深刻理解。

6.作业布置:布置学生阅读《凉州词》再次体会其中的诗意,写出自己的感想并背诵下来。

四、教学反思和优化1.优点总结:《凉州词》作为古代名篇,蕴含了深刻的意境和诗意,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和语感。

2.教学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图表或图片讲解,以更生动直观地展示凉州的风景和生活情景。

3.优化措施:可以通过引用一些现代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来与《凉州词》进行对比,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理解深度。

4.延伸拓展:结合《凉州词》中的意境,引导学生进行写景作文,或组织朗诵比赛,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考试成绩等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凉州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结语通过对《凉州词》的教学反思与优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品味古代文学作品的诗意,拓展视野,提升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过程1初步感知送别诗。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诵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渐》。

指名读题。

了解题目的意思和正确读法。

(2)从题目看,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说到送别诗,你还知道有哪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赠汪伦》……(3)看看这些诗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2读准字音,读好句尾字调。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送别诗。

(2)这首诗连同题目、朝代、作者只有38个字,却构思新颖,含蓄隽永,请你好好儿读上几遍。

(3)指名读诗歌,注意“王昌龄”“*心”的正确读音。

[读得正确;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有味道](4)同学们,诗歌的朗诵,读好句尾词语是相当重要的。

请你读读,特别注意把最后一个字的字调读到位3了解要素,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1)这首诗虽然短小,却把事件的几个要素都点了出来,你能找到吗?请你快速圈出来。

(2)按顺序一起说:4教学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1)好好读读一、二两句,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秋天的雨会带给人什么感觉?[是啊,雨带给人惆怅、凄凉]板书:寒“楚山孤”,楚山会觉得孤独寂寞吗?这楚山之所以“孤独寂寞”,正是诗人心中的真实写照,觉得那楚山也带上了重重的心事。

板书:孤(3)指导朗读:一场“寒雨”一片“楚山”,悄然传递了缕缕情思,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离别情愁,同学们又该怎样读这两句呢?[读出了这份离别时的惆怅;读出了诗人的哀伤;读出了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

] 5教学三、四两句,感受高洁的情怀。

送别友人哀伤通过是人之常情,但请同学们看这两句。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反思第【2】篇〗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凉州词》,这里的“词”指的是“歌词、唱词”,凉州词是古代凉州这个地方唱歌的歌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首曲子。

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但是他们的内容不一样。

比如有王之涣版本的,孟浩然版本的……现在我们要来欣赏的是王翰版本的凉州词。

这是王翰最出名的一首边塞诗。

也是凉州词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有魅力的一首。

自读,听录音。

1.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古诗,相互点评、纠正。

3、听读诵录音,感受古诗的平仄高低的韵律。

了解诗意,学习吟诵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

这句诗吟诵时强调的是“美酒”,它是这句诗中唯一的个高音。

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喝了酒会醉,就进入自由状态,所以,酒总是象征着自由。

“美酒”在这里象征着人生最高级的享受。

“葡萄”拖长,说明好多,“夜光”和“杯”拖长,说明“光”之亮。

第二句“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句诗中强调的是“欲饮”和“马上”,拖长的是“琵琶”和“催”。

“琵琶”拖长,说明琵琶的声音一直在响。

“催”拖得很长,说明这个节奏非常急促,也可能是越来越急促。

“欲饮”就是这一刻,强调的是端起酒杯的这一刻,喝酒的这一刻。

这句诗里有个琵琶,又叫“马上琵琶”,“马上琵琶”是胡人弹的乐器传入中国,胡人是在马上弹的,所以“马上”的意思总跟战争、冲杀有关系。

所以说这句写将士们正要举杯痛饮的时候,旁边的琵琶声非常急促,将士们不畏惧战斗的来临,却不免惋惜这场豪饮的终止。

“欲”和“催”更是刻画了矛盾的情景和心情。

根据前两句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后两句。

沙场”是什么意思?“场”在这里读二声,在古代是平声字。

“沙场”指的是“战场”,这句诗拖长的是“沙场”,说明战场很大。

这句诗强调的是“醉卧”和“君莫笑”。

“醉卧/沙场”好像强调的是沙场,实则它强调的是在沙场的姿态是“醉”的,就是说我现在喝醉了。

凉州词教学反思

凉州词教学反思

凉州词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①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②抓住重点词句,启示学生想象,读懂诗意,体味是人的情感。

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味将士们的豪情。

④了解更多的边塞诗,体味其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 导入.揭题1. 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谁来给大家背背? 指名背——齐背《全唐诗》2. 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诗在唐朝时期尤其兴旺,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遥远的唐代去看一看—— (配乐,师朗读)3. 这些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歌,他们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体面,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味一种别样的情怀: 出示:(黑板) 20 凉州词 唐 王翰二、 读题.解题1. 生齐读课题2. 通过预习,你对诗题“凉州词”和诗人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回答)3. 师补充: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是为唐朝很流行的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

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性格豪爽,无拘无束,他的诗大多都豪放壮丽。

而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凉州词》,我们赶快去读读吧!三、 初读古诗1. 打开书,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确。

2. 指名读(出示全诗),相机识字“琵琶”“葡萄”“催”3. 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再来试试? 4. 师生合作读(师四生三、生四师三、师读题生读全诗)四、 理解诗意1. 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 就很重要。

要想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出示:①多读 ②先理解字词再理解一句话 ③查工具书 ④结合注释 2. 现在请大家结合课后的注释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和同桌交流或者请教老师都可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
《凉州词》教学反思
反思一:
本次的教学设计与前一次相比,本人自己感觉发生了质的改变。

第一次备课时,苦于古诗教学无从下手,我只从《凉州词》中感受到了边关将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以着重引导学生感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所蕴含的豪放、阳刚之气,总感觉一个字:浅。

经曾老师点拨之后,我回家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我感觉一个个字符变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己怎么也豪放不起来,我读得泪流满面,我感受到了悲凉、痛苦??因为我想到了:边关将士身处不毛之地,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与亲人“一别音容两渺茫”,而且当时战争频繁,战士们生命不保??我读懂了: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别无他物,而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我明白了“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深层含义,战士们是借酒消愁,忘记自己的痛苦和烦恼。

这一次我感觉自己走进了文本,我能够引导学生挖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情境了。

课后,我感觉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从这件事,我明白要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是:老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读懂教材,真正走进文本。

篇二:凉州词教学反思
反思二:
本次的教学设计与前一次相比,本人自己感觉发生了质的改变。

第一次备课时,苦于古诗教学无从下手,我只从《凉州词》中感受到了边关将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以着重引导学生感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所蕴含的豪放、阳刚之气,总感觉一个字:浅。

经我反复思考后回家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我感觉一个个字符变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己怎么也豪放不起来,我读得泪流满面,我感受到了悲凉、痛苦……因为我想到了:边关将士身处不毛之地,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与亲人“一别音容两渺茫”,而且当时战争频繁,战士们生命不保……我读懂了: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别无他物,而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我明白了“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深层含义,战士们是借酒消愁,忘记自己的痛苦和烦恼。

这一次我感觉自己走进了文本,我能够引导学生挖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情境了。

课后,我感觉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从这件事,我明白要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是:老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读懂教材,真正走进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