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七课时_拓展练习
《识字7》教学设计_1

《识字7》教学设计《识字7》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背诵。
3、培养学生爱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记书写生字,学会用量词说话。
教学难点:学会用量词说话。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出示课文挂图。
认识事物:牛马鱼鸭……说话:图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学生所有量词。
2、交待学习量词任务。
二、自读儿歌。
1、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检查。
三、学习儿歌中的生字。
1、自读儿歌,自学儿歌中的11个生字。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四、读背儿歌。
1、同学互相读一读,背一背。
2、老师抽查。
3、指导背诵。
4、小组拉火车背诵比赛。
五、作业。
用“条”和“头”造句。
选字填空。
板书:识字7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头匹条只本枝张幅架个……牛马鱼鸭书笔纸画飞机娃娃…第二课时一、导入。
1、读生字上卡片。
2、交待学习书写8个生字的任务。
3、要求正确书写8个生字。
二、练习写字。
1、自学生字,看一看字的笔画和笔顺,自己书写练一练。
2、同学旧互学,说一说写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老师指导写“幅”字。
结构:间架:左窄右宽。
右边“一口田”注意宽窄安排,从上到下依次加宽。
4、学生依照这样的方法分析其它字的写法。
三、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一个牛。
两个马。
三个鱼。
四个人。
五个鸭蛋。
2、巩固儿歌中出现的量词。
3、同学互相考查量词运用。
口头练习。
四、作业。
我会填:一()花一()扇子一()牛一()西瓜一()小河一()云一()树一()船一()衣服《识字7》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理解第一则短文的意思,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说:《小蚂蚁搬走大青虫的故事》(大概):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条死去的大青虫,去搬,搬不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本单元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包含两首古诗词。
单元课时数为4课时。
单元主题是“感受自然,品味生活”,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一.课标要求《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应能够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感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同时,通过朗读、背诵和创作,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包含两首古诗词《竹里馆》和《春晓》,以及相关的阅读材料。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第一课时:《竹里馆》《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描绘了诗人独自在竹林中弹琴、长啸、饮酒的生活场景。
诗中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诗人的生活态度。
第二课时:《春晓》《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描绘了春天早晨的美丽景色。
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各种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感受春天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第三课时:阅读材料本课时选取了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阅读材料,旨在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对古代文人的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更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本课时是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巩固。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检验自己对单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步练习】译林版初一英语上册 Unit7 第3课时 Grammar 培优练习

Unit 7 Shopping 第3课时Grammar单词检测 1. _______________ n. 纸短语自测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些纸杯子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买一些圣诞礼物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一些好东西 重点句子1、里我学校不远的地方也有一个超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它不是很大,但是里面有足够多的零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词: 1.paper 短语:1.some paper cups2.buy some Christmas gifts3.some other nice things 句子:!.Not far away from my school, there is also a supermarket. 2.It is not very big, but there are enough snacks in it.课下注释小练答案自查课后培优练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一、根据句意和所给汉语完成下列单词。
1.There are different___________(种类) of hair clips in that shop.2.Jack__________(搬运) the books to the classroom every day.3.I want some__________(纸)cups to hold some water.4. I put the money in my __________(钱包).5.My dress costs me 20 yuan. It's very _________(便宜).6 stay with my grandparents for the ___________(整个的) summer every year.7.These hair clips are beautiful and __________(与……相配) her pink coat.8.I want to have some __________(蔬菜) for lunch.9.________(也行)Mike is playing computer games in his room.10.The little girl looks ___________(俊俏的) in the red dress.二、用所给单词适当形式填空。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7篇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选7篇)篇1: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策略:主要教法:合作探究教学打算:投影。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学生说出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激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详细的计算方法。
3、对问题的解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4、进一步小结。
三、练习。
1、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2、练一练。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让学生先独立分析题里等量关系试,然后沟通。
列式完成。
3、数学故事:学生独立完成。
四、评价总结。
五、课外拓展练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进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主要教法:探究法教学打算:投影一、复习导入学生说出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1、出示情景图,激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详细的计算方法。
3、对问题的解加以解释,你能用图来表示吗。
4、学生讨论完成。
5、汇报、进一步小结。
三、练习A、试一试1、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B、试一试2、让学生先独立分析题里等量关系试,然后沟通。
集体订正。
四、评价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相互评价。
五、课外拓展练习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进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列夫 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联系全文看,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眼睛的精美绝伦。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小结:课文的前四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作者生动地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见到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作者对客人拜见情景的描写,又一次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了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总之,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2. 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体现在文中的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主要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作者运用极其巧妙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似乎在精雕细刻一座永恒的雕塑,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学情分析
学生们的知识面比较窄,对托尔斯泰的了解可以说是空白,所以课前应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托尔斯泰的材料,增加对这位大文豪的认识。
教学设计整体思路
“教学评一致性”,是课堂教学的原理与规律,在设计本篇教学设计时,力求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制定出学习目标,并且制定出相应的评价任务,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再设计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以评定教”。并且根据学情和文本实际适度推进,达到尽可能高的学生参与度。同时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努力提高目标的达成度。基于此,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习题

(
)
(
)
拓展延伸
五、把 5,0,9 按要求组成不同的三位数 1、读出零的数: 2、不读零的数:
第四课时 10000 以内的数的认识
天天口算 33+60= 54 ÷6= 40 ÷8= 14+85= 61 +27= 170 +20=
2、599前面一个数是(
数是(
)
),后面一个
3、一个四位数,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零时,
第七单元
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1000 以内的数的认识
天天口算
25+23= 12+35= 27+71=
45÷5= 7 ÷1=
46+33=
21+15= 36+22= 59+18=
72+24= 41-29= 35-8= 56÷7= 40 ÷8= 44-9=
72+16= 43+32=
9 ×8=
基础训练
63÷9= 64 ÷8= 38 + 16=
25+23= 12 +35= 27 +71=
(
)
(
2. 哪个算盘上的数是 8315?
)
44-9= 72 + 16= 43 +32=
基础训练
一、 写出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
(
)
(
)
四、下面数写得对吗?对的在括号里画“√”
写作 : 读作 :
写作 : 读作 :
423
能力训练
二、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5431=5000+400+30+ 1
286=( )+( )+( )
7560=( )+( )+( )
2048=( )+( )+( )
8009=( )+(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7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7课时,主要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课时,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也各有不同,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灵活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采用分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例子,以便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的知识,了解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家商店卖出一件衣服50元,卖出了3件衣服,请问一共卖出了多少钱?”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解决。
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精选12篇)

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精选12篇)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篇1【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发现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认识生字。
2、启发学生发现用一个部件和几个部件组合,构成几个新字的识字方法。
通过读,积累句子,巩固生字。
3、积累,巩固学过的生字。
4、围绕“诚实”这个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课前准备】1、学生:“字词游戏”中汉字的字卡。
2、教师:口语交际《该怎么做》课件。
第一、二课时(或1.5课时)〖我的发现〗1、我会认:⑴认读这些汉字,去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先读第一组:饿、饼……,要求读准字音。
引导发现这些字都是“食”字旁,都与“食”有关。
⑶学习第二组:猴、猫……,要求同上。
⑷识记生字。
⑸鼓励学生自己用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
2、我会填:⑴引导学生思考,“今”“相”“自”“音”“你”“原”都可以和哪一个字在一起组成另一个字?⑵试着加一加,看是不是加上这个字都能组成另外的字。
如果行,就对了。
再把这个字填进圆圈里。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其他同学商量)⑶拓展练习:如:“少”“工”“气”“羊”“先”加一个什么偏旁可以换成新的字?(氵)〖日积月累〗1、读读记记:⑴先读读句子,想想这两句话的意思。
⑵记背这两个句子。
⑶鼓励学生课后搜集、背诵这类给人以启发的句子。
2、我会写:⑴先读一读“冷”“热”,想想这两个字是相反的意思,再说出另外五个字的反义词。
⑵把这五个意思相反的字分别写进对应的田字格里。
提醒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姿势。
3、我会读:⑴学生自读,读正确、读流利。
⑵边读边想,了解大意。
⑶有感情地朗读,同桌互读互听。
〖展示台〗1、用学生说、老师写的方式,比比谁认的字多。
2、玩“字词游戏”:⑴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卡片,练习组新字的游戏,边组边读。
⑵学生在书上通过连线的方式组词语,边组边读,还可以与另外的字组词语。
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认识表示亲属的词语中的生字,了解家人中的一些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