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初中人教部编版8年级下语文课时练《第9课 桃花源记》(含答案)

第9课《桃花源记》一、精挑细选。
1.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对此句话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桃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也不知道汉朝,怎样能讲魏晋的情况呢?C.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连汉朝尚且不知道,怎么会知道魏晋朝呢?D.桃源人问渔人今天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才不知道什么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3.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身份,为故事的发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B.“初极狭,才通人”说明了桃花源非常不易被人发觉,为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为下文叙述找寻桃花源却均未果作了铺垫。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体现了村民的富足和他们的淳朴,与当时桃源外尔虞我诈、巧取豪夺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对比。
D.最后,渔人带着人怎么找都找不到桃花源的所在,是因为他不讲信用,将桃花源的事告知了外面的人。
如果他没有这么做,自己再去找寻,是能够找到的。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二、活动探究。
5.第23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8年2月25日晚在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闭幕。
北京市市长陈吉宁接过奥运会会旗,标志着2022年第24届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
(1)奥运会魅力非凡,令人著迷。
对于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请你写出两个成语表达你对奥运会的热切期盼之情。
(2)请为下面新闻拟一个标题。
2018年2月25日,平昌冬奥会正式落下帷幕。
按照以往的惯例,在奥运会闭幕式上,一般都会留八分钟时间给下一届举办国进行表演,也算是为下一届奥运会做热身。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与评估姓名班级号数一、积累和运用(40分)一、给加点字注音(5分)浩浩汤汤.()薄.暮冥冥()浣.洗()山肴.野蔌.()()山居秋暝.()宠辱偕.忘()阴翳.()伛偻..提携()()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1分)⑪聒.碎乡心梦不成()⑫谩.有惊人句()⑬随意春芳歇.()⑭涵虚.混太清()⑮客.此()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⑰谪.守巴陵郡()⑱增其旧制.()⑲予观夫巴陵胜状..()⑳宠辱偕.忘()⑴具.答之()⑵便要.还家()⑶处处志.之()⑷诣.太守()⑸连月不开.()⑹春和景.明()⑺翼然..临于泉上()⑻野芳.发()⑼佳木秀.而繁阴()⑽树林阴翳.()(21)伛偻..提携()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及其含义:(2分)(1)政通人和,百废俱兴:(2)便要还家: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特点及其含义:(2分)(1)是金陵人,客此:(2)处处志之:五、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思:(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2)乃不知不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六、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①《岳阳楼记》中直接概括出迁客骚人“悲”的句子是,“喜”的句子是。
(2分)②《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矿达胸襟的句子是,。
表达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2分)③《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林美的句子是。
总写渔人进入桃源的感受的句子是。
写桃源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写桃源中人们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3分)④写出出自《桃花源记》的四个成语:、、、。
⑤古代诗人钟情于湖光山色,其中对洞庭湖的描写屡见不鲜。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这样描写洞庭湖:,。
(1分)⑥《长歌行》中诗人想要表达的既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的蕴涵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1分)⑦《山居秋瞑》中写山间自然景物幽静的诗句是,。
⑧李清照的《渔家傲》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词句是,。
(1分)⑨《长相思》中被盛赞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课文《登勃朗峰》也是他的作品。
B.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C.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在读剧本时,可以采用梳理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关注舞台说明等策略来帮助领悟剧本精髓。
D. 谦辞和敬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请教他人时多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姓名常用“贵姓”。
【答案】 B【解析】【分析】B.“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述有错误。
应改为“其中《藤野先生》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名人传》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________的作品。
它叙述了贝多芬、________、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请概括叙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答案】(1)罗曼·罗兰;米开朗琪(基)罗(2)1824年5月7日,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空前的成功。
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的鼓掌欢迎。
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7《壶口瀑布》课时练习试题习(含答案)

壶口瀑布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俯.视(fǔ)漩.涡(xuán)推推搡.搡(sǎng)B.霎.时(shà)雾霭.(ǎi)怒不可遏.(è)C.告诫.(jiè)出轧.(yà)汩.汩如泉(gǔ)D.驰骋.(chěng)迂.回(yū)挟.而不服(xié)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驰骋推推搡搡震耳欲聋奋力抗争B.旋涡如丝如楼挟而不服汩汩如泉C.雾霭怒不可遏窟窟窍窍搏大宽厚D.番身钢板出轧浪沫横谥潺潺成溪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B.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
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C.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
D.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培训以后,他思路开阔,大不同于以往,真当另眼相看....。
B.美国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C.目前,我们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当其冲....要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D.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贩黄窝点曾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东山再起....。
5.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短语恰当的一项是()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________。
A.一匹宽广的缎子B.一条咆哮的巨龙C.一锅正沸着的水D.一场无比喧嚣的盛宴6.将下列句子连接成意义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天空,自由自在地游动。
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羁绊(bàn)摺皱(zhé)惬意(qiè)B. 惨淡(cǎn)惨案(cǎn)惨遭(cǎn)C. 胭脂(yān)艳丽(yàn)沿革(yán)D. 摇曳(yè)摇篮(yáo)摇摆(yáo)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部电影感人至深,观众无不潸然泪下,真是耐人寻味。
B. 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
C. 他这个人平时沉默寡言,但在关键时刻总能挺身而出。
D. 春天的公园里,百花争艳,游人如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B. 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他每天晚上都坚持做作业到深夜。
C. 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了这道难题,终于让我们弄懂了。
D. 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遵守社会公德,不要大声喧哗。
4. 下列诗句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一项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散文。
B.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
C.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的散文,《庐山的云雾》是徐迟的散文。
D. 《三峡》是北岛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散文。
6. 下列作品中,属于神话故事的一项是()A. 《愚公移山》B. 《精卫填海》C. 《孟姜女哭长城》D. 《白蛇传》7.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
B. 月亮升起来了,星星也跟着亮了起来。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册答案整理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册答案整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新人教版1课藤野先生一、1 fēi jì pá jié sù dìng pōu qī piē 2鉴蔼畸逊寓匿疾诲聊3(1)借口。
(2)指改朝换代后仍眷念前朝不肯归顺新朝的人。
(3)这里是反语,丑陋。
(4)这里是反语,指十分熟知一些无聊的事。
(5)这里是反语,指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6)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4(1)周树人绍兴文学思想革命(2)《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呐喊》《彷徨》《野草》二、(一) 5“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这句话引出前两段内容,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
6厌恶、鄙弃的态度。
通过描写“清国留学生”观樱花的丑态和学跳舞的丑行来表现的,并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加强这种表达效果。
7 “时时记起”是由于“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工作极为认真,对学生极为负责;二是毫无狭隘的民族偏见。
8答案举例:作者两次易地求学,两次辗转奔波,都贯穿着爱国主义情怀。
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这也是作者爱国感情的表现。
9略 10 (1)这些词语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热忱、负责、一丝不苟的品质,也写出了“我”的吃惊、对先生的感激及内心的不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对比阅读项复习含答案(一)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卷石底以出()(2)潭中鱼可百许头()..(3)日光下澈()(4)以其境过清()..2.用当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好像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仿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019-2020学年度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6 岳阳楼记习题精选第五十五篇

2019-2020学年度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6 岳阳楼记习题精选第五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潇湘(xiāo)朝晖夕阴(huī)B、谪守(dí)忧谗畏讥(chán)C、岸芷汀兰(tīng)樯倾楫摧(jí)D、宠辱偕忘(xié)浩浩汤汤(shāng)【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百废具兴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C、属予作文以记之D、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这时迁客骚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而十分悲伤。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不因外物(好坏)而高兴,不因自己(得失)而悲伤。
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抬,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读课文《岳阳楼记》,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的是什么?进______退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找出下面句子中通假字①百废具兴______②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______ 锦鳞游泳______览物之情,得无异乎?______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______【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一句是?【答案】:【解析】:第9题【文言文阅读】阅读课内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先/天下/之忧/而忧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下列句子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连月不开(放晴)春和景(日光)明B、长烟一(全,都)空把(持,执)酒临风C、增其旧制(规模)去(离开)国怀乡D、薄(少)暮冥冥吾谁与归(返回)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政通人和北通巫峡C、前人之述备矣或异二者之为D、不以物喜属予作文以记之4、句子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方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一阴一晴景象作伏笔。
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手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以气势,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一幅动的画面。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把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伤感之情。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岳阳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B、《岳阳楼记》以“记”为名,借题发挥。
C、范仲淹,子希文,谥号文正。
“唐宋八大家”之一。
D、“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一幅题岳阳楼的名联。
二、默写1、滕子京政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重修岳阳楼的盛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前人之述备矣”与_______________ _形成照应。
4、时间上写洞庭湖美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空间上写洞庭湖美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6、花鸟草鱼落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7、虚写景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8、正反两方面写古仁人的内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喜—________民—________进—________忧—________2、文段中“进”照应________,“退”照应________。
3、文段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 ___;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 ____。
4、文段中作者巧妙地用两个设问句来逐层深入地阐明观点。
第一个设问句先从________面说,后从________面说,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突出一个“________”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句,将文势推向高潮,从而提出“_____ ___,_____ ___”的观点。
5、“古仁人”的“忧乐”与“迁客骚人”的“悲”“喜”形成鲜明对比,前文中概括写“迁客骚人”的悲的句子是“__ ______”,喜的句子是“_____ 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A 2、D 3、C 4、D 5、C二、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增其旧制3、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4、朝晖夕阴,气象万千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6、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葱葱7、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三、1、悲君退乐2、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3、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正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6、(1)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岳阳楼记》达标试题B卷一、给加点字注音。
谪.()守朝晖.()夕阴霏霏..()..()薄暮冥冥霪.()雨心旷神怡.()皓.()月宠辱偕.()忘潜行.()浩浩汤汤..()潇.()湘二、解释加点词语。
增其旧制.:规模横无际涯.:边朝晖.夕阴:日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之述备.矣:全面,详尽薄.暮冥冥:迫近沙鸥翔集.:鸟栖息在树上长烟一.空:完全微.斯人:无,没有吾谁与归.:归附三、翻译下列语句。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4、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四、理解背诵。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2)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或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3)“进”“退”分别照应什么?(4)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什么?(5)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什么?(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参考答案:一、zhãhuīfēi míng yín yíhào xiãqián shāng xiāo二、规模边日光雄伟壮丽的景象全面,详尽迫近鸟栖息在树上完全无,没有归附三、1、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3、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4、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5、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6、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四、(1)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4)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岳阳楼记》达标试题C卷一、填空题。
1、、岳阳楼与武汉的、南昌的合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2、从全文中找出一句概括描写岳阳楼上所见洞庭湖景色的句子。
3、作者对岳阳楼景色不作具体描写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4、“海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的修辞是。
5、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古仁人之心”是指(用原文填空)。
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形成了对比。
二、拓展延伸。
范仲淹二岁而孤(丧父),母贫无依,再适(出嫁)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洗)面。
往往(zh1n稠)粥不充,日昃(z8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解释文段中加粗词语。
①既②之③或④辄⑤遂2、翻译句子。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范仲淹苦学达到了________(填一成语),其精神令人感奋。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________》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1、黄鹤楼、滕王阁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
3、前人之述备也4、对偶、借代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迁客骚人二、1、等到到,去,往常常就2、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
②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3、废寝忘食4、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桃花源记》达标试题A卷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屋舍俨然..交通()..()②阡陌③悉.如外人()④便要.还家()2、解释词的古今义无论:妻子:交通:绝境:3、翻译句子: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4、回答下列问题<1>“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2>文中表现桃花源里人们安居乐业的语句是:<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原因是:参考答案:1、整齐的样子田间小路全,都邀请2、无论: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3、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4、<1>不希望这里安定、和平、幸福的生活被外人打乱<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避秦时乱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桃花源记》达标试题B卷1、这篇文章以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虚构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
后来人们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理想生活中的安乐而环境幽静的饿世界。
2、解释词语:要()云()具()语()为()3、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妻子:古义:()今义:()绝境:古义:()今义:()无论:古义:()今义:()4、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哪些文字表明村中人在见渔人之前没见过任何人?(2)为什么会“叹惋”?(3)为什么要求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参考答案:1、渔人所见、所闻、所历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以及追求自由富足生活世外桃源2、邀请说全部,都告诉对3、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4、(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没有想到外人过着这么痛苦的生活(3)怕外人打乱这里的安静、幸福、安定的生活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桃花源记》达标试题C卷1、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