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境界 (1) - 副本
教师的层次和境界

教师的层次和境界一、教师的层次1.字之师。
师教学生如何学课本,学书本知识,基本是只求分数,不求其他。
至于学生的健康、道德、修养、自救、勤奋等人生极为重要的东西一概不予关心过问。
2.事之师。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最大的能力不是读几本书的能力,也不是考试得高分的能力,而是谙熟世事、透悟人生的能力,事之师就注意引导、培育学生形成这种能力。
3.人之师。
是做教师的最高境界,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人之师即教学生如何做一个有品德、有才能、有修养、有情趣、有良好心态的人。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上说:德才兼备为圣人,德大于才是君子,才大于德为小人,无德无才是愚人。
圣人、愚人少,更多的人要么是德大于才者,要么是才大于德者,在没有圣人的情况下,宁用德大于才的君子,也不用才大于德的小人。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人之师,首先要求你是一个素质全面、学识丰富的人。
其次是要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的关系问题。
最后是找准学生“成人”与现在国家的成才标准的结合点。
做好一个教师,特别是把教师作为一种事业去做,就应该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治学境界。
二、教师的人生境界从育人的意义上,教师的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等级,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人类境界,一个教师追求的人生境界越高,他培养出的一代新人的人生境界也越高。
1.自然境界。
如果一个教师只能顺应教师的本能和社会风气去做,对自己所做的事毫无觉醒,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
2.功利境界。
如果一个教师做事,动机是功利的,如教书是为了糊口,补课是为了酬金,中考是为了获奖,写论文是为了晋级等等,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境界。
3.道德境界。
如果一个教师意识到自己是教育战线的一员,自觉为培养对象的利益做各种事,对学生负责,所做的事情都是有道德意义的,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道德境界。
4.人类境界。
如果一个教师意识到超乎教师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社会、人类,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教育战线的一员,还是全社会、全人类的一员,自觉为社会、人类的利益而做各种事,并明白其中的意义,那么他就进入了更高的人生境界,即人类境界。
教师的五重境界经典摘抄

教师的五重境界经典摘抄摘要:一、引言- 介绍教师的五重境界- 阐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和实现途径二、教知识- 初为人师的阶段- 关注教材教法,传授知识给学生- 设计训练题,精讲多练三、教方法- 逐渐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四、教状态- 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 调整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果五、教人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注学生的品格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帮助学生规划人生,为未来做好准备六、教自己- 教师自我反思与成长- 不断挑战自己,扩展自己的能力- 教师自我提升,实现专业发展正文:教师的五重境界,即从教知识到教方法,再到教状态,教人生,最后到教自己。
这是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成长的过程。
第一重境界:教知识。
这是初为人师的阶段,教师主要关注教材教法,力求将所教授的知识准确、全面地传授给学生。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训练题,做到精讲多练。
第二重境界:教方法。
在这个阶段,教师逐渐从关注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开始理解学生的学习困境,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三重境界:教状态。
教师在这个阶段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认识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教师需要调整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重境界:教人生。
教师关注学生的品格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人生发展,帮助学生规划人生,为未来做好准备。
第五重境界:教自己。
教师在这个阶段开始进行自我反思与成长,不断挑战自己,扩展自己的能力。
教师需要认识到,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总之,教师的五重境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教师的层次和境界

教师的层次和境界推荐理由:教师的层次:字之师;事之师;人之师是教师的三个层次,阅读此文,看看自己属于哪个层次。
从育人的意义上,教师的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等级,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人类境界,一个教师追求的人生境界越高,他培养出的一代新人的人生境界也越高。
教师的治学境界从教书的意义上,教师要追求更高的治学境界。
教师的治学境界也可分为四个等级,即庸师、严师、名师和大师。
一、教师的层次1.字之师。
师教学生如何学课本,学书本知识,基本是只求分数,不求其他。
至于学生的健康、道德、修养、自救、勤奋等人生极为重要的东西一概不予关心过问。
2.事之师。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最大的能力不是读几本书的能力,也不是考试得高分的能力,而是谙熟世事、透悟人生的能力,事之师就注意引导、培育学生形成这种能力。
3.人之师。
是做教师的最高境界,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人之师即教学生如何做一个有品德、有才能、有修养、有情趣、有良好心态的人。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上说:德才兼备为圣人,德大于才是君子,才大于德为小人,无德无才是愚人。
圣人、愚人少,更多的人要么是德大于才者,要么是才大于德者,在没有圣人的情况下,宁用德大于才的君子,也不用才大于德的小人。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人之师,首先要求你是一个素质全面、学识丰富的人。
其次是要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的关系问题。
最后是找准学生“成人”与现在国家的成才标准的结合点。
做好一个教师,特别是把教师作为一种事业去做,就应该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治学境界。
二、教师的人生境界从育人的意义上,教师的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等级,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人类境界,一个教师追求的人生境界越高,他培养出的一代新人的人生境界也越高。
1.自然境界。
如果一个教师只能顺应教师的本能和社会风气去做,对自己所做的事毫无觉醒,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
2.功利境界。
如果一个教师做事,动机是功利的,如教书是为了糊口,补课是为了酬金,中考是为了获奖,写论文是为了晋级等等,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境界。
教师上课的三层境界

教师上课的三层境界孔维民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另外还可以避免教师的“工作耗竭感”,提升工作满意度。
这些年来,笔者一直在摸索怎么样给学生上好课。
围绕这样的目的,除了理论学习以外,也观摩了不少老师的课堂教学。
一、上课的第一层境界:“知不知之知,情不情之情,行不行之行”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一般有三层境界。
第一个境界是以教材为范本,教授学生“知不知之知,情不情之情,行不行之行”。
具体说来,就是传授书本、大纲上的知识,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操,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健全的行为。
这一层次的老师,其上课的教学组织目标往往建立在大纲、教材的基本框架之内,其上课的效果以能否完成大纲、教材所规定的基本任务作判断。
因此为了上好这样的课程,老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即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显然,那些对于教材钻研透彻,甚至教材上的知识点在哪页哪行都知道的老师,相关专业知识多的老师,即真正有“一桶水的老师”是上好课的基本保证,当然光有这样的知识准备还是不够的,老师们要教好课,还必须有过硬的教师基本功,普通话、板书、课件、教态与仪容、表达能力等。
反之那些:“茶壶装饺子,有货倒不出”的老师,他们就是上不好课的老师,例如陈景润恐怕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从上课方法上说,第一层次的老师主要遵循的是赫尔巴特或者是凯洛夫教育学所规定的方法来上课,他们也进行教学组织,提问学生或者让学生做各种各样的练习,但是这些教学活动的目的还是为了老师更好地进行知识灌输(indoctrination),因此这些老师可以充满激情,甚至是非常具有艺术性、非常具有感染i力地来上了课。
但是这些上课实际上就是教师的课堂“主讲”,而这些“主讲”基本上可以定义为讲台上的老师“独白”,这种独白固然展现老师的风采,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不指出其“灌输”的实质。
而灌输的弊病显然是以教师为本,从教师的主观立场来上课,-这种展示自己美感、得意、学术渊博、幽默个性的目的基本是自恋的,这样的上课绝对不是为了欣赏学生,不是为了方便地看见学生的进步,他们往往只是希望学生欣赏自己,喜欢自己,甚至是亦步亦趋地跟随着自己,给予自己的上课以极好的评价。
人生感悟:教师的四大境界

人生感悟:教师的四大境界
教师的治学境界
从教书的意义上,教师要追求更高的治学境界。
教师的治学境界也可分为四个等级,即庸师、严师、名师和大师。
1.庸师
教师只知道教书、不考虑教人,教书也是照本宣科。
既不研究前人的经验,也不努力自成一体,无作为,造成一种“误人子弟”的效果。
形象地讲,叫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2.严师
教师能高瞻远瞩,认清前人走过的路,总结前人的经验,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治学,关心学生的学习行为诸方面,可以达到“严师出高徒”的效果。
形象地讲,叫做“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3.名师
教师能冥思苦想,孜孜以求,犹如热恋中的情人,不惜一切地追求所思。
以科学的精神对待治学,关心学生如同亲人,有名气;可以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形象地讲,叫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4.大师
教师苦苦追求,不断探索,达到一朝顿悟,发前人未发之秘,辟前人未辟之境,做出独创*的贡献。
对事理、对学科能变复杂为简单,变简单为复杂,以创新的精神对待治学,关心学生如同子女,对学生的终身负责,有思想,可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形象地讲,叫做“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作为教师,所要追求的境界——就是要追求做一名合格的人之师;同时,要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追求道德境界或人类境界;并且,还要追求更高的治学境界,追求做一位名师、大师。
教师的五重境界经典摘抄

教师的五重境界经典摘抄摘要:一、引言- 介绍教师的五重境界二、教知识- 初为人师的阶段,关注教材教法,传授知识三、教方法- 教学经验的积累,理解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学习方法四、教状态- 关注学生情绪和心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五、教人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六、教自己- 教师自我提升,不断学习和成长正文:教师的五重境界,即从教知识到教人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
在教知识的阶段,教师主要关注教材教法,努力将课程知识传授给学生。
初为人师的教师,在这一阶段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教材,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和训练题,以便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逐渐进入教方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教师在这个阶段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教状态阶段是教师关注学生情绪和心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学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
教人生阶段是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操。
教师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珍惜生命,热爱祖国。
教自己的阶段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教师要勇于反思,不断成长,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
总之,教师的五重境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
教师成长的三个境界

职业道德: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沟通能力: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多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教师的基本技能
备课能力:熟悉教材,掌 握教学方法和技巧
xx
PART TWO
境界一:生存阶 段
教师的职业定位
教师的职责:传授知识,引导 学生成长
教师的角色:教育者、引导者、 合作者
教师的工作内容:备课、授课、 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专业知 识、教学能力、沟通能力、组 织能力等
教师的专业素养
专业知识: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
xx
PART THREE
境界二:胜任阶 段
教师的专业发展
掌握教学技能: 能够有效地传授 知识,提高学生 的学习成绩
学科知识的深化: 不断深入学习所 教学科的知识, 提高自己的专业 素养
参与教育研究: 通过参与教育研 究,了解教育教 学的最新发展动 态,提高自己的 教育理念和教学 方法
持续的专业发展: 不断参加各种专 业培训和学习活 动,提高自己的 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主要依靠教材 和经验进行教学, 缺乏创新和思考。
境界二:胜任阶段
胜任阶段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
胜任阶段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需 求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在胜任阶段,教师已经掌握了一定 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有效 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胜任阶段的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进 修,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为更高境界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的人生境界

教师的人生境界
从育人的意义上,教师的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等级,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人类境界,一个教师追求的人生境界越高,他培养出的一代新人的人生境界也越高。
1.自然境界如果一个教师只能顺应教师的本能和社会风气去做,对自己所做的事毫无觉醒,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
2.功利境界如果一个教师做事,动机是功利的,如教书是为了糊口,补课是为了酬金,高考是为了获奖,写论文是为了晋级等等,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境界。
3.道德境界如果一个教师意识到自己是教育战线的一员,自觉为培养对象的利益做各种事,对学生负责,所做的事情都是有道德意义的,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道德境界。
4.人类境界如果一个教师意识到超乎教师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社会、人类,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教育战线的一员,还是全社会、全人类的一员,自觉为社会、人类的利益而做各种事,并明白其中的意义,那么他就进入了更高的人生境界,即人类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境界在中国社会,传统文化主导下的学而优则仕是读书人追求的境界,读书人入不了仕而教书应该说是读书群体中的末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读书人教书做教师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教师成了一种职业,一种事业。
在这些教师群体中,有率先垂范的领头雁,有吃苦耐劳的孺子牛,有爱岗敬业的千里马。
从人类社会的角度、从人类文明的角度,从奉献精神的角度,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一、教师的层次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在整个教师队伍中,由于教师的素质不同、追求不同、社会贡献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教师的层次可以纵向分也可以横向分,我们从横向分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字之师、事之师和人之师。
才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层次越高,他培养出的圣人和君子就越多。
1、字之师师教学生如何学课本,学书本知识,基本是只求分数,不求其他。
至于学生的健康、道德、修养、自救、勤奋等人生极为重要的东西一概不予关心过问。
2、事之师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最大的能力不是读几本书的能力,也不是考试得高分的能力,而是谙熟世事、透悟人生的能力,事之师就注意引导、培育学生形成这种能力。
3、人之师是做教师的最高境界,也是第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人之师即教学生如何做一个有品德、有才能、有修养、有情趣、有良好心态的人。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上说:德才兼备为圣人,德大于才是君子,才大于德为小人,无德无才是愚人。
圣人、愚人少,更多的人要么是德大于才者,要么是才大于德者,在没有圣人的情况下,宁用德大于才的君子,也不用才大于德的小人。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人之师,首先要求你是一个素质全面、学识丰富的人。
其次是要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的关系问题。
最后是找准学生"成人"与现在国家的成才标准的结合点。
做好一个教师,特别是把教师作为一种事业去做,就应该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治学境界。
二、教师的人生境界从育人的意义上,教师的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等级,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人类境界,一个教师追求的人生境界越高,他培养出的一代新人的人生境界也越高。
1、自然境界如果一个教师只能顺应教师的本能和社会风气去做,对自己所做的事毫无觉醒,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
2、功利境界如果一个教师做事,动机是功利的,如教书是为了糊口,补课是为了酬金,高考是为了获奖,写论文是为了晋级等等,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境界。
3道德境界如果一个教师意识到自己是教育战线的一员,自觉为培养对象的利益做各种事,对学生负责,所做的事情都是有道德意义的,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道德境界。
4、人类境界如果一个教师意识到超乎教师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社会、人类,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教育战线的一员,还是全社会、全人类的一员,自觉为社会、人类的利益而在、做各种事,并明白其中的意义,那么他就进入了更高的人生仅界,即人类境界。
三、教师的治学境界从教书的意义上,教师要追求更高的治学境界。
教师的治学境界也可分为四个等级,即庸师、严师、名师和大师。
⒈庸师教师只知道教书、不考虑教人,教书也是照本宣科。
既不研究前人的经验,也不努力自成一体,无作为,造成一种“误人子弟”的效果。
形象地讲,叫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⒉严师教师能高瞻远瞩,认清前人走过的路,总结前人的经验,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治学,关心学生的学习行为诸方面,可以达到“严师出高徒”的效果。
形象地讲,叫做“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⒊名师教师能冥思苦想,孜孜以求,犹如热恋中的情人,不惜一切地追求所思。
以科学的精神对待治学,关心学生如同亲人,有名气;可以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形象地讲,叫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⒋大师教师苦苦追求,不断探索,达到一朝顿悟,发前人未发之秘,辟前人未辟之境,做出独创性的贡献。
对事理、对学科能变复杂为简单,变简单为复杂,以创新的精神对待治学,关心学生如同子女,对学生的终身负责,有思想,可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形象地讲,叫做“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为教师,所要追求的境界——就是要追求做一名合格的人之师;同时,要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追求道德境界或人类境界;并且,还要追求更高的治学境界,追求做一位名师、大师。
她用爱心支撑起学生的天空——谭兰霞同志,女,31岁,中共预备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天塘乡中心小学一名普通教师。
2000年9月,她考入了邵阳学院政治教育辅修历史系。
在大学期间,她参加了湘潭大学的自考本科,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湘潭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文凭。
2003年3月,她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
2006年7月,她毅然辞去了在大城市的工作,回到了自己贫穷而落后的家乡任教。
2008年9月,她到天塘乡中心小学任教并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
她在天塘乡中心小学任教的四年,总是用心用爱去关心学生。
天塘乡深处大山,经济落后,学校留守儿童多,为了给学生们温暖,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她总把自己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为她始终都坚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
每个星期双休日,她都会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并坚持每个月给学生的家长打一次电话交流汇报学生的情况。
对于特困的学生,她不但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还在经济上支持他们,给孩子送衣服,生病了带孩子看病治疗。
尽管她一个月的工资才1605元,尽管她的母亲还在做环卫工人,尽管她还有五岁的女儿每天都盼着妈妈回家,但她常常是一个月才回一次家。
她现在任教的六年级59班的59个孩子中,范林锦、张慧两个已陷入绝境的学生和家庭,她更是倾注了所有的爱和心血。
为了让两个辍学的苦命孩子重返校园,她七次来到这两个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全面了解情况之后,并含泪把他们两家的情况写成近万字的材料上传到自己的QQ空间里,发动她身边所有的人来关心和帮助孩子,她甚至还因此跑到县民政局帮其解决低保问题,联系媒体和医院把范林锦的妈妈送到郴州市中医院治疗。
现在,范林锦和张慧这两个学生家人的生活费、医药费全由她负责,并经常带着两个孩子到郴州看望他们患重病的母亲20多次。
她总是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在空间里用心记录着孩子的信息,利用现代的信息手段来传播孩子们的信息。
她的QQ空间里点点滴滴都记录着自己与孩子们浓浓的师生情。
空间里的文章《我要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我的75个孩子就要毕业了》、《感恩于心,让爱成河,促孩子成长》打动了无数的网友,其中一名《网上这点事》的腾讯空间用户以《还好,我们知道的不算晚》为标题介绍了这位老师的故事。
此文一发布,迅速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在短短几个小时中就达到了30多万的阅读量,评论7000多条,转摘分享上万条。
顿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热心人士不断地前往孩子的家里看望送上自己的祝福,为孩子募捐,募捐款已达两万多元,其中郴州新网丁一表示愿意每月捐助张慧400元。
湖南省教育电视台频道、湖南公共频道、郴州电视台、郴州新报、郴州南岭生活频道等媒体也纷纷报道她和孩子们的故事。
5月14日,她联系上了东莞童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集大家之力来关心和帮助孩子们,向全社会发起“首届‘走进大山深处孩子家’励志夏令营活动”大型公益活动,而这次活动的地点就定在天塘中心小学,并且成立了“成长助学金”,一次就为天塘30位品学兼优的特困孩子实行了一对一的爱心帮扶。
她还联系上了世界和善小姐大赛郴州赛区组委会,并于5月22日参加了“唯一风格”杯世界和善小姐大赛郴州赛区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范林锦同学作为和善助学对象,在发布会上就为其筹得了7500元爱心款,并有爱心人士决定要资助范林锦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费用,到目前为止,她已为大山里的50位特困孩子解决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费用。
她正在积极筹建“一个都不能少”的爱心助学会,并成立了爱心助学志愿者协会,下一步还要创建一个爱心网站,从而更好地实现她的“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想。
她坚信:有爱,就能坚持;坚持,就能有爱。
相信她的爱一定能为更多的特困孩子撑起爱的天空,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份爱心事业。
她关心和帮助的特困学生并以优异成绩考上县初中的学生就有70多人。
她勤奋努力地工作得到了学校师生们的肯定,也因此先后被评为宜章县第十七期校长任职班优秀学员、宜章县教学常规工作先进个人、宜章县优秀班主任并多次获县级嘉奖。
她让孩子们懂得了向上、向善、向真、向美,她是孩子们幸福成长的引路人和守护者。
把阳光播撒到每个孩子心中——记湖北省武汉市钟家村小学教师桂贤娣“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被认为是一种心灵的艺术,那是因为,只有心与心的真诚交流才使教育成为可能,才使教师这个职业显得高尚。
”——桂贤娣日记作为一名从乡村教师成长起来的当代人民教师的典范,桂贤娣从不掩饰自己的幸福:“只有幸福的教师,才会教出幸福的学生。
跟我的孩子们在一起,我是幸福的。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桂贤娣在与孩子的对话中不断出现这样的语句,“乖,听话,桂老师爱你们。
”“乖,相信桂老师。
”“桂老师最喜欢你了!”最感染我们的是她的笑容,从她的笑容中我们体会到了教育的幸福。
她喜欢看动物世界,她会唱《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她曾给学生梳过21种辫子……她就是2011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武汉市钟家村小学教师桂贤娣。
“因生给爱”传递教育真情“我上讲台后5秒钟就不是我了,而是文中的人物了。
”讲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桂贤娣满眼都是真情和喜悦。
声音极富磁性,朗读课文声情并茂,或激昂,或凄凉,或高亢,或低沉。
这是听过桂贤娣课的老师和学生的感受。
其实,桂贤娣的“声情并茂、感染力强”不是天生的。
恰恰相反,出生在农村的桂贤娣,普通话起初并不标准。
为了上好课,她虚心拜普通话很棒的女儿为师。
“老师,请听一下我哪些字的发音错了。
”桂贤娣在家朗读课文,一直都喊女儿“老师”。
她认为,有了对教学的真情,很多繁杂的事情也可以做得有声有色。
在她所带的“桂贤娣名师工作室”团队中,有人反映,拼音复习让低年级语文教师头疼,稍不留神,就会陷入“死记硬背”的窠臼,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听得无味。
知晓了青年教师的困惑,桂贤娣主动邀请大家来看她是如何将拼音学习变成“玩”的。
每个孩子发10根铜丝和5粒大米,当老师说出一个拼音时,学生就用铜丝和大米摆出这个拼音。
铜丝很容易成形,学生可自由弯出拼音字母,而大米,就是诸如“i”这样的拼音上的那一点。
看似简单的游戏,孩子们玩得意兴盎然,有的孩子甚至回家了还要缠着家长一起玩这个游戏。
年级拼音检测,这个班是成绩最好的,青年教师大为折服。
桂贤娣说:“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是,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爱’,即智慧的爱,得体的爱,恰到好处的爱,能激发学生真挚情感的爱。
”桂贤娣每周给自己提出“三问”:“一问桂老师,你爱你的学生吗?”“二问桂老师,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三问桂老师,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在频频的自问当中,在与学生多年的接触和交往中,桂贤娣摸索出体弱生爱在关心、残疾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等“桂贤娣班主任工作因生给爱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