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 李密

合集下载

【课外阅读】李密《陈情表》遮蔽不愿出仕的动机

【课外阅读】李密《陈情表》遮蔽不愿出仕的动机

【课外阅读】李密《陈情表》遮蔽不愿出仕的动机李密(224-287)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人。

西晋文学家。

初仕蜀汉,后仕西晋。

有《陈情表》流传于后世,被传颂为孝道的典范。

李密6个月大时丧父,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立太子,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

李密祖母已96岁,年老多病。

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词语恳切,委婉动人。

晋武帝为李密的一片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

曾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汉中太守等职,后罢官归田。

六十四岁病卒。

踏访故里2011年初夏的一个清晨,细雨中的西蜀丘陵带着纵深的水汽起伏而来,那些蛰伏在岩石、山泉以及舌根的未及言说的春意,让人联想起望帝的逸事。

按照四川省作协赴彭山县采风团的安排,去的第一站就是位于龙安村的李密故里。

出保胜乡西南约7公里,到达龙安村。

这里四面环山,九峰罗列,龙安村一直被人们看作风水宝地,说它左有青龙山,右有白虎山,后面有龙眼睛山,前面有逗宝山。

山头海拔510米,与平地的相对高度不过50米而已。

之所以名曰“龙安”,是此地有始建于唐代的龙门寺。

尽管村民们相信,在龙门寺大雄宝殿弥勒坐像右侧有一幽深石洞,四壁呈鳞甲状,数里开外的眉山东坡区某村一处烧火,烟却从这龙洞口冒出来。

这不但是龙的栖居处,也是命名村名、寺名的唯一“圣动物”。

龙门寺大雄宝殿门外有一块雕有精美图案的石碑,镌刻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圣旨,说明了重修龙门寺有关事宜。

这块石碑厚约40厘米,高1.40米,一直被农民铺在猪圈里,前些年才被隆重“请出”,成为镇村之宝。

在殿前道光圣旨石碑的旁边,还树立李密造像。

村民们说,寺外原是李密故宅的荷塘。

我眼前的“荷塘”只剩一池的浮萍,将一座三孔古石桥围了个密不透风。

龙门寺虽是李密的故居,但李密于晋太康八年(287年)逝世后,却是葬于今天彭山县凤鸣镇的龙门桥村,民国《彭山县志·疆域》载:“治北龙门桥去不一里,即为晋李密墓。

诗词赏析:西晋·李密《陈情表》

诗词赏析:西晋·李密《陈情表》

诗词赏析:西晋·李密《陈情表》 陈情表 魏晋:西晋·李密 ⾂密⾔:⾂以险衅,夙遭闵凶。

⽣孩六⽉,慈⽗见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孤弱,躬亲抚养。

⾂少多疾病,九岁不⾏,零丁孤苦,⾄于成⽴。

既⽆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息。

外⽆期功强近之亲,内⽆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形影相吊。

⽽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侍汤药,未曾废离。

(愍⼀作:悯茕茕孑⽴⼀作:独⽴)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逵察⾂孝廉;后刺史⾂荣举⾂秀才。

⾂以供养⽆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郎中,寻蒙国恩,除⾂*。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陨⾸所能上报。

⾂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逋慢;郡县逼迫,催⾂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

⾂欲奉诏奔驰,则刘病⽇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犹蒙矜育,况⾂孤苦,特为尤甚。

且⾂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亡国贱俘,⾄微⾄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薄西⼭,⽓息奄奄,⼈命危浅,朝不虑⼣。

⾂⽆祖母,⽆以⾄今⽇,祖母⽆⾂,⽆以终余年。

母孙⼆⼈,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密今年四⼗有四,祖母今年九⼗有六,是⾂尽节于陛下之⽇长,报养刘之⽇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之⾟苦,⾮独蜀之⼈⼠及⼆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当陨⾸,死当结草。

⾂不胜⽝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祖母⼀作:祖母刘) 译⽂ ⾂李密陈⾔: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六个⽉,⽗亲就弃我⽽死去。

我四岁的时候,舅⽗*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

我的祖母刘⽒,怜悯我年幼丧⽗,便亲⾃抚养。

⾂⼩的时候经常⽣病,九岁时不能⾛路。

孤独⽆靠,⼀直到成⼈⾃⽴。

既没有叔叔伯伯,⼜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

在外⾯没有⽐较亲近的亲戚,在家⾥⼜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的⾝体和影⼦相互安慰。

陈情表---晋李密

陈情表---晋李密

陈情表作者简介: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西晋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晋初散文家。

曾仕蜀汉,蜀亡后,晋武帝征他为太子洗马时,他写了这篇表。

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

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乡里。

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

初仕蜀汉为尚书郎。

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

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

后免官,卒于家中。

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整体赏析: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

陈情表李密

陈情表李密
陈情表
李密
李密简介
李密(224─287),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 川彭山县东)人。西晋文学家。父早死,母何氏改嫁,
由祖母刘氏抚养。少时师事谯周,通《春秋左氏 传》,以文学见称。在蜀汉做官,任尚书郎,曾数 次出使东吴,极有才辩,为吴人所称赞。蜀亡后, 晋武帝多次徵召,他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 遂上书陈情,辞不赴召,是为《陈情表》。后祖母 死,密才出仕晋朝,历任太子洗马、尚书郎、河内 温县令、汉中太守等职。因怀怨赋诗,得罪权贵, 遂免官。后老死于家中。《陈情表》一文,词意委 婉恳切,全篇感情真实,不事矫饰,自然流畅,富
有感染力,是西晋散文中的优秀之作。

陈述、禀报

隐情、苦衷
禀告自己苦

奏章Biblioteka 衷的奏章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 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文章 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委婉, 辞意恳切,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 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 养。表 ,古代文体,属奏议类,臣民对君主有所陈述请
叙孝情 表忠情
找依据 释误会
乞矜愍
祖母情深似海 忠孝两难的
圣上恩重如山 矛盾境地 动之以情
“以孝治天下” “岂敢盘桓 有所希 冀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
先尽孝 后尽忠 晓之以理
示之以忠
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词类活用
名,忧患,
夙遭闵凶 不幸的事
臣之进退
名,是否出来 做官之事
察臣孝廉
动,作孝廉,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李密陈情是因为皇帝下召 任命他为太子洗马,“寻蒙国 恩,除臣洗马”,而他不想应 诏就职,“臣具以表闻,辞不 就职”。

李密《陈情表》课文赏析

李密《陈情表》课文赏析

李密《陈情表》课文赏析李密《陈情表》课文赏析李密上《陈情表》后的经历及后人: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臬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钱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二子:赐、兴。

赐字宗石,少能属文,尝为玄鸟赋,词甚美。

州辟别驾,举秀才,未行而终。

兴字隽石,亦有文才,刺史罗尚辟别驾。

尚为李雄所攻,使兴诣镇南将军刘弘求救,兴因愿留,为弘参军而不还。

尚白弘,弘即夺其手版而遣之。

兴之在弘府,弘立诸葛孔明、羊叔子碣,使兴俱为之文,甚有辞理。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中华书局出版)感天动地赤子情——《陈情表》分析魏家俊《陈情表》这篇一点都不讲究构思,作者把自己的困苦处境不厌其烦地从幼年的经历说起,而把要说的真正的意思,也就是“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这句请求的话,放到的最后,完全是平铺直叙。

但是,这里却表现出作者写作时颇费思忖。

他需要在这篇上奏给新王朝的皇帝的表文中,委婉地推辞皇帝的征聘,这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忠和孝的关系;二是情和理的关系,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请求站得住脚。

首先看忠和孝的关系。

中国有句古语,叫“忠孝不能两全”,对李密来说,这句话还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他要用对祖母的孝,来掩饰对已经被晋王朝灭亡了的蜀国的“忠”和不能去为这个被视为篡夺了正统王位的晋王朝尽“忠”,所以,作者就要把自己需要尽孝的理由说得非常充分,不能引起新王朝的皇帝的反感。

新高考背诵篇目李密《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新高考背诵篇目李密《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新高考背诵篇目李密《陈情表》理解性默写展开全文《陈情表》理解性默写1、《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揭示了全文主旨(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密用曲折委婉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怀念先朝,自贬身份先说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位,对皇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非常荣幸,是不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得委婉得体,以此打消晋武帝的疑惑。

3、《陈情表》中李密身份微贱,却被授予太子侍从官的职务时,他表示:对皇帝的感激之情是哪怕用生命也无法报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全文密布着感情的浓云,老人是如此的可亲可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李密有着大恩大德。

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谈论了二人关系。

5、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是很想显达富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

6、地方官员早知李密之贤,先后推荐李密的句子是: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陈情表》中,表现李密家中人丁单薄,无人照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9、《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一直以来自己都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10、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曾经在蜀国(即文中伪朝)为官的经历。

李密《陈情表》文言详解

李密《陈情表》文言详解

陈情表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

以:因为夙:名词,很早,幼年夙夜忧叹夙:名词,早晨闵:通“悯”,可忧患的事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

见:见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自己行:动词,经历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

躬:亲自,名词作状语亲:代词,亲自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病:名词作动词,生病行:动词,走路不行:古义:不能走路,这里指柔弱。

今义:不可以。

余嘉其能行古道行:动词,施行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至于:古义:一直到.......。

今义:副词。

表示事情达到某种程度;连词。

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到达。

以至:①一直到。

表数量由少到多、范围由大到小、程度由低到高从浅入深、时间从先到后等延伸和发展表范围:从沿海城市以至广大农村表数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遇事要积极思考,要想到问题的两面、三面以至多面表时间、数量:要学会游泳,必须一次、两次以至十次百次的练习表程度:决不允许歧视以至虐待妇女②甚至。

用在一句开头,表示由于前一分句的情况而产生某种结果他专心致志地工作,以至有人打招呼也没有听到他毫无准备,以至老师提问他一点也答不上来③有“以至于”无“以致于”;有“至于”无“致于”以致:因而造成、致使。

表示由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的某种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或不希望出现的结局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致做出错误的结论由于不注意安全操作,以致出现严重事故成立: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开始存在;理论意见,站得住脚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

薄:形容词,微薄,少息:名词,子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外:在家外,名词作状语内:在家里,名词作状语亲:名词,亲戚茕茕(qióng)孑立,形影相吊。

第15篇《陈情表》(解析版)

第15篇《陈情表》(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15篇《陈情表》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陈情表》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婴疾病,常在床(),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宠命优(),岂敢盘(),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1.【2024·山西·三模】在《陈情表》中,作者向晋武帝陈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境况,如果没有祖母抚养,他“()”;如果自己现在离开,祖母则“()”。

2.【2024·浙江·三模】李密在《陈情表》的结尾运用典故表达对晋武帝的报答与感激之情的句子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卒保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注释]
1.茕: (qióng)
2.愍: (mǐn)
3.夙: (sù)
4.祚: (zuò)
5.猥: (wěi)
6.笃: (dǔ)
7.矜: (jīn)
8.擢: (zhuō)
9.渥: (wò)
[作者介绍]
晋初散文家。

字令伯。

一名虔。

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人。

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

父早亡,母何氏改嫁,李密被其祖母刘氏收养。

师事谯周,长于《春秋左氏传》。

历任蜀国州从事、尚书郎等职。

曾出使吴国,吴人称其有才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