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法优化红茶菌发酵工艺(2)

合集下载

红茶菌发酵条件

红茶菌发酵条件

红茶菌发酵条件1. 简介红茶菌(Kombucha)是一种传统的发酵饮品,起源于中国。

它是由茶叶和糖分经过发酵而成的,具有多种益生菌和酵母菌,对人体健康有益。

红茶菌的发酵过程需要一定的条件来保证其良好的生长和发酵效果。

2. 发酵条件2.1 温度红茶菌的发酵适宜温度范围为20°C-30°C,最佳温度为25°C。

在较低的温度下,发酵过程会变慢,而在过高的温度下,红茶菌可能会受到热力的破坏。

因此,保持适宜的温度是红茶菌发酵的关键。

2.2 pH值红茶菌的发酵适宜pH值范围为3.0-4.5,最佳pH值为3.5。

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红茶菌的生长和发酵效果。

为了调节pH值,可以在发酵过程中添加适量的酸性物质,如柠檬汁或苹果醋。

2.3 氧气红茶菌是一种好氧菌,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来进行正常的发酵。

因此,在发酵容器中需要提供一定的通气性,以保证氧气的供应。

同时,也要避免过多的氧气进入容器,以免影响发酵过程。

2.4 光照红茶菌对光照的要求不高,可以在弱光或遮光条件下进行发酵。

过强的光照会导致红茶菌的生长受到阻碍,影响发酵效果。

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需要避免阳光直射或强光照射。

2.5 发酵时间红茶菌的发酵时间一般为7-14天,具体时间取决于温度、酸度和发酵容器的大小等因素。

发酵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酸度不足,发酵时间过长则会过酸。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合适的发酵时间。

3. 发酵容器选择选择合适的发酵容器对红茶菌的发酵效果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发酵容器选择:3.1 玻璃容器玻璃容器是最常见的发酵容器之一,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耐酸碱性能。

玻璃容器不会对红茶菌的生长和发酵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方便观察发酵过程。

3.2 陶瓷容器陶瓷容器是另一种常见的发酵容器,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稳定性。

陶瓷容器可以有效地保持发酵过程中的温度稳定,有利于红茶菌的生长和发酵。

3.3 不锈钢容器不锈钢容器具有耐腐蚀性和易清洁的特点,适合用于红茶菌的发酵。

红茶菌培养方法

红茶菌培养方法

红茶菌培养方法红茶菌,又称为红茶菌菌体,是一种利用茶叶发酵制成的饮品。

它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深受人们喜爱。

红茶菌的培养方法对于生产高质量的红茶菌饮料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红茶菌的培养方法,帮助您了解如何培养出美味的红茶菌。

我们需要准备好培养红茶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这包括:红茶叶、白糖、纯净水、透明玻璃容器、布料或纱布、橡皮筋、温度计和日光灯。

第一步是准备红茶基质。

将适量的红茶叶放入透明玻璃容器中,加入热水冲泡,待茶水冷却至室温后,取出茶叶。

第二步是添加糖分。

在冷却的茶水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搅拌均匀,使糖完全溶解。

第三步是添加红茶菌菌体。

将之前培养好的红茶菌菌体加入茶水中。

第四步是覆盖容器。

用布料或纱布将容器口盖住,用橡皮筋固定。

这样可以防止灰尘和杂质进入培养液中。

第五步是调节温度和光照。

将容器放置在适宜的温度下,一般在20℃-30℃之间。

同时,确保容器可以接受适量的阳光照射。

如果环境温度较低,可以使用日光灯提供适当的光照。

第六步是观察和管理培养液。

每天都要观察培养液的变化,包括颜色、气味和菌体的生长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如出现异味或菌体生长不良,可能需要调整培养条件或更换培养液。

第七步是定期分离红茶菌菌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茶菌菌体会不断增长,需要定期将菌体分离出来,以保证培养液的质量。

分离菌体的方法可以是用干净的勺子或筷子将菌体捞出,放入新的培养液中。

最后一步是收获和享用红茶菌饮料。

当红茶菌菌体达到适当的量和质地时,就可以将其收获下来,用来制作红茶菌饮料。

制作红茶菌饮料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水果、果汁或其他调味料。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成功地培养出美味的红茶菌饮料。

红茶菌的培养方法虽然简单,但需要严格的操作和细心的管理。

只有保证培养液的质量和环境的适宜,才能获得高品质的红茶菌饮料。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成功培养出美味的红茶菌!。

响应面法优化万源富硒红茶茶多酚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优化万源富硒红茶茶多酚提取工艺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23, 13(4), 991-1000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ep https:///10.12677/aep.2023.134120响应面法优化万源富硒红茶茶多酚提取工艺杨 琳1,龚燕川2*,陈启昊2,颜 爽2,田从良1,饶秋林1,王 伟31万源市富硒产品检验中心,四川 达州2四川文理学院特色植物开发研究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 达州 3万源市计量检定测试所,四川 达州收稿日期:2023年7月10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11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22日摘 要响应面法优化万源富硒红茶中茶多酚提取工艺,以茶多酚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超声温度、液料比、超声时间对万源富硒红茶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响应面法优化万源富硒红茶茶多酚的超声波乙醇辅助提取工艺。

结果表明,万源富硒茶在固定超声功率为360 W 下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41%,超声时间为50 min ,液料比为25:1 mL/g ,超声温度为60℃,茶多酚提取率为16.12%。

该法提取效率高,为万源富硒红茶中茶多酚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万源富硒红茶,茶多酚,响应面分析,提取工艺优化Optimization of Extraction Process of Tea Polyphenols from Wanyuan Selenium-Rich Black Tea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edologyLin Yang 1, Yanchuan Gong 2*, Qihao Chen 2, Shuang Yan 2, Congliang Tian 1, Qiulin Rao 1, Wei Wang 31Wanyuan Selenium Rich Product Inspection Center, Dazhou Sichuan2Key Laboratory of Exploitation and Study of Distinctive Plants in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Sichuan Province,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zhou Sichuan 3Wanyuan Metrological Verifica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e, Dazhou SichuanReceived: Jul. 10th , 2023; accepted: Aug. 11th , 2023; published: Aug. 22nd, 2023*通讯作者。

红茶菌的制作方法

红茶菌的制作方法

红茶菌的制作方法红茶菌是一种受欢迎的发酵饮品,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味。

这种发酵饮品被认为有益健康,可以提供多种营养物质和益生菌。

制作红茶菌的过程需要一些基本的材料和步骤。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一下如何制作这种受欢迎的发酵饮品。

首先,你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 红茶:选择高品质的红茶叶,确保没有添加其他香料或调味剂。

2. 红茶菌料:可以从已经制作好的红茶菌中分离出来,或购买纯正的红茶菌料。

3. 纯净水:确保使用没有受到污染的纯净水。

4. 白糖:用于提供红茶菌所需的营养,也可以选择其他代糖。

5. 玻璃罐:用于发酵过程,确保罐子完全清洁并无残留物。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制作红茶菌的步骤:第一步:准备发酵罐先将玻璃罐清洗干净,用沸水烫过杀菌,确保没有任何杂质。

将罐子完全晾干。

第二步:准备发酵液将一些红茶叶放入热水中浸泡,泡制时间根据个人口味来调整。

一般来说,泡茶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茶水过于苦涩。

第三步:添加糖将煮沸的红茶液倒入准备好的玻璃罐中,然后加入适量的糖。

根据个人口味,可以调整糖的用量。

使用木制或塑料的搅拌勺轻轻搅拌,直至糖完全溶解。

第四步:加入红茶菌料将红茶菌料均匀撒在红茶液上,然后用一个纱布或纸巾盖住玻璃罐口,确保通风同时防止灰尘和昆虫进入。

第五步:发酵过程将玻璃罐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

红茶菌的发酵过程需要时间,一般情况下需要7到14天不等。

在这个时间段内,每天可以轻轻摇动一下罐子,让红茶菌均匀分布。

第六步:尝试和存储当红茶菌发酵到你满意的程度时,可以用一把干净的塑料勺子品尝一下发酵饮品。

如果你认为味道足够酸,那就可以将其盛入瓶子中进行存储。

将存储瓶子放入冰箱中,这样可以减缓发酵的进程。

这就是制作红茶菌的基本方法。

尽管过程需要一些时间,但是你将获得一种特殊的饮品,同时也可以享受红茶菌所提供的健康益处。

要记住,每个人制作红茶菌的偏好和步骤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微调。

响应面法优化红茶茶多酚清除DPPH能力的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红茶茶多酚清除DPPH能力的研究

Th e Re s p o ns e S ur f a c e Me t ho d o pt i mi z i ng Bl a c k Te a Po l y phe n o l Cl e a r a nc e 0 f DPPH
T AN G Y u - h u a n , L I AN G Q i n g , Z OU J i a - j i a , D I N G X i n 。 , D I N G L i — x i a o
2 R i z h a o V o c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c o l l e g e, R i z h a o 2 7 6 8 2 6 , P . R . C h i n a )
Abs t r ac t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wi t h b l a c k t e a a s t he ma t e r i a l s , i n a s i ng l e f a c t o r e x pe r i me nt b s e d o n t he Bo x -Be hn ke n r e s po n s e s ur f a c e d e s i g n
第4 0卷第 1 期 2 0 1 3年 3月
茶 叶 通 讯
TEA COM MUN1 CAT I ON
Vo1 . 4 0, N o. 1 M a r c h, 2 0 1 3
响应面法优化红茶茶 多酚清除 D P P H 能力的研究
唐清桓 1 , 2梁 青 邹佳佳 z 丁 新 2 丁立孝
me t h o d o f t e a p o l y p h e n o l s u t r a s o n i c - a s s i s t e d e x t r a c t i o n p r o c e s s o p t i mi z a t i o n , 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 e e t h a n o l v o l u me f r a c t i o n , u l t r a s o n i c t i me , u l t r a s o n i c t e mp e r a t u r e , e t h y l a c e t a t e e x t r a c t s t a l l i n g t i me f o u r f a c t o r s a n d t h e r e t u r n o f t h e c l e a r a n c e b e t w e e n DP P H o p t i mi z a t i o n mo d e l , De t e r mi n e t h e b e s t e x t r a c t i o n p r o c e s s f o r : e t h a n o l v o l u me ra f c t i o n o f 8 6 . 5 4 %, u l t r a s o n i c t i me 6 9 . 6 1 mi n , u l t r a s o n i c t e mp e r a t u r e 6 0℃, q u i e t p l a c e e x t r a c t i o n t i me 8 2 . 2 6 mi n , a f t e r o p t i mi z a t i o n i n t h e b e s t t e c h n i c a l p a r a me t e r s , b l a c k t e a i n t h e t e a p o l y p h e n o l D P P H e x t r a c t o n t h e l rg a e s t c l e a r a n c e , c a n r e a c h 7 4 . 8 4 %. S t u d i e s s h o w t h a t b l a c k t e a p o l y p h e n o l e x t r a c t h a s s t r o n g a b i l i t y o f c l e r a D P P H.

响应面设计优化工夫红茶萎凋工艺参数

响应面设计优化工夫红茶萎凋工艺参数

响应面设计优化工夫红茶萎凋工艺参数作者:滑金杰袁海波江用文汪芳陈根生刘千录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第10期摘要:对萎凋末期茶样的常规生化成分含量与成品茶感官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而后以萎凋末期高相关性的品质生化组分和成茶感官总分为考察指标,运用响应面设计对萎凋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与成茶感官品质呈显著正相关,儿茶素总量和TP+AA+SS 含量(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三者总量)与成茶感官得分呈极显著正相关。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萎凋末期儿茶素总量和TP+AA+SS含量为响应值,对萎凋环境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获得最佳工艺参数:萎凋温度为27~29 ℃,相对湿度为69%~72%,光照度为5 700~6 400 lx。

关键词:响应面设计;工夫红茶;萎凋末期;生化成分;感官品质;工艺参数中图分类号: TS272.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0-0362-05萎凋作为工夫红茶首道加工工序,显著影响成茶的感官品质,现阶段国内外红茶萎凋的研究已具有很好的理论基础[1-2],但多局限于对某一单因素的研究,如温度、光照度、相对湿度等[3-5],并没有将多种因素综合起来探讨不同萎凋工艺参数对茶样生化成分、红茶综合品质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SAS软件对萎凋末期茶样的常规生化成分含量与成品茶感官品质建立相关性,选取与成茶品质显著相关的生化成分作为考察指标,在前期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设计,对生化指标和成茶感官总分建立优化的萎凋参数模型,得出较优的萎凋工艺参数,旨在为工夫红茶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1.1 鲜叶原料鲜叶品种为福鼎大白,采自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园,2013年9月4—8日采摘,标准为1芽1叶至1芽2叶初展为主。

1.2 方法1.2.1 试验设计在前期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萎凋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度等3个因素,应用响应面设计中的Box-Behnken设计进行制茶试验,以选取的生化指标、感官审评总分为指标优化萎凋工艺参数。

红茶菌发酵步骤和相关图片

红茶菌发酵步骤和相关图片

红茶菌发酵步骤和相关图片红茶菌发酵步骤和相关图片如何发酵大约2斤的红茶菌呢?(详见邮寄的培养手册)为什么说只发酵2斤呢,那时因为我发的菌种和母液差不多有有一百克吧,发酵一升刚刚好。

第一次的发酵很重要的一点是控制好糖茶水的用,不然菌种带不动的话会死亡的。

以后菌种生长和母液越来越多,就可以发酵跟多的红茶菌了。

母液的作用是保护红茶菌菌种,只要菌种房子母液中就不容易发霉长毛。

当然母液中加一点糖水,菌液表面会长出来新菌膜。

所以母液很重要。

另外一个做菌种的方法是用柿子,秋天的时候摘一些柿子温水洗净,捣烂后入瓶然后用保鲜膜封口,2周后液体表面会长出一层膜,这便是红茶菌菌膜了,但不是每次都能长,可遇不可求的,看人品吧。

现在你手上有菌种了,下一步该怎么办呢?好啦,我们下面要做的是准备糖茶水。

将水小火煮10分钟左右(千万不要用铝锅,最好用不锈钢锅烧水)剩下大于2斤水的样子,这时将茶放入纱布中封口,放入冷水中冲一下,然后将包有茶的纱布放入热锅中。

水:茶的比例大概是一斤水:2.5g茶。

顺便提一句,7天内茶水中的茶碱将被红茶菌消耗掉一半。

关火10分钟后,现在可以加糖了,记住比例是10:1,也就是一斤水:一两糖。

不推荐滚水中加糖,因为那样糖可能会焦化。

也不要等水冷透后再加糖,可能会溶解不充分的。

20分钟后等茶基本泡好了就可以取出茶包了,等糖茶水冷却到室温。

按经验相关比例如下:如果要快速培养新菌膜,只要将与母液同等体积的糖茶水加到母液中培养即可,比例是1:1。

如果是要培养饮液的话,母液菌种与糖茶水的体积比例是1:6到1:10,也就是10%-15%.我建议是开始的时候比例在15%比较好。

下一步就可以把糖茶水倒入玻璃瓶中,千万不要用金属容器,防止慢性重金属中毒,也不要用好看的水晶玻璃瓶,防止慢性铅中毒。

然后将菌种和母液一起放入瓶中。

菌种可能会沉到底部,或者菌种大小和瓶子不太匹配,都没有关系的,它会在水的表面长出新的菌膜,直径与瓶子相同。

红茶菌发酵工艺优化及菌液主要成分变化分析

红茶菌发酵工艺优化及菌液主要成分变化分析

品 与 发 醇 科 技
F o o d a n d F e r me n t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第 4 9卷 ( 第 5期 ) V o 1 . 4 9, N o . 5
红茶 菌发 酵工艺优化及菌液主要成分变化分析
孙协军 . 宋立
( 渤海 大学 化学 化3 5 与食 品安 全 学 院 , 辽 宁锦 州 1 2 1 0 1 3 )
Ab s t r a c t :F e r me n t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wa s o p t i mi z e d b y p H v a l u e a n d s e n s o r y s c o r e s ,t h e o p t i mi z a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w a s
i f n i s h e d b e f o r e t h e i f r s t 4 d a y s ,t h e p o l y p h e n o l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p r o t e i n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a nd y e a s t a mo u n t i n c r e a s e d,
料呈淡黄 色。 口味 酸 甜 适 中 。 对 不 同 发 酵 条 件 下 红 茶 茵 发 酵液 主要 成 分 进 行 了分 析 , 结 果 表 明蔗 糖 较 适 合 于 红 茶 茵
发 酵 饮 料 的制 作 . 发 酵 液蛋 白 质 和 多 酚含 量 相 对 较 高 ; 相 对 于 鸟龙 茶 和 黑 茶 , 绿 茶 和 红 茶 也 较 适 合 于 红茶 茵发 酵 饮 料 的制 作 : 红茶 茵发 酵 主要 在 前 4 d完 成 , 发 酵期 间 , 多酚含量、 糖度和 p H 明显 下降 , 而 酸度 、 蛋 白质 含 量 和 酵 母 茵 数 量则明显增加 . 在 发 酵 的后 期 阶段 . 主要成分的变化不明显。 关键词 : 红茶菌 ; 发酵 ; 工 艺优 化 ; 成 分 分 析 中 图分 类 号 : T S 2 0 7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4 — 5 0 6 X( 2 0 1 3 ) 0 5 — 0 0 8 7 — 0 0 0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