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视角下大学体育课程内容的初探
浅析社会学视角下的体育课堂文化

具有 中间性 、 外显性 、 情境性和聚合性 的特点。在社会 学的视 角下要 将体育 文化 的特点充 分发挥 出来进行体 育教 学的安排 。
关键词 : 社 会 学视 角 体 育课 堂 课 堂 文 化
体 育课堂 与传统的教学课 堂是有着 明显的 区别 的 ,首先体 育 其他的课堂文化还 是有着很大 的关联 和融合 的。在体 育课 堂上体 课 堂在场地上来 说是在体育课 堂是在室外 开展 的 ,并且主要是进 现 的 文 化 上 在 一 定 形 式 上 和 其 他 的课 堂 所 体 现 的师 生 文化 、性 别 行 一些肢体 的活动 , 进行一 些体育活 动和体育项 目的教学 。 在社会 文化等方面存在着 冲突甚至是背离 的。但是在最终 的整体 文化传
2 、 体 育 课 堂 文 化 的 特 征 2 . 1 、 中 间性
的. 并 且 并 不 是 以理 论 教 学 为 主 的而 是 以 一 些 活 动 为 主 的 , 因此 对 的 文 化 体 现 为 规 范 性 文 化 , 相 反 则 为偏 离 性 文 化 。
在 体育课堂 管理 上教师是 按照一 定的教 学管理 规范进 行 的 , 因此要将体育课 堂文化 的传播 和运动 的训 练进行结合 ,因此要把 对 于 学 生 的 一 些 行 为 管 理 和 课 堂 的纪 律 维 持 是 按 照 正 常 的课 堂 管 控 好体育课堂开 展和文化传播 的结合 的度 ,在这个 过程中既不 能 理进行开展的 。 这是 体育课堂文化 规范性文化 的表现 。 但是 对于一 过于严肃也不能过 于随意 . 把握好度 来进行体育课 堂文 化的传播。 些 特 殊 的 学 生 会 采 取 一定 的 严 重 的惩 罚 手段 .可 能 会 出现 轻 度 的 体罚 , 这是偏离性文 化的表现。 体 育课堂是 以锻炼 身体为最终 的 目标 的 。但是伴 随着 应试教 体 育课堂最后 的主体学生 . 鉴 于体 育课堂是在 室外开展 的 , 同 育 的 出 现 并 且 这 个 现 象越 来 越 严 重 的情 况 下 .体 育 课 堂也 会 适 应 时也是进行一些 运动和体育项 目的训练 ,因此体育课 堂文化具有 明显 的“ 外显 性 ” 。 体育教学 在一定 的程 度上并 不是 一个讲解 性 的 应试教育的需求开展教学 。 这是规 范性 文化的表现 。 但是如 果是一 课 堂开展 . 而 是 一 个 更 注重 操 作 的课 堂 , 所 以 无 论 是 从 教 师 进 行 文 味 的 追 求 考 试 的 目标 的话 .进 而 进 行 超 负荷 的 甚 至 是 不 符 合 常 理
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体育社会化改革

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体育社会化改革【摘要】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事业突飞猛进,取得了许多不菲的成绩。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这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高等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必须进行及时地改革。
为此,我们在新教学形势下要适当的对大学体育教学体育社会化教学进行改革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社会化;身体健康;影响在我国众多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社会化教学深受学生与教师的喜爱,并且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这是因为选项教学需要的设施条件较低,并且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基础性。
由于受到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学生的体育基础条件过差,但是其对体育有着积极的热情,在通过体育社会化教学后能够对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积累一定基本素质和基本的技能。
本文主要从大学体育教学的新理念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两个方面对大学体育社会化改革进行探析。
1.大学体育教学的新理念大学体育教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堂,其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我国传统大学体育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技能和体力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以及个性的发扬,体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产生脱节现象,导致大学体育教学逐渐脱离体育教学目标。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将体育社会化教学引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无疑为一种有效措施。
体育社会化就是将大学体育教学融入到社会当中,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转变为学生参与式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完美结合,将终身体育的思想注入到每个大学生的思想中。
在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社会的特色和文化特色,由传统的理论学习逐渐向体育文化方向发展。
有关学者认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个性爱好,要将学生与社会体育紧密的联系起来,将体育社会化教学引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
在学生选取体育课程时,可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来选择合适的体育课程,同时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体育俱乐部,可进一步的与社会进行接触,将学校中学习到的体育理论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对体育社会化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发展。
结合体育社会化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体育社会化过程

结合体育社会化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体育社会化过程?姓名:袁健学号:201311071907通过对体育社会学的学习,我将自己的感受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洛克说过,“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
”这说明健康的身体对人的精神的巨大影响。
第二,通过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必然要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这方面主要是关于体育对人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作用。
第三,体育的理念通过体育组织、体育训练、体育比赛等形式产生和传输出来,这是通过体育活动内化人的体育价值观念。
首先我们需要解决体育与社会化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一些人对体育运动抱有极大热忱,而有些人看来并不关心?一些人是如何将自己看作为运动员并投身其中,为什么如此?人们为什么停止参与体育运动?参与体育运动对人们的生活、性格、职业、思维和行为方式有什么影响?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社会化?什么是体育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走向社会公共生活,融人现实社会的起点。
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在社会文化的熏陶下,使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一方面,个体接受社会的影响,接受社会群体的信仰与价值观,学习生活、生产技能和行为规范,适应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个体作用于社会,用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和人格特征去影响他人、社会,改造旧文化,创造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文化。
因此,对个体来说,社会化是一个社会适应的过程;对社会而言,社会化是一个约束和控制的过程。
体育社会化就是建立多渠道的筹资机制,促进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体育,促进体育事业产业化。
鼓励全社会投资兴办体育,鼓励国内外企业和个人开发与经营体育,最大限度地引入增量资源,盘活存量资源,促进全民健身。
当人们彼此互动、熟悉其所生活的社会的时候,当人们形成“我是谁”的观念,对他们的目标和行为作出决定的时候,社会化就在进行着。
社会化不是一个社会塑造人的单向过程,而是人们积极和其他人接触,并作出塑造他们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生活世界的决定的过程。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论体育课程社会学研究的人文性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论体育课程社会学研究的人文性引言:体育课程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体能和技能的手段,更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
体育课程在塑造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在塑造他们的价值观、社交能力和人文素养。
本文旨在探讨体育课程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人文性,以及如何将这种人文性转化为实际操作。
第一部分:体育课程与社会学的关系体育课程作为一种社会化的过程,与社会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社会学研究关注的是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问题,而体育课程正是在这个社会背景下进行的。
通过对体育课程的社会学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体育活动对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产生的影响,以及体育课程如何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
第二部分:体育课程的人文性体育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体育课程强调团队合作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合作能力。
其次,体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和坚持不懈的品质,通过锻炼身体来培养学生的毅力和意志力。
此外,体育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通过体育活动来促进学生的社会融入和参与。
第三部分:如何将体育课程的人文性转化为实际操作为了将体育课程的人文性转化为实际操作,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整。
首先,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通过体育活动来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其次,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游戏化教学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能力,不仅仅关注他们的技能水平,还要关注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结论:体育课程的社会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体育活动对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产生的影响,以及体育课程如何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
体育课程的人文性体现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自律品质和社会参与意识等方面。
为了将体育课程的人文性转化为实际操作,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整。
对我国学校体育“社会化”的理论思考

体 育教 育打破 当前 的时 间和 空间 组 织形 式 ,使 体 育教 育更 加 生活化 ,而 不能搞封 闭 式教育 。
2 教育理念 的更新促使学校体育 “ 社会化”
教 育 理 念 是 在 对教 育 事 实 的 理 性 认 识 的 基 础 上形 成 的
教育 信 仰 ,是 人们 的教 育 行 为 的 价 值 取 向 、指 导 思 想 。 当 今 的教 育 理 念 的 发 展呈 现许 多 新 的特 点 和 趋 势 ,如 终 身 教 育 、 以人 为本 、教 育 民 主化 、 国际 理 解 教 育 、发 展 性 教 育 等 ,在我 国 ,影 响 较 大 的就 是 终 身 教 育 和 以人 为本 的教 育
也不 断扩大 ,体 育在促 进人 的社 会 化方 面 的 作用 显得 更 加重 要 。体 育教 育要 重视人 的发展 的双 重性 ,这 就 要求 ,在 教 育 中要 遵循人 的发 展 的 自然规 律 和社 会 发 展规 律 ,积 极 促进人 的社 会化 。从新 课标 学校体 育发展 的 5 领域 目标 可以看 出, 个 未来 学校体 育 的发展 将更加 重视 学 生 心 理层 面 和社 会 适应 方
对我国学校体育 “ 社会化”的理论思考
王 哲
( 上海体 育学 院 研究生 部 ,上海 203) 048
摘
要 :采 用文献 资料 法 ,对 学校体 育 “ 社会化 ” 的哲 学基 础进 行 了阐述 ,分析 了 当代 的教 育理念及 其 对我 国体育教 育 思想的
影响 。结合我 国社 会体 育和 学校体 育发展 的现 状 ,指 出学校体 育的 “ 社会化 ”符合 人 的发展 和社会 发展 的要 求 ,符合 教 育的发
面的发展 ,而从 根本 上实 现这 两 个层 次 的 目标 ,就 要 求学 校
体育社会化初探

”
既 念 是 在 资本 上 厄于
“
第一
、
已经 造 成 了 规 模 极 其巨 大 的 生 厂
:
义经 济 发展 过 程 中出 现 的 化
”
。
体 育社 会
,
单位
,
这 些 单位 的 生 产 由原 来单 一 产 品 的 生
,
的概念
可 以 认 为 是 从社 会 生 产 的社 会
。
产 发展 到 几 十 种 样化
;
。
,
就 不 介 获 得很
,
件也 是 大 有 前 途 的 务
、 ,
还 可 以 进 行 一 些 社 会服 总之
,
好 的 收益
。
伎 术 咨 询等 技 术 活 动
体育 技 术
以上 只 是 个 人一 些 看 法 加 指正
,
不 当之 处
请
研 究 应努 力 发展
主要 在 于首 先了 解 社会 需
奋
化同题
。
只 有 到 了 封 建 社 会面 临 崩 溃 的 末 期
哈 尔演体 育学 院学 报
年第
期
8
体育 理 论
体
育
社
刘
会
洪
化 彬
初
探
内容 提要 化 概 念的 由 来
,
林 文 从 四 个方 面对体 育社 会 化问 题 进 行 了 探讨
。
一
、
休 育社会
是 同休 育劳 劝产 显 的 商 品 性 相联系
,
.
:
;
二
、
体 育社会 化 的 基 本 内
,
容
,
上 要 表 现为 川 个 方 而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学生社会化

宋 卫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体育教学部, 广东 广州 510665)
摘 要 : 以体育教学为基本途径和组织形式的体育教育对
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 传统的体育教学存在着诸 多弊端,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个
体社会化。 因此, 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对现行的教学内容、 教学 模式、 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提高体育教学的社会效应, 加强“ 社
[ 1]Hall,B.Lear ing M n anagement System www.brandon- hall.
cor /brandonhall/learmansys.html. n
高校体 为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 好的物质基础;另 一方面, 能增强学生的体质, 锻炼顽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终身
体育的意识 、 兴趣 、 习惯和竞争 、 进取的精神 , 提高心理素质 , 使学生走向社会后 , 不仅有强健的体魄, 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 素质, 为以后的社会生活奠定基本的生活技能。 2.2 体育教学作为社会化的内容 体育课构筑 了师生 、 学生之间的教 、 、 学 练交互行 为与完 成教学任务的共同关系的群体 ,因此体育课本身可以被认为 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定形式的微型社会。几乎所有的练习过 程都是师生、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的进程; 在众多的社会交往 络化教学 , 可以弥补某些专业课教师的不足, 解决一些同学在 学有余力的前提下没有好的课程学习的困惑。目前很多高校 网络的建设完全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实现网络化教学的技术支 持 ,但在真正要实现网络化教学与实际课程教学的结合时还 是有一些具体的问题和困难 , 那是因为: 1.首先网络化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的协调与
会角色” 的培养。
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社会学思考

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社会学思考在当代社会中,高校体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人认可。
它不仅是培养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进行思考,探讨高校体育对大学生自身与社会互动的影响,并提出加强高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与方法。
一、高校体育的社会化意义1.培养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高校体育重视团体竞技,要求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充分发扬合作精神,在团队合作中体验和享受到共同努力、共同进步的乐趣。
通过在团队中的分工合作,学生能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在与队友共同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培养出团队合作的能力和意识。
2.培养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高校体育中的竞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竞争,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努力超越自我,在比赛中不断追求更好的表现和成绩。
这种竞争不仅仅是对个体能力的竞争,更是对团队合作能力的竞争和对自身潜力的挖掘。
3.培养自律和坚持的意识高校体育不仅要求学生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潜力,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纪律性和自律性。
在训练过程中,学生需要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锻炼,通过坚持和努力实现自身的进步。
这种自律和坚持的意识将对学生今后的职场生涯和社会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1.培养责任感和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高校体育的参与不仅仅是个体的参与,更是团队的参与。
通过参与各类体育比赛和训练,学生不仅能够培养出个人的责任感和积极的工作态度,也能够培养出对团队和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能力。
这种责任感和积极性将对学生未来的社会参与和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高校体育的参与和训练要求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逐渐培养出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与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和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增加对社会的认知和适应能力。
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的参与不仅仅是为了竞技和比赛的目的,更是为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行 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 内容体系,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 ,但仍然未摆脱单调、陈旧、与实际脱节的
问题 ,学生 在课堂 上所学 到 的内容 ,许 多在现 实生活 中没 有实 际意 义 。这 是 由于 目前 的体 育教学 内容 体系基
本上是照搬了大量竞技体育项 目,缺少余暇体育、生活体育、民族体育等相关内容。而且 内容设置相对 固 定,学生选择性差 ,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从事的身体锻炼 ,不便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和能力 ,体育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繁杂 ,重复高校公共体育以达标为体育锻炼的 目的和根本任务 ,大纲对学生要学习的体育项 目做了规定,使得体育教学内容偏多,在规定时数 内难以完 成 ,造成每 个项 目只能 是走 马观花 的学 ,效果 不佳 。另外 ,一些健 身效果 好 、趣 味性强 、群众基 础广 泛的项
[ 收稿 日期 ]20 —1 — 3 09 1 0
[ 作者简介]徐
广 (91 ,男,吉林农安人 ,沈 阳航天工业学院体 育部讲师 , 士 , 事体 育教 育训练 学研 究。 1 一) 7 硕 从
・
l9 3 ・
文化 教育 的关注是 不够 的 ,据 粗略统计 ,普通 高校将 “ 提高学 生体育 文化 素养 ”作 为课 程 目标 之一 ,并有意 识将体 育文 化相关 内容 纳入课程 内容体 系 的学 校数量不 足三成 。体 育教育 功能 的缺失 ,使 得高 校体育课 程越 来越成 为- I单一 的学科 课程 ,“ -' q 学生 只能获得 单一 的 、系统 的文化 科学 知识 ,学 生 的 自主参 与能 力 、交往 能力 、动手 实践能 力和创 新能力 及个性 发展受 到制约 。 12 大学体 育课程 内容 的实效性 不足 .
[ 关键词 ]大学体育课程内容 ;教育 ;社会化 [ 中图分类号 】G 1 87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18 (000 — 19 3 08 7X 2 1)1 0 3 —0
大 学体育 课程 内容是 学校体 育教育 目标得 以实 现 的保证 。因为在课 程改 革 中的这一重 要地 位 ,大学 体育
第 2 卷第 1 9 期
V0. 9 No. 12 1
长春师 范学 院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u l f hn u o a U i rt{ a r c ne oma o a ̄hnN r l n e i N t a Si c) C m பைடு நூலகம் zy u l e
21 00年 2月
育功能缺失 。从体育教育的内涵分析,体育文化教育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 通过体育教学过程传递体育文 化是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忽视甚至排斥体育文化教育的体育教学无论从教育或学 习的意义讲 都是不完整的。缺少文化教育的体育教育不仅不能使学生对体育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认识 ,相反加大了他们步 人体育理论和实践误区的可能性。从培养人的角度分析 ,这是重大失误。现行高校体育课程 内容体系对体育
未得 到充分 重视等 。
1 目前 我 国大学体 育课 程 内容社 会化存 在 的不足
11 大 学体 育课程 内容教 育功 能缺失 . 体育 是教 育 的一 种手段 ,具有 很 强 的教 育功 能 ,然 而 现在 大 学 体 育课 程 内容 的教 育 功 能 正 在弱 化 、缺 失 。究其 原 因 ,主要 有 以下几个 方 面 。首先 ,健 康 教 育不 足 。具 体 表 现为 ,要 么 将 高校 体 育 的任 务 改头 换 面 ,内容依 旧 ;要 么仅仅将 原有 内容 与健康知 识课 作简 单相 加 ,其结果 是 “ 瓶装 旧酒 ” 新 ,使 健 康 教 育浮 于 表 而 ,流 于形式 ;或 是将健 康教 育和体 育教育 作为两 个相对 孤立 的系统 ,未能 将健康 教 育与传 统 的体育教 学 内容 有机结 合 ,使之 渗透到 体育课 程教学 的各个 环节 ,故 直接 影 响 了健 康 教 育功 能 的体 现 。1 次 ,文 化 教 [其 ]
课程内容的改革历来被高校体育 同仁所重视。教育改革二十余年的历史说 明,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有什么要
求 ,编制 出 的课 程就 会体 现出这 种要求 ,社会 对人 的素质 的每一 种需要 ,都会 在课 程 中体 现 出来 ,所 以高校 体育 课程 内容应 该在 不断适 应新 的社会 需要 的过程 中得到社 会化 的构建 。 现行 的大 学体育课 程 内容过 于强调 对学生 身体物 化 。体 育课程 是身 体 的生命 化 和意识 的社 会化 过程 ,除 了要 关 注 “ 身体做 了什 么” 对 ,更 要重 视学生 “ 身体 做了什 么” 。从 社会 学角度 ,身体 社会 学关 心 的是 “ 身体 做 了什么 ” ,强 调身体 的体验 和经 历 ,反 映着 主体 的能动 性 ;而 “ 身 体做 了什 么 ”关 注 对客 体 的适应 性 改 对 造 ,反 映学生 主体 的被动性 。体育 课程 不是简 单地对 学生身 体的物 化改造 手段 ,学生 的身 体也不 是 我们体 育 课程 拥有 的待加 工 的物质实 体 ,它更 需 要承载 社会 的 、文化 的塑 造 。体 育课 程 要把 对 身 体姿 态 、运 动 轨 迹 、 技术 技能 等身体 的文 明化表 达和社 会化 习得过 程 ,体育 课 程体 现着 生 物性 、精神 性 和 社会 性 的 整体 性 改 良, 丽不 是单纯 的身 体表达 和身体 解放 。 目前 大学体 育课程 中还存 在着 问题 ,如 :大 学体 育课 程 内容 教育 功能 缺 失 ,大学体 育课程 内容 的实效 I 足 ,大学体育课 程 内容教学 的 目标 不 明确 ,大 学体育 课程 内容 的健 心功 能 生不
Fe 2 O b. 0l
社会 化视 角 下 大学 体 育课 程 内容 的初 探
徐
( 沈阳航天工业学院体育部,辽宁沈阳
[ 摘
103 ) 116
要 ]目前我国大学体育课程 内容 的社会化还存 在很 多不足 ,如教育功 能缺失 、实效性 不足 、 目
标不明确 、健心 功能未得到充分重视等。因此 ,我们 在思想认识上应实 现从 以 “ ”为本到 以 “ 物 人” 为本的转变 ,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 ,并在体育课程 中充分融人体育精神 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