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专题七 改革创新 强国之路——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4)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 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 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 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5)评价 ①新政取得显著成效。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 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 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 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对后世 影响深远) (6)影响 对日本自身的影响:①它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 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②保留 了大量的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对外 侵略扩张的道路。 对中国的影响:①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 殖民地化程度和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日本的
专题演练
栏目索引
解析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题干材料通过土耳其不变旧法与日本能变旧法 进行比较,阐述了中国应“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故本题选B。
专题演练
栏目索引
2.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 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 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主要是由于他不理解当时 ( B ) A.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B.农业经营方式变化 C.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D.集体主义精神丧失
专题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封建农奴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2、俄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新的阶级产生(资阶、工阶)
俄国著名画家列宾的代表作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了俄国 工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俄国工业发展落后,蒸汽动力很少
俄国
英国
比例
生铁
26万吨
俄国
385万吨
英国
1/15
德国
铁路
1500俄里
15000俄里 10000俄里
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 被处死时,沙俄当局在莫 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 次盛大的祈祷式,以示祝 贺。赫尔岑后来写道: “我参加了祷告式,我当 时只有14岁,隐没在人丛 中,就在那里,在那个被 血淋淋的仪式玷污了的圣 坛面前,我发誓要替那些 被处死刑的人报仇,要跟 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 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
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改革的必要性 农 经济 奴 (2)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起义 制 政治 危 (3)新思潮产生——要求废除农奴制. 机 沙皇专制 思想
(4)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军事
1、经济因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阅读教材分析: 1、19世纪初期俄国存在哪些经济形式?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 首先农奴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阻 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 其次,已被资本主义企业雇佣的工人, 大部分须向地主交纳货币地租,因而在 他们的工资中,除最低生活费外,还必 须包括地租的数额。这就使工厂主不得 不把一部分剩余价值分给封建主,从而 降低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直接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 富国强兵,重振大国威望
根本目的:
维护地主贵族利益; 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

改革的历史教训
1 2
重视农民的利益
在改革中应该更加重视农民的利益,使他们真正 受益。
推动全面的土地改革
应该推动全面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 有制。
3
注重教育的普及
应该注重教育的普及,提高农奴的文化素质和生 活水平。
05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启示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推动了俄国的 现代化进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和工业化。
改变社会结构
农奴制改革使得部分农奴成为 自由劳动力,改变了原有的社 会结构,形成了新的阶级关系 。
加强中央集权
农奴制改革加强了俄国中央集 权,使得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 得到加强。
提高教育水平
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教育的 发展,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
。
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提供改革经验
俄国农奴制改革为其他国家提供 了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影响了世
THANKS
者需要具备足够的勇气和决心,才能克服各种阻力,推动改革的进程。
02
智慧是改革的关键
改革者需要具备高超的智慧和谋略,才能平衡各方的利益,化解矛盾,
实现改革的顺利推进。
03
勇气和智慧的结合是改革成功的保障
只有勇气和智慧的结合,才能确保改革不会走向偏颇,能够真正实现改
革的目标。
改革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参与
界历史的进程。
推动国际工人运动
农奴制改革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 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的发展。
促进国际关系变化
农奴制改革使得俄国与西欧国家 的关系发生变化,影响了欧洲国
际关系的格局。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七俄国农奴制度改革俄国社会呼唤改革PPT课件

【特别提醒】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俄国政治、经济制度 的失败,说明实行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的俄国在同工业发达的 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的战争中处于劣势,也说明了俄国农奴制改 革的必要性。
【典例2】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从本质上说是 ()
A.俄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失败 B.战略决策的失败 C.军事指挥的失败 D.沙皇制度的失败
三、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及其影响 1.原因 (1)土耳其帝国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之处,又控制着从黑 海到 地中海 的咽喉。 (2)土耳其在近代迅速走向 衰落 。 (3)俄国在近东的扩张引起英法两国的不安与不满。
2.经过 (1)1853年,俄国为争夺 黑海海峡 的控制权,对土耳其发动 战争。 (2)1854年,英法两国对俄国宣战,战争实际成为俄国与 英、法之间的战争。 (3)1855年秋,_俄__军战败。
第七章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 第一节 俄国社会呼唤改革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俄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1)18世纪初叶,俄国沙皇 彼得一世 为了富国强兵,倡导向 西欧国家学习,在俄国推行了一场全面的改革。 (2)19世纪30年代,俄国开始了 工业 革命。
2.表现 (1)棉纺织业、毛纺织业、造纸业、甜菜制糖业等建立了工 厂制。 (2)出现了新的交通工具——火车和轮船。
3.影响 (1)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也让俄国人真切地感到了自 己的虚弱和 落后 。 (2)引起俄国国内各阶层的强烈不满,加剧了农奴制的危 机,成为促使沙皇政府进行农奴制改革的 直接 原因。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1.政治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农奴制 改革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叶,俄国仍然是一个以农奴制为 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 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 义因素在俄国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 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工厂中缺乏大量自由 的劳动力;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很低,使得工业发展缺乏广 阔的国内市场。残酷的封建剥削激起广大农民的反抗,严重威 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2019秋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1.“那是一个极其黑暗极其龌龊的时代,除了匍匐于王权脚下的草芥,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
”19世纪中期俄国的黑暗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沙皇实行封建专制统治B.实行农奴制,农奴地位卑微、生活悲惨C.任何人都没有生活保障D.实行对外战争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沙皇专制制度在政治上的黑暗。
答案:A2.农奴制度对俄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包括( )A.农奴生活非常贫困不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B.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不利于自由劳动力的需求C.农奴制度维系着自然经济D.农奴掌握的社会财富不利于工业投资解析:农奴是国民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但他们生活非常贫困,社会财富主要集中在封建主手里。
答案:D3.《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中记载:“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还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这实质上表明 ( )A.农民比机器生产效率高B.农民价格低廉C.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社会进步与发展D.农民实用性更强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B、D两项属于表面现象;“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还需要修理”实质上体现了农奴制度影响了机器产品的使用与推广,影响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答案:C4.1821年,“救国协会”南方协会通过了佩斯捷利起草的《俄罗斯法典》,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1825年,“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
这次起义的性质是( )A.激进的农奴主贵族的抗争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封建地主集团宫廷政变D.平民知识分子领导的农奴解放运动解析:由“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等分析可知是资产阶级发动的武装革命,B项正确。
答案:B5.19世纪中期,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首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认为解放俄国农奴的途径是( )A.进行改革B.只能革命C.自上而下解放农奴D.发动克里米亚战争解析:车尔尼雪夫斯基是沙皇封建专制主义和农奴制的坚定反抗者。
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

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运动的兴起,因为农奴获得自由 后要求改善生活条件和社会福利,这推动了俄国社会变革和 进步。
04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对改革的积极评价
解放了农奴
改革彻底结束了农奴制,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 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促进了经济发展
改革为俄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解放后的农奴成为自由劳动 者,推动了农业和工业的现代化。
文化教育发展
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因为农奴获得自由后需要接受教育来适应新的社 会环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劳动力,促进了
俄国工业、农业和商业的快速发展。
02
农业现代化
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农业现代化,因为农奴获得自由后可以拥有自
在农奴制改革之前,俄国社会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农奴的反抗 和斗争不断发生,这些斗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改革必须与斗争相结合
农奴制的废除并不是单纯的改革,而是需要与农奴的斗争相结合 ,只有通过斗争才能推动改革的深入和彻底。
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
俄国农奴制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有强有力的领导,即亚 历山大二世的领导,他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措施推动了改革的顺 利进行。
政治体制变革
改革推动了俄国政治体制的变革,为俄国实现现代化和民主化 奠定了基础。
对改革的争议及批评
不彻底的改革
改革并未完全废除农奴制,而是保留了农奴主的特权和 土地私有制,未能彻底解放农奴。
社会不公加剧
改革后,农奴主对农奴的剥削更为严重,社会贫富差距 进一步加剧。
政治体制问题
改革后的政治体制仍然存在专制和集权的问题,民主化 程度不高。
改革的现实意义
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 、
(1)工业革命在俄国开始:19世纪三四十年代 )工业革命在俄国开始: 世纪三四十年代 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缓慢发展, 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缓慢发展,逐步破 坏着封建农奴制基础, 坏着封建农奴制基础,使农奴制危机不 断加深。 断加深。 (2)俄国与西方国家有较大的差距 ) (3)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
4、克里米亚战争(新旧文明的较量) 克里米亚战争(新旧文明的较量)
时间: 1853——1855 时间: 1853 1855 战争起因: 俄国为扩大在地中海和西亚的势力, 战争起因: ①俄国为扩大在地中海和西亚的势力,转移 国内矛盾。 国内矛盾。②俄行动侵犯了英法在奥斯曼帝 国的利益。 国的利益。 交战双方: 交战双方: 俄——土+英、法 土 英 性质: 性质: 俄国与英法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俄国失败原因: 装备匮乏陈旧、运输落后、指挥无能、 俄国失败原因: 装备匮乏陈旧、运输落后、指挥无能、 后勤不足、农奴士兵身体素质差等等。 后勤不足、农奴士兵身体素质差等等。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落后 对俄影响:国际上:国际地位下降, 对俄影响:国际上:国际地位下降,大大动摇了俄国在欧 洲的霸权地位 。 国内:社会矛盾激化,直接推动了1861年改革 年改革 国内:社会矛盾激化,直接推动了 (沙皇政府不得不承认,“必须立即进行改革, 沙皇政府不得不承认, 必须立即进行改革, 沙皇政府不得不承认 没有时间再耽搁了” 没有时间再耽搁了”。)
二、亚历山大酝酿改革
1、目的: 、目的: 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 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表现: 、表现: 世纪以来试图改革; (1)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试图改革; )历史基础: 世纪以来试图改革 (2)思想基础: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 )思想基础: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 (3)组织基础:成立各层次的农民事务委员会,讨 )组织基础:成立各层次的农民事务委员会, 草拟改革方案; 论、草拟改革方案; (4)个人力量:吸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 )个人力量:吸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世改革的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 世改革的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学习要求】1.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2. 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重点、难点重点:俄国的农奴制难点: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学习新课】一、俄国的农奴制的形成与发展1.开始形成:2.正式确立:3.发展:18C以后历代沙皇强化农奴制(1)彼得一世:购买(2)18C中后期的沙皇:赏赐、扩展(3)19世纪中叶:俄国90%人口在农村,农村一半以上人口是农奴特点:4.危机:19C上半期表现:影响:“农奴制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尤其是因为军队也是农民编成的,便是更加危险了。
”——时任全国警察局长给沙皇的报告认识1:政治上,二、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思考:19世纪中叶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状况:(2)原因:认识2:经济上,三、新思潮的涌动(1)背景:(2)新思潮的内涵:(3)表现:A.“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B.平民知识分子(19.C.40-50)守旧派:改革派:激进派:认识3:思想上,四、克里米亚战争(1853-856)1.双方:2.起因:1)2)3)3.战败具体原因:根源:4.影响:1)2)3)认识4:军事上,【本课小结】农奴制改革的背景1.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根本原因)2.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直接原因)最主要的问题是政治方面的问题:第二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1.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2.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重点、难点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学习新课】复习导入:十九世纪中期俄国的状况如何?A 政治:B 经济:C 思想:D 对外:一、改革的酝酿1、背景:A 内忧:B 外患:2、目的:【探究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