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农奴说白了就是地主的奴隶,而人权的丧失与侮辱,导致了农奴制改革的发生。

下面是分享的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

这些法令被统称为“二一九法令”(俄历二月十九日),又称“解放”法令。

主要内容有:(1)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从法令颁布时间起,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地主再也不能把农民当作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他们享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结婚、经商、做工和合法拥有财产。

(2)关于农民的份地:法令规定,土地仍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份地的多少和农民应负什么义务都订立契约。

(3)关于赎金: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赎金高于当时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4)关于改革后对农民的组织管理:法令规定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交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1)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①法令在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两千多万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③这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①“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②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③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④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不仅贫瘠、耕作不便,而且耕种的土地比原来减少,为了生计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高中历史选修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351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351人教PPT课件

课标解读
【课标】1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 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一、改革的酝酿
1.宗旨: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2.亚历山大二世积极推进改革 3.成立农奴制改革机构 二. “二一九法令”(关键词:自由、份地、赎买、村社) (1)政治上: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 (2)经济上: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须负担的义务;
材料2:俄国民主主义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
俄罗斯人民是否还会
是谁让我们沦为奴隶?
长久地作老爷的破布? 是谁授予他们贵族的权利?
他们是否还长久地
又是谁让他们骑在
买卖人口,
我们穷人的头上,
把人当牲畜?
挥舞着鞭子?
(1)从材料1可了解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哪些信息?
【综合探究】 (1)从材料1可了解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哪些信息? (2)材料2反映诗人怎样的政治立场?诗中穷人为此做出 了怎样的反映? (3)以上材料与农奴制改革之间有何关系?试给上述材料 命置一个中心主题。 【思路引领】 材料反映了改革前俄国社会落后,面临内忧外患的严重 统治危机,注意将材料信息与改革的社会背景联系思考。
第七单元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标要求: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
性和局限性。 重点:1.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农奴制
改革后农民处境的变化。 2.农奴制改革的性质。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 与局限性。
图文探究 材料1:19世纪中期的俄国
了农奴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
模块2 课标解读
【课标】1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 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 [针对训练]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又 称为解放法令。对于“解放”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得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但农民只有使用权;农民须花钱向地主购买土地的使用权;获得解放的农民仍归所居住的村社管理。

影响:通过1861年和以后的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但是,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

而在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

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启迪:顺应历史潮流,适时作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

在当今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背景:(1)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2)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更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评价及影响:(1)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2)废除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其发展的步伐(3)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明治维新对日本有哪些积极影响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优秀版)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优秀版)
教育管理改革
建立教育管理系统,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教育质量的提 高。
教育的发展与提高
发展高等教育
改革期间,俄国高等教育得到发展,建立起多所大学和高 等学府,为培养高级人才提供了平台。
师资培养
重视师资培养,建立师范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提高教师 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教育对外交流
加强与国际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派遣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推动俄国教育的国 际化发展。
村社的领导机构由村民选举产生, 负责制定村社的管理规定和决策。
财务管理制度
村社设有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 负责村社的财务收支管理,确保
村社资金的有效利用。
监督评估制度
定期对村社的管理进行监督和评 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管
理的高效和公正。
村社与国家的关系
税收征收
村社负责向国家缴纳税收,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 稳定。
政府支持
政府为农民提供贷款和税 收优惠,以帮助他们完成 赎买。
土地的使用权
长期使用权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长期使 用权,但土地所有权仍然 属于国家。
使用权保障
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受到法 律保护,不得随意剥夺或 侵犯。
土地流转
农民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 围内将土地转让或出租给 他人使用。
03 村社制度
CHAPTER
村社的职能
组织农业生产
村社负责组织农民进行农业生产, 分配劳动任务,确保农业生产的 有序进行。
管理公共事务
村社负责管理村内的公共事务,如 基础设施建设、卫生环境维护等, 确保村民生活环境的改善。
调节内部矛盾
村社在内部矛盾调解中发挥重要作 用,通过协商和调解的方式解决村 民之间的纠纷。

俄国改革内容

俄国改革内容
h
1
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
h
2
一、农民的“解放”
1.时间:1861 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文件:《1861年2月19日宣言》、 《农民改革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
2.目的
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 统治
h
3
3.内容
(1)政治上:废除农奴制,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享有公民权利。
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
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h
13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
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
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评价(意义)和实质。
h
11
学思之窗:你怎样理解农民的变化?
改革使农民发生了一些变化:
1、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 控制;
2、农民可以获得一块份地。
但改革并没有使农民一切都改变:
1、改革后俄国存在严重的封建残余,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 管理,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
2、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农民缴纳的赎金远远高于当 时的地价,改革后的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生活状况仍然恶 化。
②政治上:推动俄国政治改革,推动政治近代化。
③转折点:农奴制废除,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
系,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h 义生产方式过渡
5
(3)局限性
不彻底性: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如:

俄国1861改革

俄国1861改革

当时英、法的大部分军队都已使用新式 步枪---有线膛枪,俄国95℅的士兵仍然使用 射程只有300步的拿破仑时代的旧式火枪—滑 膛燧发枪。英、法和土耳其共有作战用的蒸 汽舰281艘,俄国黑海舰队多数为帆船,蒸汽 舰只有24艘。英、法向前线运送物资,在海 上使用的是蒸汽机驱动的轮船,俄国使用的 是木制帆船。俄国的铁路还未修到南部,俄 国军队在国内调动的时间比英、法军队从本 国调往战场所需的时间还要长。这场战争充 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落后和腐朽
二、19世纪中叶的俄国
1、农奴制出现危机 (农民骚乱增多)
2、步履维艰的工业
(已出现机器工厂,但仍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远落 后于西欧其它国家。原因:农奴制成为重要障碍) 3、要求改革的新思潮涌动 (“十二月党人起义”、俄国知识分子三种改革主张)
4、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军战败,暴露农奴制的腐 朽,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5、亚历山大二世决心实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克里米亚战争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 降,国内矛盾也进一步激化,战争不但使俄军 付出了高达五十万人的伤亡,还耗费了大量 物力和财力。为了筹集军费,政府加重对农 民的盘剥,农民苦不堪言,各地农民纷纷暴 动,深深震撼 了封建统治。战争还 沉重打击了俄国人的 士气,失败感在俄国 内弥漫。1855年,俄 国败局已定,沙皇尼 联军攻占塞瓦斯托波尔 古拉一世服毒身亡
改革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情况:
1804年,俄国拥有16名以上工人的手工工场 1200家,50年代后期增加到2800家。工人也增加了, 1804年为22.5万人,1860年达到86万人。在这同时, 农奴制工人在1804年占工人总数的48%,1825年为 54%,1860年达到87%。不过,在各个不同的生产部 门中,资本主义关系发展的情况是不相同的。 例如,在棉织业、麻织业、丝织业和制革等部门,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占绝对优势。而在黑色冶金、呢 绒、造纸等工业中仍以农奴劳动为主。即使在资本 主义手工工场中作工的工人,也因为要向地主或国 有交纳代役租,不能完全摆脱依附农奴的地位,因 而仍旧受到农奴制度的束缚。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背景:政治:农民起义不断,社会矛盾尖锐(亚历山大二世: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经济: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农业和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军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思想:“十二月党人”起义和新“知识分子”群体(赫尔芩,车尔尼雪夫斯基)变革思想的推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二、目的:根本:巩固统治,维护沙皇专制政权直接: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三.时间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公历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一系列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二一九法令”四.性质封建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五.内容:1、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1861年3月3日内容:①政治上: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②经济上:文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赎买土地)。

③组织上:加强村社制度评价: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但改革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从土地分配的情况来看,农民所得的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要小,还要缴纳高出地价两三倍的赎金。

臭名昭著的“解放”,事实上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p80列宁)。

所以,当农民真的“解放”以后,实际上已变得一贫如洗了。

●简析“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1)进步性:A、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B、它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过度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C、改革也使农奴人身得到解放,并获得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局限性:A、改革不彻底:实质是地主对农民进行的“合法”掠夺,是在保护地主前提下进行,当农民“解放”后,实际上已一贫如洗。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点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点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

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农奴制。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1(一)时间:十九世纪中后期。

(二)地域:俄国(三)历史背景(或原因):①十九世纪中叶农奴制的存在激化了俄国的阶级矛盾,农奴反抗、农民暴动不断威胁着沙皇的统治。

②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俄国经济远落后于西欧。

③社会上出现主张解放农奴,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思潮;④革命民主主义者准备推翻沙皇封建统治。

⑤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统治者认识到必须进行改革。

(四)主要内容:①“二一九法令”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并且享有公民权。

②规定土地仍归地主所有,但是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农民要缴纳赎金,还需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③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赎金的20%至25%。

剩余部分必须在之后的49年内还本付息,才能拥有土地的合法权利。

④为了加强对农民的控制,法令规定由村社负责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农民付清赎金后,经村社同意才能离开。

另外在1861年之后,亚历山大二世在政治、司法、教育、军事方面也做了一些改革。

(五)历史作用:①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

改革之后工厂、工人数量增加一倍多。

②政治上沙皇专制政权逐渐转变为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③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④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的发展,并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六)成败原因分析:(成功)①改革有掌握实权的沙皇的领导。

②改革的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

③改革取得了俄国最广大的农奴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审批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第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学习模块】
一、改革的酝酿
1、目的:化解矛盾,,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表现:
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试图对农奴制改革,因而最后不了了之思想基础:亚历山大二世让报纸公开讨论,借助力量化解封建地主的阻力
组织基础:成立,负责农奴制改革;
各地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讨论、草拟改革方案个人因素:吸取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

二、“二一九法令”
1、标志:年俄历二月十九日(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的法令和宣言。

2、主要内容:
①政治上: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得。

②经济上:规定土地仍然归属所有,但农民可以一块份地。

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
要承担各种。

(份地须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交)
③组织上:加强制度,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
三、进步与局限
1、性质:主持下的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
⑴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的来源,
有利于的扩展。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的发展。

⑵动摇了俄国落后的,促进了的发展,
是俄国历史的重要
3、局限性:(实际上是一个的产物)
⑴不彻底性:农民仍然受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上
⑵掠夺性:农民支付的总数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

⑶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比改革前还少,不得不租种地主土地,重新受地
主的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
而材料一:一个俄国官员在“九一二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变化时说:“人民挺
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二:列宁说: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以上均引自历史选修1 请回答:(1)根据“九一二法令”内容说明,为什么农民会有这样的变化?
(2)为什么列宁把这种“解放”说成“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奴制改革的认识。

【当堂检测】
1、“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又称“解放法令”。

解题关键: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份地,大小由地主决定,要出赎金。

思路引领:改革方式是农奴主阶级自上而下进行的。

答案提示:“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

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组织管理几大块。

它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

规定大大加强了村社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乡,均隶属地方政府委派的调停吏管理。

2、简要评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答案提示:一方面,改革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由于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须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使俄国工业迅速增长,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因此,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是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农奴的人身解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另一方面,改革很不彻底。

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条件下对农民的“合法掠夺”。

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

改革仍遇到很大阻力,亚历山大不久遇刺身亡。

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农民对改革的不满。

使农民运动不断发展,继续推动俄国历史向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