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和谐发展与生态可循环模型研究

合集下载

旅游-经济-生态系统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以广西桂林为例

旅游-经济-生态系统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以广西桂林为例

利 用各 种物 质 的 “ 环 式 ” 循 经济 体 系 来 代 替 过 去 的
“ 程 式 ” 济 』 oga 单 经 。N rad提 出 了 协 调 发 展 理 论 , 认 为通 过 反 馈 环 节 在 社 会 与 生 态 系统 之 间 可 以实 现共 同发 展 ] 。在 国 内 , 袁旭 梅 等从 “ 态 一社 会 生

经 济 ” 合 系统 协 调 的 角 度 , 用 非 平 衡 系 统 理 复 运
究。徐建 华(9 5一) 男, 东师范大学 资源与环境 科 学学 16 , 华 院教 授 , 导 。研 究 方 向 : 理 数 量 方 法 与 GS 博 地 I。
论 对 自组织 与组 织 机 理进 行 了分 析 , 根 据大 系 统 并
维普资讯
20 0 8年 6月




J n ,2 0 u. 08
Vo . 122. . No 3
第2 卷 第 3 2 期
日卫 皿田 叠回匝 衄
中 图分 类 号 F5 2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5 5 20 )一0 0 3 —0 9 . 0 6— 7 (0 8 3— 0 1 5
2 0 年后 发展 趋 势有 所下 降 。旅 游 一经 济 一生 态 系统 的协调 发展 关 系处 于 颉颃 状 态 , 调 发展 的 程度 还 处 01 协 于 中低 水平 ; 系统耦 合协 调 类型 正在 以旅 游发展 超前 型 , 渐 演 变为 经济发展 超 前型 。 逐 关 键词 : 可持 续发 展 ; 合协调 度 ; 游 ; 济 ;生态环境 ;桂林 市 耦 旅 经 游 经济 的不断 发展 提 供 了新 的契 机 , 同时 也 给旅 游
与环境 相关 性 的分 析 , 导 的是储 备 型 、 倡 休养 生 息 、 福 利 型 的经 济发 展 , 目的在 于建 立 既 不 会使 资 源 其

生态文明与大连旅游和谐发展研究

生态文明与大连旅游和谐发展研究

生态 文 明 理 念 下大 连 旅 游 业 发展 的 价值 选 文 明 建设 对 大 连 旅 游 业 发 展 提 一 生 出新要求 胡锦 涛总书 记在党 的十七 大报 告 中明确 提
出 了我 国建设生 态文 明的具体 内容 , “ 即 建设 生 态文 明 , 基本形 成 节 约 能源 资 源 和保 护 生 态 环 境的产业 结构 、 长方式 、 费模 式 。循 环经 济 增 消 形成较大 规模 , 可再 生 能 源 比重 显 著 上 升 。主
( ) 态 文 明建 设 是 大 连 旅 游 业 发 展 的 二 生 新机遇 生态文 明建设 为大连旅 游业发 展 提 出了新
讨, 通过 对生 态文 明理念 下 大 连 旅 游业 发 展 的 价值选择 分析 , 出大连 旅 游 业 和谐 发 展 的 构 提
想, 希望 对大连旅 游业 的可持续 发展有 所裨 益 。
要 污染物 排放 得 到有 效 控 制 , 态环 境 质 量 明 生 显 改 善 。 生 态 文 明 观 念 在 全 社 会 牢 固 树
的要求 , 这是 一 种文 明 的 、 可持 续 发 展 的要 求 。 大连旅游 业应把 生态 文 明建设 作 为未来 发展 的 动力 和新 的机 遇 。大 连旅游业 真正 按 照生态 文 明建 设 的要 求 发 展 , 就会 收 到 真 正 的经 济 、 社 会 、 境协 调发 展 的多 赢效 果 。 生态 文 明建 设 环 为我 国旅游业 的发展 开辟 了广 阔的发 展空 间 和 美好 的发展前 景 。大连旅 游业要 向更 大规模 发 展 、 高水平迈 进 , 须抓 住生态 文 明建设 这一 更 必
此 , 旅游业 必须做 到 : 是努力 通 过技术 手 大连 一 段和科 学规划来 实现 能源使 用上 的节 约和资 源 利用上 的高效 , 加强技 术更新 改造 , 重视 新技 术 的应用 和先进 管 理 手段 的运 用 ; 是进 行 产 业 二 结构调整 , 理顺 发展 与环境 的协调 关 系 , 努力 通 过对 所 有 制 结 构 、 织 结构 、 区结 构 等 的 调 组 地 整 , 而优化 大连 的旅 游产 品结构 , 高旅游 服 进 提 务水平 , 以适应 大连旅 游业 的可持 续发 展要 求 ; 三是转 变旅游 经 济 增 长方 式 , 力 改 变 曾经 的 努 粗放式 、 资源 型发 展 之 路 , 向集 约化 、 量 效 益 质 型方 向发展 , 强旅 游 产 业化 、 团化 研究 , 加 集 推 广采用 新 的管理 模 式 和创 新 经 营 理念 ; 四是 走 循环经 济之 路 , 成 资 源利 用 的 产业 链 。实 现 形 大连旅 游业 的和 谐 发 展 , 完 全 符 合 生态 文 明 要 建设 的要 求 。

生态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旅游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但是由于环保意识淡漠,对景区环境的破坏程度已经非常严重。

因此,我们应强烈呼吁生态旅游,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由于近几年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应运而生,而且已经成为旅游业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最佳选择。

由于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实施基本是在同一时间开始的,所以在现阶段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如何界定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者之间的区别还没有明确的标准;与生态旅游相关的一些理论研究与其他领域交叉混合,而导致研究数据混乱,缺乏统一性和针对性。

本文将就生态旅游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性研究与存在的问题做系统性讨论。

一、生态旅游可持续研究与实践的依据生态旅游的定义是有足够的权威性、智慧性、前瞻性的人物与机构指定的相关内容的细则,而且要保证有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状态作为支撑的旅游发展方向。

所以生态旅游的定义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实践的效果而不断改变,主要内容应涵盖时段、层面对象的责任与义务等。

生态旅游所追求的目标符合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利用,因此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努力推行。

这个目标就是要保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保证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生态平衡,而且还要保证社会与经济的平衡发展。

在重新审视了传统规划的设计理念、原则之后,生态旅游成为一种能够满足全方面要求的旅游模式,这些方面包括了保护和增强未来机会,旅游者的审美和旅游目的等。

生态旅游是一种与可持续旅游紧密联系的旅游产业,而且与某些能够保证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资源基础得以维持的标准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生物的多样性、生命支持系统整体规划发展的保护等。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对于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者有相关责任和义务,这些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生态旅游中具体化的体现。

二、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1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1.1规划相对滞后就目前而言,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还比较缓慢,规划工作相对滞后,尤其是规划的理念与专业化水平,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制约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推动生态旅游与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推动生态旅游与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推动生态旅游与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性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推动生态旅游与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成为了全球旅游业的重要方向。

这种可持续的旅游模式,既能满足游客对美丽自然环境的需求,又能保护和提升自然资源的价值,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能为地方经济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生态旅游的开发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与传统旅游区相比,生态旅游区一般位于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系统完整的地区,游客更愿意到这些地方来游玩。

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当地旅游服务业的收入和利润,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而且,生态旅游的开发还会使当地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推动当地文化的发展,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旅游。

这样一来,就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有效地推动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次,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现今,人类严重破坏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了大量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环境的退化。

生态旅游致力于保护、修复和提升自然资源及生态系统的价值,通过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旅游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使生态系统得以得到修复和提升。

这种模式的旅游可以有效促进对自然资源的爱护和维护,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明白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生态旅游还能带动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和恢复。

这样一来,旅游业就能够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实现双赢的结果。

最后,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也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可持续旅游的发展注重游客的文化体验,强调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和沟通。

通过在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交流,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增强了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存。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概念, 找 到 规 划 过 程 中必 须 注 意 的重 点 , 使 得 规划 更 具 有 可 操 和 谐发 展 的功 能 ,由于 生 态 旅 游 全 面 协调 自然 、 经济、 科 学 技 作性。 要 更 好 地发 展 我 国的生 态 旅 游 事业 , 就 必 须 要 走可 持 续 术 之 间的关 系 , 所 以能够 可 持 续 地 为某 地 区提 供 经 济收 入 , 并
皿 经 E c o 济 n o m 与 y 管 & M 理 a n a g e m e n t
生态 旅游 可持 续发 展 模 式研 究
口 郑鸣嗥
【 摘要 】 生态旅游自 兴起以来就广受各方关注, 因其能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起到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作用。 文章力
图厘 清旅 游和保护环境之 间的关 系, 以期更好地促进 生态旅 游可持 续发 展 , 利用科 学技术扬长避短 , 优化环境 ,
清楚 , 盲 目进行发展 旅游业, 在进行项 目规划 的时候, 缺少创 旅游还必须具有保护性, 不应 以破坏 自然环境为代价, 在开发 新意识, 形式雷同, 盲目 地抄袭国内外的典范, 并未针对该地区 旅 游 资源 的 时候 要 注 意重 复利 用原 则 , 寻求 经 济 和环 境 保 护之 特 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 其次, 一些地 间的协调性, 要通过合理 的谋划来保持长久 的经济利益。 生态
发展的道路, 对生态旅 游项 目进行更好地规划, 这其中最主要 给 当地 人 提 供充 足 的就 业机 会。 的就是要找好生态旅 游、 环境保护、 科学技术发展这三者之间
的平衡点, 让生态旅游能够稳步发展。
我国对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生态旅 游在 我 国的研 究 。 在 我 国, 2 0 世 纪7 0 年代 初 的 时候

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的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

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的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

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的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随着人们对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提升,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而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的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成为了当下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生态旅游的定义和意义生态旅游是一种旨在减少旅游活动的负面影响,同时保护和促进当地生态系统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不但能够传递生态保护的理念和知识,而且还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所以,生态旅游不仅具有教育和文化价值,而且还具有经济价值。

二、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的生态旅游规划1.生态旅游目标的确定生态旅游规划需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水平等方面开展研究,确定生态旅游的目标。

在制定生态旅游的目标时需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景点维护和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以平衡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达到旅游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2.生态旅游规划的制定生态旅游规划需要根据生态旅游目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生态旅游规划,规划可能涉及到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服务的提供、宣传和推广等方面。

规划需要综合考虑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活动的管理以及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等因素。

3.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是实现生态旅游目标的关键环节。

生态旅游产品除了自然景观外,还包含了生态科普、生态农业、生态采摘等多种旅游形式。

旅游产品的开发需结合当地生态特色和文化传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景观的呈现,保证旅游产品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

三、生态旅游规划的重要性1.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生态旅游可以很好地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从传统的大量量质低的旅游产品,转变为注重质量的、高附加值的生态旅游产品。

生态旅游还能够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联系,变革传统的旅游业经营模式。

2.鼓励地区经济发展生态旅游能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能够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增强了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进而起到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和升级的作用。

旅游-经济-生态系统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旅游-经济-生态系统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旅游-经济-生态系统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中图分类号F 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75(2008)-03-0031-05摘要:本文构建旅游-经济-生态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函数,对桂林市进行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桂林市旅游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旅游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波动性较大;生态环境综合序参量在1990~2000年间呈缓慢上升的趋势,2001年后发展趋势有所下降。

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关系处于颉颃状态,协调发展的程度还处于中低水平;系统耦合协调类型正在以旅游发展超前型,逐渐演变为经济发展超前型。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度;旅游;经济;生态环境;桂林市一、引言旅游-经济-生态关系,是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桂林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旅游产业作为桂林市经济的主导产业,其发展对桂林市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桂林市旅游业的发展依靠的是独特的“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而旅游产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这些旅游资源产生破坏性的影响,这在旅游学上称之为“旅游摧毁旅游现象”。

经济要发展,资源环境要保护,就不能单一地采用“发展第一的经济决定论”或是“零增长的环境优先论”。

因此,可持续协调发展观的提出,给桂林市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给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新的价值观。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价值观。

它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改善为标志,体现了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点就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其核心就是生态与经济相协调。

围绕这一课题,国内外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开展了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

在国外,Konstantion Bithas和Peter Nijkamp提出在不确定信息下,利用专家知识系统进行环境――经济协调模型的建模方法[1]。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1 生态旅游 的基本 理论 .
1 1 于生态旅游 的基本概 念 .关
化 现象 。
1 2生态 旅游发展模 式 .
Hale Waihona Puke 自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 生态旅游在世界上以年均 1 一 3 的速度 发展 ( O 0 世界旅 游业年 均发 展速 度为 4 ) , 年产值达 20 0 亿美元以上 , 它被普遍看作可能是传统大众旅 游升级换代的最佳替代产品, 代表 了 2 世纪旅游发展 的方 1 向。中国近年在各类 自 保 护 区和 森林 公 园积 极 发展 生 态 然 旅游 , 年均接待 生态游 客 20 万人次左 右 , 态旅游 年收 入 50 生
要 针对生态 旅游 资源( 如近郊森 林公 园 、 乐等 ) 进行 的 农家 而 游 憩活动 。这种资源 导 向萌 芽 阶段 , 主要 以一 日游 为主 , 表 现形 式为近 程周末度 假旅游 , 客源主要是 都市或 郊县 自发形 成 的散客 。
1 2 2自主式发 展模式 ..
但究 竟什么是 生态 旅 游? 目前 学术 界 尚无 普 遍认 可 的 定义 。笔 者认 同“ 生态旅 游 是在 生 态保 护 的前提 下 , 自然 以 生态 为主 、 会文化 生态 为辅 作 为 主要 吸 引物 , 游 客提 供 社 为 认识 自然 、 享受 自然 的旅 游 经 历 , 做 到 生 态 效 益 、 会 效 并 社 益、 经济效益 和谐统 一的一种新 型旅游 活动模 式 。~ ”一 相对 于传统 旅游产 品而言 , 新兴 的生态旅 游产 品具有 下 列显 著的特征 。( ) 回归 自然 的氛 围中 , 1在 以生态 环 境教 育 与 自然知识普及 为主要 内容 , 是一种 尊重 自 异质性 的高 品 然 质旅 游活动 。() 保护 生 态 的前 提下 , 2在 追求 生 态 、 会 、 社 经 济三 大效益 的最 优化 , 是人类社 会可持 续发展 在旅 游业 中 的 体现 。() 3一般 多选 取受 人类 环 境影 响 相对 较 小 , 自然环 境 保存 较好 , 生态 系统 稳定 的 区域 作 为生 态旅 游 产 品开 发地 。 () 4它与 当地社会 经济 持续 发展 目标 相 一致 , 客与 当地 居 游 民共同作为 生态系统 的成 员 之一 , 和谐 共处 , 大 限度调 动 最 当地居 民的参与积极 性 , 之成 为 生态 旅 游 的直 接受 益 者 。 使 () 与生态旅游 产品规划 、 5参 开发 、 营的人 员均 为具备 良好 经 生态意识 的成员 , 同时亦着 重培养 游客及 当地居 民的 生态环 境意识 。() 为一种 高质 量 的旅 游产 品 , 游 客数 量 要进 6作 对 行全面、 有序的控制。() 7运用生态学原理, 指导生态旅游产 业 化开发 、 经营 活动 , 维护生态 系统平衡 , 使其 向更高 阶 并促 段 良性进化 升级是 生态旅游 的宗 旨所 在 , 这也是旅 游 可持续 发展战 略追 求 的 目 , 标 就此 广 义角 度而 言 . 态 旅游 概 念作 生 为一项原则 , 泛适用 于一切旅游 活动 中。 广 新兴 的生态旅 游虽然具备 深远 的发展前 景 , 就 我 国国 但 情 并结合 实践效果而 谈 , 目前我 国尚不具 备条件全 面 大范 围 地开发生态 旅游产 品 。由于 生态 旅游 基 本都 选 取生 态 环境 相对优 良的地 带作 为 产 品 开发 区 , 旅 游产 业 化 开 发 与 经 而 营, 伴随着 游客的活动 , 然对当地 生态环境 、 会文 化环 境 必 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和谐发展与生态可循环模型研究刘嘉龙提要:本文主要从生态旅游角度,对生态、和谐、循环、发展等观点进行分析,在正确认识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认为和谐发展观与生态可循环理论,比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更全面、更进步。

生态可循环理论强调生态系统自身的再生功能和复苏功能,无论是自然生态还是人文生态,如果没有再生功能和复苏功能,最终都逃脱不了消亡的命运!从生态可循环理论出发,生态环境协调是发展,维持是发展,复苏也是发展,而不一定要开发才能发展。

湿地恢复、草原轮休、大海禁渔、封山育林、文化传人 都是发展。

生态文明要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更要注重生态可循环理论指导下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和谐发展 文明基石 循环经济作者刘嘉龙,男,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

(杭州 311231)一、生态旅游与和谐发展的关系(一)生态旅游的和谐本质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从生态旅游内涵上看,生态旅游的定义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保护,人们不应该破坏自然,而且要自觉认识和爱护自然,与人类自然遗产共存共荣,做到自然和谐、共同发展,这就是生态旅游的和谐本质。

本文所要讨论的生态旅游,已经超过自然生态环境的范畴生态旅游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

自然生态需要保护,人文生态也需要保护,表现在旅游资源的物质载体上,就是自然遗产需要保护,文化遗产同样也需要保护,生态旅游的和谐本质,在人文生态旅游得到了更加重要的体现。

鉴于生态旅游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恢复性、不可替代性,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性、必要性。

发展生态旅游的核心,就是要强调人类活动必须与人文、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二)生态可循环系统的重要性尽管人们对!生态旅游∀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国内外旅游研究工作者也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诠释,但大家对生态旅游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发展目标和方向都是基本认同的,那就是生态旅游应当保护自然生物和历史文化的多样性、维持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的可循环性,实现旅游休闲业发展的可持续。

#可见,把!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是大家的共识。

但是,这一共识虽然解决了生态开发与保护的问题,但并没有解决!生态系统∀自身可循环的问题:可持续的重点是在开发、在发展;可循环的重点则是在保护、在恢复。

在现代旅游发展实践中,生态旅游总是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或者说生态旅游似乎必须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因此,!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陷入了一个!开发与保护∀!保护与开发∀的悖论:生态环境良好开发生态旅游地方经济增长生态环境破坏重视环境保护发展生态旅游 在!开发保护开发∀之间形成了一个!怪圈∀,生态旅游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或人文生态系统可循环性才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三)生态循环与和谐发展观点的提出本文提出!生态循环与和谐发展∀的观点,与!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比较的不同之处,在于重新定义!发展∀的内涵:认为协调是发展,维持是发展,复苏也是发展,而不一定要开发才能发展。

例如湿地的恢复、原始森林的禁入、冰川的自然形成;甚至草原轮休、大海禁渔、封山育林、古村落保护 都是发展,只要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能够和谐统一,生态系统可以循环再生,就是和谐发展。

因此,!和谐发展∀是相对于!可持续发展∀更科学、更合理、更全面的发展观。

按照!和谐发展观∀,自然环境的动态开发是发展,静态维持也是发展,适当走!回头路∀得以休养生息(自然恢复)更是发展。

目前,我国的!生态旅游∀不是可不可持续的问题,而是维持困难、复苏不够、保护不力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协调、不均衡的问题。

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环境,一旦!生物链∀、!生命链∀中断或者不可再生循环,你再怎么努力!保护∀(更不用说!开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四)生态循环系统的约束机制按照!生态旅游与和谐发展∀的观点,生态旅游可以是一种渐进式的低碳化的发展模式,例如以生态旅游带动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生态旅游。

但这种渐进性的发展模式,要求生态旅游者必须具有更高的文化素养和公民道德,即比普通旅游者素质和涵养更高。

这方面必须通过生态旅游目的地(如自然保护区)的禁入制度和准入规则加以约束,要求生态旅游者前往生态旅游目的地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不仅不会破坏自然,还会使当地从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过程中得到显著的社会经济收益,地方经济发展不能也不允许以牺牲环境保护、生态和谐、资源循环为代价。

生态旅游者必须对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怀有!博爱∀之心和!敬畏∀心理,对上天造物、祖先遗产虔诚有加。

真正的生态旅游属于高端旅游,参加生态旅游是对内心精神世界的一次洗礼,符合现代休闲追求自由、快乐、幸福的本质属性。

生态旅游是以保护自然和文化的多样性、维持生态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旅游。

参加生态旅游的人们在欣赏美景美色的同时,更要注意不以个人意志强加于自然和其他生命,如见到野兽不要去打扰,更不可去捕捉,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学会静观默察、敬天惜物,观摩欣赏,并通过摄影、写生、探究等活动,充分感悟自然环境的优美和人文历史的奥秘,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欣赏、鉴赏能力。

例如丽江玉龙雪山和古城、古乐、古宴!三古∀旅游就给人以视觉、心灵、美食方面的巨大震撼!其中丽江古乐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游客疲惫的心灵在丽江古乐美妙的熏陶中真正得到了一次洗礼!二、现代文明的基石:生态文明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为社会经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到现在的!动车组∀;从贝尔发明电话,到现在无处不在的因特网;从爱迪生发明电灯,到如今研制人造太阳 工业革命的成就,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创造了数不清的历史奇迹,而且这种变化还在继续和加速。

但是,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惨痛代价也是巨大的,这也是本文提出旅游和谐发展观与生态可循环理论的现实基础。

(一)工业文明对环境的破坏无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社会,还是发达国家的后工业社会,工业文明或多或少都是以生态环境的弱化甚至恶化为代价的。

从英国的泰晤士河到中国的运河,包括中国的太湖,都是工业文明环境污染到环境治理的见证者事实证明,环境污染后所发生的环境治理费用要远高于工业产出的GDP!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冲突现象在城市和乡村随处可见,我们只是见怪不怪,熟视无睹而已!(二)工业文明对资源的浪费工业文明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文明,现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深深地打上了工业文明的烙印。

但由于工业文明的内在缺陷和弊端,当今社会正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危机#,2009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主题就是人类如何应对地球变暖,如不有效抑旅游和谐发展与生态可循环模型研究制人类世界将面临!后天∀灾难!现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始从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过渡,具体做法就是将传统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低附加值制造业等尽量向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转移。

在高能耗、高成本的时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传统产业中转站,更甚至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的处理场、倾倒地(包括核废料),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危机更加深重,生态文明的破坏更加空前!(三)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失衡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基础。

#工业文明给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杭州安吉路小学曾经对!塑料人∀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对大人们热衷于使用塑料袋提出了种种疑问。

&塑料袋的确已经成为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但是当这个塑料袋成为垃圾,却有可能成为人类灾难的源头最新的研究结论表明,塑料袋彻底降解需要1000年以上!!白色污染∀正在越来越威胁人类的健康和与自然和谐的生活。

有关国家和政府决定禁用、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实际上反映了人类对生态文明的回归和呼唤。

(四)生态危机与现代文明!病∀生态危机同样也发生在人类自身,主要表现在传统文明的萧条和失落。

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冲突,同样体现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冲突上,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现代人流行网恋、网聊、网交,写作用网络语言,许多年轻人喜欢网络游戏,在虚拟世界里种菜、偷菜,有的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而对传统文学、传统文化却兴致索然 现代教育专家将那些痴迷于电子电脑游戏的现象称之为!现代文明病∀之一。

∋其实!现代文明病∀现象比比皆是,自然生态(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等等)、人文生态(历史遗产、文化艺术等等)充满了危机。

三、和谐发展观:生态可循环模型建立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全会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报告中首次把循环经济提高到了生态文明的高度。

(一)生态可循环理论的基本内涵1.循环的含义循环,是指事物周而复始的运动或变化,)如花开花谢,月圆月缺,循环无尽。

循环有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如果良性循环的客观规律受到破坏,就有可能演变成恶性循环;反之,如果能改善恶性循环,那么事物就有可能转向良性循环。

∃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老子∃道德经%则指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的都是这个道理,说明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或与你相生,或与你相克,条件改变了,你和它们或他们的生克正负关系也会改变,这就是唯物辩证法观点。

2.循环的不可逆性人类的历史只有几百万年,相对与地球50亿年只是一瞬间!但是现代社会如果要恢复到盘古开天辟地的蛮荒状态,哪怕停止一切人类活动也需要10万年,而毫无节制地开发所造成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最终毁灭人类自己可能只需要几百年!这为我们发展生态可循环经济敲响了警钟。

因此,从生态循环基本观点出发,生态循环的生命链、生物链一旦被打破或者中断,要进行良性循环几乎是不可能或者是极其缓慢的,而如果已经开始恶性循环,后果只会越来越严重,因此,生态循环的不可逆性是显而易见的!3.生态可循环机理循环系统是生理学、医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理解为生物体的体液(包括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及其借以循环流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是一个生命体的主要特征。

把循环系统引伸到生物学、植物学、生态学也同样适用,如生物的多样性、食物链 传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是以!资源利用产品开发废物排放环境污染∀单向流动为特点,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产品来实现经济增长和扩张,但是产品使用的同时也变成了废物,废弃物排放的后果则是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这种依靠资源增长型的经济,忽视浙江学刊 2010年第5期# &∋( )潘岳:∃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绿色中国%人民网转载,2006年9月1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