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二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十二∣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十二∣苏教版教学目标
1.掌握“四舍五入”的概念,熟悉基本概念。
2.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学会在生活中灵活应用四舍五入。
教学重点
掌握“四舍五入”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在生活中灵活应用四舍五入。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课
1.通过教师提出一道题目,让学生思考如何得出答案。
2.教师引出四舍五入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并列举四舍五入的例子。
步骤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讲解四舍五入的概念和方法。
2.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四舍五入的例子,并在黑板上演示方法。
步骤三:巩固练习
1.教师发给学生一些有关四舍五入的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出来。
2.学生完成练习,教师让他们相互交流,分析错误之处并纠正。
步骤四:拓展应用
1.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四舍五入的应用。
2.学生自主思考,找出生活中有哪些需要用到四舍五入的场合,并给出具体的例子。
步骤五:作业布置
1.教师布置四舍五入的相关作业。
2.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评分和点评,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学生对四舍五入的概念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练习中发现很多学生还不能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练习的环节,让学生重复练习并及时纠正错误。
此外,在教学中我还要更多地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四舍五入。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十二

练习题 姓名一、填空1、如果a ×b=1200那么: (a ×2 )×b=( ) (a ÷2 )×b=( ) a ×(b ×3)=( ) a ×(b ÷3)=( ) (a ×3)×(b ÷3)=( ) (a ÷2)×(b ×4)=( ) (a ×2)×(b ×4)=( ) (a ÷2)×(b ÷4)=( )2、5平方千米=( )公顷 8公顷=( )平方米400公顷=( )平方米 3平方千米=( )平方米3、1350的角比平角小( )0,比直角大( )0。
4、足球场面积约7000( ) 钓鱼岛面积约4( )天坛公园占地约273( ) 九寨沟面积约720 ( )5里可以填几: 4980≈58万 ( ) 5600000≈386亿( )。
6、钟面上2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 )0的( )角;钟面上2时半时针和分针成 ( )0的( )角。
7、一个数由3个千万、6个万、8个十和九个一组成,写作( ), 读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8、一辆汽车6小时行驶456千米,每小时行驶( )千米,写作 ( )。
9、两个因数的积是120,两个因数都乘2,积是( )。
二、判断( )1、公顷和平方千米都是测量土地长度的单位。
( )2、万级的计数单位有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 )3、三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四位数。
( )4、射线的长度是直线的一半。
( )5、数位顺序表中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三、选择1、480500积的末尾有( )个0: A.3 B.4 C.52、计算器的清除键是( ): A.MR B.0FF C.AC3、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A.一平角=4直角B.一钝角=2直角C. 一平角=2直角4、下面各数中只读两个0的是( ):A.50008700 B.50807008 C.50807085、306499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的近似数是( ) A.3065万 B.306 C.306万6、从一点引出两条(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二

熊的世界
2 5 7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熊的世界
3.
240÷30=8(包) 答:要捆8包。
熊的世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熊的世界
4、 70÷10= 7 100÷20= 5 400÷50=8 60÷30= 2 160÷80=2 300÷60= 5
270÷90=3 90÷30=3 490÷70=7
熊的世界
熊的世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练习十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熊的世界
熊的世界
1、
30×2= 60 40×3= 120 80×3= 240 90×5= 450
60÷30=2
120÷40= 3 240÷80= 3 450÷90= 5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熊的世界
2、
1 6 9
320÷80= 4 120÷60= 2 630÷90= 7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熊的世界
5.
160÷40=4(次) 答:运4次才能运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熊的世界 熊的世界
熊的世界
6. 140÷20= 7 143÷20≈ 7
630÷70= 9 632÷70≈ 9
360÷40= 9 363÷40≈ 9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熊的世界
熊的世界
7.
120÷30=4(个) 答: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4个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熊的世界
6.1.2练习十二(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6.1.2练习十二(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为基础,为学生们设计一次关于“练习十二”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在本节课中复习和巩固之前学习的小数四则运算知识。
教材中第六章第一节的练习十二包含了多道涉及小数加减乘除的题目,旨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运算技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练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在理解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熟练运用运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提高运算速度。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小数点的位置,避免在运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练习,我已经准备好了练习纸、计算器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以一个现实生活中的购物场景为例,让学生们理解小数四则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与示范:在讲解练习题之前,我会先复习一下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并通过示例题目进行讲解。
3. 自主练习:学生们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练习题,我会巡回指导,及时纠正他们在运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 巩固练习: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数四则运算加法:例:2.3 + 1.5 = 3.8减法:例:4.6 2.1 = 2.5乘法:例:2.5 × 4 = 10除法:例:8 ÷ 2 = 4七、作业设计1. 请完成练习纸上的练习题。
2. 请举例说明小数四则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2. 例如:在超市购物时,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之间需要进行小数四则运算,计算出总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练习十二的设计,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巩固了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学生们在运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在集体讲解环节进行了针对性的解答。
6.1.2练习十二(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6.1.2练习十二(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能够熟练地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2(a b) 和 C=4a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b 和 S=a^23. 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复习周长和面积公式。
2. 讲解例题教师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例题1: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长方形的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例题2: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3.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4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练习十二的第5-8题,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周长和面积公式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十二的第9-12题,家长签字,下节课前交。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掌握情况如何。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3.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4.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检查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编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二PPT课件》

练习十二
练习十二
1. 72÷[960÷(245-165)]
=72÷[960÷80] =72÷12 =6
495÷[15×(69÷23)] =495÷[15×3] =495÷45 =11
练习十二
1. [175-(48+36)]×78
=[175-84]×78 =91×78 =7098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5/ 282021 /5/28M ay 28,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 1/5/28 2021/5/ 282021 /5/282 021/5/2 8
练习十二
5. [175-(49+26)]×23
=[175-75]×23 =100×23 =2300
张红平均每小时比王莉多采莲蓬多少个? 120÷4-125÷5
=30-25 =5(个)
答:张红平均每小时比王莉多采莲蓬5个。
练习十二
4. 50×4×2
=200×2 =400
360÷3÷30 =120÷30 =4 绿色圃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 021/5/ 282021 /5/2820 21/5/2 85/28/2 021 8:13:45 AM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5/2820 21/5/28 2021/5 /28Ma y-2128-May-21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5/28 2021/5/ 282021 /5/28F riday, May 28, 2021
他从家到少年宫要走多少分钟?
390÷(520÷8)+8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练习十二-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练习十二-苏教版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
2.学生了解减法的应用场景。
3.学生培养运算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减法的应用场景。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一个数学小视频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和应用意义,激发他们对学习这个知识点的兴趣。
概念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黑板,简要介绍减法运算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了解到减法的意义和特点。
计算练习(20分钟)
教师给学生出减法计算的练习题,由学生自主完成,并督促他们根据题意进行计算,培养他们的运算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小组活动(15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然后让他们在组内探讨减法的应用场景,并归纳总结出减法的常见应用场景。
最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做汇报。
教师点评(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激励学生继续加强训练,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课后作业
布置减法练习题,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复习今天所学内容,查漏补缺。
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了解了减法的应用场景,既提高了他们的运算能力,又培养了思考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加强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十二-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十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练习十二的相关内容。
2.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 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 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
2. 理解和运用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除法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2. 学习新课(1)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十二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2)针对学生在完成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3)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4)教师点评学生的分享,并总结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进行解决。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3)教师点评学生的分享,并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6.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练习十二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以上就是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十二-苏教版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十二-苏教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重点细节,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3×2) =90÷6 =15
5. 405÷15+42
=27+42 =69
680+21×15-360 =680+315-360 =995-360 =635
5. 902-17×45
=902-765 =137
(736÷16+27)×18 =(46+27)×18 =73×18 =1314
5. 576÷(33+15)
=576÷48 =12
(87+16)×(85-79) =103×6 =618
5. [175-(49+26)]×23
=[175-75]×23 =100×23 =2300
490÷[210÷(180÷12)] =490÷ [210÷15] =490÷14
=35
6.
新华纺织厂一共有职工多少人? 148×5-37+148
9.
小军从家到学校走了8分钟。用同样的速度,
他从家到少年宫要走多少分钟?
390÷(520÷8)+8
=390÷65+8
=6+8
答:从家到少年宫要
=14(分钟)走14分钟。
=740-37+148 =703+148 答:新华纺织厂一共 =851(人) 有职工851人。
6.
男职工比女职工少多少人? 148×5-37-148
=740-37-148 =703-148 答:男职工比女职工 =555(人) 少555人。
7.(1)少先队员割草。第一组14人,平 均每人割草11千克;第二组13人,平均每 人割草9千克。第一组比第二组多割草多少 千克?
第 七 单元 整 数 四 则 混 合 运200×2 =400
360÷3÷30 =120÷30 =4 绿色圃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90÷3×2 =30×2 =60
50×(4×2) =50×8 =400
8.
合唱组有84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
几倍? 84÷[(8+6)×2]
=84÷[14×2]
=84÷28
答:合唱组的人数
=3
是美术组的3倍。
9.
小军从家到学校走了8分钟。用同样的速度, 他从家到少年宫要走多少分钟?
(520+390)÷(520÷8) =910÷65 =14(分钟) 答:从家到少年宫要走14分钟。
14×11-13×9 =154-117 =37(千克)
答:第一组比第二组多割草37千克。
7.(2)少先队员割草。第一组14人,共 割草154千克;第二组13人,共割草117千 克。第一组比第二组平均每人多割草多少 千克?
154÷11-117÷13 =11-9 =2(千克)
答:第一组比第二组平均每人多割草2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