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刍议

合集下载

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一、引言高校绩效考核是对高等教育机构及其成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的重要手段,是推动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有效方式。

而一个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于高校的管理和评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二、构建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必要性1. 提高高校绩效管理的科学性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使绩效管理更加科学、客观和规范。

通过设定合理的指标和标准,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高校的绩效,避免主观评价和随意性,为高校制定科学的目标和规划提供支持。

2. 促进高校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以发现和利用高校内部资源的潜力,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可以通过指标体系的公开透明,引导社会各界对高校提供资源的有针对性支持,实现资源的合理共享和合作。

3. 推动高校内部改革与创新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推动高校内部改革与创新。

合理的指标和标准可以激励高校各部门和个人在教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促进高校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4. 提升高校在国内外的竞争力高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也是高校在国内外竞争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可以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影响力,增强高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高校在国内外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构建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1. 原则(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反映高校的核心价值和办学特色。

(2)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包括高校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绩效评估内容,涵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

(3)客观性原则:指标体系应以客观的数据为依据,避免主观评价和随意性。

(4)动态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具有适应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及时调整和更新,适应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 方法(1)理论研究和借鉴经验:通过深入研究绩效考核领域的理论成果和其他高校的经验,构建出适合本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高等教育绩效评价刍议

高等教育绩效评价刍议
( 宁教 育研究院 , 辽 辽宁 沈 阳 1 0 3 ) 10 2
摘要 : 高等教 育 的 目标 实施 过程 中 , 效评 价在 高等 教 育 中具 有 十 分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 可 在 绩 它 以引领 高校 充 分利 用教 育 资 源 , 高教 育质 量 和 办学效 益 , 提 实现 科 学和 可持 续发展 。从 国外 高
校 绩 效评价 发展 情 况 出发 , 对我 国高等教 育绩 效评价 的必要 性和 对 策进 行 了初 步探 讨 。
关键 词 : 高等教 育 ; 绩效 评价 中图分类号 :4 4 G 6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218 (0 8 0 —0 30 10 —9 12 0 )50 1—3
从 和办法引入高等教育 , 实质是在明确高等教育绩效 目 利桑那州对高等教育的评价 , 以入学率为依据的投 标 的基 础上 , 通过 对 公 共 教 育 服 务 的数 量 、 量 以及 入政 策转 向 以产 出率 为依 据 的投 入 政 策 。南 卡 罗莱 质 资金使 用效 率等 来进 行考 核 的一 种 全新 的 、 向结果 纳是 推行 高校财 务 绩 效 评 价 最 为 积 极 的一 个 州 。从 面
维普资讯
高等农 业教 育 ,0 80 ,5:31 2 0 —5 0 1 —5
Hi e gh rAgrc t r lEd c to , 00 0 0 1 — 5 iulu a u a in 2 8— 5, 5: 3 1
高等教 育绩效评价刍 议
陈 洁
的管 理模 式 , 过 定 量 定 性 对 比分 析 , 一 定 时期 的 20 开始 , 政 府 决 定 将 投 资 高等 院 校 的 全 部 款 通 对 00年 州 7项 教育效果做出客观 、 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我 国高 项 都根据 绩 效评 价 的 3 标 准来进 行分 配 。最 具代

我国高校校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策建议研究

我国高校校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策建议研究

我国高校校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策建议研究作者:王之希来源:《消费导刊》2016年第07期摘要:高校校长作为高校改革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肩负着管理学校各项事务的重任。

怎样提高校长的办学治校能力和领导水平,是高校科学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践证明,绩效评价对于明确校长的工作重心。

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绩效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应用两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校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高校校长绩效评价体系应趋于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可操作性高校校长是通过他人的工作来实现其管理目标的,管理者是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的,因此领导才能、沟通技巧及其他人际交往技能是有效管理的前提条件。

校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第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高校校长绩效评价的指标应结合任务绩效与情境绩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配合,制定科学性的绩效考核指标。

罗伯特·卡茨提出了3种基本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任务绩效重点考核技术技能,情境绩效考核的核心是概念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概念技能指管理者需要有心智能力去分析复杂的情况,人际交往技能指处理人事关系相关的公关能力。

高校校长在概念技能和人际交往上技能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我们应重点考核其情境绩效。

第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性由于管理工作的多变性,许多工作绩效很难进行量化,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工作上的情况采取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互补的方式。

在较多情况下,绩效评价指标是描述性的,但这些描述必须是采取某些途径才可以进行验证的。

在以定量评价为重心的考核中,应尽力量化各项评价指标,以提升其客观性和准确性。

经过客观的量化数据,就可以减少那些由于评价者对指标的个人看法不同而产生偏差的指标。

第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公平性在制定评价指标时,要注意排除那些被评价校长无法控制的因素。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即便是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相近的校长在不同的高校中,他的绩效也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差异,这是由于每个学校在师资水平,学生水平,学术环境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研究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促进高校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研究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策略,以期为高校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高校绩效评价是一项复杂、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在构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遵循以下策略。

注重指标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构建,确保指标的科学性。

要充分考虑高校的多个方面,如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社会服务等,确保指标的全面性。

不同层次的指标应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关注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指标的可操作性意味着该指标可以通过具体的操作来实现,可以对指标进行有效的干预。

指标的可衡量性意味着该指标可以被量化、计量,可以通过具体的数据进行衡量和比较。

在构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注重选择那些可以操作和衡量的指标,以保证指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强调指标的动态性和可持续性。

高校绩效评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监测和评估。

指标的动态性和可持续性非常重要。

指标应具有一定的变化性,能够反映高校的发展变化和趋势。

指标应能够持续地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保证高校绩效评价的时效性。

关注指标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高校绩效评价是关系到高校教育质量和发展的重要工作,需要具备客观、公正的特点。

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注重选择那些客观、公开、可核查的指标,避免主观和歧视性的指标。

评价过程应公开透明,结果应有据可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

构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注重指标的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可衡量性、动态性、可持续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这些策略的落实将有助于提高高校绩效评价的效果,促进高校的持续发展。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研究随着高校竞争日益激烈,如何科学地评价高校的绩效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的构建策略。

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研究背景与意义、相关理论研究与国内外现状、指标体系构建框架和指标体系构建策略。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推进,高校绩效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

高校绩效评价是指对高校进行全面评估,以衡量高校在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绩效表现。

科学的高校绩效评价有助于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促进高等教育体系的持续改善。

二、相关理论研究与国内外现状高校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管理学、教育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

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对高校绩效评价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美国的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出了“绩效金字塔模型”;我国的北京大学郭国平教授提出了“绩效评估模型”。

三、指标体系构建框架根据前期的理论研究和国内外现状,本研究提出了一个科学合理的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框架。

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指标:教学质量指标、科研水平指标和社会服务指标。

教学质量指标包括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指标;科研水平指标包括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等方面的指标;社会服务指标包括社会服务能力、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指标。

每个方面的指标又包括若干个具体的评价指标。

四、指标体系构建策略在实际的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应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

要充分调研了解高校的特点和要求,了解高校的实际情况,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指标。

要建立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即确定不同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

要建立优秀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关联方法,即如何将各个具体指标综合起来进行绩效评价,可以采用加权求和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借: 长期股权投 资——损益调整 贷: 存货 1 8 1 8
甲公司20 年 出售给 乙公司 的B 品 ,乙公 司20 09 商 09 年未向外出售 。甲公 司在2 0 年 的合并财务 报表 中 , 09 需 要按 甲公司出售的B 品的收入和成本 中甲公司所拥有 商 的份额调 整营业 收入和营业成 本 ,同时调 整其投资 收 益。因此 , 司在合并财务报表 中进行 以下调 整 : 甲公 借 : 收入 营业 6 (0 %) 0 20X3 0
延所得税资产 1 2 万元 , 8 12 %) 2 %一 0 。 .5 1 即1/ — 0 X( ( 5 2 %)甲 公司在20 年 的合并财务报表 中应进行以下调整 : 09 借: 递延所得税 资产 贷: 所得税 费用 1 2 .5 1 115 . 2
司。因A 品有6 %的未实现的 内部交易损益 1万元体 商 0 8 现在 甲公 司持有 的期末存货 的账 面价值 中 , 因此 , 甲公 司应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进行 以下调整 :
存在这些维度 , 由于组织本身性质特征 以及 由此所 涉 但 及 的利益相关者不 同, 同组织所追求 的绩效维度也各 不
高校绩效 评价指 标主要是 通过对 高校的办学成果 和高
校工作 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评 , 提供关于高校运行状况 的 各种信息指标 , 以揭示 高校组织的运营能力 、 偿债能力 、 盈利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等 , 为管理人员和利益相关者 提供相关信息 , 为改善组织绩效提供指南 。
” +
“ 卜一 — +
” 十 一+ - +
* 。 -+ * — — 卜- — 卜 — 卜- _ + - +
- +
- + - +
- + - +
- 十 一 +
借: 长期股权 投资——损益调整 贷: 投资收益

学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学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学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学校绩效考评成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学校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是评价学校绩效的重要依据,其建立与发展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学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一、考评指标的内涵与意义学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是通过对学校各个方面的评价,综合衡量学校绩效的一个系统性体系。

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水平、教学质量和管理能力。

考评指标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要与学校目标相对应。

通过学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可以促进学校的良性竞争,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学校转型升级。

二、学校教育质量指标学校教育质量是学校绩效考评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

其中,教育教学指标包括学生成绩、教师质量、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学科建设指标包括学科竞赛、学科水平等;基础设施指标包括教学设施、实验室等。

三、学校管理能力指标学校管理能力是学校绩效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学校管理能力指标包括学校领导力、决策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通过对学校管理能力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指导学校管理工作的改进。

四、学校师资队伍指标学校师资队伍是学校绩效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学校师资队伍指标包括教师资格、教师培训、教师激励等方面。

通过对学校师资队伍的评估,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五、学校学生发展指标学校学生发展是学校绩效考评的重要方面,它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个人发展。

学校学生发展指标包括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

通过对学生发展的评估,可以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引导和改进。

六、学校社会影响力指标学校社会影响力是学校绩效考评的重要标准,它体现了学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浅析构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浅析构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浅析构 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 系的原则和方法
毛 龙 生 周 陆 飞 ( 无锡职业 技术学院)
摘要: 高校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 , 导 致 对 高校 资 金 使用 效 益缺 乏 不 同的被评 价者 构建 公平 公正 的环境 。
考核和监控 , 建 立绩 效 评 价 体 系势 在 必行 。 文 章从 绩 效评 价 的 内 涵 出 1 . 3 可操 作 性 原 则 以财务 为基 础 建 立 的指 标体 系 , 发, 结 合 高校 的 实 际情 况 , 讨 论 了建 立 高校 绩 效评 价 指 标体 系应 该 遵 数 据均 来 源于 高校 的财 务 系统 , 所 以要 考虑 评价 目标 的实
循 的原 则 , 比较 分 析 了构 建 绩 效 指 标 体 系适 用 的评 价 方 法 。
现, 还 要 考虑 技术 的可 行性 。如 果还 要借 助 于其他 方式取 得数据 , 比如 手 工输 入 、 人 为 赋值 、 其 他 数 据 导入 , 必 然会 随着 我国 对高等 教育 的投入逐 年加 大 ,高校办 学 经费 影 响 可行性 与 实用性 , 还会 影 响客观 公正 性。 稳步增 长 ,但是 高校 绩 效评价 机 制 尚未健 全 ,高 等教 育投 1 . 4 通 用性原 则 评 价 指标 体 系 中的 同一 指标 在 不 同 入、 资金 的使 用效 益缺 乏应有 的 考核和 监督 , 建立科 学 的绩 的高校 的 内涵 , 计 算 口径应 该 是 一致 的 , 以便 于 高校 管 理 效评价 指标体 系 , 对实 现稀缺 资 源 的合理 配 置 , 提 高高校 的 者 将 不 同 高校 进 行横 向的 比较 ; 同时, 同 一指标 在 不 同发 办 学效 益具 有重大 的 意义。绩 效评 价是 指一 个组 织按 照既 展 阶段 也应 该 具有 纵 向 的可 比性 , 以便于 高校 领 导准确 把 定 的操作程 序和评 价标 准 , 应 用合理 的评价 方法 , 对被评 价 握 学校 的发 展状 态 。只 有通 用性 指标 才 能 实现校 际 问、 指 的对 象 , 在工作 能力 、 工作 成 果等 方面实 施考核 和评 价。 高 标 间 的相 互 对 比,从 而 帮助 高校 管理 者 及领 导找 出差 距 , 校 绩效 评价 是指运 用科 学、 规 范 的绩效评 价 方法 , 对照统 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 的设 计 求 多 求 全 , 作 上 繁琐 , 些 指 标 欠 说 服 力 , 操 有 虽 然 指 标 设 计 注 意 到 总 量 指 标 和 平 均 量 指 标 的 结 合 .但 是
由 于 地 域 差 异 和 历 史 积 累 影 响 较 大 ,不 少 学 校 同 类 指 标
引 入 竞争 机 制 , 行 绩 效 评 价 , 行 动 态 管 理 ” 从 全 球 实 进 。 范 同 来 看 , 少发 达 国家 已将 绩 效 评 价 作 为 政 府 制 定 教 不 育 政 策 、 配 学 校 经 费 和 加 强 学 校 管 理 的 重 要 手 段 。 因 分 此 , 高 校 进 行 绩 效 评 价 , 过 对 高 校 的 阶段 性 办 学 成 对 通 绩 、成 果 数 量 与 质 量 和 高 校 工 作 的 效 率 方 面 进 行 测 评 ,
学的各个方 面 , 着较 为深远的影响 。 有 …其 后 , 国 国 家 美 教 育 中 心 和 国 家 科 学 委 员 会 ( B) 澳 大 利 亚 高 校 副 校 NS 、
长委 员会及 高 等校长 委员 会 ( AVCC/ ACDP)、 兰 教 育 荷
面 统 计 .o 8 全 国普 通 高 校 平 均 生 均 预算 内 教 育 经 费 2 0年 全 国 平 均 值 为 7 7 元 , 高 的 . 2 3 0 。 低 的 仅 3 1 57 最 L 4 8元 最  ̄ _ 73 元 . 差 达 6 7 。 种 不 平 衡 加 剧 了相 当多 的高 校 办 学 相 . 倍 这 5 走 综 合 化 、 型 化 路 线 。 取更 多 的 财 政 投入 。 何 提 高 大 争 如 高 校 的办 学 效 益 ,使 国 家 及 地 方 财 政 投 入 向低 投 入 、 高 产 出 的学 校 倾 斜 . 用 可 计 量 的 绩 效 考 核标 准 实 现 教 育 采 投 入 公 平 。 我 国 当 前 高 等 教 育 面 临 的 重 大 课 题 。为 减 是
活 动 中有 关 资 源 使 用 率 、 理 行 为 和 组 织 运 行 情 况 : 管 而
输 出 指 标 是 指 高 校 通 过 办 学 科 研 等 活 动 ,最 终 取 得 了
什 么 成 绩 和 产 出 。 这 种 分 类 较 为 全 面 地 反 映 了 学 校 办
2 o  ̄ . 国各 类 高 等教 育 总 规模 达 到 20 o8 全 9 7万 人 , 高 等 教 育 毛 入 学 率 达 到 2 .% 。2 0 , 等 教 育 在 校 生 突 33 0l 年 高
破 3 (】 大 关 。 O 8 . 国 共 有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和 成 人 高 0) 万 ( 2 0年 全 等 学 校2 6 所 。 高等 教 育大 发展 的 同时 , 国区 域 问高 63 在 我
等 教 育 的 资源 配 置也 面 临 着 发展 不 平 衡 问 题 。据 有 关 方
性 . 考 以 引
在 不 同层 次 上健 康 发展
关 键 词 :高 校 绩 效 评 价
指标设计
基 本 原 则
情 况 , 现 高 校 现 有 办 学 条 件 和 实 力 ; 程 指 标 指 办 学 体 过


对 高 校绩 效 评 价 的必 要 性
我 国 校 绩 效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刍 议 同
成建平 章 大 为
21 8 00) 1
( 京 工业 大学 , 苏 南 京 南 江
摘 要 :本 文 从 高 校 绩 效 评 价 的 必 要 性 入 手 , 要 简
二 、 校 绩效 评 价 指标 研 究 的现 状 高 世 界发 达 国家对 教育 绩效 评 价研 究都 十分 重视 ,
介 绍 了 国 内 外 高校 绩 效 评 价 指 标 研 究 的 现 状 , 出 了 高 提
校 绩 效 指 标 设 计 应 当 遵 循 的 基 本 原 则 。 按 照 我 国 高 校 的
早 在 上 世 纪 8 年 代 , 国 就 开 始 了 相 关 研 究 , 高 校 办 0 英 对
学 的投 入 、 行 、 出 各 个 过 程 选 取 指 标 因子 。 18  ̄ 运 产 9 6" 1 z,
少 和 避 免 错 误 的 投 人 产 出 观 . 办 学 定 位 上 盲 目追 求 扩 在
科 学 部和经 济 合作 组织 (E O CD) 曾 对 高 等 教 育 评 价 都 指 标 进 行 了 大 量 研 究 并 应 用 于 教 育 管 理 。除 了 采 用 输
入 、 程 和 输 出 指 标 外 , 包 括 对 背 景 指 标 、 果 指 标 过 还 结
类 别 进 行 绩 效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 设 计 , 简 化 的 指 标 体 系 在
中要 动 态 集 成 共 性 指 标 和 个 性 指 标 , 出 针 对 性 和 指 导 突
英 国 副 院 长 和 校 长 协 会 与 大 学 拨 款 委 员 会 ( VC / C P U GC) 合 工 作 小 组 对 绩 效 指 标 的 设 计 颇 具 广 泛 性 。 他 联 们 将 绩 效 指 标 划 分 为 输 入 指 标 、 程 指 标 和 输 出 指 标 过 三 类 。输 入 指 标 主 要 指 高 校 可 利 用 的 资 源 、 力 和 经 费 人
不 断 深 入 。由 于 高 校 分 类 的 复 杂 性 , 部 分 的 绩 效 指 标 体 大
张 升 格 ,不考 虑 办 学 绩 效 。忽 视 资 源 利 用 效 率 的 现 象 。
2 0年 7 颁 布 的 《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01 月 国 要 ( 01 - 2 2 2 0 0 0年 ) 》明 确 提 出 , 校 要 “ 进 管 理 模 式 , 高 改
和 教 学 、 研 与 服 务 表 现 指 标 的 分 类 研 究 。一 般 都 考 虑 科 了高等学校 的教师 素质 、 生 品质 、 学 质量 、 业 、 学 教 就 成
本 、 源和教育过程等指标 。 资
我 国 理 论 界 对 高 校 的绩 效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 研 究 也 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