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件《古诗两首

。
3. 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如对大自然的赞叹、对生活
的热爱等。
4. 诗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特点 。
03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
01
情境导入法定义
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
02 03
情境导入法的应用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古诗内容相 关的图片、音乐或视频,营造出古诗所描述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古诗的意境。
05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知识目标
通过课件的辅助,学生能够理解 并背诵古诗,掌握必要的生字词
。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课件的引导,培养阅 读和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 养。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能够感受到中 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 感。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01
02
03
课件设计
课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
4. 诗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特点。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 掌握《望庐山瀑布》的诗意和基本内容。 2. 理解诗中表达的自然景观和情感体验。
《望庐山瀑布》
01
3. 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02
教》
2. 《望庐山瀑布》的诗意解析 ,包括诗句的含义和整体意境
情境导入法的优势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朗读法
朗读法定义
朗读法的优势
通过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熟悉和理 解文本内容的方法。
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同 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记 忆能力。
3. 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如对大自然的赞叹、对生活
的热爱等。
4. 诗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特点 。
03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
01
情境导入法定义
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
02 03
情境导入法的应用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古诗内容相 关的图片、音乐或视频,营造出古诗所描述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古诗的意境。
05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知识目标
通过课件的辅助,学生能够理解 并背诵古诗,掌握必要的生字词
。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课件的引导,培养阅 读和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 养。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能够感受到中 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 感。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01
02
03
课件设计
课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
4. 诗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特点。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 掌握《望庐山瀑布》的诗意和基本内容。 2. 理解诗中表达的自然景观和情感体验。
《望庐山瀑布》
01
3. 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02
教》
2. 《望庐山瀑布》的诗意解析 ,包括诗句的含义和整体意境
情境导入法的优势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朗读法
朗读法定义
朗读法的优势
通过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熟悉和理 解文本内容的方法。
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同 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记 忆能力。
2、古诗两首1草

是什么季节?
2.古诗两首
干枯 枯黄 枯草 光荣 荣耀
词语解释: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原:原野,即广阔 的野外。 岁:年的意思。一岁:一年。 枯:枯萎,枯黄。 荣:繁荣、茂盛。 野火:荒山野地燃烧起来的火 。 尽:完。 生:生长。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近反义词:
近义词:尽---完 岁--- 年Hale Waihona Puke 反义词:生----死 离---- 聚
写话:
1、请用本节课所学生字编
字谜,或者组词造句。 2、请写一首和春天有关的诗。
古诗大意:
第一句(1—2行)讲野草 生长的特点:春夏茂盛, 秋冬枯萎。
第二句(3-4行)是赞扬野草 的生命力很强:野火烧 不尽
古诗中心: 这首古诗赞颂了野 草顽强的生命力。“野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已成名句,常比喻百折 不挠的顽强精神。
自由拼读扩展材料第13页,课文学习中 的篇目,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古诗两首
干枯 枯黄 枯草 光荣 荣耀
词语解释: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原:原野,即广阔 的野外。 岁:年的意思。一岁:一年。 枯:枯萎,枯黄。 荣:繁荣、茂盛。 野火:荒山野地燃烧起来的火 。 尽:完。 生:生长。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近反义词:
近义词:尽---完 岁--- 年Hale Waihona Puke 反义词:生----死 离---- 聚
写话:
1、请用本节课所学生字编
字谜,或者组词造句。 2、请写一首和春天有关的诗。
古诗大意:
第一句(1—2行)讲野草 生长的特点:春夏茂盛, 秋冬枯萎。
第二句(3-4行)是赞扬野草 的生命力很强:野火烧 不尽
古诗中心: 这首古诗赞颂了野 草顽强的生命力。“野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已成名句,常比喻百折 不挠的顽强精神。
自由拼读扩展材料第13页,课文学习中 的篇目,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yáo kàn pù bù ɡuà qián chuān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飞chǐ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耸峙 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瀑 布飞泻。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 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这“挂” 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 赞颂。
诗词赏析
望庐山瀑布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瀑布是庐山的一大奇观。庐山 瀑布是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 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秀峰瀑布、 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 庐山瀑布群。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 十大瀑布之一。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 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 暠九世孙。李白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 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 。曾经 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 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 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 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 太白集》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 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 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 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 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 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
yáo kàn pù bù ɡuà qián chuān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飞chǐ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耸峙 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瀑 布飞泻。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 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这“挂” 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 赞颂。
诗词赏析
望庐山瀑布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瀑布是庐山的一大奇观。庐山 瀑布是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 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秀峰瀑布、 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 庐山瀑布群。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 十大瀑布之一。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 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 暠九世孙。李白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 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 。曾经 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 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 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 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 太白集》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 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 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 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 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 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
4、古诗二首

①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 天:中午。 ②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 傍,依傍,靠近。 随,沿着。 川:河流。
• 余心:我的心。余,我。
•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春日偶成
•
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 兴所致而写成诗。
一二句写景
• 云淡风轻近午天, • 傍花随柳过前川。
具体写了哪些春景?
杜牧
• qiān lǐ yīng tí lǜ yìng hóng , 千 里 莺 啼绿 映 红 , • shuǐ cūn shān guō jiǔ qí fēng 。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 nán cháo sì bǎi bā shí sì , 南 朝 四百 八十 寺, duō shǎo lóu tái yān yǔ zhōng 。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
jiāng wèi tōu xián x ué shào nián
春日偶成
程颢
(1)偶成:偶 然写成。(
1、近:接近
2、傍:靠近。
3、时人:当时过 路的 人。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
4、川:河流 5、余:我 6、将谓:要说, 还以为
• • • • •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1. 2. 3. 4. 啼:叫。 山郭:靠山的城墙。这里说城外。 酒旗: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 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 齐、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当 时建立了大批佛教寺院。
5.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 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 市)大建佛寺。据《南史· 循 吏· 郭祖深传》说:“都下佛 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 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楼台:原指亭台楼阁。这里 指寺庙。
9 古诗两首 (2)

9 古诗两首
【基础须知】
词语理解
客情(kè qíng):旅客思乡之情。
挑(tiǎo):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篱落(lí luò):篱笆。
遥知(yáo zhī):在遥远的地方想象。
登高(dēng gāo):古代风俗,重阳节要登高,饮菊花酒。
【重点梳理】
《夜书所见》中的“挑”字解释为“捉”好还是“拨动”好?为什么诗人用“挑”而不用“捉”呢?
我认为解释为“捉”字好。
因为在“秋风”吹拂的寒夜,即使有“一灯明”相照,儿童要“玩”促织也是不太合情理的。
细细想来,孩子是想在夜里捉到促织,而不是想在秋夜的灯下玩促织。
因此,解释为“捉”更为恰当。
促织是住在巢穴或草丛里面的,想要捉到它,就需要用木棍等器物去翻动泥土或杂草才能找到,“挑”这样的动作恰好说明儿童在用木棍等“挑动”泥土或杂草。
一个“挑”字,准确地表现了儿童翻动泥土寻找促织的可爱形象。
【难点再现】
你认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些字用得好?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认为“独”字用得好,“独”字表现了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
我认为“异”字用得好。
表现出诗人在外地想念家乡及亲人的感情。
我认为“倍”字用得好。
“倍”字说明诗人平时就常常想念自己的故乡,而每到佳节良辰,思乡之情尤切,更加凸显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
古诗两首2

(1)白读绝句,画出难理解的词语。
(2)交流。
古木:年代久远的树木。
短篷:有篷的小船(看图)。
杖藜:藜茎做的拐杖。
杏花雨:清明时节杏花盛开时下的雨。
杨柳风:柔和的春风。
(3)朗诵。
"开火车"朗读。
男生渎,女生想象诗意。
齐读。
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4)指名试说诗意。
诗人志南将船系在岸边占树的树阴中,拄着拐杖走过桥的东面,杏花开时,小雨落在身上,衣服将湿末湿,杨柳风很柔和,吹到脸上也不觉得寒冷。
教学内容
5、古诗两首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学课时
共2课时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理解作业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绝句》所描绘的景色。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古诗两首《绝句》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复习
1.齐背《游园不值》。
2.《游园不值》采用以少胜多的手法烘托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出示《绝句》。
指名渎。
要求用"四步法"学习。
2.知诗人:简介僧人志南,
3.明诗意:
4.悟诗情:
(1)春光明媚,勾起诗人的游兴,你能感受涛人此时的喜悦心情吗?
(2)配乐朗涌。
(3)指名看图背诵。齐背。
(2)交流。
古木:年代久远的树木。
短篷:有篷的小船(看图)。
杖藜:藜茎做的拐杖。
杏花雨:清明时节杏花盛开时下的雨。
杨柳风:柔和的春风。
(3)朗诵。
"开火车"朗读。
男生渎,女生想象诗意。
齐读。
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4)指名试说诗意。
诗人志南将船系在岸边占树的树阴中,拄着拐杖走过桥的东面,杏花开时,小雨落在身上,衣服将湿末湿,杨柳风很柔和,吹到脸上也不觉得寒冷。
教学内容
5、古诗两首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学课时
共2课时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理解作业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绝句》所描绘的景色。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古诗两首《绝句》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复习
1.齐背《游园不值》。
2.《游园不值》采用以少胜多的手法烘托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出示《绝句》。
指名渎。
要求用"四步法"学习。
2.知诗人:简介僧人志南,
3.明诗意:
4.悟诗情:
(1)春光明媚,勾起诗人的游兴,你能感受涛人此时的喜悦心情吗?
(2)配乐朗涌。
(3)指名看图背诵。齐背。
教科版二年级语文上2古诗两首 古朗月行 静夜思课件

1.朗读全文。 2.背诵课文。
课文详解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并用自己最 拿手的方法解决。 2. 初读古诗,基本读懂古诗。
课文详解
学习《古朗月行》
(一)理解第一、二行诗。 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 小李白把月亮叫做了什 么? 白玉盘。 小李白为什么把月亮当 作白玉盘了呢?
课文详解
(二)理解第三、四行诗。 弯弯的月亮像一个白 玉石做的盘子,可又不像 盘子,瞧,月亮里还有亭 台楼阁的影子呢,又像什 么呢? 瑶台镜。
课文详解
(三)指导朗读,升华情感。
假如你是大作家 李白,你当时在思 念故乡的什么人? 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课文详解
比较两首诗
1.反复朗读,理解诗句。 2.体会意境,激发情感。 3.背诵古诗,培养兴趣。
随堂练习
1. 读读写写。
白玉 低头 青云 故乡 明月 床前
随堂练习
2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作业
资料宝袋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是唐代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 杜” ,有《李太白集》 传世。
预习检查
1.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 文中字、词的意思。 2.背诵两首诗。
字词乐园
朗 疑
行 端
选 霜
玉 举
字词乐园
我会写
结构:左右结构,部首: 言字旁。 组词:诗人 古诗
课文详解
(三)朗读指导,整体感悟。
李白小时候不知道圆 圆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 做白玉盘,又以为是神仙 梳妆用的镜子,飞到蓝蓝 的云上了。多么神奇多么 美妙的景色啊!让我们把 景色读好、读美。
课文详解Biblioteka (三)朗读指导,整体感悟。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

融情于景 寓理于事
课文小结
《登鹳雀楼》描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 看到的 壮美山川和所感,向我们揭示了 只有站得, 高,才能看得远 的人生哲理。
课堂演练
一、轻松找朋友。
yī
qiónɡ yù
穷欲依
二、辨字组词。
欲(欲望) 谷(谷子)
依( 依靠 ) 衣( 衣服 )
第二课时
黄诺云壶德果日台口天树朗山瀑瀑瀑布布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九在古代都表示极多的意思,是虚 指。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赞美 瀑布的恢弘。
读了这两行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想象意境
清晨红日冉冉升起,太阳照在香炉峰上,阳光 透过水汽在峰顶上形成了云雾,弥漫缭绕,好像是 香炉峰生成的紫色烟雾。远远望去,陡峭的崖壁前 面,瀑布从山壁间飞速地跌落下来,好像一条白丝 带挂在山前。看那瀑布从高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 溅起无数的水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我恍惚 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水从九重天飞落了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黄岳滕鹤阳王 楼楼阁鹳雀 楼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背景资料
鹳雀楼在我国的山西省永济 市,因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而 得名。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上了 鹳雀楼,并留下了千古名篇《登 鹳雀楼》。从此以后鹳雀楼便名 扬四海,与黄鹤楼、岳阳楼和滕 王阁并称为我国四大名楼。
结构梳理
望 香炉
烟雾缭绕
庐 山 瀑 布
峰
遥看 挂前川 瀑 飞流直下三千尺 布 疑是银河落九天
惟妙惟肖 雄奇瑰丽
课文小结
《望庐山瀑布》描写了_庐__山__瀑__布_ 的雄壮与美丽,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 _赞_美__ 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 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背诗。)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指导写字 1、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分别组词。 2、自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识记生字: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 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 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 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教师边范写,边指 导如何将字写漂亮。 写正确:“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 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 字的下面不是系,是“糸”不要丢掉一点。 写漂亮:咏,口小偏上,撇收捺展;碧,上下等长,底部 扁平;妆,左窄右宽,底部平齐;裁,里面的衣字要收紧,斜 勾要写得长;剪,顶横要写长,上下对齐。滨,左窄右宽,三 点水要写成弧形。紫,中心对称,上宽下窄。 4、书写练习:写正确、写美观。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姿势。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上课时间: (
)周星期(
) 【
月
日】
总课时数: (
)节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咏 碧妆裁 剪 滨 紫
咏柳 碧绿 歌咏 碧波 化妆 装扮 裁剪 裁判 裁剪 剪刀
稻
海滨万紫千红 湖滨 紫色
教学反思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上课时间: (
)周星期(
) 【
月
日】
总课时数: (
)节
2、古诗两首
教学课题: 《 备课老师: 2、古诗两首 》 代妹
学士睿哲小学
课时安排: 安排( 3 )课时 1、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7 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 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教学目标: 2、背诵两首诗。 3、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 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第 3 课时
上课时间: (
)周星期(
) 【
月
日】
总课时数: (
)节
5、展示优秀书写,给予表扬。 三、拓展阅读: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如: 《绝句》唐朝诗人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鸟鸣涧》唐代诗人王维的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大林寺桃花》唐代诗人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江南春》唐代诗人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代诗人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诗人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又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完成好练习册上的习题,尝试默写两首古诗。 1、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基础题不全班讲解,学习小组长组 织交流答案。 2、师巡视过程中了解学生做题情况,对错误较多,重点题 或稍难题进行集体交流与指导。 今天这节课我们交流了很多描写春天的古诗,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他们背下来, 这对我们的文学 和语言积累很有帮助。 1、选择背诵两首课外描写春天的古诗。 2、默写《古诗两首》 。
上课时间: (
)周星期(
) 【
月
日】
总课时数: (
)节
2、古诗两首
备课老师: 学士睿哲小学 代妹 课时安排: 安排( 3 )课时 1、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7 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 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教学目标: 2、背诵两首诗。 3、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 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第 教学过程: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 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 (指名背诵,比如《春晓》《村居》) 今天我们就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一起走进迷人的春 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解释诗题,了解作者。 师:先看第一首《咏柳》。(板书课题) 1、解释题目:歌颂赞美柳树。 2、了解作者贺知章。 三、自读古诗《咏柳》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读准“绦”“妆”“裁”的音。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小组之间相互说一说。 将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画出诗歌节奏,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碧的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要多请几 生说意思。(其中一道课后习题)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 1 课时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上课时间: (
)周星期(
) 【
月
日】
总课时数: ()节 Nhomakorabea2、古诗两首
备课老师: 学士睿哲小学 代妹 课时安排: 安排( 3 )课时 1、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7 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 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教学目标: 2、背诵两首诗。 3、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 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第 教学过程: 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解释诗题,了解作者。 师: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与春天有关的古诗《春日》。 (板书课题) 1、解释题目:在春天里。 2、了解作者朱熹。(南宋) 二、自读《春日》,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读准“胜”“泗”“滨”三个字的音。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小组之内相互的说一说。 将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画出诗歌节奏,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特别是千古名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句一定要让学生熟练的说出诗句意思。(这是一道课后练习 题) 句意: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 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 么“焕然一新”吗? 2 课时
上课时间: (
)周星期(
) 【
月
日】
总课时数: (
)节
(指柳枝,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 (诗人自问自答,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大自然的伟 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 喻? (把春风比作剪刀。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的尾巴就像剪 刀;柳树的叶子就像是春风裁剪出的;二月里的风还有点凉, 吹在脸上很冷等答案都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①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②指名读,师生评议。 ③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 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 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 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 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 啊! 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④点生背诵古诗,配乐集体背诵古诗。 这节课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一首描写和赞 美了春天的柳树的古诗《咏柳》 ,诗歌主要抓住了 初春二月的柳树、柳条、柳叶来写柳树。下节课我 们继续学习另一首。 背诵古诗给爸妈听。将《咏柳》工整的摘抄到 积累本上。 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上课时间: (
)周星期(
) 【
月
日】
总课时数: (
)节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 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 (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 句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 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 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 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 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集体背诵古诗,点生背诵古诗。 四、配乐师生共同朗读古诗。 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日》 它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景色。 本课的两首诗都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 姿多彩, 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 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请同学 们课后再搜集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下节课我们继 续交流。 1、背诵古诗给爸妈听。将《咏柳》工整的摘抄到 积累本上。 2、再搜集两首课外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日 朱熹(南宋) 胜日寻芳似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