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21讲工业革命课件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doc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doc](https://img.taocdn.com/s3/m/ccaf0c2201f69e31433294f9.png)
(对应学生用书第138页)
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1.形成原因
(1)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推动力。
(2)殖民扩张与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3)两次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助推剂。
(4)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2.形成途径
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逼迫。
3.形成过程
4.评价
(1)积极影响 ①
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
发展。
②
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
③
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④
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今天世界经济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
(2)消极影响
①
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残酷的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②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后国家的剥削与压迫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很不公正、很不公平的经济现象,也是当今世界不合理经济秩序的根源。
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的主要经济成分
[中外关联]__近代西方工业化与中国工业化的差异。
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试卷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含答案)

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专题复习一、选择题1.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2.17世纪初,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明朝官员李之藻共同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
图中有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信息,还绘有16艘船,8种海洋生物。
据此材料可以判断( )A.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新式交通工具蒸汽轮船广泛应用于航海C.中国人广泛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绘图技术D.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海陆轮廓日渐清晰3. “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
……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
”该材料说明( )A.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D.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4.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
”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B.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5.列宁指出:“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技术成就,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
”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A.电气产品的发明层出不穷B.电力方便了人们的生活C.人类从此用上了电D.电的发明及其广泛应用扮演着重要角色6.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
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 )A.美国金融的崛起B.荷兰商业的繁华C.殖民霸权的更替D.英国科技的先进7.17世纪以来,当欧洲近代国家对特权、专制主义、教权主义、金银货币输出等现象和理论进行理性的思辨时,这些现象和理论在西班牙以及西属拉美地区却得到了加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总结(共11张PPT)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 国”,学习西方发展至制度层面
衣、食、住、行、风俗观念近代化
第4页,共11页。
学科素养
突破方法 提升素养
【典型例题】
——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
成马为克世 思第界曾历指三史出阶。:“各段民族是的原20始世封闭纪状态上由半于日叶益完,在善的这生产一方阶式、段交往,以由及于因交工往而业自文然形明成的的不全同民面族之到间来的分,工整消个失社得越会是发彻底生,历了史剧也就越是
成在为这世 一烈界阶历段的史,人变。类动吸取。了1上9一29阶年段的的经经验济教训危,工机业和文明两得次到顺世利界推进大,特战别使是2人0世类纪社70年会代对以工来,业工业化文产明向生第的三世负界面扩影散。响开始有所认
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19 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①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
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
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②现代化实际上是
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 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治确立并逐渐完善。
(2)二战后,美苏争霸,形成两极格局;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美国企图
称霸全球。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开始探索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需要注意理论必 须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第7页,共11页。
【方法讲解】 近代化(现代化)进程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word文档资料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⑴15世纪前后,在西欧国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用作货币的黄金、白银需求量日增,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益强烈。
⑵《马可·波罗行记》在西欧流行以来,很多人希望到东方去“寻金”。
⑶长期以来,许多东方的商品畅销西欧市场。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甚至劫掠过境商旅。
因此,很多西欧人都希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⑷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的统治者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身统治。
⑸欧洲人热衷传播天主教。
(6)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知识的提高。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引发了商业革命①欧洲同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始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世界各地区的商品也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②传统的贸易中心发生转移,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引发了“价格革命”含义:大量的贵重金属进入,使欧洲金银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
影响: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演变。
封建地主因收取定额的货币地租,购买能力大不如昔,常常入不敷出,财力和地位进一步下降;而新兴资产阶级获益匪浅,他们一方面可以利用廉价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一方面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经济实力迅速增加。
(3)世界各民族和各地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
改变了欧洲和美洲的生活,与此同时,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扩张也登上历史舞台。
(4)新航路的开辟还极大的冲击了欧洲的思想文化领域,冲击了神学理论,证明了人的力量的伟大。
它以无可辨驳的事实证明了“地圆学说”,直接冲击了封建神学,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3、英国世界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及其原因。
(1)确立: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殖民战争实现的。
美国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教材精读】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最先兴起于英国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概述工业革命的主要进程 并多角度分析其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2. 试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与启示。 3.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有哪些?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并 多角度分析其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4.两次工业革命有何异同?试列表说明。 5.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中国未能 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 6.中世纪以来西方工业(手工业)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如何变化的?手工工 场与工厂有何异同点? 7.概述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历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和影响。
单元十三 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18C中后期-20C初期的西方世界
§13-2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8C中后期-20C初期的世界经济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1.(2019·全国Ⅰ卷,34) 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
2.(2018·全国Ⅰ卷,34)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3.重大影响——(3)对世界:
①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基本形成)。 ②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东方日益从属于西方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世界工厂”。
概念阐释:世界市场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36张)

哈格里 夫斯
珍妮纺 纱机
揭开了工业革 命的序幕
瓦特 改良蒸汽机 富尔顿(美) 蒸汽轮船 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
推动机器的发明和推 广,进入新阶段
推动以蒸汽为动 力的时代到来
◆特点:①从英国一国到多国;②蒸汽机为动力;③主
要在轻工业(棉纺织业)部门;④发明者主要为技工, 科学理论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⑤工厂制。
②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2、对欧洲:
①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起“商业革命”。 ②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引发“价格革命”。 ③开始殖民扩张与掠夺,出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④加速西欧封建制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对亚非美:
④世界格局:欧美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其统
治,世界市场初步(基本)形成。
三、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P31-32
1、性质:既是一次技术革命,又是一次社会革命。 2、作用(积极):
3、后果(消极): • 加快了殖民扩展和争夺的步伐(频繁发动侵略战 争);
•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恶 化,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
三、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P31-32
1、性质:既是技术革命,又是社会革命。
2、作用(积极): ①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②社会关系: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③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 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兴起; • 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 生活方式:开始城市化进程; • 思想观念:自由主义盛行、马克思主义诞生。 • 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比重渐增。
2020版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21讲 工业革命

第21讲 工业革命考纲考情分析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主干知识整合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考题角度·备考分析最新考纲知识点试题角度备考分析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2018·全国Ⅰ卷,34: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考查史学史料实证素养(2)2018·全国Ⅲ卷,41:从上海与曼彻斯特的对比中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3)2017·全国Ⅰ卷,33:从英国工人工资的变化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4)2016·全国Ⅱ卷,33:从英国人口死亡率上升考查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5)2016·全国Ⅲ卷,33:从美国铁轨不统一考查国内市场统一情况(6)2016·海南卷,13:从英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考查工业革命推动市场不断扩大(7)2015·全国Ⅱ卷,32:从茶叶成为普通民众日常消费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8)2015·海南卷,11:从欧洲超越中国考查工业革命的巨大作用(9)2014·全国Ⅱ卷,33:从生产领域的变化考查工业革命(10)2011·海南卷,12:从欧洲文明的快速扩张考查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1.高频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2.教材空白点:(1)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迅速发展。
(2)工业革命推动下三大进步的社会思潮。
第二次工业革命(1)2018·海南卷,19:从大众休闲文化的兴起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2)2015·全国Ⅰ卷,41:从科学技术发展考查工业革命的作用(3)2015·全国Ⅱ卷,33:从世界各地工业化均有所发展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4)2014·海南卷,20:从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5)2012·海南卷,21:从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6)2012·课标卷,40:从交通信号灯考查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7)2011·海南卷,13:从新兴工业的发展考查垄断组织3.备考策略:(1)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学习的重点,既要正确分析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工业化的差异,又要从积极、消极等不同的角度客观地分析工业化对人类的影响。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专题六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归纳提升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解析:选 D。材料中未提及官员关系,故 A 项错误;鸦片走私 与英国相关,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地方大员对鸦片的态度, 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官员不重视英国与禁烟的关系,反映出官 员们根深蒂固的“夷夏之辨”,故 D 项正确。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一、鸦片战争前夕(19 世纪上半期)中英两国国情差异
国别 项目
中国
英国
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基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完成工业革命,资本
占治地位
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国别 项目
军事力量 外交政策
中英贸易
综合国力 政治体制
中国
英国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对点训练] 2.(2019·南昌模拟)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 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 幅漫画作者意图的是( )
A.中西结合 C.科技救国
B.“中体西用” D.内外兼治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3.特点: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 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人文 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各领域都 产生了重大影响。 4.影响: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前期主要局限于“器物”层面,在洋务运动后期,出现了倡导 政治体制变革的早期维新思想及康梁维新思想,中国近代化出 现了由“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过渡的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讲 工业革命考纲考情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考题角度·备考分析最新考纲知识点试题角度备考分析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2018·全国Ⅰ卷,34: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考查史学史料实证素养(2)2018·全国Ⅲ卷,41:从上海与曼彻斯特的对比中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3)2017·全国Ⅰ卷,33:从英国工人工资的变化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4)2016·全国Ⅱ卷,33:从英国人口死亡率上升考查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5)2016·全国Ⅲ卷,33:从美国铁轨不统一考查国内市场统一情况(6)2016·海南卷,13:从英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考查工业革命推动市场不断扩大(7)2015·全国Ⅱ卷,32:从茶叶成为普通民众日常消费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8)2015·海南卷,11:从欧洲超越中国考查工业革命的巨大作用(9)2014·全国Ⅱ卷,33:从生产领域的变化考查工业革命(10)2011·海南卷,12:从欧洲文明的快速扩张考查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1.高频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2.教材空白点:(1)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迅速发展。
(2)工业革命推动下三大进步的社会思潮。
3.备考策略:(1)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学习的重点,既要正确分析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工业化的差异,又要从积极、消极等不同的角度客观地分析工业化对人类的影响。
(2)学习过程中注意对工业革命进行综合概括,从纵向上,可以概括世界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比较三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技术扮演的不同角色;从横向上,可以概括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一般包括生产力的飞跃、生产关系的变革、阶级关系的巨变、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关系、女性解放的思想观念、自由主义经济贸易思想等角度,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模块的知识,是学科内综合的绝好题材。
第二次工业革命(1)2018·海南卷,19:从大众休闲文化的兴起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2)2015·全国Ⅰ卷,41:从科学技术发展考查工业革命的作用(3)2015·全国Ⅱ卷,33:从世界各地工业化均有所发展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4)2014·海南卷,20:从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5)2012·海南卷,21:从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6)2012·课标卷,40:从交通信号灯考查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7)2011·海南卷,13:从新兴工业的发展考查垄断组织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 。
(2)条件①劳动力: 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②资本:殖民贸易和 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③技术: 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广阔。
资本主义制度圈地运动殖民掠夺手工工场海外市场2.过程(1)起讫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
(2)核心内容①生产手段从手工操作到机器生产。
②生产组织从手工工场到 。
(3)完成标志: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4)扩展:19世纪中期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3.重要发明(1)纺织: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标志着工业革命 开始。
(2)动力: 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3)交通: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工厂工业革命17854.影响(1)经济①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 ”,社会生产力提高。
②生产组织: 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③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2)社会①城乡结构:工业城市形成, 明显加快。
②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 两大对立阶级,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③社会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 的统治。
蒸汽时代工厂城市化进程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3)思想意识: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 兴起,殖民扩张和掠夺的步伐加快。
(4)环境: ,人类生存有了新的威胁。
(5)科技文化:促进 和文艺的发展,如浪漫主义流派的出现。
(6)世界市场: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7)经济格局:英国成为 ,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8)殖民扩张:为获取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和市场,资产阶级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掠夺的步伐。
自由主义环境污染自然科学世界工厂二、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条件(1)市场: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更广阔的 和原料。
(2)交通: 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2.影响(1)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世界市场的主导,攫取巨大利益。
(2)亚非拉等地: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3)客观进步性: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世界市场蒸汽机车三、第二次工业革命1.背景(1)政治前提: 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理论基础: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主要成就(1)电力的广泛应用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 成功。
②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涌现。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 和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4)化学工业的发展: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化学合成材料出现。
(5)钢铁工业的进步:炼钢技术改进,钢产量大幅度提高。
资本主义制度发电机汽车3.特点(1) 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就呈现出 局面,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 和德国。
(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4)侧重于 和电力工业、能源工业领域;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侧重于轻工业。
(5)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4.影响(1)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工业部门:诞生了 、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
(3)生产结构: 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自然科学多元化美国重工业电力工业重化工业(4)生产组织: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 。
垄断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5)世界体系: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四、世界市场的发展1.原因(1)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2)交通通讯: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 出现,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2.表现(1)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非拉等广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经济上:世界贸易额增长;非工业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垄断组织通讯手段3.影响(1)积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全 球化)(2)消极①造成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不平衡性)民族资本主义工业②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 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改造性)③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控制着这些国家、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奴役性)重理解1.英国圈地运动的影响(1)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
同时,圈地运动也使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
(2)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
首先是土地所有制变化,使农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其次是经营方式的改变,农业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
那些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的贵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资本主义的利润。
过去的贵族变成了新贵族,农民则变成了农业工人,从而使农村得以资本主义化。
(3)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领主更愿意投资新的农作物,追加好的肥料,使用更好的工具,改革排水系统,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提高产量。
(4)加快了英国城镇化的进程。
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使英国的城镇数量大量增加。
(5)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
靠圈地发家的贵族地主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在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起到了领导者的作用。
(6)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
圈地运动造就了大批的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7)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在圈地运动中,无数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
而政府又颁布血腥法令,不允许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
从这个角度说,圈地运动是一场明显的“羊吃人”的运动。
2.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迈进工业文明时代,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
(2)工业革命引起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
(3)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4)工业革命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使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5)工业革命促进了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
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
3.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政治侵略: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抗:爱国官兵反抗、太平天国运动反抗: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学习西方发展至制度层面社会生活衣、食、住、行、风俗观念近代化,呈多元并存、中西融合趋势4.手工作坊、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区别(1)手工作坊是封建城市中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一般不存在雇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