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ppt

提示:教科书静止地放在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它的重
力,因此,只要测出教科书的质量(或重力),用刻度尺测出教 科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面积,利用压强公式 p 即F可求解.
S
答案:方法1:(1)用刻度尺测出物理教科书的长和宽分别为a
和b;(2)用调好的天平测得物理教科书的质量为m;(3)压强的 表达式为 p .mg
【中考警示】应用公式 p 的F三个考前须知
S
(1)对应性:解题时要注意p与F和S相对应,不能乱代数据. (2)统一性:公式中每个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当F的单位为N, S的单位为m2时,p的单位是Pa. (3)规范性:在代入数据前,公式不能漏;代入数据时,数据后 要有单位.
【典例1】(2018·成都中考)小强同学的质量为60 kg,他站立 在水平地面上时,每只脚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25 m2 ,g 取10 N/kg,求: (1)小强同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小强同学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方法技巧】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的思路
根据流速大 小确定压强、 压力大小
根据压力大 小确定压力 差的方向
根据压力差作用分析产生 的各种表现形式和现象
【中考警示】流体在静止时产生的压强与深度有关,在这种情 况下,压强是相对稳定的;流体在流动时产生的压强与流速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压强随流速的变化而变化.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一】压力和压强 1.压力 (1)定义:__垂__直_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作用效果: ①受力面积一定,压力__越__大_,作用效果越明显. ②压力一定,受力面积__越__小_,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强 (1)定义:物体__单__位__面__积__上_受到的压力. (2)公式:p . F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4.9N,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是7.84N。
六、浮力的应用
1.物体的沉浮条件
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浸入液体的物体同时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1)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F浮 < G
(2)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F浮 > G F浮 = G
下沉
上浮 悬浮
A B
cm 30 20
水对C点处的压强pC=, 1960Pa
容器底部D点受到的压强pD=, 2940Pa 若容器、底部面积为0.04m2,
C
10
则容器底受到的压力F=. 117.6N
D
3.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连通器里面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 应用:茶壶 船闸。
V大
V小
五、浮力
子能漂在水面,是因为受到了水的浮力。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也受到 浮力吗?同样用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F=G
F′<G
(1)物体未浸入 水里时,弹簧秤 的示数F等于物重 G,即F=G。
(2)物体浸在水 里时,弹簧秤的示 数F′比物重小,即 F′<G。
F
F′
G G (a) (b)
什么情况下物体上浮?什么情况下物体下沉?
一、压强
1.压强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如果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物体的受力面 积,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P=F/S
P F S 压强 压力 受力面积 帕斯卡(Pa) 牛顿(N) 平方米(m2)
例1:桌面上平放一本教科书,数的重量约2.5N,与桌面的接 触面积约4.7×10-2m2,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解:教科书静止地放在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它的重 力,所以 F=2.5N 桌面的受力面积 S= 4.7×10-2m2 所以压强 P=F/S=2.5N/4.7×10-2m2 = 53Pa 书对桌面的压强为53Pa。
九年级物理第14章-压强和浮力知识点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一、固体的压强: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3)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当压力不变时,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计算:P=ρgh3、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2)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3)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强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气压计。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四、浮力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漂浮:F浮=G物,ρ液>ρ物;(2)下沉:F浮<G物,ρ液<ρ物;(3)悬浮:F浮=G物,ρ液=ρ物;(4)上浮:F浮>G物,ρ液>ρ物;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性质不同压力是弹力2、压力与重重力是引力力的区别方向不同压力:垂直于接触面重力:竖直向下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3、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单位:帕斯卡(Pa) 1N/m2=1Pa公式:p=F/S4、怎样减小或怎大压强当F一定时 S增大p减小S减小p增大当S一定时 F增大p增大F减小p减小6题5、圆柱体、长方体、压在水平面上的压强只与ρ和h有关,而与S无关。
6、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
甲乙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1和p2 如图:把甲放在乙的上面,则乙对桌面的压强为()若把乙放在甲的上面,则甲对桌面的压强为()二液体压强1、液体压强的产生:因为重力和液体流动性而产生2、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及本身的流动性,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②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③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④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液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p=ρgh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原 理:连通器里装同一种液体,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
应 用:船闸、茶壶、锅炉水位计、自来水等5、典型题三个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容器,装入同种液体,液体的高度相同,放在水平桌面上。
甲 乙 丙(一)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压强步骤:先根据p=ρgh 算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再根据F=p S 算出液体对 容器底的压力。
注:液体压强压力计算:先算压强后算压力(二)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压强(固体压力、压强) 步骤:①F 压=G 水+G 杯 ②p=SF 注:固体压力、压强的计算:先算压力,后算压强(三)若甲乙丙装入高度相同的三种不同液体,且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三种液体的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 甲<p 乙<p 丙)6、连通器的计算题:因为 p1=ρ1gh 1 p 2=ρ2gh 2p 1=p 2所以 ρ1gh 1 =ρ2gh 2 h 1ρ1 =ρ2 h 2 / h 1三 大气压强1、大气压:大气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简称为大气压。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学习要点1、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3、了解大气压强,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4、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5、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浮力的应用。
学习指导1、压力和重力是两种不同的力⑴、产生的原因不同: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因为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施力体是地球,压力由于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体是相互挤压的的物体。
⑵、大小的差别: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G=mg计算,而压力的大小取决于相互挤压时发生的形变程度,它的大小在有些情况与重力有关,有些情况与重力无关。
⑶、方向的差别: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压力的方向是垂直接触面并指向被压面的内侧。
⑷、作用点的差别: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2、当压力作用在物体上时要有一定的作用效果,这个效果并不只由压力的大小决定,还和受力面积有关,为了更好的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压强这个物理量,即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二者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这体现了两者的联系。
但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这体现了两者的区别。
3、区分受力面积和物体面积,受力面积不一定等于物体面积。
4、在液体压强公式中的h指液体的深度和高度、长度有所区别。
深度指液面到研究点的距离,而不是容器底到研究点的高度;当容器倾斜放置时液体深度和液柱的长度的区别就明显体现出来了。
5、装在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并不是总等于液体的重力,只有容器为柱状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才等于液体的重力,6、有关浮力的问题(1)、浮力的产生原因是浸在液(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是浮力,当物体没有受到向上的压力时,浮力为零。
第14章压强和浮力

1 cm2=10-4 m2 如: 50 1cm3=10-6m6 如:50
m3=50 106cm3=50 107cm3 =50×10 =50×10 ( 4) 50 Pa 意义: 1m2 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50N 50N。
S F ①S 一定,F 变大 (5)增大压强方法 ②F 一定,S 变小 F S F S ③F 变大,S 变小 (6)减小压强法: S F ①S 一定,F 变小 F S ②F 一定,S 变大 F S ③F 变小,S 变大
6 沉 浮 条 件
状态 漂浮 上浮 悬浮 下沉 沉底
浮力与重力
密度关系
体积关系
说明
G F 浮=G F 浮>G G F 浮=G F 浮<G F 浮=G-F
支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V 排<V 物 V 排=V 物 V V 排=V 物 V 排=V 物 V 排=V 物
V 物体全部浸入液体时 V 排=V 物, G 由公式 F 浮=ρ液 g V 排、G 物=ρ物 gV 物及密度关系可得出浮力与重力 的大小,当 F 浮>G 上浮,最终会 漂浮,当 F 浮<G 下沉,最终会沉 底。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1、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指向物体内部。 (3) 压力不一定都等于重力, 方向不一定与重力方向相同, 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 压力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方向与重力相同;压力和重力是两个力。 (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1)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⑥应用:连通器
使用压强的公式应注意的问题: ①P=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一节压强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是对压强的概念、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做了详细的讲解,并根据实际生活讲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提出了压强的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解读课本图14.1—1、14.1—2,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
●解读课本图14.1—4、14.1—5、14.1—6的内容,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了解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教学器材:教材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
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
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⒈压力①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各画一图。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第十四章压强浮力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第十四章压强、浮力第一节、压强1、压力定义: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方向:,作用点:,大小:当物体在水平面上静止时:2、压强①比较甲乙,得到的结论是比较乙丙,得到的结论是总之,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有关。
3、压强是表示的物理量。
压强定义:物体上受到的叫压强.单位: 1 pa = N/m2 ,物理含义:。
公式:4、增大压强的方法:1)2)减小压强的方法: 1) 2)第二节液体压强1、液体压强的测量工具:,反映了薄膜所受压强的大小。
2、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的和有压强, 液体内部都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着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有关。
液体的越大, 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其中h指。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和有关。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算出压强,再由公式,得到压力。
4、连通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
应用连通器的例子有:、、、。
第三节大气压强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简称。
2、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一标准大气压等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帕斯卡,约支持高的水柱。
3、大气压随高度的而。
液体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4、气压计和种类:、第四节、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1、气体和液体中,。
2、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上候车。
请分析,为什么当火车驶过时,如果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即使与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是非常危险的。
第五节、浮力1、浮力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的力,叫浮力。
2、产生原因:。
3、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公式:①示重法:()②压力差法:()③平衡法:()④公式法:()4、试用文字描述阿基米德实验的过程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决定于、,与其他因素无关。
第六节、浮力的应用一、物体的浮沉条件1、漂浮:()2、上浮:()3、悬浮:()4、下沉:()二、应用1、轮船:(1)排水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一、压强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___________________叫压力。
压力是在物体相互接触并互相挤压时产生的。
所以,压力是__________力的一种。
2.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____________;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__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一种无缝钢管能承受的压强是78 400 kPa,它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压力是由物体的重力产生的,压力就是重力B.压力不是重力,但其大小与重力相等C.压力的方向垂直指向受力面D.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关于压强的概念,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压强就是压力B.压强只和压力有关C.压强只和受力面积有关D.压强和压力及受力面积都有关2.在图14-11中,正确表示压力的是()图14-113.人坐在沙发上比坐在硬凳上感到舒服,是因为人受到的压力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受力面积____________,压强____________的缘故。
4.一块均匀的砖平放、侧放、竖放对地面的压力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对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放法是____________。
5.一个重500 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_____N,若受到100 N 竖直向上的拉力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_______N,若将此物体放在一斜面上,对斜面的压力将_________500 N(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6.某同学质量为50 kg,每只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00 cm2,则他双脚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_______N,压强为____________Pa。
(g取10N/kg)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沙漠之舟”骆驼能在松散的沙漠中顺利行走不陷下去,这是因为()A.骆驼的重量轻B.骆驼跑得快C.骆驼的耐力大有素D.骆驼脚掌面积大压强小2.某同学在水平公路上骑自行车,骑车时车胎发生了缓慢漏气,那么车胎对路面的()A.压强变大B.压强变小C.压强不变D.压力变大3.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最接近于()A.50 N,103 PaB.50 N,104PaC.500 N, 103PaD.500 N,104Pa4.长方体砖块的长、宽、厚之比为4∶2∶1,将砖块平放、侧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时,砖块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A.4∶2∶1B.1∶2∶4C.8∶4∶1D.1∶1∶15.两个圆柱形工件,底面积相等,它们密度之比为ρ甲∶ρ乙=9∶8,平台所受压强之比为p 甲∶p乙=3∶2(圆柱体都立放时),则它们的高度之比h甲∶h乙为()A.3∶4B.4∶3C.27∶16D.6∶276.(2010四川)图14-1-2是小敏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的固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的图象。
如果用上述两种物质做成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放在水平面上,则根据图象可知,甲、乙两种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为()图14-1-2A.8∶1B.4∶1C.2∶1D.1∶17.如图14-1-3所示,A、B、C三图中是同一物体在三种不同情况下静止时的情形,其中物体对支持面压力大小等于重力的是图________,物体对支持面压力大小小于重力的是图________,物体对支持面压力大小与重力无关的是图________,由此可知,压力有时和重力是无关的。
图14-1-38.请将下列四句话中所反映的物理知识填在横线上:(1)马尾提豆腐——提不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中捞月一场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磨刀不误砍柴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4-1-49.2010年3月,大型国宝珍品——秦始皇兵马俑在福建省博物馆展出。
小红参观时发现,秦俑脚下都踏踩着一块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踏板,如图14-1-4所示。
为了弄清这种制作的好处,她收集了一尊站立姿态兵马俑的有关数据:体重(含踏板)1 600 N,踏板面积1.6×10-2 m2。
问:(1)这尊兵马俑(含踏板)的质量是多少?(g取10 N/kg)(2)这尊兵马俑竖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3)踏板面积比双脚面积大,这样制作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理由。
10.(1)如图14-1-5所示,物体A、B叠放在一起,画出A对B的压力及B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图14-1-5 图14-1-6(2)如图14-1-6所示,物体M放在斜面上,静止不动。
画出其所受重力及对桌面压力的示意图。
11.在一次刑事案件侦察中,公安人员在海滩上发现了一连串罪犯逃跑时的清晰脚印,公安人员用蜡对其中一只鞋印进行了浇注,测得蜡鞋模的平均厚度为4 cm,质量为900 g,又经仪器测试发现达到鞋印同样的深度需要的压强为2.4×104Pa,请你帮助公安人员,计算罪犯的体重为多少?12.湖北神农架科学考察队在丛林深处松软平整的泥地上发现“野人”行走时留下的新鲜脚印,队员小明用方格纸描下了“野人”的脚印,如图14-1-7所示,并测出脚印深2 cm。
已知方格纸每小格的边长是3 cm,则“野人”每只脚的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以半格计)?一般情况下,人的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照此推算“野人”身高大约为多高?为了估测“野人”的质量,小明从背包中拿出一个边长为5 cm的正方体铝块,放在“野人”脚印旁的平地上,并在铝块上面加岩石块,当铝块陷入泥中的深度也为2 cm时,用测力计测出铝块和岩石块的总重为65 N,据此小明算出“野人”的质量为多少?(取g=10 N/kg)图14-1-7二、液体的压强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压强。
(2)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____。
(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__________。
(4)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____________。
2.液体由于受到________而对容器底及浸在液体内部的物体产生压强,由于液体还具有________性,所以对侧壁也产生压强。
3.图14-2-1所示的各图中,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是()图14-2-14.下列日用器具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喷泉B.钢笔吸水C.洒水壶D.液体压强计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图14-2-2中,采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的事例是()图14-2-22.关于液体内部的压强,下面的说法哪一种是对的()A.在液体内部,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B.物体在液体内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C.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D.在液体内部,液体向下的压强总比向上的压强大3.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图1423所示的事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图14-2-3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4.如图14-2-4所示,a、b、c底部互相连通,自b注入水,当图中水不流动时()图14-2-4A.a中液面最高B.b中液面最高C.c中液面最高D.a、b、c中液面一样高5.如图14-2-5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面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三种不同液体,三个容器都是圆柱形,那么(1)这三个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p a___p b___p c(填“<”“=”或“>”);(2)三种液体的密度相比较ρa__ρc___ρb;(3)三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A__p B__p C。
图14-2-56.一艘潜艇能潜入海水下1 500 m,问它能承受的压强是多大?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如图14-2-6盛有某液体,p A、p B、p C分别表示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则()图14-2-6A.p A=p B=p CB.p A=p C>p BC.p A>p C>p BD.p A=p B<p C2.如图14-2-7所示,将一盛有水的试管倾斜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将(液体不流出)()图14-2-7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3.图14-2-8中正确的是()图14-2-84.在盛满水的容器的侧壁上开有三个小孔,水从小孔中喷出,在如图14-2-9所示的四幅图中正确的是()图14-2-95.一个装满煤的油桶高2 m,在距底0.5 m处有一点M,则M点的压强为(已知ρ油=0.8×10 3 kg/m3,g取10 N/kg)()A.1.6×104 PaB.1.2×104 PaC.0.8×104 PaD.0.4×104 Pa6.有4种不同年代的潜水装置,它们潜入海水的最大深度如图14-2-10所示,其中能承受海水压强最大的是()图14-2-107.(2010江苏如东模拟模拟)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图14-2-11所示,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分别为p甲、p乙,则它们的关系是()图14-2-11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无法确定8.潜水员潜入水中的深度有一定的限制,这与潜水员能承受的压强大小有关。
若某位潜水员能承受水产生的最大压强为4.0×105 Pa,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m),则该潜水员在水中能下潜的最大深度是()A.4 mB.40 mC.400 mD.60 m9.如图14-2-12所示,半球形容器中都装满水,在水对容器壁的压力示意图中,正确的是()图14-2-1210.比较A、B、C三点的压强p A_ B____p C__。
如图14-2-13所示,三容器中是同一种液体。
图14-2-1311.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厂商一改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点,纷纷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但有些广告制作却忽视了其中的科学性。
如图14-2-14所示的广告图中有一处科学性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物理原理或规律。
图14-2-14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它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图14-2-15中A是小华家的厨房,B是卫生间,A、B两地之间有墙,相互看不到,但是小华家在装修时必须搞清楚;厨房和卫生间的地面哪个高?高度相差多少?为此,小华设计了一个测量方法,他利用一根透明的塑料管,在里面灌满一些水,水管两端各固定在一个木块钉成的支架上,如图14-2-15,请你根据这张示意图,说一说小华测量的方法,并同时说明这种方法所应用的物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