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2周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工艺学_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_课程设计指导书

工序 13 1)走刀长度与走刀次数 走刀长度取:L=l=40mm;走刀次数:0.2/0.01=20(双行程)。 2)切削用量选择(参考表 S-13)
① 确定砂轮速度:取砂轮直径 d =50 mm,砂轮转速 n = 10000r/min,可求出砂轮线速度:
v = 26m/s;
② 确定工件速度:取 vw = 0.12 m/s;可计算出工件转数 nw = 36 r/min; ③ 确定纵向进给量:取 fl = 3m/min; ④ 确定横向进给量:取 fr= 0.01mm/双行程; ⑤ 确定光磨次数:4 次/双行程。 3)工时计算 ① 计算基本时间:tm =(40×2/(3×1000))×(20+4)×K K 是加工精度系数,取 K=2,得到:tm = 1.28 min; ② 考虑到该工序基本时间较短,在采用基本时间乘系数的方法确定工时,系数应取较大值(或 辅助时间单独计算)。可得到:TS = 2.4×tm = 3 min。 该工序的工序卡片见表表 S0-9。
2 M 2 2 310 D Fj K Fd tan( 1 ) tan 2 tan 2
φ1 -- 弹簧套与夹具体锥面间的摩擦角,取:tanφ1=0.15; φ2 -- 弹簧套与工件间的摩擦角,取:tanφ2=0.2;
3)切削用量选择 ① 首先确定背吃刀量:精车余量 0.5mm,一次切削可以完成。取:aP = 0.5mm; ② 确定进给量:参考表 S-10,有:f = 0.2 mm/ r;
③ 最后确定切削速度:参考表 S-8,有:v = 1.8m/s,n = 264r/min。
4)工时计算 ① 计算基本时间:tm =(30 +8 + 3)/(264×0.2)≈ 0.8 min(参考式 S-3); ② 考虑到该工序基本时间较短,在采用基本时间乘系数的方法确定工时,系数应取较大值(或 辅助时间单独计算)。可得到:TS = 2×tm = 1.6 min。 该工序的工序卡片见表表 S0-7。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指导书仅供参考一、设计目的“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是在本专业方向学生已学习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技能综合训练;这次专业课程设计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机构设计的能力和工艺设计的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设计作一次基本训练;二、设计要求1.能正确应用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分析零件的工艺可行性,制定零件的工艺路线;2.能正确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及夹具设计原理中的基本理论,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拟定夹具方案,设计夹具结构;3.能够按照机械制图规范绘制夹具装配图和零件图;4.熟悉和运用有关机制工艺、夹具等手册和资料,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工作方法;三、设计内容和步骤本设计题目为:”指定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其工艺装备设计”;(一)每位学生明确自己的工艺设计对象由指导教师指定二研究分析零件1.了解该零件在机械装备中的地位与作用;2.对零件的图纸表达及结构特点分析;3.对零件主要加工面的尺寸、形位精度、表面粗糙度及设计基准等进行分析; 4.对零件的材料、热处理及工艺性进行分析;5.确定毛坯尺寸及其制造方法三确定生产类型及批量所有零件按照批量设计;生产条件假定为本校已有设备;四确定毛坯制造方法毛坯选择应按生产批量大小,非加工面的技术要求,以及零件的复杂程度,技术要求的高低等几方面综合考虑,它对整个工艺过程经济合理影响甚大;分析毛坯时,注意余量的分配,浇冒口、分型面的位置等,毛坯的结构形式,对以后安排工艺和采取必要工艺措施有关;用红笔在所发零件图上画出毛坯外形,如孔等未加工前的部位要全部涂红,最后,要在这张毛坯图上注全毛坯尺寸;五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1.制定工艺路线;在对零件分析基础上,至少拟出二个工艺方案,然后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其中较为合理的一个;2.选择定位基准,进行工序尺寸计算根据粗精基准选择原则,合理选定各工序的定位基准,当工序中所用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则需要工序尺寸计算;3.选择机床及工、夹、量、刀具机床设备的选用,应是既要保证加工要求,又要经济合理,在成批生产条件下,一般是采用通用机床和专用工艺装备;4.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与公差的确定根据工艺路线的安排,首先确定一个加工表面的工序加工余量,其工序间尺寸公差按经济精度确定;一个表面的总余量,则为该表面各工序间余量的总和;因时间有限,每个学生只计算其中一个主要表面的各工序间余量及公差;其余表面可直接查阅相关手册中的“工序间的加工余量”部分;5.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的确定在机床、刀具、加工余量等确定的基础上,可按有关公式进行计算;因时间有限,本次设计内容仅限于指定工序;6.设计工艺文档将上述各项内容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至于各工序的加工简图定位夹紧示意图,可选择主要工序,画在说明书上,内容包括:1工件外形及加工部位用红线,并注上工序要求的尺寸,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2按规定符号,表示出工件的定位,夹压部位和约束的自由度;3在加工开始位置,画上刀具及标上切削运动,进给运动等方向以箭头表示;4每一工序图上,应示清与工艺过程卡中相同的“工序号”、“工序名称”、“机床型号”、“夹具名称”;六夹具结构设计每一学生必须按照指导教师的指定工序设计专用夹具;1.确定设计方案要求至少提出二个进行比较后正式确定;2.选择定位元件,计算定位误差;3.计算所需的夹紧力,设计夹紧机构;4.绘制夹具装配图装配图比例:1:1,工件用双点划线,加工面用加粗实线,其它要求见相关教材;七撰写设计说明书希望每个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及时整理和书写自己的设计说明书;要求:字迹工整、语言简练、文字通顺、插图正确;说明书统一用十六开纸书写,四周留出边框,最后用学校统一印发的封面将报告正文和图纸一起装订成册;设计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零件分析;2.生产类型及批量的确定;3.毛坯的确定;4.工艺方案分析和有关计算工序尺寸等计算;5.夹具方案分析和有关计算定位误差,夹紧力计算等;6.小结 7. 参考文献等;八课程设计资料的提交设计说明书装订的大致顺序如下:1.封面课程设计专用,黄颜色封面,学校教材科领取2.目录3.设计说明书的正文见七4.小结5. 附录:1指导教师指定零件的零件图2毛坯图3指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4机械加工工序卡4夹具总装配图5“夹具体”或“底座”零件图四、成绩考核本课程设计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束,由学生本人亲自交指导老师验收,否则不与接收;指导老师最后抽查部分同学质疑,形式可以是个别进行或以小组形式集体进行;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应根据平时的设计态度和独立工作能力,工艺分析和夹具设计的水平及图画和说明书的质量,进行综合衡量;五、参考资料1.柯建宏等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2.于骏一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邹青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尹成湖, 李保章, 杜金萍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王小华;机床夹具图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6.李名望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7.胡凤兰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陈宏钧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9.王绍俊主编;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0.冯辛安,黄玉美等编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1.刘文剑等编;;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2.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等编;机床夹具设计手册第二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3.张进生;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14.赵家齐;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15.李旦等编着;机床专用夹具图册;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6.刘文剑等编;夹具工程师手册;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六、设计安排本课程设计共两周合计十天,具体分配参照如下:1.布置任务、分析工艺、画毛坯图由指导教师指定 2天2.制定工艺路线、计算工序尺寸1天3.夹具方案装配草图设计通过指导教师审核并确认1天4.定位误差、夹紧力计算 1天5.夹具结构的详细设计总装图,夹具体或底座的工程图通过指导教师审核并确认 3天6.整理设计说明书 1天7.提交文档并考核 1天。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最新(精)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最新(精)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最新(精)《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南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二月XXXX记录实验1刀具角度认知实验2切削参数选择实验3实验4实验5实验6实验7实验8切削刃磨削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工艺尺寸链分析专用夹具方案设计加工精度统计分析机械装配精度及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1 实验了解车刀2的基本结构。

了解车刀几何参数二、实验原理和方法1。

车刀结构(三面两刃一尖)图1车刀结构2。

常用车刀角度(前角、后角、辅助后角、主偏角、辅助偏角和刀片倾角)图2车刀角度3。

实验仪器和材料1。

圆柱形车刀数量24,实验步骤1。

对比图1,理解并记住“三面两棱一尖”及其位置和结构特征,学生们互相提问2。

根据图2,了解并掌握车刀常用的6个角度(前角、后角、辅助后角、主偏角、辅助偏角和刀片倾角)。

五、实验要求要求每个学生画出常用角度的车刀,并画在作业(或实验报告)上思考1,粗车外圆,如何选择刀具角度?3实验2切削参数的选择1、实验目的1。

掌握切削参数的概念3元素2。

理解和掌握切削3要素与切削质量的关系2、切削3要素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切削速度vc:主运动的线速度,单位磨削速度为m/s,其它加工的切削速度为m/min,当主运动为旋转运动时,切削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c?πdn 1000进给f:工件或刀具每旋转一周,刀具和工件沿进给方向的相对位移单位为mm/r反向切削量asp:工件的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在垂直于基点工作平面的方向上测量的主切削刃和工件交叉表面之间的瞬时接触长度的大小)。

3.实验步骤播放数控铣削各工序的切削参数视频1粗加工切削参数视频2半精加工切削参数视频3精加工切削参数视频4实验要求学习分析不同加工阶段并讨论切削参数的选择五、思考1,在考虑刀具耐用度和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合理选择三要素的切削参数?4实验3车削刃磨削1,实验目的1。

加深对车刀几何参数的理解和掌握。

掌握车削刃磨削的基本操作规范2、实验原理和方法1。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 程设计的实践案例
案例背景:某 机械制造企业 生产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
案例目的:通 过实践案例, 了解机械制造 工艺学的应用
案例内容:包 括产品设计、 工艺规划、生 产管理等环节
案例结果:通 过实践案例, 提高了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案例一: 汽车制造 工艺设计
案例二: 飞机制造 工艺设计
确定课程目标: 明确课程设计的 目的和要求
制定课程计划:包 括课程内容、教学 方式、考核方式等
实施课程教学:按 照课程计划进行教 学,注重实践操作
课程考核与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 进行考核和评价, 及时反馈和改进
制定课程设计的计划和时 间表
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实施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
确定课程设计的目标和 要求
制定教学 计划:根 据课程内 容,制定 详细的教 学计划和 时间表
准备教学 材料:包 括教材、 教具、实 验设备等
实施教学: 按照教学 计划,进 行课堂教 学和实践 操作
评估教学效 果:通过考 试、作业、 实验等方式, 评估学生的 学习效果和 教学质量
确定课程目标: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和预期成果 制定课程大纲: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 编写课程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准备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 实施课程教学:按照课程大纲和教案进行教学 课程评价与反馈:对课程进行评价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设计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设计报告:要求报告内容 完整,格式规范,语言通 顺
设计质量: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效果等 工艺水平:包括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工艺设备等 创新性:包括创新点、创新思路、创新效果等 实用性:包括实用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等 团队协作: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团队沟通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等 报告撰写:包括报告格式、报告内容、报告质量等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目录1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概述 (2)1. 1 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2)1. 2 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2)1. 3 设计注意事项 (3)1. 4 进度与时间安排 (4)1. 5 设计成绩的考核 (4)1. 6 设计参考资料 (4)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5)2. 1 设计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 (5)2. 2 设计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5)2. 3 设计工艺规程的内容及步骤 (5)3 夹具设计 (17)3. 1 概述 (17)3. 2 夹具设计方法 (17)3. 3 夹具公差和技术要求的制订 (24)4课程设计实例……………………………………………………………………375附录…………………………………………………………………… (47)5. 1 附录1(常见工艺标准资料) (47)5.2 附录2(设计任务书和设计说明书封面) (49)5.1 附录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及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51)5.1 附录4(课程设计实例中的图纸及工艺卡片 (53)1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概述1.1 设计的目的和要求1. 1.1 目的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是在全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机床夹具设计课程,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

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其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工艺及结构的设计,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进行一次预备训练。

其目的在于:(1)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有关课程的知识,结合生产实践中学到的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

(2)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标准、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指导书 工艺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指导书 工艺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1.设计目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有关课程内容,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机床夹具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应熟悉有关标准和设计资料,学会使用有关手册和数据库。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作为未来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工作的一次基本训练。

2.设计的题目和内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题目一般定为:制定某一零件成批或大批生产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也可针对一组零件进行成组工艺和成组夹具设计。

2.1设计应完成的内容:1)制定指定零件(或零件组)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选择所用机床、夹具、刀具、量具、辅具;2)对所制定的工艺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和计算;3)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主要表面的总余量;4)确定主要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5)对主要工序进行工序设计,编制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画出的工序简图,选择切削用量;6)设计某一工序的夹具,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7)编写设计说明书。

2.2课程设计实例实例一实例二3.制定工艺规程步骤和方法1.分析设计对象阅读零件图,了解其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及其在所装配部件中的作用(如有装配图,可参阅)。

分析时着重抓住主要加工面的尺寸、形状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主要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总余量,画毛坯图确定毛坯种类和制造方法时应考虑与规定的生产类型(批量)相适应。

对应锻件,应合理确定其分模面的位置,对应铸件应合理确定其分型面及浇冒口的位置,以便在粗基准选择及确定定位和夹紧点时有所依据。

查手册或访问数据库,确定主要表面的总余量、毛坯的尺寸和公差。

如若对查表值或数据库所给数据进行修正,需说明修正的理由。

绘制毛坯图。

毛坯轮廓用粗实线绘制,零件实体用双点画线绘制,比例尽量取1:1。

毛坯图上应标出毛坯尺寸、公差、技术要求,以及毛坯制造的分模面、圆角半径和拔模斜度等。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齐齐哈尔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的目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进行了生产实习、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之后进行的下一个教学环节。

它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另外,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进行一次综合训练。

通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学生应该在以下两方面得到锻炼:1.能熟练地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及合理安排工艺路线等问题,以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

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及出处,并能够做到熟练应用。

二、设计要求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题目一律定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生产纲领为中批生产。

设计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零件图(计算机绘制)1张2.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3.机械加工工艺卡片(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1套三、设计内容及步骤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学生得到设计题目后,应首先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其内容主要包括:1)对零件的作用及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2)对零件主要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及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设计基准等进行分析。

3)对零件的材质、热处理及机械加工的工艺性进行分析。

零件图应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绘制,按1:1比例绘出。

2.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

选择毛坯应该以生产批量的大小、零件的复杂程度、加工表面及非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等几方面来综合考虑。

正确地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可以使得整个工艺过程经济合理,故应慎重进行。

在通常情况下,应主要以生产性质来决定。

3.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1)制订工艺路线。

在对零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订零件的工艺路线。

对于比较复杂的零件,可以先考虑几个加工方案,经分析比较后,再从中选择比较合理的加工方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15008课程名称(中/英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Course design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课程类型:模块课(平台课、模块课、课程群)总学时:2周学分:2适用对象: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先修课程: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工艺装备技术后续课程:机械类各专业课程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设计。

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知识目标: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机制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对零件的精度要求、加工方法、零件毛坯生产等进行分析;正确、合理的安排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制定出该文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目标2:在正确对零件定位、夹紧的分析基础上,学会选择合适的定位元件、夹紧元件(机构)、导向元件及其元件,从而组成合理的定位、夹紧、导向方案,并通过夹具设计提高结构设计能力;目标3:熟练使用工艺手册及图表资料;目标4:进一步提高撰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图的能力,如对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的确定,尤其是夹具中定位误差、导向误差的分析与计算,夹紧机构夹紧力的估算等。

能力目标:目标5:具备分析及设计机床夹具的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目标6:具备有效交流的能力,能够运用外语和技术语言获取机床夹具领域的前沿及发展趋势的能力。

本课程所能支撑的毕业要求、以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如下:本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机制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对零件的精度要求、加工方法、零件毛坯生产等进行分析;正确、合理的安排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制定出该文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正确对零件定位、夹紧的分析基础上,学会选择合适的定位元件、夹紧元件(机构)、导向元件及其元件,从而组成合理的定位、夹紧、导向方案,并通过夹具设计提高结构设计能力;熟练使用工艺手册及图表资料;进一步提高撰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图的能力,如对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的确定,尤其是夹具中定位误差、导向误差的分析与计算,夹紧机构夹紧力的估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艺作业指导书
一、设计的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所进行的又一个教学环节。

它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设计来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另外,也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

学生应当通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在下述各方面得到锻炼:
1.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基本问题。

为毕业设计时零件结构工艺性审查打下良好基础。

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学生必须设计出解决现场生产问题的、简单可靠的工艺装备。

3.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

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设计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基本熟练运用。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
1.设计任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题目一律定为:设计xx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生产纲领为成批生产或大量生产。

设计出所指定零件的工艺卡片一套,含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2.要求
进度及时间分配如下:
①明确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熟悉零件,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和审查,占
10%;
②工艺规程占70%;
③撰写设计说明书,占20%。

卡片,需用手工填写;说明书也用手工书写;最后,将二者装订成册。

三、设计内容与步骤
1.零件分析
①零件功能和技术要求;
②找出零件上的主要加工表面及其加工要求,分析其加工的难易程度及质量保证方
法;
2.毛坯确定
毛坯的选择应该以生产批量的大小、零件的复杂程度、加工表面及非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等几方面综合考虑。

正确地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可以使得整个工艺过程经济合理,故应慎重考虑,在通常情况下,应主要以生产性质来决定。

3.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①制订工艺路线。

在对零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订零件的工艺路线和划分粗精加工
阶段。

对于比较复杂的零件,可以先考虑几个加工方案,分析比较后,再从中选择比较合理的加工方案。

②选择定位基准,进行必要的工序尺寸计算。

根据粗、精基准选择原则合理选定各工
序的定位基准。

当某工序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需对它的工序尺寸进行换算。

③择机床、工装夹具、刃量具。

机床设备的选用应当既要保证加工质量,又要经济合
理。

在成批生产的条件下,一般是采用通用机床和专用工装夹具。

④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与公差的确定。

根据工艺路线的安排,要求逐工序逐表面地
确定加工余量。

其工序间尺寸,按经济精度确定。

一个表面的总加工余量,则为该表面各工序间加工余量之和。

在本设计中,各表面的余量与公差,利用查表法直接从“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中查得。

⑤切削用量的确定。

在机床、刀具、加工余量等已确定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由上述手
册上查得。

⑥画毛坯图。

在加工余量已确定的基础上画毛坯图,要求毛坯轮廓用粗实线绘制,零
件的实体尺寸用双点画线绘制。

同时,应在图上标出毛坯的尺寸、公差、技术要求、毛坯制造的分模面、圆角半径和拔模斜度等。

⑦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

将前述各项内容以及各工序加工简图,一
并填入规定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上。

卡片格式见附图。

⑴工序简图可按比例缩小,并尽量用较少的投影绘出。

简图中的加工表面用粗实线表
示。

对定位、夹紧表面应以规定符号标明。

最后应标明各加工表面在本工序加工后的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⑵工序简图中的定位、夹紧符号应符合机械工业部标准JB/Z174-82的规定,摘要见附
录。

四、设计成绩的考核
成绩根据学生对零件工艺分析的深入程度、卡片及说明书的质与量、独立思考能力等情况进行综合衡量,最后由教师评定为五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五、课程设计的进度与时间安排
本课程设计分为三组时间为2周,本实训完成后作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实训班级机制10 张俊纪(带队)31人孙莹31人 31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