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多层次需求的GIS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GIS人才实践技能培养体系构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 BORDER ECONOM Y AND CU LTURE
No .1 0 . 2 Ol 3 Ge n e r a 1 . No . 1 1 8
( 总第 1 1 8期)
【 校园文化 】 Fra bibliotekGI S人才实践技 能培养体系构建
边疆 经 济与 文化 2 0 1 3 年第 1 O期
T h e B o r d e r F . . e o n o m y A n d C u l t u r e N o . 1 0 , 2 0 1 3
应和所有课程形成有机整体 ,所以实践技能培养体 系 的构 建 离 不开 整个 专 业设 置 的课程 类别 与结 构 。 滨州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课程类别与结构设 置如下 :共有六个一级类 , 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 选 修课 、专 业必修 课 、专业选 修课 、实践 课程 、素 质 拓展 模块 。实 践技能 培养 体 系是 由课程 实验 、独 立 实验 课 、实践周 和 素质拓 展组成 ,这几 个部 分分 别 设 置在课 程体 系 中 ,由基 础到综合 ,由课 内到课 外 ,由验证 到创新 ,由知识转 化为技 能最 终形 成素 质 。具体的设置如下 :在公共必修课 中重点突出的 是培养学生英语语 言能力训练 , 将大学英语视听说 作 为独 立 的实 践 课 程 ,共 有 6 4学 时 ,课 程 设 置在 前 四个学期 。公共选修课程 ,虽然没有在课程体系 中体现实践 的比重 ,但积极引导学生选修各类实践 课 程 ,特别 是 与地理 信息科 学专业 相关 的课程 ,通 过两年的运行 ,大部分学生都通过公共选修课进行 了多媒体 制作 、网页制作 、三维 建模 等实践课 程 的 训 练。专业课是整个实践技能培养体系的基础部 分 ,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思想中 “ 厚基础”的体现 , 特别强调与理论 的互相补充作用 。这部分实践课程 的设 置 主要是 通过两 种方式 :随堂实 验和独立 实验 课 。随堂实验一般在地理类课程 、 计算机课程和部 分地信课程 ;独立实验课主要是 G I S 实验、遥感实 验 、测 量 学实 验等需 要大 量基 础训练 的课程 。专业 选 修课 是对 学 生 的专 业课 的延 伸与某 一个领域 的深 化 ,这部分 课 程 的实 践 主要是 随堂实 验 。内容为 制 图实 验 、开 发 、遥感 地学分 析 。教 学体 系 中的第 五 个 模 块 是 实 践课 程 ,也 是 实 践 技 能 培 养 体 系 的 核 心 ,整个教学计划中 ,设置了 3 2 学分 ,占到 了总 学分 的 1 5 . 9 % ,本教 学环 节起 到综 合 训 练 的作 用 , 将 各个 随堂 实验 、独 立 实验课 的成果 提升 ,结合专 业 真实环 境来 设置 实践课 程 。这个模 块设 置为 三个 小模 块 ,包括 基础 实践 、专业 实践 、综合 实践 。基 础 实践 主要 是全校 统一 的实践 内容 :军政训 练 与入 学 教育 、生 产劳动 和毕业 教育 ;专业 实践 是测 量实
基于GIS竞赛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体系设计

基于GIS竞赛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体系设计地理信息系统(GIS)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领域,因此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理论、技能和实践知识的学习,以便他们能够胜任GIS相关的工作。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设计一个基于GIS竞赛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体系,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
首先,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体系设计中,需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内容应该有所不同。
对于那些想要在GIS相关的科研领域深入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的学生,应该注重地培养其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研究。
对于那些想要在GIS相关的行业中应用GIS技术的学生,应该注重地培养其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实践应用能力。
此外,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应该设计一些学生参加GIS竞赛的课程,通过参与实践项目,提高学生GIS应用的实际能力,培养GIS竞赛的自信心和挑战获胜的精神。
其次,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体系的设计中,需要重视课程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课程应该多样化和个性化,以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课程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可以包括:GIS技术基础、GIS数据分析与处理、GIS应用技术、GIS数据入门、GIS软件开发、GIS数字地球与地球信息学等等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最后,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体系设计中,需要注重实践与竞赛。
实践和竞赛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设计实践和竞赛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和竞赛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得到机会去研究并解决真实的GIS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实践和竞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日后在GIS行业中的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设计一个基于GIS竞赛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基于GIS竞赛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体系设计

基于GIS竞赛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体系设计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用于收集、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近年来,随着数字地理数据的快速增长和技术的不断进步,GIS在地理信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培养具有GIS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才,我们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GIS专业教学体系。
在GIS专业教学体系的设计中,应该确定专业核心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GIS原理与方法、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遥感与图像处理等。
GIS原理与方法课程主要介绍GIS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包括地理数据模型、地图代数、空间分析等内容。
空间数据管理课程主要介绍GIS数据的存储、索引和查询等技术,以及数据库设计和管理。
空间分析课程主要介绍GIS在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方法。
遥感与图像处理课程主要介绍遥感技术在GIS中的应用,包括遥感影像获取、处理和解译等内容。
在GIS专业教学体系的设计中,应该安排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
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实训等形式。
实验课程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常见的GIS操作实验来让学生熟悉GIS软件的使用和基本操作。
实习可以通过发放给学生实际的GIS数据和问题,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进行GIS应用。
实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际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用GIS技术,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GIS专业教学体系的设计中,还应该加强跨学科的融合。
GIS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跨学科知识和能力。
除了基础的地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知识外,还需要学生学习数学、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在GIS专业教学体系设计中,还应该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GIS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测绘工程专业GIS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

测绘工程专业GIS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作者:王秋玲刘军张晓博李峰李佳乐来源:《科技风》2024年第03期摘要:近年来,大数据、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对GIS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首先分析了测绘工程专业GIS课程体系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基于分层教学法构建了测绘工程专业的GIS课程群体系,继而提出了基于OBE理念的GIS实践教学体系。
经过笔者高校在教学实践中的验证,这种改革措施在GIS专业人才培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群;分层教学法;OBE理念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作为一门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监测、自然灾害评估、实景三维建设等领域,并与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技术等深度融合发展,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行业无处不在[12]。
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行业总产值增速稳中求进,2017—2021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复合增长率为11.5%,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新的增长极。
课程群是指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完善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将专业培養方案中的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具有逻辑联系的若干课程重新规划、整合构建而成有机的课程系统;课程群建设打破了课程间的壁垒,强化了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传承性[34]。
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构建了测绘工程专业的“3S”课程群,旨在优化与梳理测绘工程专业GIS与其他核心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56]。
刘万青[7]、王金鑫[8]等学者提出了构建GIS本科专业标准化骨干课程群建设思路,提出了GIS专业骨干课程群建设方案。
很多高校开展了GIS课程群建设教学改革的探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笔者所在高校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一所以防震减灾为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目前,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规划,测绘工程专业GIS教学普遍存在部分课程之间衔接不畅、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较少、教学内容陈旧、师资经验不足等问题,针对笔者所在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目前应梳理GIS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设置与内容安排,加强课程群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案的实施,为测绘工程专业申请工程教育认证奠定基础。
信息化测绘体系下GIS教学实践与思考

信息化测绘体系下GIS教学实践与思考摘要:在构建“智慧地球”的新信息时代,测绘工程专业GIS教学赋予了新的使命和任务。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GIS教育现状,比较了GIS 专业与测绘工程专业GIS教学的异同,从教材、教学模式、教学目标、考核方式的改革入手阐述了测绘工程专业GIS教学的目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主要方式、方法,强调了案例教学和教师素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测绘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2009年1月28日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奥巴马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圆桌会议”上首次提出“智慧地球”(S mart Earth),这是建立在“数字地球”基础上全新的概念,智慧地球将实现物体信息全面感知、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时指出,传感网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物联网将与水、电、气、路一样,成为地球上的一类新的基础设施。
美国科学院院士Michael F.Goodchild提出人人都是传感器的概念,Google Earth与Virtual Earth相继问世,所有这一切预示着一个新的信息时代来临了[1,2]!在这个新时代,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测绘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推动提供按需测量和按需服务的信息化测绘进程赋予了新的使命和任务。
如何教好这门跨学科、实践性与理论性都非常强的课程,作者根据几年来从事GIS 教学的实践及经验,对其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进行探讨,以期得到同行专家们的指教。
1 国内外GIS教育现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GIS教学起步较晚。
自1997年教育部对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修订,目前全国约有500多所高校依托测绘学、地理学、计算机、土木、农林、地矿等学科设置GIS专业或方向,约200所高校建立了GIS实验室[3],招生规模逐步扩大。
但我国各开设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校对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的理解、课程体系不尽相同,采用教材也有一定差异,有些学校偏重学生理论知识讲授,而另一些学校则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高职GIS专业“三层递进、五化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能训练 、 专 项能 力培养 、 综 合职业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2 — 1 3
化、 教 学制度 弹性化 、 企 业参 与全
作者简 介: 吕翠华 ( 1 9 7 6 一 ) , 女, 云南宣威人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副院长 、 副教授 ; 张东明( 1 9 7 1 一 ) , 男, 云 南江川人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 院院长 、 教授 ; 赵文亮 ( 1 9 6 4 一 ) , 男, 云南剑川人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
一
力、 地理信 息数据 生产 能力等 ; 综
合职业 能力 是指 要胜 任本专 业对 在顶 岗实习中承担主导角色 ; 实施 应工作 岗位 群 所必需 的职 业素 养 生 产育 人 , 利用教 学实 习和假 期 , 和综合能力 , 如专业 知识 和技 能的 综合运用能力等。 “ 五化 合一 ” 是指 围绕 能力 培
业办学与产业发展更好地 对接 , 使 归纳 知识 。基 本技 能训 练 以学 校
教学 与生产 更好 地结 合 。学校 与 南 方测 绘仪 器有 限公 司合 作组 建 了南方测绘学院 , 在学 院设立南 方
为主导 , 在课 堂实训 中完成 。
立足市场调研 , 分 析地理 信息 行业企 业对 G I S 专业人 才的需求 ,
吕翠 华 , 张 东明 , 赵 文 亮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 昆明 6 5 0 0 3 3 )
摘
要
昆明冶金 高等专科 学校地理信 息系统与地 图制图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 中, 以就业为导向, 校
企互动合作, 将人 才培养过程划分为基本技能训练、 专项能 力培养、 综合职业能力培 养三个阶段 , 并围绕职业能 力培养 , 实施教学过程职业化 、 教学制度弹性化 、 企业参与全程化 、 工程实践 岗位化 、 人才培 养立体化的教学。 关键词 GI S 专业; 人 才培 养; 工学结合 ; 职业能力 ; 高等职 业教 育
面向社会需求的GIS专业人才立体培养模式探讨

需 求 的 GI S专 业 人 才 进 行 概 括 和 分 类 , 成 具 有 时 形
代 特 色 面 向 应 用 需 求 的 GI 人 才 类 型 , 要 有 五 种 : S 主 操 作 型 人 才 、 术 型 人 才 、 用 型 人 才 、 究 型 人 才 技 应 研 和 复 合 型 人 才 , 种 类 型 人 才 的 特 点 见 表 1 各 。 2 面 向市 场 的 多 层 次 人 才 培 养 目标 . 从 以上 市 场 需 求 分 析 可 以 看 出 , S 专 业 人 才 GI 需 求 呈 现 多 元 化 、 层 次 的趋 势 , 同 的 社 会 需 求 对 多 不 GI 专 业 人 才 的 知 识 结 构 和 能 力 素 质 的 要 求 也 不 相 S 同 。需 求 的 多 层 次 性 决 定 了 培 养 目 标 的 多 层 次 性 [ , 据 应 用 所 要 求 的 GI 专 业 人 才 的 知 识 和 能 7 根 ] S 力 特 征 , GI 把 S专 业 人 才 培 养 知 识 目 标 分 为 六 个 层
业人 才 培 养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关 键 词 : 理 信 息 系统 ; 才 培 养 模 式 ; 地 人 市场 需求 导 向 ; 养 方案 培
中 图分 类号 : 6 G 4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6 1 9 1 ( 0 0 0 - 0 5 — 0 1 7 — 7 9 21 )6 08 3
摘 要 : G S专业 人 才 市场 需 求 调 查 的基 础 上 , 究 扣探 讨 了“ 场 需 求 导 向” 在 I 研 市 的人 才 培 养 目标 、 向 应 用 的人 才 培 养 体 系和 面
相应特 色培养方案 , 图建立开放式立体型 GI 试 S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 以满足社会应用需求、 突出测绘专业特 色、 实现 GI S专
普通高校提升GIS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型实验教学模式

普通高校提升GIS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型实验教学模式[摘要]根据目前普通高校特别是二本普通高校传统GIS专业学生培养的现状,利用高校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和仪器设备平台优势,构建探索型教学实验模式,通过学生兴趣和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培养GIS专业学生,提升GIS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方法;专业学生;地理信息系统;创新能力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1]GIS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经过短短40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空间数据管理与应用,发展为广泛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GIS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GIS技术与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国际与国内GIS相关的交流与合作也日趋频繁。
[2]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GIS产业人才队伍需要不断壮大。
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GIS人才已经成为摆在高校面前严峻的课题之一。
[3]一、普通高校传统GIS专业学生培养现状当前,GIS产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仍然不高,[4]具体表现在:1.从事GIS应用系统建设的人员多,而从事GIS开发的人员少,能够掌握软件工程方法的高水平GIS软件顶层设计人才更少;2.GIS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绝大多数GIS产业人员仅仅掌握某一个方面技术,缺少多学科知识的积累,复合型的GIS 人才奇缺;第三,国内GIS开发设计还是以模仿国外GIS软件为主,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GIS人才和GIS企业难寻。
作为评价大学GIS教育方向重要的风向标,GIS产业的人才现状无疑给我们指出了传统GIS无法回避的问题:大学GIS教育缺少创新理念的树立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GIS学科的交叉性和实践性都很强,GIS人才不但需具备较为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过硬的技术能力和创新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多层次需求的GIS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陈优良,刘小生,李恒凯 (江西理工大学 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GIS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层次和不同尺度的应用,面对社会对GIS专业的多层次需求,作者根据多年来所从事GIS专业教学工作的实践,从GIS的实践教学这个角度出发,阐述了GIS人才就业领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想及内容,提出了构建面向多层次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及保障措施。 关键词:多层次需求;GIS;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
1 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1,2]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成为一个快速增长的新兴产业。其应用范围从最初的资源管理和土地规划扩展到几乎所有与空间信息相关的领域,如商业、国防、电信、教育、工程、环境、政府、卫生、资源、交通等[3]。GIS多元、多层次的应用格局使得其对GIS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4]。笔者曾对本校已毕业的GIS学生所从事的工作进行调查,共调查103人,其中从事GIS理论研究的占9.7%,GIS软件开发占40.8%,GIS数据处理占24.3%,GIS行业应用占13.6%,其它占11.7%。虽然调查的人数较少,造成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但从以上数据可知,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主要是GIS软件开发、地图数据处理、GIS行业应用及GIS教育。 一方面,高等学校肩负着GIS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产业化发展的重任,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设置GIS专业,因而培养出来的GIS人才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虽然GIS人才需求正逐步扩大,GIS就业形势非常好,但现实是很多GIS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而大量的GIS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原因,当前GIS教育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加强GIS本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逐渐成为GIS教育关注的焦点,而实践教学体系则是保障这一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掌握GIS基本原理、技术方法、软件开发和应用经验的人才需求愈来愈大。市场需求的多元化迫使GIS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5]。因此,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多层次需求的GIS专门人才,使GIS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能够沿着健康轨道发展,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的迫切需求,作者根据多年来所从事GIS专业教学工作的实践,结合GIS人才市场多层次需求的特点,对GIS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进行了一些探索、思考和总结。
2 面向多层次需求的GIS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践教学不仅能传授知识、验证理论、培养技能,而且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设计性与创新性,通过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等实践训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及自主探索真理的精神[6]。
2.1 总体思想 构建GIS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思想:①完善规章制度,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②不断地改革、创新,形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块化,规范化;③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依据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创新思维意识的原则。④实践体系采取分层次、模块化的管理模式。
2.2 GIS专业人才社会多层次需求 不同的行业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要求具有多样性,但从前面的调查结果分析,我们知道目前国内的GIS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政府部门、公司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根据其工作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理论研究、软件开发、GIS行业应用(图1)。 1、GIS理论研究 从事GIS的研究工作。此类型的GIS专业人员大部分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空间实体及其相互关系与时空变化的数据模型、在计算机环境下的数据组织方法和实现技术、空间信息分析与可视化、空间应用分析模型、GIS、GPS及RS技术的集成等方面。此类GIS专业人员要有扎实的数理知识功底,熟练的计算机和GIS技术,同时也需要地理学的知识来理解和分析繁杂的数据,从而最有效地用GIS技术来优化工作和数据流程。 2、GIS软件开发 从事GIS系统开发/二次开发工作以及GIS项目的组织管理。该类GIS人才可分为一般程序员、系统设计者、系统分析者、项目管理员。软件开发的主要方向包括多维GIS、WebGIS、组件式GIS、GIS工具软件等。该类人员必须有很好的计算机基础和数学基础,并能够掌握软件工程、GIS功能、数据结构、系统设计、地理模型等领域的知识。 3、GIS行业应用 从事GIS在特定领域的应用。该类GIS人才可分为信息采集者、GIS专题应用者、GIS应用系统使用者、GIS平台系统使用者。现阶段GIS应用人员主要集中在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政府部门和电信、电力、房地产公司等企业。他们的工作包括:信息采集、地图的编制、数据的整合、数据的管理、GIS应用服务、用户需求调查、工作流程的组织、有关机构的管理协调等等。此类人员要求具有较强的GIS软件操作能力、良好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基础以及广泛的学科知识基础,包括地图学、地理学、测绘学、环境学、城市规划、信息工程、遥感等多方面的理论和技术[7]。 图1 GIS专业人才社会多层次需求 2.3 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GIS实践教学体系采取分层次、模块化的管理模式,包括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和实训教学。实验教学是知识的单项实践,解决从理论到实践的环节。实习教学是集中式教学,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单项实践的串联,强调实践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实训教学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与设计(论文),是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进一步提升,强调实践的多方面性和深层次性。实验、实习和实训教学并不是独立的,而应是融为一体的。实验教学要为实习教学或实训教学服务,实习教学要为实训教学服务。同一实验教学可为多个实习教学服务,先开的实习教学又为后开的实习教学或实训教学服务,从而形成实践教学培养的层次性、交叉融合性、连贯性与系统性,构成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3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是深化理论课程知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从GIS从业人员的就业领域和对其知识结构的要求可以看出,GIS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也必然是多层次的(图2)。
3.1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 GIS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包括四年培养周期所需要进行的必修和选修的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学生科技活动等[8]。根据市场多层次需求,我们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也相应地分为研究类实践、软件开发类实践、行业应用类实践(表1)。这些实践也包括每门有实验的课程和每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毕业实习与设计作为本科教学的最后实践环节,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GIS专业人才社会多层次需求 理论研究 软件开发 行业应用 一般程序员 系统设计者 系统分析员 项目管理人员 信息采集者 GIS专题应用者 GIS应用系统使用者 GIS平台系统使用者 高等院校研究人员 科研企业研究人员 图2 GIS专业实践教学层次 表1 GIS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 实习教学 实训教学
理论研究类 计算机文化基础、GIS基础、地图学、计算方法、GPS原理与应用、遥感原理与方法 自然地理实习、地理建模原理与方法实习、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数据库原理设计
软件开发类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AD二次开发技术、GIS软件工程
程序设计语言实习、计算机图形学实习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GIS
应用开发
行业应用类 测量学、GIS软件应用、空间数据库 测量学实习、摄影测量学实习、遥感图像处理软实习 CAD应用设计、GIS软件应用设计、空间数据库设计 毕业实习与设计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
1、理论研究类实践。理论研究类实践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GIS基础、地图学、计算方法、GPS原理与应用、遥感原理与方法实验、自然地理实习、地理建模原理与方法实习、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实习、数据库原理设计等。 自然地理实习通过野外考察,加深对自然地理学基本原理和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地理学的空间观点和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建模原理与方法、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实习使学生掌握GIS空间分析建模的逻辑思路与方法;数据库原理设计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要领、基本原理、DBMS基本体系结构和基本实现技术,了解典型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培养学生使用、评价和为实际环境选择数据库系统、构建软件平台的能力。 2、软件开发类实践。软件开发类实践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AD二次开发技术、GIS软件工程实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实习、计算机图形学实习、数据结构课程设计、GIS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实习 整体检验
行业应用类实践 测量与摄影测量学、遥感图像处理、CAD应用、GIS软件应用、空间数据库 软件开发类实践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AD二次开发、GIS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数据结构、GIS应用开发 基础理论类实践 计算机文化基础、GIS基础、地图学、计算方法、GPS原理、遥感原理与方法、自然地理学、地理建模原理与方法、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数据库原理
GIS兴趣小组 教师课余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