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关系复句
转折复句的概念

转折复句的概念转折复句是复合句中的一种句法结构,用来表示一个转折、对立或相反的关系。
它通过某种连接词或词组将两个相互对比或矛盾的内容连接在一起,以表达出两个观点、观点或状态之间的对立关系或变化。
转折复句在语言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帮助读者或听者理解各种观点之间的对比。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转折复句的概念和示例,并说明其在不同写作领域的应用。
转折复句通常由转折连词构成,比如"但是"、"然而"、"却"、"反而"等。
这些转折连词可以将两个句子连接起来,分别表达出相反的观点或情况。
转折复句的关键是表达出两个句子之间的对立关系,这种对立可以体现在意义、态度、观点、逻辑上的对立。
通过使用转折复句,作家可以凸显一个议题的不同方面,以增加文本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以下是一些转折复句的示例:1. 尽管他努力工作,但是他并没有得到升职。
2. 我很喜欢音乐,然而我并不会演奏任何乐器。
3. 虽然他有钱,但是他并不快乐。
上述例子中的转折连词"但是"和"然而"表示了两个对立观点或情况之间的转折关系。
第一个例子中,一个人的努力并没有获得升职,暗示出一种对于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对立。
第二个例子中,一个人喜欢音乐却不懂音乐,表达了欣赏与创作之间的对立。
第三个例子中,一个人拥有财富却不快乐,展示了物质与心理之间的对立。
转折复句在写作中有很多用途。
首先,它可以用来引出对比观点或观点。
作者可以提出一个观点,然后在转折复句中提出一个相反的观点,以增加文本的复杂性和说服力。
其次,转折复句可以用来表示情节、故事或论点的变化。
通过改变观点或情况,作者可以展示出事件的发展或论点的演变。
此外,转折复句还可以用来增加句子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连接文本中的不同观点或情况。
在各个领域的写作中,转折复句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学术写作中,转折复句可以用来引出相反的证据或观点,帮助作者建立自己的论证。
常见关联词复句分类转折关系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复句:一、并列关系中地关联词有:有地……有地、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然……又、既……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选择关系中地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转折关系中地关联词有:不是...而是.........;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而、只是.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因果关系中地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五、递进关系中地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不……反而…… ;……连……也……;……何况……;……甚至……;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假设关系中地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仍然、还是)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七、取舍关系中地关联词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八、承接关系中地关联词有:……一……就…… ;……首先……然后…… ;……便…………;于是…… ;……才…… ;……接着……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九、条件关系中地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除非……才;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目地偏句表示一种行为,正句表示这种行为地目地.以便,以,用以,好,为地是;以免,免得,省得.例: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取舍在两件事情中衡量得失,选择其中地一件,舍弃另一件.与其……,不如(无宁、宁可);宁可(宁愿)……不(不愿).其次了解关联词语误用情况: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地规则.关联词语地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地.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错用关联词语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殿师太尉.(应把“为了”改为“因为”)、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地胸怀是多么宽广.(“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注意辨别非关联词地连续语:有些短语看起来比较像关联词,但是并非关联词.譬如像“一边……一边……”“一下子……一下子……”等等,这些都不是关联词,也不是排比句.排比句是拥有三个或三个地方以上地相同词语连成地词语.像这种词语相同却不到三个地词语只能算是连带词或者连续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转折类复句——精选推荐

转折类复句转折类复句是表示广义转折关系的各类复句的总称,具体包括转折句、让步句、假转句。
转折类复句反映各种各样的“转折聚合”:转折句表示直截了当的转折关系,让步句表示先作让步的转折关系,假转句表示假言否定性的转折关系。
比较:①他说确有其事,但是我不相信。
(转折句)②他很有能力,可是没有被重用。
(转折句)③虽然他说确有其事,但是我不相信。
(让步句)④即使他很有能力,也不会被重用。
(让步句)⑤他说确有其事,否则我不会相信。
(假转句)⑥他很有能力,不然不会被重用的。
(假转句)1.转折句(A,但是B。
)转折句是分句间具有单纯的直接转折关系的复句。
典型标志是“……但是……”,跟“但是”作用相同的还有“可是、就是、只是、然而、不过、但、可、却”等。
例如:①她想笑,但是笑不出。
(鲁彦周《春前草》)②邮差是信使,但真正快乐的天使是她。
(张笑天《康乃馨》)③张二娃对“早点”这个词是很陌生的,不过,他猜想“早点”大概就是早饭吧!(丁茂《张木匠上工》)④你有问必答就是了,只是不要冒犯她的忌讳。
(刘绍棠《虎头牌坊》)根据前后分句之间转折意味的轻重,可以把转折句分为两类:一类转折意味较重,常用“但是、可是、然而、但、可”和“却”等标志,“但是、可是”等连词还可以跟副词“却”配合使用,如例①例②。
又如:⑤她眼里含着泪花,却勉强笑着。
(王火《夜的悲歌》)⑥我没来过这山村,但对连贯这一带村子的这条山区铁路却很熟悉。
(铁凝《东山下风景》)另一类转折意味较轻,表示对前分句有所修补,常用“不过、只是、就是”等标志,有时后分句还带上“罢了、就是了”之类表示语气的词语,如例③例④。
又如:⑦小孟也来了,不过她来得迟得多。
(曹玉林《祠堂里的学校》)⑧蹬凤凰牌单车一样活着,只是没有那样神气罢了!(朱崇山《生活的轨迹》)2.让步句(虽然A,但是B。
即使A,也B。
宁可A,也B。
无论A,都B。
)让步句是分句间具有让步转折关系的复句。
让步句前分句用让步词,表示先让一步,预示后面将有转折。
转折复句

转折复句编辑锁定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一般情况,转折复句前面分句提出某种事实或情况,后面分句转而述说与前面分句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即后面分句才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
目录1. 1 作用:2. 2 例如:3. ▪悟语:4. ▪如:5. ▪常用的关联词语6. ▪转折复句的特点转折复句作用:编辑句子、文段采用转折关系,一般是为了突出强调转折连词后的内容。
即是说转折关系的句子、句群、文段,重心在转折的后面,概括时抓住重心,遵循“保主舍次”原则,采用摘录法或置换法即可转折复句中(又叫主从关系复句),前面的分句说出一个意思,后面的分句则说出与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
转折复句例如:编辑①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②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③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鲁迅《阿长与<山海经>)分析:第①句运用转折关系,重点要体现“粗拙”,第②句具体说明“粗拙”;②③句又是转折关系,根据转折关系,重心在第③句。
层层转折后,这段话的重心就是第③句,而第③句概括和具体表达相结合,丢掉具体表达的内容,保留概括表达内容“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采用置换法再把代词“那”置换为“阿长买来的《山海经》”最后这段的内容概括为:阿长买来的《山海经》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
转折复句悟语:转折关系的复句或文段的概括只要抓住转折重心,遵循原则,巧用方法,概括没错。
1、父亲文化不高,但能写一手好字。
2、我是完完全全的中国人,只是中文只能说一点点。
3、虽然窑洞不住了,可是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
4、池塘里的荷叶虽然是绿油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
转折复句例子

转折复句例子
转折复句例句
1、虽然窑洞不住了,可是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
2、池塘里的荷叶虽然是绿油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
3、他这人做错了事,很少用书面或口头做检查,只是用行动来改正。
4、这道理听起来不错,可是你应该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
5、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6、虽然你很帅,但是你脸上有雀斑。
7、她是完完全全的中国人,只是中文只能说一点点。
8、你长得很帅,但是他比你还帅。
现代汉语转折句式

现代汉语转折句式
转折复句
前后的分句,从语意看,是以转折关系对行为、事情或其特点、性质进行相对或相反的陈述。
转折复句,关键在于前后分句的语意,不是依次关系,而是转折关系。
转折复句是事理的转换视角再认知。
(1)转折复句的关联词语。
⑴单个关联词:但,但是,然而,反倒,却,可,可是,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等等。
⑴复合关联词:虽然…但是…,不是…而是…,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等等。
(2)转折复句。
转折复句的关键,是认知视角的转换。
例如:
①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②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③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④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⑤不是我迷路了,而是美景让我流连忘返。
⑥我们无法抵御浪潮,但永远记得灯塔!。
转折复句和选择复句

转折复句和选择复句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
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转到相反或相对的意思上去。
这类复句一般要用关联词语,可以成对使用,也可以在后一个分句单独使用。
成对使用关联词语的转折复句,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往往明显相反,转折、强调的意味比较重。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尽管、固然)……但是(可是、却)……”等。
例如: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尽管灰姑娘连丢下一只水晶鞋都无暇顾及,就慌慌张张地奔出城堡,可这时魔法已经失效。
这类复句,前一个分句往往有让步的意思,后一个分句顺势进行转折,重点是强调转折的部分。
单独使用关联词语的转折复句,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虽然不一致,但是并不明显对立,说话也不着重强调这种不一致,转折的语气比较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但”“但是”“可是”“然而”“却”等。
“基本”这个词基本有用,但不是到处可用。
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
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选择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选择关系的分句组成。
也就是说,选择复句的各个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相关的情况,表示要从中选择一种。
选择复句有两种。
一种是有取舍的选择复句,表示对两种可能的情况有所取舍,常用“宁可……也不……”“与其……不如……”等关联词语。
例如: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这类选择复句强调的重点在后一个分句,选择的是后一分句的情况,舍弃的是前一分句的内容,表达的意思很肯定。
另一种是无取舍的选择复句,只提出几种可能的情况,表示几种可能性是相容的,并不互相排斥。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或者……或者……”“也许……也许……”有些可能性是不相容的,非此即彼。
常用的词语有“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是……还是……”等。
复句的类型及举例

复句的类型及举例
1.并列复句。
例如: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2.递进复句。
例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3.选择复句。
例如: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4.转折复句。
例如: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5.因果复句。
如:因为我们有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所以我们战无不胜。
6.假设复句。
如: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正。
7.条件复句。
例如: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
8.目的复句。
例如:你快让他去,以免他闹情绪。
9.承接复句。
如: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岗,回到草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折关系复句、文段的概括
一、转折复句的分类
转折复句重复句:分句之间对立明显,转折语气浓重,常用前后呼应的关联词语。
转折程度的差异和常用关联词:虽然(虽、虽是、虽说、虽则、尽管)……但是(可、是、然而、
关联词使用的不同却、也、还、而)等。
轻复句:分句之间没有明显对立,转折语气很轻,一般单用一个关联词语。
常用关联词:可、可是、却、只是、不过、倒。
二、转折复句的概括
一般情况,转折复句前面分句提出某种事实或情况,后面分句转而述说与前面分句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即后面分句才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
句子、文段采用转折关系,一般是为了突出强调转折连词后的内容。
即是说转折关系的句子、句群、文段,重心在转折的后面,概括时抓住重心,遵循“保主舍次”原则,采用摘录法或置换法即可。
例如:
①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②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③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分析:第①句运用转折关系,重点要体现“粗拙”,第②句具体说明“粗拙”;②③句又是转折关系,根据转折关系,重心在第③句。
层层转折后,这段话的重心就是第③句,而第③句概括和具体表达相结合,丢掉具体表达的内容,保留概括表达内容“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采用置换法再把代词“那”置换为“阿长买来的《山海经》”最后这段的内容概括为:阿长买来的《山海经》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
悟语:
转折关系的复句或文段的概括只要抓住转折重心,遵循原则,巧用方法,概括没错。
概括能力训练(五)————转折关系复句、文段
一、请用保主舍次法概括下面的句子或语段:
1、父亲文化不高,但能写一手好字。
2、我是完完全全的中国人,只是中文只能说一点点。
3、虽然窑洞不住了,可是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
4、池塘里的荷叶虽然是绿油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
5、他这人做错了事,很少用书面或口头做检查,只是用行动来改正。
6、这道理听起来不错,可是你应该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
7、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8、①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
②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
③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会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蛰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④大人告诉我,蜜蜂不轻易蛰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蛰;一蛰,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
⑤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
⑥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杨朔《荔枝蜜》)
一、分析下列句群是如何做到表述全面又重点突出的:
①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②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朱自清《荷塘月色》)
三、下文第一段层层转折,强调的重点内容是什么?重点内容和下文有何联系?
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
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拉磨的成年累月地在鞭子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胡绳《想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