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脂率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牛奶中乳脂的产生机制及提高乳脂率的措施

牛奶中乳脂的产生机制及提高乳脂率的措施

啊邮才2021•3FEED&FEEDING牛奶中乳脂的产生机制及提高乳脂率的措施薛会元(河南省孟津县麻屯畜牧兽医站,洛阳471100)中图分类号:S8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264(2021)03-0006-03DOI:10.19305/ki.11-3009/S.2021.03.002®iRffl(OSID)微信扫摘二维码卿家语音介绍写作者在线交流摘要:本文综述了牛奶中乳脂的产生机制、影响牛奶乳脂率的因素以及提高牛奶乳脂率的措施,以期为奶牛场提高乳脂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牛奶;乳脂率;粗饲料1牛奶中乳脂的产生机制乳脂在牛奶中主要以乳脂肪球的形式存在,平均直径为3~4um o乳脂小滴是组成乳脂肪球的亚单位形式,其中包括甘油三酯(970-980g/kg)、甘油二酯(2.5~4.8g/kg)、甘油一酯(0.16~0.38g/kg)、胆固醇酯(痕量)、胆固醇(2.2~4.1g/kg)、游离脂肪酸(1.0~4.4g/kg)以及磷脂(2~10g/kg)叫乳脂肪含量因奶牛品种、个体差异、泌乳阶段、饲喂情况等因素而产生较大变化,一般在3.0%-6.0%之间同,荷斯坦牛泌乳中期的典型乳脂率范围在3.5%-5.0%之间。

乳脂的主要脂肪含有16~18个碳原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另外也含有4~14个碳原子的中链和短链脂肪酸及微量的支链饱和脂肪酸等。

反刍动物乳脂肪酸来源有内源合成和从奶牛日粮中直接获得两种途径。

4~14个碳原子的脂肪酸在乳腺中以反刍动物瘤胃发酵产物一乙酸和P-轻丁酸为底物通过内源合成,也有少量的丙酸合成奇数碳链脂肪酸回。

具有16个碳原子的脂肪酸可从奶牛日粮中直接获收稿日期:2020-08-12作者简介:薛会元(1983-),男,大专学历,兽医师,从事畜牧兽医疾病与营养方面的研究工作。

得,也可在乳腺中以乙酸和P-释丁酸为底物通过内源合成,其比例约为50%:50%。

影响乳脂的原因

影响乳脂的原因

影响奶牛乳脂合成的因素分析文章来源:山东畜牧兽医更新时间:2011-3-7点击数:37 评论本文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奶牛业加速发展,牛奶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原料奶以质论价已经成为乳品加工企业普遍的做法。

乳脂率偏低是经常出现的原料奶质量问题,奶农因此受到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研究表明,乳脂率偏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营养因素是主要的诱因。

本文对引起乳脂率降低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使奶牛养殖者清楚其中的机理,更好的通过改善饲养管理避免发生乳脂率偏低的问题。

1乳脂脂肪酸的来源乳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其中所有的中、短链脂肪酸是在乳腺中从头合成的,大部分长链脂肪酸来源于血液。

1.1脂肪酸的最初合成乳腺上皮细胞,主要以瘤胃发酵产生的乙酸和β-羟基丁酸为底物从头合成脂肪酸。

脂肪酸合成的最初4个C原子几乎有一半来自于β-羟基丁酸,另一半来自于乙酸合成。

牛乳中几乎从C4:0到C14:0的所有脂肪酸和大约50%的C16:0都是在乳腺最初合成。

1.2乳腺对血液脂肪酸的吸收正常饲养条件下,反刍动物血液三酰甘油主要为C16以上的长链脂肪酸,尤其是C16:0和C18:1,因此乳腺从血液吸收的也主要是这些脂肪酸,乳脂中一半左右的C16:0和其他碳原子数更多的长链脂肪酸均直接来自血脂。

而血脂来源于饲料脂肪的消化吸收和脂肪组织的动员。

饲料中脂肪酸主要被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合成的乳糜颗粒三酰甘油所结合。

脂肪组织动员产生的脂肪酸先与球蛋白结合,可供包括乳腺在内的许多组织利用。

据估计50%以上的乳脂源于血脂,Palmquist等估计来源于血脂的乳脂肪酸中88%源于饲料脂肪,12%来自于内源脂肪。

2影响乳脂合成的因素2.1遗传与生理因素不同奶牛品种的乳脂率有差别,如荷斯坦牛乳脂含量低,而娟姗牛、更赛牛乳脂含量高,这种差别主要是遗传因素造成的。

同品种奶牛,个体间存在乳脂率的差别,这种差别在一定程度上与遗传有关,因此可以通过育种提高牛群的乳脂率。

提高奶牛乳脂率的几方面措施

提高奶牛乳脂率的几方面措施

提高奶牛乳脂率的几方面措施作者:刘春东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8年第03期摘要:乳脂率是衡量牛奶质量和奶牛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我国奶牛养殖场普通存在乳脂率低的现象,奶牛乳脂率受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日粮因素、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奶牛养殖需要分析乳脂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乳脂率。

关键词:奶牛;牛奶;乳脂率;影响因素;遗传;环境;营养;提高措施中图分类号:S82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3-0033-011 奶牛乳脂率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

不同品种的奶牛采食量存在差异,使得乳腺的吸收率和血液的供应量不同,最终导致奶牛乳脂的合成能力不同,使得不同品种间的奶牛乳脂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目前各养殖场养殖较多的品种中娟姗奶牛的乳脂率要高于荷斯坦奶牛。

除了不同品种间的乳脂率不同外,相同品种中,不同个体间的乳脂率也存在差异。

日粮营养。

日粮营养是影响奶牛乳脂率的最主要因素,包括日粮中纤维素的含量、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等。

这是由于乳脂率与奶牛瘤胃的发酵产物有关。

有的养殖场为了满足奶牛对能量的需要,常通过增加日粮中精料饲喂量的方式来实现,而当日粮中的精料含量增加时,则会使日粮中的纤维素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增多,使得与乳脂合成相关的乙酸的生成量减少,导致奶牛的乳脂率显著的降低。

环境因素。

奶牛的养殖环境是否适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奶牛的乳脂率,尤其是温度,高温会对奶牛的乳脂率产生严重的影响,当环境温度高于30℃时,就会使奶牛产生应激反应,而使奶牛采食量减少,产奶量下降,同时乳脂率也会相应的下降。

管理因素。

如果奶牛的饲养管理不善,乳房的护理不到位会引发乳房炎的发生,当奶牛患有乳房炎后,乳汁会发生理化性质的改变,甚至乳腺组织会发生病变。

这就会导致牛奶组成成分发生变化,品质变差,乳脂率、乳糖的含量明显的降低。

另外,在日常的挤奶操作时,操作不规范也会影响乳脂率。

在相同的养殖环境下,一般早上挤奶的乳脂率较低,中午的较高,而晚上则达到最高,但是对于产量来说,则是早上最高,晚上最低。

奶牛乳脂率降低的原因与改进措施

奶牛乳脂率降低的原因与改进措施
量。
日粮 营养水 平波 动 。在 泌乳 高 峰期 , 牛养 分需要 量 奶
变大 , 要充 分保 证 日粮 的质 量和 饲料 结构 。质量 不好 或 结 构不 好时 , 常造 成蛋 白质 不 足 。蛋 白质 喂量不 常 足 时 , 造 成奶 量 减 少 , 蛋 白率 降 低 。 为 了提 高 日 会 乳 粮 能量 , 在增 加精 饲料 的 同时应 增 喂优 质粗 饲料 。
回 畜 禽 饲 养
奶 牛 乳 脂 率 降 低 的 原 因 与 改 进 措 施
杨海松 (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老山头 乡政府 132 ) 65 1
牛乳 中含 有 脂 肪 、 白质 、 、 物 质 和 维 生 素 蛋 糖 矿 等各种营养物质 ,绝大部分是在乳腺 内由从血液中 选 择 吸 收 的各种 牛乳 前 驱 物合 成 的 。如乳 中 9 %的 0 蛋 白质 是 由饲 料 中 的前 驱 物 在 乳 腺 中合 成 的 ,0 1 % 的蛋 白质 是 由血 液直接 携 带来 的 。所 以前 驱 物不 足 , 就 不 能保 证 乳量 和乳 成分 的正 常组 成 ,反 之前 驱 物
杜绝 使用 未 经过 后 裔 测定 的公牛 ( 液 ) 种 , 精 配
绿 饲 料 、 根 、 类 等 , 在 夜 间 或 清 晨 气 候 凉 爽 时 块 瓜 并 增 喂 1 。增加 饮水 , 少牛 舍存栏 数 以利 散热 。改 次 减 变精 料粉 料 为颗粒 料 , 以提 高精 料 的消化 吸收 。 同时 , 加强 通 风与喷 淋进 行 降温 。还要 对 牛舍 要 周 围 、 动场 四周 要 进 行 绿 化 , 能 美 化 环 境 , 能 运 既 又
牛易患上乳房炎 , 乳成分合成机能明显降低 , 造成乳 脂率 、 脂 固形 物 明显 降低 。或 由于饲 喂 的不均 衡 、 无 体 况不 良、 料 变 质 等 原 因 , 成 肝 脏机 能下 降 , 饲 造 使 转 化成 乳成 分 原料 的营养 供 给不 足 , 乳脂 率 下 降 , 无

影响乳脂率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

影响乳脂率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

一、乳脂率的重要性乳脂率是衡量原奶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提高乳脂率关系到所有养殖者的利益。

二、饲喂现状“要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必然使用大量的精饲料,但精饲料的大量使用,又必然影响瘤胃发酵中乙酸和丙酸的比例,并增加丙酸的比例,而乙酸才是最终提高乳脂的关键物质,所以,提高精饲料的喂量可能降低乳脂率。

”目前生产中乳脂率低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青绿多汁饲料,粗饲料品质差,营养低,缺乏青贮饲料;二是干物质采食少,能量供应不足(特别是夏季热应激的影响),奶牛体瘦造成产奶量、乳脂率下降;三是管理不当。

那么,如何在提高奶牛产奶量的同时,又能提高牛奶乳脂率呢?三、乳脂成分乳脂是牛奶的重要成分,是一种高质量的天然脂肪,消化率高达98%,且含有大量的乳脂性维生素。

因此,乳脂也成为衡量牛奶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之一。

牛奶中的乳脂约有一半来自于饲料中的经降解后的脂肪,另一半来自于粗饲料在瘤胃中发酵后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酸能被奶牛的乳腺吸收后用于合成乳脂。

因此,要提高牛奶中的乳脂率,必须要使用优质粗饲料。

四、影响牛奶乳脂率高低的因素(1)遗传因素:牛奶中的乳脂率受奶牛品种的影响。

品种不同,牛的产乳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异。

经过精心选育的品种如荷斯坦牛, 其产乳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

产乳量较高的奶牛品种牛奶乳脂率相应较低。

但产乳量高的品种通过有计划地选育, 乳脂率仍可提高。

(2)泌乳阶段:奶牛产犊后的最初几天,干物质摄人量最低,尽管干物质摄入量在产后会逐渐增加,但干物质最大摄人量相对于泌乳高峰还是向后延迟了6w左右。

通常,奶牛的产奶高峰出现在产后4~8w,而最大干物质进食量则出现在产后10—14w,在这段时间里,能量的供给不足会导致能量负平衡。

处于能量负平衡的奶牛就会动用脂肪组织来供给能量,这就使得泌乳初期乳脂中的长链脂肪酸增加。

Palmquist认为,长链脂肪酸在瘤胃内发生氢化、变构作用而变成反式脂肪酸,其对短链脂肪酸在乳腺组织中的从头合成具有抑制作用。

奶牛乳脂率降低的生物学机制

奶牛乳脂率降低的生物学机制

奶牛乳脂率降低的生物学机制
奶牛乳脂率降低可能涉及以下生物学机制:
1.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的不足:奶牛摄入的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不足,会导致其体内脂肪代谢减缓,从而降低乳脂率。

2.营养调节:乳脂率受到营养调节的影响,如乳牛摄入能量过多,会添加到动物体内的脂肪量过多,导致乳脂率下降。

3.产后周期:乳脂率随产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

产后开始的第一个月,乳脂率通常较高,接下来逐渐降低,到第三个月开始上升,在第四个月达到峰值,之后缓慢下降。

4.奶牛健康状况:乳牛的健康状况对乳脂率有影响。

例如,患有乳房炎、肠道疾病等病症的奶牛,其乳脂率可能会下降。

5.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奶牛的乳脂率。

例如,高温高湿的环境会影响奶牛进食和消化,从而导致乳脂率下降。

改善牛奶乳脂率的几项关键措施

改善牛奶乳脂率的几项关键措施

3.l 合理搭配精粗饲料比例
最早发现,给奶牛饲喂高精料、低粗料日粮会导致 乳脂率下降。当饲粮中精料比例较高时,瘤胃中乙 酸比例减少,丙酸比例增加;反之,当粗料比例较 多时乙酸比例增多。可见,增喂粗饲料有利于提高 乳脂率。但粗饲料不能提供乳牛合成乳蛋白的原料, 会影响产。奶量。因此,牛的饲粮要合理搭配,不 仅提供适量的精料和多汁料,保证奶牛高产,同时 要保证有一定比例的粗饲料以提高乳脂率。生产中, 奶牛饲喂多采用先粗后精或精粗混合的方法,粗料 比例一般不低于日粮的40%。
2.3 能量及蛋白质
当日粮能量水平提高时,乳蛋白含量提高, 但可能会降低乳脂率。日粮中蛋白质含量提 高通常并不提高乳蛋白含量,但蛋白质低于 需要时可能会降低乳蛋白。只有当奶牛在极 低营养或长期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能量及蛋 白质才有可能对乳脂率发生影响。
2.4 无机盐
当瘤胃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时,乙酸的形成较丙 酸更容易些,由于乙酸的增多,奶牛的采食量、产 奶量和乳脂率都将得到提高。在高水分谷物和青贮 玉米等易发酵饲料中添加碱化剂可以取得理想效果, 但在干草和青贮鲜草等含ADF占20%以上的饲料中 添加碱化剂无明显效果。常用的碱化剂多为碳酸氢 钠或碳酸钠,氧化镁和碳酸氢钠以1:2的比例制成 的混合剂其碱化效果很好。沸石能增大瘤胃pH值, 但同时可能降低乳脂和乳蛋白含量。韩正康(1986) 报道,当瘤胃处于丙酸型发酵时,添喂乙酸钠能提 高乳脂率。
2.5 其他饲料添加剂
烟酸能增加乳脂率或产奶量。据报道,在奶牛产后120 d内, 每日饲喂烟酸6 g,可使产奶量提高 11.9%,在泌乳中期 给奶牛添喂烟酸其效果远不如泌乳早期,原因可能是奶牛在 泌乳早期常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奶牛分娩后由于采食量下 降、日粮组成改变及由此引起的瘤胃微生物群体改变等因素, 导致日粮中供应的和瘤胃微生物合成的烟酸减少,造成奶牛 烟酸缺乏;而在泌乳中期,奶牛瘤胃微生物群体稳定,泌乳 量逐渐下降,奶牛依靠饲料和自身合成的烟酸可满足代谢和 生产的需要,因而在奶牛泌乳早期添加烟酸的效果显著高于 泌乳中期。所以,给奶牛添加烟酸要考虑产奶量、泌乳阶段 及饲料条件等因素,不应盲目添加。

夏季奶牛防范措施

夏季奶牛防范措施

!
" 粗饲料少。粗饲料是维持奶牛瘤胃内环境
相对稳定性、保证瘤胃正常蠕动及机体从外界获 取一定粗纤维的主要来源。此时, 应选择优质的粗 饲料供给奶牛, 一般不应低于日粮组成的 20 4。
将饲草与唾液充分相混合的过程。 有无反刍是表明 奶牛的消化是否正常运转的过程。 这就要求饲养员 在平时的饲喂过程中,随时观察每头牛的咀嚼、 反 刍是否正常,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一般饲喂 90510 每咀嚼 <0 次左右, 就会有一个 );. 后就开始反刍, 吞咽的过程, 一昼夜反刍的时间可达 15: =。 标志着 )日粮不平衡。营养配方设计的失败, 奶牛的生产潜力无法得到正常的发挥,预示着奶 牛疾病的即将发生, 特别是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生。 畜 牧 与 饲 料 科 学
受阳光照射所分泌的皮脂腺过多所致。 这只是其中 的一部分, 归纳其原因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粗比为 26:76 ! 精粗饲料比例不当。一般精、 或 88:78 , 奶牛才能表现出良好的产奶性能。如果 过高( 乳脂率就会下降, 奶牛就会出现 ;6:36 以上) 消化障碍、 瘤胃酸中毒等现象。 如果过低( 奶 36:;6) 牛只能维持一般需求, 就不可能达到高产、 稳产的 水平, 产奶性能就会更低。 控制在 <918 (# 左右。 " 粗饲料的饲喂长度, 且精料 中性洗涤纤维的总量应为干物质的 58 = , 来源的中性洗涤纤维不能少于 12 = 。
% 奶牛过肥,意味着体内蓄积脂肪的含量增
多, 说明精饲料投入过多。尽管脂肪酸的消化率随 其不饱和度的上升而提高,但脂肪酸的不饱和度 也增加了对瘤胃发酵的不利影响。如果超过了瘤 胃微生物对不饱和脂肪酸的氢化能力,不饱和脂 肪酸就会堆积, 从而影响瘤胃发酵。 说 &体细胞数量的控制。体细胞数量的增多, 明牛奶质量下降、 乳脂率降低, 也反映出奶牛的整 体身体状况或某一部位的健康情况不佳。 体细胞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 , 定 要 遵 从 先 少 后 多 , 日增 加 , 不 可 着 急 , 一 逐 切 否 则 事 与 愿 违 。 先 一 次 加 2 , 天 2 , 用 7 1 5g 一 次 利 ~ O d添 加 至 说 明 的 需 要 量 5 O 10 0g a O ~ 0 / 。 3 在 饲 料 中 添 加 熟 黄 豆 或 豆 油 ( 量 ) 一 般 ) 适 , 不超 过精 料 的 1 ~2 。
2 适 当减 少 能 量 饲 料 供 给 , 粗 纤 维 含 量 高 ) 用 的谷糠 或 麸皮替 代 5 ~8 左 右 , 般 添 加 麸皮 要 一
收 稿 日期 :0 9 0 — 1 修 回 日期 : 0 90 — 3 2 0 — 9 2 2 0 — 92 作 者 简 介 : 清 (9 5 ) 男 , 北 怀 安 县 人 , 级 兽 医 师 , 左 16 一 , 河 高 主要 从 事 兽 医技 术 工作 。
3 精粗 比例 不 当 , ) 精料 相对 偏 大 。 4 换料 、 吓 、 打等应 激 。 ) 惊 猛 1 2 奶 牛发情 .
经 验 表 明 , 牛 发 情 时 所 产 牛 奶 , 脂 肪 、 蛋 奶 乳 乳
2 在饲 料 中添加 维生 素 、 ) 微量 元 素 、 过瘤 胃脂 肪( 植物脂 肪 酸钙 ) 等添 加剂 或添 加高 产奶 牛精补 料 ( 瑞 纳 1 1 ) 奶 牛超 营养 饲料 ( 田 6 2 。添加 普 99、 牧 8 T) 植 物脂 肪酸钙 或 高 产 奶 牛 精 补料 、 牛 超 营养 饲 料 奶
难 以合 格 , 致 牛奶 遭 拒 , 分 奶 户损 失较 大 , 在 导 部 实 令人 扼腕 叹惜 。笔 者经过 认 真研 究 并结 合 多年 的实 践 经验 , 总结 出造 成 牛 奶 乳 脂 率 低 下 的 原 因 及 预 防 对 策 , 广大 奶户 参考 。 供
1 乳 脂 率 低 的原 因
施 。 实 际 生 产 提 供 了依 据 。 为
关 键 词 : 脂 率 低 ; 因 ; 治 措 施 乳 原 防
中 图 分 类 号 :8 3 1 ¥ 2 .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1 9 1 - 2 1 ) 10 8 — 2 1 0 — 1 1 ( 0 0 0 —0 10
喂 料 , 天 可 喂 3次 料 4次 草 , 喂 勤 添 , 可 草 料 每 少 不 满槽 , 为奶 牛有 吃欠 草 的习惯 。 因 4 饲 草 不 宜 切 得 太 短 , 3 5C I 宜 , 利 ) 以 ~ I 为 T 有 于促进 奶牛 反 刍 。 5 选 用 秆 高 而的 草 )
mg 每天 2次 , , 可提 高 产乳 量 、 脂 肪 、 蛋 白 , 可 乳 乳 还
预 防奶 牛酮病 发生 。
6 选用 普 瑞 纳 等颗 粒 粉 碎 饲 料 , ) 可适 当提 高
乳脂 率 , 因颗粒 粉碎 料在 奶牛瘤 胃 中不易 被破 坏 , 从
而在 肠道 中 吸收较 充分 。
1 1 奶 牛 品 种 .
块作 粗 饲 , 适 当提高 乳脂 率 。 可
2 2 从 饲 喂 技 术 上 预 防 .
1 高 产 奶 牛 在 泌 乳 初 期 和 泌 乳 盛 期 乳 脂 率 较 ) 低 , 遗传。 可
1 正 确 使 用 缓 冲 剂 . 饲 料 中 添 加 小 苏 打 ) 在
目前 , 县不 少奶 牛 养 殖 小 区 存 在 牛奶 乳 脂 率 我
偏 低 的 情 况 。 不 及 时 解 决 这 一 问 题 , 奶 理 化 指 标 牛
控 制在 5 以内 , 米用量 控 制在 4 ~5 之 间 。 玉 7 O 3 增 加饲 喂次数 ( ) 包括精 、 饲料 ) 先喂 草再 粗 ,
白均会 不同程度 的降低 , 一般 影响 1 , 别 的可 ~3d 个
影 响一周 左右 。
1 3 疾 病 影 响 .
如严重 的乳 房炎 等疾 病可 使 牛奶 的乳 脂 率 明 显
降低 。
2 预 防
2 1 从 饲 养 管 理 上 预 防 .
4 适 当 补 钾 , 饲 料 中 添 加 0 3 的碳 酸 钾 ) 在 . 或 氯化钾 也可 提高 乳脂 率 。
5 在 饲 料 中 添 加 维 生 素 烟 酸 , 次 2 ~ 3 ) 每 5 0
1 合 理控 制奶 牛 日粮 的精 粗 比例 , 当减 少 ) 适 精料 增 加 粗 料 供 给 。精 粗 比例 一 般 不 超 过 5 5 0: 0
或 4 6 , 料 比 控 制 在 2 5:1 右 。 0: 0 奶 . 左
8 2
2 3 搞 好 选 配 .
中国牛业科 学
2 4 对 疾 病 引 起 的 要 及 时 治 疗 .
第 3 6卷
搞好选 种选 配 , 选用其 遗传性 能稳 定 , 代母 牛 后 所产牛奶乳 脂率 高 的公 牛 精 液配 种 , 脂 率低 的母 乳 牛所产后代母 牛一般 应做 淘汰处理 。
10 1 0 g d 分 2 3 次 口 服 或 占 饲 料 的 1 ~ 0 ~ 5 / , — 2 o在 饲 料 中添 加 氧 化镁 , 量 是 小 苏 打 的 12 V; 用 / ~
1 3 / 。
2 夏季气 温较 高 , ) 奶牛 采食 量 下 降 , 日粮 干 物
质摄 人 不足 。膘情 肥胖 的奶 牛更甚 。
中国牛 业科学
2 1 ,6 1 : 18 0 0 3 ( )8 — 2
经 验 交 流
C a C tl in・ hi a teSce  ̄ n e
乳 脂 率 低 的 原 因 及 预 防 措 施
左 清
( 北省怀安县畜牧水产局 , 北 怀安 065) 河 河 7 1 0
摘 要 : 多 年 实践 经 验 的 基 础 上 , 文 就 乳 脂 率 低 的 原 因进 行 了 分 析 , 提 出相 应 的 防 治 措 在 本 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