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水文名词解释

水文名词解释

水文名词(一)(一)流域和水系流域是地表水与地下水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或汇水区,因地下水分水线不易确定,习惯上将地表水的集水区称为流域。

河道干流的流域是由所属各级支流的流域所组成。

流域面积的确定,可根据地形图勾出流域分水线,然后求出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河流的流域面积可以计算到河流的任一河段,如水文站控制断面,水库坝址或任一支流的汇合口处。

流域里大大小小的河流,构成脉络相通的系统,称为河系或水系。

(二)河流的分段及其特点每条河流一般都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五个分段。

(1)河源。

河流开始的地方,可以是溪涧、泉水、冰川、沼泽或湖泊等。

(2)上游。

直接连着河源,在河流的上段,它的特点是落差大,水流急,下切力强,河谷狭,流量小,河床中经常出现急滩和瀑布。

(3)中游。

中游一般特点是河道比降变缓,河床比较稳定,下切力量减弱而旁蚀力量增强,因此河槽逐渐拓宽和曲折,两岸有滩地出现。

(4)下游。

下游的特点是河床宽,纵比降小,流速慢,河道中淤积作用较显著,浅滩到处可见,河曲 发育。

(5)河口。

河口是河流的终点,也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它河流的入口,泥沙淤积比较严重。

(三)河流的断面河流的断面分为纵断面及横断面。

(1)纵断面。

沿河流中线(也有取沿程各横断面上的河床最低点)的剖面,测出中线上(或河床最低点)地形变化转折点的高程,以河长为横座标,高程为纵座标,即可绘出河流的纵断面图。

纵断面图可以表示河流的纵坡及落差的沿程分布。

(2)横断面。

河槽中某处垂直于流向的断面,称为在该处河流的横断面。

它的下界为河底,上界为水面线,两侧为河槽边坡,有时还包括两岸的堤防。

横断面也称为过水断面,它是计算流量的重要参素。

(四)水尺与水位水尺是直接观读江河、湖泊、水库、灌渠水位的标尺。

水尺的历史悠久,直至现代仍在广泛使用。

河流或者其它水体的自由水面离某一基面零点以上的高程称为水位。

水位的单位是米,一般要求记至小数2位,即0.01m。

2018水文名词解释

2018水文名词解释

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

2、水文现象:在水循环过程中,水存在与运动的各种形态。

3、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动态淡水资源。

4、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变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5、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必将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

6、可能最大降水量:现代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

7、下渗:水从地表入渗土壤及地下的运动过程。

8、径流:流域的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9、蒸发: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逸入大气的过程10、河岸容蓄:当河道内水位上升速度大于两岸地下水位上升速度时,河水与地下水产生水力联系,使得一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加两岸地下蓄水量。

11、河网容蓄:涨洪阶段,出口断面以上坡地汇入河网的总水量必将大于出口断面的水量,因为河网具有一定的滞蓄作用。

12、河网调蓄作用:河网在径流形成过程中,起到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洪水过程的作用。

13、流域:把地面水与地下水汇入河流并补给河流的区域,即地面集水区与地下集水区的统称。

14、中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流速点的连线。

15、深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16、水位: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的高程。

17、流速:水体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18、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水体断面的水量。

19、年径流量:一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

20、湖泊:是陆地上低洼积水地区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

21、潮汐: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垂直运动。

22、潮流: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水平运动。

23、洋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海水,由一个海区水平或垂直地向另一个海区巨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

水文学

水文学

一、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水资源:广义上看世界上一切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土壤水、地下水及大气中的水分,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即水资源。

狭义上看:水资源不同于自然界的水体,它仅仅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3、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4、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5、水汽扩散:由于物质、粒子群等的随机运动而扩展于给定空间的一种不可逆现象。

6、水汽输送: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或由低空运输到高空的过程。

7、水汽输送通量:水汽输送通量是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

8、水汽通量散度:是指单位时间汇入单位体积或从该体积辐散出的水汽量,单位为每百帕平方厘米秒。

9、可能最大降水:系指在现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的区域在特定的时段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

10、径流: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径流。

11、产流过程:是指流域中各种径流成分的生成过程,也是流域下垫面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

12、流域汇流过程:流域上各处产生的各种成分的径流,经坡地到溪沟、河系,直到流域出口的过程,即为流域汇流过程。

13、洋流:洋流即海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海区水平地或垂直地向另一个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的运动。

14、水环境容量:是一定水体在规定水质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15、水资源管理:研究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调控和保护水资源,使其处于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最有利的状态,并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主要目标。

水文、名词解释

水文、名词解释

1水体:以一定形态存在于地球上的水的聚集体。

水分循环:在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以及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叫水分循环,简称水循环。

成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内因--常温常压下水的相态变化。

水体的更替周期:指水体在参与水分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交替更新一次所需的时期。

水量平衡原理:指任意地区或任一水体,在任一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等于该时段区域内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

河流:地表经常或周期性有水流动的天然水道称之为河流。

2水系:指在一定的集水区域内,大大小小的河流所构成的脉络相通的系统。

~在一个水系中直接流入海洋或内陆湖泊的河流叫干流。

流域:一条河流的集水区域。

~分隔两个相邻水系的山岭或河涧高地称为分水岭。

分水岭上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

地表水分水线和地下水分水线垂向投影重合的流域称为闭合流域。

由于流域的地貌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地表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不完全重合因此地表和地下集水区也不重合,这种流域称非闭合流域。

3河流的纵断面:指河底或水面的高程沿河长的变化,其中河底高程沿河长的变化称河槽纵断面,水面高程沿河长变化称水面纵断面。

落差:指河段两端的的高程差。

比降:单位河长的落差叫比降。

横断面:指横穿河道与水流方向垂直的断面,可分为水道断面和大断面。

水道断面:指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河底线与水面线所包围的面积,其中有水流动的部分叫过水断面,水不流动的部分叫死水断面,当死水断面面积很小时可把水道断面当做过水断面。

大断面:指特大洪水时的过水断面,即特大洪水时水面线和河底线包围的面积。

4河流在某地某时刻的水面高程称为水位,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

表示水位常用的基面:绝对基面--又称标准基面,是以某河口的平均海面作为高程起算的零点。

测站基面--水文站使用的一种专用固定基面,一般选用观测地面最枯水位以下0.5~1m 为零点来计算水面高程。

水位过程曲线:水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水文学基本知识点完美版

水文学基本知识点完美版

水文学基本知识点完美版1. 水文学的定义水文学是研究水资源的形成、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以及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灾害防治相关的知识体系。

2. 水文学的重要性水文学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提供关于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的信息,为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水灾害的预防和减轻提供支持。

3. 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水文学的核心是研究水循环。

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径流、地下水补给等过程。

通过研究这些过程的物理机制和影响因素,可以了解水的运动规律和分布特征。

4. 降水量的测量方法降水量是水文学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降水量测量方法包括雨量计、激光雷达和卫星遥感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区和研究目的。

5. 地下水的形成和补给地下水是地表水向地下渗透后形成的水体。

它在水文循环中起到重要的储存和补给作用。

地下水的形成受到地质、土壤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6.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水文学不仅研究水资源的基本特征,还涉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通过水文学的研究,可以为水资源规划、水利工程设计和水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7. 水灾害及防治水文学还研究水灾害的发生机理和防治策略。

洪水、干旱和山洪等水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影响,通过水文学的研究可以提前预警和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8. 水文学的应用领域水文学的研究成果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包括水资源规划管理、环境保护、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等。

水文学的发展将更好地支持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以上是关于水文学基本知识点的完美版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注意:本文档所列内容属于水文学基本常识,相关数据和具体实践应以实际情况和官方数据为准。

*。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水文学的体系:传统水文学:按研究的水体对象划分分支科学的。

水文测验学:水文调查水文实验:区域水文学:应用水文学:3地理水文学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区域性三大特点。

4水色:水体对光的选择吸收和散射作用的结果,以水色计测量。

5矿化度:天然水中各种元素的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

包括以下六个方面:6溶滤作用:土壤和岩石中某些成分进入水中的过程。

7吸附性阳离子交替作用:天然水中离子从溶液中在转移到胶体上是吸附过程。

8氧化作用:围岩的矿物氧化和使水中有机物氧化。

9还原作用:天然水若与含有机物的围岩(油泥、石油等)接触,或受到过量的有机物污染,碳氢化合物可以使水中的硫酸盐还原。

10蒸发浓缩作用:在干旱地区,内陆湖和地下水正在经历盐化作用。

11混合作用:雨水渗入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河水,河水注入湖泊或大海,河口段的潮水上溯,滨海含水层的海水入侵等,都是天然水的混合。

12海水的盐度:单位质量的海水中所含溶解物质的质量。

13广义水资源:世界上一切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土壤水、地下水及大气中的水分,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即水资源。

14狭义水资源:仅仅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

15水资源问题:.人均水资源不足.空间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分布不均,水土流失问题.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浪费、污染现象严重。

16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5个基本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17水量平衡,是指任意区域的任意时段内,其收入与支出的水量差等于该时段区域的蓄水变量18蒸发是水由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19水面蒸发:是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蒸发。

20有效蒸发量: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看,通常所指的蒸发量E,是从蒸发面跃出的水量和返回蒸发面的水量之差值21土壤蒸发:土壤中所含水分以水汽的形式跃入大气的现象。

水文专业名词解释60条

水文专业名词解释60条

水文专业名词解释60条(1)可能蒸发: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一定的气温和环流条件下的蒸发能力,实际蒸发量是测量得到的具体数据。

(2)最大可能蒸发量: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

它表示一个地方自然条件下潜在的蒸发能力。

(3)超渗产流:地面径流产生的原因是同期的降水量大于同期植物截留量、填洼量、雨期蒸发量及下渗量等的总和,多余出来的水量产生了地面径流。

(4)蓄满产流:又称超蓄产流。

因降水使土壤包气带和饱水带基本饱和而产生径流的方式,是降雨径流的产流方式之一。

在降雨量较充沛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地下潜水位较高,土壤前期含水量大,由于一次降雨量大,历时长,降水满足植物截留、入渗、填洼损失后,损失不再随降雨延续而显著增加,土壤基本饱和,从而广泛产生地表径流。

(5)释水系数:水头(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时,从底面积为一个单位高度等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所放(或贮存)的水量。

(6)给水度:一般指饱和水的土或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来的水体积与土或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称为土或岩石的给水度,又称重力给水度。

它是表征土或岩石给水能力的重要参数。

(7)持水度:饱和岩石经重力排水后所保持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8)容水度:岩石空隙能够容纳水量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潜热:物质发生相变(物态变化),在温度不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0)感热:亦称显热,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其原有相态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1)导水系数: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的乘积。

(12)可能最大降雨:现代气候条件下,一定历时内的最大降水量。

(13)净雨:指降雨量中扣除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各种损失后所剩下的那部分量。

也叫做有效降雨。

净雨量就等于地面径流,因此又叫做地面径流深度。

在湿润地区,蓄满产流情况下;净雨就包括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两部分。

(14)运动波模型:运动波模型是从一维圣维南方程简化而来,其基本假设是水流的能坡和底坡相等,并借助Chezy阻力公式得到流量和水深的关系。

水文学名词解释

水文学名词解释

降雨量: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

暴雨损失:暴雨损失主要包括植物截留、蒸发、填洼和下渗。

资料的代表性:现有资料系列的统计特性能否很好反映总体的统计特性,应对资料系列的代表性作出评价。

降雨强度:降雨强度是指单位时段内的降雨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

下渗率:水分自地表渗入土壤中的强度。

以每小时若干毫米表示。

不连续系列:通过历史洪水调查和文献考证后,实测和调查的特大洪水需在更长的时期N内进行排位,需耗时不连贯的,其中有不少属于漏缺项位,这样的系列成为不连续系列或不连续样本。

水文循环的四大类型:降水、蒸发、渗流、径流水文循环定义: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内,在太阳作用或重力作用下,水分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入渗、径流等过程不断变化,迁移的现象。

地表径流过程分类:坡地漫流、河槽集流水文学的研究:水文学史研究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中和地球表面以及地壳内水的各种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学科。

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他、地利综合法河长:从河源到河口的距离。

中泓线:河道中各横断面,水流最大流速点的连线。

深泓线(浮线):河道中和横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弯曲系数:沿河流中泓线两点间的实际长度与直线距离的比值。

河槽基本特征:在平原河道,由于河中环流的作用、泥沙的冲刷与淤积,平原河道具有蜿蜒曲折的形态。

深槽与浅槽沿水流流向交替出现,有一定规律。

山区河流为岩石河床,平面形态异常复杂,无上述规律。

河流的纵断面一般是指沿河流深泓线的断面。

纵断面作用:表示出河底的纵坡和落差的分布,是推算水流特性和估计水能蕴藏量的主要依据。

河流的横断面:与水流方向相垂直的断面,两边以河岸、下面以河底为界称河槽横断面;包括水位线在内的横断面则成为过水断面。

枯水期水流通过的部分称为基本河槽,也称为枯水河槽或主槽。

只有在洪水期才被洪水泛滥淹没的部分称为洪水河槽或河漫滩。

纵比降:任意河段首尾两端的高程差与其长度之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学名词解释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水文学名词解释
降雨量: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上积聚的水层深度。

暴雨损失:暴雨损失主要包括植物截留、蒸发、填洼和下渗。

资料的代表性:现有资料系列的统计特性能否很好反映总体的统计特性,应对资料系列的代表性作出评价。

降雨强度:降雨强度是指单位时段内的降雨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

下渗率:水分自地表渗入土壤中的强度。

以每小时若干毫米表示。

不连续系列:通过历史洪水调查和文献考证后,实测和调查的特大洪水需在更长的时期N内进行排位,需耗时不连贯的,其中有不少属于漏缺项位,这样的系列成为不连续系列或不连续样本。

水文学知识总结
【加粗体有可能填空】
水文循环的四大类型:
降水、蒸发、渗流、径流
水文循环定义:
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内,在太阳作用或重力作用下,水分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入渗、径流等过程不断变化,迁移的现象。

地表径流过程分类:
坡地漫流、河槽集流
水文学的研究:
水文学史研究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中和地球表面以及地壳内水的各种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学科。

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
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他、地利综合法
河长:从河源到河口的距离。

中泓线:河道中各横断面,水流最大流速点的连线。

深泓线(浮线):河道中和横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弯曲系数:沿河流中泓线两点间的实际长度与直线距离的比值。

河槽基本特征:
在平原河道,由于河中环流的作用、泥沙的冲刷与淤积,平原河道具有蜿蜒曲折的形态。

深槽与浅槽沿水流流向交替出现,有一定规律。

山区河流为岩石河床,平面形态异常复杂,无上述规律。

河流的纵断面一般是指沿河流深泓线的断面。

纵断面作用:表示出河底的纵坡和落差的分布,是推算水流特性和估计水能蕴藏量的主要依据。

河流的横断面:与水流方向相垂直的断面,两边以河岸、下面以河底为界称河槽横断面;包括水位线在内的横断面则成为过水断面。

枯水期水流通过的部分称为基本河槽,也称为枯水河槽或主槽。

只有在洪水期才被洪水泛滥淹没的部分称为洪水河槽或河漫滩。

纵比降:任意河段首尾两端的高程差与其长度之比。

河流的分段:
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

分水线:两个不同流域最高点的连线。

【自总】
当地形向两侧倾斜,使雨水分别汇集到两条不同的河流中去,这一地形式上的脊线起着分水的作用,是相邻两流域的界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岭。

【原文】
流域:汇集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区域。

【即分水线所包围的区域】
流域面积:流域分水线与河口段面之间包围区域的平面投影面积。

流域长度和平均宽度:
由河源边线至河口的最长直线距离称为流域长度。

流域面积与流域长度之比值称为流域平均宽度。

流域平均高程:
流域内各相邻等高线间的面积与其相邻平均高程相乘之和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流域不对称系数:
流域内干流左右两岸流域面积之差与两岸流域平均面积的比值分布的不均匀程度。

河流径流:一般是指河流出口断面的流量或某一时段内的河水总量。

来自地下部分的称为地下径流,也叫地下水;水流中挟带的泥沙则称为固体径流。

河川径流形成过程:
降水过程→蓄渗过程→坡地漫流→河槽集流
蓄渗过程的降雨消耗:植物截留、土壤下渗、地面填洼、流域蒸发。

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
1、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
2、流域的地理位置
3、流域的地形特性
4、流域的植被
5、流域的植被
6、流域内的土壤及地质构造
7、湖泊和沼泽
降雨过程对径流形成过程影响最大。

流域的地形特征:平均高程、坡度、切割程度。

人类活动的影响:
水利化措施、城市化的发展。

固体径流:
1、悬移质泥沙
2、推移质泥沙
3、河床质泥沙
水文测验:
在河流的一定地点按一定要求建立长期观测水文要素的测站,利用各种水文仪器测量并记录水文要素连续变化的情况。

水尺按构造分类:
直立式、倾斜式、矮桩式与悬垂式。

流速仪分类:旋杯式流速仪和旋桨式流速仪
历史洪水调查包括内容:
1、确定洪水的大小、主要是洪峰流量。

2、确定洪水的发生日期和在调查的历史年代中的排列顺序。

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的应用:
利用流量推算水位【或正好相反】
进行洪水调查
水文统计的意义:
水文现象是自然现象,它既具有必然性,又具有偶然性。

水文系列并非是完全随机的,而是准随机的。

重现期:某一随机变量取值在长时期为平均多少年重复出现一次。

水文学频率分析主要使用的统计参数包括:
均值、变差系数、偏态系数、矩。

皮尔逊概率密度曲线两个特点:
1、只有一个众数^ x。

2、曲线的两端或一端以横轴为渐近线。

抽样误差分布近似看做正态分布,抽样误差落在零误差两侧各一个标准误差范围内的可能性为%
相关分析的类型:完全相关、零相关、统计相关。

相干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首先应分析论证两种变量间在成因上确实存在联系,这是相关分析的必要条件。

例如相邻流域上、下游测站的净流量相关;本站的降雨和净流相关的等。

2、同期观测资料不能太少,n至少在10项以上,否则会一会影响成果可靠性。

3、水文计算中,一般认为相关系数|r|>,且回归线误差S
y
不大于均值的10%~15%,相关分析成果才认为可以应用。

取水工程中的河床式或岸边式取水构筑物的顶部高程,取决于设计洪水位的高低。

进水口的最低位置和集水井的底部标高则由设计枯水位决定。

径流资料的审查三性:
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

对水力发电工程一般选择丰水、平水和枯水三个代表年。

;对城镇给水工程和农业灌溉工程只选枯水年为代表年。

洪水三要素:洪峰流量、洪水过程线、洪水总量。

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
1、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2、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3、由经验公式推求设计洪水
4、由水文气象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防洪设计标准分为两类:
1、确保水工建筑安全的防洪设计标准
2、保障防护对象避免一定洪水威胁的防洪设计标准
枯水流量是指在给定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枯水量的大小。

影响枯水径流的因素:
水文地质情况、流域面积大小、河槽下切深度及河网密度等。

决定枯水期长短的主要因素:
降水、气温。

降水的测量方法:
器测法、雷达探测、气象卫星云图。

降水三要素:
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强度
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方法:
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等雨量线法、距离平方倒数法。

暴雨洪峰流量考虑方面:
暴雨强度、暴雨损失、流域汇流。

暴雨损失:降雨过程中由于植物截留、蒸发、填洼、下渗损失的水量。

暴雨量扣除损失量即得净雨量。

下渗的物理过程:
1、渗润阶段【分子力】
2、渗漏阶段【毛管力、重力】
3、渗透阶段【只不过库】下渗率(下渗强度):单位时间内深入单位面积土壤中的水量。

初损量:产流以前的总损失水量。

后损量:流域产流以后下渗的水量。

等流时线:落在线上的净降雨量通过坡地和河槽流到出口断面所需的汇流时间都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