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2(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1847]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等微粒。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含有N-5A. N-是一种单质5B.1个N-中有5个氮原子核5C.1个N-中共含有35个中子5D.1个N-中共含有34个电子52.(0分)[ID:131844]以下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教室进行消杀后室内充满消毒液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说明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C.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这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D.和两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3.(0分)[ID:131842]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4.(0分)[ID:1318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B.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C.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D.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5.(0分)[ID:131831]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铁B.硅C.氯化钠D.二氧化碳6.(0分)[ID:131828]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大写字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镁、锰、锌B.铝、银、汞C.氖、钠、硅D.氯、钙、铜7.(0分)[ID:13180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动植物的呼吸、金属锈蚀都是氧化反应B.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水,并在通风橱内进行C.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为道尔顿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包装中充氮气可以防腐8.(0分)[ID:131802]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9.(0分)[ID:131788]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铁中,含有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 A.钠B.镁C.铝D.铁10.(0分)[ID:131780]下列实验探究与结论不相符的是选项A B C D实验探究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结论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在不断运动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A.A B.B C.C D.D11.(0分)[ID:131774]能量的改变会引起分子运动的速率发生改变。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含解析)(266)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含解析)(266)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含解析)分子运动的实验。

(1)如图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

下列现象与结论错误的是____(填序号)。

A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B 分子在不断运动C 乙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D 乙、丙烧杯内溶液的颜色会改变(2)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运动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__(填标号);②从上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有________;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实例:________。

【答案】D BC 分子种类(或相对分子质量或化学式量)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合理即可)【分析】(1)该实验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甲烧杯中的氨分子运动到乙烧杯中,使乙烧杯中的溶液变红;氨分子不能运动到丙烧杯中,丙烧杯中的溶液不变色;(2)B和C都是氧分子,由于它们的温度不同,运动速率不同,对比两者可知,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A和B温度相同,由于分子种类不同,它们的运动速率有很大差异;日常生活中,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也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详解】(1)A、乙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B、此实验是用来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的;C、乙烧杯中的溶液会变成红色;D、乙烧杯中的溶液颜色会改变,丙烧杯中溶液的颜色不变。

故选:D(2)①B和C室温温度不同,分子运动速率也不同,对比两者可以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结论;②A和B中温度相同,分子运动速率不同,对比两者可知,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有分子的种类(或相对分子质量或化学式量);③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可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合理即可;97.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三组实验.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_(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B烧杯的作用是________.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

人教五四制八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章节测试(解析)

人教五四制八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章节测试(解析)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章节测试一、单选题1.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 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B. 闻到远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 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间隔增大D. 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2.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 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B. 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C. 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D. 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A. 水通电分解B. 水蒸发C. 干冰升华D. 蒸发食盐水得到食盐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 分子大,原子小B.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C.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5.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B. 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C. 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质量大D. 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6.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

铟原子的核外电子为( )A. 115B. 49C. 66D. 1647.要善于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A. 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B.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C. 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大小发生改变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8.中国志愿者王跃参加了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

有探测资料表明,火星上存在丰富的镁资源。

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 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C. 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D. 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9.微晶锆陶瓷可以应用于指纹传感器。

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卷(4)(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0分)1.某饮料的标签上标有水质成分如下(mg/L):硒:锶:6 锌:62 钙:钠:。

这里的硒、锶、锌、钙、钠是指()A.元素B.原子C.分子D.离子2.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B.气体可以压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可变C.原子核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3.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铝B.氧气C.氯化钠D.水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 mL——分子之间有间隔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5.钼是稀有矿产资源,主要用于航天合金材料制作。

在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3-1所示,下列有关钼的说法正确的是()图3-1A.原子核内质子数为42B.相对原子质量为gC.属于非金属元素D.元素符号为MO6.2012年6月,第117号化学元素被成功验证。

下列关于该元素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B.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C.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是一个实心球体7.臭氧(O3)、二氧化氯(ClO2)、过氧化氢(H2O2)等都是生产、生活中的消毒剂,三种物质中都含有()A.氧分子B.氧离子C.氧气D.氧元素8.图3-2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2A.X是金属元素B.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C.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8D.该粒子可表示为X+9.图3-3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图3-3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D.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10.根据图3-4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4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g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二、填空题(60分)11.(10分)用元素符号填空。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含答案解析)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1853]关于氧气、过氧化氢、二氧化碳中的每个分子中都含有A.2个氧原子B.1个氧分子C.氧元素D.氧气2.(0分)[ID:131844]以下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教室进行消杀后室内充满消毒液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说明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C.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这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D.和两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3.(0分)[ID:131831]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铁B.硅C.氯化钠D.二氧化碳4.(0分)[ID:131826]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5.(0分)[ID:131812]根据如图粒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同一种元素B.都是同一种粒子C.都显电性D.都达到了稳定结构6.(0分)[ID:131809]如图所示的是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B.硫属于金属元素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D.一个硫原子有16个质子7.(0分)[ID:131771]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B.C.D.8.(0分)[ID:131769]从下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A.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9.(0分)[ID:131763]如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10.(0分)[ID:131762]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该粒子有12个质子B.该粒子第一层的2个电子能量最高C.该粒子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D.该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氦元素相似11.(0分)[ID:131759]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正确的是A.②③化学性质相同B.②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C.它们表示两种元素D.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阴离子12.(0分)[ID:131755]2020年6月23日我国的北斗导航“收官之星”在西昌发射成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含答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含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广东多地有天然温泉,温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泡温泉具有一定的保健、疗养功效。

某地温泉水中含有钙、镁、锌、锰等成分,这里的“钙、镁、锌、锰”指的是()A.元素B.原子C.离子D.单质2.【2021·北京】远古时期火法炼铜的原料是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组成Cu2(OH)2CO3的元素种类为()A.3种B.4种C.5种D.6种3.根据某陨石样品中各种元素含量的比例图,请选择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A.该陨石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B.该陨石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C.该陨石只含5种金属元素D.该陨石一定是纯净物4.2021年4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的铀-214,是目前已知质量最小的铀原子。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14,核外电子数是92。

则铀-214原子的中子数为()A.122 B.92 C.214 D.306 5.【2021·汕头龙湖区模拟】移动通信已经进入5G 时代,铊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铊的信息,下列有关铊元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B.其原子核内有81个质子C.原子质量是204.4 D.元素符号为Tl6.【2021·安徽】关于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N B.属于金属元素C.在地壳中含量最多D.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07.【2021·汕头龙湖区模拟】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网络,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8.【2021·广东中考节选】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

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

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1.下图是稀土元素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钪的元素符号为Sc B.钪原子的质子数为21C.钪原子的中子数为21D.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B.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C.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和氯元素不在同一周期D.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3.蔬菜中含有钙、钾、镁、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无机盐,其中钙、钾、镁、钠指的是A.元素B.离子C.原子D.分子4.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水被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分子体积变大了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温度计中的汞柱随温度改变而升降温度改变,原子间间隔改变A.A B.B C.C D.D5.金属铯是世界上最活泼的金属,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32.9B.核电荷数是55C.位于第六周期D.在化合物中一般显负价6.兔兔同学总结了物质、元素及构成粒子的相互关系图如下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为分子,b为元素,c为离子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C.不同元素的两离子,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不相同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7.铁是世界上年产量最的金属,下图是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x=8B.铁原子的质子数为26C.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Fe8.2021年4月19日《中国科学报》报道: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首次合成新型铀-214,铀-238与铀-214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解析版)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解析版)

《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答案】C。

【解析】A、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所以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和c,故错误;B、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错误;C、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故正确;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b和c上,故错误。

2.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说明()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的体积变大D.分子间空隙增大【答案】D。

【解析】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不能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此项错误。

B、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不是因为分子质量很少,是因为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此项错误。

C、水沸腾是物理变化,分子的体积不会改变,此项错误。

D、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此项正确。

3.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A.分子很大,原子却很小B.分子是运动的,原子却是静止的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却不能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却不可分【答案】D。

【解析】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故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如图所示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右侧“○”表示()A.氢原子B.氧原子C.氢元素D.氧元素【答案】A【解析】该图中可以看出,右侧“○”表示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故选A。

5.近日据媒体报道,一些制药企业的药用胶囊中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铬”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病变.这里的“铬”是指()A.元素B.原子C.离子D.分子【答案】A。

【解析】药用胶囊中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这里的“铬”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铬”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B ) A.水 B.液氧 C.过氧化氢 D.高锰酸钾 2.在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再分的事实是( C ) 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B.将胆矾晶体研磨变细 C.氧化汞分解得到汞和氧气 D.将空气加压降温变为液态空气 3.(盐城中考)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鼓胀,是因为袋内水的( D ) A.分子体积增大 B.分子质量增大 C.分子个数增多 D.分子间间隔增大 4.(自贡中考)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D ) A.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C.将100 mL水与100 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说明水分子体积变大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 D ) A.原子的质量很小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的体积很小 D.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不变 6.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D ) A.干冰 B.黄金 C.水 D.氯化钾 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D ) A.1 个氖原子 Na B.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Fe+2 C.4个氢分子 4H D.3个硝酸根离子 3NO3- 8.(宜宾中考)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氢、碳、氧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毒大米”中含有金属铬(Cr)。铬原子序数为24,则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24

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反应中若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 D.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每个质子、中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 9.(宿迁中考)关于如图所示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①③属于金属元素 B.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C.③④是阴离子 D.②④是稳定结构 10.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B.同种元素的粒子,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C.混合物中不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 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 11.在各一个氧分子、过氧化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中,含一样多的是( B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离子 D.氧元素 12.(福州中考)根据右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 B .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 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

13.右图是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 A.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C.铁的元素符号为FE D.由图可知,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 14.(呼和浩特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微粒 ③镁原子与镁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④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能发生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不同元素的原子,在①中子数;②质子数;③电子总数;④电子层数;⑤最外层电子数;⑥核电荷数中肯定不相同的是( B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②⑥ 16.在某粒子失去电子后的分析判断中,正确的是( B ) A.一定带正电 B.可能带正电 C.一定带负电 D.可能带负电 17.下表列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上表中,8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B.S、Cl、Ar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C.上表中,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 D.从Na到Ar,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达到8个

18.(佛山中考)按右表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D ) A.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 B.第二周期的Li、Be和B均为金属元素 C.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0 D.Na+和Al3+ 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1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若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C.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D.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20.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数值上相等。若R2+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C ) A.A-x+2 B.A+x+2 C.A-x-2 D.A+x-2 二、填空简答题(每空1分,共34分) 21.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离子这些微粒中: (1)能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①②⑥__; (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__①②④__________; (3)质量最小的微粒是__⑤________; (4)一定带正电荷的微粒有__③____________; (5)一定带负电荷的微粒有__⑤____; (6)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的是__⑥__。 2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N__; (2)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O__; (3)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__H__; (4)氯元素__Cl__; (5)5个铝原子__5Al__; (6)3个亚铁离子__3Fe2+__。 23.二氧化硫是由__分子(或二氧化硫分子)__ 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__两个氧原子(或一个硫原子)__和__一个硫原子(或两个氧原子)__构成的,而二氧化硫是由__硫元素(或氧元素)__和__氧元素氧元素(或硫元素)__组成的。

24.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x表示__核电荷数__,y表示__最外层电子数__。 (2)当x=12时,y=__2__。 (3)当x=17时,该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则y=__8__。 (4)当y=1时,该粒子易失去电子,变成带__正__(填“正”或“负”)电荷的__Na+___(填离子符号)。 25.(日照中考)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__三__种元素。 (2)D中x=__8__。 (3)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__47__,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__9__倍。 26.(泉州中考)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ⅠA 0 1 1 H 氢 1.008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He 氦 4.003 2 3 Li 锂 6.941 4 Be 铍 9.012 5 B 硼 10.81 6 C 碳 12.01 7 N 氮 14.01 8 O 氧 16.00 9 F 氟 19.00 10 Ne 氖 20.18 3 11 Na 钠 22.99 12 Mg 镁 24.31 13 Al 铝 26.98 14 Si 硅 28.09 15 P 磷 30.97 16 S 硫 32.06 17 Cl 氯 35.45 18 Ar 氩 39.95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__硼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硼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等)__。 (2)第3周期(横行)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钠(或镁、铝等)__(填一种),其阳离子是__Na+(或Mg2+、Al3+等)___。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NaCl__,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离子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b、d__(填标号)。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 三、实验探究题(共26分) 27.(8分)肖红同学在研究分子的性质时,做如下图所示实验。在一个小烧杯里放半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烧杯。

(1)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品红溶解,烧杯里的水都变成红色__。 (2)此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__。 (3)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粒子运动与温度有关,简要地说明实验步骤:取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加到两只烧杯中,然后用药匙取一样多的品红,放入烧杯中,观察溶液变红的快慢。 28.(18分)如下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装入30 mL蒸馏水,再滴入3滴酚酞,在小烧杯B中装入30 mL浓氨水。用一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A烧杯中液体变红,该实验说明__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__。

一些同学对上述结论有不同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猜测: 第一种:A烧杯中的蒸馏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第二种:B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扩散到A烧杯的溶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①你认为__第一种__猜测正确; ②为证明这两种猜测,现设计如下的实验:(请填空)

实验内容、方法 现象 结论 用洁净的小烧杯取20 mL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不变色 水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下同)使酚酞变色 取一张滤纸,滴上酚酞试液,待晾干后,放在装有酚酞不变色 氨气__不能__使酚酞变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