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物理-压强经典练习题(含答案)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压强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压强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压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压强是表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其单位是()。

A. 牛顿(N)B. 帕斯卡(Pa)C. 千克(kg)D. 米(m)2.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静止,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

A. 物体的重力B. 物体的体积C. 物体的质量D. 地面的硬度3.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有关。

A. 密度B. 深度C. 温度D. 以上都是4. 一个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压强,其计算公式为()。

A. P = F/SB. P = Fg/SC. P = S/FD. P = S/Fg5. 液体压强的特点之一是()。

A.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成正比B.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成反比C.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成反比D.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成正比二、填空题6. 压强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7. 压强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S表示受力面积。

8. 液体压强的特点是: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且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

9. 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10. 固体压强的特点是:固体压强的分布不均匀,压强随受力面积的增大而________。

三、计算题11. 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假设他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5m²,求他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四、简答题12. 为什么潜水员在深水下会感到压力增大?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D4. A5. A二、填空题6. 帕斯卡(Pa)7. P = F/S8. 增加9. 密度、深度10. 减小三、计算题11. 首先计算人的重力:F = mg = 50kg × 9.8N/kg = 490N。

然后计算压强:P = F/S = 490N / 0.05m² = 9800Pa。

四、简答题12. 潜水员在深水下会感到压力增大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而潜水员所处的深度越大,所受到的压强也就越大。

(完整)初中物理-压强经典练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初中物理-压强经典练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初中物理压强经典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9 小题)1.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A 和B 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大小如图所示.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 A、F B,压强分别为P A、P B.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F A<F B P A<P B B.F A>F B P A=P BC.F A>F B P A>P B D.F A>F B P A<P B2.如图(a)所示,在质量、高度均相等的甲、乙两圆柱体上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并将切去部分叠放至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如图(b)所示.若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压强分别为F甲′、F乙′、p甲′、p乙′,则()A.F 甲′>F 乙′,p 甲′>p 乙′B.F 甲′<F 乙′,p 甲′>p 乙′C.F 甲′=F乙′,p 甲′=p乙′D.F 甲′=F 乙′,p 甲′>p 乙′ 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A.如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B.如甲、乙密度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C.如甲、乙质量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D.如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5.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P 甲<P 乙B.P 甲>P 乙C.P 甲=P 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6.在重相同、底面积相等、外形不一样的甲、乙、丙三个容器中,装入同样高h 的同一种液体,如图所示,则()A.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都相等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都相等D.无法确定7.如图为装满液体的封闭容器.设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如果不计容器自重,则()A.p1=p2F1=F2B.p1>p2F1=F2C.p1<p2F1=F2D.p1>p2F1>F2 8.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不同的液体,将三个长方体A、B、C 分别放入容器的液体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三个容器的液面相平.已知三个长方体的质量和体积都相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浮力F 浮A>F 浮B>F 浮CB.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F丙C.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乙=p丙D.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F ′A>F ′B=F ′C 9.一位初三同学站在操场上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为1.2×104Pa.某校初三有甲、乙、丙三个班,每班人数分别为38 人、40 人、42 人,以班为单位站在操场上.关于每个班对地面的压强,下列估算中正确的是()A.甲班约为5.6×105PaB.乙班约为4.8×105PaC.丙班约为5.0×105PaD.三个班对地面的压强大约都为 1.2×104Pa 10.如图所示,是两位同学值日时用的圆柱形桶甲和底小口大的桶乙,两桶质量相同,上口面积相同,装相同质量的水放在水平地面上.关于水桶对地面的压强和水桶底受到水的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水桶对地面压强大B.乙水桶对地面压强大C.甲水桶底受到水的压力大D.乙水桶底受到水的压力大11.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橙汁的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 A和P B,则()A.P A<P B.P A>P B C.P A=P B D.无法判断12.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粗细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B 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ρA:ρB=1:2,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 A:p B=1:3.则()A.它们的高度之比h A:h B=2:3 B.它们的高度之比h A:h B=3:4C.它们的质量之比m A:m B=2:3 D.它们的质量之比m A:m B=1:3 13.完全相同的三个小球A、B、C 放在盛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丙容器中保持静止状态,A 球漂浮,B 球悬浮,C 球沉底,如图所示,三个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的高度相同,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1、p2、p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p l=p2=p3B.p1>p2>p3C.p1<p2<p3D.p1=p2>p3 14.如图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A、B、C 三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分别从三个容器内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后,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A、p B、p C的大小关系是()A.p A>p B>p C B.p A=p B=p C C.p A<p B<p C D.p A=p C>p B 15.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 和B(S A>S B),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若在A 容器中倒入或抽出甲液体,在B 容器中倒入或抽出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A.倒入的液体体积V 甲可能等于V 乙B.倒入的液体高度h 甲一定大于h 乙C.抽出的液体体积V 甲可能小于V 乙D.抽出的液体高度h 甲一定等于h 乙16.底面积不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液体甲和乙,里面放入相同的金属球,如图所示,此时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再将两金属球从液体中小心取出后,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能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B.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一定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C.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可能小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D.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一定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17.一个球,先后在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A、B、C、D 中保持静止的情况.如图所示,四个容器中的液体到容器底面的距离相同.哪个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A.B.C.D.18.甲、乙两个薄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之比为1:3,分别装入不同种液体,高度之比为2:1,若它们对容器底的压力之比为1:2,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A.1:2 B.3:1 C.3:4 D.4:3 19.(2014•顺义区二模)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底部相连通,倒入适量的水.待液面静止后,将质量相同的两物块浸没在两容器的水中时(水没有溢出容器外),结果发现有部分水从乙容器流入甲容器,则()A.甲容器中的物块的密度较大B.甲、乙容器中的物块的密度一样大C.乙容器中的物块的体积较小D.甲、乙容器中的物块的体积一样大初中物理压强经典练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9 小题)1.B 2.D 4.C 5.A 6.A 7.D 8.BD 9.D 10.BC 11.B 12.AD13.B 14.A 15.C 16.B 17.A 18.C 19.A“”“”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初中物理《压强》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压强》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压强》练习题(附答案)1、压力【知识积累】(1)定义:物理学中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作用效果:压力属于弹力,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受压物体发生形变。

(3)单位:牛顿(N)。

(4)注意:①压力产生的条件:物体之间相互接触并且发生相互挤压;②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③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受力面上,作用点等效作用在接触面中心。

(5)特点: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有时是由物体的重力产生的,有时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典型习题】【练习1】关于压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B.压力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C.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D.压力的大小一定不等于物重【练习2】如图所示,实心物块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它受到的重力和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练习3】画出图中小球对墙壁压力的示意图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知识积累】(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实验装置图:(3)实验结论:①由甲、乙两图可知,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②由乙、丙两图可知,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注意事项:①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判断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②实验中,选用海绵做实验器材,而不用木板是因为海绵之类的物体容易发生形变,而木板等一些较硬的物体形变程度不明显。

【典型习题】【练习1】如图所示,某小组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这种实验方法是_______法。

(2)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两次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的关系;通过比较图_____和图_____两次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这种实验方法是_________法。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做了进一步的交流讨论,分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固体,对桌面的压力和它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这是因为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______力;它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______力。

初二物理压强经典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压强经典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压强经典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力为F,面积为A的物体A受到的压强为:A. F/AB. A/FC. F×AD. F-A2.压力单位是:A. 牛顿B. 公斤C. 帕斯卡D. 米3.小明用一个秤来称一颗苹果的质量,重力为G,他用秤测得的数据是G/N,他误以为这是苹果的质量,小明表示苹果的质量是____________.A. G×NB. G NC. G÷ND. G-N4.一辆汽车对地的压强是15×10^4帕,汽车的质量是3000千克,那么汽车的底面积为:A. 20000平方米B. 5平方米C. 45平方米D. 2×10^4平方米5.井盖上方的压强比地面上方的压强:A. 大B. 小C. 相等D. 无法确定二、计算题1.一个面积为2平方米的正方形木板上施加了3000牛顿的力,求这个木板的压强。

解:根据公式P = F/A,其中F为力,A为面积。

代入数据:P = 3000牛顿 / 2平方米 = 1500帕。

2.一个人的鞋底面积为0.02平方米,他的质量为60千克,求他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解:首先,求该人受到的重力G = m×g = 60千克 × 9.8米/秒^2 = 588牛顿。

然后,根据公式P = F/A,代入数据:P = 588牛顿 / 0.02平方米 = 29400帕。

3.一个气缸的压力为5×10^5帕,其面积为0.1平方米,求该气缸受到的力。

解:根据公式P = F/A,可转换为F = P×A。

代入数据:F = 5×10^5帕 × 0.1平方米 = 5×10^4牛顿。

4.一个长方形物体,长为2米,宽为0.5米,受到总压力为400牛顿的力,求该物体的压强。

解:先计算该物体的面积A = 长 ×宽 = 2米 × 0.5米 = 1平方米。

然后,根据公式P = F/A,代入数据:P = 400牛顿 / 1平方米 = 400帕。

(完整版)初中物理压强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初中物理压强练习题及答案

压强一、填空题1.物体________受到的_____叫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是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2.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3.推土机具有宽大的履带,目的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斧头、菜刀具有很窄的刃,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一个重力等于100 N,边长20 cm的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方桌面的中央,桌子的边长是50 cm,则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是_____;若用20 N的水平力把它紧压在竖直墙壁上,则墙壁受到的压强是_____.5.你双脚站在水平地面上,如果想使你对地面的压强增大一倍可以_____,这是因为______.6.用刀切菜时,刀钝了切不动,这时可以使劲切,这是利用_____的方法来_____;或者在磨刀石上把刀磨一磨就容易切了,这是利用_____的方法来_____.7.已知图钉帽的面积是1 cm2,图钉尖的面积是5×10-4cm2,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20 N,那么图钉尖对墙的压强p2是_____Pa,手对图钉帽的压强p1是_____Pa,p2是p1的_____倍.8.要在0.5 cm2的面积上产生4×106 Pa的压强所需压力为_____ N.9.用5 N的压力作用在1 cm2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强为_____Pa;若保持压力不变,要产生2×104 Pa的压强,受力面积应变为_____ m2.10.一长方体木块平放和侧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其受力面积之比为3∶1,则平放和侧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_____,压力之比是_____.二、选择题11.以下措施中,能增大压强的是A.铁路的铁轨要铺在枕木上B.汽车的轮胎表面有凹凸花纹C.刀刃要磨得很薄D.在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履带12.人坐在沙发上比坐在椅子上舒服,这是因为A.沙发有弹性把人拖住了B.沙发对人的压力比椅子对人的压力小一些C.沙发对人的压强比椅子对人的压强小一些D.以上解释都不对13.下列对实例的解释正确的是A.雪上飞机的轮子上装有雪橇主要是为了增加飞机在雪地上滑行的速度B.图钉的钉帽的作用是为了减小钉帽对手的压强C.铁轨铺放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列车对地面的压力oD.溜冰时如果发现冰面有断裂的迹象应立即快速翘脚跑开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物体的受力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强就越大B.在物体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物体受到的压力越大,压强就越大C.压强一定时,物体的受力面积越大压力就越小D.要减小压强可以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物体的受力面积15.如图13—1所示,物体重10 N ,它与竖直墙面的接触面积是 0.5 dm 2,现用24 N 的水平力把物体按在墙上,墙面受到物体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A.10 N ,2×103 PaB.10 N ,4.8×103 PaC.24 N ,2×103 PaD.24 N ,4.8×103 Pa16.正方体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若从高度的一半处将它沿水平方向切开,如图13—2所示,并将上半部分拿走,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力、压强与原来相比A.压力减半,压强减半B.压力不变,压强减半C.压力减半,压强不变D.压力、压强都不变17.上题中,若将正方体沿竖直方向从一半处切开,拿走右边一半,则左边一半对桌面的压力、压强与原来相比A.压力减半,压强减半B.压力不变,压强减半C.压力减半,压强不变D.压力、压强都不变18.一个质量是60 kg 的人,若他的每只鞋底的面积是100 cm 2,想站立或走过最大承受压强为6×104 Pa 的冰面时,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他能站立在冰面上B.他不能站立在冰面上C.他不能走过冰面D.若要站力或走过还必须增加条件19.底面积为0.2 m 2,重为400 N 的铝块放在面积为400 cm 2的水平桌面上,铝块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为A.2000 PaB.4000 PaC.10000 PaD.1 Pa 三、计算题20.在封冻的冰面上,若人的每只鞋底面积是125 cm 2,体重为500 N 的人恰好可以通过,如果每只鞋底面积是175 cm 2,体重为500 N 的人最多可以负重多少通过冰面?图13—1图13—2第一节压强一、填空题1.单位面积上压力p=F/S 帕斯卡2.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3.减小对地面的压强增大压强4.2.5×103 Pa 500 Pa5.抬起一只脚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6.增大压力增大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7.4×1082×10520008.200 9.5×104 2.5×10-410.1∶3 1∶1二、选择题11.C 12.C 13.B 14.B 15.D 16.A 17.C 18.A 19.C三、计算题20.200 N。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压强》专题练习(含答案)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压强》专题练习(含答案)

Vg
Shg
SS S S
S
所以可以用 p=ρgh 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比较。根据
gh , p=ρgh 可知,同种材料,它们
的密度相同, g 是常量,三个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也相等。
题十二: B
详解:由于圆柱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故对桌面压力
F=G,
由 p F G mg SS S
因为三者高度相同,而
以便
打破玻璃顺利逃生。故选 D。
题九: A
详解:人对地面的压力: F=G=mg=60kg×9.8N/kg=588N;
鞋底占有的方格数为 52 格,一小格的面积为 2cm×2cm=4cm2,
人站立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S=2×52×4cm2=416cm2=0.0416m2,
他对地面的压强:
F p=S=
588N 0.0416m
作用效果的影响( 3)小明的探究过程没有控制变量,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都在变化,故他
的结论是错误的。
详解:( 1)甲、乙两图中对海绵的压力相等,但受力面积不同,海绵的凹陷程度也不同;
受力面积小的海绵凹陷程度大。 说明压力相同时,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受力面
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2)图乙和图丙的受力面积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探究的是受力面
2cm,他对地
面的压强大约是( ) A.1.5 ×10 4Pa B .3.0 ×10 4Pa C .1.5 ×10 3Pa
D .3.0 ×10 3 Pa
题十:将质量为 200g 、底面积为 4×10-2 m2 的物理书平放在水平课桌中央, 课桌面积为 0.2m 2, 则书对课桌的压强为( g 取 10N/kg )( ) A. 5Pa B . 10Pa C . 50Pa D . 5000Pa

初中物理压强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压强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 ′ ′ ′对 ,′ ′ ′ ′ ′ ′ ′ ′ ′初中物理 压强经典练习题一.选择题(共 19 小题)1.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 A 和 B 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大小如图所示.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 F A 、F B ,压强分别为 P A 、P B .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 确的是( )A .F A <FB P A <P B B .F A >F B P A =P BC .F A >F B P A >P BD .F A >F B P A <P B2.如图(a )所示,在质量、高度均相等的甲、乙两圆柱体上沿水平方向切去相 同的厚度,并将切去部分叠放至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如图(b )所示.若 此时甲′ 乙′ 地面的压力、压强分别为 F 、F 、p 、p ′ 则( ) 甲乙甲乙A .F >F ,p >p ′B .F <F ,p >p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甲 乙C .F ′=F ,p ′=p′D .F ′=F ,p >p ′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甲 乙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 长.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p 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p 2( )A .如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 p 1B . 如甲、乙密度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 p 2C . 如甲、乙质量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 p 1D .如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 p 25.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 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P <PB .P >P甲 乙 甲 乙C .P =P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甲 乙6.在重相同、底面积相等、外形不一样的甲、乙、丙三个容器中,装入同样高 h 的同一种液体,如图所示,则( )A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都相等B .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C .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都相等D .无法确定7.如图为装满液体的封闭容器.设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 1,压力为 F 1,容器 对桌面的压强为 p 2,压力为 F 2,如果不计容器自重,则( )A .p 1=p 2 F 1=F 2B .p 1>p 2 F 1=F 2C .p 1<p 2 F 1=F 2D .p 1>p 2 F 1>F 2 8.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不同的液体,将三个长 方体 A 、B 、C 分别放入容器的液体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三个容器的液 面相平.已知三个长方体的质量和体积都相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的浮力 F 浮 A >F 浮B >F 浮 CB .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 <F <F 甲 乙 丙C .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p =p =p甲 乙 丙D .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F ′A >F ′B =F ′C9.一位初三同学站在操场上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为 1.2×104Pa .某校初三有甲、 乙、丙三个班,每班人数分别为 38 人、40 人、42 人,以班为单位站在操场上.关 于每个班对地面的压强,下列估算中正确的是( ) A .甲班约为 5.6×105Pa B . 乙班约为 4.8×105Pa C . 丙班约为 5.0×105PaD .三个班对地面的压强大约都为 1.2×104Pa10.如图所示,是两位同学值日时用的圆柱形桶甲和底小口大的桶乙,两桶质量 相同,上口面积相同,装相同质量的水放在水平地面上.关于水桶对地面的压强 和水桶底受到水的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水桶对地面压强大C . 甲水桶底受到水的压力大 B . 乙水桶对地面压强大D .乙水桶底受到水的压力大11.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橙汁的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 A和P B,则()A.PA <P B.P A>PB C.P A=P B D.无法判断12.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粗细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ρA :ρB=1:2,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1:3.则()A.它们的高度之比hA :hB=2:3B.它们的高度之比hA:hB=3:4C.它们的质量之比mA :mB=2:3D.它们的质量之比mA:mB=1:313.完全相同的三个小球A、B、C放在盛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丙容器中保持静止状态,A球漂浮,B球悬浮,C球沉底,如图所示,三个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的高度相同,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1、p2、p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pl =p2=p3B.p1>p2>p3C.p1<p2<p3D.p1=p2>p314.如图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A、B、C三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分别从三个容器内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后,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A、p B、p C的大小关系是()A.pA >pB>pCB.pA=pB=pCC.pA<pB<pCD.pA=pC>pB15.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SA >SB),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若在A容器中倒入或抽出甲液体,在B容器中倒入或抽出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1 2A .倒入的液体体积 V 可能等于 V甲 乙 B . 倒入的液体高度 h 一定大于 h 甲 乙 C . 抽出的液体体积 V 可能小于 V 甲 乙 D .抽出的液体高度 h 一定等于 h 甲 乙16.底面积不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液体甲和乙,里面放入相同的金属 球,如图所示,此时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再 将两金属球从液体中小心取出后,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能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B . 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一定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C . 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可能小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D .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一定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17.一个球,先后在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 A 、B 、C 、D 中保持静止的情况.如 图所示,四个容器中的液体到容器底面的距离相同.哪个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压 强最大( ) A . B . C . D .18.甲、乙两个薄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之比为 1:3,分别装入不同种液体,高度 之比为 2:,若它们对容器底的压力之比为 1:,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 ) A .1:2 B .3:1 C .3:4 D .4:319.(2014 顺义区二模)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底部相连通,倒入 适量的水.待液面静止后,将质量相同的两物块浸没在两容器的水中时(水没有 溢出容器外),结果发现有部分水从乙容器流入甲容器,则( )A .甲容器中的物块的密度较大B . 甲、乙容器中的物块的密度一样大C . 乙容器中的物块的体积较小D .甲、乙容器中的物块的体积一样大初中物理 压强经典练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 19 小题) 1.B 2.D 4.C 5.A 6.A 7.D 8.BD 9.D 10 . BC11.B 12.AD13.B 14.A 15.C 16.B 17.A 18.C 19.A。

初中物理压强练习题含解析

初中物理压强练习题含解析

初中物理压强练习题含解析一、压强1.如图是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装置,此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是760mm.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将玻璃管稍倾斜一点,管内水银柱长度将不变B.如果管中进了些空气,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小于760mmC.将它从山下移到山上,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大D.如果不小心管顶破了一个洞,管中的水银将从上面喷出【答案】B【解析】,解答: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是由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决定的,在玻璃管顶端真空的情况下,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一般不会改变.A. 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柱长度将增大,高度差不变,故A错误;B. 管中进了空气,此时管内气体压强和水银压强之和等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管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小于760 mm.故B正确; C. 将它从山下移到山上,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大,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小故C错误.D.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则玻璃管内外都与大气压相通,构成了连通器,则管内的水银液面将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故D错误.点睛: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是由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决定的,在玻璃管顶端真空的情况下,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一般不会改变.2.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液面高度如图所示。

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1和F1,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2和F2;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1′和F1′,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2′和F2′,已知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p1<p2、F1<F2B. p1<p2、F1=F2C.p1′>p2′,F1′>F2′D . p 1′=p 2′,F 1′=F 2′ 【答案】D 【解析】 【详解】AB .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根据G =mg得到水和酒精的重力相等,故F 1=F 2因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故液体的受力面积S 相同,根据p =FS可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 1=p 2,故AB 错误;CD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液体的重力,故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即F 1′=F 2′两个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根据p =FS得到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即 p 1′=p 2′故C 错误,D 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强》经典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它
们的大小如图所示.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 A、F B,压强分
别为P A、P B.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 A<F B P A<P B B.F A>F B P A=P B
C.F A>F B P A>P B D.F A>F B P A<P B
2.如图(a)所示,在质量、高度均相等
的甲、乙两圆柱体上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
的厚度,并将切去部分叠放至对方剩余部
分上表面的中央,如图(b)所示.若此时
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压强分别为F甲′、
F乙′、p甲′、p乙′,则()
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D.F甲′=F乙′,p甲′>p乙′
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
长小于乙的边长.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
()
A.如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 B.如甲、乙密度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 C.如甲、乙质量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 D.如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 5.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
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
的是()
A.P甲<P乙B.P甲>P乙
C.P甲=P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6.在重相同、底面积相等、外形不一样的甲、乙、丙三个容器中,装入同样高h的同一种液体,如图所示,则()
A.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都相等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都相等
D.无法确定
7.如图为装满液体的封闭容器.设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如果不计容器自重,则()
A.p1=p2F1=F2B.p1>p2F1=F2C.p1<p2F1=F2D.p1>p2F1>F2 8.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不同的液体,将三个长
方体A、B、C分别放入容器的液体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三个容器的液
面相平.已知三个长方体的质量和体积都相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A>F浮B>F浮C
B.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F丙
C.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乙=p丙
D.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F ′A>F ′B=F ′C
9.一位初三同学站在操场上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为 1.2×104Pa.某校初三有甲、乙、丙三个班,每班人数分别为38人、40人、42人,以班为单位站在操场上.关于每个班对地面的压强,下列估算中正确的是()
A.甲班约为5.6×105Pa
B.乙班约为4.8×105Pa
C.丙班约为5.0×105Pa
D.三个班对地面的压强大约都为 1.2×104Pa
10.如图所示,是两位同学值日时用的圆柱形桶甲和底小口大的桶乙,两桶质量相同,上口面积相同,装相同质量的水放在水平地面上.关于水桶对地面的压强和水桶底受到水的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水桶对地面压强大B.乙水桶对地面压强大
C.甲水桶底受到水的压力大D.乙水桶底受到水的压力大
11.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
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橙汁的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 A和P B,则()A.P A<P B.P A>P B C.P A=P B D.无法判断
12.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粗细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ρA:ρB=1:2,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 A:p B=1:3.则()
A.它们的高度之比h A:h B=2:3 B.它们的高度之比h A:h B=3:4 C.它们的质量之比m A:m B=2:3 D.它们的质量之比m A:m B=1:3 13.完全相同的三个小球A、B、C放在盛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丙容器中保持
静止状态,A 球漂浮,B球悬浮,C球沉底,如图所示,三个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的高度相同,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1、p2、p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 l=p2=p3B.p1>p2>p3C.p1<p2<p3D.p1=p2>p3 14.如图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A、B、C三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分别从三个容器内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后,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A、p B、p C的大小关系是()
A.p A>p B>p C B.p A=p B=p C C.p A<p B<p C D.p A=p C>p B 15.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S A>S B),
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
部的压强相等.若在A容器中倒入或抽出甲液体,在B容器
中倒入或抽出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
确的判断是()
A.倒入的液体体积V甲可能等于V乙
B.倒入的液体高度h甲一定大于h乙
C.抽出的液体体积V甲可能小于V乙
D.抽出的液体高度h甲一定等于h乙
16.底面积不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液体甲和乙,里面放入相同的金属球,如图所示,此时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再将两金属球从液体中小心取出后,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能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B.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一定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C.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可能小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D.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一定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17.一个球,先后在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A、B、C、D中保持静止的情况.如
图所示,四个容器中的液体到容器底面的距离相同.哪个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压
强最大()
A.B.C.D.
18.甲、乙两个薄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之比为1:3,分别装入不同种液体,高度
之比为2:1,若它们对容器底的压力之比为1:2,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A.1:2 B.3:1 C.3:4 D.4:3
19.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底部相连通,倒入适量的水.待液面静止后,将质量相同的两物块浸没在两容器的水中时(水没有溢出容器外),结果发
现有部分水从乙容器流入甲容器,则()
A.甲容器中的物块的密度较大
B.甲、乙容器中的物块的密度一样大
C.乙容器中的物块的体积较小
D.甲、乙容器中的物块的体积一样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