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教研室
外科学教研室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情况及总结

外科学教研室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情况及
总结
简介
本文档旨在总结外科学教研室课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情况。
外科学教研室一直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培养优秀的医学生。
以下是该课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情况的总结。
课程建设规划
1. 设立详细的课程目标和研究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相适应。
2.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设立不同层次的课程,如基础课程、进阶课程和研究性课程。
3. 确定每个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和评估自己的研究成果。
实施情况
1. 老师们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在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方面提供宝贵意见。
2. 教研室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座、实验、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3. 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课程的评估和改进,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总结
通过课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情况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外科学教研室在提供高质量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课程建设规划清晰明确,实施过程中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提高研究效果。
我们将继续积极评估和改进课程,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以上是外科学教研室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情况及总结的内容。
外科教研室年度工作计划

外科教研室年度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与任务1. 提高外科教研室教学水平,加强教学研究和创新,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2. 强化临床与科研结合,推进学术研究,在国内外外科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3. 增强与临床科室的合作,优化病例讨论,提高诊疗水平。
4. 加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二、教学研究与创新1. 组织每月一次的教研会议,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新能力。
3. 推动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专家来室讲学,组织研讨课程,提升专业教师的学术水平。
4. 组织教学示范课程,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方法。
5. 改进教材编写和更新,提高教学质量和实践操作能力。
6. 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增进与外界专家的交流,拓宽视野。
三、临床与科研结合1. 加强临床与教研室的联系,每月举行一次病例讨论会,加强临床科室与外科教研室的交流与合作。
2. 组织临床技能培训和讲座,加强临床专业技能的提升。
提高临床操作技巧和风险管理能力。
加强有关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学习和研究。
3. 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研究,提升科研能力。
4. 增加科研基金投入,提高成果转化和推广,并鼓励申请专利。
四、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1. 加强对研究生的培养和指导,培养高水平的外科医生和科研人员。
2. 定期举行外科医师内部培训和技术交流会,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3. 鼓励教师参与相关学术研究,提升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水平。
4. 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和工作效率。
5. 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五、工作计划实施与评估1. 设立年度工作计划指导小组,负责工作计划的制定、实施与评估。
2.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进度安排。
3. 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对工作进展进行总结和评估。
4. 定期组织考核,对工作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提高《外科学》教学质量

提 要:传统外科学临床技能教学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条件落后等弊端。
为了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对临床医学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我校外科学教研室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 外科学;临床技能;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 64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4057(2012)01-0104-03DOI: 10.3969/j.issn.1005-4057.2012.01.043提高《外科学》教学质量的探索王志刚,柳建军,陈念平,许庆文(广东医学院外科教研室,广东湛江 524001)收稿日期:2011-11-18;修订日期:2012-02-16作者简介:王志刚(1964-),男,医学硕士,主任医师。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再次进行重编,有望2012年完成并使用。
主要内容包括外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诊断、 1.3 规范基本技能治疗、预防以及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等。
其特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有8个专科病区供临床点是在内科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实践医学本科生进行临床实习,但实习医师在临床中没性和技术性,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影像有具体统一规范的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指导书。
为了学、手术学等多学科密切关联,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统一相关专科实习中的基本技术操作,达到实习转[1]内容庞杂。
如何进行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科中的协调性和延续性,我们在总结本院外科临床段的改革,以进一步提高外科学教学质量,一直是实习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观看相关内容视频材料的我科教学工作者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基础上,于2005年元月编写了《外科学基本技能规作者等针对外科学的教学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范》,并印刷成册。
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性改革2 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现将我们实施的方案和体会作一报道。
外科教研组教研活动计划

外科教研组教研活动计划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本教研组负责05护理班、05助产班、05美容班的《外科学》、《皮肤性病学》、《外科护理学》、《临床疾病概要》等的教学任务,还有临床工作任务。
根据湛江卫生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校党委及学校办公室、临床教研室、学校门诊部等部门的工作安排,以及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学期教研活动计划。
具体如下:
1、集体备课2次,分别在第2周和第12周。
2、临床病例讨论1次,在第3周。
3、本学期组内互相听课评课,至少每位老师1次。
4、教案检查2次,分别在第9周和第20周。
5、分别在第11周至第14周内进行学生外科技能考核。
6、集体组织命题考试,在第18周。
7、在20周,教学情况小结。
以上计划,如果与学校的其他安排冲突,可适当调整。
外科学绪论、无菌术(教案)

《外科学》课程设计(首页)课程名称:外科学任课教师:职称:副教授所在系部: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室:外科学教研室授课对象:本科授课时间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授课章节:第一、二章绪论、无菌术基本教材:《外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自学资源:1、《外科学》第八版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外科学的范畴、无菌术和常用的灭菌、消毒方法。
2.熟悉:外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3.了解:外科学的发展史(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对外科学有初步的了解,了解外科学的学习方法,激起学生学习外科学的热情。
掌握无菌术的原则,并贯彻到以后的临床工作中。
(三)情感目标本节是外科学的第一节内容,通过向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和绪论的讲解,使学生对教师本人和外科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掌握无菌术的概念和手术区的消毒等,使学生建立无菌观念,并贯穿于工作当中。
1. 中医外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国医学史上外科开始很早,公元前14世纪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疥”“疮”等字的记载。
在周代(公元前1066一公元前249年),外科已独立成为一门,外科医生称为“疡医”。
秦汉时代的医学名著《内经》已有“痈疽篇”的外科专章。
汉末,杰出的医学家华佗(141-203年)擅长外科技术,使用麻沸汤为病人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
南北朝,龚庆宣著《刘涓子鬼遗方》(483年)是中国最早的外科学专著,其中有金疡专论,反映当时处理创伤的情况。
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610年)中,叙及断肠缝连、腹庙脱出等手术采用丝线结扎血管。
唐代,孙思邀著《千金要方》(652年)中,应用手法整复下领关节脱位,与现代医学采用的手法相类似。
宋代,王怀隐著《太平圣惠方》(992年)记载用砒剂治疗痔核。
明代陈实功著的《外科正宗》中,记述切断气管应急用丝线缝合刀口,2.现代外科学奠基于19世纪40年代,先后解决了手术疼痛、伤口感染和止血、输血等问题。
外科教研室集体备课记录

外科教研室集体备课记录一、会议目的和背景为了提高外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院外科教研室于XX年XX月XX日召开了集体备课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分享教学经验、研讨教学方法,并制定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
二、会议议程1. 会议主持人介绍会议目的和议程安排。
2. 分享教学经验:各位老师就最近一段时间的教学经验进行分享,包括案例讲解、手术技巧等方面。
3. 研讨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外科学科的特点,讨论和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教学、案例教学等。
4.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院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制定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包括授课内容、教学重点等。
5. 会议总结:主持人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三、会议内容1. 分享教学经验各位老师纷纷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心得。
有的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手术技巧上的一些窍门,如如何减少手术切口、如何避免手术并发症等。
有的老师分享了自己在病例讲解中的一些经验,如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病情、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治疗方案等。
通过各位老师的分享,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高了教学水平。
2. 研讨教学方法在研讨环节中,大家就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其中,问题导向教学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大家一致认为,在外科学科的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案例教学也被大家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病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院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大家共同制定了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
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同时,还制定了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具体措施,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会议总结和建议会议主持人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他表示,本次会议的目标已经达到,大家在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方法研讨和教学计划制定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外科学课程简介

《外科学》课程简介(SURGEREY)一、总学时数、理论学时数、见习学时数、学分数1.总学时数140学时,7.5学分2.理论学时数100学时3.见习学时数:40学时二、承担课程教学教研室外科学教研室。
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医学学科。
主要研究外科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手术技能及术前术后的处理。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方向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手术是外科治疗中的—个重要手段,应重视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并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
了解外科学的新动向、新进展。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对临床医学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
外科学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不仅与临床各科有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基础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对整个医学均有重大的影响。
外科学教学强调实践性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临床逻辑思维能力、临床实践技能、临床独立处理问题能力,以及临床科研思路。
通过外科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使学生掌握外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掌握临床医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从而为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为学习其它临床各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课程的基本内容⑴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外科总论要求的相关内容、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甲状腺机能亢进、乳房肿块、乳癌、急性乳腺炎、肋骨骨折、气胸、血胸、脓胸、肺癌、食道癌、腹外疝、肝脾破裂、肠破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阑尾炎、结肠癌、直肠癌、门静脉高压症、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肾损伤、尿道损伤、慢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肾积水、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肾癌、膀胱癌、阴茎癌、锁骨骨折、肩锁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脱位、前臂双骨折、桡骨下端骨折、脊柱骨折、脊髓损伤、骨盆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骨与关节急性化脓性感染、骨与关节结核、骨肿瘤等。
《外科学》课程简介

《外科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外科学》英方名称:《Surgery》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学院外科学教研室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142学时,其中理论:102学时,见习:40学时学分:7.9学分适用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口腔医学、法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公共事业管理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牢固树立无菌操作观念,掌握基本的手术操作技能,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措施。
内容简介:外科学课程由基本理论、手术学和临床实习三大部分组成。
基本理论:外科学总论和各论。
总论包括:无菌术、外科病人的体液平衡、输血、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麻醉、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疼痛治疗、围手术期处理、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外科感染、创伤和战伤、烧伤、冷伤和咬螫伤、显微外科、肿瘤和移植。
各论包括:头、颈、胸、腹、泌尿生殖、运动系统的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及其他性质的疾病如器官梗阻、血液循环障碍、结石形成、内分泌功能失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手术学:手术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外科手术基本原则(无菌操作)、基本操作技能(缝合、止血、打结等)、动物实验(肠切除吻合、脾切除等)和手术观摩等。
临床实习:即生产实习,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具体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课堂教学采用理论讲授、实验见习操作以及电视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吴在德,6版,2003年。
参考书目:1.《外科学》,裘法祖,4版,1995年。
2.《克氏外科学》,萨比斯顿著,曾九宪等译,1版,2000年。
3.《黄家驷外科学》,吴阶平、裘法祖,6版,2000年。
4.《实用外科学》,石益鑫,1版,2002年。
主讲教师:兑丹华副教授杨伟明教授徐刚副教授王达利教授任光阳副教授张天宏教授赵礼金副教授廖文波教授曾庆良教授程晓明教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学教研室《外科学》课程考核实施方案【适用于临床医学(含英文班)、医学影像和麻醉学专业】一、课程性质和简介外科学是一门考试课,总学时:218学时。
其中理论学时:122学时,实践学时:96小时。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及其他性质疾病的诊断、预防以及治疗的知识和技能,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现代外科学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与内科学的范畴是相对的,虽然外科一般以需要手术或手法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为对象,但外科疾病也不是都需要手术的,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诊疗方法的改进,外科学的范畴将会不断地更新变化。
在先后解决了手术疼痛、切口感染、止血和输血等问题后,现代外科学得到高度发展,外科技术不但得到普及,在专科化上有了显著提高。
外科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临床实习,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外科医务工作者。
二、考核形式、内容及要求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 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一)形成性考核考核形式: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
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5%。
学生在理论课上课前2分钟入座,班长向授课教师报告实际出勤人数。
2、阶段测试,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20%。
测试时间:时间1小时。
测试题型:题型参照执业医师考试题型A1、A2、A3、A4、B,每题2.0分,共50道,满分100分。
测试形式:闭卷。
根据授课内容不同,测试内容分别为:外科总论全部内容、神经外科或外科总论全部内容、胸外科3、实验/实践: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15%.根据授课内容不同,神经外科首次病程记录1份或胸部疾病首次病程记录1份(二)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
终结性考试的命题依据《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1中命题规定和《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进行命题考核。
根据授课内容不同,测试内容分别为2种,选择其中1种:1、题型、题量及分值:外科总论、神经外、颈部乳腺疾病、普外疾病选择题概念题简答题论述题神外5111颈部711乳腺311普外10121外科总论10122、题型、题量及分值:外科总论,胸外,食管,泌尿外、骨科疾病选择题概念题简答题论述题胸外412食管411泌尿外7111骨科10111外科总论1012形式:闭卷时间:120分钟三、考核时间与进度(一)形成性终结性考核时间与进度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无故缺勤1次扣10分,迟到1次扣5分,上课私下讲话、课堂睡觉打鼾、使用手机等影响他人听课等行为扣5分,累计上线100分。
2、阶段测试测试题型:A1、A2、A3、A4,每题2.0分,共50道题,满分10 0分。
测试时间:第8周或第9周周末统一进行3、实验/实践:(1)外科总论,神经外科,颈部疾病,乳腺疾病,普外疾病神经外科疾病课间见习进行,书写首次病程记录1份。
首次病程记录评分标准:主诉—10分;现病史—10分;既往史—5分;查体—10分;初步诊断—20分;鉴别诊断—30分;诊疗计划—15分。
(2)胸部疾病课间见习进行,书写首次病程记录1份。
首次病程记录评分标准:主诉—10分;现病史—10分;既往史—5分;查体—10分;初步诊断—20分;鉴别诊断—30分;诊疗计划—15分。
(二)终结性考核时间与进度每学期末,根据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统一安排进行,闭卷考试。
四、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及比例一)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21、课堂出勤记录,占课程总成绩的5%2、阶段测试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20%3、实验实践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5%(二)终结性考核占课程考核比例为60%终结性考核执行《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依据教研室制定的命题计划统一组织试题库抽题组卷3《外科学》课程考核实施方案【适用于医学检验专业】一、课程性质和简介外科学是一门考试课,总学时:92学时。
其中理论学时:44学时,实践学时:48小时。
二、考核形式、内容及要求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 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一)形成性考核考核形式: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
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5%。
学生在理论课上课前2分钟入座,班长向授课教师报告实际出勤人数(教务部或年级办制定好考勤表)。
2、阶段测试,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20%。
测试时间:时间1小时。
测试形式:闭卷。
测试内容:泌尿外科疾病,骨科疾病题型、分值:单选题,参照执业医师考试题型A1、A2、A3、A4,每题2.0分,共5 0题,满分100分。
3、实验/实践,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15%。
见习课进行—首次病程记录1份。
(二)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试的命题依据《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命题规定和《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进行命题考核。
题型、题量和分值:胸外、食管、泌外、骨科、神外、颈部、乳腺、普外、胸外选择题概念题简答题论述题胸外31食管31泌外311骨科1011神外311颈部21乳腺21普外6111胸外314形式:闭卷。
时间:120分钟。
三、考核时间与进度(一)形成性考核时间与进度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
无故缺勤1次扣10分,迟到1次扣5分,上课私下讲话、课堂睡觉打鼾、使用手机等影响他人听课行为扣5分,累计上线100分。
2、阶段测试测试时间:第8周或第9周周末统一进行。
3、实验/实践神经外科疾病课间见习进行,书写首次病程记录1份。
首次病程记录评分标准:主诉—10分;现病史—10分;既往史—5分;查体—10分;初步诊断—20分;鉴别诊断—30分;诊疗计划—15分。
(二)终结性考核时间与进度每学期末,根据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统一安排进行,闭卷考试。
四、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及比例一)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绩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1、课堂出勤记录占课程总成绩的5%。
2、阶段测试占课程总成绩的20%。
3、实验实践占课程总成绩的15%。
(二)终结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执行《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依据教研室制定的命题计划统一组织试题库抽题组卷5《外科学》课程考核实施方案【适用于医疗保险、医事法律专业】一、课程性质和简介外科学是一门考试课,总学时:92学时。
其中理论学时:44学时,实践学时:48小时。
二、考核形式、内容及要求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 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一)形成性考核考核形式: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
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5%。
学生在理论课上课前2分钟入座,班长向授课教师报告实际出勤人数。
2、阶段测试,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20%。
测试时间:时间1小时。
测试形式:闭卷。
题型、分值:题型为单选题,参照执业医师考试题型A1、A2、A3、A4,每题2.0分,共50题,满分100分。
测试内容为:神经外科、颈部及乳房疾病、肺部食管疾病、腹外疝、腹部损伤、腹膜炎阑尾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结直肠与肛管疾病3、实验/实践: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15%。
见习课进行——考核胸部疾病首次病程记录1份。
(二)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试的命题依据《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命题规定和《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进行命题考核。
题型、题量和分值:胸外、食管、泌外、骨科、神外、颈部、乳腺、普外、胸外选择题概念题简答题论述题胸外31食管31泌外311骨科1011神外311颈部21乳腺21普外6111胸外316形式:闭卷时间:120分钟三、考核时间与进度(一)形成性考核时间与进度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
无故缺勤1次扣10分,迟到1次扣5分,上课私下讲话、课堂睡觉打鼾、使用手机等影响他人听课等行为扣5分,累计上线100分。
2、阶段测试第8周或第9周周周末统一进行。
3、实验/实践胸部疾病课间见习进行,书写首次病程记录1份。
首次病程记录评分标准:主诉—10分;现病史—10分;既往史—5分;查体—10分;初步诊断—20分;鉴别诊断—30分;诊疗计划—15分。
(二)终结性考核时间与进度每学期末,根据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统一安排进行,闭卷考试。
四、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及比例一)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1、课堂出勤记录,占课程总成绩为5%2、阶段测试100分,占课程总成绩为20%3、实验实践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为15%(二)终结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为60%终结性考核执行《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依据教研室制定的命题计划统一组织试题库抽题组卷7《外科学》课程考核实施方案【适用于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专业】一、课程性质和简介外科学是一门考试课,总学时:76学时。
其中理论学时:60学时,实践学时:16小时。
二、考核形式、内容及要求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 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一)形成性考核考核形式: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
满分100分,占课程总成绩为5%。
学生在理论课上课前2分钟入座,班长向授课教师报告实际出勤人数2、阶段测试,满分100分,占课程总成绩为20%。
测试时间:时间1小时。
题型、分值:为单选题,参照执业医师考试题型A1、A2、A3、A4,每题2.0分,共50题。
测试形式:闭卷。
测试内容为:外科总论全部内容,神经外科,胸外科,普外科3、实验/实践:满分100分,占课程总成绩为15%.见习课进行——考核神经外科首次病程记录1份。
(二)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
终结性考试的命题依据《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命题规定和《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进行命题考核。
题型、题量和分值:外科总论,外科学全部选择题概念题简答题论述题胸外21食管21泌外21骨科81神外211颈部21乳腺21普外4111胸外21外科总论9 118形式:闭卷时间:120分钟三、考核时间与进度(一)形成性考核时间与进度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
无故缺勤1次扣10分,迟到1次扣5分,上课私下讲话、课堂睡觉打鼾、使用手机等影响他人听课等行为扣5分,累计上线100分。
2、阶段测试5月最后一周统一进行。
3、实验/实践:外科总论,外科总论,神经外科,胸外科,普外科神经外科疾病课间见习进行,书写首次病程记录1份。
首次病程记录评分标准:主诉—10分;现病史—10分;既往史—5分;查体—10分;初步诊断—20分;鉴别诊断—30分;诊疗计划—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