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__计算机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1.1计算机概述

1.1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概述【考点梳理】考点1计算机发展简史1.计算机的诞生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地点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称为“电子数值积分器和计算机”,简称ENIAC,中文名为“埃尼阿克”2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根据电子计算机采用的物理器件的发展,一般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分成以下四个阶段(1)第一代计算机:主要电子器件是电子管,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用于科学计算(2)第二代计算机:主要电子器件是晶体管,出现高级语言,除了科学计算外,它还用于其他领域(3)第三代计算机:主要电子器件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操作系统逐步完善,应用广泛(4)第四代计算机:主要电子器件是大规模和超大规集成电路,发展了数据系统、软件工程标准化系统,应用领域得到普及,3.计算机的未来发展(第五代计算机)第五代计算机为智能化计算机,朝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方向发展A.微型计算机的发展(1)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2)1981年,IBM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该台计算机采用Intel 8088微处理器和Microsoft供的MS-DOS操作系统典型例题【例1】(单项选择题)第一代计算机的主要用途是()A.科学计算B.数据处理C.事务处理D.过程控制【分析】本主要考查学生对计算机发展简史中四个发展阶段的第一代计算机用途的了解情况。

重点要了解计算机发展各个阶段所采用的电子器件和软件发展情况【答案】A【例2】(是非选择题)1981年,IBM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史中微型计算机发展的了解情况微型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事件:第一个微处理器的推出和第一台个人计算机的推出事件中的时间和公司是考查的重点。

【答案】A高考真题1.(2014年高考·单项选择题)在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第______阶段出现了FORTRAN. COBOL 和ALGOL等高级语言A 一B.二C.三D.四2.(2016年高考·单项选择题)在第________代电子计算机中,应用软件成为现代工业的一部分,并在软件方面发展了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标准系统等,A 一B.二C.三D.四3.(2017年高考·单项选择题)在第_______代电子计算机中,计算机同时向标准化、多样化、通用化、机型系统化发展,并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A.一B.二C.三D.四参考答案:考点2计算机的特点和性能指标1.计算机的特点(1)高速、精确的运算能力(2)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3)强大的存储能力(4)自动运行功能(5)网络与通信功能2.计算机的性能指标(1)字长:指计算机能够直接处理二进制的位数,其单位是“位(bit)”(2)主频:指计算机的时钟频率,其基本单位是“吉赫兹(GHz)(3)运算速度:运算速度用每秒能执行多少条指令来表示,其单位一般是“每秒百万条指令(MIPS)”(4)内存储器容量:内存器中所能存储信息的量大数量,其单位是“字节(Byte)(3)存取周期: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读”“写”操作所需的最短时间,其单位是“纳秒(ns)”典型例题【例1】(单项选择题)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中,________标志着计算机的运算精度()A.字长B.主频C.内存储器容量D.存取周期【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长的了解情况,字长标志着计算机的运算精度【答案】A【例2】(是非选择题)运算速度是CPU每秒所能完成基本指数目的最高速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算速度的了解情况,运算速度用每秒所能执行多少条指令来表示,即中央处理器每秒所能完成基本指令数目的平均速度【答案】B高考真题1.(2015年高考·是非选择题)存取周期是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之一,它的含义是CPU从内存中完成一次存数据或一次取数据所需要的时间。

1.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1.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9.以下属于计算机人工智能方面应用的是(B)。
A.数控机床 B.定理证明 C.天气预报 D.卫星轨迹计算
10.微型计算机Athlon XP 1600+的主频高达1.4GHz,制造它的美国公司是(C)。
A.IBM公司 B.Intel公司 C.AMD公司 D.Microsoft公司
5.网络与通信功能。
2.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字长。字长决定了指令直接寻址的能力,字长越长,存放数据的存储单元数越多,寻找地址的能力越强。
(2)主频。主频的单位是兆赫兹(MHz),目前使用的微型计算机已达到了吉赫兹(GHz)。
(3)运行速度。运行速度用每秒能执行多少的指令来表示,。运行速度的单位一般用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来表示。
1.1.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2月,简称ENIAC,中文名译为“埃尼阿克”。
计算机采用的物理器件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中国也正在积极研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同时朝巨型化、微型化 、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1.1.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
1981年8月12日,IBM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
1.1.3计算机的特点及性能指标
(1)计算机的特点:
1.高速、精确的运算能力。
2.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
3.强大的存储能力。
4.自动运行功能。
4.计算机辅助系统中,CAD是指(B)。
A.计算机辅助制造 B.计算机辅助设计
C.计算机辅助教学 D.计算机辅助测试

计算机发展史19版

计算机发展史19版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1.1 计算机的发展
一、计算机的定义
计算机是一种能储存程序和数据,自动执行程序,快速而 高效的对数字化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又由于它可以替代人们 部分或全部的脑力劳动,通常我们又把它称之为“电脑”!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第一阶段:1946年〜1958年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1.1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
1.2 计算机之父——冯 〮诺依曼
冯 〮诺依曼提出重大改进理论,其一是电子计算 机应该以二进制为运算基础,其二是计算机应采用“存 储程序”的方式工作。还进一步指出计算机的结构应用 应有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装 置及输出装置)。
2、第二阶段:1958年〜1964年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1965年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的小 型计算机PDP-8诞生,标志着计算机小 型机时代的到来。
4、第四阶段:1971年〜至今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
年代
时间段
电子元件
特点
软件
应用
第一代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
1946—1958年 1959—1964年 1965—1970年
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相比,晶体 管计算机体积更小、耗电更少、成本低、逻辑功能强、使用方便、可靠性更高。软 件上广泛采用高级语言,并出现了早期的操作系统,运算速度也提升到几万次每秒。
3、第三阶段:1964年〜1971年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1958年, 美国德克萨斯公司制成了第一个半导体 集成电路。
电子管 晶体管
体积大、造价贵、 速度低、存储量小、

1.1 计算机发展史

1.1  计算机发展史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1.1.1 电子计算机简介
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物理器件,可以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4 个阶段,如 下表所示。
阶段
第一阶段 (1946-1959)
第二阶段 (1959-1964)
第三阶段 (1964-1972)
第四阶段 (1972 至今)
采用的元器件 电子管
晶体管
埃尼阿克
电子计算机的概念
电子计算机是一种能高速而精确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具有内部存储能力, 由程序来控制其操作过程地现代化电子装置。
ENIAC的设计师——美籍匈牙利数学家 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提出的原理和思想为: (1)采用二进制,为什么?这个课后大家讨论 (2)存储程序控制 (3)计算机的五个基本部件组成,并且规定了五个部分的基本功能
刘洪,东汉“算圣”
推荐网络视频:https:///x/page/s0549nv35ch.html 推荐网络视频:https:///video/av74608838/
课后作业:1.了解中国计算机发展历史 2.了解中国网络发展史
要求:1.在qq群里面的作业功能上传,可以手写拍照,也可以整理电子稿 2.整理答案重点涉及年代,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的产品
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在这个时期,没有系统软件,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计算机只 能在少数尖端领域中得到运用,一般用于科学,军事和财务等方面的计算.
晶体管计算机
年代:1959-1964 主要特点:采用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以磁鼓和磁盘为辅助存储器,采用 算法语言(高级语言)编程,并开始出现操作系统。由于采用晶体管代替电子 管,所以很轻,且运算速度比较快,达到每秒几十万次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年代:1964-1972 主要特点: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电子器件,同时主存储器开始采用半导体存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概述1.1.1计算机发展简史通常所说的计算机是指电子数字计算机,是一种在程序控制下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1.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 computer)于1946年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半个多世纪来,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应用需求不断扩展、各行各业对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推动下,计算机设计生产技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先后经历了以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元器件的四个时代。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年)这一代计算机以电子管为基本物理器件,称为“电子管时代”。

电子管计算机的体积大、耗电量大、容量小、速度慢、价格贵。

如ENIAC共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重30t,占地面积160m,耗电150KW。

在这个时代,人们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仅限于军事和科学计算。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这一代计算机以晶体管作为基本物理器件,称为“晶体管时代”。

晶体管计算机与电子计算机相比,具有体积小、耗电省、速度快、寿命长、成本低、功能强等优点。

这个时代已出现了操作系统和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Fortran语言等,计算机除了应用于军事和科学计算外,还开始用于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和过程控制等方面。

3)第一代计算机(1965-1970年)这一代计算机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基本物理器件。

第三代计算机与第二代相比,它的体积缩小,耗,电量减小,功能、可靠性增强,运算速度提高。

这一时期出现了更多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进一步完善,计算机已开始应用于各个领域。

4)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这一代计算机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基本物理器件。

计算机的体积更小、耗电量更少、功能更强、寿命更长、可靠性更高。

计算机发展史

计算机发展史

1.2.8 计算机的特点
记忆能力强
如果按纯文本方式存储, 80GB 的硬盘可以存储
13 000多部300万字的大部头书籍。
自动运行
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运行。
1.2.9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科学计算
大型工程设计、航空航天、石油勘探、核能利用、地震 预报与监测和天气预报等。
信息处理
各种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1.1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诞生
1.2 计算机的发展
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1.4 著名的计算机公司
1.5 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 1.6 计算机学术组织
1.7 计算机奖项
1.8 小结
1.1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诞生
早期的计算工具 机械计算机 机电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
1.1.1 早期的计算工具
手指:人们习惯于十进制计数法与此有关。
过程控制
火星探测器、宇宙飞船、汽车自动装配、数控机床、无 人侦察机、导弹的巡航飞行等都需要计算机控制。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1.2.9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计算机辅助系统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计算机 辅助软件工程(CASE)、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人工智能
IBM 公司研制的深蓝计算机系统, 1997年5 月,以 2胜1 负3平的成绩 战胜1985年以来一直占据世界冠军宝座的卡斯帕罗夫。
对数计算尺
计算尺
1.1.2 机械计算机
1642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发明了齿轮式能实现加减法运算
的计算器Pascaline。
1673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建造了一台能进行加减乘除四 则运算的机械式计算机。
帕斯卡计算器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 1.1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 1.1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在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冯•诺依曼机。

在ENIAC的研究问世后,冯·诺依曼在研制EDVAC计算机时,总结并归纳了计算机的3个特点:1)采用二进制;0 12)存储程序控制;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即程序存储的概念。

计算机执行程序是,无需人工干预,能自动、连续地执行程序,并得到预期的结果。

3)由五个基本部件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今天的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仍采用冯•诺依曼提出的原理和思想,人们称符合这种设计的计算机是冯•诺依曼机。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概况:1958年,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83年,第一台亿次巨型电子计算机“银河”诞生。

1993年,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1995年,曙光1000研制完成,其峰值运算可达25亿次每秒。

1999年,曙光2000-Ⅱ超级服务器诞生,其峰值运算可达1117亿次每秒。

2003年,推出曙光4000L,运算能力达到3万亿次每秒。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练习: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年。

A)1939 B)1946 C)1952 D)19582.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名叫()。

A)EDV AC B)ENIAC C)EDSAC D)MARK-II3.冯·诺依曼研制成功的存储程序计算机名叫()。

A)EDV AC B)ENIAC C)EDSAC D)MARK-24.计算机采用的主机电子器件的发展顺序是()。

A)晶体管、电子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B)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C)晶体管、电子管、集成电路、芯片D)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芯片5.计算机从其诞生至今已经经历了四个时代,这种对计算机划代的原则是根据()。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案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案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案第⼀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第⼀台电⼦计算机ENIAC于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

这台计算机⾮常庞⼤,⽽且不具有存储功能。

但它标志着第⼆次⼯业⾰命的开始。

1.1.1计算机的发展简史1.1.1.1计算机的分代电⼦计算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代历史:第⼀代:1946——1958年,电⼦管计算机;第⼆代:1959——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1965——1970年,中、⼩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MSIC、SSIC);第四代:1971——现在,⼤规模、超⼤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LSIC、VLSIC)。

1.1.1.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简史第⼀代:1971年推出第⼀台微机MCS-4,4位机(微处理器为4004)第⼆代:1972——1977年,8位机(8080)第三代:1978——1984年,16位机(8086,80286)第四代:1985——现在,32位机(80386,80486,Pentium,PentiumⅡ,PentiumⅢ等)说明:⑴微型计算机属于第四代电⼦计算机。

⑵微处理器(PC机的核⼼)是采⽤⼤规模集成电路⼯艺把运算器和控制器制作在⼀块半导体芯⽚上。

⑶微处理器于1971年研制成功。

⑷到⽬前为⽌,各种计算机(巨、⼤、中、⼩、微)都满⾜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即:①由五⼤功能部件组成(类似⼈脑的五⼤功能部件);②采⽤⼆进制形式表⽰指令和数据;③按“存储程序的原理”⼯作。

1.1.2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精确度⾼;3、具有存储和逻辑判断能⼒;4、⾃动完成各种操作和运算。

1.1.3计算机的⽤途1.数值计算(也称科学计算)它是指解决科学研究和⼯程技术中所提出的数学问题,其特点是计算量⼤、复杂,要求精确度⾼。

2.数据处理(也称信息处理)数据处理的特点是计算公式⽐较简单,数据量⼤、但时间性强。

⑴数据:指数字、符号、⽂本、图形、图像、声⾳等。

⑵数据处理:指利⽤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分类、排序、合并、统计、打印、存储等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 计算机的特点
处理速度快 大容量 自动处理 逻辑判断 高精度 通用性强
1.1.3 计算机的分类
1.巨型机 巨型机(Supercomputer) 巨型机 2.大型机 大型机(Main Frame) 大型机 3.中型机 中型机 4.小型机 小型机(Minicomputer) 小型机 5.微型机和便携机 微型机和便携机
1.1.4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科学计算:如导弹的发射,宇宙飞船的飞行 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 轨迹计算等, (2)数据处理 : 包括对数据的收集、记载、分类、 数据处理 排序、检索、计算或加工、传输、制 表等工 作。例如,在科研、生产和经济活动中,把所 获得的大量信息存入计算机,通过加工处理, 得到可供某种目的使用的新信息。 (3)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常用于电力、冶金、石油化工、 过程控制 机械等工业。
(d)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LSI) )
•小规模集成电路(SSI): 小规模集成电路( ) 小规模集成电路 •中规模集成电路(MSI): 中规模集成电路( 中规模集成电路 ) •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大规模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 )
集成度在100~3000个电子元件 ~ 集成度在 个电子元件 集成度在3000~10万个电子元件 ~ 万个电子元件 集成度在 集成度在10万 集成度在 万~100万个电子元件 万个电子元件
大规模、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体积更小 速度上千次/ 数亿次/秒 速度上千次 秒~数亿次 秒 数亿次 软件丰富 网络发展 应用范围扩大: 应用范围扩大:各个领域
1.1.1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1.1.1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未来型计算机
神经网络计算机:模拟人的逻辑思维、记忆、推理、设计、 神经网络计算机:模拟人的逻辑思维、记忆、推理、设计、 分析、决策等职能活动。 分析、决策等职能活动。 生物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产生的蛋白分子为主要原 料的芯片。 料的芯片。 光子计算机:利用光子代替现代半导体芯片中的电子。 光子计算机:利用光子代替现代半导体芯片中的电子。
(4) CAD/CAM/CAI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常用于飞机、轮船、建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 筑工程等复杂设计工程中。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 可以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的 自动化水平.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帮助对学生 的教学。通常包括用形象的动态图示来表达一些 用语言和文字不易表达清楚的概念,还包括学生 与计算机之间的对话,并能够指出学习过程中的 错误,以及学生学习课程的成绩等。
个人计算机(微机) 个人计算机(微机) Personal Computer
PDA(个人数字助理) PDA(个人数字助理)
小型机
典型的小型计算机处理多用户任务
大型机
美国航空公司的大型机每秒钟可 处理4 处理4 0 0 0多个事务 0多个事务
巨型机
全球气温分布与 变化趋势图 日本NEC公司的NEC SX-6/64MB巨型计算机,它包含64个CPU,内存容 日本NEC公司的NEC SX-6/64MB巨型计算机,它包含64个CPU,内存容 量为512GB,峰值速度达每秒1 量为512GB,峰值速度达每秒1万亿次浮点运算,用于全球气温变化 趋势的预测研究
信息高速公路 1993、9 美国克林顿
我国“三金”工程 金桥、金关和金卡
计算机发展史
1.1.5 计算机发展趋势
巨型化 微型化 多媒体化 网络化 智能化 计算机进一步向高速集成化方向发展, 网络化是指利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 智能化就是要求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的, 计算机进一步向高速集成化方向发展 目前巨型化是指具有几百兆字节以上 多媒体计算机是计算机技术与电视声像 即计算机物理器件越来越小, 思维功能和感官。具有识别声音、 即计算机物理器件越来越小,计算机的 术,把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 思维功能和感官。具有识别声音、图 的存储容量, 的存储容量,数万亿次每秒以上的运 运算速度更快、功能更强。 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运算速度更快、功能更强 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集多种媒体于一 起来,按照网络协议相互通信 起来的能力,有推理、 。 ,以达 像、的能力,有推理、联想学习的功。 ,,外围设备完备的计算机系统。 算速度,外围设备完备的计算机系统 算速度按照网络协议相互通信, 能。被广泛用于娱乐、辅助教学和工程 身,被广泛用于娱乐、 到所有用户均可共享软件、 到所有用户均可共享软件、硬件和数 巨型即主要用于尖端科学技术的研究 模拟等领域。 模拟等领域。 据资源的目的。 据资源的目的。 开发及军事国防系统。 开发及军事国防系统。
第四代 (1971~90年代) 1971~90年代)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几百万~几亿(次/ 几百万~几亿(次/秒)
电子管,晶体管与集成电路
一个小于1 4平方英寸的集成电路 一个小于1 / 4平方英寸的集成电路 可以含有超过一百万个电路器件
(a) 电子管
(bSI) ) 集成度小于100个电子元件 个电子元件 集成度小于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
1.1.1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1.1.1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第一代(1946---1957年 ---1957 第一代(1946---1957年)
电子管式 机器语言 速度几千次 到几万次/ 到几万次/秒 应用范围: 应用范围: 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
ENIAC
数字积分电子计算机 (译名:埃尼亚克)
1946年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重达30吨,使用18000支电 子管,70000个电阻,10000支电 容, 耗电150KW,占地170平方 米,运算速度5000次/秒加、减 法运算。
计算机发展史
计算机发展过程
按采用的主要元器件划分为四代
第一代 (1946~1958) 1946~1958) 电子管 5千~4万(次/秒) ~4万(次/ 第二代 (1958~1964) 1958~1964) 晶体管 几十万~百万(次/ 几十万~百万(次/秒) 第三代 (1964~1970) 1964~1970)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百万~几百万(次/ 百万~几百万(次/秒)
(5)嵌入式应用 嵌入式应用 (6) 人工智能 AI(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目前已开发的典型人工智能应用 人工智能 系统有:(a)计算机专家系统,它实际上是具有 专门知识的程序系统。目前用的较多的领域有 军事、化学、气象学、地质学以及医疗诊断等。 (b)机器人系统,它由专门的计算机程序配以 相应的运动部件组成。目前还只能做一些较简 单的动作,但也很有用了,比如大量繁重的劳 动,精度要求高而又不断重复的劳动,在有危 险、有放射线、有毒等的环境下的劳动,连续 长时间的劳动等等。
第三代(1965-1970年 第三代(1965-1970年)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体积更小 速度几十万次/ 秒~几百万次/秒 速度几十万次/ 几百万次/ 操作系统 应用范围扩大:企业管理, 应用范围扩大:企业管理, 辅助设计
1.1.1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1.1.1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第四代 (1971至今) 1971至今 至今)
——义务教育,山东省初级中学课本——
第二册
主讲:陈苏红

1

计算机系统概论
1.1 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什么是计算机? ?
计算机是一台能存储程序和数据,并能自 动执行程序的机器;是一种能对各种数字 化信息进行处理,协助人们获取信息、处 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计算机发展史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1.1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1.1.1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第二代(1958-1964年 第二代(1958-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
晶体管式 高级语言 体积小 速度几十万次/ 速度几十万次/ 秒 应用范围扩大:数据处理, 应用范围扩大:数据处理, 自动控制
1.1.1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1.1.1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1.1.4
我国计算机发展概况
1958年,我国成功地研制出第一台电子管计算 年 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 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其运行速度 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 为每秒1500次。 为每秒 次 1963年,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 年 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研制成功。 研制成功。 1971年,成功地研制出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元器件 年 的第三代计算机。 的第三代计算机。 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成功地研制出我国第一台 年 每秒可运算1亿次的巨型机 银河1”。 亿次的巨型机“ 每秒可运算 亿次的巨型机“银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