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 导学与练测:第13课 祸兮福兮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第13课 祸兮福兮练习 语文版必修5

第13课 祸兮福兮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高下相盈.( ) ②大方无隅.( ) ③直而不肆.( ) ④明道若昧.( ) ⑤夷道若颣.( ) ⑥福之所倚.( ) ⑦其脆易泮.( ) ⑧廉而不刿.( ) ⑨不自矜.( ) (2)给多音字注音①恶⎩⎪⎨⎪⎧ 凶恶.恶.心恶.足道哉可恶.②和⎩⎪⎨⎪⎧ 平和.应和.和.了和.面和.稀泥③奇⎩⎪⎨⎪⎧ 奇.数奇.怪2.辨形组词 ①⎩⎪⎨⎪⎧ 洼佳娃②⎩⎪⎨⎪⎧隅偶藕③⎩⎪⎨⎪⎧ 泮衅伴拌④⎩⎪⎨⎪⎧诟垢姤逅3.词语释义①不笑不足以为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德若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大方无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大音希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大象无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慎终如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正言若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善贷且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廉而不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名句默写(1)有无相生,______________,长短相形。
第13课 祸兮福兮 学案(含答案)

第13课祸兮福兮学案(含答案)第第13课课祸兮福兮祸兮福兮学习目标1.结合时代背景与关于老子的传说记载,初步了解老子及其辩证思想。
2.精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和成语。
3.结合现实实例,充分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不自矜2大方无隅3廉而不刿4其脆易泮答案1jn2y3u4pn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敝则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圣人执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不自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4明道若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5质真若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6善贷且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7廉而不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1破旧,坏2坚守3夸耀4暗5改变,这里有败坏的意思6施与7刺伤,划伤2通假字1高下相盈通“______”2建德若偷通“______”3起于累土通“______”4受国之垢通“______”答案1呈2健3蔂4诟3古今异义1大方无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大象无形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不笑不足以为道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为天下式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最方正的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样式.颜色等不俗气2大的形象陆地上现存的最大的哺乳动物,即象3做事情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4把作为认为5标准,表率形式,式样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善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夫唯道,善贷且成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善刀而藏之素善留侯张良京中有善口技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亡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河曲智叟亡以应3易其安易持以其无以易之4盈高下相盈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5是不自是,故彰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答案1与“恶”相对/善于/好,妙/通“缮”,擦拭/与友善,交好/善于,擅长/爱好,崇尚2失去/逃走/灭亡的/死亡,饿死/通“无”,没有3容易/替代,更换4通“呈”,呈现/充盈5认为正确/指示代词,这/代词,代“受国之垢”者5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1曲则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枉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敝则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自见,故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答案1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2形容词用作动词,伸直3形容词用作动词,出新4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现6写出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于天下莫柔弱于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拘于时,学于余2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不笑不足以为道为之于未有3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王曰善哉论事4其孰知其极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皆出于此乎其若是,孰能御之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答案1介词,比/介词,从/介词,对/介词,表被动2是/当作,作为/成为/做事3疑问语气词,呢/句中助词4代词,它的/代词,代事物/副词,大概/连词,如果/助词,调节音节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1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语文版语文必修五 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祸兮福兮导学案

13 祸兮福兮一、学习目标1.理解、梳理文言知识(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与成语。
2.初步了解老子及其辩证思想,联系现实生活,充分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核心知识)二、课文助读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楚国苦县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生活在西周末年,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与儒家和中国化的佛教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内核。
《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经典。
三、预习题(一)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熟记和书写:不自矜.()夷道若颣.()廉而不刿.()其脆易泮.()老聃.()受国之垢.()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夷道若颣.:()(2)质真若渝.:()(3)大器.晚成:()(4)大音希.声:()(5)道隐.无名.:()(6)善贷.且成:()(7)其无正.:()(8)是以圣人方而不割.:()(9)廉.而不刿.:()(10)直而不肆.:()(11)其脆易泮.:()3.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高下相盈 ( )(2)建德若偷 ( )(3)起于累土 ( )(4)受国之垢 ( )4.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3)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详,是为天下王()(4)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天下莫柔弱于水()(7)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四、预习题(二)1.试分析“上士”、“中士”、“下士”对于“道”的三种不同态度。
答: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答:3. 请你提出预习中遇到的一两个问题。
13《祸兮福兮》当堂训练(一)姓名:班级:座号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斯恶.已(wù)长.短相形(cháng)音声相和.(hé)B.枉.则直(wāng)故能长.(zhǎng)不自矜.(jīn)C.夷道若纇.(lèi)正复为奇.(qí)廉而不刿.(guì)D.其脆易泮.(pàn)道家老聃.(dān)授国之垢.(gòu)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岂虚.言哉(空话) 善贷.且成(施与) 长短相形.(在比较和对照中显现出来) B.曲则全.(意思为保全) 故建.言有之(立) 不自伐.(讨伐、贬低)C.廉而不刿.(刺伤) 不自是.(认为正确) 质真若渝.(改变,这里有败坏的意思) D.其无正.(准则) 未兆.易谋(征兆) 大音希.声(少,这里指声音很小) 3.与“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句中加点字意思一样的一项是()A.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B.吾道.一以贯之C.得天下有道.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4.下面句子中与其他三个句子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3《祸兮福兮》课文简析

语文
如何理解三种“士”对于“道”的不同态度?作者想 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这三种态度实际是讲的“闻道”的三种境界:大 笑是因为不能窥透天机,只是觉得荒谬;半信半疑是因为看 明白一些,但又不能完全弄懂;勤行是因为能够一眼看穿、 见到本质。
三种境界从侧面说明事物(“道”)深藏不露,常常以相 反的姿态示人。
这里有败坏的意思。隅:角。器:才能。希:少,这里指声音很
小。象:形象。隐:隐藏。名:名称。贷:施与。成:成就,成全。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层解:道无所不在,又难以识别,所以“道”是“上 士”“勤行”而“体道”之人所具备的境界,则又表现为与 “昧”“退”“辱”“偷”等为邻为伍的特征。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破散,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消除。(因此)要在事物
未
有,治 之于未
乱。F10
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处理它,要在形势还没有发生动乱的时候就治理它。
合抱 之木,生于
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累
土;
合抱粗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芽长成;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筐土筑起的;
千里
之 行,始 于 足
下。F11民 之从事,常 于几成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作者对相对的事物有何看法? 提示:作者认为道与非道、高与非高、好与不好等不是 截然分开的,有道之士,是高而不做高的姿态,好而没有好 的架子。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作者认为真正有道的人是如何表现的? 提示:作者认为真正有道的人,是甘于居下,是不避尘 污的。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天下莫
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课时作业:4.13 祸兮福兮 Word版含解析.doc

13祸兮福兮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漂.白(piǎo)老聃.(dān)炮.制(páo)其脆易泮.(pàn)B.自矜.(jīn)若颣.(lèi)落.枕(lào)徇.私舞弊(xùn)C.羞赧.(nǎn)采撷.(xié)暧昧.(mèi)敝.帚自珍(bì)D.不刿.(huì)砧.板(zhēn)脂肪.(fáng)受国之垢.(gòu)解析:D项,“刿”应读“guì”。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B.合抱之木,生于毫末..C.正复为奇,善复为妖.D.大方..无隅解析:A项,古义:大的形象;今义:动物的一种。
C项,古义:指不善;今义:指妖怪。
D项,古义:最方正的;今义:不吝啬。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洼则盈,敝.则新敝:破旧,破。
B.直而不肆.肆:放肆。
C.大白若辱.辱:污垢。
D.正复为奇.奇:邪。
解析:B项,肆:放纵自己,侵犯别人。
答案:B4.请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朝闻道.,夕死可矣B.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C.道.不同,不相为谋D.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解析:D项,规律、道理。
其余三项均为“主张、思想、学说”。
答案:D5.下列文言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为之于未有B.攻坚强者莫之能胜C.天下莫柔弱于水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解析:B项,宾语前置句,其余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B6.补出下列课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大方无隅,,,。
道隐无名。
(2)祸兮,;福兮,。
孰知其极?(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答案:(1)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2)福之所倚祸之所伏(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学案导学设计】高二语文配套学案活页13(新人教版必修5)

第13课宇宙的未来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无垠.(yín)荒芜.(wú)旋涡.(wō) 磅礴..(pánɡ bó)B.璀璨..(cuǐ càn) 戎.马(rónɡ)广袤.(mào) 椭.圆(tuǒ)C.束缚.(fù) 奄.奄(yǎn)缝隙.(xì) 氦.气(hài)D.甲烷.(wán) 眩.晕(xuán)战栗..(zhàn lì) 坍.缩(tā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这些通常是被毒药或火山隙溢出的气体弄得精神晃忽的女人。
B.宇宙背景探索者卫星已经非常精确地测量了这种幅射。
C.这样,如果我们仅仅依据观测证据,则可预言宇宙会继续无限地膨胀下去。
D.这就使得它能从黑洞逃逸出来,粒子就这么缓慢地从黑洞中泻漏出来。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当然,科学预言________并不比那些巫师或预言家的更可靠些。
人们________想到天气预报就可以了。
________在某些情形下,我们认为可以做可靠的预言。
A.应该一旦但是B.也许只要但是C.应该只要所以D.也许一旦所以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古希腊的德勒菲的著名巫师以模棱两可而臭名昭著....。
B.虽然它使我百思不解....,为何世界的终结会使人愿意用股票来换钱,假定你在世界末日什么也带不走的话。
C.近年来,学术造假盛行,影响恶劣。
教育界委员呼吁,对造假者要抓住一个,严打一个,以儆效尤....。
D.由于煤炭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一些非法生产者对政府法令置之度外....,铤而走险,与政府管理部门打起了“游击战”。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当这些斯巴达人问道:“在波斯人攻击希腊时会发生什么?”时,这巫师回答道:“要么斯巴达会被消灭,要么其国王会被杀害。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3课 祸兮福兮同步练测 语文版必修5

13 祸兮福兮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若颣.(lèi)饮.马(yìn) 惩.罚(chéng) 韦.编三绝(wěi)B.易泮.(pàn) 挑剔(tī) 痉挛(jìng) 翘首以待(qiáo)C.不刿(guì)应.届(yìng)) 晕.车(yùn) 如法炮.制(páo)D.着.眼(zhuó) 狡黠.(xiá) 哨卡.(qiǎ) 椎.心泣血(zhuī)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短相形,高下相盈.盈:满B.中士闻道,若.存若亡若:好像C.建德若偷,质真..若渝质真:纯真的德D.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不祥:指灾祸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曲则全,枉则.直人之道则.不然B.不自是.,故彰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C.不笑不足以.为道损不足以.奉有余D.不自见,故.明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4.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B.不患人之不己知C.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D.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5.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高下相盈B.建德若偷C.受国之垢D.正言若反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则全”中“曲”指委曲,委曲指的是能拐弯,与现在讲的受委屈不完全相同,意义上更宽泛。
B.“圣人执一为天下式”是说圣人洁身自爱,所以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一”,指自身。
C.“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都是大道自然本性的表现。
也就是说人得到了大道的自然本性,无意作为而顺物之自然,却能真正有所作为。
D.“不争”是老子“道”体现生活准则的重要特征。
只有与物不争,与事不争,逃离社会或遁入山林才能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
二、课堂练习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2016语文版语文必修五第13课《祸兮福兮》word说课稿

祸兮福兮老子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抽到的说课题目是庄子的《祸兮福兮》。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进行本次的说课。
一、说教材。
《祸兮福兮》出自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选自《老子》一书。
全书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中心思想是无为,这里的“无为”是“无为而无不为”。
本篇课文节选了《老子》中的六小节,以排比式的句式,层层说理递进,充分体现了辩证主义的思想。
这篇课文对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三年级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力求层层提问,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的探究文章的主题和细节。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以上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文中出现的固定句式(3)通过三篇小文章的学习,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预习,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反复诵读、圈点批注、分组讨论并自主探究中,体会文本所蕴含的哲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鉴赏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学习老子的《祸兮福兮》,了解老子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文中出现的固定句式2、教学难点:(3)通过三篇小文章的学习,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
五、说教法和学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活动,据此,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1)诵读教学法。
学习文言文,必须强调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理解、鉴赏,使学生逐步培养诵读文学作品的习惯;指导学生注意诵读时的节拍和情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祸兮福兮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高下相盈.( ) ②大方无隅.( ) ③直而不肆.( ) ④明道若昧.( ) ⑤夷道若颣.( ) ⑥福之所倚.( ) ⑦其脆易泮.( ) ⑧廉而不刿.( ) ⑨不自矜.( ) (2)给多音字注音①恶⎩⎪⎨⎪⎧ 凶恶.( )恶.心( )恶.足道哉( )可恶.( ) ②和⎩⎪⎨⎪⎧ 平和.( )应和.( )和.了( )和.面( )和.稀泥( ) ③奇⎩⎪⎨⎪⎧奇.数( )奇.怪( ) 2.辨形组词①⎩⎪⎨⎪⎧ 洼( )佳( )娃( ) ②⎩⎪⎨⎪⎧ 隅( )偶( )藕( )③⎩⎪⎨⎪⎧ 泮( )衅( )伴( )拌( )④⎩⎪⎨⎪⎧ 诟( )垢( )姤( )逅( )3.词语释义①不笑不足以为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德若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大方无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大音希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大象无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慎终如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正言若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善贷且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廉而不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名句默写(1)有无相生,______________,长短相形。
(2)洼则盈,敝则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方无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祸兮,福之所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7)______________,是谓社稷主;______________,是为天下王。
一、整体感知1.实词(1)通假字①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通“________”,呈现) ②建.德若偷,质真若渝(通“________”,刚健) ③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通“________”,装土的筐子) ④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通“________”,耻辱) (2)古今异义①大方..无隅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②大象..无形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③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④不笑不足以为..道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⑤为天下式.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⑥不自伐.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⑦廉.而不刿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①道⎩⎪⎨⎪⎧ 不笑不足以为道. 会天大雨,道.不通 策之不以其道.伐无道.,诛暴秦 臣之所好者,道.也②善⎩⎪⎨⎪⎧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素善.留侯张良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③亡⎩⎪⎨⎪⎧ 为社稷亡.,则亡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河曲智叟亡.以应2.虚词①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王曰:善哉.论事②其⎩⎪⎨⎪⎧ 孰知其.极?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皆出于此乎? 其.若是,孰能御之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3.文言句式①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不笑不足以为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深层探究1.怎样理解“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几句话?我们在看世界时,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结合生活实例讨论。
2.怎样看“圣人执一为天下式”这一观点?3.如何理解“上士”“中士”“下士”对“道”的不同态度?三、技法迁移[文本回顾] ①本文的语言精警凝练,言简意赅,处处闪烁着哲人的智慧。
②本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艺术特点是句多排偶,文多用韵。
句式整齐中透着变化,时而层层排比,时而两两相对,有时骈散结合,有时一章一韵,文章显出一种错落有致的美,对后世各种讲究对偶押韵的文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技法点拨]对 偶(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种类①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②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c.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
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
如例句a 、b 。
宽式对偶只要达到严式对偶五项要求的一部分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c 。
(3)结构①成分对偶。
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②句子对偶。
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作用①便于吟诵,易于记忆;②用于诗词,有音乐美;③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5)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①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②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③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技法运用] 根据下文的提示,在《池州赋》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句。
要求:(1)~(3)句与下文的句式一致,第(4)句与上文的句式一致,文章贯通,运用修辞。
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连铜陵,南接黄山,西邻江西,北濒长江。
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风光旖旎。
池州境内,山高水长。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公路铁路,四通八达。
生态环境,至臻完美。
循环经济,初见端倪。
建设池州,发展工业,(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叹宇宙之源。
锦绣池州,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和谐相处,(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力池州,活力池州,魅力池州,和谐池州,蓝图绘就,奋起拼搏。
(选自《光明日报·百城赋》之《池州赋》)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长.进(z hǎnɡ)易泮.(pàn)若颣.(lèi) 不刿.(ɡuì)B.衣.锦还乡(yī) 针砭.时弊(biān)埋.怨(mán) 绵亘.(ɡènɡ)C.人心叵.测(pǒ) 箪食.壶浆(sì)慰藉.(jì) 投奔.(bèn)D.爱憎.分明(zēnɡ) 淆.乱乾坤(xiáo)梦魇.(yǎn) 熨.帖(yùn)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A.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音声相合B.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C.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建德若偷D.合抱之木受国之垢高者抑之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建德若偷B.起于累土C.高下相盈D.善贷且成4.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大方..无形..无隅B.大象C.天下莫柔弱....于水D.民之从事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不患人之不己知B.何以报德?以直报怨C.攻坚强者莫之能胜D.天下莫柔弱于水6.翻译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