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五《祸兮福兮》ppt课件
合集下载
祸兮福兮精选教学PPT课件

五、古今异义 ①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古义:_做__事__情__。 今义:投身到…… ②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古义:_灾__祸__。 今义:不吉利。 ③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古义:_最__为__方__正__。
今义:对于财物不计较。
④大.象.无形 古义:最__大__的__形__象__。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韵散结合的方法 《老子》以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深邃的哲学 思想,是哲理与诗意的结合。如:“曲则全, 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老子》在先秦诸 子中独树一帜,其韵散结合的文体不同于其 他诸子。其文句大体整齐,有的全是韵语, 多数则是韵散结合。其押韵无一定格式,
【名师点拨】 “正言若反”,集中概括了老 子的辩证思想,其含义十分深刻、丰富。老 子所说“正言若反”是老子对全书中那些相反 相成的言论的高度概括,例如“明道若 昧”“进道若退”“上德若谷”等。这些句子的 结构都是类似的,它们本来是彼此相异的、 互相排斥的、对立的,但在某种条件下,
某种意义上,表示某种特定事物的概念和它 的对方具有了统一性,二者互相包含,互相 融合,互相渗透,彼此同一、一致。这样, 在同一个判断中,就包含了对立概念的流动、 转化,体现了概念的灵活性。当然,这种灵 活性是有条件的,《老子》中的话也只有一 定条件下才有意义。
大多是随文成韵,较为自由,字数不拘,用 韵规则不一。这种韵散结合的文体,虽不是 《老子》所独有,但以它最为突出。
要想做到韵散结合,首先要有哲理的思考, 其次要对语言进行凝练。
●随堂练笔
以“生命”、“希望”、“感动”为话题,写一段 话(片断),注意运用韵散结合的方法,不少 于100字。
素材积累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3课 祸兮福兮课件 语文版必修5

(4)不笑不足以为道 古义:把__…__…__作__为__ 今义:_认__为_ (5)为天下式 古义:_标__准__,__表__率__ 今义:_形__式__,__式__样__
4.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意义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与“恶”相对 夫唯道,善贷且成: 善于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好,妙 (1)善 善刀而藏之: 通“缮”,擦拭 素善留侯张良: 与……友善,交好 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于,擅长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爱好,崇尚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体现了老 子怎样的观点?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答案 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都是相对的概念,这 段文字意在说明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到处显示着这个道理。 譬如动与静,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物理学中谈到运动,都会先假定一个相 对静止的参照物。假如没有静止,运动也就无从谈起。再推而广之,世界上所有的 事物,都存在着一个对立面。
三、文化常识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士:在先秦原为最低级的贵族阶层,后来游离出来成为有知识有技艺的人,差不多 相当于现在的知识分子。
品读研析
课堂导语
相信大多数同学都看过《射雕英雄传》,我们都为郭靖能够习得绝世武功《九 阴真经》而兴奋不已,在《九阴真经》这部绝世武功秘诀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天 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没错,出自老子的 《道德经》,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老子,看看他还写了哪些“武功秘籍”。好, 接下来我们正式学习今天的课文《祸兮福兮》。
【技巧点拨】 1.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
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①墙上芦
祸兮福兮教学PPT

❖ 晋文公问政于咎犯。咎犯对曰:分熟不 如分腥,分腥不如分地,地割以分民而益其 爵禄,是以上得地而民知富,上失地而民知 贫,古之所谓致师而战者,其斯之谓乎?
敝则新
❖ 赵简子谓左右车席泰美,夫冠虽贱,头必戴之。 履虽贵,足必履之,今车席如此泰美,吾将何以履之 。夫美下而轻上,妨义之本也。
• 善于容让而不失于人,是为曲则全——最大的周全; • 善于承怨而受人爱戴,是为枉则直——最好的正直; • 善于虚下而受人景仰,是为洼则盈——最好的完满; • 淡泊守常而能不败殆,是为敝则新——永远不陈旧; • 少私寡欲,素朴知足,是为少则得——最好的收获; • 欲多伤身、智多乱心、物多乱人,是为多则惑
❖ 尧的儿子丹朱
❖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东方朔。朔曰 :此非唇舌所争,而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 言此,或可万一冀耳。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固谓曰:汝痴 耳!帝今已长,岂复赖汝哺活耶!帝凄然,即敕免罪。
洼则盈
❖ 晋文公时,翟人有献封狐、文豹之皮者。文公喟然叹曰: 封狐、文豹何罪哉?其皮之罪也,大夫栾枝曰:地广而不平, 财聚而不散,独非狐豹之罪乎?文公曰:善哉,说之。栾枝曰 :地广而不平,人将平之。财聚而不散,人将争之。于是列地 以分民,散财以赈贫。
• 防微杜渐 未雨绸缪 •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 功败垂成 功亏一篑 慎始慎终 •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 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 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 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 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 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 曰:“疾在腠理,汤[ta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 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 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 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敝则新
❖ 赵简子谓左右车席泰美,夫冠虽贱,头必戴之。 履虽贵,足必履之,今车席如此泰美,吾将何以履之 。夫美下而轻上,妨义之本也。
• 善于容让而不失于人,是为曲则全——最大的周全; • 善于承怨而受人爱戴,是为枉则直——最好的正直; • 善于虚下而受人景仰,是为洼则盈——最好的完满; • 淡泊守常而能不败殆,是为敝则新——永远不陈旧; • 少私寡欲,素朴知足,是为少则得——最好的收获; • 欲多伤身、智多乱心、物多乱人,是为多则惑
❖ 尧的儿子丹朱
❖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东方朔。朔曰 :此非唇舌所争,而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 言此,或可万一冀耳。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固谓曰:汝痴 耳!帝今已长,岂复赖汝哺活耶!帝凄然,即敕免罪。
洼则盈
❖ 晋文公时,翟人有献封狐、文豹之皮者。文公喟然叹曰: 封狐、文豹何罪哉?其皮之罪也,大夫栾枝曰:地广而不平, 财聚而不散,独非狐豹之罪乎?文公曰:善哉,说之。栾枝曰 :地广而不平,人将平之。财聚而不散,人将争之。于是列地 以分民,散财以赈贫。
• 防微杜渐 未雨绸缪 •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 功败垂成 功亏一篑 慎始慎终 •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 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 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 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 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 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 曰:“疾在腠理,汤[ta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 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 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 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4.16祸兮福兮(1)课件

【名师点拨】 在老子看来,“损有余而补 不足”,这是自然界最初的自然法则——“天 之道”。但人们早已忘却“天之道”,代之而 建立了人们自己的法则——“人之道”,即有 利于富人而损于贫者。“天之道”,有利于贫 者,给他们带来宁静与和平,而“人之道”则 相反,它是富人手中的工具,使贫者濒于“ 民不畏死”的绝境。老子认为应该使贫富平 均,大家有利。老子希望以“天之道”警戒富 人,让他们本着自己的利益以遵行天道。
[板凳]
宇宙万物都符合“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的规律,人生无需由天主宰,更无需由人安 排,一切要顺应自然,只有达到与自然融为 一体的境界,才能得到无限的自由。对待功 名应“削迹捐势,不为功名”。这样,捐弃功 名,淡泊名利,秉持清心寡欲、见素抱朴的 生活态度,追求一种无欲无争、无知无为、 贵柔守雌的生活,以求得与自然的贯通与融 合,不失为人生的美好选择。
③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末乱。_____合__抱__之,木生于 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_____始__于__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八、文学常识 1.走进作者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前后),姓李名耳, 战国时期楚国苦县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 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 人。老子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 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 谷关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 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含有丰 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 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 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______中__国__哲__学”。之父
今义:一种动物。
六、特殊句式 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_____判__断句 ②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_____判__断句 ③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国不祥,是为 天下王 ______判_断句 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______状__语__后__置句 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______状__语__后__置句 ⑥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______宾__语__前__置句 ⑦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______状__语__后__置句
[板凳]
宇宙万物都符合“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的规律,人生无需由天主宰,更无需由人安 排,一切要顺应自然,只有达到与自然融为 一体的境界,才能得到无限的自由。对待功 名应“削迹捐势,不为功名”。这样,捐弃功 名,淡泊名利,秉持清心寡欲、见素抱朴的 生活态度,追求一种无欲无争、无知无为、 贵柔守雌的生活,以求得与自然的贯通与融 合,不失为人生的美好选择。
③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末乱。_____合__抱__之,木生于 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_____始__于__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八、文学常识 1.走进作者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前后),姓李名耳, 战国时期楚国苦县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 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 人。老子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 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 谷关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 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含有丰 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 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 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______中__国__哲__学”。之父
今义:一种动物。
六、特殊句式 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_____判__断句 ②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_____判__断句 ③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国不祥,是为 天下王 ______判_断句 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______状__语__后__置句 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______状__语__后__置句 ⑥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______宾__语__前__置句 ⑦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______状__语__后__置句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3《祸兮福兮》课件

语文
第四单元 13 祸兮福兮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1 情境导入 2 学习目标 3 整体感知 4 研读课文 5 课文小结 6 布置作业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情境导入
手捧战国典籍,目视诸侯纷争,想他在尘埃蔽日时横 空出世;他用洪钟般的嗓音,吟出历史沉浮的沧桑。他 不愧于天、不怍于人的伟岸,他威武不屈、朗照乾坤的 品质,足以令世间小人畏惧;他稳重矫健的身姿,他如 椽大笔的慧启,足以让他在纷争中全身而退。虽然历史 决定了他只能做思想的传播者,不能做“乐以天下,忧 以天下”的君王,但他没有卸下肩头沉甸甸的使命,因 为他知道成大事者要有坚忍不拔之志,风雨之后会迎来 彩虹。他就是孟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论民本》。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文章结构
语文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研读课文
1.如何理解三种“士”对于“道”的不同态度? 【提示】老子将“士”分为三种,实际上讲的是“闻 道”的三种境界:大笑是因为不能窥透天机,只觉得 荒谬;半信半疑是因为看明白一些,却又不能完全弄 懂;而上士之高明,就在于他能够一眼看穿,见出本 质,从而勤力行之。这三种境界从侧面说明事物 (“道”)深藏不露,常常以相反的姿态示人。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天道。他要求富者能够做到“常善救人,故人无弃人; 常善救物,则物无弃物”。从均富和使人与物都能得到 充分利用一点来看,老子的愿望是好的,但在考虑如何 实现这一愿望时,他并没有提出任何积极的斗争纲领, 而是向剥削者说教,幻想他们发善心,这又充分暴露了 老子在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上的软弱无力。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四单元 13 祸兮福兮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1 情境导入 2 学习目标 3 整体感知 4 研读课文 5 课文小结 6 布置作业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情境导入
手捧战国典籍,目视诸侯纷争,想他在尘埃蔽日时横 空出世;他用洪钟般的嗓音,吟出历史沉浮的沧桑。他 不愧于天、不怍于人的伟岸,他威武不屈、朗照乾坤的 品质,足以令世间小人畏惧;他稳重矫健的身姿,他如 椽大笔的慧启,足以让他在纷争中全身而退。虽然历史 决定了他只能做思想的传播者,不能做“乐以天下,忧 以天下”的君王,但他没有卸下肩头沉甸甸的使命,因 为他知道成大事者要有坚忍不拔之志,风雨之后会迎来 彩虹。他就是孟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论民本》。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文章结构
语文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研读课文
1.如何理解三种“士”对于“道”的不同态度? 【提示】老子将“士”分为三种,实际上讲的是“闻 道”的三种境界:大笑是因为不能窥透天机,只觉得 荒谬;半信半疑是因为看明白一些,却又不能完全弄 懂;而上士之高明,就在于他能够一眼看穿,见出本 质,从而勤力行之。这三种境界从侧面说明事物 (“道”)深藏不露,常常以相反的姿态示人。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天道。他要求富者能够做到“常善救人,故人无弃人; 常善救物,则物无弃物”。从均富和使人与物都能得到 充分利用一点来看,老子的愿望是好的,但在考虑如何 实现这一愿望时,他并没有提出任何积极的斗争纲领, 而是向剥削者说教,幻想他们发善心,这又充分暴露了 老子在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上的软弱无力。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祸兮福兮》ppt课件语文版必修5

敝 则新(bì ) 若昧 (mè i) . . 廉而不刿 (ɡuì) .
二、通假字
“呈”,呈现 ①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盈,通 _________________
②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③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筐子 _____
________________ 建,通 “健”,刚健 垢,通 “诟”,耻辱 ________________
④大象 无形 .. 古义:最大的形象 __________。 今义:一种动物。
六、特殊句式
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判断句 _______
②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判断句 _______
③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国不祥,是为 判断句 天下王 _______ 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状语后置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状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____________ 状语后置句 ____________
大多是随文成韵,较为自由,字数不拘,用 韵规则不一。这种韵散结合的文体,虽不是 《老子》所独有,但以它最为突出。 要想做到韵散结合,首先要有哲理的思考, 其次要对语言进行凝练。
●随堂练笔
以“生命”、“希望”、“感动”为话题,写一段 话(片断),注意运用韵散结合的方法,不少 于100字。
[板凳] 宇宙万物都符合“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的规律,人生无需由天主宰,更无需由人安 排,一切要顺应自然,只有达到与自然融为 一体的境界,才能得到无限的自由。对待功 名应“削迹捐势,不为功名”。这样,捐弃功 名,淡泊名利,秉持清心寡欲、见素抱朴的 生活态度,追求一种无欲无争、无知无为、 贵柔守雌的生活,以求得与自然的贯通与融 合,不失为人生的美好选择。
语文版语文必修五第13课祸兮福兮课件4

答案:C
二、阅读课文内容第 5~7 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老子辩证法思想的片
面性、保守性和不彻底性的一组是
()
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②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③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④损有余而补不足 ⑤受国不祥,是
为天下王 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A.①③⑤
一、作者简介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
老子(约前 571—前 471),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楚国苦 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 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 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曾作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 理藏书的官员)。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C.老子将“士”分为三种,实际上讲的是“闻道”的三种境 界,这三种境界直接说明事物深藏不露,常以相反的姿态示人。
D.老子认为,真正的“得道”之士,并不是直接表现高尚、 纯洁,也不是不与凡人一样。恰恰相反,真正的有道之士,却甘 于居下,是不避尘污的。
解析:C 项,“这三种境界直接说明事物深藏不露,常以相 反的姿态示人”错,应为“侧面说明”。
2.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生下来就口吃。由于口吃,吐字 发音不清,虽然有满腹的见解,却表达不出来。为了克服这个生理缺陷, 德摩斯梯尼常把石子放在嘴里,跑到海边,面对大海练习讲话,天天如 此,居然把口吃矫正了。为了专心练习演说,德摩斯梯尼一边登山,一 边吟诗,有时站在镜子前比画着练习手势。为了一心一意练口才,他在 家里建了一个地下室,整天在那里练习,一连两三个月不出来。他还狠 下心,把自己的头发剃去一半,这样一来,想出去玩的念头就彻底打消 了。尽管当众演说遭到过无数次失败,但他从不灰心。经过顽强的努力, 德摩斯梯尼终于成为著名的大演说家。
二、阅读课文内容第 5~7 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老子辩证法思想的片
面性、保守性和不彻底性的一组是
()
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②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③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④损有余而补不足 ⑤受国不祥,是
为天下王 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A.①③⑤
一、作者简介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
老子(约前 571—前 471),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楚国苦 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 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 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曾作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 理藏书的官员)。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C.老子将“士”分为三种,实际上讲的是“闻道”的三种境 界,这三种境界直接说明事物深藏不露,常以相反的姿态示人。
D.老子认为,真正的“得道”之士,并不是直接表现高尚、 纯洁,也不是不与凡人一样。恰恰相反,真正的有道之士,却甘 于居下,是不避尘污的。
解析:C 项,“这三种境界直接说明事物深藏不露,常以相 反的姿态示人”错,应为“侧面说明”。
2.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生下来就口吃。由于口吃,吐字 发音不清,虽然有满腹的见解,却表达不出来。为了克服这个生理缺陷, 德摩斯梯尼常把石子放在嘴里,跑到海边,面对大海练习讲话,天天如 此,居然把口吃矫正了。为了专心练习演说,德摩斯梯尼一边登山,一 边吟诗,有时站在镜子前比画着练习手势。为了一心一意练口才,他在 家里建了一个地下室,整天在那里练习,一连两三个月不出来。他还狠 下心,把自己的头发剃去一半,这样一来,想出去玩的念头就彻底打消 了。尽管当众演说遭到过无数次失败,但他从不灰心。经过顽强的努力, 德摩斯梯尼终于成为著名的大演说家。
语文版必修五《祸兮福兮》实用课件课件

• 思考6:这一段谈论的是什么规律?根据这一 规律,老子从反面得出了什么结论?从正面 又得出了什么结论?
• 规律: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 导致质变。 • 反面:要防微杜渐,防患未然,在不良事
物刚露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其发展。 • 正面:要积少成多,善始善终,只有量变 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质变。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 少则得,多则惑。‛ 曲:委曲;全:保全。 枉:弯曲。 洼:低洼;盈:蓄满。 敝:破旧。
事物变化的规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
“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 执:坚守。一:指道。式:表率,标准。
• 思考1、“是以”即因此,表明由上文的原因 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何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 • ‚执一‛就是固守其道,也就是老子所主 张的‚无为‛,因为事物都是向反面发展的, 所以‚无为‛就能达到‚无不为‛的效果。
• (1)你能举例说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 未乱”的重要性吗? •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小王子的星球上埋着可怕的种 子……这是猴面包树的种子。星球的土壤 里到处都是。对猴面包树动手迟了,就永 远别想剔除干净……要是涉及到猴面包树, 必然造成一场灾难。” (《小王子》)
• (2)你能举例说明“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 败之”的现象吗? •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行百里者半九十。 •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 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 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 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 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 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 何异断斯织乎?”(《乐羊子妻》)
课文第七章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 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 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 若反。 • 莫之能胜:宾语前臵,莫能胜(之)。 • 易:改变。 垢:通“诟”,耻辱。 • 不祥:灾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写作背景
春秋时期,周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尾大不
掉,王室难以控制。诸侯打着“尊王攘夷”的 旗号,互相以武力征伐,其目的就是称霸天下。 为了实现目的,他们往往急功近利,但结果却 是“欲速则不达”。应当说当时整个社会的心 态都是轻浮躁动的,因而诸侯行事也想走捷径。 有鉴于此,老子著了《道德经》,提出了“天 道无为,顺其自然”的观点,试图扭转世风, 改变现实。
4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 别之。——《孝经· 三才》
赏读:所谓孝,就是上天的规范,大地的准则,
人的最根本的品行。正确而不可改变的道理, 民众以此为法则。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老子(约公元前571—公元前471),姓李,名耳,
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 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 学,死于扶风。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 《道德经》(也叫《老子》)。
修身名句 1 子 曰 :“ 父母 之年 ,不 可不 知也 。一 则以 喜, 一 则以 惧。”——《论语· 里仁》
赏读:孔子说:“对于父母的年龄不能不时时
记在心里,一方面因为他们高寿而欢喜,另一 方面又因为他们寿高而有所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 以其饮食忠养之。——《礼记· 内则》
一页页翻开,先是拼音,然后便是教我们写简
单的生字了。虽然上面的字迹都随着水迹模糊 了,却还是大致辨得清楚。我看见一个女孩, 用又白又胖的小手,紧紧地抓住铅笔,一笔一 画地写着,写得歪歪斜斜,脸上却满是童稚的 欢喜。 “一”字突然映满了眼帘,满页纸上都是歪歪 扭扭大小不一的“一”字。一开始的“一”, 画得像蜈蚣似的,压抑得让人难受。后来的虽 然算不上清秀漂亮,至少也没有一开始的难看 了。在书边的角落里,我看到了一行稚嫩的字 体:wohuixiezile(我会写字了)。虽然是拼音, 但我还是看明白了,那个女孩,在满满的一页
赏读:孝子赡养父母,要使他们心情快乐,不
违背他们的意愿;备礼乐愉悦他们的耳目,使 他们的寝处安适,用他们爱吃的食物尽心赡养 他们。
贻父母羞辱,必不果。——《礼记· 内则》
3 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
赏读:父母去世以后,将要做善事的时候,要
想到会给父母留下好名声,就必定会做出成效 来;将要做恶事的时候,要想到这会羞辱父母
(4)建 德若偷“建”通“健”,刚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累”通“蔂”,装土的筐子 (5)起于累 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垢”通“诟”,耻辱 (6)受国之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哲思短章
书 淡淡的月光从窗外照进来,浅浅地映在房间的 地板上,投下柔柔的光辉。 轻轻打开书柜,我看到了我熟悉的书目。
旧
目光在一本本书上游移,不知道该拿出哪一本。
本本都是我最熟悉不过的,有厚厚的《红楼 梦》,薄薄的连环画,深奥得我至今看不懂的 《论语》„„一本本书都是我能倒背如流的。 我犹疑地看着,突然,一种莫名的心情跳动了 一下,只是微微看了一眼,便毫不犹豫地把最 底下那本早已破旧不堪的一年级教科书抽了出 来。 轻轻地翻开,“嚓啦啦”的一响,泛黄的书页 硬邦邦的,我先是一愣,然后不禁笑了起来。 我想起来了,快上二年级的时候,我边看它边 洗脚,一不小心,手一滑,它就像一只泥鳅似 地滑进了水盆。
n) (3)不自见 (xià .
(5)若存若亡 ( wánɡ ) .
(6)敝 则新( bì ) . (12) 受国之垢 .
(9)质真若渝 ( yú ) .
(10) 大方无隅 ( yú ) .
(11) 廉而不刿 ( ɡuì ) .
2.通假字
“已”通“矣”,表确定语气 (1)斯恶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盈”通“呈”,呈现 (2)高下相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见”通“现”,表现 (3)不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继续往后一页页翻着,每一页都有东倒西歪喝
醉酒似的字迹。有一页上的纸不知为何破了半 张,一看到这,我就明白准是和父母闹别扭了。 从小我就有这个毛病,一来气,碰到什么撕什 么。 一页页翻着,有一页上画了两个小人,歪歪扭 扭地杵在纸上,不知正说着什么。对话早已模 糊,但一种久违的心情从我心上悄悄滑过。
老子写完文章后,骑着青牛继续向西走,后来
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从此,在道教的众多神 仙中,老子成了至高无上的天神,叫“太清道 德天尊”,在民间都尊他为“太上老君”。
预习作业 1.字音识记 (1)斯恶 已( è ) . (4)故能长 ( zhǎnɡ ) . (7)夷道若颣 ( lè i ) . ( ɡòu ) (2)音声相和 ( hè ) . (8)不自矜 ( jīn ) .
3.审美视窗
关于“紫气东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老子很
有学问,在周王朝担任主管图书典籍的官职。 大约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天下大乱,诸侯之 间争夺地盘和权位的战争经常发生,老子预料 到,将来会发生更大的战乱,所以就辞官不做, 骑着一头青牛,离开了洛阳向西走去,想平平 安安地度过晚年。一个清晨,函谷关善观天象 的关令尹喜突然看到东方紫气氤氲,便出关相 迎,果然见一长须如雪,道骨仙风的老者,骑 着青牛悠悠而来,这就是老子。尹喜把老子留 下来,请他做篇文章再走,老子就写了一篇专 门讲“道”和“德”的文章,约五千字左右,
小时候用的书,现在看上去非但不陌生,反而
感到了分外的亲切。从小学一年级的幼稚,到 初中二年级的成熟,我的变化真的不小呢!但 是心里的童真似乎并没有变,只是随着岁月的 流逝结了一层厚厚的茧,随着这本旧书一页页 翻开,那茧,一层层地打开了,童心飞出来, 童年的快乐像漫天的阳光一样撒了下来„„ 静静的月光洒在手里的旧书上,虽然书页早已 泛黄,我却看见了童年的笑,童年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