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祸兮福兮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什么意思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什么意思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此句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八章第二句。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选自《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意思是国之政策宽松无觉,人民便纯朴敦厚。
国之政策严酷烦琐,人民便狡邪诡诈。
灾祸中倚藏着福祉;福祉中伏藏着灾祸。
谁能知晓其中的奥秘呢?没有标准参考。
正常的变化为荒诞,良善的转化为邪恶。
人们为此感到迷惑,时间已经久远了。
所以圣人,动作方正而不生硬,语言锐利而不伤人,语气耿直而不放肆,光明正大而不耀眼。
暗示人们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出自《老子》。
显然,不读此书,是不能领悟到人生智慧的,就像书中所示,福祸往往是一体,如果你在今天得意忘形,那么在明天你或许会在一个大跟头。
阅读这本书的意义在于,你能清楚地知道书中所表达的哲理,并且能把这些哲理以及智慧跟自己的人生联系起来,之后在面对人生中的种种困难时,我们能够迎难而上。
道德经不仅仅影响着国人,道德经在国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很早它就风靡至国外了。
祸兮福所倚文言文翻译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故君子居则贵其身,动则敬其业,言则谨其行,饮食则节其欲,起居则慎其疾。
是以无患难而无忧惧,无荣辱而无忧喜。
夫祸福相倚,如影随形,不可分离。
君子之所以能安于祸福,以其心不随物转,而能自持其志也。
译文:祸患啊,往往是福气所依凭的地方;福气啊,往往是祸患所潜伏的地方。
所以君子在平时要珍视自己的身体,行动时要敬业,说话时要谨慎自己的言行,饮食时要节制自己的欲望,起居时要小心自己的疾病。
因此,他不会因为困难而担忧,也不会因为荣辱而喜忧。
祸福相互依存,就像影子紧随身体一样,无法分离。
君子之所以能够安然处之,是因为他们的心不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动摇,而是能够坚守自己的意志。
《祸兮福所倚》解析:此段文言文出自《道德经》,是道家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
其核心观点是“祸福相倚”,强调世间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这里的“祸”和“福”并非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一个事物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另一个事物的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忧虑不安。
而《祸兮福所倚》告诉我们,祸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的。
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或许会发现困难背后隐藏着机遇。
同样,当我们享受着福气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以防福气突然转变为祸患。
这段文言文还提醒我们,君子在处世时应保持谨慎和自律。
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自己的身体,敬业乐业,谨慎言行,节制欲望,小心疾病。
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祸福时保持平静,不被外界环境所左右。
《祸兮福所倚》的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
这段文言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处世哲学,教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在享受幸福时保持谦逊。
以下是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 面对挫折,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困境过后必有转机。
2. 严谨自律,珍惜自己的身体和事业,做到身心健康。
3. 在人际关系中,保持谨慎和谦逊,避免因一时的得意而忘形。
4. 在面对诱惑时,节制自己的欲望,保持内心的平静。
高二祸兮福兮学习要点 试题

祸兮福兮?学习要点一、阅读目的和要求1、学习文中的一些实词和虚词及句式。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阅读步骤及内容<一>第一节:1、词及句式的学习:①盈:通“呈〞,呈现。
例:高低相盈。
②已:通矣,句末语气词,表示确定的语气。
例: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B、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③之:构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HY性。
例: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B、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④相,副词,互相,彼此。
表示动作行为由双方发出。
例:有无相生。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这段文章论事物的相对与相生。
例如“美〞是与“丑〞相对的,也是相生的。
当人们知道“美〞的时候,“丑〞也就随着产生了。
世间之物,本无所谓美丑,只是人的一种感官价值判断,判断一物是“美〞时,“丑〞的观念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以此类推,高低、长短、难易等,无不如此。
3、译文: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产生了;当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就产生了。
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完成,长和短互相形成,高和下互相呈现,音和声相和谐,前和后互相追随。
<二>第二节:1、字词和句式:①见,通“现〞,表现,显露。
例:不自见,故明。
②那么,反而,反倒,转折连词。
例:A、曲那么全。
B、枉那么直。
C、洼那么盈。
D、敝那么新。
E、少那么得。
F、多那么惑。
③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译时仍放回动词谓语后。
例:A、不自见,故明。
B、不自是,故彰。
C、不自伐,故有功。
D、不自矜,故能长。
④诚,确实,实在,副词。
例:诚全而归之。
⑤全,保全,形作动,使动用法。
例:诚全而归之。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这节文章阐述辩证地对待事物,并由此树立了一种道家的人生观。
常言说,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于是退中便含“进〞的因素。
进而可以引申说,一切事物的自身都含着相反的因素。
此段文字主要讲的就是这样的辩证关系。
人生处世,应当懂得这样的辩证关系,于是从“曲那么全〞等,进而至于对“圣人〞人生的描绘。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原文及解释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原文及解释
名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摘自:《老子·德经·第五十八章》
解释: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
赏析:老子认为,祸福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倚伏的关系,充满着辩证思想,揭示出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道理。
德经·第五十八章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3课 祸兮福兮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5-语文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学案

第13课祸兮福兮本课话题——毅力一、从课本中积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的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去完成,稍有松懈,就会造成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结果。
二、从自然中积累雄鹰一次又一次地落入山谷,正是由于有着坚强的毅力,最终才伸展双翅,翱翔蓝天;梅花一天又一天地忍受寒风,正是由于有着坚强的毅力,最终才傲立冰雪,散发清香;河蚌一回又一回地吞吐巨浪,正是由于有着坚强的毅力,最终才练就珍珠,闪耀光芒。
三、从历史中积累1.明朝时期,某某某某人谈迁,是个穷秀才。
29岁开始编史,因为买不起书,就四处求人,借书抄写。
有时为了查阅一点材料,自带干粮行走一百多里。
他努力了27年,六易其稿,终于写成一部巨著。
此时谈迁已经56岁了。
可是有一天夜里,这部书稿却被人偷走了。
谈迁伤心地大哭了一场。
别人都以为他这下将一蹶不振,不料他第二天便挽起袖子重新干了起来,他又花了整整十年的光景,终于写成第二遍书稿,就是后来问世的《国榷》。
此时的谈迁已经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了。
他高兴地对人说:“虽死而瞑目矣。
〞2.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生下来就口吃。
由于口吃,吐字发音不清,虽然有满腹的见解,却表达不出来。
为了克服这个生理缺陷,德摩斯梯尼常把石子放在嘴里,跑到海边,面对大海练习讲话,天天如此,居然把口吃矫正了。
为了专心练习演说,德摩斯梯尼一边登山,一边吟诗,有时站在镜子前比画着练习手势。
为了一心一意练口才,他在家里建了一个地下室,整天在那里练习,一连两三个月不出来。
他还狠下心,把自己的头发剃去一半,这样一来,想出去玩的念头就彻底打消了。
尽管当众演说遭到过无数次失败,但他从不灰心。
经过顽强的努力,德摩斯梯尼终于成为著名的大演说家。
一、作者简介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老子(约前 571—前 471),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
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某某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
高二语文祸兮福兮

老子的传说与简介
据说老子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后 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 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他是我国人 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著有 《道德经》五千言,但经考证是后人 或老子同时代稍后的人根据老子的言 行编纂的,又名《老子》,基本上概 述了老子的思想。
他在世界上较早提 出了朴素的唯物论和 辩证法。他又是现实 生活中一位特立独行 的奇人,为人处世卓 尔不群,在当时和后 人的心目中包裹着浓 厚的神秘色彩,神化 传说中的太上老君指 的就是他。
老子“神龙见首不见尾”,令人好奇。 最有代表性的记述是关于孔子求见老子的 故事,老子对儒学理论进行了一番鞭辟入 里的鞑伐与批判。孔子默默无言回来,三 天没有给学生讲课。学生怪问,孔子慨叹: 我见什么人做什么事都能猜测揣度其用意, “至于龙,乘云气,游太清,吾不能逐也。 今见老子,其犹龙乎!”老子使名满天下 的孔丘张口结舌,“神错而不知其所居 也”。
老子是楚国 苦县(今河南 鹿邑县)人, 姓李,名耳, 谥曰聃,字伯 阳。约生活于 前571年至471 年之间。
紧缩的皮毛,一叫,一道深绿色的银辉变态地从变异的墨灰色蛤蟆般的胸脯里面飞出!瞬间在巨炉灰刀背鬼周身形成一片水蓝色的光波!紧接着巨大的炉灰刀背鬼把摇晃的 褐黄色蘑菇形态的脑袋转了转只见七道暗暗的活像撬棍般的棕光,突然从如同天鹅一样的屁股中飞出,随着一声低沉古怪的轰响,淡紫色的大地开始抖动摇晃起来,一种怪
祸兮福兮
《老子》
百家争鸣
周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到了 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各个阶级都在转化,新兴 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在这个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产生了新型的士,其来源 很复杂,属于中间阶层,在统治阶级的最下层, 同人民比较接近。士的地位虽低,却大多是有 学问有才能的人。他们中间有的通晓天文、历 算、地理等方面知识,有的则是政治、军事的 杰出人才。在学术流派上表现为儒家、墨家、 道家、法家、农家、纵横家等。
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课时作业:4.13 祸兮福兮 Word版含解析.doc

13祸兮福兮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漂.白(piǎo)老聃.(dān)炮.制(páo)其脆易泮.(pàn)B.自矜.(jīn)若颣.(lèi)落.枕(lào)徇.私舞弊(xùn)C.羞赧.(nǎn)采撷.(xié)暧昧.(mèi)敝.帚自珍(bì)D.不刿.(huì)砧.板(zhēn)脂肪.(fáng)受国之垢.(gòu)解析:D项,“刿”应读“guì”。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B.合抱之木,生于毫末..C.正复为奇,善复为妖.D.大方..无隅解析:A项,古义:大的形象;今义:动物的一种。
C项,古义:指不善;今义:指妖怪。
D项,古义:最方正的;今义:不吝啬。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洼则盈,敝.则新敝:破旧,破。
B.直而不肆.肆:放肆。
C.大白若辱.辱:污垢。
D.正复为奇.奇:邪。
解析:B项,肆:放纵自己,侵犯别人。
答案:B4.请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朝闻道.,夕死可矣B.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C.道.不同,不相为谋D.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解析:D项,规律、道理。
其余三项均为“主张、思想、学说”。
答案:D5.下列文言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为之于未有B.攻坚强者莫之能胜C.天下莫柔弱于水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解析:B项,宾语前置句,其余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B6.补出下列课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大方无隅,,,。
道隐无名。
(2)祸兮,;福兮,。
孰知其极?(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答案:(1)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2)福之所倚祸之所伏(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福兮祸兮完整语句

福兮祸兮完整语句
福兮祸所依的完整句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句话出自中华传统经典《老子·五十八章》中的句子。
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福能变成祸,祸能变成福。
《老子·五十八章》的原文是: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政治宽厚,人民就淳厚;政治严苛,人民就狡黠。
遭遇灾祸,福禄倚靠着;得到福禄,灾祸潜伏着。
谁知道最终结果?这没有定准。
正在转变为邪,善再转变为恶。
人们对这种正反变化的道理迷惑不明,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因此圣贤的人方正却不割疼人,锐利却不伤人,直率却不放肆,光芒万丈却不刺眼。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表明了事物中的矛盾对立和统一。
“祸”和“福”不仅是一个对立的矛盾,还可以统一在同一事物中。
“祸”和“福”不是完全对立的,还会因不同的时机而相互转换。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