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兮福兮》知识点
高二语文《祸兮福兮》学习要点

高二语文《祸兮福兮》学习要点高二语文《祸兮福兮》学习要点一、阅读目的和要求1、学习文中的一些实词和虚词及句式.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阅读步骤及内容〈一>第一节:1、词及句式的学习:①盈:通“呈〞,呈现.例:高下相盈。
②已:通矣,句末语气词,表示确定的语气。
例: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B、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③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B、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④相,副词,互相,彼此.表示动作行为由双方发出。
例:有无相生。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这段文章论事物的相对与相生.例如“美〞是与“丑〞相对的,也是相生的。
当人们知道“美〞的时候,“丑〞也就随着产生了.世间之物,本无所谓美丑,只是人的一种感官价值判断,判断一物是“美〞时,“丑〞的观念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以此类推,高下、长短、难易等,无不如此.3、译文: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产生了;当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就产生了。
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完成,长和短互相形成,高和下互相呈现,音和声相谐和,前和后互相追随.<二>第二节:1、字词和句式: ①见,通“现〞,表现,显露。
例:不自见,故明。
②则,反而,反倒,转折连词.例:A、曲则全。
B、枉则直.C、洼则盈。
D、敝则新。
E、少则得。
F、多则惑。
③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译时仍放回动词谓语后。
例:A、不自见,故明。
B、不自是,故彰.C、不自伐,故有功。
D、不自矜,故能长。
④诚,的确,实在,副词。
例:诚全而归之。
⑤全,保全,形作动,使动用法。
例:诚全而归之。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这节文章论述辩证地对待事物,并由此树立了一种道家的人生观.常言说,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于是退中便含“进〞的因素。
进而可以引申说,一切事物的自身都含着相反的因素。
此段文字主要讲的就是这样的辩证关系。
人生处世,应当懂得这样的辩证关系,于是从“曲则全〞等,进而至于对“圣人〞人生的描述。
祸兮福兮精选教学PPT课件

五、古今异义 ①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古义:_做__事__情__。 今义:投身到…… ②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古义:_灾__祸__。 今义:不吉利。 ③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古义:_最__为__方__正__。
今义:对于财物不计较。
④大.象.无形 古义:最__大__的__形__象__。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韵散结合的方法 《老子》以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深邃的哲学 思想,是哲理与诗意的结合。如:“曲则全, 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老子》在先秦诸 子中独树一帜,其韵散结合的文体不同于其 他诸子。其文句大体整齐,有的全是韵语, 多数则是韵散结合。其押韵无一定格式,
【名师点拨】 “正言若反”,集中概括了老 子的辩证思想,其含义十分深刻、丰富。老 子所说“正言若反”是老子对全书中那些相反 相成的言论的高度概括,例如“明道若 昧”“进道若退”“上德若谷”等。这些句子的 结构都是类似的,它们本来是彼此相异的、 互相排斥的、对立的,但在某种条件下,
某种意义上,表示某种特定事物的概念和它 的对方具有了统一性,二者互相包含,互相 融合,互相渗透,彼此同一、一致。这样, 在同一个判断中,就包含了对立概念的流动、 转化,体现了概念的灵活性。当然,这种灵 活性是有条件的,《老子》中的话也只有一 定条件下才有意义。
大多是随文成韵,较为自由,字数不拘,用 韵规则不一。这种韵散结合的文体,虽不是 《老子》所独有,但以它最为突出。
要想做到韵散结合,首先要有哲理的思考, 其次要对语言进行凝练。
●随堂练笔
以“生命”、“希望”、“感动”为话题,写一段 话(片断),注意运用韵散结合的方法,不少 于100字。
素材积累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摘要:一、引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来源和含义二、祸兮,福之所倚1.福祸相依的道理2.生活中的例子3.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祸福三、福兮,祸之所伏1.隐藏在福中的祸端2.如何预防福变成祸3.从福祸转化中汲取教训四、结论- 总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现实意义和启示正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是一句出自《道德经》的名言,告诉我们福祸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好坏事情,而正确看待和应对这些事情,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福祸相依的道理是很容易理解的。
比如说,有时候我们经历了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是这些经历却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这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的道理。
反之,有时候我们得到了一些好的事情,但是如果过于沉迷于其中,可能会导致我们变得自满和疏忽,从而带来一些不良后果。
这就是“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说,失业可能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是它也可能是一个人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的机会。
而过于顺利的工作可能会让人变得懒惰和自满,从而失去对未来的危机感。
同样的,身体不适可能是一件坏事,但是它也可能是一个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机会。
而过于健康的人可能会忽视自己的健康,从而导致一些不良后果。
在正确看待和应对祸福方面,我们需要具备一种平衡的态度。
当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时,不应该陷入消极和绝望之中,而应该尽可能地从中寻找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而当我们遇到好的事情时,不应该过于沉迷和自满,而应该时刻保持谦虚和警惕。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正确看待和应对生活中的好坏事情,并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训。
祸兮福兮原文及翻译

祸兮福兮原文及翻译祸兮福兮原文及翻译大家知道祸兮福兮怎么翻译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祸兮福兮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第二章,节选)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
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二章)译文受屈辱的,可得成全;受冤枉的,可得伸直;低洼的得充满,将残的得新生,缺乏的便获得,富有的便迷惑。
所以,圣人与道合一,做天下人认识上天的器具。
不自以为能看见,所以看得分明。
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
不求自己的荣耀,所以大功告成。
不自以为大,所以为天下王。
正因为不争不竞,天下没有能与之争竞的。
古人说“受屈辱必得成全”的话,岂是虚构的吗?那确实得成全者,天下便归属他。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四十一章)译文优秀的人听了道之后,勤勉地遵行。
一般的人听了道之后,仍是似懂非懂、若有若无的样子。
俗陋的人听了道之后,大声嘲笑。
若不被这种人嘲笑,那还叫真道吗?所以《建言书》上说:道是光明的,世人却以为暗昧。
在道里长进,却似乎是颓废。
在道里有平安,看起来却像是艰难。
至高的道德却好像幽谷低下,极大的荣耀却好像受了侮辱,宽广之德却被视若不足,刚健之德视若苟且,实在的真理视若虚无,至大的`空间没有角落,伟大的器皿成形在后,声音太大时,人在其中就听不到什么;形象太大时,人在其中就看不到什么。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3课 祸兮福兮课件 语文版必修5

(4)不笑不足以为道 古义:把__…__…__作__为__ 今义:_认__为_ (5)为天下式 古义:_标__准__,__表__率__ 今义:_形__式__,__式__样__
4.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意义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与“恶”相对 夫唯道,善贷且成: 善于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好,妙 (1)善 善刀而藏之: 通“缮”,擦拭 素善留侯张良: 与……友善,交好 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于,擅长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爱好,崇尚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体现了老 子怎样的观点?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答案 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都是相对的概念,这 段文字意在说明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到处显示着这个道理。 譬如动与静,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物理学中谈到运动,都会先假定一个相 对静止的参照物。假如没有静止,运动也就无从谈起。再推而广之,世界上所有的 事物,都存在着一个对立面。
三、文化常识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士:在先秦原为最低级的贵族阶层,后来游离出来成为有知识有技艺的人,差不多 相当于现在的知识分子。
品读研析
课堂导语
相信大多数同学都看过《射雕英雄传》,我们都为郭靖能够习得绝世武功《九 阴真经》而兴奋不已,在《九阴真经》这部绝世武功秘诀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天 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没错,出自老子的 《道德经》,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老子,看看他还写了哪些“武功秘籍”。好, 接下来我们正式学习今天的课文《祸兮福兮》。
【技巧点拨】 1.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
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①墙上芦
祸兮福兮教学PPT

敝则新
❖ 赵简子谓左右车席泰美,夫冠虽贱,头必戴之。 履虽贵,足必履之,今车席如此泰美,吾将何以履之 。夫美下而轻上,妨义之本也。
• 善于容让而不失于人,是为曲则全——最大的周全; • 善于承怨而受人爱戴,是为枉则直——最好的正直; • 善于虚下而受人景仰,是为洼则盈——最好的完满; • 淡泊守常而能不败殆,是为敝则新——永远不陈旧; • 少私寡欲,素朴知足,是为少则得——最好的收获; • 欲多伤身、智多乱心、物多乱人,是为多则惑
❖ 尧的儿子丹朱
❖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东方朔。朔曰 :此非唇舌所争,而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 言此,或可万一冀耳。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固谓曰:汝痴 耳!帝今已长,岂复赖汝哺活耶!帝凄然,即敕免罪。
洼则盈
❖ 晋文公时,翟人有献封狐、文豹之皮者。文公喟然叹曰: 封狐、文豹何罪哉?其皮之罪也,大夫栾枝曰:地广而不平, 财聚而不散,独非狐豹之罪乎?文公曰:善哉,说之。栾枝曰 :地广而不平,人将平之。财聚而不散,人将争之。于是列地 以分民,散财以赈贫。
• 防微杜渐 未雨绸缪 •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 功败垂成 功亏一篑 慎始慎终 •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 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 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 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 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 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 曰:“疾在腠理,汤[ta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 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 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 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高中语文 祸兮福兮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越世高谈 自开户牖
◎作者卡片
姓名
老子
生卒年
约前 571~前 471
字号称谓 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
籍贯
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越世高谈 自开户牖
春秋末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博学 多才,孔子周游列国到周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 相 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 关 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 材 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 料 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 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 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越世高谈 自开户牖
①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__失__去__ (2)亡② ③ ④今 今 乐岁臣亡.终亦 亡.身死 国饱, 贱俘举 ,大, 凶计年至亦免微死于至死陋_亡._逃__灭__亡___死亡_____亡___,__饿__死___
⑤河曲智叟亡.以应 __通__“__无__”__,__没__有__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越世高谈 自开户牖
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结合这句话解释老子的 “道”。 [我的理解] “道”在中国的最初解释是道路、坦途,但是在以 后逐渐抽象化,引申出法则、规律的意思,上升为哲学的范畴。 道,就是藏在具体事物背后,独立存在的规律。“天道”就是宇 宙运行的自然规律,它损有余补不足,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而“人道”相反,损不足补有余,违反自然规律,加剧社会贫富 的两极分化。老子对此持坚决的否定态度,希望有高谈 自开户牖
语文版必修五《祸兮福兮》实用

面对困境时,人们会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推动社 会创新和科技进步。
对未来的展望
增强未来发展信心
通过过去的经验教训,人们对未 来将更有信心和准备,能够更好 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
划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可以 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以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条理清晰
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清晰,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作者 的观点和思路。
03
祸兮福兮的智慧
福祸相依的哲学思考
福祸并非孤立存在
福与祸相互依存,互为因果,没 有绝对的福也没有绝对பைடு நூலகம்祸,关
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应对。
福祸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福可以转化为祸, 祸也可以转化为福。因此,我们 要保持平常客观的心态,着眼于 自己的生活,减少过多比较和急
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在不断努力和奋斗的过程中,人 们将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繁 荣、和谐的未来。
THANKS
感谢观看
03
02
文章内容解析
文章结构
1 2
引言
引出主题,阐述祸兮福兮的含义。
正文
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祸福相依的道理,包括个人 经历、历史事件、哲学思考等方面。
3
结论
总结全文,强调祸福相依的普遍性和深刻意义。
主题思想
祸福相依
文章通过多个角度阐述祸福相依的道理,强调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在顺境中保持警惕。
积极心态
倡导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保持平和、乐 观的态度。
人生智慧
文章融入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引导读者领悟人生的智慧,学会在 祸福之间找到平衡。
语言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祸兮福兮》
1.易错字
颣泮
2.通假字
高下相盈
建德若偷
受国之垢
3. 实词:
①枉.则直
②敝.则新
③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
④不自伐.……不自矜.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⑤质真若渝.
⑥大方无隅.
⑦祸兮,福之所倚.
4. 虚词:
①与: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2005年北京卷)D. 始而相与,久而相信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②而: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表示修饰)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表示承接)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却,但是)(2005年广东卷)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2005年福建卷)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2006年辽宁卷)某所,而母立于兹
③以:以.其无以.易之
④则:慎始如终,则无败事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5. 意动用法:
不自是.,故彰
6. 使动用法:
夫唯道,善贷且成.
7. 宾语前置: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8. 被动句:
不笑不足以为道
9. 古今异义: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祸兮福兮》答案:
易错字颣(lèi)泮(pàn)
通假字
高下相盈“盈”通“呈”
建德若偷“建”通“健”
受国之垢“垢”通“诟”
1. 实词:
①枉.则直(弯曲)
②敝.则新(破旧,坏)
③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坚守)
④不自伐.……不自矜.(夸耀)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
⑤质真若渝.(改变。
这里有败坏的意思)
⑥大方无隅.(角)
⑦祸兮,福之所倚.(依靠)
2. 虚词:
①与: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2005年北京卷)D. 始而相与,久而相信与:结交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
②而: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表示修饰)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表示承接)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却,但是)
(2005年广东卷)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报》
(2005年福建卷)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报》
(2006年辽宁卷)某所,而母立于兹《项》
③以:以.其无以.易之(因;来)
④则:慎始如终,则无败事(表示承接)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表示转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3. 意动用法:不自是.,故彰(认为正确)
4. 使动用法:夫唯道,善贷且成.(使……完成)
5. 宾语前置: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6. 被动句:不笑不足以为道
7. 古今异义: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古:做事情今: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