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阳光下的守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15篇)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15篇)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优秀(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彩那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1一、以题生疑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加强情感体验,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所以,课题导入后,同学生交流一下:"中彩是什么意思你见过的中彩者什么样"(生活)"文中谁中彩啦他是什么样"(课文)通过课前这样的联系,明显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地进入议疑,解疑的学习氛围之中。

[意图:由生活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构建大语文观的意识。

]二、以文议疑将生活里中彩者的"欢天喜地"与书中父亲的"神情严肃"相对比,很快就能发现中奖后的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那这个难题到底是什么读读文章,找找原因。

[意图:]由矛盾直接切入文章的中心,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自主地研究学习。

三、小组合作解疑1、读一读。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意图]:通过朗读,把握脉络,突出重点,使学生能以第六自然段中的"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作为理解的着力点,联系上下文感知。

2、想一想,画一画。

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想一想,文中前后哪些对比体现了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并用不同的符号把有关语句标出来。

通过文章的前后对比,学生们不难发现父亲面临着许多矛盾:生活的拮据与意外的中奖对比;梦寐以求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与中奖后拥有奔驰车对比;帮同事买到了中奖的彩票与同事已忘记相对比;自己家里的贫穷与库伯家里的有钱相对比;归还彩票得到的精神财富与这一生拥有物质财富而心理上的惴惴不安相对比。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中彩那天》教案(精选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中彩那天》教案(精选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中彩那天》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四单元《中彩那天》。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中彩那天》的阅读与理解,对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表达进行分析,以及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家庭亲情、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课文的语言表达和情感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家庭亲情,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内涵,体会家庭亲情和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课文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彩票中奖的情景,引导学生谈论对中奖的看法,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这件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 合作交流(1)分析课文的结构,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2)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感受家庭亲情和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1)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分析其表达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2)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家庭亲情和诚实守信的内涵。

5. 随堂练习(1)学生仿写课文中的句子,表达自己对家庭亲情的感受。

(2)讨论如何做到诚实守信,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中彩那天2. 板书内容:(1)课文结构:中奖→ 家庭亲情→ 诚实守信(2)重点句子及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背诵。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家庭亲情和诚实守信的认识。

2. 答案:(1)见课文。

(2)见学生个人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亲情,学会关爱家人。

四年级下册教案《中彩那天》(优秀8篇)

四年级下册教案《中彩那天》(优秀8篇)

四年级下册教案《中彩那天》(优秀8篇)《中彩那天》导学案篇一《中彩那天》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生活拮据的父亲,中彩那天神情低沉,为奖品的归属伤脑筋,最终把奖品一辆梦寐以求的奔驰车交还给同事,课文表现了父亲诚实有信的高尚品德。

课文重点描写的是父亲买了两张彩票,其中一张是代库伯先生买的。

代库伯先生买的彩票中了一辆奔驰汽车,是不是把汽车给库伯,成了父亲面对的道德难题。

抓住这一矛盾作为整堂课的教学突破口,可以引导学生从通过品读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深入探究,解决疑问,从而体会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人物诚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片断:读中理解,品读词句1、默读课文,思考:父亲和我的态度各是怎样的?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

2、出示课文第四节和第五节,指导朗读3、同桌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4、引读:当我回家委屈地向母亲诉说的时候,母亲却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难道我们中彩的道德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道德难题?5、父亲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道德难题,会展开怎样的思想斗争?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来证明你的观点。

6、学生自主辩论。

(适时引导理解关键句:“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凸现父亲矛盾的心理。

)a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生活拮据,全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

(理解“拮据”)b 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他的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

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理解“梦寐以求”)c 商店扩音器里大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示这辆彩车已属于我家所有……d 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

过后,两人把此事都忘了。

e “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

还车:指导学生用句式:即使……我也…… 因为……a 我看了好几遍,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角上有用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b 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

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彩那天》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彩那天》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彩那天》教案《中彩那天》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虽失去了贵重的奔驰汽车却换回了诚实、守信的崇高品质。

下面是由店铺小编为你带来的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彩那天》教案,更多内容请访问店铺。

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彩那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生字。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本课中出现的生字新词“拮据、梦寐以求、闷闷不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

并结合在本册前面学过的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进一步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初步渗透“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从不愿意把大奖还给同事,到最后还给同事的矛盾经过,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强调“中”的读音和“彩”的写法。

2过渡导入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三、创设情境,启发疑问以感情朗读的方法,学习3~6自然段,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体会“我”中彩之后的兴奋与激动,并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2启发疑问:再读4、5自然段,试着提出问题,初步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提问。

3学法尝试:以第6自然段巧妙过渡,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边读边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提问。

四、渗透学法,边读边想以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学习7~8自然段,引导学生一句句读通课文,初步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1学生自己阅读,尝试解决在上一阶段读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父亲到底面临怎样的难题?2针对学生阅读中的困惑,师生交流读书方法,帮助学生一句句读通课文。

3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自己阅读,边读边想,初步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

四年级下册教案《中彩那天》(精选14篇)

四年级下册教案《中彩那天》(精选14篇)

四年级下册教案《中彩那天》(精选14篇)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篇15、中彩那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学习做诚实,有信用的人。

3理解库伯把车开走后我们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父亲面临着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

2、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拮据”是什么意思?“我”家的情况怎样?二、继续学习2~9自然段过渡:课文题目是《中彩那天》,哪些自然段是写中彩那天的事呢?(3-8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

1、生齐读2-9自然段,注意读得准确、流利。

2、讨论问题:(1)为什么中奖后,父亲开着车,他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2)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3)可以看出,那个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说明了什么?(4)为什么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父亲却显得特(5)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3、学生朗读思考,老师巡视。

4、解决第2~9自然段中的疑难师:(出示图)本来中彩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可是看看图中的父亲,他高兴吗?我和父亲的心情一样吗?在课文中哪些词写出我高兴,父亲不高兴(兴奋神情严肃)师:父亲之所以不高兴是因为什么?(车是库伯的,父亲的朋友)师:当我看到父亲神情严肃,我不高兴地回家向母亲诉说刚才见到的情形时,母亲是怎样说的?(出示句子)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师: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当我迷惑不解的时候,母亲让我看了什么?(出示句子)“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

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出示句子)“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中彩那天》教案(精选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中彩那天》教案(精选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中彩那天》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中彩那天》一文,涉及章节为第三单元第一节。

文章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彩票店的感人故事,通过父亲中彩后选择放弃奖品的小事,传递了诚实、守信、宽容和爱的价值观。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阅读、生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讨论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生词、短语,理解句子和段落的意思;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章中提炼主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如父亲放弃奖品的意义。

重点:生词、短语的学习,文章主题的提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彩票店的情景引入,引发学生对诚实、守信的思考。

2. 阅读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3. 学习生词:讲解文章中的生词、短语,让学生做好笔记。

4. 句子解析:针对文章中一些难懂的句子,进行详细讲解。

5.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等主题。

6. 例题讲解:结合文章内容,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进行讲解。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与文章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中彩那天》2. 生词、短语:诚信、守信、宽容、爱等。

3. 句子解析:父亲放弃奖品的深层含义。

4. 主题:诚实、守信、关爱他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从生活中举例,说明诚信的重要性。

2. 答案:(1)诚实、守信意味着遵守承诺,尊重他人,关爱社会。

(2)示例:如守时、不欺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诚实、守信的品质,传递正能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词、短语的学习;2. 句子解析,尤其是父亲放弃奖品的深层含义;3. 主题讨论,提炼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等价值观;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

最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精品教案精品版

最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精品教案精品版

2020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精品教案精品版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精品教案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中彩那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开篇课文。

文章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通过精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是本课的一大特色。

根据中年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及本课的特点将“初步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

”作为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

而本单元的主题是“以诚待人”,因此体会父亲诚实、讲信用的品质则是本课理解上的重点,理解“道德难题”之难,也就成了本课的难点。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进入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词句的能力,但是把握主要内容和透过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上还存在一定难度,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教师根据学情恰当引导、启发,在难点处巧设疑问,设置梯度,在重点处凸显语言文字训练,并及时总结提升写法。

二、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拮、寐”等6个生字,结合具体语境准确理解“拮据、梦寐以求”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把握主要内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学生:1.自读课文2~3遍。

2.试着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3.想一想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教师:自制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四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一起读课题——(齐读)。

中彩那天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本课导入开门见山,简单明了的交待学习任务,带着问题走进阅读,便于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使学生产生初步的阅读感受。

】(二)整体把握,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词。

(预设难读的:拮据梦寐以求馈赠)2.把握主要内容。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年级语文《中彩那天》教学设计(优秀6篇)

四年级语文《中彩那天》教学设计(优秀6篇)

四年级语文《中彩那天》教学设计(优秀6篇)《中彩那天》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20 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 个生字。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

同时结合本册前面学过的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进一步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4.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初步渗透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的思想。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父亲从开始时的犹豫,到最后把汽车还给同事的经过;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演讲,导入新课教师激情导入: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因为有着这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信念,一个贫困的家庭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财富时,他们才会做出那样的选择。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彩那天》这篇文章,用心去感受诚信的魅力。

(板书课题;强调中的读音、彩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相机指导学习词语:拮据、器重、梦寐以求。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利用扩展课题的方法来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中彩那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创设情境,启发疑问用有感情地朗读的方法,学习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体会我中彩之后的兴奋与激动,并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启发疑问:再读第四、五自然段,试着提出问题,初步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提问。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神情严肃的父亲,此时心里在想些什么呢?(2)父亲为什么不让我上车?学法指导:通过人物的外表去表现人物的内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彩那天》+《阳光下的守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2、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表达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表达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师唱歌曲《假如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学生跟着做动作。

二、初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
1、通过提问检查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1)中彩是什么意思?
(2)文章中的奖是指的什么?(板书:车)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文章围绕着这辆车,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得—难题—还)
3、总结叙事性文章的写作思路(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串在一起,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的交待学习任务,带着问题走进阅读,便于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初步学习概括叙事性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研读课文,体会描写手法
1.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留车还是还车。

板书:将板书中的“得”换成“留”)2.留车的理由?(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概括。


理由一:因为我们家生活很拮据,所以我可以留下这辆车。

语言材料: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理由二:因为这是我梦寐以求的车,所以我可以留下它。

语言材料: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1)“梦寐以求”仅仅指的是做梦吗?(白天想,晚上想,甚至做梦都在想。


(2)带着梦寐以求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理由三:因为扩音器里喊的是我的名字,所以我可以留下这辆车。

语言材料:当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家时,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理由四:因为库伯都不知道这件事,所以我可以留下这辆车。

语言材料:母亲让我仔细……是打给库伯的。

(第8自然段)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心灵,引领学生在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穿行,了解父亲留下奔驰汽车也是有理由的,从而衬托出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3、还车的理由?
理由一:不想让自己的良心受到谴责。

理由二:和母亲说的“一个人只要活的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有关。

理由三:我们应该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板书:诚信)
父亲是留下车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是还了车坚持为人的诚信呢?这才是困扰着父亲的道德难题。

(板书:道德)
4、父亲中彩得车后的为难。

(默读课文的3—8 自然段。


为难一: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

只是,他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1)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父亲的为难?(神情严肃)说说理由。

(2)带上自己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板书:神态)
为难二: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1)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为难?(赶)说说理由。

(2)带上自己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板书:动作)
为难三: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1)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为难?(擦)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擦”字的深究很有必要,通过品析父亲神态和动作描写的语句,体会父亲抉择之难的心理,并领悟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表达方法。


(2)小练笔:学着作者的样子写写父亲擦去K字时的表情、动作。

(学生交流写作情况)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明白课文写了什么,还要明白课文是怎么写的,引导学生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本环节抓住文段的空白之处,引导想象父亲当时的动作和神态,并迁移练笔,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来表达心理的
方法。

由说到写循序渐进,进一步领悟父亲的抉择之难。


四、情感延伸
1、父亲最终选择把车?(还回去。


2、失去了这辆梦寐以求的车,他得到了什么呢?(诚信。


2、这就如母亲所说?(齐读:一个人只要活得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五、板书设计:
中彩那天

留道德难题还神态
诚信动作
六、以文带文,学习《阳光下的守望》
阳下的守望
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

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

母亲脸上早已狼藉着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就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

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了一尊雕像。

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

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春的冰还薄的笑,小声嗫嚅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

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半个小时,也许是一个小时,母亲就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

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

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

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完成表格:
《阳光下的守望》
动作描写句子神态描写句子人物内心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