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雷达的应用条件探讨

合集下载

地质雷达的应用

地质雷达的应用

地质雷达的应用领域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又称地质雷达,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高效的浅层地球物理探测新技术,它利用主频为数十兆赫至千兆赫兹波段的电磁波,以宽频带短脉冲的形式,由地面通过天线发射器发送至地下,经地下目的体或地层的界面反射后返回地面,为雷达天线接受器所接受,通过对所接受的雷达信号进行处理和图像解译,达到探测前方目的体的目的。

与传统的地球物理方法相比,探地雷达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快速便捷、探测精度高以及对原物体无破坏作用。

因此,探地雷达在道路建设和公路质量检测领域已逐渐被认识到并广泛应用起来。

地质雷达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至今将近30年了,其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在考古、建筑、铁路、公路、水利、电力、采矿、航空各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解决场地勘查、线路选择、工程质量检测、病害诊断、超前预报、地质构造研究等问题。

在工程地球物理领域有多种探测方法,包括反射地震、地震CT、高密度电法、地震面波和地质雷达等,其中地质雷达的分辨率最高,而且图象直观,使用方便,所以很受工程界信赖和欢迎。

1.1 工程场地勘察地质雷达最早用于工程场地勘查,解决松散层厚度分布,基岩风化层分布,以及节理带断裂带等问题。

有时也用于研究地下水分布,普查地下溶洞、人工洞室等。

在粘土补发育的地区,探查深度可达20m以上,效果很好。

1.2 埋设物与考古探察考古是地质雷达应较早的领域,在欧洲有成功的实例,如意大利罗马遗址考古、中国长江三峡库区考古等项目都应用了雷达技术。

利用雷达探测古建筑基础、地下洞室、金属物品等。

在现今城市改造中,有时也需要了解地下管网,如电力管线、热力管线、上下水管线、输气管线、通信电缆等,这对于地质雷实是很容易的。

目前地质雷达为地下管线探测发展了高分辨3D 探测系统及软件,如PA THFINDER 雷达、R I S -2K /S 等雷达都可以胜任这类工作,不但可探测到水平位置分布,还可以确定其深度,得到三维分布图。

探地雷达在探测岩溶方面的应用

探地雷达在探测岩溶方面的应用

探地雷达在探测岩溶方面的应用地质雷达能够利用高频电波、脉冲技术对地下介质进行有效的探测。

由于我国各个地区地层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岩溶地区分布广泛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盲目的工程开展会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生产损失。

探地雷达作为地下异常情况的探测手段之一,在岩溶地区探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章对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以对探地雷达在岩溶探测方面的应用进行论述。

标签:探地雷达;岩溶地区;技术应用一、地质雷达工作原理地质雷达是应用高频脉冲电磁波探测隐蔽介质的分布,向被測物发射高频宽带短脉冲电磁波,当电磁波遇到不同介电特性的介质就会有部分返回,接收反射波并记录反射的时间。

根据接收到波的旅行时间(双程走时)、幅度频率与波形变化资料,可以推断介质内部结构以及目标体的深度、形状等特征参数(图1)。

脉冲波走时:式中:x值在剖面探测中是固定的,v值(mns-1)可以利用现成数据或测定获得,由上式可得目标体的深度值Z(m)。

当发射和接收天线沿物体表面逐点同步移动时,就能得到其内部介质剖面图像。

图2是地质雷达检测混凝土质量的原理和记录示意图。

记录图像中呈弧状的同相轴为混凝土缺陷对电磁波的反射所引起。

地质雷达基本参数如下:(1)电磁脉冲波旅行时间式中:Z—勘查目标体的埋深;x—发射、接收天线的距离(式中因Z>x,故x可忽略);V—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式中:C—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0.29979m/ns);—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介质的相对磁导率(一般)(3)电磁波的反射系数电磁波在介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相对介电常数明显变化的地质现象时,电磁波将产生反射及透射现象,其反射和透射能量的分配主要与异常变化界面的电磁波反射系数有关:式中:r —界面电磁波反射系数;—第一层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第二层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二、实例分析2.1 工程概况某单位拟在河堤旁新建一条城市道路,因该地区为岩溶发育地区,且临近河流,溶蚀作用较强,地质情况复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质雷达应用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质雷达应用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质雷达应用规范要求地质雷达是一种用于勘察地质结构和探测地下障碍物的工具,它可以提供有关地下情况的重要信息。

在地质勘察工程中,地质雷达的应用非常重要,但是在使用地质雷达时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讨论地质勘察工程中地质雷达的应用规范要求。

1. 设备校准在使用地质雷达之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校准。

校准过程中需要检查雷达的射频能量、传输和接收机的频率响应、脉冲宽度、幅度和延迟等参数。

校准后,必须记录校准结果并确保其有效性。

2. 数据收集和处理在进行地质雷达勘察时,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非常重要。

数据收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雷达设备和传感器的正确设置和放置;- 确保传感器与土壤或岩石表面的良好接触;- 采集数据时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和距离,并保持传感器的垂直性;- 检查数据质量,如信号强度、背景噪声、传输和接收延迟等参数。

3. 数据解释和分析收集到的地质雷达数据需要进行解释和分析,以获取有关地下结构的信息。

在进行数据解释和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和勘察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算法;- 地质雷达数据解释和分析的结果需要与其他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和验证;- 根据解释和分析的结果,绘制清晰、准确的地质雷达剖面图和地下地质剖面图。

4. 数据存储和报告地质雷达的勘察结果需要进行有效的数据存储和报告。

在数据存储和报告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对收集到的地质雷达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建立规范的数据存储库;- 根据勘察需求和要求,编写清晰、准确的数据报告;- 数据报告应包括地质雷达勘察的目的、方法、数据处理过程、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报告中的数据和图像需要具备可读性和准确性,必要时可以使用适当的标注和说明。

5. 安全操作在进行地质雷达勘察时,安全操作是至关重要的。

勘察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和操作指南,确保勘察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完好。

必要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循现场安全要求。

地质雷达在施工勘察中的应用与探讨

地质雷达在施工勘察中的应用与探讨


J — — l )
2 3 4 5 f ; ‘
起 点 12 34 56 7 8 9j 0
1 楼 图 2 雷达异样分布图
表 1 部 分 地质 雷达 异 常 分 布 表
2 楼
图 3 1 测 线 6剖 面 图 楼
地质 雷达 的基本 原理是 基 于高频 电磁波理 论 , 工作 方 式是 以宽频带 、 脉 冲 的 电磁 波形 式 , 短 由地 面通 过 发 射天 线 T 射人 地 下 , 地下 地 层 或 目的体 反 射 而返 回 经 地 面 , 另一天 线 R所 接 收 , 被 其示 意 图如图 1 示 。 所
注: 备注栏 内 1表示双 曲线弧形 , 断存在空洞 。 推
越低 ; 而天线 的频率 越高 , 测深 度越浅 , 探 则精度 越高 。
( ) 用 多种 频率 重 复 探 测 可 以较 好 处 理 不 同深 2使
2 4 结论 .
() 1 从异 常分布 表及异 常 分布 平 面 图看 , 楼为 一 1
差。
\ 、
( \ r , 、 /

l 2
蓦( 4 t ’
4。一— —
、 \
、 、
() 3 本次探 测 由于部 分地 区已 经灌 浆 , 并且 已经放 人 钢筋笼 , 因金属 架对 地 质雷 达 有一 定 影 响 , 在 雷达 故 剖 面相应 的存在 了 明显 的“ 假异 常体 ”这 是 由金属架 引 , 起, 故不属 于我们 需要查 找的异 常体 。
3 地 质雷达 的应 用与探讨
() 1实践证 明 , 地质 雷达 在 岩 土施 工 勘 察 中能 够发 挥重要 作用 , 具有快 速 、 破损 、 非 高精度 、 经济 等优点 , 它 对浅层 或超 浅层 的工程探 测有着 十分广 阔 的应 用前景 , 然而地 质雷 达的探 测深 度 和精 度 与所 采 用 的天 线 频率 存在很 大关 系 , 天线 的频率 越 低探 测 深 度越 大 , 精度 则

地质雷达法在隧道超前预报检测中应用的探讨

地质雷达法在隧道超前预报检测中应用的探讨

44交通科技与管理工程技术0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蓬勃发展,我国开始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各类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建造量,除此之外也建造了大量如隧道工程般的隐蔽工程。

由于隧道工程是处于地下环境中的隐蔽工程,复杂多样、无法预知的地质因素为隧道工程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挑战。

在隧道工程的前期勘测阶段,容易因时间、技术和经济等因素影响勘测结果,导致设计结果与实际施工环境不匹配的情况。

而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地质复杂的区域,易出现如地层破碎带、断层、溶洞、地下暗河等对施工不利的条件,若无法提前预测前方地质情况,不仅会影响正常施工,还会对施工队伍的安全造成威胁,造成较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因此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对隧道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隧道超前预报检测中常用的方法有:地质雷达法、红外探水法、TSP 预测法、超前钻探法等。

地质雷达法由于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高效便捷、不会对施工环境造成影响等优点,且对于破碎岩体、溶洞等复杂地质探测效果较好,被广泛运用于隧道超前预报监测之中。

本文就地质雷达法对贵州某铁路隧道在建工程进行隧道超前预报检测,对地质雷达法在隧道超前预报监测中的准确性进行论述和验证。

1 地质雷达探测原理地质雷达是一种电磁无损探测技术。

通过向地下发射频率通常在106 Hz~109 Hz 的高频窄脉冲电磁波,对接收到的反射波形的振幅、波形、频率等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推断地质因素的探测技术。

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探测对象内部存在明显的介电性差异,电磁波遇到地址分界面会产生不同的反射、散射差异,对于接收到的反射波形的差异进行相关分析,即可推断隧道前方是否存在不良地质,并对不良地质的空间位置、规模等信息进行推测。

2 雷达数据处理基本理论 (1)三振相:香味、振幅、频率。

三振相即瞬时相位、瞬时频率和瞬时振幅,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不可或缺的三个指标。

相位:一个垂直的单道波形的波峰和波谷可以直观地表达出波形的相位,每一个完整的信号周期都至少包含一个波峰和波谷,地下不同的介质的接触面反射的电磁波会在地质雷达探测设备上显示出一个完整的反射信号周期。

地质雷达使用管理制度

地质雷达使用管理制度

地质雷达使用管理制度一、引言地质雷达是一种用于地质勘探和工程检测的高科技仪器,具有快速、高效、非破坏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隧道、桥梁、地下管线、地质灾害等领域。

为了规范地质雷达的使用,保障勘探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和实施地质雷达使用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地质雷达的使用流程和管理要求,确保地质雷达的有效、安全、便捷使用,提高勘探和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地质雷达进行勘探和检测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公司、勘察设计院、施工单位等。

三、地质雷达的管理1. 购置与备案(1)地质雷达的购置应当具备相应资质和品牌认证,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2)地质雷达的购置应当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备案,包括设备型号、编号、生产厂家、购置时间等信息。

2. 日常检查与维护(1)地质雷达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2)地质雷达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报修,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维修。

3. 操作人员管理(1)地质雷达的操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关技术和经验,并经过培训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2)地质雷达的操作人员应当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

四、地质雷达的使用流程1. 勘探和检测前准备(1)确定勘探和检测的区域和目标,制定勘探和检测方案。

(2)检查地质雷达设备和相关配件,确保设备完好。

2. 地质雷达的设置与调试(1)选择适当的雷达探头和频段,根据勘探和检测的要求设置好地质雷达设备。

(2)对地质雷达设备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3. 数据采集和处理(1)按照勘探和检测方案进行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勘探和检测结果。

4. 数据报告和归档(1)编制勘探和检测报告,包括勘探和检测的区域、目标、数据采集情况、处理结果、评价和建议等内容。

浅谈地质雷达在管线探测中的应用

浅谈地质雷达在管线探测中的应用

浅谈地质雷达在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地质雷达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具备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在管线探测领域有着很高的实用性。

地质雷达可以通过探测地下的物质性质和地质特征来获取信息,通过分析处理这些信息,可以准确地确定地下管线的位置、走向、深度以及状态,从而帮助工程人员高效地进行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维护。

本文将从地质雷达的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在管线探测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地质雷达原理地质雷达利用电磁波与地下物体的相互作用来进行探测,其基本原理是测量电磁波在地下的传播时间和信号强度的变化。

地质雷达常用的电磁波频率一般在几百MHz至几GHz之间,这些频率的电磁波能够穿透地下介质,与地下结构发生相互作用。

当电磁波遇到地下物体时,会部分被反射、散射或折射,而这些反射、散射或折射的信号会被地质雷达接收到,并通过数据分析处理得到地下物体的信息。

地质雷达技术特点地质雷达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技术特点:1. 高分辨率:地质雷达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地下探测,能够提供精确的图像信息。

一般而言,地质雷达的水平分辨率可以达到厘米级别,垂直分辨率可达到数厘米。

2. 实时性:地质雷达可以快速获取地下信息,并实时显示在监视器上,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获得地下结构的信息。

3. 广覆盖范围:地质雷达可以覆盖广泛的地下结构,包括地下管线、隧道、洞穴等。

它可以不受地质条件和地下介质的限制,从而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地下结构进行有效探测。

4. 无损检测:地质雷达通过地下介质的电磁波相互作用来进行探测,完全不需要对地下结构进行破坏性的测试,具有无损性。

地质雷达在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地质雷达在管线探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管线定位:地质雷达可以通过扫描地下地质特征,准确确定管线的位置和走向。

利用地质雷达的高分辨率和实时性,可以帮助工程人员快速准确地确定管线的位置,避免了传统的试探法和人工暴露法的繁琐过程,并且减少了对地下结构的破坏。

2. 管线深度测量:地质雷达还可以通过分析波形反射时间和信号强度的变化,来测量管线的深度。

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技术是一种非常高效的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它可以通过探测地下障碍物、岩层结构、水位、地下空洞等,实时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变化情况,防止隐患,及
时采取措施,确保施工质量。

1.隧道中断面检测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质雷达可以对隧道中断面进行检测。

通过记录隧道各个位置上
的电磁波反射和衰减程度,可以了解隧道断面内部结构、岩层情况、障碍物等信息,帮助
探测未知地下障碍物,及时处理隐患,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

2.坑壁稳定性评估
在隧道施工中,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岩石的稳定性往往会影响到隧道施工的进度和效果。

通过地质雷达的探测,可以判断坑壁的稳定性情况,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同
时也能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3.精确定位地下管线和隧道
在进行隧道施工前,了解地下管道和隧道的精确定位可以帮助施工人员规避障碍物、
制定施工方案及节省施工成本等。

地质雷达技术可以通过探测管线和隧道的电磁波反射来
精确定位地下管线和隧道,帮助施工人员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4.检测地下水位和水流情况
隧道施工中,地下水位和水流情况可能会对施工造成一定的干扰和威胁。

地质雷达可
以对地下水位和水流情况进行测量,及时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流向、排水等情况,并通过
数据分析和预测,提供实时的施工指导和保障。

综上所述,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
制提供有力的保障。

通过地质雷达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预测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为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可编辑.
Sir-20说明书普通材料的介电值和术语集材料介电值速度毫米/纳秒
空气 1 300
水淡81 33
水咸81 33
极地雪 1.4 - 3 194 - 252
极地冰 3 - 3.15 168
温带冰 3.2 167
纯冰 3.2 167
淡水湖冰 4 150
海冰 2.5 - 8 78 - 157
永冻土 1 - 8 106 - 300
沿岸砂干燥10 95
砂干燥 3 - 6 120 - 170
砂湿的25 - 30 55 - 60
粉沙湿的10 95
粘土湿8 - 15 86 - 110
粘土土壤干 3 173
沼泽12 86
农业耕地15 77
畜牧土地13 83
土壤平均16 75
花岗岩 5 - 8 106 - 120
石灰岩7 - 9 100 - 113
白云岩 6.8 - 8 106 - 115
玄武岩湿8 106
泥岩湿7 113
砂岩湿 6 112
煤 4 - 5 134 - 150
石英 4.3 145
混凝土 6 - 8 55 - 112
沥青 3 - 5 134 - 173
聚氯乙烯 pvc 3 173
. 专业.专注.
常见物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值和电磁波传播速度(RIS-K2说明书)
常见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网上搜集
------------------《探地雷达方法与应用》(李大心)
2007第二期勘察科学与技术
电磁波在部分常见介质中的传播参数
(The propagation parameters of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in the medium)
地球表面大部分无水的物质(如干燥的土壤和岩石等)的介电常数,实部一般介于1.7-6之间,水的介电常数一般为81,虚部很小,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岩石和土壤的介电常数与其含水量几乎呈线形关系增长,且与水的介电常数特性相同。

所以天然材料的电学特性的变化,一般都是由于含水量的变化所致。

对于岩石和土壤含水量和介电常数的关系国内外进行了详细研究(P.Hoekstra, 1974; J.E.Hipp,1 974;J .L.Davis,1 976;G A.Poe,1 971;J .R.Wang,1 977;E .G.巧okue tal ,1 977)。

在实验室内大量测量了不同粒度的土壤一水混合物介电常数,考虑到束缚水和游离水,提出了经验土壤介电常数混合模型(J.R.Wang, 1985)。

实验室内用开路探头技术和自由空间天线技术测量干燥岩石的介电常数
(F.TUlaby, 1990)。

国内肖金凯等人(1984, 1988)测量了大量的岩石和土壤的介电常数,王湘云、郭华东(1999)研究了三大岩类中所含的矿物对其介电常数的影
响。

研究表明,土壤中含水量的变化影响介电常数的实部,水溶液中含盐量的变化影响土壤的导电性,即介电常数的虚部。

水与某些铁锰化合物具有高的介电常数,绝大多数矿物的介电常数较低,约为4--12个相对单位,由于主要造岩矿物与水的相对介电常数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具有较大孔隙度岩石的介电常数主要取决于它的含水量,泥岩由于含有大量的弱束缚水,所以其相对介电常数可高达50--60,岩石含泥质较多时,它们的介电常数与泥质含量有明显的关系,很多火成岩的孔隙度只有千分之几,其相对介电常数主要取决于造岩矿物,一般变化范围为6--12,水的介电常数与其矿化度的关系较弱,与此相应,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矿化度同样对其介电常数不应有大的影响,水的矿化度的增大只导致岩石介电常数的少许增加。

表1 常见介质的电性参数值
媒质
电导率 /
(S/m)
介电常
数(相对值)
电磁波速度/
(m/ns)
空气0 1 0.3 水10-4~3х10-281 0.033 花岗岩(干)10-8 5 0.15
灰岩(干)10-97 0.11
灰岩(湿) 2.5х10-28~10 0.11~0.095 粘土(湿)10-1~1 8~12 0.11~0.087 混凝土10-9~10-86~15 0.12~0.077 钢筋∞∞
表1 常见介质的物理参数
介质电导率/Sm 相对介电常
数速度/(m/ns) 衰减系数/
(dB/m)
空气0 1 0.3 0
花岗岩(干)10-8 5 0.15 0.01~1 玄武岩(湿)10-28 0.15 0.01~1 灰岩(干)10-97 0.11 0.4~1 砂(干)10-7~10-34~6 0.15 0.01 粘土(湿)10-1~1 8~12 0.06 1~300
页岩(湿)10-17 0.09 1~100 砂岩(湿)4×10-2 6
土壤 2.6~40 0.13~0.095 20~30 混凝土 6.4 0.12
钢筋
拉托维亚雷达系统公司 Zond-12e探地雷达
.word 可编辑.
. 专业.专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