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周而不比3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 论语周而不比(教学课件) ppt

高二语文 论语周而不比(教学课件) ppt

周而不比 以德报怨
成 语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原始儒家的交 往观,共十四章。在所有的交往中,大 家可能最关心的是怎样交朋友的问题。
说说同学当中存在的各种交友观!
请找出文中有关交朋友的章句。 明确:4、7、8、11、12、13、14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亦与之化矣。 ——《说苑· 杂言篇》
管鲍之交是厚责己,薄责人
厚责己,薄责人,其意是不能太 以自我为中心,“夫子之道,忠 恕而已”,“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只要“以仁治人,以义治 我”,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 己之心恕人”,严以律己,宽以 待人,就会让自己更有容人之量, 朋友也会更喜欢你,怨恨自然也 就远离了。
孔子认为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是 “勿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毋自辱也”。有人说,这是对别人 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也有 人说,这其实是对朋友不负责任的 态度。你认为呢?
3、好的朋友会提升人生的境界。 4、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 生活方式。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 怨矣。”
争鸣:
“君子矜而不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儒家传统思想历来为中国人所认同,在国 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这种宽容和包容 吃过亏,它如何使用?范围是什么?度是 什么?重新考虑。
作业:
针对原始儒家的这种交友 观,反思我们自己的交友观, 写一篇500字以上的小文章。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 哉?”
知人——从他人的行为,经 历,习惯兴趣去考察一个 人。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 矣。” 启示: 1、从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去了解他、评价他。
2、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类别去了解他、评价他。

高二语文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主题二第八课周而不比Word含答案

高二语文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主题二第八课周而不比Word含答案

第八课周而不比子游前506-前443,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期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游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后人往往把他与子夏合称为“游夏”。

子游二十多岁就担任了“武城宰”(治所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实行孔子关于“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的教诲,孔子到武城时,“闻弦歌之声”,甚为嘉许。

子游自称重视仁义之根本,在孔子去世后,自己授徒讲学,其后学在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

唐玄宗时,子游被追封为“吴侯”,宋代又被封为“丹阳公”,后又称“吴公”。

今江苏常熟存有“言偃宅”“言子墓”等遗迹。

古往今来,人们对交友一事都很重视,通过人的择友,大致也可看出人的观念、立场和格调。

战国时期荀子就曾说过:“匹夫不可不慎取友也。

友者,所以相有也。

”意思是说朋友是相互信任、拥有的对象,所以,选择朋友要慎重。

而孔子对交友的原则和标准、怎么对待人和观察人、与朋友相处时的分寸和目的,都做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君子之交虽淡,却清香益远、醇厚质朴,旷心怡神、荡气回肠、感人至深;小人之交虽有若醴之甘却混浊黏腻,令人须防难防、欲避而难离。

这与孔子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具有同样的道理。

而孔子更重视交友的目的,即通过交友来帮助自己提高仁德修养和做人的艺术。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2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3)[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君子周.而不比.周:__________比:__________(2)君子矜.而不争矜: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群而不党.党: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能恶.人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指以义合,团结指以利合,勾结(2)庄重自持(3)结党营私(4)厌恶2.翻译下面的句子。

高二语文《周而不比》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论语选读)

高二语文《周而不比》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论语选读)

第八课“周而不比”知识点整理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君子矜.而不争()人焉廋.哉()友便辟..()()友便佞.()事君数.()忠告而善道.之()二、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忠告而善道之:通,释作。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活用的类型,并解释)友.直,友.谅,友.多闻:活用方式解释四、一词多义(给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1、以2、事视其所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以.德报怨事.君数,斯辱矣君子不以.言举人3、党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人之过也,各于其党.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字的特殊类型,并翻译句子)何以报德:,译:六、其他重点字词(解释)1、君子周.而不比.2、君子矜.而不争3、观其所由.4、察其所安.5、人焉廋.哉6、观过,斯.知文矣7、好行.小慧8、友谅.9、友便辟....10、友善柔11、友偏佞..厚而薄责.于人..12、躬自13、事君数.,斯辱.矣14、朋友数,斯疏.矣15、忠告而善道.之16、君子以文会.友七、默写自测1、,小人比而不周。

2、君子以文会友,。

3、君子不以言举人,。

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矣。

,友善柔,,损矣。

八、能力提升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夫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②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③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④,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语文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语文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语文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语文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了解《周而不比》的基本内涵和思想。

2.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孔子强调礼仪的意义和重要性。

3.能够理解孔子对比赛的态度和看法,并且得出自己的看法,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理解《周而不比》中的文化内涵。

2.理解孔子对待比赛的态度和思想。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探究比赛的深层次含义。

2.引导学生理解孔子“礼乐”的概念,形成自己的礼仪观。

四、教学内容1.教师简单介绍《论语》的背景和孔子的重要性。

2.教师介绍《周而不比》的基本内涵和思想。

3.学生阅读《周而不比》的原文,学习其语汇和词义。

4.学生分成小组,探究比赛的内涵,比赛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5.引导学生分析“礼乐”的概念,从不同角度探究其意义和价值。

6.学生就孔子对比赛的态度和看法进行探究和讨论。

7.学生根据探究和讨论的结果,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战略眼光。

五、教学方法1.讲授式教学。

2.小组讨论式教学。

3.多媒体教学法,如音频、视频、图片等。

六、教学评估1.考试评估:考察学生对于《周而不比》的理解和掌握,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

2.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课程内容和思想。

3.口头评估:通过小组和个人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七、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多媒体,介绍《论语》,进行流传和影响的简单介绍。

2.关于《周而不比》的讲授:讲解基本内涵和思想,并且进行学生问题的解答。

3.学生阅读原文。

4.小组讨论探究比赛的内涵和社会意义,再分组进行展示。

5.引导学生分析“礼乐”的概念,形成自己的礼仪形象。

6.学生探究孔子对比赛的态度和思想,展开讨论和解答问题。

7.学生总结和领悟,形成自己的战略眼光。

八、教学资料1.多媒体课件。

2.《论语》原文。

3.历史资料和相关书籍通过对《周而不比》的探究,学生可以了解到比赛的内涵和社会意义,学习“礼乐”的概念,探究孔子对比赛的态度和思想,形成自己的战略眼光。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语文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语文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语文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教学目标】1.掌握周、比、矜、斯、责、举、道等词在文中的含义,重点辨析周、比、党等词一词多义现象。

2.掌握文中出现的动词活用现象。

3.理解孔子在察人、择友、处事、待人方面的主要观点。

4.联系“中庸之道”,深入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际交往原则;思考孔子的人际交往观在当今社会的时代意义。

【文化内涵】1、理解孔子在察人、择友、处事、待人方面的观点;2、联系“中庸之道”,深入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际交往原则;3、深入阐发“君子”的含义;4、思考孔子的人际交往观在当今社会的时代意义。

【课时建议】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朋友在一个人的社会活动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朋友像一本书,通过他可以打开整个世界。

但是朋友有好坏之分。

良友益友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帮助,恶友佞友却会给你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引你走上邪路。

因此,选择朋友就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选择怎么样的朋友呢?怎么样选择朋友呢?怎样与朋友交往呢?《论语》里面给出了答案。

二、分析课文(一)择友的标准(选择怎么样的朋友呢?)孔夫子非常看重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朋友的作用。

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要交好的朋友,不要结交不好的朋友。

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评析:《论语》中的益者三友,就是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广见博识的朋友。

《论语》中的损者三友,就是谄媚拍马的朋友,两面派的朋友,还有那些夸夸其谈的朋友。

这样的朋友可千万不能交,否则我们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评析: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庄重自持但不争强好胜,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

小人勾结而不团结,一帮人整天待在一起,谈的没一点正经事,只喜欢买弄小聪明,难以有成啊!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语文周而不比讲义新人教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语文周而不比讲义新人教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语文周而不比讲义新人教浙江省台州市高二语文周而不比讲义新人教周而不比:周:团结、亲密。

比:互相勾结.关系密切、团结但不互相勾结。

言不及义:义:义理,指事情的道理。

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说到正经的道理。

直谅多闻:直:正直,谅:终信。

谓正直诚信,博学广识。

以德报怨:用恩惠去报答怨恨。

以直报怨:直:正直、公平。

用公平正直来回报怨恨。

以德报德:德:恩惠。

拿恩惠酬答恩惠。

以人废言:因发言人的地位低下等原因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

观过知仁:谓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爲人。

语出《论语·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①孔子说:“仁者爱人〞;而孔子又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请你从交友的角度,联系现实,谈你的理解.一方面,仁者论是非不论利害,小人论利害不论是非。

仁者具有最高美德,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能明辨善恶,所以,惟有仁者,才能正确地爱人恶人.另一方面,在现实中确实有些人不值得我们去“爱〞,对死不悔改且危害甚大的人要深恶痛绝,真正的仁者是“爱憎分明〞的,爱人,才能使人们敬佩你、归顺你;憎人,才能使小人敬畏你、远离你,才能弘扬正气、打击恶意。

孔子的“爱人〞并不是不讲原则的爱。

②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结合以上文段,请说说孔子的交友原则。

1.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过分密切,否则就可能自取其辱,关系也不能持久.这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

2.不能以言举人,也不能以人废言。

“不以言举人〞,是不凭你讲了几句正确的话,就全面肯定你,极力推举你;“不以人废言〞,是不凭你说了几句错误的话,就全盘否定你,从此不用你。

3.孔子看人从不片面出发,而是详细的考察一个人,作出综合评价,因此,孔子能看到一个人的不足,同样也能看到一个人的长处,不把人一棍子打死。

语文版-语文-高二-第八课周而不比 知识点整理

语文版-语文-高二-第八课周而不比 知识点整理

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矜.而不争( ) 能好.人( ) 能恶.人( ) 人焉廋.哉( ) 友便辟..( )友便佞..( ) 躬.自厚( ) 事君数.( ) 善道.之( )二、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忠告而善道之:通,释作。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活用的类型,并解释)活用方式解释1、矜而不争,群而不党.2、友直..,友谅,友多闻..3、友便辟....,友便佞..,友善柔4、则远.怨矣5、毋自辱.也四、一词多义(给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1、过2、党3、以人之过.也,各于其党人之过也,各于其党.以.文会友臂力过.人群而不党.视其所以.无乃尔是过.与党.同伐异不以.人废言大母过.余曰结党.营私以.德报怨人往,从轩前过. 5、与 6、比4、所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比.而不周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岁不我与.比.肩而立观其所.由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鳞次栉比.为流俗之所.轻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比.及7、道忠告而善道.之道.之以政道.千乘之国中道.而废志于道.固相师之道.也五、古今异义(划出下列句中与现代意义有区别的字词,并解释)古今1、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2、视其所以3、群居终日4、君子不以言举人5、朋友数六、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字的特殊类型,并翻译句子)1、人焉廋哉:,译: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译:3、何以报德:,译:4、毋自辱也:,译:5、事君数,斯辱矣,译:七、其他重点字词(解释)1、周而..不比. 2、矜.而不争.3、唯.仁者能好人4、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5、各于.其党6、言不及义....:7、好行.小慧. 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9、人焉廋哉. 10、以直报..怨 11、不以人废.言12、久而.敬之 13、事.君数.,斯.辱矣 14、朋.友数15、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八、自测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矜.持(jīn)不侮矜.寡(qīn)人焉廋.(shōu)B、事君数.(shuò)数.落(shǔ)便辟.(bì)C、便.佞(biàn)便.捷(piàn)躬.自(gōng)D、厌恶.(è)能恶.人(è)便佞.(nìng)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矜而不争.(斗争)朋友数.(频繁)B、不以人废.言(废弃,拒绝)以直.报怨(正直)C、人焉廋.哉(躲藏)忠告而善道.之(方法)D、友直,友谅.(善于谅解)以友辅.仁(辅助)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小人比而不周.(团结)君子矜.而不争(庄重自持) B.观其所由.(经人焉廋.哉(隐藏)C.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等到)友直,友谅.(谅解)D.友便辟..(和善温顺)..,友善柔(谄媚逢迎)友便辟,友善柔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友便侫..,损矣(巧言善辩)君子矜而不争.(夸耀)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任)君子不以言举.人(选用)C.不以人废.言(拒绝)事君数.,斯辱矣(频繁无度)D.忠告而善道.之(传道)君子以文会.友(结交)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人焉.廋哉②毋自辱焉.③朋友数,斯.疏矣④观过,斯.知仁矣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6.选出下列加点的“而”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君子周而.不比 B.君子矜而.不争 C.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D.忠告而.善道之7、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该讨论的要抓紧讨论,不要言不及义....、推托扯皮!既然是该办的事就不要等!就不能慢!B、以德报怨....的中国人民没有报复日本战犯,而是从改造一个人丑恶的灵魂出发,去将昔日的魔鬼净化成一个真正的人。

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八课 周而不比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八课 周而不比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孔子人生哲学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十分注重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凸显个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对个人的人生行为规范、生命存在形态加以确认。

尽管孔子的人生哲学首先是一种为己之学,它所强调的首先是个人的道德修为与躬行践履,但在孔子那里,人是一种社会的存在物,是处在君与臣(或曰上级与下级)、父与子、兄与弟、夫与妇以及友与友的相互对待关系中而存在的。

因此,人的自我道德修为事实上又是不能脱离与他人的关系而独立进行的,只有在社会关系的链条中按照礼、乐、仁、义的标准与要求不断地陶冶、塑造自己,才能逐渐成就理想人格,成为合格的君子、仁人乃至圣贤。

而理想人格的成就又为社会从“礼崩乐坏”之中向“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以及“大道之行”的大同之世的发展演进奠定了基本的条件。

只有当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达到仁人志士之境,乐利安和、其乐融融的太平之世才有可能实现。

1.字音字形 (1)矜.而不争(jīn )(2)人焉廋.哉(sōu )(3)便辟.(bì)(4)便佞.(nìn ɡ)(5)事君数.(shuò) 2.重要词语(1)君子周.而不比.:周,合群,团结,同周围的人相处很好;比,本义是并列,挨着,这里是贬义,为私情而勾结(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矜,庄重自持;党,结成团伙(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好,喜好;恶,厌恶 (4)人焉廋.哉:隐藏 (5)友直,友谅.,友多闻:信(6)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便辟,谄媚逢迎;便佞,巧言善辩 (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厚责,重责(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举,举用;废,废弃 (9)事君数.,斯辱矣:频繁 3.通假字忠告而善道.之:通“导”,引导 4.词类活用(1)群而不党.:名词用作动词,结成团伙(2)友直.,友谅.:形容词用作名词,正直的人,诚信的人 (3)毋自辱.焉:形容词用作动词,招致侮辱 5.古今异义(1)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古义:结成团伙 今义:政党(2)唯仁者能好人..①,能恶人..② ①古义:喜欢人 今义:品行高尚的人 ②古义:厌恶人 今义:品行低劣的人 (3)视其所以..古义:做的事情今义:表示因果关系 (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古义:一帮人聚在一起 今义:成群聚居 6.特殊句式(1)人焉廋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介词短语后置 (3)何以报德:介词宾语前置 7.成语积累(1)周而不比:关系密切团结但不互相勾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法建议三 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 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领悟思想 取其精们要 从中读到什么呢?
但我们相信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心灵激荡 总有一种情怀,让我们精神坦然
推荐阅读书目:
1、钱
穆《论语新解》
2、杨伯峻《论语译注》
3、李泽厚《论语今读》
——程颐
探究问题一:
1、古汉语中怨/憾/恨的区别 2、如何理解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之、忠的词义
敬之:此之字有两解:一,人敬晏子。人敬晏子, 当因晏子之贤,不当谓晏子善交。一、指晏子敬 人。交友久则敬意衰,晏子于人,虽久而敬爱如 新。此孔子称道晏子之德。孔门论人,常重其德 之内蕴……今从第二解。 白话试译: 先生说:“晏平仲善于与人相交,他和人处久了, 仍能对那人敬意不衰。’ 钱穆《论语新解》
《古文观止》上有一篇,辑自《史记·管晏列 传》,提到晏子的车夫,一天回家时,太太要求离婚。 车夫问什么原因,他的太太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 你驾车载晏子经过门口,晏子那么矮,做了宰相,名 震诸侯,还是简朴无华,自居人下的样子。而你身高 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显得意气扬扬、自足自满的 样子。你竟是这样没有出息,不长进的人,所以我要 离婚。晏子的车夫听了这番话,就马上改过,力学谦 卑。晏子看见他突然一反常态,样子变了,觉得奇怪, 问明了原因,晏子就培养他,从此立志读书,后来官 拜大夫。从这个故事可知晏子有他了不起的地方,孔 子尤其佩服他这个人对于交朋友的态度。他不大容易 与人交朋友,如果交了一个朋友,就全始全终。 南怀瑾《论语别裁》
瑞 安 市 隆 山 余高 级 军中 学
第 一 课 时
周 而 不 比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 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 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 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 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 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 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世说新语》
——程颐
第 二 课 时
周 而 不 比
“朋友”一词最早出现在:
《周礼· 地宫· 大司徒》:“五曰联朋友” 郑玄注:“同师曰朋,同志曰友”。
读法建议一 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 可以求其意。 落实文字 读懂文章
——程颐
读法建议二
凡看孔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 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 联系自己 联系生活
读法建议一 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 可以求其意。
——程颐
落实文字
读懂文章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 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 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 友也。” ——《世说新语》
读法建议二
凡看孔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 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 联系自己 联系生活
唐宋以后的中国文化,要讲儒、释、道三家,也就变 成三个大店。 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 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 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 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 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 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运 动”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也不打,偏要把粮食店打倒。 打倒了粮食店,我们中国人不吃饭,只吃洋面包,这是我们 不习惯的,吃久了胃会出毛病的。 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不但要了解何以今天 会如此,还要知道将来怎么办,这都是当前很重要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研究四书。 ——南怀瑾《论语别裁》
推荐阅读书目:
1、钱
穆《论语新解》
2、杨伯峻《论语译注》
3、李泽厚《论语今读》
4、南怀瑾《论语别裁》
《说文解字》说:“谅,信也。”信, 就是诚实。 钱穆《论语新解》: 便辟:谓习于威仪,致饰于外,内无真 诚,与友谅之谅正相反。 善柔:谓工于媚悦,与友直之直正相反。 工媚悦者必不能守直道。 便佞:巧言口辩,非有学问,与多闻正 相反。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 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 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儒家重视人际关 系的和谐,认为礼的运用,可贵之处就在于 能和。以礼为美,以和为贵,但这个“和” 必须“以礼节之”。按照不同阶层间的界限 分别用“和”。
君子 和而不同
课文P41
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 即使忠言善告,也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 也就算了,否则自讨没趣。这种“处世之 道”,至今有用。但它之所以不仅是“处世 之道”,因为它显现了作为本体的某种人际 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过此刻度则此关系 不再维系。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现代的社 会公德,即以独立、自主、平等的个体之间 的关系为基础也。 ——李泽厚《论语今读》
探究问题二:
选择这五章中的任意一章,发表自 己的看法?
探究问题三: 读了4.26;12.23这两章,你是否认为 孔子很滑头?如不是,又该如何理解?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 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 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 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尤 其是共事业的朋友。 南怀瑾《论语别裁》
4、南怀瑾《论语别裁》
门窗设备 门窗加工设备 中空玻璃设备 / 门窗设备 门窗加工设备 中空玻璃设备
wrg96xua
零花钱的冰淇淋。“……”白蝶沉思,然后说道,“这个不重要。”“那好吧,你们为什么要来这里?”“这个嘛,说了你估 计也不信。”白蝶故意卖关子。“我信我信。”慕容凌娢连连点头,“这鬼畜玄幻加野生科幻的设定,我不信都不行 啊。”“这个还得从千年前被封印的一只蛇妖说起……在历史上,能突破万年大关的妖少的可怜,不仅渡劫有难度,而且还有 除妖师的存在,他们几乎都是见妖就杀的神经病,当然了韩澄瑞不是这样的人……好吧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只蛇妖妖不知道 怎么就躲过了除妖师的追杀,还成功突破了万年大关,到处搞事情。那些捉妖师很方,蛇妖太厉害了,所以他们竭尽所能也只 能将它封印起来,但这个封印具有周期性,每隔一定时间就需要再次进行封印。然鹅到了你们那个年代,那些曾经参与过封印 蛇妖的除妖师的后人都说自己家族中没有出现可以封印蛇妖的人,所以一直拖到了现在,蛇妖马上就要冲破封印了……”“话 说这种情况,不是应该召唤葫芦娃的吗?”“此蛇妖非彼蛇妖,葫芦娃什么的完全不管用。最好的办法还是……”白蝶说道这 儿,停顿了一下,看着一脸认真的慕容凌娢,说道,“这个时空是蛇妖第一次被封印的时间地点,我们只要找到它,然后提前 把它杀死久可以了。”“话说它不是很厉害吗,你们能杀死它?”“可以……毕竟我被封印在扇子里时突破了万年大关,这个 时空里的它,应该也是刚刚拥有万年妖力。”“哦。”慕容凌娢听出了白蝶语气中的不确定,她以为这是白蝶第一次尝试做没 有把握的事,却不知道白蝶从不会参与可能会输的赌局——要么不做,要么就百分百成功。“时候不早了,你也赶快回去睡觉 吧。睡得晚的人死的早。”白蝶说着,自己一翻身跳下了树枝,离地面不远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法阵,白蝶落进去之后法阵就消 失了。“睡得晚的人死的早……”慕容凌娢自信斟酌白蝶说的这句‘名言’,一不留神从树上栽了下去。“死的早……”躺在 地上的慕容凌娢举起右手,从指缝间观察头顶茂密的枝叶,愣了很久很久,“要照这样说,学生狗才是拉低人类平均寿命的元 凶……罪过啊……”(古风一言)往事如风,清风飞扬 醉落满地芳。第105章 下马威“这种东西,有必要交给圣上看吗?” 通正使一甩手,将奏折扔在了桌上。“这……”慕容凌娢瞥了一眼那奏折的内容,是打小报告的。告的人就是掌印太监郭扬。 看来这通正使跟郭扬关系很铁,不然也不会如此严格的把关了。问题是郭扬他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反正奏折上的建议是否生效 都由他决定。皇帝几乎不会看奏折,就算真的告了他,又有什么关系呢?“属下愚钝,险些铸成大错,幸得大人指点,还望大 人海涵……”慕容凌娢觉得自己演技突然变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