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黄苗

合集下载

玉米苗异常原因及预防措施

玉米苗异常原因及预防措施

玉 米 丛 生 苗 是 一 种 由玉 米 旋 心 虫 等 害 虫 为 害 生 长 点, 引起 地 上 部 叶片 失 绿 、 株 矮 化 、 蘖 丛 生等 症 状 的 植 分 发 生 。5月下 旬至 6月上 旬 开 始 玉米 中上 部 叶 片产 生 黄
绿长条纹, 心叶卷 曲、 干枯萎蔫、 分蘖丛生 、 有时个别叶片 出现 裂 痕或 排孔 , 株 地 下部 在 近 地 表 面 2 3m 处 的根 植  ̄c
成植 株死 亡 , 颗粒 不 收 。 主要 是土 壤缺 锌所 致 , 防措 施 : 预 用硫 酸锌 2 . ̄ 0 g m2 25 作种 肥 , 种 、 分 开 , 但 肥 防止 烧 苗 ; 肥 拌 种 ,k 锌 lg
4 白化 苗
点缺失受损变褐,也有个别植株在根茎交界处无明显蛀 孔, 仅有褐色蛀痕, 生长锥无缺 口但变为褐色 , 失水发糠 。 玉 米从 生苗 的 防治应 着 重于 地 下害 虫 的 防 治 ,做好 种 子
包 衣可 减轻 危害 。实 行轮 作 倒 茬 , 免重 茬 , 避 降低 虫 源基 数 。药 剂 防治可在 为害 初 期用 4 %乐 果乳 油 50倍 液进 0 0 行 灌根 处理 。
2 弱小 苗
缺 锌症 一般 从 4叶 期 开始 , 新 叶基部 的 叶色变 淡呈 黄 白色 ; ̄ 5 6叶期 时 , 叶下 13叶 出现 淡黄 色和 淡 绿色 心 ~
相 间 的条纹 ,但 叶脉仍 为绿 色 ,基部 出现紫色 条纹 ; l ̄ 5 后 , O 1d 紫红渐变 为黄 白色 , 叶肉变 薄, 半透 明白 呈 色, 植株矮化 , 间缩短, 节 叶片丛生 , 严重 时叶片干枯, 造
茎 部或 交界 处有近 圆形 或长 条 撕裂 状 蛀 孔 , 呈褐 色 , 长 生

玉米苗后发黄的原因及防治

玉米苗后发黄的原因及防治

韩连和玉米苗后发黄的原因及防治一、生理病害引起玉米出苗后发黄1.1播种太深或间苗、定苗不及时玉米播种过浅不易出苗,过深会出现苗弱、苗黄。

播种深度应控制在3-5厘米;土壤过干,可适量深一点,否则可浅一点。

玉米出苗后,应在玉米3-4片叶时进行间苗、6-7片叶时定苗,避免幼苗拥挤,互相争肥、争水、争光,形成弱苗、病苗、黄苗;亩留苗数要根据品种的特性而定,按照品种所要求的密度定苗。

1.2土壤湿度不够或过大玉米播种前或后,土壤干旱,湿度不足,种子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进而影响正常发芽出苗,出土时间过长造成弱苗、黄苗;如玉米出苗后遇大雨或连续雨天,或低洼地块排水不良,土壤湿度过大,造成根系缺氧,地上部分营养跟不上,进而苗子出现发黄现象。

水份不足尽量补充水分;出现水涝现象,要及时排水。

1.3底肥不足或缺锌我县目前常用一次性缓释肥料,农民怕肥大烧芽,往往施肥量不够,常表现氮素不够,使苗子花黄;可在玉米播种时,施入一定量种肥,可促苗期生长,如播种时每亩施入3千克的磷酸二铵(不烧芽),可有效防治玉米苗期发黄。

另外玉米为锌敏感作物,缺锌会出现白花苗,玉米苗心叶发黄。

一般锌肥以基施为好;若生长期发现缺锌,会出现长不高,叶片小的症状,可叶面喷施0.1%—0.2%硫酸锌溶液30—60千克每亩,进行防治。

1.4除草剂危害目前除草剂使用普遍。

少数农民随意加大除草剂用量;盲目与其它农药混用;用药浓度过高;或喷雾器清洗不彻底;或使用假冒伪劣除草剂,都会造成玉米苗黄。

因此,使用除草剂一定注意浓度及质量。

二、真菌性病害引起玉米苗后发黄2.1茎基腐病2.1.1玉米茎基腐病的病症及发病原因玉米茎基腐病主要危害茎基部或地下主侧根,病部开始为暗褐色,以后绕茎基部扩展一周,使皮层腐烂,茎腐病的病斑向四周迅速扩展,病部渐变褐色,木质部变褐坏死,随病部扩展,叶片、叶柄变黄,枯萎,严重时整株枯死。

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病菌在土壤中越冬,腐生性强,可以在土中生存2-3年,土壤湿度大、地温过高最易发病。

玉米心叶发干发黄的几点原因.doc

玉米心叶发干发黄的几点原因.doc

玉米心叶发干发黄的几点原因
不少农民朋友们反应玉米心叶发干发黄,但是却不知道什么原因,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分析一下玉米心叶发干发黄的几点原因。

玉米心叶发干发黄原因:
1、玉米病害造成玉米苗发黄
主要是青枯病导致下部叶片发黄。

2、玉米缺水造成玉米苗发黄
玉米后期干旱,导致作物缺水,营养供应不上,从而下部叶片发黄。

3、玉米缺氮造成玉米苗发黄
玉米后期下部叶片先老公变黄,逐步向上部发展,严重时下部叶片死亡。

但其叶片变黄是从叶尖变化,呈倒“V”字开明逐步变黄。

4、玉米缺钾造成玉米苗发黄
叶片在变黄的过程中,从叶尖开始,然后叶的边缘发黄干枯,严重时整个叶片死亡。

5、玉米淹水造成玉米苗发黄
玉米在长时间淹水,一般超过24小时,下部叶片会迅速枯死。

有了原因,问题你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了。

农友们可以对照自己的田地分析一下自己的玉米心叶发干发黄的原因,对症下药就好。

玉米心叶发干发黄的几点原因就介绍到这里了,想要解决更多的问题
欢迎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

玉米叶片发黄原因及防治方法

玉米叶片发黄原因及防治方法

玉米叶片发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答种子播种太深会导致玉米叶片发黄,播种深度3-5厘米为宜;种子播种过密会导致玉米叶片发黄,可以在3-4叶期进行间苗、6-7叶期进行定苗,防止叶片发黄;出现病虫草害需要及时防治,否则也会导致叶片发黄,其中苗枯病可用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喷施防治;玉米是喜锌肥的作物,及时补充锌肥可以避免叶片发黄。

一、玉米叶片发黄原因1、播种太深玉米种子的播种深度对玉米出苗有着很大的影响,播种太浅不易出苗,但播种太深的话,又会出现苗弱、苗黄的情况。

2、播种过密种植玉米播种过密会导致幼苗生长过于拥挤,互相之间争夺养分、水分,出现养分不足的情况,严重时导致幼苗长出黄苗、弱苗。

3、病虫草害种植玉米出现苗枯病、棉铃虫、金针虫、蚜虫、粘虫、蓟马、瑞典杆蝇、地老虎、耕葵粉蚧等病虫草害会导致玉米叶片发黄,其中耕葵粉蚧以若虫和雌成虫集中在玉米幼苗近地表茎基部、根部和叶鞘内,吸收汁液,致使受害玉米叶鞘首先发黄干枯。

4、缺素种植玉米缺乏某种营养元素的时候会有黄叶现象,其中玉米缺锌时极易产生白化苗,表现为叶面黄化。

二、玉米叶片发黄防治方法1、玉米种子播种深度3-5厘米为宜,如果生长中出现弱苗情况,可以追肥和喷打叶面肥进行缓解。

2、玉米出苗后,应在玉米植株长有3-4片叶时进行间苗、长有6-7片叶时进行定苗,防止幼苗互相争肥、争水、争光,形成弱苗和黄苗。

3、对于因出现病虫草害导致的玉米叶片发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农药进行防治,其中玉米苗枯病可用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喷施防治,连喷2次,间隔7天喷1次。

另外,除草剂和农药的过度使用有可能会造成药害,造成玉米叶片发黄干枯,所以用药要科学适量。

4、玉米是喜锌肥的作物,所以在苗期很容易缺锌,所以可以选择含有锌元素的肥料作为底肥或者在后期作为追肥使用。

另外,玉米是喜氮的农作物,所以氮肥的供应也要跟上,用追施尿素,促进玉米的正常生长。

玉米常见问题大汇总

玉米常见问题大汇总

玉米常见问题大汇总1、及时浇水近期部分地区播种期间遇到了高温干旱的天气,土壤墒情较差,玉米播种后要及时浇水,利于出苗,确保苗全、苗匀。

2、间苗、定苗如果田间播种密度大,超过品种的适宜密度,建议进行间苗、定苗,防止幼苗期植株过分拥挤,株间根系交错,争水争肥,无法形成壮苗,造成后期倒伏。

间苗、定苗的时间一般在3—4叶期,应在晴天下午进行,病苗、虫咬苗及发育不良的幼苗在下午较易萎蔫,便于识别淘汰。

间苗原则是去弱苗留壮苗,去病苗留健苗。

3、除草防治玉米田杂草应掌握好防治时期,一般在玉米3-5叶期进行封杀防除,采用烟嘧磺隆、苞卫等苗后除草剂,定向喷雾,防止对幼苗造成药害。

4、追肥如果发现玉米苗弱,黄苗等情况可一般在定苗后至拔节期进行追肥,建议以喷施速效的叶面肥为主。

5、防虫治病苗期是蓟马、灰飞虱在玉米田的发生盛期,防治可采用 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1200倍液。

对粘虫、玉米螟、菜青虫等鳞翅目害虫可选择使用内吸性氯虫苯甲酰胺或甲维盐,下午五点后喷芯防治。

6月下旬至7月中旬,是二点委夜蛾危害高峰期,防治药剂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每亩150毫升,或毒死蜱·高氯氟每亩150毫升,兑水100公斤,将喷雾器的喷片卸掉,在傍晚喷于玉米苗基部。

喷药时间一定掌握在早8点之前或傍晚;二是已喷施过玉米田苗后茎叶除草剂如烟嘧磺隆等的玉米田,应慎用有机磷类或混配有机磷类的杀虫剂,以免产生药害。

6、化控喷施化控剂能有效降低玉米的株高和穗位,有利于部分品种形成壮苗,如果需要喷施,一般在玉米长至膝盖时完成,从顶部一扫而过,施用过晚容易加大玉米空秆风险。

//玉米苗期异常问题及解决办法//以上是保证玉米苗期能健壮生长的关键点,当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气温、肥水、播种等问题,苗期经常出现一些异常情况,登海先锋也帮您做了以下汇总,提醒广大农户对症下药,以利玉米正常生长。

1、出苗不全主要原因:1.1 播种过早;1.2 温度低、水分大,连续的低温降雨天容易出现粉种。

图解玉米生育时期(收藏版)

图解玉米生育时期(收藏版)

图解玉米生育时期(收藏版)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

(1)出苗期: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4 - 6天即可出苗。

幼苗出土高约2厘米(2)三叶期: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

另外,种子的大小和播种深度与幼苗的健壮也有很大关系,种子个大,贮藏营养就多,幼苗就比较健壮;而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

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2-3cm。

(3)拔节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

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

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 左右。

(4)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

植株有12一13片可见叶,7片展开叶,心叶形似小喇叭口。

(5)大喇叭口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这时玉米的第11片叶展开,上部几片大叶突出,好像一个大喇叭,此时植株已形成60%左右,雄穗已开始进行小花分化,是玉米穗粒数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肥水充足有利于玉米穗粒数的增加,是玉米施肥的关键时期。

施肥量约占施肥总量的60%左右,主要以氮肥为主,补施一定数量的钾肥也很重要。

叶龄指数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厘米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状。

玉米异常苗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玉米异常苗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玉米异常苗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一、紫苗秧苗叶片、叶鞘由绿变红,最后呈紫色,3叶期开始出现症状,4~5叶期表现突出,症状明显,根系不发达,茎细小,生长缓慢,叶片由绿变紫,最后枯死。

产生紫苗的主要原因:一是土壤缺磷,碳水化合物代谢受到阻碍,叶片内积累糖分过多形成花青素,使叶片变紫;二是低温,3叶期后遇低温也易发生紫苗,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叶绿素合成受阻,致使叶片由绿变紫;三是由于地势低洼,积水受涝或地面板结,导致玉米根系发育不良,因而引起玉米幼苗发红或发热。

紫苗在低温、粘朽、板结和排水不良的地上出现的尤多。

紫苗可导致玉米空秆、秃尖,影响产量,降低品质。

防止方法是增施磷肥钙肥,提高地温,一般亩施40~50公斤过磷酸钙和腐熟发酵的有机肥作底肥,对低洼易涝地及时改善土壤通透性,做好排水、深松、铲趟等,促进土壤吸热增温,对防治玉米紫苗有一定作用,一旦出现紫苗,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2~3次。

二、红苗当玉米生长出3至4片叶时,常常发现,从幼茎基部向上数第3片叶(也有从第4片叶)开始发红。

颜色变化先从叶尖端边缘开始,逐渐扩展到叶片的大部分,呈紫红色。

如果生长条件不改善,它还会扩展到下部叶片和新生叶片,一直到7~8片叶,严重时可到9个叶片。

有的整个叶片发红,有的只是叶片的一部分发红,严重时,叶鞘、茎部均出现紫红色。

对这种苗期出现紫红色的植株,群众称为“红苗”。

短时间的“红苗”问题还不大,“红苗”时间过长,则严重降低产量。

红苗可造成植株矮小,叶片叶绿素含量变低,根系活力下降等为害。

造成“红苗”的原因主要有氮磷养分供应不足、低温和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如覆土过深过浅)等。

防治红苗要在玉米5至6叶期追施氮磷肥,迅速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另外,还应建立良好的耕作制度,避免在冷茬、低洼地种植玉米,整地质量好,播种深浅适宜,施肥方法得当,对黏重土壤进行改良等,都是防治红苗的措施。

三、黄苗玉米苗初期叶色淡绿,逐渐变黄,严重时枯死,易造成空秆或秃尖,引起黄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玉米苗叶子黄是什么原因,打什么药

玉米苗叶子黄是什么原因,打什么药

玉米苗叶子黄是什么原因,打什么药
要问玉米苗叶子黄是什么原因,打什么药,据悉由于播种较深、间苗和定苗不及时、感染矮花叶病、间苗和定苗不及时、浇水不足、水渍苗、缺少镁元素和磷元素、根系吸取磷元素的能力较差等原因,导致玉米苗叶子容易发黄。

在防治时,可以将恶霉灵、芸苔素、叶面肥、复硝酚钠、0.2%尿素、0.3%磷酸二氢钾等进行公道配制后使用。

一、玉米苗叶子黄是什么原因
1、由于播种较深,间苗和定苗不及时、浇水不足、水渍苗、病害等,是造成玉米苗叶子发黄的重要原因。

2、作物缺少磷元素、或根系吸取磷元素的能力较差,导致玉米苗叶子发黄;在早春时期,容易产生在没有施磷肥的田块、或地势低洼的地方;容易引发此症状的品种包括农大108、登海9号和11号。

3、玉米感染矮花叶病,引发的叶子发黄;在玉米苗期叶片主要呈黄绿色;在作物快成熟时,叶片彻底变黄和变褐,最后变成红色和紫色;这个症状容易造成玉米不能抽穗,从而提早枯死,就算结出果实,籽粒也会比较小。

4、缺少镁元素,容易造成叶尖呈紫红色;这个情形容易产生在玉米拔节后,主要表现是下位叶前端脉间没有绿色,还带有念珠状绿斑,叶类前端叶缘处,呈紫红色。

二、打什么药
1、将芸苔素、叶面肥或复硝酚钠、0.2%尿素、0.3%磷酸二氢钾喷施平均混合后,每隔7天使用一次,总共使用2次。

2、在发病早期,可以挑选恶霉灵、搭配叶面肥后,在玉米基部进行喷施。

3、使用锌元素肥料作为主要肥料,可以有效预防玉米苗叶子发黄的情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当前的玉米生产中,玉米“黄苗”是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由于导致“黄苗”的因素很多,且症状表现极易混淆,对于玉米的高
产高效影响很大。

1、纹枯病造成的黄苗典型症状是从玉米下部叶片向里发黄。

其它症状:茎基部、叶鞘处先出现水渍状灰绿色近圆形病斑,以后变
为白色、淡黄色、褐色波浪式轮纹状斑块。

湿度大时病斑上有白霉。

根系少。

防治措施:一般性预防用种衣剂包衣处理即可,发病重的地块在
播前亩用2%立克秀10克拌种。

在田间植株发病时,可选用5%井岗霉素1000倍+20%三唑酮1000倍混合液、50%多菌灵500倍+20%三唑酮1000倍混合液、70%甲基托布津600倍+5%井岗霉素1000倍混合液等喷雾,重点喷施于茎基部。

2、耕葵粉蚧造成的黄苗受害植株生长迟缓,叶片发浅黄,逐
渐发展导致植株萎焉。

注意,此表现与缺水缺肥的症状相似,极易造
成甄别失误。

将植株挖出,在根系密集处有蜡末状、米粒大小的耕葵
粉蚧,根部可见许多细小黑点,甚至根部变黑、腐烂。

严重时在植株
下部叶鞘内、茎基部也有发生。

防治措施:播前用含3911或呋喃丹的种衣剂包衣处理,效果理想。

对受害的地块,可选用40%久效磷、50%甲胺磷500~600倍液,喷施于植株叶鞘处并让药液顺茎流入根部。

3、地下害虫造成的黄苗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危害
玉米根部,是根系受损、生长受阻,造成植株萎焉黄苗,类似与缺水
缺肥的黄苗。

防治措施:种子处理同上;严重发生时,可用炒香的麦麸拌“久
效磷”撒于田间诱杀。

4、缺锌性黄苗典型症状:新生幼叶呈淡黄玉色;拔节后,病
叶中肋两侧出现黄白条斑,严重时呈宽而白的斑块(注:缺锌叶片的
斑块呈黄白色或白色,这是与其它黄苗的最大区别),病叶遇风容易
撕裂。

其它症状:病株节间缩短,矮化,有时出现叶枕错位现象;抽雄、吐丝延迟,有的不能抽穗,有的能抽穗但果穗发育不良。

防治措施:①提倡前茬小麦每亩底施硫酸锌1~2公斤,一肥两用。

否则,应对玉米及时补施。

②叶面喷施1000倍的7%富锌型“靓丰素”
或0.2%的硫酸锌2~3次。

5、缺钾性黄苗典型的症状表现:老叶前端发黄,叶尖及边缘
易干枯、焦灼,一般叶脉仍保持绿色(注:与缺氮性黄苗的区别),
严重时叶片干枯。

一般先从下部向上发展。

其它的症状:幼苗发育缓慢,植株矮小,叶片显得长,茎秆细小而柔弱。

防治措施:①提倡前茬小麦施足钾肥,一肥两用。

否则,应对玉
米及时补施氯化钾5~10公斤。

②叶面喷施1000倍的35%高钾型“靓
丰素”或0.3%的磷酸二氢钾。

6、缺氮性黄苗叶色浅黄,一般自下部叶片的叶尖开始变黄,
从叶尖沿中脉向基部扩展,呈“V”型先黄后枯(注:与缺钾症状的
区别;与缺硫症状相似,但缺硫性黄苗首先表现在新叶)。

防治措施:叶面喷施1%~2%的尿素且及时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

7、缺铁性黄苗典型症状表现为:幼叶脉间呈条纹状失绿发黄,先发生于新叶,中、下部叶片为黄绿色条纹,老叶绿色(注:与缺镁
症状的区别,缺镁性黄苗先发生于老叶;与铜肥过剩相似)。

失绿部
分色泽均一,一般不出现坏死斑点(注:与缺锰症状的区别,缺锰性
黄苗有棕色斑点存在)。

严重时整个叶片失绿发白。

防治措施:①提倡前茬小麦每亩底施5~10公斤硫酸亚铁(混合
有机肥使用)。

②用0.2%~0.5%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施2次。

8、缺锰性黄苗典型症状表现为:幼叶的脉间组织逐渐变黄(注:与缺镁症状的区别,缺镁性黄苗先发生于老叶),但叶脉及其附
近部分仍保持绿色,因而形成黄、绿相间的条纹;严重时,叶片会出
现棕色或黑褐色的斑点(注:与缺铁症状的区别,缺铁性黄苗一般没
有斑点),并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

其它症状:叶片弯曲、下披,根
系较细,长而白。

防治措施:①提倡前茬小麦施足1公斤硫酸锰,否则应对玉米及
时补施硫酸锰1公斤。

②用0.1%的硫酸锰溶液在苗期、拔节期各喷1 次。

9、缺镁性黄苗从下部叶片开始发黄,随后叶脉间出现由黄到
白的条纹(注:与缺铁、缺锰症状的区别,缺铁性黄苗、缺锰性黄苗
先在新生叶表现),严重时叶脉间组织干枯。

防治措施:用1%~2%的硫酸镁溶液在拔节期前后各喷1次。

10、缺硫性黄苗典型症状:先从新生叶片开始发生褪绿色黄苗,新叶重于老叶(注:与缺氮症状相似,但缺氮性黄苗多发生于老叶),叶质变薄。

防治措施:使用含硫的肥料(如硫酸钾、硫酸锌、硫酸锰、硫酸铜、硫酸亚铁等),可一肥两用。

11、缺钼性黄苗症状表现为脉间叶色变淡、发黄,叶片易出现
斑点(注:与缺镁症状相似,但缺镁性黄苗一般没有斑点),叶质变薄。

老叶先出现症状,新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表现正常。

防治措施:用0.05%~0.1%的钼酸铵溶液拔节期前后喷2次。

12、缺铜性黄苗症状表现为:上部叶片或嫩叶发黄。

叶尖卷缩、叶边不齐,叶片卷曲、反转;幼叶易萎焉,老叶易在叶舌处弯曲或折断。

防治措施:用0.1%的硫酸铜溶液在苗期、拔节期各喷1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