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免疫系统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课件》详解

件》详解
通过这份课件,我们将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以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等内
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
免疫系统的重要性
1
保护作用 ️
2
调节作用 ️⚕️
免疫系统作为人体的“防线”,
免疫系统对于人体内部的细
能保护人体免受病毒、细菌
胞和分子等也有一定的调节
等外部侵害。
作用,能协调人体的内部环
能等方面,协调人体的内部
环境。
3
学习和记忆作用
能够识别和记忆不同的抗原和病原体,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水平。
免疫系统的异常病变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系统异常攻击人体正常细胞,如风湿性关
免疫缺陷病
免疫系统功能不全,如艾滋病和免疫缺陷性疾
节炎、红斑狼疮等。
病等。
免疫系统的调节及调节方法
冥想
户外活动
饮食调节
免疫反应的类型
1
细胞免疫反应
主要由T细胞控制,能够通过直接杀
体液免疫反应
主要由B细胞控制,能够通过产生抗
体等物质中和和清除病原体。
2
死或破坏有害细胞的方式起到免疫作
用。
免疫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
1
保护作用 ️
2
代谢和调节作用 ️⚕️
能够防御各类病毒和细菌等
通过调节代谢物质和细胞功
病原体,为人体提供保护。
能够提高身体内部的能量水
能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
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增强身
平,促进免疫系统的调节和改
力,缓解身体疲劳和压力。
体免疫力,如补充维生素和矿
善人体免疫状况。
物质等。
生物学知识点 免疫系统

生物学知识点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种重要防御机制,它能够识别和消灭入侵体内的病原体,维护人体的健康。
免疫系统由多个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它们相互协作,形成一个复杂而高效的防御网络。
本文将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免疫应答的过程。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免疫器官:免疫系统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等器官。
骨髓是免疫细胞的产生地,胸腺则是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淋巴结和脾脏则是免疫细胞的集聚地,它们能够过滤体内的病原体,激活免疫应答。
2. 免疫细胞: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细胞包括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巨噬细胞能够吞噬和消化病原体,自然杀伤细胞则能够直接杀死被感染的细胞。
T细胞和B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细胞,它们能够识别病原体并发起免疫应答。
3. 免疫分子: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等。
抗体是由B细胞产生的,它能够与病原体结合并标记出来,以便其他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消灭。
细胞因子则是一类能够调节免疫细胞活性的分子,它们能够增强免疫应答的效果。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1. 识别病原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体内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它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特定分子,如抗原,来确定其是否为入侵物。
2. 消灭病原体:一旦免疫系统识别到病原体,它会发起免疫应答,将病原体消灭。
巨噬细胞能够吞噬和消化病原体,自然杀伤细胞则能够直接杀死被感染的细胞。
T细胞和B细胞则通过识别病原体的抗原,发起特异性免疫应答。
3. 记忆病原体:免疫系统具有记忆功能,一旦免疫系统接触到某种病原体,它就能够形成对该病原体的记忆。
这样,当同一病原体再次入侵时,免疫系统能够更快速、更有效地消灭它。
三、免疫应答的过程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一系列反应。
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抗原呈递和抗原识别:免疫细胞能够识别病原体表面的抗原。
当抗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时,免疫细胞就会被激活。
免疫系统知识点

免疫系统知识点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防御机制的总称,它的功能是识别、排除和消灭侵入机体的外源性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以及异常细胞。
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淋巴器官、造血系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免疫系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便更好地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一、淋巴器官淋巴器官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
它们通过存储和生成淋巴细胞,协调和调节免疫反应。
其中,脾脏是最大的淋巴器官,主要负责清除血液中的老旧细胞和病原体。
淋巴结则起到过滤和监测淋巴液中的病原体的作用,当病原体进入淋巴节点时,淋巴细胞将与其相互作用,激活免疫反应。
扁桃体则是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它在呼吸道和消化道中起到阻止病原体侵入的作用。
二、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离不开造血系统的支持。
造血系统主要包括骨髓和淋巴细胞,它们是免疫细胞的重要来源。
在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经过分化和成熟,产生各类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
这些免疫细胞将被输送到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发挥其特定的功能。
三、体液免疫体液免疫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体液中的抗体来清除病原体。
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能够与病原体特定的抗原结合,并激活其他免疫细胞,最终清除病原体。
体液免疫在防御细菌和病毒等外源性病原体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体液免疫还参与过敏反应,对自身抗原也有一定应答。
四、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是免疫系统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多种免疫细胞的相互协作。
细胞免疫的核心是T细胞,它们能够直接识别和杀伤感染细胞和异常细胞。
当病原体侵入机体细胞时,病原体的抗原被呈递给T细胞表面的受体,激活T细胞并释放细胞毒素,清除病原体。
细胞免疫还包括其他各类辅助细胞和调节细胞,它们能够协调和调节免疫反应的程度和方向。
五、免疫记忆免疫记忆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特性之一,它使免疫系统能够对之前曾经遭遇过的特定抗原作出更快、更强的应答,从而形成免疫保护。
高一生物免疫系统知识点

高一生物免疫系统知识点免疫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防御机制之一,负责识别和消灭入侵人体的病原体。
在高一生物中,学习免疫系统的知识点对于理解人体的防御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一生物免疫系统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多个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
其中,主要的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和淋巴结,它们负责产生和成熟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它们分别担任着不同的免疫功能。
此外,还有一些免疫分子如抗体和细胞因子也在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具有三个主要的功能:识别、应答和记忆。
识别功能是指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出自身和非自身物质,确保免疫反应仅针对非自身物质。
应答功能是指当免疫系统识别到非自身物质时,能够迅速启动免疫反应,包括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T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B淋巴细胞的抗体产生。
记忆功能是指当免疫系统第二次接触同一种病原体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启动免疫反应,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三、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和分子1.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最早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之一,它们具有吞噬和杀伤病原体的能力。
巨噬细胞通过吞噬病原体,并释放消化酶来消灭病原体,同时还能够分泌一些细胞因子来激活其他免疫细胞。
2.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是抗体的主要产生细胞,它们能够通过表面的B细胞受体识别病原体上的抗原,并将这些抗原转导给其他免疫细胞。
在接受T淋巴细胞的帮助后,B淋巴细胞会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来中和和清除病原体。
3.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分为辅助T细胞和杀伤性T细胞。
辅助T细胞主要协调和调节免疫应答,激活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增强免疫应答的效果。
杀伤性T细胞则能够直接杀伤被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起到细胞免疫的作用。
四、免疫系统的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分为两种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主要由B淋巴细胞和抗体介导,对抗体原性抗原产生应答,包括病毒和细菌等。
免疫系统名词解释

免疫系统名词解释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机体具有自我保护能力的一系列细胞、组织、器官和分子,这些部分能够识别和攻击外源性的潜在威胁,从而保护机体免受感染、炎症和肿瘤的作用。
它主要是由血液和淋巴的免疫细胞、免疫抗原和抗体、淋巴结、脾脏、巨噬细胞、骨髓、血清和支撑细胞组成。
1.血液免疫细胞:血液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主要成分,包括白细胞(网状髓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和血小板。
它们主要负责检测和杀死外源性或机体内的有害微生物和物质。
2.免疫抗原和抗体:免疫抗原是一种具有诱导免疫应答的特异性分子,它可以被血液免疫细胞识别。
抗体是一种能够结合免疫抗原的血清蛋白,它可以杀死或抑制免疫抗原的活动,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3.淋巴结:淋巴结是一种组织,它是免疫应答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产生抗原特异性的B细胞和记忆T细胞。
4.脾脏:脾脏是一种参与多种免疫应答的组织,其主要功能是产生B细胞和T细胞,并实现血液免疫细胞的增殖及分化。
5.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一种免疫系统中的特殊血液细胞,它主要负责排除外源性微生物,以及识别和杀死各种病原体和细胞。
6.骨髓:骨髓是一种免疫系统中的特殊组织,它的功能是产生有害外来物质的记忆细胞,这些细胞能够提高免疫应答的特异性和效率。
7.血清:血清是由淋巴细胞分泌的液体,它能够将抗原从结缔组织传输到血液,并存在于血液中,可以靶向并杀死有害微生物。
8.支撑细胞:支撑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类特殊细胞,它能够维持免疫细胞的活力和活性,并能够延缓疾病的发展和传播。
高三生物免疫系统知识点

高三生物免疫系统知识点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套复杂的防御机制,可以保护我们免受病菌、细菌和其他外来入侵体的侵害。
在高三生物学习中,免疫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下面将结合相关知识点,从宿主防御机制、先天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宿主防御机制是我们身体最基本的防御措施,以保护我们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害。
宿主防御机制包括机械屏障和化学屏障两个方面。
机械屏障主要指我们身体的皮肤和黏膜,它们可以阻挡外来病原体的进入,起到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在高三生物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天然的屏障功能,可以防止外来病原体的侵入。
另外,黏膜也是宿主防御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分泌黏液,形成机械性的防御屏障,阻挡病原体的入侵。
化学屏障是宿主防御机制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皮肤表面的酸性环境、胃酸和眼泪等。
我们的皮肤表面常常具有酸性的环境,这种酸性环境对很多细菌和真菌具有杀菌作用。
胃酸是我们胃部分泌出来的消化液,它的酸性环境可以杀死大部分细菌和其他病原体。
而眼泪中含有抗微生物物质,可以清洗眼睛,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
除了宿主防御机制,免疫系统还分为先天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两个部分。
先天性免疫是人体固有的免疫能力,即我们在出生之前就拥有的防御机制。
在高三生物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先天性免疫能快速地识别出病原体,对很多入侵的病原体产生广谱的杀菌效应。
这种免疫机制并不需要等待时间来进行激活,可以迅速地启动防御反应,从而保护我们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后天性免疫是人体在感染后才会形成的免疫能力,也叫获得性免疫。
在高三生物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后天性免疫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它可以识别和定位病原体,并在接触到同样病原体时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后天性免疫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类型。
细胞免疫主要由T细胞负责,它能够直接识别和杀死感染细胞;而体液免疫主要由B细胞产生的抗体来实现,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并阻止病原体的进一步入侵。
生物中考知识点解析人体免疫系统

生物中考知识点解析人体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套防御机制,能够识别并应对来自外界的病原微生物。
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我们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解析。
一、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人体免疫系统包括两大类免疫防线: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免疫是指人体天生具备的免疫功能,包括机体表面的屏障、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天然杀伤细胞等。
获得性免疫是指通过人体对外界抗原的感知和记忆,形成特异性免疫应答。
二、人体免疫系统的器官1. 胸腺胸腺位于胸廓前上方,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
它能够生成和分化T细胞,并参与抗原的识别和清除。
2. 脾脏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方。
脾脏主要起到过滤作用,清除老化和异常细胞,促进产生抗体。
3. 骨髓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是人体内造血细胞的产生和分化场所,而黄骨髓则是储存脂肪的地方。
三、人体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分子1. T细胞和B细胞T细胞是获得性免疫中的重要细胞,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
B细胞主要起到分泌抗体的作用。
2. 抗体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能够与抗原结合,中和和清除病原微生物。
3.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一类分泌性蛋白质,能够调控和介导免疫应答,如干扰素、白介素等。
四、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防御感染、清除异物、清除异常细胞等。
1. 抗感染当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够通过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协同作用,迅速启动免疫应答,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和扩散,从而防止感染的发生。
2. 清除异物除了病原微生物,免疫系统还能清除体内的异物,如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3. 清除异常细胞人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如癌细胞等,减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五、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人体免疫系统需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否则就容易出现机体免疫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
调节免疫系统的因素主要包括免疫系统自身的调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生物新高考免疫系统知识点

生物新高考免疫系统知识点一、背景介绍在生物学的学科中,免疫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部分。
它作为人体的防御系统,具有识别和抵御外来入侵的能力。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免疫系统成为了高中生学习生物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免疫系统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高考。
二、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是指人体内一组有机体和细胞,担负着保护人体不受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功能。
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抵御病原体、识别自身与非自身、产生免疫应答、记忆外来抗原等。
三、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 免疫器官免疫器官是指在人体内具有免疫功能的器官。
主要包括骨髓、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等。
骨髓是免疫系统的主要器官之一,产生和储存造血干细胞和白血细胞。
胸腺则是T细胞的发育和成熟地,也是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
脾脏和淋巴结主要发挥过滤和贮存淋巴细胞、生产抗体和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功能。
2.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主要包括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巨噬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清道夫”,能够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垃圾细胞等。
自然杀伤细胞能够直接杀伤被感染细胞。
T细胞和B细胞则是免疫应答的核心细胞。
3. 免疫分子免疫分子包括抗体和细胞因子等。
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具有特异性和专一性,能够与特定抗原结合并引发相应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分子,能够介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免疫应答。
四、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过程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对抗原的特异性应答。
一般分为先天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两个阶段。
先天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对抗原的非特异性应答,它通过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非抗体介导来实现。
获得性免疫应答则需要T细胞和B细胞等细胞的直接参与,通过抗体、T细胞介导等方式来产生免疫应答。
五、免疫记忆和免疫疫苗免疫记忆是指免疫系统对前次抗原侵入后产生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二:免疫系统[竞赛要求]1.免疫性2.抗原、抗体[知识梳理]一、免疫的特点免疫是机体识别、排斥“非我”抗原的能力、机制、过程。
免疫的类型有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两种类型。
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1)识别能力:识别自我、非我;记忆能力;特异性。
二、两种(特异性)免疫机制(一)抗原1. 抗原的定义任何体外物质进入人或动物体内,能和抗体或和淋巴细胞的表面结合,引起人或动物的免疫瓜的都称抗原。
如病原体、移植器官、疫苗等。
抗原物质是蛋白质或多糖类大分子。
2. 抗原性(1) 具抗原性的物质:分子量大于 10,000才具有抗原性,小于6,000则无抗原性;抗原性强弱为蛋白质大于多糖,但复杂多糖抗原性强。
具抗原性的物质有细菌,细胞膜表面多糖分子(抗原);细菌毒素(蛋白质);病毒(表面蛋白质);外来细胞、移植组织、器官(细胞表面具蛋白质、糖蛋白大分子);输血(红细胞表面凝集原);花粉(细胞)引起的过敏反应。
(2) 无抗原性的物质—小分子物质如短链糖类、低聚糖、脂类、核糖。
(3) 半抗原(不完全抗原)物质:无抗原性物质与载体蛋白结合后,具有了抗原性,这类物质称为半抗原,如吗啡是半抗原。
吸毒者的鉴定可用特异性抗体与鉴定者的血液是否有免疫的应。
3. 抗原决定子(决定簇)定义:抗原分子上的化学基团,分子构相与抗体、淋巴细胞表面受体互补(嵌合、结合)。
每个抗原分子的决定簇数量在2 - 200个之间。
(二)B细胞和T细胞(三)淋巴细胞的发生和发育1. 淋巴细胞的发生和发育骨髓造血干细胞↓淋巴母细胞→ B细胞(骨髓)(哺乳类)↓↓↓腔上囊→ B细胞(鸟类)胸腺→ T细胞(哺乳类、鸟类)2. 淋巴器官能产生淋巴细胞的淋巴器官为中心淋巴器官,如胸腺、红骨髓;鸟类腔上囊等。
不能产生淋巴细胞的淋巴器官为外周淋巴器官,如淋巴结等。
(四)免疫系统识别“自我”和“非我”1. 自身耐受性淋巴细胞只攻击非我的细胞,不侵犯(攻击)自身细胞,即具识别“自我”和“非我”的能力,称为自身耐受性。
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是由于识别能力异常而攻击自身。
2. 自身耐受性的形成(1) MHC(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任何细胞表面都镶嵌有MHC,是一组、特异的糖蛋白分子,具有抗原性。
MHC种类极多,分子构相变化极多;表面具沟可容纳其他分子;MHC是遗传决定的,除同卵双胞胎外,不同的人,MHC均不相同。
(2) 受体分子淋巴细胞的表面带有受体,能与抗原决定子互补、结合,产生免疫反应;所以也能与MHC分子(具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3) 自身耐受性的形成胚胎早期的淋巴细胞,具有各种各样的受体分子,其中能与自身细胞MHC抗原结合的淋巴细胞,全部分被消灭,不能与自身细胞MHC抗原结合的淋巴细胞被保存,形成自身耐受性。
3. MHC的类型MHC I:存在于几乎所有细胞的表面,沟较小,只能容纳较小的肽链(20-30AAs)。
MHC II:仅存在于B细胞、巨噬细胞的表面,沟较长,可容纳较长的肽链。
(五)体液免疫B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为体液免疫。
引起体液免疫的抗原有细胞性的和非细胞性的,如蛋白质大分子、多糖大分子、细菌、病毒等。
体液免疫的机制如下:1. B 细胞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1) 情况 I特点: (2) 情况 II特点:巨噬细胞、助T 细胞参与,作用强烈,普遍存在的形式。
2. 浆细胞产生抗体浆细胞:多位于淋巴结,产生抗体:能力极强,每一个浆细胞第秒中能产生2000个抗体分子。
但浆细胞寿命短,只有几天。
3. 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反应(1) 记忆细胞特点记忆细胞也分泌抗体。
它们的特点是:①寿命很长,甚至终生,决定了免疫时间长短;②有记忆性,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过的抗原,产生二次免疫反应。
(2) 二次免疫反应同一种抗原入侵,记忆细胞迅速克隆分化,产生新的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成人患病少的原因就是具有长寿的记忆细胞。
终生免疫的实质是 记忆细胞寿命长终身存在,如天花、麻疹、伤寒、白日咳等。
4. 抗体体液中游离的一类γ- 球蛋白。
抗体的结构呈Y形分子,由4条肽链构成,以 -S-S- 键结合成Y形,2条相同的长链称为重链(H链),2条相同的短链称为轻链(L链)。
每链分两段,恒定部和变异部:重链恒定部CH、轻链恒定部CL;重链变异部VH、轻链变异部VL。
5. 免疫球蛋白(抗体)的类别(1) 免疫球蛋白在脊椎动物中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发生,原口纲七鳃鳗仅1种(Ig ),哺乳类具有5类。
(2) 类别Ig M :起源最早、最古老,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中,由5个亚单位组成,1个结合蛋白(JP);分子中有大量(10个)结合部。
抗原入侵后最早发挥作用的抗体;是免疫力最强的高效抗体。
Ig G :是唯一可通过胎盘的抗体(新生儿);是单一抗体分子(1个亚单位)。
Ig A :具有外分泌性质,使粘膜抗感染。
由2个亚单位构成,Ig D :调节其它免疫球蛋白的合成,B细胞表面受体。
Ig E:参与过敏反应。
6. 抗体的作用(1) 少数情况下,抗体与抗原直接结合,使抗原失去结合寄主细胞受体的能力,无法进入细胞。
(2) 多数情况如下,有4个主要方面:A. 使抗原沉淀和凝聚抗体分子:每个抗体分子有1-5个亚单位,2-10个结合点,可结合 2-10个抗原分子;而每个抗原分子有2-200个抗原决定子,可结合2-200个抗体分子。
这样抗体与抗原可结合成大而复杂的结合网。
当抗原是大分子可溶性蛋白质时,抗体的结合可使抗原分子失运河溶解性而沉淀;当抗原附于细胞上时,可使细胞凝集沉淀。
沉淀、凝集的细胞最终被巨噬细胞吞噬。
B. 补体反应补体存在于体液中(包括血清)的一系列(非单一)的蛋白质分子,包括C1 ~ C9、B 因子(酶原分子)、D因子(酶原分子)。
补体不是抗体(不含Ig),正常情况下无活性;破膜复合体的产生过程如下:C. 激活K细胞(杀伤细胞):抗体的作用还可激活杀伤细胞,杀死抗原。
D. 激活具吞噬能力的细胞:抗体可使吞噬活跃起来,吞噬抗原。
7. 单克隆抗体(1) 被动免疫,即用注射抗血清的方法来防治疾病,这是由于抗血清含有抗体如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等。
(2) 单克隆抗体:指同一种B细胞(克隆),产生的同一类抗体。
优点是纯净、制取简单、价格便宜。
单抗主要应用在理论研究、临床诊断(如受孕的检测)、治疗。
(3)“生物导弹”的设想:利用癌细胞表面具有的特异性抗原,制造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称为生物导弹。
生物导弹可作为运载工具,将杀死癌细胞的药物定向的送到病灶,达到杀死癌细胞的目的。
(4) 单克隆抗体制取用特定抗原诱导小鼠,从小鼠体内提取B细胞;用骨瘤细胞与B细胞融合,得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的双重特性,即可长期培养,又可能产生相应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六)细胞免疫定义(特点)是不产生抗体、T细胞直接进行(攻击抗原)。
过程如下:1. 细胞免疫的机制和过程(1) 细胞免疫的抗原细胞性抗原如寄生性原生动物、真菌、被病毒感染的自身细胞、外来细胞团块(移植的器官、组织)而产生的排斥作用称细胞免疫。
(2) T细胞几乎所有的T细胞表面都有糖蛋白分子,即第I类MHC,T细胞能识别不同于自身的MHC,故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但T细胞不能识别入侵的病毒等抗原,只有当病毒侵入细胞,细胞表面出现了来自病毒的小分子蛋白质抗原,并与细胞表面的MHC结合成复合物时,T细胞才能识别。
T细胞有三大类型:胞毒T细胞、助T细胞、和抑T细胞。
胞毒T细胞:作用是消灭抗原,过程如下:免疫系统(细胞免疫)对癌症的抑制作用:病毒入侵→细胞→癌细胞(表面具特殊分子标记— MHC I + 抗原结合物;胞毒T细胞→识别→攻击癌细胞。
助T细胞(诱导T细胞):助T细胞不直接攻击抗原;帮助B、T和巨噬细胞发挥作用,故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都极为重要。
助T细胞作用如下:抑T细胞:又称特殊的助T细胞,作用于外来抗原被清除干净时,被助T细胞激活,作用是抑制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
2. 细胞免疫与器官移植:器官移植中存在的问题如下:(1) 排斥反应原因是移植的器官细胞表面具MHC(抗原),要产生细胞免疫,排斥移植的器官;但同卵双胞胎的基因组相同,MHC也完全相同,故无排斥反应。
(2) 外来移植器官反过来排斥受体当患者缺乏免疫功能,如患免疫缺乏症时,进行移植骨髓,就会造成外来器官“反客为主”现象,外来骨髓全面攻击受体组织,使受体死亡。
四、克隆选择学说(一)教导学说淋巴细胞最初都相同,在接触某种抗原分子后,分化出与之互补的受体,成为特化的淋巴细胞。
这种学说为教导说。
(二)克隆选择学说种类众多的淋巴细胞是天生具有的,即无需抗原的诱导作用就已存在。
当某种抗原入侵时,相应的淋巴细胞(受体与此抗原互补),被激活、增殖,产生大量、具同种受体的淋巴细胞群(克隆),发挥免疫作用。
实验证明,其它种类的淋巴细胞不能转化为与此抗原互补的淋巴细胞,即否定了教导学说,克隆选择学说是正确的。
五、免疫系统疾病(一)自身免疫病1. 自身免疫病原因淋巴细胞失去识别能力,攻击自身细胞的一种疾病。
当外物(抗原)所含的某种物质与自身所含的某种物质两者十分相似时,抗体消灭抗原的同时,也攻击自身,如风湿性心脏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溶血性贫血等。
风湿性心脏病发病如下:酿脓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是小毛病,但免疫反应启动后,产生抗体,不但消灭细菌,同时,由于酿脓链球菌表面抗原决定子与心脏瓣膜细胞上的一种物质表面结构十分相似,结果抗体同时攻击两者,导致心脏瓣膜不可修复的伤害。
(二)过敏1. 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外物、抗原,称为过敏原,如花粉、枯草;青霉素、蜂毒;食物如菌类、草莓、虾蟹、牡蛎、海鲜等;挥发性物质如油漆、酒精等。
2. 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反应过敏反应的第一步是与过敏原互补的体液抗体Ig E(亲细胞抗体)大量增生,并附着嗜碱性淋巴细胞、肥大细胞表面,使这些细胞变为敏感细胞。
当敏感细胞再遇过敏原时,激活的敏感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与过敏原结合,导致肥大细胞分泌大量组织胺,使血管舒张出现红肿、灼热、流涕、喷嚏等症状。
通过注射抗组织胺药物如氯化钙等可缓解。
但过敏性哮喘是另一种类型的过敏反应:敏感肥大细胞与过敏原结合后,分泌慢反应肽(一般过敏反应产生组织胺),使平滑肌收缩(1-2 hrs),导致呼吸道收缩,出现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注射肾上腺素可使症状缓解。
(三)免疫缺乏病(症)是一种先天性疾病,降生后婴儿缺乏淋巴(B、T)细胞而死亡。
原因之一是编码腺苷酸脱氨酶的基因失活,因而腺苷酸脱氨酶缺乏,腺苷酸过度积累(对淋巴细胞毒性),致使淋巴细胞死亡,导致免疫功能缺乏。
(四)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起源于非洲灵长类,经非洲到美国到欧洲,蔓延至亚(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