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的治理
水土流失治理方案

水土流失治理方案1. 概述水土流失是指水和土壤的流失现象,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农业产出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土地保护、植被恢复、水资源管理和教育宣传四个方面介绍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案。
2. 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首要任务。
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有效保护土地资源:2.1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明确不同区域的土地用途,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
2.2 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通过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使空闲地充分休整,减少土壤侵蚀和流失,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2.3 强化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例如修建护岸、水渠和水库等,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风险。
3.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手段,可以起到保护土地和减缓水流速度的作用。
3.1 林木覆盖增加:通过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项目,增加植被覆盖率,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3.2 草地恢复和管理:加强对草地的保护和管理,控制过度放牧,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防止草地过度破坏和土壤流失。
3.3 生态工程建设:采取生态工程手段,如建设人工湿地和河道生态修复,改善水土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4. 水资源管理合理管理水资源是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环节,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4.1 调整水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水资源,统筹考虑不同区域的需水状况,推动跨区域水资源的互补和调剂,减少过度开采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4.2 加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土保持林、梯田和隔离墙等,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4.3 实行水资源科学管理:建立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系统,科学制定水资源利用计划,合理控制农业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
5. 教育宣传教育宣传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全社会参与水土流失治理。
5.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教育机构和社区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治理水土流失的建议

治理水土流失的建议治理水土流失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下面我将列举10个治理水土流失的建议,以期提供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
1. 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农田、林地、草地等不同土地类型的边界,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如秸秆还田、轮作休耕等,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3. 加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加大对水土保持设施的投入,包括建设梯田、沟壑治理、水土保持林网等,提高水土保持能力,防止水土流失。
4. 推广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加强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工作,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等措施,增加植被覆盖率,稳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5.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减少过度开采和浪费,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6. 强化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排水条件,减少水涝和渍涝,提高土壤的透水性,减少水土流失。
7. 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激励和经济补偿,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开展。
8.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公众对水土流失问题的认识和意识,增强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9. 加强跨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加强跨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借鉴和学习国内外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合作共享,共同应对水土流失问题。
10.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震慑力,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建议,我们可以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保护好宝贵的土地资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同时,这也需要各级政府、专家学者、农民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水土流失治理的良好效果。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一、建立水土保持制度
1、加强水土保持政策的宣讲。
水土保持政策要得到全面的宣传加强,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建立起主动投入水土保持的精神环境。
2、净化政府机关水土保持观念。
政府应把水土保持作为治理洪涝、涝渍、土壤侵蚀等水土保持问题的重要举措,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将政府机关的职责、义务、权利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
3、建立水土保持技术监测系统。
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水土保持技术监测系统,能够准确、及时地表示出水土保持的状况,帮助政府做出恰当的决策,以指导水土保持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二、加强治理工作
1、控制水土流失的源头。
控制水土流失的源头是根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方法,及时督促政府落实政策、行业界整改措施,根治水土流失源头,降低制造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2、建立水土保持和治理体系。
要积极推进水土保持与治理机制建设,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管理和防治,形成一个完善的治理体系。
3、积极推进水土保持技术改进。
要加强水土保持技术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技术措施,积极推进水土保持技术改进,使水土保持技术规范适应地域实际,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
4、加强生态环境修复。
要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提高绿化一线种
植效果,维护生态环境。
以上就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期望大家能够共同努力,保护好我国的水土,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拥有一片绿色的家园。
水土流失的治理

二、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增加植被覆盖率。 增加植被覆盖率。 以水土保持林为主, 以水土保持林为主, 因地制宜地营造防风固沙、 因地制宜地营造防风固沙、 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 经济林、薪炭林、 和四旁绿化。 和四旁绿化。
第二节
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土塬:平坦的高地, 黄土塬:平坦的高地, 地表平坦,坡度1 地表平坦,坡度1-3°
塬
梁
峁
黄土梁:长条 黄土梁: 形的黄土高地 黄土峁: 黄土峁:孤立 的黄土丘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
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
5
自然原因 9.6%) ( ) 人为原因 90.4%) ( )
二、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四旁绿化”指在 四旁绿化” 四旁绿化 村旁、路旁、水旁、 旁四周进行绿化。 宅旁四周进行绿化。
二、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适当发展畜牧经济。 适当发展畜牧经济。
超载放牧的地方应适 当压缩牲畜的数量, 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 质量。并改善放牧管理, 质量。并改善放牧管理, 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 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 以利于水土保持。 以利于水土保持。
“甘肃西峰南小河沟综合治理措施平面分布图” 甘肃西峰南小河沟综合治理措施平面分布图”
条田保塬 梯田护坡 林地、果园护坡 丘陵沟壑区 沟头防护林 沟边埂防护林 沟底淤坝地 黄土塬区
在黄土高原地区广泛流传着: 宁种一亩沟, 在黄土高原地区广泛流传着:“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 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 坡”、“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 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的歌谣, 怕”,“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的歌谣,这是黄土高原地 区人民群众对淤地坝地位与作用的真实评价。 淤地坝地位与作用的真实评价 区人民群众对淤地坝地位与作用的真实评价。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因为水流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冲刷、侵蚀和破坏,导致土地肥力下降,甚至河水被土壤冲刷到陆地、水库等地形地貌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大环境挑战,对于农田生产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避免和缓解水土流失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治理措施。
一、植被保护和恢复植被是土地的有机保持者和固土措施的核心。
保护和恢复植被对于减少水土流失非常重要。
在农田中,可以采取分层栽植、间作和轮作等方法,增加植被的覆盖率。
在水源涵养区和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可以进行造林和退耕还林,提高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和保持土壤的能力。
二、防治土地和河道侵蚀土地和河道的侵蚀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减少土地和河道的侵蚀,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河道和土地,可以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
生物措施包括种植河道和土地侵蚀抑制物种,例如草本和灌木类植物。
工程措施包括修筑护岸、挖掘水沟和修建水库等。
管理措施包括制定科学的农田管理方案,合理利用农药和化肥。
三、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针对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采取的一系列人工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修建护坡、挖掘沟渠、建设沟槽等。
非工程措施包括制定农田管理规范、推广农业生态技术等。
水土保持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地质、气候等自然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实施。
四、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是土壤和植被生长的重要条件,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至关重要。
农田渠系是农田水利系统的核心,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
可以采取灌溉技术和排水技术结合的方法,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率,并减少因灌溉和排水而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
五、加强土壤保育和改良土壤保育和改良对于减缓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合理利用农药和化肥等措施,提高农田土壤的肥力和持水能力。
治理水土流失的三大措施

治理水土流失的三大措施
水土流失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现象,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水质破坏。
究竟要如何治理水
土流失呢?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应从源头抑制水土流失。
尽量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河道腐蚀,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坝堰,阻止河水汹涌冲刷河道,减少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
其次,应积极采取植被防护措施。
为了遏制水土流失,在受水土流失影响的山区、坡地上,应积极绿化、修筑草垛,提高土壤渗透能力、抑制水土流失,从而达到控制问题的目的。
再次,应加快河道硬化建设,正确采用石砌、混凝土等技术,以确保河道具有足够的抗损
性能,以防止河道污染与水土流失。
另外,要定期整治水渠堰塘,以改善水土流失环境。
应促使工地视情污水处理,清理淤积物,进行水质控制。
同时,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扶持水土流失治理,加强两河治理工作,实施抗旱、遏洪、防涝等水土保持措施。
以上就是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即从源头消减水土流失的影响,采取植被保护措施,加快
河道边坡硬化建设、定期清理河道污染物及其堰塘污染等。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水土
流失的强度,维护地表水水质,营造良好的水土保持环境。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1. 引言水土流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过度的农业活动和自然因素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土地资源的损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治理水土流失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包括土壤保持措施、生态修复措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2. 土壤保持措施土壤保持是防止土壤侵蚀和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土壤保持措施:2.1 林地建设林地具有很强的保持土壤的能力,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因此,加强林地的建设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立植被覆盖率高的森林,可以有效减少降雨对土壤的冲刷,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种植乔木和灌木,可以增加林地的固土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2.2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地划定各类土地的功能区域,合理规划农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布局和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的破坏和水土流失。
2.3 建设防护林带和风道建设防护林带和风道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方式。
•防护林带可以起到屏障作用,阻挡风沙和降雨的侵蚀。
同时,防护林带还可以修复退化土地,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风道的建设可以减弱风的速度,阻挡风沙的传播,保护土地不受风沙的侵蚀。
3. 生态修复措施生态修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生态修复措施:3.1 河岸修复河岸修复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固河岸,种植浸根植物和护岸植被,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水土流失。
3.2 湿地建设湿地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能力。
通过建设湿地,可以有效减少水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
湿地还可以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3.3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在退化地区种植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的植物,可以帮助土壤保持,减少水土流失。
4. 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农业活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治理水土流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生态学考试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措施

生态学考试: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生态环境领域的两大难题,治理措施多样且复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1. 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土壤流失,提高土壤保持能力。
2. 工程措施:比如修建梯田、护坡、挡土墙等,以减少径流冲刷,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3. 农业技术改进:如合理轮作、间作,避免单一作物对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保护土壤结构。
4.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行为导致的土壤侵蚀。
荒漠化治理措施:
1. 植树造林:在荒漠地区种植耐旱植物,构建防护林体系,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2. 节水农业:通过改进灌溉技术、改良土壤结构、发展滴灌等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土地利用调整: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比如退耕还林、还草,减少人类活动对荒漠环境的破坏。
4. 生态移民:将受荒漠化影响的居民搬迁至其他地区,
减少人类活动对荒漠环境的压力。
5. 科研监测:加强对荒漠化原因和治理技术的研究,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荒漠化动态变化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理措施,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
一般原理
流水侵蚀
应用
黄土高原 西南石漠化 江南红色沙漠 东北黑土冲刷 国外……
水 土 流 失
水:气候(降水集中、 丰富) 土 地形(坡度) 土壤(质地情况) 植被(覆盖、破坏)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1、农业垦殖历史悠久
2、人口的快速增长,粮食问题严重,对土地资 源增大了压力,造成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
• 2、轮荒(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 3、开矿
• 4、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 2、人为原因 主导原 因 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
1、侵蚀和淤积
坡地:跑水、跑肥和跑土 侵蚀 水 土 流 失 多雨地区:土壤酸化
干旱地区:蒸发加剧, 促进土壤次生盐碱化
黄 土 梁 峁 黄 土 丘 陵
黄土梁
——
黄 土 峁
黄土高原的地貌
(图片点击可放大)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不同的类型 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
4、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 能力降低
地面:
大部分为黄土 覆盖,植被覆 盖率低,许多 地方几近光裸.
1、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气候 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 用明显 地形 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 坡面物质不稳定 植被 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削 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降低 土壤 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 发育,抗侵蚀能力低
积成小平原、小盆地。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
打坝淤地有何作用? 1、拦蓄泥沙,防 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 2、坝上泥沙淤积 成“坝地”,土层深 厚,土质良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它在黄土高
原上多达百万条以上。
小流域综合治理
人 粮食紧张 过度放牧 口 增 长 燃料短缺 过度樵采 乱铲草皮 毁林开荒 水 土 流 失 土 地 退 化 破 坏 植 被 自 然 灾 害 频 繁 农 业 单 产 下 降
3、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方式
人口增 长
生态环境 恶化自然 灾害频繁
人均耕地减 少,燃料需 求增加
扩大荒 地开垦 面积
农作物 产量下 降
小流域综合治理(甘肃西峰南小河沟)
①保塬 平整土地,增 加水流入渗,
减少地表径流;
营造护田林网,
塬
采用先进的灌
溉技术
平 坦 的 高 地
小流域综合治理
②护坡
缓坡修筑水平
梯田发展林果
基地;封坡育 林育草。
小流域综合治理
③固沟
在主要沟道打坝 建库,拦泥蓄水, 支沟分段营造防护 林。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不合理的 耕作制度
开 矿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生物措施(恢复植被)
植 树 种 草
退 耕 还 林
退 牧 还 草
…………
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以水土保持林为主,因
地制宜地营造防风固沙
林、经济林(苹果、梨、
核桃)、薪炭林、用材
林和四旁绿化。
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
破坏植被, 开垦荒地砍 伐森林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 1、植被破坏 (土地的不合理利用、营造宫殿、毁林开荒、 历史上的战乱)
• 2、轮荒(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 3、开矿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
1、侵蚀和淤积
坡地:跑水、跑肥和跑土 侵蚀 水 土 流 失 多雨地区:土壤酸化
干旱地区:蒸发加剧, 促进土壤次生盐碱化
中亚、蒙古
太行山
戈壁
沙漠
黄土高原
“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 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 的。其证据是:
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 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 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 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 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 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人 粮食紧张 过度放牧 口 增 长 燃料短缺 过度樵采 乱铲草皮 毁林开荒 水 土 流 失 土 地 退 化 破 坏 植 被 自 然 灾 害 频 繁 农 业 单 产 下 降
3、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方式
3.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1)、植被的破坏
历史—— 营造宫殿
樵采、毁 林开荒、 战场 植 被 破 坏
什么样的地区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第二组:同样坡度的两个区域,A是 和风细雨,B是暴雨倾盆,那么哪一 个区域水土流失严重?
什么样的地区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第三组:同样的坡度、同样是暴雨倾 盆,区域A是松散的泥沙,区域B是粘 性较好的粘土,哪一个水土流失严重 呢?
第四组:坡度一样,地表土质都比较松散, 都是暴雨倾盆,但是A表面植被繁茂,B表面 植被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幸运的 是还保留了一部分植被,C表面的植被已经被 破坏殆尽。哪一个水土流失最严重,哪一个 几乎没有水土流失?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水 土 流 失 的 治 理
兴修水库
工程措施 修建水平梯田 打坝淤地 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甘肃西峰南小河沟)
③固沟 在主要沟道打坝 建库,拦泥蓄水, 支沟分段营造防 护林。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1、农业垦殖历史悠久,植被破坏
2、人口的快速增长,粮食问题严重,对土地资 源增大了压力,造成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
自然 原因
地理位置特殊 多处过渡地带
从 平 原 向 山 地 高 原 过 渡 从 沿 海 向 内 陆 过 渡 从 湿 润 区 向 干 旱 区 过 渡 从 森 林 向 草 原 过 渡 从 农 牧 区 向 牧 区 过 渡
抵御自然灾害 主要 的能力较低 原因
人为 原因
不合理的开发
地 震 灾 害
水 土 流 失
淤积 沙砾沉积严重破坏土地墒情
农作物减产
引发山区泥石流
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
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
三 门 峡
小 浪 底
思考:
针对黄土 高原水土 流失的原 因,我们可 以采取哪 些针对性 的措施?
植被的破坏
压缩农业用地,建成 旱涝保收,高产稳 产的基本农田 扩大林草种植 面积 改善天然草 场的植被 有计划做好 煤矿的土地 复耕工作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
• 在黄土高原地区各中等规模的小沟小河 内,选狭窄部位,从两面山上取土筑成与山 头同高的大坝,把整条沟彻底锁死。之后 便听任洪水在沟内淤积,直至把整条沟淤
积成小平原、小盆地。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
打坝淤地有何作用? 1、拦蓄泥沙,防 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 2、坝上泥沙淤积 成“坝地”,土层深 厚,土质良好。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
坡
坡
面 水
流
面
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
• 在黄土高原地区各中等规模的小沟小河 内,选狭窄部位,从两面山上取土筑成与山 头同高的大坝,把整条沟彻底锁死。之后 便听任洪水在沟内淤积,直至把整条沟淤
治理后的黄土高原
防护林
荒 坡 建 梨 园
位于太行山脉以 40°N 西,乌鞘岭以东, 南起秦岭,北面 以长城为界与内 蒙古高原相接, 包括山西、陕西、 宁夏的大部分和 青海、甘肃、内 蒙古、河南的一 34°N 部分 。面积有 60多万平方千米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长城 乌 鞘 岭
太 行 山
秦岭
黄土高原概况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 区,总面积54万KM2 ,黄土平均厚 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 米。水土流失面积45万KM2 ,占83%, 严重流失的面积为28万KM2,占52%, 每年通过三门峡的泥沙量达16亿吨。
小流域综合治理(甘肃西峰南小河沟)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 它在黄土高原上多达百万条以上。
小流域综合治理(甘肃西峰南小河沟)
重点 ——保持水 措施 ——工程措施、生
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
土,开发利用水土
资源,建立有机、
“三结合”
高效的农林牧业生
产体系。
小流域综合治理
①保塬
平整土地,增加水流 入渗,减少地表径流; 营造护田林网,采用先 进的灌溉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 家之一,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长 江中上游地区、东北黑土地区、北方土 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等地区,都 有水土流失发生。而黄土高原是我国甚 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感知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 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一、黄土高原概况
水 旱 灾 害
土 壤 侵 蚀
滑 坡 灾 害
过 渡 垦 殖
过 渡 放 牧
过 渡 樵 采
自然灾害 频繁严重 自然要素相互交替 自然环境不够稳定
加重自然灾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 1、黄土本身的性质
• 2、气候 • 3、地质构造、地貌 • 4、植被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 1、植被破坏 (土地的不合理利用、营造宫殿、毁林开荒、 历史上的战乱)
淤积 沙砾沉积严重破坏土地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