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浙江省丽水市最新高三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无答案

语文试题卷(2)本试题卷共6页,四部分,26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卷上。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清楚。
一、语言文字运用。
(24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树杈.(chāi)傧.相(bīn)跫.音(qiónɡ) 便.宜行事(biàn)B.圭臬.(niè) 噱.头(xué) 僭.越(jiàn)靡.坚不摧(mǐ)C.偌.大(ruò) 巨擘.(bò)掮.客(qián)蔫.头耷脑(yān)D.烘焙.(bèi) 藩.篱(fān) 趿.拉(jí)酩.酊大醉(mǐnɡ)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乔布斯说,推诿责任就是你人生走向贬值的开始。
一个人的成长应该从学会承担责任、消灭借口开始,承担责任就是在创造你的个人品牌.B。
从实施效果来看,溶断机制并没有带来股市的稳定.暂停实施该项机制可稳定市场预期,有利于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和抑制投资者的恐慌情绪.C.上海交大毕业的工科博士李宏烨,为满足创新的欲望,进入了一个与自己所学看似八杆子都打不着的相声行当,这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D.“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将继续加大美丽乡村的建设力度,统畴规划推进城乡发展,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浮躁与浮夸,我们更需要沉淀情感,涵养精神,修炼内功, A.在当今这个“看脸”的时代,人心未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在现代科学的发展历程中,滋养出大批新B.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能创造新物质的学科,它无所不为....兴的延伸性学科。
,赛前那句“李世石的传奇也该提早落幕了”的惊人之语,让本届“梦百合C.少年棋王柯洁独行其是....杯”决赛备受民众关注。
2025届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市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市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
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_________,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_________。
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
此联文字篆刻极佳,有__________之妙。
但内容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__________。
②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
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__________),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③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
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万尺凌云仍虚心”。
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D.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妙笔生花差强人意B.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巧夺天工差强人意C.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妙笔生花心满意足D.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巧夺天工心满意足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2025届高考冲刺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2025届高考冲刺语文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
,,,,,。
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A.②③⑥④⑤①B.⑤①②⑥③④C.②④⑥③①⑤D.⑤②③⑥④①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数据时代,新媒体应运而生..是移动媒体的出现,使学....,新媒体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高效便利的条件。
(甲)尤其习者过去无法利用的“闲置”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工作、生活之余、休闲或坐公交、地铁途中,利用移动媒体,学习者有意识的碎片化学习,久而久之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零碎时间”。
(乙)碎片化时间内获取的知识是七零八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其价值并不高,需要学习者利用思维对其“再加工”。
“再加工”是碎片化知识到新知识体系式微..的过程。
大数据时代解决知识碎片化之道是帮助学习者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丙)如何将碎片化知识与已有知识融合,建构新知识体系?学习者需要利用新媒介挖掘碎片知识并对其进行整理、剔除、汲取、加工等操作,实现从知识碎片到知识点有意义的重组过程。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应运而生B.尤其C.七零八散D.式微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3、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2024年浙江省丽水市、湖州市、衢州市等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月份)

2024年浙江省丽水市、湖州市、衢州市等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月份)一、现代文阅读I(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月16日,OpenAI公司发布了首个文本生成视频模型Sora,可直接输出长达60秒的视频,以及富有情感的多个角色,效果震撼。
而同日,谷歌也发布了其大模型矩阵的力作“双子座1.5”。
经过扩展后,这一多模态大模型可一次处理大量的信息——包括长达1小时的视频、11小时的音频、超过3万行代码或超过70万字的代码库。
目前OpenAI官网上已经更新了48个视频模型,在这些模型中,Sora不仅能准确呈现细节,并生成具有丰富情感的角色。
该模型甚至还可以根据提示,静止图像填补现有视频中的缺失帧来生成视频。
对于Sora的工作原理,OpenAI解释,这是一个扩散模型,通过多个步骤逐渐去除噪声,视频从最初的随机像素转化为清晰的图像场景。
用户仅输入一句话,就能生成堪比好莱坞大片的视频画面,最长能达1分钟。
这样的技术让与OpenAI分道扬镳的早期创始人、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也感到惊叹,表示心服口服的感叹。
该大模型发布后,OpenAI的估值进一步水涨船高。
市场预计,在最新一轮的融资中;而去年年初ChatGPT刚发布不久后,OpenAI的估值大约为290亿美元。
此前,OpenAI推出的ChatGPT在数千个英伟达图形处理器上进行训练和运行,这让英伟达今年股价累计涨幅已接近50%,成为美股第三大公司。
Sora大模型问世,影视行业或“重塑”。
Sora的强大冲击,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现实,不存在了”,Sora视频水平很高。
(摘编自2024年2月17日《羊城晚报》公众号的《Sora大模型问世,影视人的失业警报响了吗?》)材料二:影视创作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碰撞,为影视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这种结合不仅改变了影视创作的工具和方法,更在深层次上影响了创作的思维方式和艺术观念,采取有效的策略来保持创作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浙江省丽水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浙江省丽水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3题;共8分)1. (4分)(2020·义乌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20年4月2日,著名语言学家、出版人郝铭鉴先生在上海病逝。
由他创办于1995 年的刊物《咬文嚼字》,以专门“咬” 文字差错而闻名,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深刻影响了国人的语文生活。
[甲]“《咬文嚼字》代表的是大家写文章时字斟句酌、严谨治学的态度。
”郝铭鉴先生曾这样解释刊名的由来。
今天,在我们悼念和缅怀这位一生捍卫语言纯洁的出版人之时,更要牢记他的谆谆箴言,多些“咬文嚼宇”的谨严精神。
语言文字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须臾不可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但社会上却一直存在一生声者,认为写几个错别字是细枝末节,无关紧要;规范标点符号是小题大做,没事找事; [乙]词不达意、文理不通是个性时尚;甚至“无错不不成书,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报”几成常态。
早在1951年,主流媒体就曾讨论过汉语的规范使用问题,提出:“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纠正这种现象,以建立正确地运用语言的严肃的文文风。
[丙]今天来看,我们每一个人仍需要再多些一字不肯放松、一词不肯含糊的谨严精神。
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智慧的瞻仰。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箴言B . 小题大做C . 词不达意D . 瞻仰(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 近日,美国有线新闻网选出了20个最美世界遗产地,现在就让我们带您去看看这些会令你叹为观止的地方吧。
B . 专程到奥斯威辛来,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写,这对于这儿的受难者来说,实在是一种不友好、十分不可理喻的行为。
C . 生存之道很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置身人海,有时不免捉襟见肘,有时不得以退避三舍,有时又当仁不让。
丽水市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丽水市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20·北辰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
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一气呵成。
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缓急的安排等,毫无做作之态。
然而即使这件浑然天成的作品,其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
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情致。
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失衡乃至不惜倾侧,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情感显得,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行云流水韵味悠然自得B . 笔走龙蛇意蕴悠然自得C . 行云流水意蕴安然自若D . 笔走龙蛇韵味安然自若(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在内容中也鲜明可感。
B .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 .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中也每每可见。
D .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中也每每可见。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丽水市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卷

丽水市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1. (16分) (2020高一下·池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特色小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镇”,既不是行政区域,也不是行政单元,特色小镇是以特色产业和产业文化为核心、以创业创新为因子,多种经济元素聚合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一种全产业链融合、各种创新要素聚集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平台。
特色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其魅力也在于特色,其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
因此,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是建设特色小镇的重中之重。
要保持鲜明的地域特色、生态特色、产业特色、历史文化特色。
(摘编自山合水易《特色小镇需要具备的特色有哪些?》)材料二2/3的人口从事刺绣、2/3的收入来自刺绣——镇湖苏绣小镇创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鲜明的刺绣特色,为在差异化定位和领域细分中构建小镇大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而小镇“刺绣”特色的形成、产业的壮大,既来自于八千绣娘的坚守,也来自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科学规划、引导扶持。
对镇湖来说,过去刺绣给小镇带来的是“生存”;而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刺绣则为小镇带来高质量发展契机——镇湖苏绣小镇建设两年多来,当地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积淀和地域特征,在生产上谋划苏绣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在生活上服务绣娘家庭完善配套服务,在生态上发展生态旅游吸引外地游客。
特色小镇建设,至关重要的是理清“特色”与“小镇”的关系,关键在于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
对于镇湖苏绣小镇而言,刺绣永远是小镇底色,绣娘永远是源头活水。
无论苏绣小镇的业态将来如何丰富,它总要植根于刺绣特色产业之上。
特色小镇应是宜业宜居之地。
镇湖苏绣小镇的建设,在完善相关产业、推进载体建设的同时,仍要重点推动刺绣产业在产品定位、市场拓展等方面转型发展,推动小镇建设更好满足绣娘家庭生产生活需要,让八千绣娘在小镇上既乐业又乐居。
丽水市高考语文(新课标Ⅰ)模拟考试卷(二)

丽水市高考语文(新课标Ⅰ)模拟考试卷(二)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 (6分) (2019高一下·驻马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讲清楚,让世界知道中华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无疑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正是这一时期的众多杰出思想家,提出了中华文化的若干基本主张。
老子的《道德经》讲,“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最终形成“为而不争”的主张。
这样的主张把个人和他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反映了在中华文明形成早期我们的先哲思考这一问题的出发点。
孔子同老子相呼应,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主张把自己和他人合为一体,设身处地去思考人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如何同他人和谐共生,这就是孔子的仁学。
作为孔子的后学,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礼记》中有很经典的一句话:“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这句话是说凡事要尊重别人,把他人摆在第一位,一个社会若能做到“先人后己”,那么礼让和谐就会蔚然成风。
同样的思想还见于《尚书》,该书《大禹谟》一篇记载上古君臣治国之道,主张多方听取意见,甚至可以“舍己从人”。
中华文化始终把人作为探究的核心,而这个“人”并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更主要的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
正是在追求人已和谐共生的历史演进中,人们不断完善自我,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先人后己”的传统美德。
此后,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含己为人”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追求。
一些西方学者以“为己”一词为依据,认为中华文化是利己文化,这显然是对中国古代典籍的误读。
据知,“为己”一词始见于《论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丽水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20·和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很小,却是每个人时时都离不开的牵系;国,很大,它却涵养润育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用他们对民族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对百姓的忧思。
写下了许多①千古的不朽诗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最是诗中家国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家”和“国”从来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明不论身处何时何地,一以贯之的是忧心苍生社稷的家国情怀。
“忧国不谋身”的②表达,则是古代先哲一心担忧国家兴亡,从不为自己利益做谋划的真实写照。
从《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从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表朽惜残年”到文天祥“平生读书为谁事,临难何忧复何惧”的报国之志,从杜甫“感时花溅泪,根别鸟惊心”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念念不忘,从辛弃疾“醉里执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气……展开古代诗文的浩瀚长卷,我们感受到家与国、苍生与社稷、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③。
几千年时光悠悠流转,然而那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却如一条绵绵不休的情感河流,始终流淌在每一个文人士子的笔底心头,创造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支撑起华夏儿女不弯的脊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 流传简洁休戚相关B . 流传简捷息息相关C . 留传简洁息息相关D . 留传简捷休戚相关(2)在选文中括号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使家国情怀与情感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以诗文的形式传承。
B . 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家国情怀与情感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诗文的形式传承的。
C . 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使家国情怀与情感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以诗文的形式传承。
D . 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家国情怀与情感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诗文的形式传承的。
(3)对选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礼记》——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中国古代典章制度选集B . 韩愈——昌黎先生——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C .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北宋豪放派词人D . 顾炎武——清学开山始祖——《日知录》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晋军在《结构的力量:“泰坦尼克号”上的生与死》一文中指出:与性别、阶层这两个结构因素相关的制度安排,影响了“泰坦尼克号”上的生与死。
文章以此为基础讨论了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的“社会学的想象力”,认为其“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人生存机会的影响”。
然而,“结构的力量”并不是“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全部涵义。
何为社会结构?米尔斯认为这个概念最通常的用法是指各项制度的组合。
也就是说,“泰坦尼克号”上结构的力量,并非由于头等舱、女性、儿童自带免死金牌,而是由于与舱位、性别、年龄相关的制度安排影响了不同乘客的生存机会。
在“泰坦尼克号”上,票价越高,其舱位距离逃生甲板就越近,乘客到达甲板的时间也越早,登上救生艇的可能也就越大。
针对舱位(即阶层)差异的制度安排,造成了乘客的幸存率总体而言逐级递减。
另一方面,“女士和儿童优先”的撤离原则,使得船上女性和儿童的幸存率比男性更高。
这些制度安排才是影响个人生存机会的结构力量。
然而,“结构的力量”之所在,也隐藏了“结构失效”的可能。
在制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人们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会影响结构的效力。
“泰坦尼克号”在乘客撤离时,采用了“女士和儿童优先”这一基于性别和年龄的制度安排,但这一制度安排在两舷的具体实践是不同的。
左舷的二副一律不准聚集在左舷甲板上的二等舱男性乘客登艇,而右舷的一副在甲板上没有女士和儿童的情况下允许聚集在右舷甲板上的三等舱男性乘客登艇,这就造成了二等舱男性的幸存率比三等舱还低的事实。
任何制度安排,都只有在实践中通过人们的行动才能发挥效力;无论是结构的力量,还是结构失效,都是人们面对制度安排时行动选择的结果。
这就是行动的力量,而这也是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概念的另一层含义。
“泰坦尼克号”船难常常被当作现代社会的一个隐喻。
在人生与历史交织的这艘邮轮上,人们之间在阶层、性别、年龄、族群/种族等维度上都存在差异,针对这些差异的种种制度安排,使得差异意味着不同的生存机会,这就是社会结构。
而每个人都处在这一结构的某个位置上,这个位置影响了人们可能获得的机会,“泰坦尼克号”上结构的力量恰源于此。
然而,结构虽然会影响人们的行动,却不能决定每个人的行动。
于是,结构的效力要受到每个人行动选择的限制。
“泰坦尼克号”上结构的力量与失效都跟个体的行动选择息息相关。
然而,每个人行动时都选择自己当时认为的“最优解”,但每个行动都会影响到许多其他人。
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行动所造成的后果,承担行动的重量。
(节选自何江穗《行动的重量:“泰坦尼克号”》生与死的另一面)(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结构的力量”是指与结构因素相关的制度安排对个人生存机会所产生的影响力。
B . 舱位本身并不体现结构的力量,只有对它作出制度安排,才成为一种结构的力量。
C . “行动的力量”是指人们面对制度安排时行动选择对自己生存机会产生的影响力。
D . “泰坦尼克号”上乘客的命运是由“结构的力量”和“行动的力量”共同造成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这是一篇有关社会学的论文,“泰坦尼克号”船难是全文唯一的论据,用以阐释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含义。
B . 第一段是引论,由晋军的文章写起,指出其片面性,进而提出中心论点,即“结构的力量”并不是“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全部涵义。
C . 第二段阐释社会结构以及“结构的力量”的含义,第三段着重阐述结构力量的局限性,指出“结构的力量”隐藏“结构失效”的可能。
D . 第四段指出“泰坦尼克号”船难是现代社会的隐喻,指明结构力量与个体行动选择的关系,从社会学的角度总结全文,回扣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 结构的力量体现为相关的制度安排,若没有“女士和儿童优先”的撤离原则,“泰坦尼克号”上的女性和儿童不会比他人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B . 老舍《茶馆》里的松二爷因取消了“旗人”的特权,游手好闲,不自食其力,最终饿死,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完全是个人行动选择的结果。
C . “泰坦尼克号”是现代社会的缩影,船上的人们之间在阶层、性别、年龄、族群/种族等维度上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意味着不同的生存机会。
D . 所谓行动有重量,是指个人行动选择可以改变既定的制度安排,打破客观存在的差异,获得或者丧失可能的生存机会,而演绎别样的人生。
3. (9分) (2019高二下·临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本报讯中国银联昨天发布了2018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
据统计,当前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5.7亿,去年三季度,银行业处理移动支付业务的笔数,同比增幅高达7成多,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便利店、网购、交通、医疗、外卖等日常消费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之一。
调查显示,受调查人群去年使用移动支付每月平均消费了2600元。
其中,创业人群月消费金额最高,超过3000元;全职主妇、IT从业人员每月消费也都超过2800元;学生群体每月消费金额为1952元,但他们每支出5元,就有2元是通过移动支付方式花出去的。
调查还显示,实体零售店、网购、公共交通、外卖、购买火车票机票,是使用移动支付最多的5种场景。
从地域来看,上海、浙江、江苏三地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群最多。
在支付方式上,二维码支付占据移动支付主流地位,占比超过八成。
移动支付使用方便,但它所面临的风险也比传统支付方式更多。
指纹支付等生物识别方式普及很快,在35岁以下男性中,生物识别已经成为使用率最高的验证方式。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表示,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既简化了用户的一些交互环节,同时也在安全的认证技术上有所提升,让持卡人在移动消费当中,更方便、更快捷,也更安全。
(摘编自孙奇茹《调查显示:去年移动支付人均月消费2600元》,《北京日报》2019年01月24日)材料二:内地游客洪小姐来到香港,放下行李第一件事是去找“网红”牛腩店。
尴尬的是,她忘了换港币,而小店老板娘只收现金。
洪小姐举着手机找了十几家小店,最后沮丧地发现,街头小店只收现金。
最后,她只有无奈地回酒店换钱。
在深圳河两岸,移动支付的使用有天壤之别。
对此感受深刻的,不只是内地游客,一向以金融科技领先为傲的香港特区政府官员,更急于改变这一现状。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是金融科技的积极推动者。
他直言,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有一个世界级的金融基建尤其是支付系统去支撑,才能成功。
近年来,香港推动移动支付的步伐明显加快。
但与内地城市覆盖达九成以上的移动支付相比,时至今日,香港移动支付比例仍不到两成,活跃用户更少,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也有些寥落。
有些人费解,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对于金融科技创新的接纳速度如此之慢?成熟支付社会养成的习惯是最大阻碍。
香港移动支付虽然尚不普及,但“非现金”支付却已运行20多年。
香港市民惯用的“八达通”卡于1997年面世,这张集交通、餐饮、购物、服务、门禁等功能于一体的卡片,发行已超过3500万张,已经覆盖香港市面逾1.5万家服务商的2.4万个零售场所,几乎满足了市民所有日常消费的支付需求。
据统计,香港信用卡支付占比53%,超过95%的市民则经常用“八达通”和现金。
香港市民对个人信息的安全顾虑,特别是移动支付需要绑定银行卡和获取用户资料,让谨慎的香港人望而却步。
“从微信香港钱包的运行经验来看,香港市民对于隐私、数据的敏感是推行移动支付的难点之一。
”腾讯金融科技部副总裁陈起儒说。
至于很多小店只收现金,则是因为生存不易需精打细算,接受信用卡需要安装设备,还要收手续费,只能婉拒。
(摘编自王旭、张欢《移动支付,香港急起直追》,人民网2019年01月11日)材料三:(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8年1月2日)材料四:如今,移动支付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了民俗习惯。
当线上支付成习惯,实体红包被线上红包替代,“年味儿”正在被科技重新定义。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春节期间,除了贴对联、买年货、包饺子、看春晚等传统习俗外,抢红包、扫“福”字等活动逐渐成为新习俗。
春节期间的线上红包为人们创造了新的感情沟通方式,通过参与抢红包等活动增进与亲人朋友的沟通,让春节更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