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2.2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2、2汽化和液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word版

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2、2汽化和液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word版
2、在卫生间里有人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开门通风一段时间后,又变得清晰明亮,其间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情况是( )
A. 先液化后汽化 B. 只有液化 C.先汽化后液化 D.只有汽化
3、烧饭的锅盖掀开后,盖内有大量水珠,这是通过方式液化而成。
4、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如图所示,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过一会儿会看到 ( )
问题2:为什么生活中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伤得厉害?
问题3:请学生举例生活中一些液化现象。
2、液化的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
(2)如图所示,用注射器吸进一些液态的乙醚,用橡皮塞堵住孔,向外拉动活塞,观察到什么现象?再向内推压活塞时,注射器内壁又出现了什么?
使气体液化的另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
11
12
13
温度/℃
90
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沸腾?_________
① 在烧水的整个过程中,观察水沸腾前声音_______,沸腾时声音________ 。
水沸腾前气泡由______变_______,水沸腾时气泡由______变_______。
②从图像中可以观察到: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停止对水加热,水_____沸腾。说明沸腾需要________
A.不断下降 B.先下降后上升 C.不断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二、汽化和液化(第二课时)
(一)、导学
1、做一做:向手背吹气时,手背会感到(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_______现象。向手背哈气时,手背会感到(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_______现象。
2、了解日常生活中“白气”、 “露水”、“雾”是怎么回事.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汽化和液化作业板书设计及作业(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汽化和液化作业板书设计及作业(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二)板书设计:第二节汽化和液化(二)1、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列表项目蒸发沸腾不同A、只在液体表面发生B、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C、缓慢的汽化现象A、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B、只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发生,且保持温度不变。

C、剧烈的汽化现象相同点A、都是汽化现象B、都要吸热2结论: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3、小结两种物态变化蒸发汽化(吸热)沸腾液态气态(放热)降温压缩体积作业设计:一、填空:1.物质由态变为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有两种方式是和.液化过程中物质要热(选填“吸”或“放”).2.烧水时,打开锅盖后,会发现锅盖上有许多水珠滴下,这是用的方法使水蒸气而成小水珠.平常使用的打火机是用的方法使气变成液态的.3.如图所示,用注射器吸进一些乙醚,然后用橡皮塞堵住注射L.先向外拉动活塞,则会发现液态乙醚——成蒸气而看不见了,再推压活塞,则注射器中又出现了液态乙醚,这是采用的方法使气体的.4.擦玻璃时,有时往玻璃上吹气,玻璃上会出现一层水雾。

这是因为口中吹出温度较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的玻璃后放出热量,成雾状小水珠附着在玻璃上.5.利用降温的方法可以分离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已知它们的沸点分别是一183℃、一196℃和一78℃,当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其次是,最后是·二、选择:6.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 )A.冰棒熔化后产生的小水滴B.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滴C.冰棒周围的空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D.冰棒熔化后蒸发,产生的水蒸气7.小明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一个探究实验.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温水,过一会儿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气”,表面和底部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由此实验可知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B.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C.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D.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8.被lOO℃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同质量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A.100℃的水蒸气的温度比loo℃的水温度高B.水蒸气液化放出大量的热C水蒸气液化吸收大量的热D.水蒸气比水传热快9.不论是冬天还是夏天,烧开水时,常常看到壶嘴附近冒出很多“白气”,这些“白气”是( )A.水蒸气 B.小水珠 C.热空气 D.烟雾10.夏天,小李从冰箱中拿出一杯冰冻饮料,过了一会儿,杯壁上有许多小水珠,这是( )A.杯内的水渗透出来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C.空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D.以上说法都不对11.夏天,自来水管上有时会有一层均匀的水珠,这是因为( )A.水管质量不好,水渗出来了B.有人在水管上洒了水C.空气中水蒸气较多,遇到冷的自来水管液化成水珠D. 自来水温度高,水分子的运动加快,从水管的微孔中扩散出来1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冬天从口中呼出的“白气”B.洒在教室地上的水变干C.放在冰箱冷冻室的矿泉水结成了冰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三、实验与设计:13.(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玻璃片的温度将(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14.在CCTV—1的《新闻联播》节目中,曾经播放了“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升人太空的壮观场景.当“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后离开发射台升空的瞬间,只见火箭底部涌出庞大的白色气团,我们知道,当火箭刚点火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此时任何物质遇到如此高温的火焰都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的台底,航天工程师在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就巧妙地攻克了这项技术难关.现在请你说明:(1)火箭升空瞬间,庞大的白色气团产生的原因.(2)大水池能起保护发射台台底作用的道理.。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2.2 汽化和液化 导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2.2  汽化和液化 导学案(无答案)

2.2汽化和液化【学习目标】1、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液化的两种方法;2、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知道液体蒸发吸热的特点,知道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3、通过实验了解水沸腾时的现象,认识水的沸腾特点,会画液体沸腾图象。

【重点难点】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从而知道水沸腾的特点、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知道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知道白汽是小水珠【学习过程】一、汽化汽化:物质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_的过程。

要______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蒸发1、活动:观察蒸发现象(1)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观察酒精的变化,手背上涂酒精处有何感觉?(2)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些酒精,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总结以上现象可得出蒸发的特点:物理学上,把只在________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_______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需要_________,所以蒸发具有__________。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沸腾1、活动2.4观察水的沸腾(仔细阅读P35实验要求后进行实验)提示:看: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听:沸腾前后声音的变化测:当水温达到90℃后,每隔1min测量一次水温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温度/℃2、根据以上的数据你能用图像表示水的沸腾过程吗?试一试。

(在上方坐标图中完成)3、实验现象(1)气泡特点:水中气泡在沸腾前____________,沸腾时__________________。

(2)响声特点:水的声音在沸腾前___________,沸腾时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特点: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下降);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下降).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_ ℃。

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二、汽化和液化教学案设计(无答案)

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二、汽化和液化教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液化导学案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液化2、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学习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观察液化现象难点:归纳总结液化的特点学习过程:一、课堂前测1.物质由_______态变为_______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和_______2.夏天,西瓜切开后,常用保鲜膜覆盖切面,这样做的目的是减慢水分_______,从而使西瓜保鲜时间更长,病人发烧时,在他身上擦些酒精可以起到降温作用,这种方法叫做“物理降温法”,其道理是_______.3.下列事例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 .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B .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C .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D .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4.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各图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5.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 )A .水的表面积B .水的温度C .水上方空气的流速D .水的质量【提优拔尖】6.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 .山林中雾的形成B .路面上的水结冰C .河面上冰雪的消融D .窗户玻璃上冰花的形成7.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A .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B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C .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 .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8.商场里的保洁员在拖过地后,常用电风扇对着地面吹,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加快空气流动来加快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使地面尽快变干。

二、自主先学1、雨、露、雾是________态,它们是由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

像这种物质由_____态变成_______态的过程叫________。

三、合作助学演示实验,小组讨论:液化的方法(1)将冷的玻璃片放在烧瓶口,会看到玻璃片上_______(会/不会)出现小水滴。

八年级物理上册 汽化和液化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汽化和液化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第二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1)能说出液化的状态变化(2)感知液化过程要对周围环境放热(3)知道液化的两种途径2、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了解液化现象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常用的液化方法(2)通过对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能力(3)通过做液化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双边活动,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二、重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三、预习1、叫液化2、液化的方式有、我们知道,雨水来自江河湖泊蒸发到大气中的水蒸气,那么,气态水是怎样变成液态水的呢?我们今天先来做个活动模拟雨的形成。

四、新课教学体验活动: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1)、先向锥形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在蒸发皿中放置一些冰块,观察现象。

思考1:瓶口内出现了朦胧的“白雾”?蒸发皿底部出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另换一只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向蒸发皿中倒入开水,观察现象。

思考2:瓶口有“白雾”产生吗?蒸发皿底部还有水滴吗?为什么会这样?思考3:实验中的“白雾”究竟是什么?思考4:蒸发皿上有小水珠,此时锥形瓶中内壁有小水珠吗?它是出现在锥形瓶的内侧还是外侧?为什么?思考5:在这个模仿实验中,“雨滴”的形成经历了怎么样的物态变化?需要什么条件?思考6:在烧开水时,为什么总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思考7:根据我们的所学,解释一下冬天人说话时为何呼出“白气”?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棒撕去包装纸后为何周围冒“白气”?做饭时,打开锅盖时冒“白气”又如何解释呢?思考8:我们生活中,深秋的早晨看到的大雾是怎么回事?思考9:深秋的早晨,我们发现校园的路边的小草上沾了露水,是怎么形成的?【过渡】上面的许多例子,反应了使物体发生液化的方式的方法是降低温度,那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思考1:你家里的液化气瓶里的液化气是如何液化的?体验活动:观察打火机(透明外壳)。

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

2.2汽化和液化【自主学习】汽化的相反过程——液化一、模拟雨的形成1、烧杯中的水先成的水蒸气。

2、看不见的上升,在碟子底部变成了。

二、液化(一)概念:物质由变为的过程叫做。

(二)实验:1、现象1:放冰块。

说明水蒸气遇(热/冷)才能液化。

知识点: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温度。

答题示例:看不见的上升,在碟子底部成小水珠。

2、现象2:观察到烧杯(内/外)侧也出现了。

解释:水蒸气上升遇到温度(较高/较低)的玻璃,(升高/降低)温度,成小水珠。

应用:露的形成:中的水蒸气在夜间温度成小水珠。

3、现象3:杯口冒出白烟,“白烟”是什么?推理:水蒸气是肉眼看见的,所以看得见的“白烟”肯定不是,也(可能/不可能)是固态,所以看到的白烟是态的。

解释:水蒸气上升至温度较的空气中,温度成小水珠,这就是白烟(白雾)。

4、现象4:加热后不久,杯内也出现白雾。

解释:是由于杯内水蒸气温度成了小水珠。

应用:雾的形成:中的水蒸气在夜间温度成小水珠。

(三)解释生活中的液化现象1、眼镜片模糊了:的遇到的镜片,成小水珠。

2、牙医烧烤小镜子?避免口腔(内/外)的水蒸气在镜面上,影响观察。

3、装冷饮的杯子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的玻璃,温度成小水珠。

4、空调房的玻璃窗模糊了:①夏季:(室内/室外)的水蒸气遇到的玻璃,在(内/外)侧液化成小水珠。

①冬季:(室内/室外)的水蒸气遇到的玻璃,在(内/外)侧液化成小水珠。

5、浴室玻璃,洗澡时模糊,洗完后不用擦又变干净了:先后。

6、浴室冷水管和热水管,表面更容易“出汗”,这是由于水蒸气才能液化。

7、闷热夏季的下雨前,瓷砖出汗了:的遇到的瓷砖,成小水珠。

8、水沸腾时,靠近壶嘴看不到白烟:靠近壶嘴温度较,水蒸气无法。

远离壶嘴温度较,水蒸气容易。

9、冰棍冒烟: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的冰棍,温度成小水珠。

10、为什么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开水烫伤更严重?气体液化要热量,100℃的水蒸气比开水多了一个的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2)(无答案)苏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2)(无答案)苏科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淮安市八年级物理上册2.2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淮安市八年级物理上册2.2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淮安市八年级物理上册2.2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汽化和液化[学习目标]1.能用概念辨别日常生活中两种汽化方式:蒸发和沸腾;2.通过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知道液体的沸腾特点;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初步认识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方案]活动一认识沸腾现象播放用手机拍摄家庭生活中煮饭和烧水时情景视频,粗略得出蒸发与沸腾两种汽化现象的区别.沸腾也是由态变为态的汽化现象,所以和是汽化的两种不同方式。

活动二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1.实验步骤:①向烧杯中注入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

②描述实验中声音和气泡的情况。

③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一分钟记录温度计的示数。

④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的沸腾情况.⑤数据分析.2.数据记录将数据填到书上表格中,并将实验现象准确填入下面的空格中:水中气泡在沸腾前________,沸腾时___________。

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摄氏度,说明水沸腾后温度保持_______.水中声音在沸腾前___________,沸腾时___________.水沸腾后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水___________,说明水沸腾时要____热。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苏科版八上学案 第2章第2节汽化和液化(二)(无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苏科版八上学案 第2章第2节汽化和液化(二)(无答案)

第二章二、汽化和液化学案(二)一、学习目标:1、知道并理解液化现象,液化时要放热2、能知道液化的方式和特点,以及生活中的液化。

3、正确辨别汽化和液化,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汽化和液化现象。

二、预习检测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和2、什么是液化?,液化时要吸热还是放热?3、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三、课堂检测1、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室内温度高的遇到液化而成的。

2、用水壶烧开水时,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不出现“白气”,而在壶嘴的上方却出现“白气”, (图见课本)这是为什么?3、夏天冰棒上冒的“白气”是中的水蒸气遇冷而成的。

4、同样湿的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晾在树荫下干得慢,这表明液体的越高,蒸发越快;被100O C的水蒸气烫伤会比被100O C的水烫伤得更厉害,这是因为水蒸气 (填“蒸发”、“液化”或“汽化”)时会放热。

5、家中养鱼缸里水的温度一般都略低于室内的气温,这是由于水的造成的。

6、()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B. 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C .进行消毒D. 防止镜片脱落7、()将一棵绿色植物用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扎紧袋口,放在阳光下,如图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壁出现细小的液滴,分析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是:A.植物在阳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B.液滴是由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液化而成的C.液滴是由泥土中的水蒸发后液化而成的D.液滴是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发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8.(1)在图3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

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现象,雾状的“白汽”实际是________________;(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_____,玻璃片的温度将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与记录
课题:§2.2汽化和液化(2)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描绘图像经历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
2.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知道沸腾需要吸热,知道沸腾的条件 【知识回顾】
1.物质由 变为 叫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 和
2.手背上涂酒精后感觉凉凉的,这是因为酒精 时要从周围物体 热,致使周围物体温度 ,因此蒸发具有 作用。

3. 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液体的 、液体 。

【师生互动】
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
观察水的沸腾
1.如图所示,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温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

2.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直到水沸腾并持续2min 后停止读数。

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1
(2)在上图中作出水沸腾时的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

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 ,停止对水加热,水_____(能/不能)沸腾。

可见,沸腾______(需要/不需要)吸热。

(3)水沸腾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4)描述实验中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地情景:
水中气泡在沸腾前 沸腾时 . 水的声音在沸腾前 沸腾时 . 水的温度在沸腾前 沸腾时 .
(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作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是 ℃。

交流讨论:为了适当缩短本实验的时间,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出两条)
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你认为蒸发和沸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堂检测
1.液体沸腾的特点是①声音:沸腾前声音较____,沸腾时声音较_______.
②气泡:沸腾前由____变 ,沸腾时由____变 . ③温度:沸腾前 _____,沸腾时保持_____ .
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做 .在 下,水的沸点是 ℃
大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例如:高压锅内的气压高,水的沸点高于100℃,高原上的气压
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原上水的沸点低于100℃
3.液体沸腾的条件:(1) ;(2)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4.温度计中常用的几种测温物质:水银、酒精、煤油,它们的沸点分别是357℃、78℃、150℃,在研究水沸腾的活动中一定不能采用的是温度计.
5.关于蒸发和沸腾,正确的是 ( )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故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水的沸点为100℃,故水达到100℃就能沸腾
C.90℃的水也可能正在沸腾
D.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6.观察水的沸腾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A.开始加热后杯底及侧壁有许多小气泡
B.沸腾前水温不断上升,沸腾时水温不变
C.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断上升
D.水沸腾后,冒出的“白气”比沸腾前多

7.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所示;
℃。

(2)小明观察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课后巩固:汽化和液化(2)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1.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2.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

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D .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3.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min 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 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2)从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上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相
比有明显的差异,如果测量方法正确,你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4.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
(1)在图中 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第 min 观察记录的数据明显是错误的。

(3)在下图中作出水沸腾时的图象,并对图象进行分析,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结论:水沸腾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4)为了适当缩短本实验的时间,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出两点)
图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