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合集下载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过程方法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的分析,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教学难点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及化学计算设答与物理、数学的区别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提问]那么能否利用化学方程式中量的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呢创设情境【问题】一桶18kg的水产生的氢气可供汽车跑多远你准备怎么算【过渡】依据物质的质量比来计算,这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板书课题)指导阅读【提问】怎样把同学们的思路清楚的表示出来呢【指导】阅读课本第100页例题1.要求:对照例题1把完整的解题过程写出来。

【课件展示】完整的解题格式。

并请同学们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从三方面叙述思考讨论:根据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比由水的质量求氢气的质量,再折算出汽车跑的路程阅读后书写评价与指正观看讨论归纳通过复习明确方程式的含义为下一步的计算奠定基础用具体的情景素材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尝试用数学计算式结合化学方程式中物质质量【小结】1、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2、解题步骤1、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加单位);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准确,指出若不配平,直接影响计算结果);3、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4、标出已知量、未知量;5、列出比例式;6、解比例式(一般结果保留一位小数);7、简明地写出答语。

巩固练习课本第101页课堂练习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总结归纳【提问】同学们能从以上练习得出什么结论吗【小结】已知化学方程式中一种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以求算方程式中其它任何物质的质量。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教案设计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和含义。

2.掌握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

3.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和含义。

2.化学计算的基本原理。

3.化学计算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如:氢气和氯气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酸,反应方程式为:H2(g) + Cl2(g) → 2HCl(g)请问:当100mL的氢气和100mL的氯气反应时,生成了多少 mL的HCl气体?2.呈现环节: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和含义。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工具,它由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三部分组成,例如:“H2(g) + Cl2(g) → 2HCl(g)”就是一个完整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H2和Cl2是反应物,2HCl是产物,→表示转化,g表示气态。

反应条件可以加在化学方程式的箭头上方。

3.讲解环节:讲解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

例如:已知氢气和氯气的体积分别为100mL,求生成的盐酸气体的体积。

步骤一:编写化学方程式。

H2(g) + Cl2(g) → 2HCl(g)步骤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根据公式,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 L,在标准温度和标准压力下,这相当于1L气体中的分子数。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n = V / 22.4其中,n是气体的摩尔数,V是气体的体积。

根据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易知生成1mol HCl需要1mol H2和1mol Cl2反应。

因此,反应完毕后生成的HCl气体的摩尔数应当与H2或Cl2的摩尔数相等。

根据理论计算,氢气和氯气所占的体积分别为0.004464mol和0.004464mol,两者中较小的值就是生成的HCl气体的摩尔数。

再根据n = V / 22.4的公式,我们可以算出生成的HCl气体的体积:V(HCl) = n(HCl) × 22.4 = 0.1L因此,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的盐酸气体的体积为0.1 L。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1 教学目的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根底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响物、生成物的计算。

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计算题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1.由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解题的格式标准化。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根据是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关键是根据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准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步骤:(1)设未知量;(2)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3)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5)求解;(6)简明地写出答案。

简记为“设、写、算、列、求、答”。

【讨论交流】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列比例式的根据是什么?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温馨点拨】1.列比例式,实际表达了参加反响的各物质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相对质量之比。

2.(1)化学式必须书写正确;(2)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3)找准题意中的量和未知量。

【名师归纳】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展计算,所用量和待求的未知量都是纯洁物的质量。

2.所设的未知量不要带单位。

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详细质量都要带上单位,不管在列比例式时或最后的计算结果都不要漏掉单位。

另外单位要一致,不一致的要进展单位换算。

3.有关物质的量要写在对应物质的下面,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注意乘上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假如遗漏,必然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4.求解时要先约分,结果除不尽的可保存两位小数,带单位。

【反响练习】1.在M+RO22N的反响中,RO2为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是44。

1.2gM完全反响生成5.6gN。

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D)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B.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参加反响的RO2质量为4.4gD.2.4g M与5g RO2反响生成7.4gN2.在化学反响2A+B2===2AB中,A与B2反响的质量关系如下图,现将6 g A和8 g B2充分反响,那么生成AB的质量是(C)A.9gB.11gC.12gD.14g3.电解36克水,可得到氧气多少克?32克4.6 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响,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0.21克5.反响:2A+B===C+D,A与B反响的质量比为4∶3,假设A与B恰好完全反响后生成的C和D共2.8g,那么消耗的反响物B为1.2g。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准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2、在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能实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的计算,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实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1、物质间量的关系;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及关键。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准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第二课时:反馈练习,熟练掌握,并能达到综合使用化学方程式实行计算的目的。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学,引入本节课主题请你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

相关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K-39 Mn-55(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思考题:1、如何求各物质的质量比?2、根据计算结果说出第二个反应所表示的量的含义。

每份质量的水完全分解生成份质量的氢气和份质量氧气。

2H2O通电 2 H2↑+ O2↑36 4 32若18克()()若()8克()【一个化学方程式不但表示了该化学反应的事实,还表示了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是成正比例关系,所以,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二、新课导学1、阅读例题1,理解解题过程,归纳解题步骤,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根据化学方程式实行计算的解题步骤:(1)设未知量;(2)写;(3)列;(4)解(5)答2、模仿例题1,试着用简洁的过程解答例题2,然后对照课本,完善自己的解题过程。

问:同时产生CO2气体多少吨?(由学生表达解题方法,列出比例式)问:还有什么方法求CO2 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10吨—5.6吨=4.4吨)[活动探究一]看下面的解题过程,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11篇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11篇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11篇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1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中反映物和生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

本节是在初中知识的根底上进一步揭示化学反响中反响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式的计算。

将这局部内容安排在这一节,主要是为了分散前一章的难点,同时,在打好有关知识根底的前提下在来学习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本节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和滴定等知识的重要根底,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对于学生了解化学反响规律、形成正确的有关化学反响的观点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这一节的内容在全书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应让学生在学好本节知识的根底上,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应用,稳固。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和综合运用,涉及中学化学反响中许多有关的物理量及各物理量间的换算,综合性很强,这是这一节的特点,也是它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边讲边练的方法,在例题中,适当分解综合性,逐步提问,使综合性逐步增加,以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为掌握好本节中的相关知识,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题作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清思路。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响规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练习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很熟悉了,知道化学反响中各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_教学设计_第一课时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_教学设计_第一课时
3
环节三
应用质量

任务四 完成练习一,写化学方程式,算质量比。
通过分析和计算,学习比例关系的计算方法。
小结:应用质量比。
9
环节四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任务五 完成练习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通过分析和书写过程,学习计算的基本格式和步骤。
任务六 完成练习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通过书写和讨论评价,巩固计算的基本格式和步骤。小结:解题策略
3
环节一
认识定量
关系的重
要性
任务一 观看实验视频,分析讨论。
感受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的重要性。
9
环节二
理解反应
中的质量

任务二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验证实际质量比与理论质量
比一致。理解两个质量比一致的原因。
任务三 通过对三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验证反应中物质之间的
质量比是固定的。
小结: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1
环节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留作业
课题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理解化学变化中各物质之间的固定质量比,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
计算的步骤和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骤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化学变化中各物质之间的固定质量比。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掌握解题格式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解题格式和方法教学学难点:对学生解题思维和能力培养教学方法:问题讨论、讲练结合、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小组氧气刚制了两瓶导管口就不再有气泡冒出,而有的小组已制出了四五瓶可仍有气泡冒出。

少了不能按时完成实验,可多了又浪费了药品。

怎么办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回顾归纳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1、展示情境问题:例题1(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一般计算)登山运动员2019年5月21日成功将奥运火炬传上登珠穆朗玛峰。

在登山过程中,人均需携带9.6g的氧气,若实验室用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催化剂)为原料,也制取9.6g 的氧气,需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有关的相对原子质量:K-39 O-16 Cl-35.5)2、火眼金睛----找问题(一)(1)化学式书写不正确,(2)没有设未知量(3)少了反应条件火眼金睛----找问题(二)(1)未配平(2)相对质量没算对(3)未列比例式3、我会归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步骤:(对照例题或个别或集体归纳)(1)设未知量(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计算相关物质的质量比,标出已知量、未知量(4)列比例式(5)解比例式(6)简明地写出答案4、照应解决情境中的问题:练习1制取3瓶(每瓶0.32g)氧气最少取用多少克氯酸钾才能既满足实验要求又不浪费药品呢(1)学生自主完成,(2)出示计算过程5、小结:【要领】:(1)步骤要完整;(2)格式要规范;【关键】:(1)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三、能力提升例题2(含杂质问题的计算)将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入一定量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并放出4.4g二氧化碳气体。

化学教案高一(精选8篇)

化学教案高一(精选8篇)

化学教案高一(精选8篇)化学教案高一篇1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三、教学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

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

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

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

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汁算的。

[板书]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请看例题1。

[投影]展示例题1[例题1]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

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

[讲解并板书]解:设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2×15832,x==0.6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设计
银川市兴庆区大新中学王冰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银川市兴庆区大新中学王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2、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
算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前分析】
本节课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对化学知识进行定量分析。

知识本身并不难,关键是使学生自己思考、探索由定性到定量的这一途径,并使之了解化学计算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计算过程中,对解题格式、步骤严格要求,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教学难点】
1、物质间量的关系;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及关键。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第二课时:反馈练习,熟练掌握,并能达到综合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目的。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什么?
(1)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2) 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2、书写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硫的燃烧S + O 2 SO 2
(2) 磷的燃烧 4P + 5O 2 2P 2O 5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 4 K 2MnO 4 + MnO 2 +O 2↑(4)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2H 2O 2 2H 2O + O 2↑
[创设情境]
在生产生活中,我们通常要计算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或者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下:32g 的硫粉完全燃烧可以生成多少克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 [学生讨论]
可能得到的结果: 1、无从下手。

2、根据化学式计算,求出二氧化硫的质量。

3、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

等。

[教师点拨]
1、若学生根据化学式计算,应给予肯定。

困惑:若某种元素没有全部转化为某种物质,求该物质的质量怎么办呢?
2、若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

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引导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引导回忆]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以硫燃烧的反应为例) 1、表示硫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2、表示每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试一试]
思路2: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计算。

学生试着计算 (由学生自己做的目的是:在清楚解题思路的基础上,自己先探讨解题格式)。

[学生讨论] 由利用化学方程式得出正确答案的同学说出解题过程。

板书展示解题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点燃
点燃 △ MnO 2
[强调格式]从头看一边步骤。

[总结步骤]
1、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加单位);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准确,指出若不配平,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3、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5、列出比例式;
6、解比例式(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7、简明地写出答语。

[课堂练习1]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g氧气?
学生与老师一起完成。

1、设未知数。

2、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计算高锰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
标出高锰酸钾和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提醒学生注意方程式中高锰酸钾前有系数2,在写高锰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要乘以2,否则就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含义了;
5、标出已知的高锰酸钾的质量6g,并在氧气的下面写x;
6、列出比例式并计算;
7、简答。

(以上步骤分别请不同的学生回答,以检验其对解题过程的掌握程度。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可以解题过程对应在刚才的例题旁边。


[课堂练习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和二氧化碳。

如果要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学生独立完成并将答题过程写在黑板上
[课堂练习3]书中第100页的课堂练习
要求学生在书上完成并请一位同学将答题过程写在黑板上
[课堂练习4]课后习题1、2、3
[小结]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及方法。

[作业]:1、6.2g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克?生成多少克五氧化二磷?
2、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要制得3.2g氧气,需氯酸钾多少克?
[课后反思]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项重要的计算方法,它所涉及的化学内容也较为丰富,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数学的列比例式和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答等内容,考查了学生较为全面的技能。

因此,在初次接触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我就再复习方程式的写法后举了一个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的例子,因为它书写出来的方程式是不带系数的,计算时只是单纯的使用其相对分子质量,只要步骤正确就不容易产生错误,而后的例题则是物质前带系数的,这样逐步增加难度,对学生来说也是顺理成章能够接受的,最后给几道练习,由老师带着一起做到独立完成,逐步放手让学生完成题目,这样的设计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从作业中也反映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