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设计净雨过程

合集下载

水文学原理第八章产汇流

水文学原理第八章产汇流

3.地面地下径流分割及计算
⑴地面地下径流分割 为分别研究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的产汇流规律,需将总 径流中把地下径流(基流)分割。常用的两种方法: ①水平线分割法:如图12-2-3所示,从实测流量过程线 的起涨点a作一水平线交过程线的退水段于c点,则水平 线ac就认为是该次洪水的地面地下径流分割线。
②斜线分割法:如图12-2-4所示,将绘在透明纸上的标准 退水曲线蒙在要分割的洪水过程线的退水段上(注意比 例尺的一致),使横轴重合,然后左右移动,当透明纸 上的标准退水曲线与洪水退水段的尾部吻合后,则两线 前方的分又点C就是地面径流终止点。从实测流量过程线 的起涨点a到地面径流终止点c连一斜线ac,既为地面地 下径流分割线。
它们之间的联系可简明地表示成图12-1-1所示的流程图。
2. 流域产汇流计算的基本思路
产流计算的方法有降雨径流相关图法和初损后损法等; 汇流计算的重点是单位线法和瞬时单位线法。 无论产流计算还是汇流计算,基本思路都是,先从实际 降雨径流资料出发,分析产流或汇流的规律;然后,用
于设计条件时,则可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用于预
Wt Et k w,t E w,t Wm
(12-2-4)
E t 为第t日的流域蒸散发量(mm); 式中,
W t 为第t日开始时的流域蓄水量(mm);
W m为流域蓄水容量(mm);
E w , t为第t日的水面蒸发器蒸发量(mm),一般取E601型或80cm
套盆式水面蒸发器的观测值; k w , t 为折算系数,对一定的蒸发器和一定的流域,将随季节而变 化,可参考附近地区的数值或通过优选求得。
12.2.2 径流资料的整理与计算
1.洪水场次划分及次洪水总径流深W的计算
洪水场次划分是指,将非本次降雨产生形成的径流分割 出去。如图12-2-1。多数情况下,与本次降雨所对应的 径流过程,不仅包括本次降雨形成的地面、地下径流,

水文学(第六章)

水文学(第六章)

4
2.
流域产汇流计算的基本思路
流域产汇流计算方法的内容十分丰富,这里仅介绍 目前使用比较普遍和比较成熟的计算原理及其计算方 法。
产流计算的方法有:
降雨径流相关图法
流域蓄水容量曲线法 初损后损法
汇流计算方法有:
时段单位线法 瞬时单位线法
5
无论产流计算还是汇流计算,基本思路都是:
上分为两个步骤:
①产流计算:降雨扣除截留、填洼、下渗、蒸
发等损失之后,剩下的部分称为净雨,它在数 量上等于它所形成的径流深。在我国常称净雨 量为产流量,降雨转化为净雨的过程为产流过 程,关于净雨的计算称之为产流计算。
3
②汇流计算:净雨沿着地面和地下汇入 河网,然后经河网汇流形成流域出口的径 流过程,称为汇流过程;关于流域汇流过 程的计算称之为汇流计算。
40

对某个具体的流域,这两种产流方式是相对的。湿润地 区以蓄满产流为主,在长期干旱后,若遇到雨强大于下 渗能力的降雨,即使此时包气带未蓄满,也会产生超渗 的地面径流。同样,在干旱地区,以超渗产流为主的流 域,在多雨的季节也可能在流域的局部甚至全流域出现 蓄满产流现象。
41
二、产流面积的变化
25
一个流域的最大蓄水量是反映该流域蓄水能力 的基本特征,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验表明表 一 般为80~120mm,例如:广东95~100mm,福 建100~130mm,湖北70~110mm,陕西55~ 100mm,黑龙江140mm等等。流域的实际蓄水
量W在0~Wm之间变化。
26
流域蓄水量W的计算
实际上,一般都没有实测的流域土壤蓄水量资料, 必须通过间接计算来推求前期流域蓄水量W 。利用
水 文 学 Hydrology

设计洪水计算书

设计洪水计算书

设计洪⽔计算书设计洪⽔推求(⼀)⼯程概况⽢溪⼜称古城溪,发源于浙江省江⼭市⼤桥镇青源尾。

⽢溪⾃源头开始以东西向流⼊⽟⼭县境内,经⽩云镇鹁鸪嘴、⼤园地、平阳村、岩瑞镇⽔门村后,在岩瑞镇⼭头淤北和⾦沙溪汇合。

⽢溪流域⾯积206Km 2,主河道长44.2Km ,河道加权平均坡降0.824‰(其中⽟⼭境内流域⾯积102.6Km 2,河长24Km )。

⽢溪河道弯曲,河床较浅,中下游两岸地形开阔,耕地集中,属平原丘陵地带,是主要产粮区之⼀。

1,⼯程地点流域特征值,主河道⽐降0.000824.已知流域总⾯积206Km 2,加权平均坡降0.824‰,计算河段下游断⾯集⾬⾯积145.3 Km 2,加权平均坡降1.32‰,主河道长44.2 Km 。

2,设计暴⾬查算(1)求⼗年⼀遇24⼩时点暴⾬量根据⼯程地理位置,查《江西省暴⾬洪⽔查算⼿册》(下同)附图2—4,得流域中⼼最⼤24⼩时点暴⾬量H 24=115mm ;查附图2—5,得Cv24=0.45。

由设计频率P=10%和Cs=3.5Cv 查附表5—2,得Kp 24=1.60。

则⼗年⼀遇24⼩时点暴⾬量H 24(10%)=115?1.60=184.0mm 。

(2)求⼗年⼀遇24⼩时⾯暴⾬量根据计算段流域⾯积F=145.3 Km 2和暴⾬历时t=24⼩时,查附图5—1,得点⾯系数24α=0.983 则⼗年⼀遇⾯暴⾬量为24%)10(24%)10(24α?=H H =184?0.983=180.9mm 。

(3)求设计暴⾬24⼩时的时程分配○1 设计24⼩时暴⾬⾬型以控制时程t ?=3⼩时为例,查附表2—1,得⾬型分配表,如下表1:表1:以3⼩时为时段的⾬型分布表○2查算⼗年⼀遇1,6,3⼩时暴⾬参数根据⼯程地理位置分别查附图2—6和附图2—8,得流域中⼼最⼤6⼩时和1⼩时点暴⾬量,H 6=75mm ,H1=40mm 。

查附图2—7和附图2—9,得Cv 6=0.45,Cv 1=0.45。

《水文水利计算》练习题二答案

《水文水利计算》练习题二答案

第八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一、概念题(一)填空题1.设计洪水,设计洪水2. 流域中心点雨量与相应的流域面雨量之间的关系,设计面雨量3.同频率4.同频率法5.从经验频率点据偏离频率曲线的程度、模比系数K、暴雨量级、重现期等分析判断6.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7.邻站直接借用法,邻近各站平均值插补法,等值线图插补法,暴雨移植法,暴雨与洪水峰或量相关法8.算术平均法9.泰森多边形法10.流域上雨量站分布均匀,即各雨量站面积权重相同11.适线12.暴雨定点定面关系,暴雨动点动面关系13.实测大暴雨14.水汽因子,动力因子15.产流之前的损失,产流之后的损失16.设计的前期影响雨量P,降雨径流关系a,p折算法,扩展暴雨系列法,同频率法17. Wm18.在现代气候条件下,一个特定流域一定历时的理论最大降水量19.可能最大暴雨产生的洪水20.垂直地平面的空气柱中的全部水汽凝结后在气柱底面上形成的液态水深度21.在现代气候条件下,一个特定地区露点的理论最大值22.饱和湿度23.水汽条件,动力条件 24.水汽压,饱和差,比湿,露点 25.大,低 26.假湿绝热过程 27. 0.2/h 28. P W W P m m =,P W W P m m m ηη= 29.历史最大露点加成法,露点频率计算法,露点移植法 30. 24℃31.(1)通过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或水文手册)查算统计历时的设计暴雨量,(2)通过暴雨公式将统计历时的设计雨量转化为任一历时的设计雨量㈡选择题1.[c] 2.[c] 3.[a] 4.[b] 5. [a] 6. [d] 7. [d] 8. [c]9. [b] 10.[d] 11.[c] 12.[a] 13.[b] 14.[b] 15.[b] 16.[d]17.[b] 18.[d] 19.[d] 20.[c] 21.[d] 22.[b] 23.[a] 24.[b]25.[b] 26.[c] 27.[a] 28.[c] 29. [b] ㈢判断题1.[T] 2.[F] 3.[F] 4.[F] 5. [T] 6. [F] 7. [T] 8. [T]9. [T] 10.[T] 11.[T] 12.[T] 13.[T] 14.[T] 15.[F] 16.[T]17.[T] 18.[F] 19.[T] 20.[F] 21.[T] 22.[F] 23.[T] 24.[F]25.[T] 26.[T] 27.[T] 28.[T] 29.[F] 30.[F](四)问答题1、答: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最直接,精度也较高。

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推理公式法

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推理公式法

福建省推理公式计算设计洪水手册一、基本公式:推理公式是无资料地区由暴雨推求洪水比较常用的方法,我省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洪水的计算也通常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在流域面积200km 2以下采用)。

它是假定汇流时间内降雨强度是均匀,并将汇形面积曲线概化为矩形,导出如下计算公式:当τ≥c t 时,即全面汇流情况下,F R Q m ττ278.0= (1)当τ<c t 时,即部分汇流情况下,F R F tc R Q tctc tc m τ278.0278.0==……..(2) 式中:m Q 为地表净峰流量(m 3/s ),F 为流域面积(km 2),tc F 为成峰的产流面积(即与tc 相应的部份面积中最大的一块,km 2);τ为流域汇流历时(小时);tc 为地表产流历时(小时);τR 为汇流历时内的最大地表净雨量(毫米);tc R 为产流历时内的地表净雨量(毫米);0.278为换算系数。

二、设计暴雨的计算 1、查图法计算设计暴雨(1)查算设计流域各种历时的暴雨参数:根据设计流域所在地点,应用年最大各种历时的降雨量均值等值线图和变差系数等值线图,按地理内插法读取流域中心点的暴雨参数值,如果流域内有两条以上等值线通过,可按面积加权法计算。

(2)计算设计频率的各种历时降雨量:根据上步查算的各种历时降雨量的变差系数Cv 值,从皮尔逊Ⅲ型曲线的模比系数K P 值表中(Cs/Cv=3.5)分别读取设计频率P 的K P 值,乘以相应的历时降雨量均值即得。

(3)计算各种历时的面雨量:根据设计流域的面积和降雨历时,查读暴雨点面关系表(附表1),得暴雨点面折算系数α,乘以相应的点雨量即得(流域面积在10km 2以下直接采用点雨量,不打折扣)。

(4)推求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把上面所求的设计降雨量代入24小时(或三天)的设计雨型表(附表3),即得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

(5)设计净雨的计算:24小时的设计雨量不扣损,直接用设计雨量过程作为设计净雨过程。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目录1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1)1.1............................................................... 水库概况 1 1.2............................................................... 鉴定依据 2 1.3........................................... 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4............................................... 水库安全综合评价 3 1.5....................................................................... 建议 4 2工程质量评价 . (6)2.1............................................... 大坝工程质量评价 6 2.2........................................... 溢洪道工程质量评价8 2.3............................................... 输水工程质量评价8 2.4............................................................... 综合评价8 3运行管理评价 .. (10)3.1............................................... 工程设计施工过程10 3.2............................................... 工程运行管理情况11 3.3................................................... 安全监测和维护12 3.4........................................... 水库调度和管理制度13 3.5............................................................... 综合评价15 4防洪标准复核 .. (16)4.1............................................................... 基本情况16 4.2............................................................... 洪水计算17 4.3............................................................... 调洪演算244.4............................................................... 坝高复核26 4.5............................................................... 复核结论29 5结构安全评价 .. (31)5.1....................................... 大坝抗滑稳定安全复核31 5.2................................................... 溢洪道安全复核40 5.3............................................... 输水涵管结构复核42 5.4............................................................... 综合结论43 6渗流安全评价 .. (45)6.1................... 原设计和施工渗流控制措施及评价45 6.2............... 大坝渗流安全性态的计算分析与评价46 6.3........................................... 溢洪道渗流安全评价47 6.4....................................... 输水涵管渗流安全评价48 6.5........................................................... 结论与建议491大坝安全综合评价1.1水库概况某某水库位于郧西县城关镇小河村,五里河支流马家沟。

流域产汇流计算概论1

流域产汇流计算概论1

Emt为第t日的蒸散发能力; Et——第t日的流域蒸发量:
Em,t Em ,t kw,t
Em ,t ——水面蒸发器观测值,kwt ——流域蒸发折算系数
§8-2 前期流域蓄水量及前期影响雨 量计算
二者都反映流域的干湿程度,前者由水量平衡推求,物 理概念明确,常用于水文预报;后者由经验的蓄水消退系 数估算,计算简便,规划设计中常常应用
3.6 4.7 6.5 10.3 7.1 4.2 3.8 3.6 1.9 45.7
I0 (3)
0.0 3.6 4.7 6.5
14.8
ft
(4)
3.5 3.5 3.5 3.5 3.5 1.9 19.4
Rs,i (5)
6.8 3.6 0.7 0.3 0.1 0 11.5
备注
(6)
W=7.3mm; i0=4.9mm/h; I0=14.8mm; Pt,s=29.0mm
三、平均后损率 f 的确定
1.由实测降雨洪水资料分析确定:由式(8-23)得
f P RS I0 P' (8-24) tS
实测降雨洪水的P、RS、I0已知,结合其降雨过程,即
可试算得相应的 f
2. 建立 f 的相关图 如图8-12,即是根据其影响因素建立的相关图
3. 应用
四、推求地面净雨过程
一、基本原理——超渗产流(主要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超渗产流:产流量大小决定于i与f的对比,i>f即产生地 面径流 如图8-8,将降雨产流概化为二个阶段:
初损阶段 i≦f,历时为t0, is=0, Rs=0,I0= t0间的雨量 后损阶段 ①产流历时 ts内i﹥f,取f= f ,地面净雨强度为
2
3
4
Qi
0

水库水文

水库水文

2 水文2.1 概述2.1.1 流域概况黑虎山水库位于老河口市洪山咀办事处池岗村,拦截汉江水系杜槽河。

流域为低山丘陵地形,侵蚀剥蚀地貌,植被一般,水质良好。

拦截承雨面积17.4km2,流域长度11.25km,平均纵坡比降为5.24‰。

该库以灌溉为主,可从引丹干渠樊庄泵站提水灌库。

2.1.2 水文气象水库区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兼有南北过渡气候特征。

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843mm,历年最大年降雨量1245.3mm(1954年),最小年降雨量416.3mm (1976年),年平均降雨日数48.5天,日最大降雨量245mm(2004年7月31日)。

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约200mm,多年平均气温15.3℃,多年平均蒸发量1221.7mm,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5.5m/s。

2.2 设计洪水2.2.1 暴雨特性及洪水成因分析黑虎山水库洪水多由一日暴雨形成,由于暴雨的季节性,使洪水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流域自4月进入雨季,直至10月为多雨季节,洪水亦发生在这段时期内。

最大洪峰流量一般出现在5~9月,以6、7月份出现次数最大,约占70%。

2.2.2 历次洪水计算成果黑虎山水库设计洪水计算工作,以往曾进行过数次复核,均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水库枢纽为Ⅲ等工程,其挡泄水等主要永久性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

水库原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湖北省中型基本资料汇编》中按100年一遇设计、1000年一遇校核,水库各特征参数如下:(1)正常蓄水位177.5m,相应库容765万m3;(2)死水位167.2m,死库容83万m3;(3)兴利调节库容682万m3,系多年调节水库;(4)设计洪水位(P=1%)179.1m,相应库容964万m3;(5)校核洪水位(P=0.1%)179.7m,相应库容1035万m3。

1980年水库加固设计时按100年一遇设计,1000年一遇校核,求得设计情况下洪峰流量为238m3/s,洪量为356.1万m3;校核情况下洪峰流量为319m3/s,洪量为550万m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