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真题审题立意讲评分析

合集下载

2018高考全国语文卷Ⅰ作文命题思想及审题

2018高考全国语文卷Ⅰ作文命题思想及审题

2018高考全国语文卷Ⅰ作文命题思想及审题高考40年,2017是小变革的一年,12018、2019逐年变革而后有大变革。

三大功能被强化。

高考的导向功能、高校的选拔功能、高中的指挥作用。

立德树人的政治导向。

2014 年12 月,教育部全面启动对2004 年开始施行的各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

本次修订,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修订,“立德树人”成为反复出现并且不断强化的核心的理念。

大纲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作为高考的核心立场与基本功能,由此设计和制定了能够充分体现这种核心立场的“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尤其是在第四圈层“核心价值”的部分中,强调高考应该考查和引导学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考试大纲还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育人导向。

这种“立德树人”的高考导向是非常重要和广泛的。

它涉及到全国1000万左右的高三备考考生,全国3000万以上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影响整个教育。

新考纲2017年首次提到的“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值得相关方面研究思考。

这个高考评价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未来高考命题的基本遵循。

此次修订较大,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就是语文和物理两个科目,增加了必考内容,也引来对增加负担的担忧。

从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出发,实用类文本应该受到重视。

美国的SAT,以及托福,雅思等语言测试,就是以实用文体为主的。

每年考纲都会有一些调整,有增,有减,每次都是微调,不会影响考试本身的平稳与连续性。

一味以降低高考难度来降低负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能实现的。

中央文件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前言2014 年12 月,教育部全面启动对2004 年开始施行的各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

2018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试题分析

2018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试题分析

2018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试题分析新乡市一中语文组(2018年6月15日)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从文本题材上看,今年节选的是杨国荣的《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属文化、哲学范畴,仍旧是千字左右,选文具有思想性、知识性,文化内涵深厚。

2.从命题形式上看,本大题依然设置3个小题,均为单项选择,两道选择错误项,一道选择正确项,总分值没有变化,依然是9分。

3.考查内容上,第1题侧重于对主要概念的理解,第2题从2017年开始出现的重大变化依然延续,考查对文段整体论证的把握,这点在备考上尤其需要注意,第3题侧重于对文中观点的正确理解。

4.从考查难度上,整体难度不大,设置陷阱依然是七大类型,因此学生在做题时不能总是停留在找寻原句的阶段,应该特别注意训练自己对文章的分析、归纳、整合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 文章从体裁上看,本次所选择的小说与传记类文本有相似之处,在小说的形式下融入了很多真实的历史资料。

2. 从对试题的解析来看,4、5两题较为简单,从文中可直接获得有效信息,题型也较为常见。

第6题难度较大,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在小说中并不普遍,学生可能在练习中所见并不多,但是因为本篇小说阅读理解难度不大,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还是能做出来的。

这道题告诉我们,小说阅读做题固然重要,但不能机械,切实提高阅读能力才是根本。

3.从命题规律来看,文学类阅读改成必做以来,小说文本阅读难度有所降低,主题较为明显,2017年的《天嚣》与2018年的《赵一曼女士》理解起来都不太难。

另外从主题来看,对正面人物、英雄、正能量的歌颂呈延续状态。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从文本选材上看,材料围绕“量子通信”,由三则材料组成,就材料选取而言,理科学生在对量子通信发展的理解上更占优势,与论述类文本选取的诸子之学,一文一理,遥相呼应,毫无偏颇。

2.从命题规律上来看,与2017年相比,试题形式变双选为单选,即两道单选题和一道主观题,总分值不变,且该题并未加入图表的考查形式。

全国I卷2018语文全国卷Ⅰ命题分析

全国I卷2018语文全国卷Ⅰ命题分析

全国卷Ⅰ命题分析01整体分析1.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

实用类文本和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语段材料的现代科技的主题,和作文中国家大事纪事表的材料,都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时代结合起来,放眼国家、关注社会。

2.注重文化自信的彰显,增强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感。

论述类文本选取倍含思想厚度和历史渊源的“诸子学”,文言文渗透着对古人思想、智慧的领会与理解,诗歌表现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致力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3.加强基础考查,注重综合运用。

在阅读方面试题选取多种体裁文本,包括小说、新闻、诗歌、启事、传记、学术论文等文体,材料组合更加自由灵活,如非连续性实用文本阅读和以语段综合考查的语言文字应用题。

试题的设置更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命题思路倾向于将答案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展现个性。

02试卷结构考核能力等级:A:识记 B:理解 C:分析综合 D:鉴赏评价 E:表达应用 F:探究全卷共22题,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

阅读题共70分,包括现代文阅读36分,古诗文阅读34分。

表达题80分,包括语言文字运用20分,写作60分。

全卷的难度中等,对学生的能力考查集中在B级“理解”和E级“表达应用”之间,注重考查对文本信息的分析和语言的表达,不设偏题怪题,注重命题的科学性与灵活性,符合最新考纲的考核要求。

03模块分析(一)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文本阅读侧重于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文本信息,主动获取知识。

选取关于先秦诸子学说的文章,从继承和发展角度论证如何研究学习诸子之学。

与现在提倡的国学热契合,与时代紧密联系。

以客观题形式出现,依然是三道单项选择题。

重难点主要是对文章重要信息的筛选,以及在筛选基础上的整合、分析。

2.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于考查考生的文学形象赏析能力和鉴赏表达能力,主要让考生通过阅读文本,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如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等对文学形象、文本语言、文章主题赏析。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题详细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题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例文分析点评.docx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例文分析点评.docx

2018 年高考语文全国 1 卷作文点评适用地区:河北、河南、江西、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山、山西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 年庚辰年,人新千年,中国千万“世宝宝”出生。

2008 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 年“天一号”首次太空授。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开始推。

2017 年网民模达 7.72 ,互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 年“世宝宝”一代大成人。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 年基本社会主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遇和机,使命和挑,你与新世的中国一路同行、成,和中国的新代一起追梦、梦。

以上材料触了你怎的想和思考 ?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 光瓶”留待 2035 年开启,那 18 的一代人。

要求: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不要套作,不得抄,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名解析】吴炳忠(博客“海城” )1.型: 2018 年全国 1 卷采用有明确写作任的新材料作文型。

2.材料特点:材料取材于生活。

呼了“不忘初心,牢使命”的代主,巧妙地了社会主核心价理念,体了“立德人”的基本要求,特是“正确代任和史使命,正确大抱和脚踏地”。

以学生本,材料内容学生熟悉,比接地气,材料理解上没有度,有可,所欲言。

可叙、可思辨。

引学生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与代、国家一起成。

展合素养。

3.特点:写作任、交境都非常明确。

事材料的目的是帮助考生理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遇和机、使命和挑。

你与新世的中国一路同行、成,和中国的新代一起追梦、梦” 句的意义。

或说是这句话的图解,引发对这句话的理解。

事实材料与导语互补,一事一理,相互映衬。

运用所给的材料,也可补充材料,叙说其中蕴含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智慧,落实到“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成长”、“追梦、圆梦”上。

强调个人与时代、国家的关系。

4.材料分析:(1)材料内容:①以新世纪 2000 年以来大事记的方式,围绕“世纪宝宝”出生到今年2018 年,呈现“世纪宝宝”所经历的的重大事件。

2018年全国卷Ⅰ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点评解析

2018年全国卷Ⅰ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点评解析
八年的跨度; 2018年至2035年,同样是一个十八年的跨度。 两个十八年,成长的是两代中国的未来;一个 三十五年,成就的却是一个伟大、走向复兴的 中国。 • 作为启信者的你和寄信者的我,同样有一段 美好的成长经历,而与我们一同成长的中国, 在今时与在未来,必定有着千差万别。
那么你呢?十八年的成长,你又和我们的中国有 着怎样的成长故事呢?我想着你的日常生活的情景, 大约如此;早上起来,有中国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为你 端上早饭,打点细节,电视上播报的新闻中告诉你又 多了好几位拿了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文学家;上学校 你坐的是早已广泛普及使用的新能源汽车;走进便利 店,里面空无一人,你不用掏出钱包,用语音指令挑 好商品,在走出去的那一刻刷脸完成支付……我想你 一定会对我说:没错,这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变成了现 实,中国是科技强国,屹立于世界。 可是,在中国走向繁荣之际,我也想你请你不要 忘记,祖国走向强大的路上,不能没有你。中国的美 好之歌应该是由千千万万个你和我一同谱写的。过去, 祖国养育了你和我,伴我们一路成长,那么未来的多 少个十八年,我们也应该携起她的手,走向未来。
千禧之年来到这个世上,来到这个中国的我, 见证了许多许多中国在新世纪写下的篇章,牙牙 学语时,杨利伟乘神州探苍穹,开启了中国载人 航天的新历程;总角之年,看到了电视屏幕上点 起的奥运圣火,桌上的电脑,换了一台又一台, 互联网的速度越来越快;量子通信的突破,5G时 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快捷支付的广泛普 及等等,至今仍在改变着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 中国已经慢慢站起来了:高铁由输入变为技术、 中国标准的全套输出;面对别国的攻击,我们敢 于举起铁拳,予以反击。中国的成长与我的成长 何其相似:一路走来,既不泛磕磕碰碰,更多的 是繁花似锦、暖阳和风。
2018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

2018年高考全国I卷语文试卷评析

2018年高考全国I卷语文试卷评析

2018年高考全国I卷语文试卷评析作者:佚名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2018年第07期2018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有哪些变化,教育专家对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卷做出了以下评析。

整体难度系数?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作文?★★★2018年是高考改革全面推进的第二年,全国Ⅰ卷作为标杆性试卷始终走在高考前沿。

与2017年相比,今年的试卷在结构上基本保持稳定,着重关注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基本的应试能力。

全卷分Ⅰ、Ⅱ两部分,22道题目,总分150分。

题型设置和分值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阅读量稍有增加。

试卷整体上贯彻教育部要求的“一体四层四翼”(一体指高考评价体系;四层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翼指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基本原则,也体现了高考改革的决心。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整体上延续了2017年的试卷结构,又略有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文学类文本阅读,今年全国Ⅰ卷延续了前几年的文体,依然选择小说阅读,但主观题增加1分,共15分。

2.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围绕“量子通信”,由三则材料组成,与去年相比,该题并未加入图表的考查形式。

3.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晋书》,其选材范围也打破《元史》《明史》的魔咒。

4.古代诗歌鉴赏,与去年相比,该题减少2分,共9分。

5.名篇名句默写,考查形式为理解性默写。

与去年相比,该题增加1分,共6分。

6.语言文字运用,考查形式有较大变化,一改前几年的出题形式,将3道选择题放到文本阅读中,可谓新颖。

两道客观题也转化为分别考查语言得体及图文转换。

7.作文,共60分。

题目类型为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材料作文。

全国Ⅰ卷的试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走探索路:立德树人2018年高考继续深入探索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精准落实“立德树人”考查重点,凸显高考育人功能。

此次考试也体现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巨大影响,比如:①增加革命传统教育相关内容,如文学类文本题目《赵一曼女士》,通过对赵一曼这位烈士的形象描绘,表达出对革命烈士的尊敬、爱戴;②古诗文背诵占比增加,如古诗文背诵的分数由5分提高到6分。

2018高考全国卷1作文分析及示例

2018高考全国卷1作文分析及示例

2018高考全国卷1作文分析及示例
_5ccca3dd0102y6k8
2018高考全国卷1作文分析及示例
白云居士
一、时代性强
题料和题干既引导考生感悟祖国从2000年到2035年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巨变,又导引考生去追逐中国复兴梦。

真正践行了十九大精神要贯彻到高考语文试卷中去的命题思想。

从而激励新时代青年来时代发展和中国的复兴。

这才是真正开眼看世界开眼看时代,以天下为己任的题目。

二、责任担当性强
如果说从世纪宝宝诞生到今年的长大成人,作文题主要罗列了我国重大举措和我国社会各方面的重大变化,进而引起考生对社会的理性思考和自豪感。

而未来18年我国实现小康和现代化,则需要青少年的担当参与和奋斗。

这样的命题让青年学子既时代社会又联想自我。

三、既有任务驱动又有理性思考和想像
今年全国工卷作文题涉及时间跨度达36年,即过去十八年和未年十八年,题干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和想像写出来,想象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青年阅读。

这就需要考生既能对过去18年我国时代社会的伟大变化要有深刻的感悟,理性的思考;又要求考生对未来18年的国家社会人们生活乃至世界变化要有合乎情理的丰富想像。

四、材料限制性和开放性统一
今年的作文题既严格要求学生对时代社会国家个人前后18年的巨变进行思考和想象,以此宏观框定文章的大致走向,又放手让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多角度立意,或展现个人、家国、社会、世界之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审题立意讲评分析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关键词:际遇机缘
这则材料很明确第给出了“世纪宝宝”这一代人的际遇,新千年对全人类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还记得当时铺天盖地报道的“千禧婴儿”新闻,充满了对这一代人的祝福与担心。

今天这一代人18岁了,他们会在时代的长河中留存哪些记忆呢?材料给出了8岁时的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

这应该是他们童年对这个时代印象最深的记忆了。

在他们12岁时代太空授课,很可能打开了他们对未来的探索之门,在他们十七岁的时候,互联网普及,智能科技成了他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

这是他们的际遇。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这是他们的机缘。

尽管少年时他们对此可能没有清晰的认识,但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则是他们未来会经历的,这也告诉我们,未来“世纪宝宝”们会遇到一个物质比今天更加丰富的的时代。

需要这一代人思考的关键问题就出现了,这一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这一代人如何完成、靠什么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写作核心:
写作中,我们首先应该明白:材料的核心是什么?把自己的想象和思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这句话,是材料的关键,也是我们写作的思考展开点。

和下一代青年人一起阅读,读什么?是你装在“时光瓶”里的,也是你文章的中心立意。

写作要求:
写作中我们应该关注写作要求。

一、个人和时代要想联系。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启示我们一定要关注社会热点,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需要创新,责任担当,不忘初心,中国梦……,2018 年的作文题中我们
可以看到很多时代的影子。

从作文的主导作用看,这则材料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要思考人生,更要关注时代,思考时代,让考生明白,不论任何时代个体总是要和这个时代密切相关的。

二、材料要求写自己的联想和思考。

这种思考有对过去的,也有对现在的,更有对未来的,从写作的思考层面来看,所给材料是有时代跨越的,材料通过一个“时光瓶”将过去、现在、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给了考生很大的思考空间,让考生有话可说,而且有真情实感可言,很好地避免了空泛的套作。

而且,从表达层面来看,联想是充满情怀的,一定包含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是感性的,而思考是多角度,有思辨性的,应该是理性的分析。

写作中应该注意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的结合。

三、留待2035年开启。

是在和下一代青年一起阅读,这是一中传承,我们应该思考材料所展现的内涵,哪些是值得经典永流传的。

立意指导:
所以我们可以把对过去的总结,装在“时光瓶”里,和未来的一代人阅读前人的奋斗精神、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务实作风等。

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这应该是他们童年对这个时代印象最深的记忆了。

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大灾难,一次有着历史意义的时代体育盛会,二者告诉我们回首过去,走过的路不是一帆风顺,苦难和喜悦共同构成了我们个人和国家民族的过去。

但我们的上一代人,总在用自己的奋斗、创新担起了这份时代的责任,并取个了辉煌的成就,他们身上所展示的奋斗精神,展示的探索创新步伐,展现的民族凝聚力等,是永恒不变的,在任何时候都能给我们以精神的滋养,也是我们应该传承阅读的。

这就提醒我们这些“世纪宝宝”在写作时应该思考,上一代人是凭什么战胜了困难,创造了辉煌,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是这一代要继承并传递到2035年的。

我们可以把对现实的感触与思考,装在“时光瓶”里的,和未来的一代人一起阅读。

今天“世纪宝宝”的生活日益富足,智能科技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生活,今天的中国是快速发展变革的中国,今天的青年,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盈的时代,我们不能坐享其成,要思考如何去奋斗,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奋斗,去书写这一代人的篇章,毕竟奋斗的青春才叫芳华。

同时我们这一代人更要思考的是,物质的丰富、科技互联网的普及,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比如今天的佛系青年的问题丰富物质的保障让他们可以无所欲求,互联网普及的可以让他们获得虚幻的满足感,丧失思考的能力,把对这样的社会问题的思考,装在“时光瓶”,和未来一代人阅读,很好地展现考生的理性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